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陶瓷文化】无款瓷中也有珍品

【陶瓷文化】无款瓷中也有珍品

陶瓷文化 瓷砖墙面 陶瓷艺术

2021-07-15

陶瓷文化。

景德镇自明代洪武二年设立御窑厂以后,绵延500余年窑火不熄,所产官窑瓷器精品浩如烟海。明永乐帝朱棣开官窑书写当朝纪年款之先河,随后明清两朝历代官窑器署纪年款遂成惯制,直到清朝末代的宣统终止。

本文关注的是另一种情况,即不署纪年款的瓷器珍品,这类瓷器通常不为人们所熟知和重视。明代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1436年至1464年)的近30年,除了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大明天顺年制”款的青花小碗外,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署有这三朝官款的任何器物。据《明实录·英宗实录》记载,御窑厂在明代正统初年就被严令停烧,直到天顺丁丑,才见青花瓷有“委中官烧造”的记载,因而这三朝被陶瓷史学界称为“空白期”或“黑暗期”。其实,“空白期”并非真正一片空白,虽然官窑被迫停烧,原来一批制作官窑器的能工巧匠为了生计不会就此歇业,有的转业民窑,使民窑的工艺水平大大提高,出现了具有官窑质量的民窑产品。这些产品也为当今瓷界、藏界所珍视,只是识别它们需要相当的眼力。

清代也有这种情况,《浮梁县志》载:“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所以康熙时期的民窑器一般都不书年款。

康、雍、乾盛世三朝的官窑器也有不书年款的,有些甚至是皇帝指定不书款,如清宫造办处3349号档案记载:雍正十年八月十五日“司库常保持来黄地暗龙茶园一件,传旨照此样交年希尧将填白釉烧些来,底下不必落款。”这类由皇帝钦定,御窑厂烧造但并不落款的产品,瓷界称其为“无款官窑器”。

另外还有仿前朝瓷器而书当朝年款,以及民窑中“官古户”等高级制品书堂名、轩名款的精良产品,其中不乏可与官窑器相媲美者。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下令将景德镇御窑场改设为陶务监督公署,委派郭葆昌为陶务公署监督,当时生产的书有“居仁堂制”款的瓷器,虽然不是官窑纪年款,但其出自官窑,也有相当的艺术水平。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无款瓷中也有珍品_陶瓷知识


景德镇自明代洪武二年设立御窑厂以后,绵延500余年窑火不熄,所产官窑瓷器精品浩如烟海。明永乐帝朱棣开官窑书写当朝纪年款之先河,随后明清两朝历代官窑器署纪年款遂成惯制,直到清朝末代的宣统终止。

本文关注的是另一种情况,即不署纪年款的瓷器珍品,这类瓷器通常不为人们所熟知和重视。明代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1436年至1464年)的近30年,除了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大明天顺年制”款的青花小碗外,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署有这三朝官款的任何器物。据《明实录·英宗实录》记载,御窑厂在明代正统初年就被严令停烧,直到天顺丁丑,才见青花瓷有“委中官烧造”的记载,因而这三朝被陶瓷史学界称为“空白期”或“黑暗期”。其实,“空白期”并非真正一片空白,虽然官窑被迫停烧,原来一批制作官窑器的能工巧匠为了生计不会就此歇业,有的转业民窑,使民窑的工艺水平大大提高,出现了具有官窑质量的民窑产品。这些产品也为当今瓷界、藏界所珍视,只是识别它们需要相当的眼力。

清代也有这种情况,《浮梁县志》载:“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所以康熙时期的民窑器一般都不书年款。

康、雍、乾盛世三朝的官窑器也有不书年款的,有些甚至是皇帝指定不书款,如清宫造办处3349号档案记载:雍正十年八月十五日“司库常保持来黄地暗龙茶园一件,传旨照此样交年希尧将填白釉烧些来,底下不必落款。”这类由皇帝钦定,御窑厂烧造但并不落款的产品,瓷界称其为“无款官窑器”。

另外还有仿前朝瓷器而书当朝年款,以及民窑中“官古户”等高级制品书堂名、轩名款的精良产品,其中不乏可与官窑器相媲美者。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下令将景德镇御窑场改设为陶务监督公署,委派郭葆昌为陶务公署监督,当时生产的书有“居仁堂制”款的瓷器,虽然不是官窑纪年款,但其出自官窑,也有相当的艺术水平。(胡元麟)

德化也有青花瓷


德化窑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元代以来,德化窑瓷器输出海外,菲律宾、马来西亚出土有元代德化窑青白瓷,泰国及东非坦桑尼亚等国家也出土有清代德化窑青花瓷器。明代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被赞为“象牙白”、“奶白”或“天鹅绒白”。

实际上,清代德化窑除烧白瓷外,还盛烧青花与彩绘瓷器。过去对德化窑青花瓷器认识不清,往往与景德镇青花瓷器搅在一起,混为一谈。随着德化窑址考古挖掘的深入,德化窑青花瓷器才揭开神秘的面纱。德化窑青花瓷器物大多采用直接在瓷坯上绘画的方式,有“绘青花” 之称而一枝独秀。绘画手法多样,画面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山水人物图案以自然风光为主, 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民间的生产劳动和社会风俗习惯,具有浓厚的闽南风情气息。

这里介绍几件明清德化窑青花瓷器,体现了活泼奔放的民间艺术特色。

青花小碗,也是工夫茶盏。盏内纹饰十分简约,碗底青花单圈,随意点上两笔青花。碗外青花满布,粗看很繁复,细看画的是古人亲近自然。盏上几株树,树干左右各伸出一鸟头,此鸟头多夸张,画成了鹅头。自然活泼,求其神而不注重其形,构图像是儿童画,不拘章法,又像是一反传统的现代派画法。表达了时代特点和生活气息,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理念,展示了一种永久的艺术魅力。

一对青花小碟,实际上是闽南人喝工夫茶的茶托。年代有人说是明代天启崇祯的,也有人说是清代康雍的。喜上梅梢的同一体裁、同一类型,两盘的绘画风格不尽相同。画面布局满盘,茂密的梅枝,盛开的梅花,活灵的喜鹊,真是一幅充满神韵的喜(鹊)上梅梢花鸟画。特别是那一朵飘在半空的落英,与翘首看落英的喜鹊,十分传神,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中国红瓷,陶瓷界的珍品


红瓷小知识

红瓷,是中国特有的瓷器品种,从专业术语上讲,红瓷又称釉里红。顾名思义,红瓷以中国传统的大吉大利大红色为主色,大红的瓶上裹着比黄金还贵重的稀有金属钽烧制而成的精美图案,整件器物洋溢富贵、吉祥。红瓷历史悠久,凝聚了深厚的历史底蕴,蕴含高超的艺术功底,是传统文明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是当代瓷器珍品。

一般人认为,中国瓷器以青蓝白诸色闻名,红色为主色调的瓷器并不多见。事实上,中国红瓷历史源远流长。红瓷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晚唐的始创期、元明的成熟期、明清的极盛期、当代的复兴期等几个特性明显的阶段。

在清康熙年间,红瓷制造工艺相当突出,红瓷成品色调浓艳鲜亮,有不同的浓淡层次,品种也较为多样,有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加彩、釉里三彩等。雍正年间所制红瓷在工艺上达到历史最高峰,其红瓷成品红艳,尤其是青花釉里红在色彩、设计上皆有前期未有的新意,青花色调浓淡不但很鲜亮,且时有晕散。 但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红瓷器。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近50年后,才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研制出了真正的大红瓷器,因此这种瓷器被成为中国红瓷。

近百年来,德国、法国、日本和中国的陶瓷专家们都在倾尽全力研制能耐高温的大红陶瓷釉料,但都未成功。原因是大红颜料都不耐高温,当温度升至摄氏800度以上,大红色就会全部褪去。以尹彦征为首的长沙华红实业有限公司的陶瓷专家们,耗时10年,经过上千次实验,终于从几千个配方中筛选出能耐摄氏1200~1300度高温的陶瓷大红釉配方,烧出了颜色鲜艳,发色均匀、光泽度高的大红色高温瓷器,并且还成功地将大红色运用到大花瓶上。这一技术成为中外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创造和突破,并再次证明中国红瓷文化具有不可动摇的领先地位。

“ 中国红瓷 ” 色彩绚烂、光亮莹润、造型秀丽、雍容典雅,而且基于高温釉料的独特技术优势,可以在表面进行二次加工,配以名家字画或烤金图案,富于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喜庆色彩,是高雅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的颠峰之作,具有无与伦比的高科技含量、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审美价值及收藏价值,为陶瓷工艺品、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崭新境界,是当今世界陶瓷科技与艺术的顶峰。

现代瓷也有收藏价值 怎么收藏呢?


现代瓷也有收藏价值怎么收藏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渐渐地走进了大众。同时人们也形成了一个价值观,那就是以前的东西都是值钱的,现在的东西都没有以前的好。现代就等于赝品。中国在世界上最出名的非瓷器莫属了,但是大众的印象就是现代的瓷器基本上都是赝品。这种想法大错特错,现代瓷器一点也不便宜,要分开日用瓷和艺术瓷的区别。

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首先要分明一个概念,文物和古董,两者之间有相交的部分,但是两者也有不同。这个是针对价格来说的,古董都是很值钱的,但是文物就不一定了。一个看起来破破烂烂的青铜器也许市场上价格很低,但是那可能是国家二级文物。

有人问了那些很值钱的古代瓷器不也是古代日用么?

一般留下的都是非富即贵家里的,本身就用的很好的瓷器,再加上里面的历史文化的附加值所以才值钱,你们家现在的瓷器经过两千年那也是宝贝。

不可否认的是真正的古瓷在同样品质之下肯定要比现代瓷器要昂贵。随着经常有人以现代仿品冒充古瓷事件,对人们整个思想观念的误导。所以要摆正心态看待现代瓷器,有人做仿古那是很正常的,就像你要学习一个技术肯定要先模仿以前的作品一样。

那么现代瓷怎么收藏呢?

品质是最关键的,前面说过了你们家的瓷器要存两千年才值钱,所以要选择品质好的,大师的作品,为什么我们很少见到呢?原因在于,拥有这样技术的大师作品,不适合用来日用,只适合用来收藏(因为很贵啊)。这些大师作品,基本都是手工制作,产量有限,每一件都是稀世的珍品。有些甚至不等流入市场就已经被收入私人博物馆了。咱们这些平常的消费者,就很少见到了。

如果真的见到现代那些大师制作的瓷器,你会觉得很漂亮,但是价格昂贵,你没事儿会用几万十几万的杯子喝水么,一不小心碎了哪哭去。

陶瓷文化:玲珑瓷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叫青花玲珑瓷。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朴、又显清新。解放后的玲珑瓷得到迅速发展,产品除中西餐具、茶具、具、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又精制成各种花瓶、各式灯具等陈设瓷。近几年来,更发展为彩色玲珑、薄胎玲珑皮灯等非常精美的工艺美术瓷。光明瓷厂、红光瓷厂生产的青花玲珑瓷产品曾多次获国家金奖、优质奖,产品畅销东南亚、日本、欧美、港澳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陶瓷文化】辽瓷


辽瓷辽代所制瓷器的统称(习惯上也包括辽代的陶器)。辽代陶、瓷器制作基本承袭唐代陶瓷工艺,和北宋中原地区的陶瓷制作工艺属同一系统,以白瓷和辽彩色釉陶(即辽三彩)为著。此外有黑瓷及绿釉器等。有些器形具有契丹族的民族特色,如鸡冠壶、长颈瓶、凤首瓶、穿带壶、鸡腿瓶、海棠花式长盘,注壶等。巳知烧造辽瓷的窑址有: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的“林东辽上京窑”,“林东南山窑”、“林东白音戈勒窑”,内蒙古赤峰市的“赤峰缸瓦窑屯窑”,辽宁辽阳市的“辽阳江官屯窑”及北京市西郊的“北京龙泉务窑”等等。辽代瓷器以白瓷和彩色釉陶(即“辽三彩”)为主,处于唐、宋瓷器的过渡阶段。辽瓷的部份器形带有契丹民族的特色。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河北等地都曾有发现。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有白瓷、黑瓷和低温釉陶等。白瓷以仿定为主,胎致密,色纯白。晚期白釉黑花较好。低温釉陶以单色居多,三彩陶器亦称“辽三彩”。器物造型有其独创的风格,如凤首瓶、长颈瓶、鸡腿坛和鸡冠壶等,都是中原地区所罕见。有些品种的造型来自契丹族传统的皮容器和木容器,如鸡冠壶造型具有明显的皮革容器的痕迹,有的甚至把皮条、皮扣、皮雕花、皮绳环梁都一一表现出来,清楚地保留的游猎生活的形迹。

辽瓷,是我国古代陶瓷史上一朵意蕴迷人的奇葩。它是辽代在继承唐朝的传统技术,吸收五代和北宋中原地区的新工艺的基础上又发展创新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陶瓷。其白山黑水般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游牧民族特点,反映了古代契丹族勇猛、刚烈、剽悍的部族气质,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凝聚和缩影。在契丹人的祖居之地——辽河源头老哈河(土河)流域,近些年来,零散地出土过许多精美的辽瓷……

初识辽瓷,是在平泉博物馆的辽史展室。当目光与那些神秘古朴、造型独特的瓷器相碰撞,只觉一股遥远的气息温润地漫了过来。似曾相识又全然陌生,十分久远又非常切近。那釉汁纯净的黄色瓷盆,草绿色的提梁鸡冠壶,颈下有两道弦纹的白釉鸡腿坛,腹大颈长瓶口呈碟形的凤首瓶,以及素面薄胎的瓷碗……给人一种莫名的沉迷之感。

从此,辽瓷便成为心中一份美丽的珍藏。

目光仔细地品读、观赏、摩挲这些幽远地载着古代而来的瓷器,眼前总会在追忆和神往中恍然幻化出一种置身其间的熟悉。

这些瓷器当年都是披发左衽的契丹人在这片土地上简朴生活的普通拥有。千百年后被农人在民间偶然遇到并挖掘。当上世纪八十年代文保部门搞文物普查,到老哈河流域各个小村征集文物,人们纷纷把这些宝贝拿了出来。杯盘碗盏、碟盆盂盒、壶瓶坛罐……这数百件精美的辽瓷,数以千计的辽瓷残品和标本,演示过当年辽代一幅多么立体而又庞杂的社会生活图景啊。

不管是装酒,盛水,储存马奶和牛乳,还是用作餐饮,那些茶、绿、黄、褐、青、白和三彩等器形纹饰繁杂、颜色用途不一的瓷器,都曾在各自的位置上富有灵性地陪伴过人们的生活。可以想象,当一个弥漫着水汽的早晨悄然来临,土河居民的日子也静静绽放在毡帐内外的瓷光之中;健美的契丹女子背起长颈瓶到河边取水,闪烁不息的水波漫过瓶沿,溅湿了古代的一片阳光;打猎男子背起箭囊跨马而去,背上斜背的那只装满了水的鸡冠壶格外耀眼;一大户人家的毡帐里,一男侍已立身恭候在陈设有盛满食物的桌旁,等候主人到来,桌上的盛食器品类上乘,釉色簇新……

凝望辽瓷,心会陡然升起一股强烈的美感。尤其是那些鸡冠壶、鸡腿坛、长颈瓶和三彩盘等辽代特有的瓷器,其特别的形制,丰富的装饰,新颖的釉色和精致的工艺,无不给人一种深深的造型美和意蕴美。

辽瓷里自然属鸡冠壶(辽代称马盂)最典型。其形制大体经历了从矮粗向细高,由阳刚向挺秀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从游牧向农耕生活过渡中契丹人审美价值观念的变化。

最早的鸡冠壶是仿自皮革缝制的皮囊,壶体扁圆,腹部靠下而且隆起,极像装了液体的皮袋,所以人们又称之为皮囊壶(因便于马上携带,又称为马蹬壶)。共显要特点在于,壶身上有一条今天看起来原始而简单的线条和仿皮子缝合的针迹,这是契丹人对马背生活的一种情感化的表达。尽管后来鸡冠壶几经变化,扁身单孔变为扁身双孔,上部装饰成类似很漂亮的马鞍形状,壶身前后两面出现装饰纹样等等,但在壶的外周边仍刻画着那条具有象征意义的缝线,这条独特的装饰线一直持续到辽晚期才完全消失。

但鸡冠壶的衰落从辽中期就已经开始了。圣宗时代的辽中期以后,深受汉文化影响的辽王朝由尚武转向修文,这一社会变革也突出地反映到鸡冠壶的造型上,壶身变高,下部变圆,风格纤巧细秀,渐失马上携带特点。至辽晚期,其壶体之圆,壶身之高,和管状注嘴的细高趋向,已使鸡冠壶朝居室使用的注壶方向发展,彻底脱离了以前鸡冠壶的使用价值。

一种文化的生成和消解与社会生活的演化竟是这么相符相成,丝丝入扣!

在老哈河流域出土的各类鸡冠壶,就囊括和记录了这种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

三彩器,也是辽瓷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与华丽细腻的唐三彩,明净素雅的元明青花相比,它则显得纯古浑厚。这种仿唐代和渤海三彩,工丽精致,意蕴独特的辽瓷,是辽中期严禁以金银器随葬后发展起来的。其黄、绿、赭三色的巧妙搭配,显得色彩绚丽,斑驳灿烂,有如五彩云锦一般迷人。尤其难能可贵崐的是,它把唐代用作丧葬用途的冥器改变了功能而主要用于现实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

辽代工匠崇尚写实与表意兼具的风格。他们把卷草、梅花、牡丹、菊花、莲花、鸟、鱼……通过刻、印、划、彩绘等多种手法在陶瓷上艺术上表现出来,蓬勃自然,生气涌动。我见过一件别致的辽代三彩长盘,就是一个绝佳的彩绘作品,它是先在陶胎上用类似划花的技法,勾画出图案线条,然后在其间施以相应色彩,最后低温烧制而成。盘中排列着三朵正在盛放的海棠花,在周围卷草花纹的映衬上,熠熠夺目,美艳动人,从那几组弧线组成的两侧对称的盘沿,宛如感到那水的波动和荡漾,而那三朵鲜嫩的花便似飘浮在铺满水草的波面上,弥散出一种湿润的淡淡的清香。

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深情,是辽瓷透给我们的一种朴素的思想。这思想使辽瓷的世界,也许远比我们的想像更丰茂。在一本叫做《古瓷探妙》的书上,我甚至还见过这样一幅人物漫画,它是画在一件辽代瓷罐上的,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漫画了:两只小脚支撑着一个没有上肢的皮球般圆圆的身子,皮球上扣一个似在摆动的纱帽翅,笔法简括,风格诙谐,显得十分时尚现代,让人忍俊不禁,与今人漫画可谓异曲同工。古人的幽默感自那时就开拓为一个艺术的新画种,并且把它表现到辽瓷上,想来真是令人崇敬。

火为精灵泥为胎。辽瓷之妙,妙在韵味。那是一种北方土地的风土之味,它率直粗犷,朴拙巧慧,沉实敦厚,意远蕴深,飘弥着一股浓浓的草原游牧情调,着实让人回味不尽呢。

宋代瓷器中的珍品 巧夺天工当阳峪窑


当阳峪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南距焦作市区3公里。又称为修武窑、怀庆窑、河内窑、当阳峪窑系、当阳峪窑群等,是我国宋代瓷窑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为丰富、做工特别精细的大规模窑场。本文讨论的是广义的当阳峪窑,指当阳峪窑及同处于太行山南麓、生产同类型制品的所有窑场,这些窑场以当阳峪窑为中心,包括当阳峪、艾曲、东交口、洞弯、洼村、园融寺、西岭后、蔡坡、牛庄、恩村、定和、东于村、东焦作、西焦作、店后、李封、王封、东张庄、高窑河、石碑岩、窄门、寺后、李河、许河、狼坡、上白作、狮涧、龙寺、北业、周窑、东孔庄、高寨、山后、柏山、月山、白坡、南田院、北田院、南坡、碗窑河、汉高城等窑。

发现经过

当阳峪窑遗址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现存宋崇宁四年(1105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一通,是当年建窑神庙时所立。

1897年,英商福公司取得了在焦作的煤铁采矿权,1903年修通了至焦作的道清铁路。1933年英国人司瓦洛到焦作福公司任职后,到当阳峪雇人开挖,得到了大批瓷器及碎片,司瓦洛此前是居住在当时河南省会开封的英国大收藏家。后他又邀请瑞典工程师卡尔贝克到焦作当阳峪考察,又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并发表了《关于焦作陶瓷器的记录》。

1941年,日本人小山富士夫得到了这份报告,为当阳峪瓷器的精细而激动不已,发表了《北宋的修武窑》一文。从此,收购文物的商人不断地把当阳峪瓷片及完整器运到北京。

1951年及1962年,故宫博物院曾两次派陈万里等专家到当阳峪实地调查,并发表了《谈当阳峪窑》等两篇报告,指出:“在黄河以北的宋瓷除了曲阳之定、临汝之汝以外,没有一处能与当阳峪相媲美。”

2003年10月至2004年5月,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对当阳峪窑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2004年5月22日,国内外50余位知名考古专家学者汇聚焦作当阳峪窑发掘现场,面对刚刚出土的精美瓷器,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李辉柄激动地说:“当阳峪瓷窑堪与汝窑、钧窑、定窑等著名瓷窑相提并论。”

烧造时间与工艺

当阳峪窑从唐代开始烧造瓷器,到北宋后期达到高峰,金代继续繁荣,元代中期始渐衰落,是宋金时期我国北方大规模的民间窑场和磁州窑类型窑系中成就最显著者。

1.造型

日常生活用品有碗、盘、盏、盆、钵、壶、注子、盒、唾盂、炉、熏炉、瓶、罐、枕、坛、缸、勺、灯、烛台、渣斗、纺轮、研磨器等。

陈设品有花瓶、花盆、鼓凳、人物俑、动物俑等。

文化娱乐及玩具类有笔筒、笔洗、砚、水盂、镇纸以及小动物、口哨、小塔、小壶、小瓶、铃铛、圆球、圆棒、象棋子、围棋子、色子、鱼缸、乌食罐等。

建筑构件有砖、瓦、板瓦、筒瓦、低温色釉力士、鸱吻以及脊饰上的摩羯、卷尾兽、妙音鸟等。

2.胎釉

当阳峪窑的胎质很复杂,有极坚硬的细胎,也有较粗松的砂胎;胎色也十分丰富,有白、灰白、黄白、灰黄中闪红色、赭灰、灰、香灰、黄褐、灰黑、砖红、棕灰等色胎。

当阳峪窑的釉彩有白、黑、酱紫、黄、青、绿、孔雀蓝、蓝、柿红、三彩、钧等。装饰技法有刻、剔、划、飞刀、凸线、模塑、模贴、模印、雕塑、镂空、填彩、绞胎、绞釉、釉下釉上彩绘等。

当阳峪窑素以绞胎绞釉取胜,又以剔划绘画著称。装饰品种可以分为10大类160多个品种,用“白如雪、黑如漆、红如朱、绿如翠、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花如锦、润如玉、凝如脂”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3.纹饰

当阳峪窑的纹饰复杂、考究,无论是胎体上的剔划或是绘画,均技法熟练,线条流畅,花纹简洁、挺拔。主题纹饰有牡丹纹、莲花水藻纹、鱼纹、鸟兽纹、文字装饰以及辅助性的几何纹等。尤其是白地绘黑花中的蝌蚪纹组合、散点纹组合、线段纹组合,更是当阳峪窑别具一格的地方品种。辅助纹饰中的方格方块形纹及其复杂的变化组合,回纹及卷草纹、波浪纹的广泛应用,形成了当阳峪窑的独特风格。

主要品种

1.绞胎瓷

北宋时,当阳峪窑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巩县窑的绞胎传统,将绞胎制瓷工艺发展到了顶峰,完成了由陶到瓷的历史转变。高温烧造,胎质细密坚硬,釉色油润光亮,几乎不吸水,完全符合现代瓷的标准。而唐代绞胎与唐三彩一样,基本上都是陶质的。当阳峪窑绞胎瓷的烧造成功,为中国陶瓷增加了一个新品种。

绞胎瓷的制作方法是用黑、白等多种不同颜色的胎泥相互交替糅合、折叠、盘卷、切刮,经拉坯或模压成型,再粘贴、镶嵌、拼接而成。这样胚体上就出现两色或多色相间的美丽图案,再施以透明釉或黄、绿、棕、翠蓝、三彩釉入窑烧成(也有先高温素烧,施釉二次人窑烧成)。

绞胎工艺是当阳峪窑特殊之作,羽毛纹对称整齐有序,木理纹似木纹流畅,水波纹如行云流水,编织纹如草编、竹编般逼真,还有条带纹、石理纹、树叶纹、麦穗纹、蒂纹、涡纹等,开创了我国陶瓷胎变装饰的先河。绞胎装饰,由胎而生,表里如一、五彩渗化的效果,构成了绞胎瓷的特有韵律,巧夺天工。

笔者收藏的一件北宋绞胎平底盏,系1996年砖厂推土机推出。其瓷化程度很高,质地细腻,制作精细,器壁较薄,胎土为白褐两色绞成,纹理横竖交织,是北宋当阳峪窑的极品。

绞釉瓷几乎是与绞胎瓷同时出现的。所谓绞釉瓷,绞的并不是釉,也不是绞的化妆土,而是“绞花”,是各种彩料的综合运用。施彩方法不难想见,是运用各种特殊技巧,或借助外力,使胎体在不同角度倾斜的状态下,或在旋转运动中,使彩料形成绞花纹饰,具有流动韵律之美。常见品种有白釉黑绞花、翠蓝釉黑绞花、三彩黑绞花、绿釉黑绞花、棕黄釉绞花等。

2.红绿彩

当阳峪窑是最早烧造红绿彩瓷的窑场之一。耿宝昌先生指出:“当阳峪白釉红绿彩绘亦较突出,以人物塑像、盘碗为常,绘以荷莲、菊花、鱼藻,生动活泼,开拓了五彩瓷的历史先声。”当阳峪窑神庙碑有“开时光彩惊奇异,铜色如朱白如玉”的描述。当阳峪与王封窑遗址不断有红绿彩瓷碎片出土。就在距王封窑北约2公里的老万庄金墓,曾出土1件红绿彩绘缠枝菊纹罐,应是王封窑所烧造。近几年来,焦作附近的获嘉县、博爱县、沁阳市、新乡市以及安徽省泗县等地出土的红绿彩等残瓷碎片,大部分都是当阳峪窑的制品。

红绿彩是在已烧成的白瓷上,以红、绿、黄等色料描绘纹饰,再经低温二次烘烤而成。当阳峪窑、王封窑是烧造红绿彩瓷最为集中的地方。王封窑还生产一种集刻剔花、釉下黑绘花、釉上红绿彩绘于一身的复合彩瓷。

3.剔划花瓷

剔划花瓷是当阳峪窑最为精美的品种之一。当阳峪窑的窑工从千里之外的耀州窑请回窑神百灵翁的同时,也将耀州窑的刻剔工艺学到了手,并将刻、剔、划技术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主要品种有:

(1)白地剔花:是在坯体上施白色化妆土,用工具划出花纹轮廓,再将轮廓之外的化妆土剔掉,露出胎地,施透明釉烧成。

(2)黑釉剔花填白:制作方法是在施白色化妆土的坯体上再施黑色料浆,刻画出花纹,剔除掉花纹内(或外)不需要部分,并在适当部位篦划出花蕊、叶脉,再在剔除及刻画部位填入白色料浆,最后施透明釉烧成,这是当阳峪窑的高级制品,现存故宫博物院的黑釉剔花填白牡丹纹梅瓶乃其经典之作。陈万里先生说:“器物的全身布满了缠枝牡丹纹,却不显得过于繁杂;花花叶叶互相缠绕,却不显得琐屑散漫。只看见许多欣欣向荣的花叶,迎风飞舞般地嵌插在一个挺秀的瓶身上,十分雅洁、高尚、健康而优美,黑白的对比处理得很适宜,黑的色泽如漆如墨,白的光彩如蜡如玉。至于釉色——即所谓质的温润晶莹之感,也可以通过图片体现出来,这是当阳峪窑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看出民窑造瓷艺术的卓越成就。”

(3)三彩剔划花:宋三彩是当阳峪窑最为出色的品种之一,此类制品多是将刻、剔、划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到同一件器物上,精致华丽。其他还有绿釉剔划花、黄釉剔划花、酱釉剔划花等等。

当阳峪窑剔划花技法娴熟,纹饰繁复华丽,是宋金时期“剔花瓷器生产更为集中,装饰技法与风格发展得更为全面和充分的窑场”。

4.白地黑花瓷

釉下白地绘黑花瓷是当阳峪窑乃至整个磁州窑类型的特产,是在施有白色化妆土的胎体上,以当地一种铁矿石为颜料,用毛笔绘出各种纹饰,再施透明釉烧成。纹饰呈黑或褐、铁锈花色等,亦有施黄釉、绿釉、孔雀蓝釉等品种的。纹饰有植物花卉、人物、动物、文字等。

5.酱、紫釉瓷

酱、紫釉瓷是当阳峪窑的大宗高质量制品,最能体现当阳峪窑烧造技艺的高超。当阳峪窑考古发掘出土的大批酱、紫釉瓷器,说明至少在北宋晚期该窑已能成功烧造此类器物,其制作精致规整,胎质坚硬,变形极小,釉色光亮纯净。如酱釉碗残件,制作精细,釉色光亮,用手抚摸光滑如婴儿肌肤,视之如绸缎般光滑滋润,毫不逊色于定窑制品。

6.宋三彩瓷

三彩以及绿釉、黄釉、孔雀蓝釉等低温色釉品种,胎质砖红色,多为陶质,但色彩艳丽,制作精细,是当阳峪窑较为珍贵的品种。纹饰有花卉、禽鸟、鱼鸭、人物等。东焦作窑更是三彩、绿釉陶瓷制品的专业窑场,出土器物甚多,工艺精良,纹饰洒脱,釉色浓翠,最为精美。

7.钧釉瓷

当阳峪窑从北宋后期开始烧造钧釉瓷,是我国最早生产此类乳浊釉瓷的地方之一。基本釉色是天蓝、天青色。多数有红、紫斑玫瑰,还有复杂多变的窑变色彩。

当阳峪窑品种繁多,其他还有细白瓷、黑釉窑变兔毫、油滴、青瓷等。

宋、金时期,当阳峪窑是一个产品种类繁多、风格千变万化、纹饰独具匠心的大规模窑场聚集区,在做工精细的同时,生产量大得惊人,是当时中国北方最有实力的民间窑场,为中国陶瓷史谱写了灿烂的一章。

无款官窑瓷竟也可价值千金


官窑瓷历来是艺术品市场的宠儿,然而“款识”并不是评价瓷器是否为官窑的唯一标准。近几年数件无款官窑瓷均以高价成交,使人们对官窑有了全新的认识,人们在欣赏一件官窑器时,很自然会看一下底部的款识,这被认为是官窑的“身份证”。然而今春北京翰海拍卖,一件无款官窑———清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经过激烈争夺,被京城收藏家马未都以2408万元的高价收入囊中,这无疑使人们对官窑有了全新的认识。

官窑瓷历来是艺术品市场的宠儿。人们在欣赏一件官窑器时,很自然会看一下底部的款识,这被认为是官窑的“身份证”。然而今春北京翰海拍卖,一件无款官窑———清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经过激烈争夺,被京城收藏家马未都以2408万元的高价收入囊中,这无疑使人们对官窑有了全新的认识。

官窑可能无款

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蔡国声介绍,所谓“官窑”,是我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专烧宫廷、官府用瓷。明清两朝历代官窑器署纪年款是惯例,直到清朝末代的宣统终止。

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官窑瓷器的款识有三种情况:第一类是大家都知道的帝王年号款的器物,占官窑器的绝大多数;第二类是无款官窑器,南京博物院藏有清雍正仿明永乐官窑的青花牵牛花纹倭角瓶,其中一件就是无款,为刻意仿明之作,在清宫档案中也有乾隆皇帝授意某种器物不具款的记载;第三类是帝王的堂名款器,如“慎德堂制”、“大雅斋制”等。

因此,有款识的器形不一定就是官窑,无款识的器形也不见得就不是官窑,“款识”并不是评价瓷器是否为官窑的唯一标准。

不落款有缘由

以北京翰海今年春季付拍的这件清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为例,目前能与该器相比拟的同类大瓶有两件: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诗句大瓶和藏于台北故宫的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诗句八方瓶。这三件大瓶均无底款。

蔡国声解释说,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皇帝尤其是乾隆帝,总是精益求精,不惜工本,要求御窑厂一再烧窑实验,直至烧造出满意的绝佳式样为止,因而这个时期有些无款器物是奉旨不加款识的。同时,这也与皇帝比较迷信有关。据传康熙帝怕太监将官窑瓷器打碎,寓意不吉利,唯恐自己的江山不保,因此要求烧制的瓷器不落本朝款或不落款。

还有一种情况是仿前代瓷器,如宋瓷、明瓷,倘若原件无款,仿制出来的瓷器自然也就不会带款。而模仿宋明经典瓷器,正是清代官窑的一大特色。再者,从存世官窑瓷器来看,清代祭器和供器往往是不署款的,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件粉彩霁蓝描金大瓶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另外两件一样,正是作为宗教祭祀之用。

市场表现不俗

一般而言,有款的官窑瓷市场表现更好,然而,在藏家追逐的明清官窑瓷器中,存在着相当一部分无款但时代特征明显的佳品,甚至极品。它们与同一时期的有款瓷器相比,存世量更少,反而弥足珍贵。在近年的拍卖会上,这类无款瓷器的成交价格已有不俗的表现,值得藏家关注。

如在今年付拍的明清官窑瓷器中,身价超过千万元的无款官窑瓷器共有4件,除去清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还有以1376万港元成交的明成化青花折枝番莲“八宝”纹出戟觚、以1096万港元成交的清雍正至乾隆斗彩加粉彩垂肩如意瑞果纹梅瓶以及1430万元成交的明成化青花暗刻海水绿彩龙纹盘。

这四件瓷器虽然无款,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流传有序。北京翰海付拍的这件无款粉彩瓶原本陈供在圆明园,原是一对。圆明园浩劫之际流出,一件现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本件同时散出,辗转流入美国芝加哥,本为著名收藏家BillLittle旧藏。

鉴别不单看款

“要评判官窑器不能光看官窑的款识,还要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如可通过瓷质、造型、画风、釉色等多方面来进行评判。”蔡国声提醒收藏爱好者,千万不能见“款”就买。

官窑除了制作精细,各个朝代都有自己代表的画风、釉色和器形。比如明嘉靖信奉道教,那时候的器形主要以葫芦造型的瓶为主,并出现了大量与道教有关的纹饰,如八卦、云鹤、仙鹤、松树等纹饰,像这种纹饰的官窑,其他朝代较少见,是明嘉靖朝官窑所特有。#p#分页标题#e#

款式方面也很重要。明清官窑瓷器写款,从明永乐才开始有款。虽然洪武二年开始设了官窑,但是洪武的官窑瓷器,没有一件带款的,所以如果见到写“大明洪武年制”,或者“大明洪武年造”这种款的瓷器,那肯定是仿品无疑。又如永乐瓷器的款,永乐时期虽然开始写款,但并不是很多,因此市场上能真正见到的很少。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文化】无款瓷中也有珍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文化】无款瓷中也有珍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