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名家 > 导航 >

质疑“名家说瓷”

质疑“名家说瓷”

古代瓷器名家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2020-05-15

古代瓷器名家。

《宋伯胤说陶瓷》一书中指出:“‘秘色’一词的内涵有四:即造型工致;釉色青而薄匀清亮;装烧精进;为‘供奉之物’。四者兼备一体,不可或缺。唐人称它为‘瓷秘色’。”所谓“秘色”,其实是翠色宝石釉(人造翡翠)的代名词,其科学奥秘是釉料中所含的着色剂——氧化铁,在釉色焙烧时的化学还原反应机理,古时不为人知,这是“秘色”之名的由来。釉是陶瓷材料,它的内涵为釉色和釉质,并与烧成时窑内的气氛(还原焰或氧化焰)有关,与瓷器的造型、使用者无关。由此可见,宋伯胤先生对“秘色”一词内涵的解释,实属“画蛇添足”。

陆建初《古陶瓷识鉴讲义》云:“秘色称谓之流变无准,甚可称殊瓷史,究其因由,一是辞意虚,不似以地名、年号命窑器,切实而专门;二是曾名重一时,易生夸大虚妄;三是一度绝迹,无有标准;四即前无全面深入研究及令人信服的结论。”笔者只认同陆建初先生对秘色称谓的四点看法中的第四点,对其余的看法持相反观点。读懂了徐夤的《贡余秘色茶盏》和皮日休《茶瓯》的诗意,知道陆羽《茶经》中所说的“越瓷类玉”,指的是“茶瓯”外表的“翠色宝石釉”;“越瓷类冰”是类比“茶瓯”内壁的无色透明玻璃釉,“捩翠融青”就是青绿色,“巧剜明月”和“圆似月魂”是形容“茶瓯”的造型,“轻如云魂”则是铜骨胎,就不会提出“辞意虚”、“夸大虚妄”、“无有标准”等的错误观点了。

唐代诗人陆龟蒙写了一首《秘色越器》诗,将越瓷的釉色比作“千峰翠色”可谓绝妙,但五代人徐夤不甘狗尾续貂,他在一首七律中用一连串贴切的比喻,把越瓷的釉色描述得犹如美女簪花,若对这首佳作细加咀嚼,便能体会出一个“静”字来,如“明月”与“春水”的组合,分明就是静的意境。《贡余秘色茶盏》诗中所说的“巧剜明月”是形容茶盏(瓯)的造型;“薄冰”是类比茶盏内表所施的无色透明玻璃釉;“春水”则说明用春季的茶叶冲泡的茶汁;“绿云”比喻茶叶中的茶叶(绿茶)。由此可见,李刚先生所谓“静的意境”,实属无稽之谈。

笔者认为,专家学者对“上古瓷器”的学术研究,务必求真务实,不应该把特殊性的瓷器,误认为是普遍性瓷器中的精品。wWw.taoci52.com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为什么说紫砂壶是名家收藏必备?


紫砂壶,它,泡茶首选,更是名家收藏必备!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为什么说紫砂壶是名家收藏必备”?

名家大师的紫砂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

1、茶香浓郁持久。紫砂壶嘴小、盖严,壶的内壁较粗糙,能有效地防止香气过早散失。长久使用的紫砂茶壶,内壁挂上一层棕红色茶锈,使用时间越长,茶锈积在内壁上越多,故冲泡茶叶后茶汤越加醇郁芳馨。长期使用的紫砂茶壶,即使不放茶,只倒入开水,仍茶香诱人,这是一般茶具所做不到的;

2、紫砂壶泡茶,保温时间长。由于壶壁内部存在着许多小气泡,气泡里又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故紫砂壶有较好的保温性能;

3、用紫砂壶泡茶,提携抚握不易炙手。紫砂壶线膨胀系数比瓷壶略高,而且没有釉,就不存在坯釉应力的问题;烧成以后的紫砂壶,玻璃极少,有足以克服冷热温度差所产生的急变能力,故具有缓慢的传热性。紫砂茶壶适应冷热急变的能力极佳,即使在上百度的高温中蒸煮后,迅速投到零下的冰雪中,也不会爆裂;

4、紫砂壶里外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气孔,透气性能好,但又不透水,并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这是一般茶壶所不能比拟的。它能保持茶叶中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汤的晚期酸度,起到收敛和杀菌作用。故能稍微延缓茶水的霉败变馊,所谓“盛暑越宿不馊”,道理就在这里。

养壶实为收获自己的果实,玩壶之人常说玩壶之乐趣在于,一把干涩而料好的壶由于自己每日的滋养变成了一把有灵性的好壶,,一把新壶由自己浇淋茶汤,反复把玩,融入了自己的精气神,会慢慢变得有光泽了,而且光泽越来越亮,让人越来越喜欢,而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这就是养壶的乐趣所在。

近年来,紫砂壶收藏更是大热,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人们对紫砂的热爱更是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紫砂收藏无疑成为很多收藏家的首选。通过收藏紫砂壶,结识壶友,交流知识,分享心得,在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巨大的今天,与好壶之友齐聚一堂,品茗论道,其乐融融,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之道。

在现代社会,从事收藏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投资手段。相对较低的投入和相对较高的产出,低风险、高效益的紫砂收藏已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青睐。在经济日渐繁荣的今天,收藏已不再成为文人雅士的专利,而逐渐成为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有人问,一把紫砂壶为什么值这么多钱?一把紫砂壶为什么能值去收藏呢?因为他承载了历史的文化!他倾注了工艺大师的心血!他是工艺价值、艺术价值用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结合体、是中国紫砂艺术的杰作、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体现!

紫砂收藏也可以极大地增值,一辈子,传下一代,只要不打破,带着对茶的记忆,带着茶人的念想,岁岁年年,世世代代流传下去。一把紫砂壶,用得久了,浸润了主人对茶的喜好与执念。原本的泥胎,也沾染上了茶的灵气,茗韵入骨。一把好壶,可用百年。此志不渝,天地可鉴。

故宫专家说瓷


汝、官、哥、定、钧”闻名于世,其中“汝、官、哥、钧”为官窑,“定”为民窑。“汝、官、哥、定、钧”瓷器存世量稀少,精美绝伦,弥足珍贵。

传世官窑有人疑伪

宋代官窑瓷器世上极其罕见,原因在于宋代官窑瓷器的私密性、非商品化生产等特点。宋代官窑瓷器不做随葬品,所以在宋代墓葬发掘中没有发现。因此对于传世的宋代官窑瓷器的真伪就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有位山东学者认为传世的宋代官窑瓷器都是赝品。此说一出,引起瓷界广泛争论。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传世宋代官窑瓷器是真品,也是珍品。

宋官窑不带“官”字款

市场上有一些带“官”字款的瓷器明显是赝品。宋代官窑瓷器没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窑瓷器都是单色釉,另外,官窑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没有“官”款是一般规律。五大窑中定窑有“官”字款,因为它是民窑,专为皇家烧造瓷器,是应该有个标志的。钧瓷多为花盆宋徽宗喜欢养花,建了一个大花园,花盆多用钧窑。钧窑瓷器的特点是釉厚,形成了特有的纹路,叫做“蚯蚓纹”。这种纹路,后仿的瓷器很难做到。钧窑瓷器上面的编号,从1到10号,1号最大,10号最小。而后仿的“钧瓷”,其编号正与之相反。

用高锰酸钾去“贼光”

新的瓷器,表面上都有一层很亮的光,行话叫做“贼光”。.现在最通常使用的去光方法,先用氢氟酸泡半个小时,然后用高锰酸钾和泥包起来闷一个小时。用这种方法处理的瓷器有一种“旧”的感觉。鉴别方法:摸,有拉手的感觉;闻,有酸的味道。

新瓷器砸碎了卖

人们多以为收藏瓷片不会有假,于是一些商家就想出了新招,把整件新瓷器砸碎了,卖瓷片。所以说,不要以为是瓷片就没问题。还有一种作伪方法,把瓷器砸坏了,再把它粘起来,好像是一件旧东西。收藏者的眼力高了,造假者的手法也多了,应该提高警惕。

也说“克拉克”瓷


1004期《中国文物报》陶瓷版有曹建文先生一篇文章,谈景德镇克拉克瓷窑址被发现的问题,让我想起近年“克拉克”瓷的研究与探讨。同一版面上,恰巧有毕克官先生对景德镇民窑考古研究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慨叹,甚是有趣。我也谈点看法。

“克拉克”瓷引起国内外古陶瓷界重视,有大半个世纪的历史。福建省文物考古界尤其看重“克拉克”瓷问题的研究,1999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在漳州地区召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研究“克拉克”瓷。福建省重视本地区古陶瓷的研究,是值得一些省(区)文物考古界学习的。毕克官先生的慨叹十分有道理,江西确实应当加强景德镇民窑考古研究。

“克拉克”瓷名称的来源纯属偶然。十七世纪初,一艘叫克拉克号的葡萄牙商船从中国贩去一大批明末的青花瓷器,途中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后,在国内拍卖获利引起轰动。“克拉克”瓷就是景德镇及福建漳州地区的民窑青花。外国人贩去的中国商品,也多是普通日用品。景德镇明清时期除官窑外,大量的瓷器是民窑生产的。贩运出景德镇的东西,国内国外并没有严格区别,只对外国人的口味即可。景德镇当时的陶瓷贸易也没有特别看重那些东西。有人说“克拉克”瓷在欧洲及中西亚、东南亚、日本有大量出土出水及收藏,国内少见。这不对。前十几年由国内贩运出去的这些东西确实不少,京沪收藏家手上的“克拉克”瓷数量也比较多。文物收藏类报刊登载的有关“克拉克”瓷的文章,不特别惹眼,是因为货色太普通了。若是景德镇窑生产的“克拉克”瓷器还好一些,漳州地区生产的“克拉克”瓷更是逊色。国内真正有点品位的古瓷收藏家,收藏“克拉克”瓷,一定也讲究窑口的。漳州地区窑口模仿景德镇,无论造型、釉色,都不能比景德镇,即便是精品也难进艺术殿堂。我从资料上见过前两年在欧洲拍卖的福建德化窑清初青花碗盘器,不好看。比照曹建文先生文中所附彩照,景德镇与福建漳州地区的“克拉克”瓷很容易分别。德化青花比漳州地区青花还好一些。

青花瓷生产,离开了景德镇绝对没有意义。景德镇创造元青花,云南建水元代也生产青花,国家即便花大代价去研究建水元青花也是徒劳。据说浙江某地一宋塔中出土青花,有人说是宋青花,但科学依据不足。

“克拉克”瓷实际就是景德镇的明清民窑普通青花,国内也有人称作外销瓷。说漳州地区或德化的青花是“克拉克”也行,但它是对景德镇的模仿。毕克官先生有相当多的景德镇明清青花瓷标本,研究有成,文物艺术界有目共睹。毕先生的忠告值得景德镇、江西省乃至国家的重视。因为以景德镇现有的力量,研究元明清官窑都来不及,更何况去研究无可量计的民窑瓷。国家应当把相当的力量,投入到景德镇宋元明清官窑民窑瓷器研究中去,它是中国的一张千年闪烁的文化名片啊……

谈瓷论道说宋瓷——哥窑


南宋时,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在浙江建窑,兄建造的窑为哥窑,弟建造的窑为龙泉窑。哥窑极负盛名,同汝、官、定、均并为宋五大名窑。哥窑列入宋代名窑,始于明宣德年间《宣德鼎彝谱》,其窑址至今未被发现,成为我国陶瓷史上历史之谜。哥窑属官窑,供宫廷用,主要为陈设瓷。

器型 从传世品看,哥窑器型丰富但鲜见大器。陈设瓷有炉、瓶、罐、立耳三足炉、葵口洗、贯耳瓶等,多仿商周秦汉的古铜器制;日常用品有盘、洗、碗、杯、花盆等。哥瓷制作规整,器型古朴典雅,因胎体较厚,釉层饱满,故器物外观要比汝、官窑显得厚实。哥窑器物底足挖削工整,足端圆润,多采用裹足支烧,很少用垫圈,器物多支钉痕而少铁足。支钉痕较汝窑略大,较官窑小些。

胎釉 哥窑瓷器为黑胎,因其胎质含铁量较高,故烧成后呈现黑色、紫黑色、或灰色、黄棕色。哥窑胎骨坚密,足底多露胎。哥窑的施釉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亮,釉层凝重,无光,失透,既不及汝窑莹润,亦不如官窑平静。釉表呈酥油光,常见的有奶白、米白、粉青、奶酪黄、灰绿等。釉面开片呈“金丝铁线”状,大者如冰裂,小者如蚌纹,纵横交错,自然变化,黑色大纹片似铁线,小纹片细浅呈黄色,恰如金丝,为瓷器之美化构成特殊效果。哥窑器物有一部分为“紫口铁足”,多数米黄色器物则显有“铁足”无“紫口”,也有器物紫口、铁足全无。故在鉴定哥窑瓷器时要从造型、胎骨、釉色、纹饰等方面综合判断。

哥窑真仿鉴别 哥窑制器为历代藏家所重视,其仿品最早始于明代永乐末年。据《皇明纪略》载:明仁宗当太子时,因偏爱哥瓷,曾令人成功地仿制。属成化款的仿品,在北京、台北两地博物馆均有收藏。清末的仿哥窑产品传世不少,但总的特点是精细程度不高,显得粗糙,造型变得离奇。20世纪80年代大批仿品充斥市场,胎质过细,釉光“火刺”,器型轮廓生硬,多为粗制滥造,无收藏价值。

这里告诉读者,真正的哥窑器除上述特征外,器口大多有水渍,即口沿在高温下釉熔化的流淌痕迹;“金丝铁线”粗线多黑上下行,细线黄褐左右走;观哥窑气泡,如同官窑,小泡零乱不均匀,大泡层浅缺变化;釉面出汗,汗线左旋,这是哥窑的最大特点,也是区别宋其他窑口主要特征。

“金丝铁线”的形成。相传宋时浙江龙泉有两兄弟建窑乌龟山烧制瓷器,哥哥章生一厚道勤奋,且烧制技术高超,深得其父章村根真传。兄名满天下,弟嫉恨而生妒意,为毁其声誉,趁哥不备在其釉缸中添加许多草木灰。烧好后开窑一看,哥惊呆了,瓷器釉面全部开裂,有的如鱼子纹,有的像蟹爪纹,形状各异,他欲哭无泪,只好拿到市场处理,没想到这种带有裂纹的青釉瓷器令人耳目一新。金丝铁线,妙趣横生,为世人所推崇。

也说"克拉克"瓷


1004期《中国文物报》陶瓷版有曹建文先生一篇文章,谈景德镇克拉克瓷窑址被发现的问题,让我想起近年“克拉克”瓷的研究与探讨。同一版面上,恰巧有毕克官先生对景德镇民窑考古研究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慨叹,甚是有趣。我也谈点看法。

“克拉克”瓷引起国内外古陶瓷界重视,有大半个世纪的历史。福建省文物考古界尤其看重“克拉克”瓷问题的研究,1999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在漳州地区召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研究“克拉克”瓷。福建省重视本地区古陶瓷的研究,是值得一些省(区)文物考古界学习的。毕克官先生的慨叹十分有道理,江西确实应当加强景德镇民窑考古研究。

“克拉克”瓷名称的来源纯属偶然。十七世纪初,一艘叫克拉克号的葡萄牙商船从中国贩去一大批明末的青花瓷器,途中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后,在国内拍卖获利引起轰动。“克拉克”瓷就是景德镇及福建漳州地区的民窑青花。外国人贩去的中国商品,也多是普通日用品。景德镇明清时期除官窑外,大量的瓷器是民窑生产的。贩运出景德镇的东西,国内国外并没有严格区别,只对外国人的口味即可。景德镇当时的陶瓷贸易也没有特别看重那些东西。有人说“克拉克”瓷在欧洲及中西亚、东南亚、日本有大量出土出水及收藏,国内少见。这不对。前十几年由国内贩运出去的这些东西确实不少,京沪收藏家手上的“克拉克”瓷数量也比较多。文物收藏类报刊登载的有关“克拉克”瓷的文章,不特别惹眼,是因为货色太普通了。若是景德镇窑生产的“克拉克”瓷器还好一些,漳州地区生产的“克拉克”瓷更是逊色。国内真正有点品位的古瓷收藏家,收藏“克拉克”瓷,一定也讲究窑口的。漳州地区窑口模仿景德镇,无论造型、釉色,都不能比景德镇,即便是精品也难进艺术殿堂。我从资料上见过前两年在欧洲拍卖的福建德化窑清初青花碗盘器,不好看。比照曹建文先生文中所附彩照,景德镇与福建漳州地区的“克拉克”瓷很容易分别。德化青花比漳州地区青花还好一些。

青花瓷生产,离开了景德镇绝对没有意义。景德镇创造元青花,云南建水元代也生产青花,国家即便花大代价去研究建水元青花也是徒劳。据说浙江某地一宋塔中出土青花,有人说是宋青花,但科学依据不足。

“克拉克”瓷实际就是景德镇的明清民窑普通青花,国内也有人称作外销瓷。说漳州地区或德化的青花是“克拉克”也行,但它是对景德镇的模仿。毕克官先生有相当多的景德镇明清青花瓷标本,研究有成,文物艺术界有目共睹。毕先生的忠告值得景德镇、江西省乃至国家的重视。因为以景德镇现有的力量,研究元明清官窑都来不及,更何况去研究无可量计的民窑瓷。国家应当把相当的力量,投入到景德镇宋元明清官窑民窑瓷器研究中去,它是中国的一张千年闪烁的文化名片啊……

汝瓷天青釉洗简说


汝瓷洗为传世品中常见器,宝丰清凉寺窑址发掘出土的同类器也较多,基本适应了当时皇宫和文人墨客的大量需求。形制大体有两种,一种直口弧壁,深腹平底,器表施满天青釉,釉面匀净滋润,布满冰裂纹开片,外底部有五个很小的支钉痕,露出香灰胎色,明张应文《清秘藏》中称之为"芝麻花细小挣钉"最适当不过。该洗高4.6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12厘米,1989年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另一种敞口斜壁,下有外撇的矮圈足,香灰胎,香灰胎,满施天青釉,釉面布满冰裂纹开片,裹足支烧,圈足内有3个细小支钉痕,1989年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较完整的共两件,分别高3.3厘米、3.5厘米,口径12.5厘米、13.2厘米,底径8.8厘米、9厘米。造型规整古朴,堪与传世的同类器相媲美。

汝瓷小口细颈瓶 盖顶隆起,中心处凸起一形握手周沿微翘起,再下有一小圈足形成了口与器物的吻合。造型规整,制作精细,工艺讲究,开片密布,器表施以豆青色釉,釉层匀净。釉面光亮莹润、青翠欲滴,光亮照人。也是传世品中没有见到的,1987年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盖外径14.2厘米,子口径11厘米,高4.6厘米。虽仅有器盖,但完整无损,釉面光亮如玉,开片尤如鱼鳞。虽系豆青,但滋润纯正,惹人喜爱,实属一件难得的大成功杰作。

汝瓷器盖 喇叭口,细颈鼓腹,圈足外侈,器表满施天青釉,釉层匀净光亮,釉面布开片,造型挺拔秀丽。通高20厘米。口径5.4厘米,足径6.4厘米,腹径10.3厘米,1987年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由于造型讲究,线条秀美,加上做工细腻,釉色蕴润,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名家画瓷:探求跨界新领域


艺术推广重在创新

在收藏界,代表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的瓷器,由于近年来价格一再走高,使越来越多的收藏者被挡在了“高门槛”之外。不过,艺术并不仅存在于某一个板块,热爱陶瓷的人总能发掘新的领域——古瓷玩不起,可以从新瓷入手。当代名人瓷正是这样一个正在日益受到关注的热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是收藏爱好者和投资人将目光转向了当代名人瓷,而一些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也将触角伸入了“名家画瓷”的跨界合作当中。

收藏寻找当代价值洼地

所谓当代名人瓷,就是指民国时期一批著名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和1959年获得国家首批“陶瓷美术家”称号的艺术大师创作的精品,以及后来获得国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陶瓷高级工艺美术师”等称号的名人作品。

在名人瓷备受关注的同时,他们的作品也不仅止于几万元的价位,一些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成交价也不断出现,给名人瓷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标杆作用。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第二块《三顾茅庐》瓷板画在北京以1300万元(含税)在京成交。这是继其“三顾茅庐”系列之一于2005年卖出150万元之后,再次刷新了单件艺术陶瓷成交价纪录,被人称为“开创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千万元时代”的作品。该件作品的购藏者认为,当代艺术瓷有着巨大的升值空间。这种升值空间也源于当代陶瓷艺术巨大的创作空间。

其实,早在2004年的时候,当代名人瓷就开始活跃,并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关注。据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总工艺师陈烈汉介绍,从2006年至2010年这5年时间内,当代名人陶瓷的价格增长了10倍左右。大部分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在当时可能只卖到7000元到8000元之间,现在已经涨到了7万元到8万元之间。从市场占有量方面来看,不论是在礼品市场,还是在投资收藏市场,名人陶瓷的销量也在以30%的速度增长。

陈烈汉认为,当代名人瓷的主要优势在于,首先是工艺精湛。从2009年至2010年之间,陶瓷艺术的水准超过了历代的水平。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整个陶瓷业的发展,比如颜料、配釉等都趋向于标准化,同时分工更趋细化,也使得工艺师可以集中精力搞创新。再加上烧成技术的提高,也促进了陶瓷走向精品化;名人瓷的第二个优势在于可以保真。传统的陶瓷能在市场上流通的非常少,赝品可以说能占到60%。当代陶瓷则不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从价格发展和市场占有量的趋势来看,当代名人瓷将是一个长期走高并且极具潜力的投资收藏领域。

艺术推广重在创新

然而,当代名人瓷并不是投资收藏的完美避风港或保险箱,随着其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些不好的现象也正在慢慢出现。最让投资者头痛的莫过于“赝品”和“代工”。

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能够从大师处订到工艺品当然是一件幸事,但是随着大师们受关注程度的提高,“千金难求一瓷”的情况也在日益显现。不少藏家手中有钱,但订不到心仪的作品。许多无良的商家也正是瞅准了这一空子,大量复制大师的作品,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混乱。瓷都景德镇就曾经集中销毁过冒充大师作品的所谓“名人瓷”。买到“赝品”固然让人窝心,但如果从大师处订来的也不是真品,而是“代工”的作品,恐怕就令人伤心了。而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这种“代工”的现象还不多见,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这给艺术陶瓷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需要从业人员尽快提高自律能力,否则会影响到市场的发展,打击收藏家的信心。

除了是赝品、代工等现象扰乱市场,另一方面是大师们满足于现状,鲜于创新,也让名人瓷难有提高。陈烈汉表示,现在有不少大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在重复同一件作品。认为这就是所谓的个人风格,没有创新的动力,也不图进取,固步自封,在艺术方面没有更深的探索。其实艺术不应该是这样的,它需要不断地否定自己,才能不断创新。

名家画瓷是否受青睐

名家爱瓷、玩瓷,在瓷盘上挥毫抒情,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瓷器的魅力。但专门为名画家与陶瓷大师牵线搭桥、完成作品的现象,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京城很早就介入“名家画瓷”领域的某瓷坊的主人王先生,一直潜心这一领域的开拓。之前开过画廊,玩过古玩,也酷爱瓷器的他,坚信“名家画瓷”是一个具有很大前景的市场。因为这既有中国画名家的血统,也包含了瓷器本身的价值,艺术价值无可估量。据王先生介绍,曾经有一个拍卖公司拍过唐云用过的文房,略微有点图案的就能卖到十几万元。

而事实上,“名家画瓷”并不局限于书画界的名人与陶瓷大师联手合作,许多其他领域的名人对此亦有所涉足。一些影视名人也曾尝试着在陶瓷上留下自己的“笔墨”。

这种跨界的合作,在近年来的拍卖场上还是得到了不少藏家的追捧,拍出了不错的价格。比如范曾“老子演义青花画缸”的134.4万元、江宏伟“留得残荷听雨声 釉上彩瓷瓶”的13.4万元、徐乐乐“陆羽品茶图青花笔筒”的10.9万元等。

对于这种合作模式,陈烈汉认为,陶瓷艺术和绘画艺术历来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也必须认清一点,那就是搞绘画的人画得很有名,画陶瓷却不一定会很成功。因为从材料工艺方面来看,陶瓷绘画和纸面绘画是有本质区别的。很多美术家、画家在陶瓷领域还有学习的过程,并非所有名人画家来画陶瓷都能创作出艺术精品。

原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总裁刘培金认为,如果为了一种商业目的,把艺术家聚集在一起搞一个创作的话,只是个“拼盘”而已,缺少比较高尚的艺术性。因为艺术品须是一种心态平静的状态下创作的作品。但是,不论是哪一个领域的艺术家来合作,只要能发挥出自己的艺术特色,那都将会成为另一种档次的艺术品。

由此看来,名家画瓷是否能够成功开拓新的艺术品领域,实现艺术陶瓷的高品位跨越,还需要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做出抉择。

收藏当代名家名瓷之吾见


近年来,现当代名家名瓷已成为拍卖的新宠。特别是名家手绘瓷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热烈追捧。去年12月3日上午,本人在上海希尔顿酒店全程关注了上海壹信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当代景德镇名家名瓷专场拍卖会”,当时全场气氛非常热烈,竞拍异常激烈,拍价之高令人惊叹,行情之好令人振奋。如其中的七十六号拍品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的手绘“红叶寄情”古彩瓶,拍至三十多万高价。尤其是一百一十四号拍品是一位已故陶瓷艺术家王云泉手绘的四块“春、夏、秋、冬”粉彩瓷板,竞拍价为九十六万之高。会场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精彩竞拍,有四十多件当代名瓷高价拍出。这次拍卖也充分证实了当代名家名瓷广受收藏受好者热烈追捧之现实。

通过这次观拍,使自己对当代名家名瓷产生了更加深厚感情,对其收藏的兴趣亦更为浓厚。虽然自己不是搞艺术的,但是对艺术的追求还是神往的。现当代名家名瓷是当代陶瓷艺术的精品,对其收藏既可作为艺术欣赏,又能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相对于日益天价的古董,现当代名家名瓷尚处于地价。故在目前现当代陶瓷市场价并不高的形势下,择机逢低吸纳,是当前收藏的最佳选择之一,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几年前,偶然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提及收藏当代名家精品瓷等于购进股市的“原始股”,而且还不受真赝的困扰。自己阅后感到此种观点言之有理。2005年开始,本人在资深藏友的引导下,开始对景德镇名家名瓷有所接触,专程到景德镇雕塑瓷厂明清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工作室学习考察,倾听了刘大师对当代陶瓷艺术的精僻论述,并请他对当前开展名家名瓷收藏作了具体指导,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提高了兴趣,增强了信心。并选购了几件自己喜爱的大师作品。尤其是“飞天天女散花”,其优雅的造型、精美的雕塑工艺、鲜艳夺目的釉彩真使人叹为观止,爱不释手。此行的第二天又到艺宝斋陶艺中心涂序生大师工作室选购了几件大师的手绘瓷,均是大师的得意作品,尤其是一只“松间情趣”腰鼓瓶,此作品曾是92年北京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会中荣获“银奖”的复制品。搬回家后,很长时间我都沉浸在对艺术瑰宝的欣赏之中。涂大师在景德镇有“松鼠王”的美誉,他画的松鼠维妙维肖,韵味十足,真是百看不厌。这种感官享受上升为精神的愉悦,使人感到无此的欣慰和鼓舞,确实达到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收藏目的。

古代的官窑瓷,实质上就是当时的名家名瓷;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作品就等于近代名家的精品瓷;七十年代的“7501”工程的毛瓷实际上就是汇聚景德镇的陶瓷名家制作的精品。因而当代景德镇名家名瓷也就是相当于在古代称之为“官窑”的精品。若干年后也将逐渐成为“古董”,今日之新乃后日之古也。不需几年,当代瓷器必将很快走向成熟,价位也将迅速攀升。如本人两年前赴景德镇,在工艺美术大师处购进的几件精品瓷,尤其是大师的手绘瓷,以目前市场上同类作品的价格作参考,已达数倍的升值。因此在不久的将来,现当代名家名瓷势必成为收藏市场的新热点。故愿广大收藏爱好者对此予以热切关注,为中国现当代名瓷的发展和收藏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使收藏这项高雅的文化活动发扬光大,让当代的名家名瓷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质疑“名家说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质疑“名家说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名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