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古代瓷器壶 > 导航 >

莲壶与荷塘月色

莲壶与荷塘月色

古代瓷器壶 瓷砖与地板 古代莲瓣花纹瓷器

2020-05-14

古代瓷器壶。

你很难想象,因为一把壶而生出的灵感,演绎了一段壶文化与建筑文化的纠葛。“操盘手”发哥把莲子壶、荷塘月色这并无瓜葛的一盘散沙撮合,上演了一段紫砂藏家的新创意。

话说在数年前的某个秋日,发哥照例玩他的定期“失踪”游戏。此番作黄侠客状独行于武夷山水之间。沐秋雨、吃野菜,与山语。那天,信步于桃花洞天的道庵里,与庵主谈得投缘,于是,在御茶园取出珍藏紫砂茶具,沏上大红袍,聊起禅宗茶艺。俄倾,秋风徐来,茶香袭人,禅语娓娓道来,心境渐渐开去,再看那把紫砂壶,在沸水冲泡中,温润柔婉,随着热气腾起,壶盖嵌入的八粒莲子如玉珠滚动,尽显灵气,壶身是一颗莲蓬,亭亭净植,壶嘴呈荷叶状,壶把得力,出水流畅而无落帽(壶盖掉下)之忧。

这把清新脱俗的紫砂壶,一下激活了这位美院出身的“黄侠客”审美情趣,他从这器皿之美,感受到了禅宗之美,山水之美,意境之美……遂打听这把莲子壶的“身世”,庵主告知,此壶出自紫砂名家束凤英之手,近年来,御茶园接待过的多位中央主要领导,均由此壶泡茶,这把经武夷山溪水及禅宗茶艺滋养了10余年的紫砂壶,早已退却火气,温和而内敛,冲茶时,可令人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韵味。

历经几番穷追不舍,曾高居御茶园“第一把交椅”的莲子壶终于易主“黄侠客”,从此,紫砂圈便多了一位黄道友。

黄道友云游武夷山,抱得美壶归,悉听庵主“壶要养啊”之忠告,那日,正待候着他的莲子壶,忽发奇想,莲,系跨越了千年的圣洁和美丽,“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大哲人、大诗人周敦颐一千年前在他的《爱莲说》中发出的呼唤,诱发了千百年来人们对荷莲文化延伸至洁净文化的思考和向往,曲院风荷,成为人们追逐的清静之所,由此,而想到园林云水两相忘的佳境、进而想到了荷塘月色!于是,作为近水楼台可揽月的“操盘手”,黄道友将奇想付诸笔端,信笔画去,在白云山麓的立体式如水江南般赋予诗意的建筑文化载体———荷塘月色便应运而生。

如是,便有了秋风中,莲子壶与荷塘月色三者之间的瓜葛,壶文化与建筑文化便有了这样一段美妙的缠绵。

听罢黄道友的壶楼之缘,颇有感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千年古木,不但根深蒂固而且盘根错节,小到京剧表演艺术与国画表现方式“大写意”的相同语汇,大到岭南文化与海派文化的异曲同工之处,总之,沾亲带故,都在传承着古老的东方文化。因此,把玩着紫砂壶,旁观其丰富多彩的姊妹文化,我觉得壶中道友们的文化内涵也会像被滋养着的紫砂壶,不断地湿润起来……

精选阅读

僧帽壶|莲生紫瓯上 虚冠见佛心


僧帽壶为中国元代创制的瓷器造型的壶式之一。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

僧帽壶

僧帽壶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元代,最早出现时的载体为瓷器。明以后随着大量瓷器工匠转移到紫砂器方面的制作后也将此器形移植了过来。并且根据以上原因来看,紫砂圆形僧帽壶的出现时间要早于李茂林,更早于时大彬款,时款应为紫砂工艺成熟后,由制作紫砂器皿的工匠根据紫砂壶成型特点加以改良后出现的结果。

茶具·僧帽壶

李茂林款僧帽壶应和其它两种是没有传承关系的,其出现的理由可以做以下两点考虑:一,李根据汉地佛寺内僧人实际使用后产生灵感设计而来;二、李根据当时出现的瓷器僧帽壶款式所启发,进而独立创作的。通过从历史的角度,证明了僧帽壶在历史上有着并且也应该有它独特的地位:

其一,解释了壶名的由来,揭示了其与少数民族器用品有着直接联系,并且反映出一段各民间交流的历史。

其二,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僧帽壶制作工艺,设计思路转变的过程。通过它能够比较清晰的反映紫砂在中国历史大环境中不断变化的历程,说明了“飞把”工艺设计的出处。

其三、也展现了佛教传统中从无帽到有帽,以至于到帽子成为法器的一种演变过程。通过这次对僧帽壶的研究后更发现僧帽壶与传统文化分不开,它是折射出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的一面镜子。

精美僧帽壶

李茂林款僧帽壶嘴短直,嵌盖,壶肩上平面有篆文一圈,可回旋倒读均成文。壶底刻“万历丁丑子京先生索,文嘉铭”。(万历丁丑为公元1577年)壶身上贴的莲瓣花纹装饰应该是根据佛教习惯而来。此壶在僧帽壶中的地位是比较独特的,因为如将嘴、把不做考虑的话,壶身与当今和尚们冬天所带之帽子最为相象。因此可以说在遍查佛教典籍后,没有发现有关对僧帽的具体形制记载的情况下,此壶和僧帽这个名字的原始意义(《四分律》中载僧人因天气寒冷而佛祖准许带帽之语),并和现实情况下(净土、禅宗等中原佛教僧侣所带之帽子)最相符。

佛教典籍中,佛祖虽然规定了是否可以佩带帽子,但是却没有为它规定具体形制。因而流传到后世佛教中帽子的形状不单有宗派之分还有国籍之别。中国僧帽壶根据传器型制主要分三种,其一为明代李茂林款式,其二为时大彬款式,其三为最早出现在紫砂器中的僧帽壶——“高”僧帽壶。经比较以上三款都叫僧帽壶,同一名称的器形差别却很大。

僧帽壶瓷器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从上古陶器、青铜器的使用,汉之后由漆器到瓷器,至紫砂的兴起和进步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种影响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的更加复杂。从作品的角度来说每个朝代都会根据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工艺制作水平和审美风格而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变化,比较同一时期的器物是无法找出它们的传承点和变化原因的时候,转移到历史文化的角度上来,而不能仅仅从工艺设计这一点来看问题。

王步彩绘“釉里四色”荷塘瓶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品中有一件珍贵的瓷器———“釉里四色”荷塘瓶,人们俗称它为“万件瓶”,为大名鼎鼎的“青花大王”王步彩绘。

瓷瓶的瓶颈、腹体分体烧制,子母口相接,接口不上釉,组装、拆卸自如,另附硬木座,一套三件。瓶颈高51厘米,口径51.5厘米;腹体高151厘米,颈腹组装后通高202厘米;如果置于木座(高40.5厘米)上陈列,套件高度达242.5厘米。瓶颈喇叭撇口,单体上、下外撇维度及口径尺寸如一。腹体坯胎为六节坯叠垒而成,用手触摸可以明显感觉到其接痕。瓶足单为一节,外撇,二层台式圆涩底。

瓶颈和腹体装饰都是分三个主要层次:上层是复式如意云首,每一云首内绘一朵莲花,为明洪武、清康熙云首风格,瓶颈、腹体如一;中层为主画面,瓶颈简约地绘画一周连枝葡萄,瓶腹体绘荷塘景物通景一周,为整个瓶体装饰的主画面;下层为复式变形蕉叶纹饰,每一蕉叶尖饰一云头,云头内绘一朵莲花。腹体主画面所绘莲荷的蓬、花、苞、叶含放舒卷自如,莲荷之间绘有四只款款飞舞的蜻蜓,三只立于荷梗之上的精灵黄莺,三只偃仰反侧的鹭鸶,三只姿态各异(蹲、跳、浮游)的青蛙。整个荷塘极具纵深感、立体感,景物工写兼备,潇洒飘逸,栩栩如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瓶颈的上、下口沿另外绘有云气纹和回纹一周,使瓶颈愈发显得富丽堂皇;腹体胫下另有一组波纹曲线和一圈连枝纹环绕。整个瓶体画面庄严大方,气象清新。

这件硕大无朋的瓷瓶属于琢器行的大件,俗名“万件瓶”。

历史上,“件”是景德镇瓷业中琢器(主要是瓶、缸、壶)大小规格的计量单位。品种繁多的琢器大小规格由高、口径、腹径、底径、内深、重量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综合起来,简化称为多少“件”。不同器型各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又各不同,瓶以高度为主要要素,“件”的大小主要由高度决定,如1.48米—1.50米高的瓶叫“千件瓶”,2米高的叫“万件瓶”;缸则以口径为主要要素。一般而言,“件”数越大,原料配方、制坯、装饰、装烧的技艺难度愈高,成品率愈低。自然而然,在瓷器生产和销售的历史发展中,“件”的大小又成了制瓷难易程度的标准和瓷业界制定生产定额、工人工资和瓷器销售价格约定俗成的依据,甚至成了政府收税的依据。

历史上传世的“千件”高瓶极其罕见。一般高瓶的坯胎制作多是分底、肚、颈三节或四节制成,而这个“万件瓶”则多至八节。像这样的“庞然大物”装烧也需大费周折,不仅需要一个特别改装的大窑门,还需要特别的装匣程序。一般先将釉坯运入窑中,再将一个个空心匣套装、连体,然后用黄泥塞好缝,而后才能封窑升火。

以前人们一直把这件“万件瓶”的学名定为“青花釉里红莲荷瓶”。经笔者仔细观察发现,其实它的装饰工艺是“釉里四色”。

清代康熙时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新创“釉下三彩”工艺(冯先铭先生如是称,历史上景德镇本地称“釉里三色”),即在青花釉里红的工艺基础上,再加豆青釉在生坯上彩绘(烧成以后为青绿闪黄)。康熙时代的“釉里三色”瓷极其珍贵,后代曾出现过仿制品,但质量相差甚远。

陶瓷名词:把莲纹


把莲纹——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将莲花、莲蓬、荷叶以带系成一把组成画面,故名。始于北宁耀州窑,在青瓷碗内饰有三束"把莲纹",并印有"三把莲"三字。明代宣德时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把莲纹瓷盘,较多见。

灌浆壶和手拉胚壶


用手工提炼泥料纯粹是个人的喜好问题。手工提炼出来的泥料颗粒分布不均匀,比较粗。机械提炼的泥料相对来说就比较细(真空炼泥)。手工提炼出来的泥料没有机械提炼出来的泥料要求高。不会影响到泥料的光泽。机械提炼出来的泥料做的壶要比手工提炼出来的泥料做的壶细腻些。

纯正的紫砂是不能用作手拉胚的。模具壶和灌浆壶也有区别:灌浆壶用的泥料目数细,无颗粒成分,还掺有较多的玻璃水;模具壶一般来说含有手工的成分在里面。简单来说,模具壶有嘴巴模、身筒模的模型,其他是用手工来完成。灌浆壶用细沙浆灌制在模型里,再把模型拿掉烧制而成。

纯正的紫砂是不能用作手拉胚的。所谓手拉胚壶就是:机械操作,下面一个马达,上面一个圆盘。把泥料放在圆盘上,开关一开,马达旋转,利用惯性离心力,用手拉出一个壶型来。拉出来后切下,放置晾干,再配壶嘴、壶把(都是灌浆制作),装成一把茶壶,放置晾干后再喷浆,经过烧制就可以成为手拉胚茶壶。(注:手拉胚成型一定要加一定量的高岭土) 所谓的手拉胚,它不属于紫砂成型工艺。而传统的紫砂壶,是用拍身桶和镶嵌身桶两种工艺形成各种形状的紫砂壶。这就是紫砂成型工艺。

灌浆壶: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个小时,就变成很细的摻瑪,然后再把浆灌到开好的模具里面,等1-2分钟拿出来,放置晾干,就可以加工成茶壶了。

一般来说,手拉胚壶里面有条纹,而灌浆壶里面就没有。手拉胚壶一个人一天可以拉200-300个;灌浆壶一个人一天可以灌300-500个。注意不是所有的壶制作时都要加入高岭土的。但是手拉胚制作时就需要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