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清代瓷器鉴别 > 导航 >

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代清代陶瓷收藏品精粹

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代清代陶瓷收藏品精粹

清代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收藏 陶瓷艺术

2020-05-09

清代瓷器鉴别。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在近百万件藏品中,陶瓷器占三十四万余件。

宫廷使用和收藏陶瓷器至迟可上溯至唐朝。唐、五代时,朝廷曾旨令一些制瓷质地优良的窑场烧造贡瓷,《国史补》、《元和郡县图志》和《新唐书•地理志》中有河南白瓷和浙江越窑青瓷向长安进贡的记载。宋代,朝廷先是令一些制瓷质量较好的窑场如定窑、耀州窑等烧造贡瓷,而后设立汝窑、钧窑、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等官办瓷窑,专烧宫廷用瓷,至明代初期,皇室已收藏了数量可观的宋代名窑瓷器。明、清两代朝廷均在景德镇设御窑厂,并选派督陶官驻厂监造,不惜工本,大量烧造宫廷用瓷。从《明史》、《明实录》、《大明会典》、《江西大志•陶书》、《瓷务事宜示谕稿•序》、《陶成记事》等有关记载看,其烧造数量十分惊人。如明宣德八年,应专掌御膳的机构尚膳监之需求,一次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清雍正六年至十三年“计费帑金数万,而制进圆琢等器不下三四十万件”。至清末皇宫内保存的陶瓷器达数十万件之巨,这为后来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这些瓷器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国内外其他一些博物馆及私人也有零星收藏,其中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即收藏约三十二万件。许多闻名于世的精品,如唐代邢窑白釉葵口碗,宋代汝窑三足樽、哥窑鱼耳炉、官窑弦纹瓶、钧窑月白釉出戟尊、龙泉窑青釉凤耳瓶、定窑孩儿枕,元代蓝釉白龙纹盘,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宣德青花梵文出戟盖罐、成化斗彩鸡缸杯、弘治黄釉描金双兽耳罐、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清代康熙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乾隆各色釉彩大瓶等,均属于原清宫旧藏品。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拨交、个人捐献、出土流散文物征集等方式,使故宫博物院的陶瓷收藏日益丰厚,并弥补了原清宫收藏品在某些年代方面的欠缺。

如今,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国古代陶瓷可谓自成体系,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陶瓷生产八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特别是所藏宋代五大名窑及明、清官窑瓷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世界上均堪称首屈一指。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故宫博物院古代陶瓷精选——明代宣德青花海水龙纹


故宫博物院古代陶瓷精选——明代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钵作者:阳光玉路

青花海水龙纹钵,明宣德,高12cm,口径26.5cm,足径12cm。

钵(音bō)口微敛,弧腹,平底。通体青花装饰。外壁从上至下依次绘海水纹、云龙纹、莲瓣纹。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底素胎无釉。

此器造型敦实,纹饰生动,青龙矫健,颇有气势,为宣德官窑瓷器之精品。

钵形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陶器中就已经出现。但“钵”字是佛门盛贮器的音译,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多用之。明宣德时,皇家崇信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大批藏地僧侣纷纷入京朝贡。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瓷钵,敛圆口,弧形深壁,底有两种,一为细砂平底,一为无釉浅圈足环底。品种有白釉、洒蓝釉和青花器。洒蓝釉器的外壁饰有暗刻云龙纹。青花器的外壁绘有云龙、缠枝莲等。清代有仿制品。

访著名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


“作为生活的一种休闲方式,收藏会让你受益匪浅,但如果抱着拾漏一夜暴富的心理,那是很危险的。”7月17日,曾在故宫博物院从事陶瓷研究40多年的著名学者、央视《鉴宝》栏目特邀嘉宾叶佩兰来到郑州,出席由河南省收藏协会、河南电视台主办的“迎奥运·陶瓷收藏文化高峰论坛暨国宝

珍瓷高仿品展示发行”活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她这样对有“投机”心理的收藏爱好者“泼冷水”。

拿文物当生意容易看走眼

年逾七旬的叶佩兰1956年起一直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与陈万里、冯先铭等文物大家共事多年,她的十几部著作成为收藏家们案头必备的教科书和参考书。退休后的叶佩兰更忙了,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人们传授鉴别和欣赏中国古瓷的知识,同时她也在忠告许多误入收藏迷途的人。

采访中,当记者说起郑州古玩市场近年来的火爆现状,叶佩兰毫不讳言地说,不止是郑州、河南,目前全国各地都兴起了收藏热,古玩市场变得炙手可热。叶佩兰认为这是祖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文物市场的繁荣,喜欢和参与进来的人越来越多。

叶佩兰说:“人们富裕后收藏些古董来陶冶情操,并在研究古董的过程中提高文化修养,不失为一件好事,周末逛逛文物市场,也是一种休闲生活的方式。比如在北京,潘家园是著名的古玩市场,那里整天摩肩接踵,淘古董的人流经常把市场挤得水泄不通。不过,我要提醒那些抱着拾漏心理的人,如果把收藏做成生意,又不具备文物知识,蒙着买,绝大部分都要买错。”

高仿品是不是假文物

在郑州华夏文化爱心会馆举办的这次“国宝珍瓷高仿品展示发行”活动推出了一批清代鼎盛时期的皇家宫廷艺术品的高仿精品,这批高仿品由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中国文物学会监制,完全采用清代瓷器的烧制工艺,手工制坯、手工绘花、柴窑烧炉,全用国家一级文物为仿制原件。中原陶瓷始终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河南人喜爱陶瓷、收藏陶瓷历史由来已久,那高仿品有没有收藏价值?有人说高仿品是“假文物”,是这样吗?

叶佩兰很果断地告诉记者:“高仿品不是假文物。高仿品是仿真度高的文物仿制品,它并不隐瞒自己的‘替身’身份。这里首先要纠正一个概念,我们做鉴定的不说‘假文物’,只说是仿品,年代近。当然,真正的高仿品必须建立在对原文物的研究基础上,从制作的基本材料开始,专家必须了解工艺、纹饰、颜料、尺寸、釉色、外形等每个细节。就我观察,这次展出的这批高仿品质量上乘,制作工艺很好,它们和冲击文物市场正常交易的赝品有根本不同。制作高仿品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传统文化的更好地传承。”

叶佩兰说:“我们现在的收藏观念应该有所改变,我曾经在北京嘉德拍卖会上看到当代做的新瓷器拍出百万元的价格,所以,我认为收藏现在的艺术精品也是一种收藏途径,应该加快现代艺术品走入市场的步子。高仿品的制作有助于普及大众的文物知识,一些镇馆珍宝的展览机会很少,普通大众很难有机会欣赏到原件,更不可能收藏。而高仿品对文化产业而言,前景无疑将有更大的发展。”

采访结束,听说郑州市目前正在致力进行嵩山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叶佩兰连声说:嵩山建筑群申遗应该做,是件大好事。而家住北京的她更表示,奥运期间将呆在家收看电视的赛事直播。

专家称哥窑瓷器存世稀少多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随着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和考古资料的不断充实,对哥窑的认识已渐趋清晰。然而;由于缺乏同代文献,且后代文献常是一鳞半爪,零零碎碎,有的还互相矛盾,仍无法揭开层层面纱,呈现它的真实面目。虽然数十年来与哥窑相关的考古实物资料不断增多,并且也依据这些实物资料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在惊喜之后,蓦然回首,人们发现,这些实物资料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往往与文献记述无法对应,有些甚至南辕北辙。因此,哥窑问题依然迷雾重重。

那么怎么去确定其的价值观跟研究价值呢?

第一:看其窑口,是官窑、名窑还是民窑;

第二:看其年代,是高古瓷还是宋元瓷还是明清瓷;

第三:看其制造工艺,除了本质上的工艺之外,是否有为了美观而加工的工艺;

第四:看其文化底薪及其传承历史;

第五:目前市场对其的认知程度,以及近期的一些市场走向。

故宫博物院专家来淄博免费为藏友鉴宝


为庆祝建党90周年,由淄博市文物局、淄博技师学院、鲁中晨报社、鲁中收藏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大型免费鉴宝活动,将于6月26日上午9:00在淄博技师学院图书馆隆重举行,届时,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器修复专家霍海峻领衔的国家级、省、市专家现场免费为广大藏友鉴别陶瓷、青铜器、书画、古籍善本等方面的古玩艺术品。同时,广大藏友可以就古玩艺术品修复、鉴赏、投资等方面的问题与专家交流。

据了解,目前在打压楼市、股市萎靡的情况下,古玩艺术品出现了投资与收藏火爆的局面,淄博技师学院新设立了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为了让鲁中地区广大的藏友了解淄博技师学院,特于6月26日上午举办大型公益鉴宝活动。为保证专家队伍质量,特邀北京故宫青铜器修复鉴赏专家霍海峻先生、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博导刘凤君教授等省市专家现场为广大藏友鉴宝。

鉴宝活动于6月26日9:00开始,前往鉴宝的藏友到达淄博技师学院图书馆广场后,先到报名处领取号码,藏友按照号码顺序依次进入鉴宝现场,如果藏友的藏品是珍品,将被告知参加本次鉴宝活动的“十佳藏品”候选,如果被评为“十佳藏品”,将颁发“十佳证书”,本次鉴宝活动对被评为“十佳藏品”的藏友不收取任何费用,欢迎市民踊跃报名。 报名电话:(0533)2778731 13573345202(苏一宏 张敦松)

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叶佩兰:10年民间鉴宝80%是假的


4月18、19日,第五届湖北民间寻宝专家鉴定会在徐东古玩城举行。受帝云轩古玩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珠宝专家杨诗妍邀请,故宫文博专家叶佩兰、丁孟、刘静、孔晨坐镇,大雨挡不住藏友热情,只见人头不见“宝”。

在当今古陶瓷鉴定界,叶佩兰这个名字无人不知。她1956年入故宫,1998年出宫,40多年与瓷器为伴,给藏品编号、照相、做卡片和归档,几十万件藏品的大致方位,了然于心。身为故宫陶瓷组组长,带领全组人员编写的《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和《古瓷辨识》等为陶瓷界捧为经典。

这位“国宝级”专家著作等身,为人谦和。“尽一点义务”,让藏友少入迷途,叶佩兰退休之后,不顾劳累,10多年来,奔走于各地鉴定会,为藏友指点迷津。

人物介绍

叶佩兰,1937年生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近半个世纪从事古陶瓷的鉴定与研究工作,尤其长于元代青花瓷的鉴定。著有《斗彩名瓷》、《五彩名瓷》、《元代瓷器》、《海外遗珍》、《古瓷辨识》、《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清代盛世瓷选粹》、《中国彩瓷》、《粉彩・珐琅彩》(主编)、《中国文物精华大全・陶瓷卷》(副主编)等。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瓷器类首席专家。

时间4月17日

人物叶佩兰

采写记者周洁

一面鉴定一面讲文物知识

问:您曾经来过武汉吗?对武汉收藏界有怎样的印象?

叶佩兰(以下称“叶”):说实在,武汉藏界我还真不了解。湖北有名气的就是铜器,瓷器本地产的不多。也有武汉藏家到北京找我搞过鉴定。若要和其他城市比较,要看明天藏家来的状况。

每次到武汉,都是匆忙一瞥,工作做完就走了。下周二到天津,也是一个文物鉴别会。要不是事先安排好了,真想上武汉蛇山去看看。

问: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故宫专家鉴出假货一堆。相信您有感受?

叶:是这个状况,80%是假的。我10年间参加的民间鉴定,真没看到过上档次的东西。个别的藏家朋友之间让我看一下,有点好东西。

问:可否与您在故宫看好东西多了,一般的都不入您法眼?

叶:我们参加民间的鉴定,主要看东西的真假,年代的早晚。藏家有点宝物,自己拿不准的,可能拿来,真的拿得准的不一定拿来。上周到吉林,那里曾出土了一个大的窑藏,都是元代的瓷器,我想应该可以看上几件元青花,可结果一件真的元青花都没看见。也许藏家有顾虑。如果是真的,肯定是出土的,就要问哪来的?刨根问底一追,就是一个问题,所以不敢拿出来。

问:每一位藏家对自己的宝贝都充满爱,鉴赏会上,您会直言不讳吗?

叶:我一般不说假字,要考虑藏家的心态。“假”这个字对人的心态有很大的刺激,容易带来伤害。

曾在北京一次鉴定会上,有对夫妻从颐和园那边坐汽车特意奔我来,拿来好几件万历五彩。我一看,说老先生,你的东西是仿品,现代新仿的,他太太就晕了。那次对我是一个触动,以后讲话就要小心。

10多年,一面鉴定,一面讲文物知识。为什么大家愿意找我,因为我给他讲知识。我就说这东西从胎呀,釉呀,哪点不太像,哪一点还有一定的差距。一般人就明白了,知道为什么不对。

一秒钟就可看出瓷器真假

问:元青花瓷器屡屡拍出亿元天价,让人眼红。打眼了可怎么得了。听说现在瓷器也可做旧。

叶:最贵的2.3亿。故宫藏品摸了几十万件,一级品一千多件。现在的仿品,再精致,我一秒钟就可以看出来。前不久一个鉴定会,有藏家带来一个元代八方带盖的瓶子,还有个元代大罐,漂亮极了,要我好好看看。说他们家和李鸿章是亲戚,李家转给他们保存到现在,说得很生动,可我觉得这两件东西还没有他岁数大呢。但我要尊重藏家,还得看一下,给他找出差异在哪里。

我们和景德镇的专家交谈过,比如从釉上做旧。新的比较亮,火光要去掉。去光,将新烧的瓶子用药水腐蚀。而腐蚀出来的釉面,没有光泽了。用放大镜看,釉面有很小的细坑;要不然,用很细的皮子打磨。用细皮子打磨出来的光亮是油亮的感觉,和自然的感觉还是不一样。

问:您出版有《古瓷辨识》。在您看来,辨识古瓷最基本的“门规”是什么?

叶:最重要有一定的悟性。各个时代有不同的品种。老是老的样子,新是新的样子。首都博物馆正在举行元青花瓷器的专题展,汇集了二十几个博物馆的元青花,都是出土的。你一进展厅,看,所有的元青花给你的感觉,不刺目,古老深沉。藏家开明的话,把自己的宝贝拿出比一比,新仿的亮晶晶的,很漂亮、很精美,合着一摆,准是两个气质。

分享经验让藏家少入迷途

问:许多藏家持“非官窑不藏”的观点,您怎么看?

叶:这是个偏见。你要是真正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就应该喜欢彩陶呀,六朝的青瓷呀,宋代的民窑,应该都喜欢。

河南和山东有人专门收集瓷人,有的是五彩的,有的是红绿彩的。小孩、老头、妇女、胡人、佛像……反应生活各个方面的,很好的,这不也是艺术嘛。而且还很便宜,一个二三百块钱。存得时间久了,还是一笔财富。收藏不一定要找官窑。

问:您是国宝级的专家,自己收藏文物吗?

叶:莫说“国宝级”,无非老一辈专家都不在了,我排队排到了前面。我不搞收藏。我自己收藏,必须质量好,得够收藏水平。但是真正够的,不仅没有,有的话,我也买不起。全家东西卖了,也不值一个瓶子。

以前看官窑看珍品,学的都是正统的知识。退休了,经常参加点社会的活动。虽然70多岁了,还不糊涂,把自己的鉴定知识分享给藏友,大家多交流,提高辨别的能力,少入迷途。

问:做心理辅导师了?

叶:真是这样。深圳有夫妻俩因买古董打架,日子过得一点不消停。太太把老板丈夫轰出家门,儿子把爸爸给找回来,经过谈判,说想办法把叶老师请来,如果叶老师说不对,那就不买了。

问:结果呢?

叶:展转找到了我。去他家一看,他家里三层楼都买满了。一屋子唐三彩,唐三彩哪这么多?平台上全是铜器,大的小的,盖着塑料布。我揭开塑料布一看,流绿汤。我就给他下毛毛雨,说你的瓷器不对,铜器也危险,最后又给他找了个可靠的铜器专家鉴定。这个企业家很理智,就真不玩。我就给他做工作,你不要灰心。如果喜欢,还可以作为业余爱好。

问:面对一屋子假货,再玩那不是添堵吗?

叶:企业家凡是收藏古董的,不上歌厅,不爱玩,白天累了一天,回家就是看自己的古董,看书做研究,收藏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古董古董,起码有二三百年吧,凡是老的瓷器都比较古朴深沉。我跟这位企业家说,就把家里的做反面教材,跟他讲了好多知识,再上大街他就不随便买了。那两口子豁然开朗,不吵架了,经常一起逛,碰上特别的,跟我寄一个照片。过年过节打个电话,中秋节还寄盒月饼,我们成朋友了。

胸中绘有一个故宫藏宝图

问:朱门九重,隔断满城喧嚣。故宫在中国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地方,当您第一次跨进故宫厚厚的大红门,故宫给您是怎样的记忆?

叶:1956年进入故宫,那时候就觉得故宫好玩。我们那一批二十几个同学,现在就剩下五六个了。开始我就被分到业务部,搞了两年的历代艺术,漆器、珐琅都搞。从1958年到退休就搞瓷器。那时候对人员审查很严格的,我家庭比较好,又是党员,才让我管理一级品的库房。后来当组长,就全管了。

问:您18岁入故宫,正是灿烂年华。终日和那些古物打交道,会觉得枯燥吗?

叶:兴趣是慢慢培养的。开始看着玩,不太懂。我们很幸运,像陈万里、冯先铭都是世界著名的老专家,后来的孙瀛洲、耿宝昌,和他们一起工作、学习,定一级品,一起编书,对我是极大的帮助。又赶上了故宫的大整理,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大整理,编号、整理上架,每天换着看,也不觉得累,一天就不知不觉过去了。反反复复的看,记了好多花纹,胎呀款呀,做的笔记好几十本,一纸箱子。几十万个宝贝,大致知道它们的位置。

问:几十万件瓷器,光说搬来搬去就很辛苦的。

叶:是的。过去,二级品以下都放在外东路07门。老房子,窗户都是纸糊的,经常一刮风,土从门缝全进去了,瓷器上积的土非常多。狐狸、耗子、猫进去,到处拉的是屎。有耗子死了,腐烂了,变成虫子了。你一扯瓷器,许多小虫子飞出,弄得满身都是。每次整理出来,就成了灰人……

特别想念孙瀛洲,他是一个古董商,非常开明。穿着旧式衣服,衣袖里老装一个手绢,一拿出来,把桌子一拍说,你们是新中国第一代女陶瓷专家,一定要好好学习。为让我们成才,从不留一手,我们好多经验都是从他那里学的。高墙大院,外面喧嚣,里面安静。故宫是得天独厚的库房。最珍贵的宝贝交给我管理,什么时候想看,什么时候可以看。可是现在退休了,就没这个条件了。

问:特留恋故宫生活吧?

叶:留恋!故宫的环境我也喜欢。每个库房前都有果树。我们一级品库现在变成陶瓷品研究中心,院子里有两棵大树,八棱海棠,个有小酒杯大,特别好吃。每天进库房从地上捡两个吃。到了冬天,把它捡起来,放在窗台上,吃冻海棠。还有核桃树,枣、柿子……现在,杏子快下来了,宫廷大白杏,好吃着呢,年轻时工作的环境,让人很留恋。

收藏品鉴赏


收藏已成为时下投资理财的一大热点。在古玩界有这样的说法,管收藏字画的为吃软片儿.管收藏瓷器的叫做硬片儿,管陶器叫做“瓦片”儿。收藏不但能陶冶性情,提高艺术修养,而且还能进行资产保值增值。面对市场各种收藏品,投资者应该不断提高收藏品鉴赏能力,才能成为投资赢家。本文以瓷器收藏为例,抛砖引玉。

一、收藏的原则

1.积累原则。一个人的修养来源于常年的知识积累,做收藏投资,不仅提高自己的鉴赏知识,还应尽量多读相关书籍,尽可能多地知晓历史、考古和社会知识。知识多了,修养深了,收藏的眼力才会逐步增强。

2.兴趣原则。有许多事物,初看没什么收藏价值,但当收藏达到一定规模,或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后,却又显示出了极大的收藏价值。因此只要确有兴趣,什么藏品均可收藏,但要持之以恒。

3.熟知原则。商场上有句至理名言:“小熟不做。”对某一收藏品的品种、性质、特点、市场行情等有关情况不熟知,就难以准确判断各品种的真伪、价值及未来价格走势等,从而不能作出准确、及时的投资决策。

4.辨伪原则。拍卖会、古玩销售场所并不能保证拍品一定是真品,有很多赝品鱼目混珠。这时候,鉴别真伪就很要紧。辨伪,要听听专家的意见,没有把握的,多找几位进行求证,不要轻易出手。而一旦看准了,对自己十分满意的艺术品,该出手时就出手。

二、如何逢高投资古瓷

在中国传统收藏界,陶瓷、青铜、书画向来被视为三足鼎立的“三大项”。而陶瓷的投资更是备受收藏界的青睐,在艺术市场上高价频出。那么该如何投资古瓷呢?

1.选择那些相对少、精、异形的古陶瓷器。大凡收藏者和买家都希望自己手头上拥有“人无我有”的器物。器物精美,历来都是受到人们追捧的,所以价值就会高。而异形瓷器,因工艺难度大、成本高,就算现在价高利低,但今后潜力会成倍增大。

2.选择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古代名窑作品。有些古瓷,无论当时还是眼下,都可算作高质量精品,但由于人们因时代、民俗、社会传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可能一时难以认识其真正价值。此时的购藏绝对是潜力巨大的“绩优股”。

3.古瓷市场和其他市场一样有冷有热,有高有低,要正确把握其中的“度”。不仅要打时问差,还要学会打“地区差”。例如:南、北方由于审美观念的不同,使艺术品存量也不同,生活指数、购买力、消费能力和水平也不同,都有可能造成器物价格的地区差。

三、“一要,三不要”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爱好者甚多。可火爆的市场、高额的利润,致使大量的仿品流入市场。赝品越仿越真,档次越仿越高,做旧手法越做越到家,搞得一些专家们也真伪难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避免收藏一些假古瓷呢?这就需要注意以下“一要,三不要”: “一要”长于陶瓷学问。我国的陈设艺术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著称的陶都江苏宜兴,有以陶塑人物和动物造型见长的广东石湾,还有生产唐三彩的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的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的四川荣昌等;瓷主要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的瓷都江西景德镇,有以釉下五彩装饰美术瓷而闻名的湖南醴陵,有生产雨点釉和发展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的福建德化,生产青瓷的浙江龙泉,生产釉上彩花瓷的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艺术瓷的浙江萧山等。

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并非越高越好,这需要认真加以鉴别,比如釉下彩和青花,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对陈设艺术陶瓷的选购,既要看整体效果,也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灯光往往会出误差,对瓷质可轻轻弹叩,听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沙哑声音有裂纹的,再好看也不值钱,而且有裂纹的陶器不易保存。

“一不要”总想从旧货古玩市场买到珍稀名瓷。珍贵古瓷相当少,很早以前便受到人们的珍视。如:官窑、汝窑、哥窑这些珍品瓷器,目前国内外的存世量几乎都有数可查,十分珍贵,即使是皇家也不易得之。元青花瓷在元代烧造较少,当时就很昂贵,民间能用得起这种高档瓷器的为数甚少,主要是祭祀用器,因此遗存及少。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认识以来,更声名远播,人人皆知其珍稀名贵,即便地摊小贩亦知其贵重,若能轻易廉价买到元青花,实属可疑,当慎之又慎。

“二不要”受古瓷鉴定理论书的误导。收藏者往往依照古瓷鉴定理论书中的特征,按图索骥,往赝品上凑。目前,有些理论专著是研究我国瓷器艺术成就和历史的,书中的论述对象往往选择最能代表当时成就的名品。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多,仿伪者往往依据这些资料描述的特征和图片进行仿制。

在民间收藏活动中,一辈子也难碰上一件珍品,所以这些书籍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时期的制瓷成就和代表名品,于实际收藏活动的指导意义并不太大。但是,市面上的仿品却有很多特征与书本上相符,如果按图索骥,便最容易上当。再有一种情形便是一些作者迎合兴起的收藏热,编辑出版一些指导购藏的图录,常常为了给书本增色,而不惜抄录一些根本不可能在民问流传或世上交易的珍品图片,随意地标上参考价格,使人产生这些珍品曾在市面上出现而被廉价购走的错觉。

“三不要”把收藏定位放得太高。对所处地区正常可能收藏的瓷器品种缺乏认识,不从实际出发确定收藏品位,这是许多爱好者的通病。对那些有收藏价值又有条件买到的古瓷不屑一顾,只想买那些没有可能出现的珍品瓷器,正好跌入制售赝品者的圈套。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收藏定位观,主观上便拉开了接触珍品的距离。

总之,收藏者要多与同好收藏的人士交流切磋心得体会,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还应该多看真品,从真品入手再结合书本知识,才能形成经验。只有在收藏中学习鉴赏,鉴赏中指导收藏,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提高。

四、瓷友禁忌

因为对古陶瓷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而结成的朋友,叫瓷友。过去收藏古陶瓷,为藏品的安全起见,往往是关起门来自己玩,密不示人,那是社会不安定造成的。如今盛世收藏,对于一般收藏者说来,应有开放的意识,打破封闭、广交朋友,变一人玩为众人一起玩,与友同乐,更有乐趣。然而结交瓷友,也应有所选择,有可交与不可交之别,有的可深交,有的只是“点头”之交罢了。

首先,瓷友应是雅友。收藏古陶瓷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文人雅士,清茶一杯、观陶品瓷、谈古论今、互相启发。从陶瓷上看到历史的兴衰,看到土与火的创造,看到前人的智慧与技艺,看到古代的艺术与美学,通过鉴赏来与古人对话,从而进入一般人无法领略的高雅境界。

其次,瓷友应是诤友。正因为古陶瓷博大精深,所以才要瓷友之间经常雅集切磋、聚会研讨、帮助掌眼。这时特别需要收藏者有虚怀若谷的气度、瓷友问实话实说的爽气。悟性有快慢、知识有长短、经验有多少,意见自然也常会有分歧。不能碍于情面,不敢真话实陈;也不要固执己见,听不得不同意见。为求真理,面对实物,对照理论,可以争得面红耳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是真正的朋友。

第三,瓷友应是益友。瓷友之间的友谊应建立在诚实诚信的基础之上,以相互协助、相互有益为原则,且对人要宽容、友善、谦让、讲究信誉。因此,为瓷友鉴定,要信而有证;为瓷友提供信息,要占而有信。即使瓷友之间交流、交换藏品,也要本着共赢互利的宗旨。收到珍品精品,共学共赏;有了挫折,共同总结教训、互相开导、真诚沟通。但往往由于金钱利益的关系,陶瓷界经常上演令人痛心的一幕幕骗局。下面就提出三点禁忌来警示初学者。

一是忌“蒙骗”。为经济利益驱使,编故事,设圈套,以假充真,信誓旦旦,助友为名,行骗为实。这样只能毁誉于己,失信于人,失去朋友。当然更不能合伙去骗别人。

二是忌“贪争”。在共同的收藏活动中发现可藏之器,心中都想归为己有,于是不择手段争抢不休、不惜哄抬价格。这样只会翻脸失和气、贪心失友谊。

三是忌“背毁”。对于一件古代遗留下来的陶瓷器,其文化内涵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见仁见智,是由各人的实践经验和文化艺术素养决定的,瓷友之间有不同见解是很正常的。切忌看出问题来,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甚至面誉而背毁,有意抬高自己,却将朋友贬得一钱不值、一无是处。这绝非真正朋友所为。

任何收藏品,包括书画、金银、玉石、古董家具等均需要有相应的鉴赏能力,例如辨伪能力,价格判断能力等。收藏品鉴赏是一门学问,要认真研究,不断学习,才能在这个领域越走越远,收获更多

礼品收藏品


如今只要聊起收藏品,人们就会马上想到各种古董古玩,如瓷器收藏品、字画收藏品、家具收藏品、金银珠宝类藏品、邮票、古币、书籍善本等等,这些都是收藏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冷门收藏品,如昆虫标本、粮票、小人书、报纸杂志等,收藏品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这两年又出现了一种热门收藏品——礼品收藏品。

大师手绘作品封侯万事如意瓶-大师作品

礼品收藏品顾名思义,是具有收藏价值的礼品。中国的礼品文化源远流长,有关如何送礼,送什么礼,一直困扰着大部分送礼者。礼品种类大体可分为雅礼、俗礼两种。所谓的雅礼就是艺术或文化气息较浓的礼品,比如送书、送画等。而俗礼即为缺乏艺术或文化气息的礼品,如送现金、送珠宝等。礼品的选择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很直接的关系。早年人们送礼多以俗礼为主,现代人送礼则提倡送雅礼。礼品收藏品刚好介于雅俗之间,同时又具有收藏价值,因此备受送礼者青睐。这里简单介绍几类礼品收藏品。

1、特许纪念品。这里说的特许纪念品大部分都是某次重大事件或者重要节日衍生出来的礼品。特许纪念品具有纪念收藏价值,所以为送礼者所喜。例如世博期间的各类世博收藏品、亚运期间的亚运吉祥物等。

2、高档艺术品。高档艺术品类如名人字画、名家瓷等,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兼备,是高档礼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各类高档产品,如高档红酒、高档茶具、高档家具等。这类礼品部分因年限较久或者限量生产,市面少见,所以具有收藏价值,也归为礼品收藏品。

安徽博物院藏宋代梅瓶精品赏析


刘东

讯“梅瓶”一名最早见于清末寂园叟的《陶雅》,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则对“梅瓶”有较详尽的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于是,今人就将小口、短颈、丰肩、窄胫的这类瓷瓶称之为“梅瓶”。

今天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梅瓶”始于宋代,后至元明清三代均很流行。有人认为“梅瓶”主要是陈设之用,多用来插放梅花,故名“梅瓶”,这大概是据《饮流斋说瓷》中的描述演绎而来。近来有学者考证“梅瓶”其实就是一种“酒瓶”,上海博物馆藏的两件宋代磁州窑梅瓶上书有“醉乡酒海”和“清沽美酒”的字样。笔者认为“梅瓶”的最初用途应当是盛酒之用,酒饮完后或可置于案几插放梅花,而到了明清之后,梅瓶盛酒的功能就渐趋淡化,逐渐演变成为陈设瓷了。

在安徽博物院所藏的众多梅瓶中,有七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梅瓶中的精品,它们的时代均是宋代。

宋代的梅瓶主要为民间生活用器,官窑中十分少见。而将宋代南北窑口烧造的梅瓶比较起来,风格上则存在着不小的差别。总体来说,北方窑口的梅瓶多高大峻拔,而南方窑口的梅瓶则雅致精巧。

安徽博物院所藏的这七件梅瓶,均为南方窑口产品。它们的高度在18至37厘米之间,比起北方窑口高度40-50厘米的梅瓶而言,它们要小巧很多。而它们的器形均成修长优美的S形曲线,可谓“丰肩瘦股,体态婀娜”。下面对它们做逐一介绍:

北宋繁昌窑影青釉梅瓶(二件)

北宋繁昌窑影青釉梅瓶(二件),高37.1、口径11.5、底径9.8厘米,1963年安徽省宿松县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墓出土。

这两件梅瓶为盘口,短直颈,丰肩,椭圆腹,腹下渐收,平底略内凹,圈足,造型丰满圆浑,是北宋时期梅瓶中难得的佳品。其胎薄质坚,胎色白而微黄,内壁无釉,外体满施影青釉,釉色白中闪黄。据胎釉白中泛黄的这些特点,不少学者认为这两件梅瓶应属安徽繁昌窑烧造的产品。

影青瓷最早创烧于五代时期,北宋年间甚为流行。因其色白中闪青、温润如玉,故受到“尚玉”之风盛行的宋代社会青睐,又名“青白瓷”、“隐青”、“映青”、“印青”。

而宋代也是我国瓷器生产最蓬勃发展的时期,安徽繁昌窑就是这一时期瓷窑的佼佼者。它始烧于五代,兴盛于两宋,其烧造的影青釉瓷器以民间日用品居多,实用美观,堪与江西景德镇窑影青釉产品相比。

这两件梅瓶出土于北宋中后期(1087年)的纪年墓中,该墓同出的影青釉瓷器还有碗、碟、钵、罐、盂、盏托、注子温碗等多个种类40余件。其中既有景德镇窑产品,也有繁昌窑产品,它们都是难得的判定北宋影青釉瓷器年代标准器。

南宋吉州窑黑地白花荷花纹梅瓶

南宋吉州窑黑地白花荷花纹梅瓶,高29、口径6.3、底径9.6、腹围54.6,1955年安徽省巢县出土。

这件梅瓶小口,唇外卷,短颈,丰肩,椭圆形腹,矮圈足。该梅瓶是典型的吉州窑产品,胎釉虽稍次于景德镇窑瓷土那样洁白坚细,但却极重视彩绘装饰。这件黑地白花梅瓶,整体图案为荷花、莲叶和莲蓬果组成的缠枝花卉纹图案,纹饰饱满,色调柔和。是吉州窑白釉黑褐彩瓷器中的佳品。

我们常见的吉州窑白釉黑褐彩瓷器,往往是白地黑花,而这件则是黑地白花。早年人们误以为它是吉州窑黑釉瓷器,其实并非如此,只是这件梅瓶的白釉黑褐彩绘工艺更为复杂。做法是首先将梅瓶通体施白色釉,后在颈部以下绘黑褐色彩,以留白的方式饰白花。也就是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不是绘黑花,而是将花以外的部分描黑,留出未描黑的部分组成了白花。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带盖梅瓶(二件)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带盖梅瓶(二件),通高32、口径3.5、底径8.5厘米,1999年安徽省宿松县孚玉山宋墓出土。

这对梅瓶相对前几件更加瘦削,造型更为俏丽,且附盖,较为少见。它们通体施影青釉,色泽温润如玉,冰清玉洁,且有细密的开片纹,更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韵味。根据其胎薄而坚实,釉色青白而通透等特点,不难判定其为南宋江西景德镇窑烧造的影青瓷精品。

通常所见的梅瓶多为无盖,或可能是瓶盖遗失,此类带盖梅瓶发现的虽不多,但足以证明梅瓶最初具有盛酒的功用。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印花八棱梅瓶(二件)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印花八棱梅瓶(二件),高18、口径3.5、底径5.3厘米,1999年安徽省宿松县孚玉山宋墓出土。

这对梅瓶体型较小,玲珑精致,瓶体呈八棱状,肩部一周凸弦纹与八棱组成经纬线,将瓶体分成十六个部分,在每个部分中,采用模印技法,饰折枝花卉纹图案。

模印技法,又称印花,始于北宋中期,受定州缂丝以及金银器纹饰制作的影响。南宋以后,印花装饰在景德镇窑大为盛行。江西省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景德镇窑影青釉印花八棱梅瓶,其形制、尺寸几乎完全一样,说明景德镇窑当时盛行此类梅瓶的烧制。

以上介绍的七件梅瓶中,有六件出土于安徽省宿松县。一直以来,宿松县境内出土的宋代影青釉瓷器珍品极多,特别是江西景德镇窑产品最为多见。笔者认为这与宿松县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宿松县地处安徽西南角,是长江流经安徽的第一站,其西南隔长江与江西省鄱阳湖相望。景德镇窑瓷器运销北方的路线,通常是由昌江入鄱阳湖,经湖口入长江。进入长江后,江北正是宿松县。这时“瓷分三路”,一路继续沿长江东下,至京杭大运河北上。另一路则在宿松县上陆,沿大别山东南麓的这条通道,运销江淮各地。还有一路会溯长江而上,运销到湖北省境内。那么在景德镇窑瓷器运销的线路中,宿松县可能是处于中转站的地位。因此,这么多精美的景德镇窑瓷器出土于宿松县,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