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青花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古代瓷器:中国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概况

古代瓷器:中国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概况

青花瓷器的鉴别 古代青花瓷器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1-07-03

青花瓷器的鉴别。

自从波普博士对大维德基金会那对至正十一年云龙纹象耳瓶的研究开始,元青花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建国后窖藏和墓葬等考古出土资料也成为元青花研究不断深入的催化剂,可以说,元青花研究的每一步深入和进展都与考古发现息息相关。

建国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元青花资料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窖藏、墓葬、遗址和窑址。

从总体看窖藏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不光数量相对多而且也相对比较精美。窖藏是由于同一批文物由于特殊原因,被埋在一个像窖穴一样的地方,而这个出土文物的土坑就叫窖藏,出土的文物就叫窖藏文物。

窖藏具有一些特点:窖藏是在埋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简单,建造方便,性能良好的贮藏方法之一。窖大多建在土层以下,充分利用土壤的弱导热性和干燥土壤的绝缘作用以达到比较适宜的稳定的温湿度。由于窖可以自由进出,便于通风调湿,贮藏效果好,风险性相对较小。窖的种类很多,根据地势和贮藏需要搭建不同类型的贮藏窖。一般有棚窖、井窖、窑窖等。窖藏自建国至今,元代出土有元青花的窖藏大致有16处,共出土元青花84件。

江苏丹徒:1962年9月,江苏省丹徒县大路公社发现一处窖藏瓷器。共出土瓷器26件,其中有元青花高足杯6件,5件绘梅月纹,1件绘松竹。

河北保定:1964年5月,保定市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6件元青花,分别是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大罐2件、青花海水龙纹带盖八棱梅瓶2件、青花八棱玉壶春小瓶1件、青花八棱执壶1件。

江苏金坛:1966年4月,江苏金坛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一件青花云龙纹大罐,罐口盖一夹层大银碗,罐内藏各种银器50余件。

北京旧鼓楼大街:1970年,元大都考古队在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发掘一处院落时,发现一处瓷器窖藏。出土青花10件,其中有1件凤头扁壶和缠枝石榴花盏托2件。

河北定兴:1972年4月,河北定兴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了1件青花凤纹高足碗和1件青花梅月纹高足碗。

内蒙古林西:1972年10月,内蒙古林西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12件,其中青花7件,包括青花缠枝莲纹扁壶1件、青花鸳鸯纹盘2件、青花龙纹盘1件、青花菊纹高足杯1件、青花龙纹高足杯1件、青花凤纹高足杯1件。

新疆伊犁霍城:1976年春,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某团农场的农田中距地表30厘米之下发现一批瓷器,出土时多残破,大部分无法复原。瓷片中有龙泉、枢府、磁州窑、钧窑和景德镇的产品,其中有一件青花双凤纹高足碗。

内蒙古赤峰:1978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青花龙纹高足杯5件。

内蒙古呼和浩特保合少:1980年呼和浩特东郊保合少乡发现一处元代瓷器窖藏,出土瓷器40余件。其中有一件青花梅草纹高足杯

江西九江高安:1980年11月,九江发现一元代窖藏,共出土器物245件,其中瓷器239件,有19件元青花,计有高足杯10件,云龙纹盖罐1件,云龙纹荷叶盖罐2件,云龙纹带盖梅瓶3件,缠枝牡丹如意云肩纹梅瓶2件,蕉叶纹花觚1件。

安徽歙县:1982年3月,人民银行歙县分行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一处元代窖藏。窖藏出土54件瓷器,仅有1件青花云龙纹高足杯。

江苏句容:1985年5月,江苏句容县城东发现一处元代瓷器窖藏,出土青花云龙盖罐1件,青花云龙梅瓶2件。

江西萍乡窖藏:1985年9月,江西萍乡市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瓷器29件,其中有青花瓷器10件,计有菊花纹双耳带座香炉1件、梅花纹带座香炉2件、奔兔纹匜1件、飞凤纹高足杯1件、花卉纹碗5件。

浙江杭州:1987年10月6日,浙江省杭州市发现一座瓷器窖藏。共出土瓷器54件,其中青花1件,为笔架水盂。

四川三台:1992年1月18日,四川三台市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有青花折枝菊纹象耳瓶2件、青花缠枝牡丹纹双耳炉1件。

内蒙古集宁路:2003年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有三处窖藏出土了元青花。J19出土瓷器40件,其中有1件青花小盏。J24出土瓷器9件,其中有青花云龙纹高足杯2件,青花云凤纹高足杯3件,青花缠枝菊花纹高足杯1件。J39出土青花梨形壶1件。

另外,最近几十年我国十几个省市都先后出土的青花瓷器,有些是窖藏出土,有些是墓葬出土,还有些是元代遗址出土,至今发现铭文可考的元代青花瓷约有以下几件。

浙江省杭州市前至元丙子墓志墓葬出土三件元青花观音像。

江西省九江市延佑戊午至已未年铭地券墓葬,出土元青花塔式盖瓶。

江西丰城县墓葬出土一件元后至元戊寅六月铭文的元青花红釉楼阁式瓷仓。

景德镇陶瓷馆藏有一件戊子年铭的元青花缠枝灵芝罐。

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藏一件至正十一年墓出土的元青花双耳菊花纹三足连座炉。

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一对至正十一年铭元龙纹象耳瓶。

从世界范围看,对元代瓷器的研究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一些十分有价值的考古研究和证明,缺少对标准器的选择和判断,还有就是文献记载的缺失,元青花在文献中没有记载这一点已是无法改变了,所以只能寄希望于以后考古资料的充实。现在的由于元青花市场价位在非理智的高度,许多收藏爱好者对元青花追逐和钟情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这样正中一些投机造假者的下怀,所以现在市场上满城尽是元青花。所以对元青花的判断要慎之又慎,要多参考出土瓷器,多对流传有序的文物进行研究对比。值得提出的是千万不要把判断依据放在所谓的科技鉴定证明上,如热释光、X荧光光谱、拉曼光谱等的分析最多是做一个参考。现在社会上迷信科技鉴定的很多,不惜重金到伦敦,香港去测验,结果是只要是去的都是元青花,目前科技鉴定还有很多缺陷,一些参考数据本身就存在问题,拿存在问题的数据去证明,结果可想而知。

在元青花中,有十件出土于9处明代墓葬中,它们都是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产品,是难得的标准器。

第1处,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明洪武4年汪兴祖墓出土的外青花龙纹内青花菊花纹印花龙纹高足碗,1970年出土,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高足碗高11、口径12.9、足径4厘米

汪兴祖墓出土外青花龙纹内青花菊花印花龙纹高足碗

第2处,山东邹城市明洪武22年明鲁荒王朱檀的戈妃墓出土的元末明初青花云龙纹罐,1971年出土。

明鲁荒王朱檀的戈妃墓出土元末明初青花云龙纹罐

第3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观音山明洪武25年沐英墓出土的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纹梅瓶,1950年出土,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这件梅瓶完整无缺,是国宝级文物。

沐英墓出土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纹梅瓶

第4处,安徽省蚌埠市明洪武28年汤和墓出土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盖罐。

汤和墓出土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盖罐

第5处,湖北省钟祥市明永乐12年郢靖王墓出土的两件青花梅瓶,2006年出土,湖北省博物馆收藏。这是一座合葬墓,墓主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栋夫妇。朱栋生于明洪武24年,卒于明永乐12年。

朱栋墓出土青花龙纹梅瓶

另1件是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青花发色较云龙纹梅瓶稍微显得淡雅一些。

朱栋墓出土青花四爱图梅瓶

第6处,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乡尹西砂石厂明永乐14年王氏墓出土的元青花凤穿花纹梅瓶,1990年9月出土,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王氏是明孝陵卫指挥使萧氏的妻子,这是一座分室合葬墓,萧氏墓已经被盗,墓中有精美的青花残片出土。

第7处,南京市中华门外郎宅山明永乐十六年叶氏墓出土一件青花莲池鸳鸯纹碗,1960年出土,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碗高13.4、口径30、底径9.3厘米

明永乐十六年叶氏墓出土青花莲池鸳鸯纹碗

第8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应塘村明正统4年沐晟墓出土一件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1959年出土,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沐晟墓出土青花牡丹纹梅瓶

第9处,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季桥乡颜刘村凤凰墩明成化6年陶升夫妇合葬墓中出土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铺首耳盖罐,1980年出土,

陶升夫妇合葬墓中出土青花缠枝牡丹纹铺首耳盖罐

延伸阅读

古代瓷器:赏析元代的青花瓷器鬼谷下山


鬼谷下山

第一组为颈部几个连续的水波纹单元。该器水波纹单元的画法为元代的典型画法,从目前的资料看,在元代以前的瓷器和以后的明清瓷器中,都没相同或类似的画法,即每个水波纹单元都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逆(顺)时针形成的向外旋的圆形圈。第二部分为连接着两部分的粗线双勾平涂的曲线,犹如雄蛇曼舞,和前两部分形成鲜明的浓淡对比,并且注意留白。第三部分为相对的同心圆弧曲线,开口向上的圆形弧线不甚明显,开口向下的圆形弧线比较明显,有的接近半圆。这就使颈部的水波纹看起来绵延不断,韵味十足,于方寸间感觉到惊滔骇浪的气势。现藏英国戴维德基金会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上所画水波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代所仿的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往往忽略这一点)。在大家公认的元代瓷器上,与此相同或类似的水波纹画法的还有英国大英博物馆藏青花牡丹纹双耳罐、青花孔雀牡丹纹,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藏青花莲池鱼藻纹罐、日本出光美术馆藏青花双龙扁壶(以上均见陈文平《流失海外的国宝》图录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釉里红三友图梅瓶(参见徐湖平主编《江苏博物馆藏文物精华》,南京出版社,2000年)。

第二组纹饰为缠枝牡丹,叶片有大有小,有叶脉的痕迹,多则五瓣,少则三瓣,错落有致,叶片顶部细长。叶片和花卉色泽浓郁,叶芽、枝条色泽浅淡,花繁叶密,相映成趣。

第三组为“鬼谷下山”场景。此故事来自于元代平话,而不是有些媒体所报道的取自历史故事。平话中的人物形象,就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来说,主要在元代壁画、版画和瓷器上。佳士德亚洲部顾问苏玫瑰认为此故事来自于元代至治年间建安虞氏所刻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其为世界孤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民国和解放初期个人和出版机构对此书多有影印,笔者在国家图书馆发现,各种版本质量参差不齐,只能参考民国时期蝴蝶装的影印本,以下相关资料均来自此影印本),笔者就此翻阅了大量资料,对绘画的场景逐一分析。

1234下一页

古代瓷器:宣德青花瓷器赏析


青花瓷器最为世人称道的是明代永乐、宣德、成化三朝以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作品。其中,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名扬天下,被称为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宣德时期政局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由于景德镇在明代废除了元代的匠户制,工匠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另外,宣德时期瓷器烧制技术的进步,也与海外贸易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景德镇青花瓷外销量巨增,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制瓷技术的改造和提高;郑和下西洋带回大量制瓷原料,也为创造精美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清朝人朱琰在《陶说》中叙述宣德青花瓷说:此明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故论青花,宣窑为最。

赏析元代的青花瓷器鬼谷下山


鬼谷下山图罐

在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件绘有“鬼谷下山”场景的元代青花大罐拍出1568.8万英镑,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的纪录。这给国内外文物市场,尤其是国内,引起不小的震惊。同时,带给国内文博工作者、文物收藏者和投资者更多的反思。众所周知,对于元代的青花瓷器,大家还存在极大的分歧,这件“鬼谷下山”创纪录的拍出,为研究元青花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笔者有幸在一位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功底的华裔收藏家家中,目睹了另外一件元代“鬼谷下山”青花瓷器。以此,就教于专家。

这件瓷器高29.8厘米,口径21.4厘米,底径20厘米,器形不太规整,器身上有黄豆或玉米粒大小的凸起,可能与当时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有很大的关系,有铁斑和晕散。其胎体莹润,胎骨浑厚,内壁不甚规整,足里微凹,三段拼接而成。整器平口,短颈,丰肩;圆腹,腹至胫部逐渐内收,腹胫交接处直径和口径大体相同;素底,大矮圈足,较宽,较浅,圈足斜削,有明显旋纹。它共有四组纹饰,主体纹饰为“鬼谷下山”的情景,另外三组为辅助纹饰。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组为颈部几个连续的水波纹单元。该器水波纹单元的画法为元代的典型画法,从目前的资料看,在元代以前的瓷器和以后的明清瓷器中,都没相同或类似的画法,即每个水波纹单元都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逆(顺)时针形成的向外旋的圆形圈。第二部分为连接着两部分的粗线双勾平涂的曲线,犹如雄蛇曼舞,和前两部分形成鲜明的浓淡对比,并且注意留白。第三部分为相对的同心圆弧曲线,开口向上的圆形弧线不甚明显,开口向下的圆形弧线比较明显,有的接近半圆。这就使颈部的水波纹看起来绵延不断,韵味十足,于方寸间感觉到惊滔骇浪的气势。现藏英国戴维德基金会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上所画水波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代所仿的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往往忽略这一点)。在大家公认的元代瓷器上,与此相同或类似的水波纹画法的还有英国大英博物馆藏青花牡丹纹双耳罐、青花孔雀牡丹纹,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藏青花莲池鱼藻纹罐、日本出光美术馆藏青花双龙扁壶(以上均见陈文平《流失海外的国宝》图录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釉里红三友图梅瓶(参见徐湖平主编《江苏博物馆藏文物精华》,南京出版社,2000年)。

第二组纹饰为缠枝牡丹,叶片有大有小,有叶脉的痕迹,多则五瓣,少则三瓣,错落有致,叶片顶部细长。叶片和花卉色泽浓郁,叶芽、枝条色泽浅淡,花繁叶密,相映成趣。

第三组为“鬼谷下山”场景。此故事来自于元代平话,而不是有些媒体所报道的取自历史故事。平话中的人物形象,就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来说,主要在元代壁画、版画和瓷器上。佳士德亚洲部顾问苏玫瑰认为此故事来自于元代至治年间建安虞氏所刻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其为世界孤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民国和解放初期个人和出版机构对此书多有影印,笔者在国家图书馆发现,各种版本质量参差不齐,只能参考民国时期蝴蝶装的影印本,以下相关资料均来自此影印本),笔者就此翻阅了大量资料,对绘画的场景逐一分析。

鬼谷子乘车绘画分析:鬼谷子历史上说法不一(可参见李佩今《“全国首届石泉鬼谷子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学术月刊》2003年12期)。其形象不甚明朗,此件瓷器描绘的鬼谷子和版画上也有明显的区别。

鬼谷子头部略向前倾,双眼半睁半闭,平视前方,嘴唇微合,笔法简练,质朴严谨,栩栩如生。此形象和《鬼谷子》体现纵横家的神采一致,《鬼谷子·本经》云:“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其身穿袍服,镇静自若,正是所谓“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真正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鬼谷子所乘坐的车为元代流行的大车,车轮较大(盖山林《蒙古族文物与考古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年)。

拉车的为两只老虎,这和《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记载的相同,(鬼谷先生)“坐二虎车下山”、“有一人来报南上有队军约有五百兵来内中有苏代共二虎车俱来到寨门”、“其阵上有二虎车,车中有一百八十岁鬼谷”、“鬼谷和二虎车至阵前”等等。这和版画上相同,而佳士德拍卖的鬼谷子下山则为一只老虎,一只豹子。

老虎通身条形斑纹,尾巴上翘,怒目圆睁,龇牙咧嘴,前腿弓,后退蹬,一股阳刚生气跃然“瓷上”,和元代佚名画作《搜山图》中老虎基本符合(参见赵欣歌《水墨风流-元代人物画鸟》,文物出版社,2004年)。这动态的老虎,和静态的鬼谷子形成反差,衬托出鬼谷子魂魄固守的形象。

两位军士绘画分析:一前一后两位军士,身穿紧袖袍,宽下摆、折褶、有围腰,手持长枪,足蹬皮靴,这是蒙古族驰骋草原,征战尚武的反映,也可以起到保护、防寒作用。二者头戴圆形帽,帽缨上扬,前者回顾后者,表情丰富,好像在对话,刻画得惟妙惟肖。帽子的画法也和版画中的人物相同。军士的刻画有明显差异,版画上两位军士,头戴硬角璞头,身穿袍服,脚着平底鞋,手持锏式兵器,为汉人。

擎旗军士绘画分析:身穿袍服,头戴圆形帽,帽缨上扬,五官清晰,威武雄壮,双臂平肩举起,右手举旗,上书“鬼谷”二字,左手曲臂握拳。肩部为典型的元代军士“比甲”,这是元世祖的皇后察必,曾经设计出的一种衣服式样。《元史·后妃传一》“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其两襻被艺术化为圆形,束腰,稳坐马鞍之上。

胯下战马,马首昂扬向上,马尾清逸飘扬,小耳朵,鬃毛铮铮,英姿矫健,四蹄蹬踏,秀润柔美,格调高雅,刚劲有力。画马注意马身渲染和留白,以留白的形式表现马鞍、马蹄、蹄部细毛的刻画为元代的典型技法,如元代画家任仁发《二马图》(赵欣歌《水墨风流-元代人物画鸟》,文物出版社,2004年)。和版画中的战马一样,具有极强的“写实”特色。擎旗军士则为版画中所没有。

骑马文官分析:文官应是齐国大夫苏代,这在版画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其头戴硬角璞头(参见任仁发《张果见明皇图》人物服饰,赵欣歌《水墨风流-元代人物画鸟》,文物出版社,2004年;石景山八角村金代赵励墓壁画中人物服饰,《北京文物与考古》第5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编《宣化辽墓壁画》,文物出版社,2001年),身穿圆领袍服,腰带悬在腰间,为宋朝官员服饰,三撮胡子下垂,右手紧握马缰,左手持笏。马的形态和画法与擎旗军士相同。

其他绘画分析:山石用大斧皴画就,并大面积渲染,恣意放纵,气势磅礴,高大凌峻,如吴镇《古木竹石图》(赵欣歌《水墨风流-元代人物画鸟》,文物出版社,2004年)。苍松枝干遒劲,针叶细线条勾勒,笔势曲转自如,空隙之间轻染,有滴翠之韵。四季折枝花草点缀其间,注重留白,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映成趣。

总之,第三组纹饰构图严谨,充实饱满,自由空阔,气势雄伟,场景恢宏,形神兼备,韵律灵动,为元青花中的上乘之作。

第四组纹饰为变形莲瓣纹中绘就杂宝,为元代典型的八大码画法,笔法圆润,清丽古艳,不再赘述。

毫无疑问,可以看出,这件瓷器取材于《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但是,制作者又进行了艺术加工。就是作为《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本身,亦有许多不符合史实的地方,作者进行了大胆创作。这种现象早已经被学者重视:元代剧作者根据现实需要,对事实加以修改,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元代生活气息(参见《艺术百家》2000年第4期,李轼华《“随意上下,任笔挥洒”的元代历史剧》)。

目前公认的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瓷器,大约十余件。它们为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农科所出土一件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湖南省博物馆藏蒙恬将军玉壶春梅瓶、日本出光美术馆藏昭君出塞图青花盖罐、1994年香港苏富比拍品三顾茅庐青花盖罐、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西厢记青花梅瓶、1985年日本大阪《元代瓷器展》图册所录的周亚夫军屯细柳营青花盖罐等等。这些器物反映的人物故事都能在元杂剧和平话中找到影子。

这些所绘的人物故事在明清以后不再多见,明清时期所绘人物大多为市井俗子、婴戏、吉祥人物、田园逸士、英杰明儒、神怪六类(参见周能《〈中国民间青花瓷〉人物图形研究》,《湖南考古辑刊》1999年)。也就是说,元代瓷器上的人物故事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童光侠《元代景德镇青花人物故事画的情感寄托》,《景德镇陶瓷》1999年第4期;汤苏婴《人物题材图案的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南方文物》1994年第3期;于炳文《元代青花瓷器中的人物故事》,《收藏家》,2002年第10期)。

元祚百年,其阶级关系、民族政策有倾向性,但民族融合是大势所趋(另文详论),故在开国之初,忽必烈就通过幕僚集团中的郝经争取汉人地主、士大夫的支持,郝经云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前来投靠者络绎不绝(郝经《与宋国两准制置使书》,《陵川集》卷37)。

这些所绘的人物故事都是蒙古为了争取汉族士大夫而做出努力的见证。该类故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求贤,如鬼谷下山、尉迟恭单骑救主、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等;一类为反映民族关系,如王昭君出塞、蒙恬将军等。

笔者就鬼谷下山反映的意蕴做一简述。鬼谷子的纵横思想学说符合春秋战国发展的历史大趋势,即由分裂走向统一。鬼谷子认为在国家分裂时期,臣下要看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鬼谷子·忤合篇》),还在《鬼谷子·序言》中举例说明“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鬼谷子的这种思想是符合蒙古统治需要的,把其所绘在瓷器上也就不足为怪了。

佳士德“鬼谷下山”的拍出,应该能够推动目前的元青花研究。元青花的研究尚处在初步阶段,原因是多方面的。出土、传世瓷器资料少、史籍记载中蒙古语甚多造成一定的研究困难(国内元史研究也是这样)等等。但是,我们可以拓宽视角,从元杂剧、平话、壁画中发现一些珍贵的资料,争夺元青花的“发言权”,改变国外“识得东风面”后,国内“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状况;不再让一些收藏家看到元青花后有“初看再看咽声细,一抚再抚赞不停”扼腕之叹,要使国内外认识到如果元青花是“满园春色关不住”,那么就要使其“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代瓷器:元青花瓷器的鉴赏与收藏


自从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了上亿元的价格后,元青花瓷器更加受到欢迎,成为艺术品市场上受热捧的宠儿。为什么元青花瓷器这么珍贵?它真的有那么值钱吗?我们应该怎样收藏元青花呢?

青花瓷是釉下彩绘瓷,是世界上最著名和瓷器史上生产数量最大的品种。

元朝时期,米纳依彩绘陶器使用含钴的氧化物绘制烧成釉下蓝彩的技术,传到了我国内地,为景德镇制瓷艺人掌握,烧出了纯深蓝色的霁蓝釉和闻名世界的精美的白釉下蓝花的青花瓷器。

优质的元青花瓷为元末景德镇特制

元朝有关的记述中没有提到青花,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波普博士根据英国人大维德收藏的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云龙象耳瓶,对照伊朗阿德比尔宫博物馆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收藏的大量元青花瓷器,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至正型青花的概念,使国际上产生了研究、收藏元青花瓷器的热潮。

此后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元青花。其中有许多与大维德瓶的水平、风格相似。而也有的青花发色浅淡甚至灰暗,纹样简单,器型较小,并且可以确定这种元青花器的制作早于至正年。至正型的青花是使用伊朗青料绘制烧成。元青花大多数没有款识,后人即使见到精美的元青花,容易误认为宣德时期,洪武与永乐朝的青花也存在这种情况,只是最近20年才逐渐被区分出来。

元代青花瓷器的创制,是陶瓷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从此以后,以青花为主体的彩瓷成为瓷器的主流品种,以往一贯占主流地位的颜色釉退居次要地位,陶瓷美学上从以素雅为美的中古时代进入了五彩缤纷的近古时代。因此元青花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学术界认识之后,就立即引起了艺术品收藏界的关注。元青花的市场价格一路飙升。那么这到底合理不合理?元青花究竟应该如何估价?

关于文物艺术品的估价问题,按照价值规律。实际上并非每一件元青花都是一级精品。造型、纹样都十分精美的属于一级珍品;器型较小、纹饰略简单的可列为二级和三级。

那么什么样的才是至正型的元青花呢?这就涉及至正型的元青花器的鉴定。

123下一页

古代瓷器:高安窖藏元青花瓷器欣赏


出土前复原电机厂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土窖,里面藏有大量的瓷器。刘裕黑接到消息后马上与四五个同事赶到工地,工厂工人们已自觉停止施工,将土窖保护起来。

为了保障文物的安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连夜发掘,到第二天清晨才基本发掘完毕。这是一个圆形窖藏,在窖藏上铺了一层锡片,离地表深约1.6米,直径约2米,器型大的罐子放置于土窖表面,打开大罐,很多小件物品放置于内部。当时清理出的文物装满了整整6个箩筐,共计瓷器239件,并被立即送往高安县博物馆保存收藏。

发掘后,当时的高安县博物馆馆长刘裕黑、副馆长吴萍生、考古组长熊琳等相关工作人员马上对发掘文物进行研究。研究过程是漫长的,在比对大量的资料后,发现其中一件青花梅瓶与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元代无盖青花梅瓶的造型、纹饰、胎质一模一样。这是元代的东西!国宝出土了!刘裕黑说,当时激动得心脏都要蹦出来了。

后来又经过专家的仔细比对研究,高安发掘的这批瓷器主要来源于景德镇的窑口,还有龙泉窑、钧窑、磁州窑的器物。其中最令人惊叹的就是19件元代青花瓷器。从器型、绘画、胎土等方面看都是那个时代的典型特色,是景德镇元青花的代表。

瞩目的元青花

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出自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需倾三百杯

青花瓷作为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瓷器,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起源于唐代,发展至宋代几近停滞,直至元代才日臻成熟。在远销至世界各地的青花瓷中,14世纪前后的青花瓷,以其精湛的工艺而享誉世界。据不完全统计,元青花瓷在国内约100件,国外有200多件,主要分布在埃及开罗、伊朗德黑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英国、美国、日本的博物馆、美术馆中。其中土耳其和伊朗的收藏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堪称世界收藏之冠。

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在大维德基金会所藏青花瓷中,发现一对带至正十一年铭款的云龙象耳瓶,并将其从明代众瓷器中分辨出来,认定为元代瓷器。1952年美国人波普博士在霍布逊的基础上,对比土耳其和伊朗收藏的青花瓷后,将学术成果发表在1952年版的《14世纪青花瓷器:托普卡帕撒莱宫所藏一组中国瓷器》和1956年版的《阿德比尔神殿收藏中国的瓷器》中,并将与之相似的、14世纪在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都归作至正型青花瓷元青花瓷器研究的序幕才真正拉开。

但由于胎质疏松,瓷化程度低,故有学者称之为白釉蓝彩陶器。到了元代后期,景德镇窑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借鉴磁州窑和吉州窑釉下彩绘技术,引进西亚高铁低锰的钴料,才将青花瓷器创烧成功。

这件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赐给大将沐英,沐英死后陪葬陵墓,后陵墓被盗,刘伯承主抓此案,很快告破,国宝失而复得,现为南京博物馆镇馆之宝。

元青花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在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创下了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也开始令元代青花瓷器走进更广泛的大众视野。

近年来,随着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在海外市场天价拍出,国内外收藏领域掀起了一股疯狂的元青花热潮。热潮之下,难免泥沙俱下,出现了一些收藏误区。

古代瓷器:邢台临城县瓷窑沟出土元代瓷欣赏


邢台临城县瓷窑沟出土元代2011年,河北中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修建4000T/D原料石灰石运输专用路时,在西瓷窑沟村段施工过程中发现大量窑具、瓷片等。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临城县文武管理所闻讯后随即进行了抢救性随工清理,发现作坊、窑、灶、灰坑、沟及大量窑具、刻花瓷片、白地黑花瓷片等重要遗迹遗物,其中在化妆土上刻划花工艺及白地黑花瓷在邢台地区窑址发掘中为首次发现。邢窑的白地点彩瓷出现于隋代,唐代见有花卉纹碗和莲瓣纹罐等,数量不多。宋金时期点彩更加流行,临城南程村、射兽、山下等窑址均有发现。入元以后,白地黑花瓷更是批量生产,主要有题诗枕,花卉纹枕、碗、盘等器物。题材与磁州窑相近,但瓷胎、釉工艺及烧成温度与磁州窑有明显区别。

古代瓷器:飘逸淡雅的成化青花瓷


明成化青花团花纹卧足碗

明成化九龙闹海纹碗

成化斗彩声名远播,在成化一朝可是出尽风头,也许是斗彩太过明艳,以至于现在提起成化便是斗彩。其实,成化青花也是风华绝代,其飘逸淡雅的姿容迷倒一片。

明成化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

明成化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

明成化时期,进口的苏麻离青几乎用完,开始使用江西平等青。发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墨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此时青花瓷慢慢脱离了永宣青花的厚重和浓艳,出落成另一种清新淡雅的风格。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釉色洁白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明成化青花梵文杯

明成化青花秋葵纹宫碗

明成化青花百合纹宫碗

明成化青花卧足碗

成化青花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制作精巧,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较少,多轻巧圆润的小件,故历来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

明成化青花九龙盘

明成化青花百寿纹笔筒

明成化青花瑞兽纹天字罐

成化青花纹饰纤细活泼,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纹饰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有龙纹、凤纹、海水海马纹、狮子绣球纹、麒麟纹、海兽纹、花蝶纹、鸳鸯卧莲纹、秋葵纹、松竹梅纹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