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化学青料瓷器鉴别 > 导航 >

青料介绍

青料介绍

化学青料瓷器鉴别 瓷砖介绍 古代瓷器介绍

2020-05-28

化学青料瓷器鉴别。

今天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青花瓷的青料。

(一)苏泥麻青

即苏泥勃青、苏勃泥青、苏麻离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二)平等青

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三)石子青

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四)回青

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五)浙料

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六)珠明料

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七)化学青料

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元青花所用青料有什么特点


元代青花瓷是中国瓷器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都以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一代代收藏爱好者。关于元代青花瓷所用青料的来源,众说纷纭。目前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认为,元代青花瓷所用青料有进口青料和国产青料两种,并且绝大多数为进口青料。

进口青料又被人们称为“苏麻离青”或者“苏泥勃青”,具有高铁低锰的特点。国产青料和进口青料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具有高猛低铁的特点。经过对目前所见元代青花瓷进行的全面研究,可以得知元代青花瓷有多种色调。大致可以分为湛蓝、灰蓝和淡蓝三种,其中以湛蓝最为典型、数量最多,灰蓝、淡蓝则数量较少。目前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色调湛蓝,蓝色较深,青翠浓艳;目前收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元青花花卉纹小罐色调灰蓝,蓝中泛灰,略显黯淡;目前收藏于安徽繁昌博物馆的元青花龙纹高祖杯色调淡蓝,发色浅淡,清澈透明。除此之外,另有一种图案呈黑褐色的延祐“青花”,经过有关机构对其材料成分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成分是铁而不是钴,也就是说它的实质并非青花而是“褐花”。目前收藏于江西九江博物馆的牡丹纹塔式盖罐就是褐花的代表。

元代青花瓷各种色调的青料皆纯净无杂质,着色大多比较活跃,也有的比较稳定,纹饰边际常有程度不一的晕散。轻者往往不可直观,需要借助放大手段才能看见,重者可以直观,可见只淌下流的痕迹。目前收藏于土耳其托普卡比宫的元青花拔白花卉纹折沿盘,其纹饰边际界线分明,彩料几乎没有任何晕散;目前收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的元青花鱼藻纹折沿盘,彩料基本也没有超过纹饰边际,晕散较轻;目前收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的元青花凤凰麒麟花卉纹四系扁方瓶,很多地方的彩料都超出了纹饰边际,晕散较重;目前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云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可以清楚看见八卦纹的彩料明显超出纹饰边际,晕散极重。

元代青花瓷彩料积料容易下沉入胎,形成不同程度的色斑,也就是俗称的“铁锈斑”。色斑多呈不规则的斑点或斑块状,颜色深浓且里深外浅,边缘呈烟雾状,晕散、模糊。形成色斑部位的胎、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沉,使得器物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坑班,一般积料越多,上述色斑和坑斑现象就越明显。青花地白花器物上的青料着色普遍较为稳定,目前收藏于土耳其托普卡比宫的元青花拔白云凤纹折沿盘的青料着色稳定,纹饰边际轻微晕散,细节表现清楚。

青花瓷器所用的“青料”有几种?


青花瓷器釉彩名。白地兰花瓷器的专称。典型青花器采用钴料在瓷胚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兰花在釉下,因此属釉下彩。浙江龙泉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金沙塔基和绍兴南宋咸淳元年(1265)环翠塔塔基都出土宋代青花瓷片。元代的青花瓷器,也有多次发现,如杭州前至元十三年(1276)墓出土的青花观音像等。

现存英国大英博物馆达维特基金会的至正十一年(1351)铭青花云龙象耳瓶,是元代景德镇成熟青花的典型器。瓷胎洁白,器表所施的纯净透明釉,青花色泽十分鲜艳。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明、清两代,景德镇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主流。明永乐,宣德二朝,是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其官窑器所用青料,主要为进口料,青色浓艳而有黒疵。成化青花用国产陂塘青,较为淡雅。正德后期及嘉靖官窑用进口回青,色泽浓翠。万历中期以后,都用国产浙料,至近代方改用云南珠明料。元、明、清时期景德镇以外地区虽有生产,但质量和数量都无法和景德镇相比,元青花在土耳其,伊朗、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都有收藏;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地也有出土。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已有关于“青花瓷器”外销的记载。明代青花瓷的输出更为普遍。十六世纪中国青花器也开始输入欧洲。

青料

即青花料,是绘画青花瓷器及配制需兰釉的色料。青料有化工料,(提纯的氧化钴)和矿物料(钴土矿)两种,化工料是近现代工业的产物,我国古代制瓷便用矿物料。钴土矿产浙江、江西、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外观呈黑色块状和颗粒状。其制法,早期采用淘洗,明晚期开始经入窑煅烧,在清除杂质后,磨细,调水和匀,即成青料。然后笔绘生胚之上,罩以透明釉,过窑烧出,花纹呈色青翠,若不罩釉,花纹仍如黑色。如将青料掺入釉中,即成兰釉。青料含有锰、钴、铁等氧化物,而青花的兰色主要是钴的作用,因此青料也称钴料,历史上,元、明景德镇青花,曾应用过进口料,如明初永乐、宣德官窑的苏麻离青,正德、嘉靖官窑的回青等。进口料与国产料的区别;进口料的铁、钴比高,锰钴比低,而国产料铁钴比低,锰钴比高,因而两者青花呈色效果有所不同。

苏麻离青

苏麻离青,又称苏尼勃青,苏勃尼青,只是释音不同。据明万历年间“窥天外 乘”宣德年间内府烧造瓷器,以“苏麻离青”为饰;也作“苏尼勃青”显系音释之异。清代“文房肆考”,“陶说”、“景德镇陶录”则又误为“苏勃尼青”。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国产钴土矿的测定得知;国产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故这一时期使用了进口料是可信的。苏麻离青呈色浓重青翠,由于含铁量高,往往出现铁锈斑疵。其产地,旧传在波斯,但今伊朗境内并不产青料,很可能在今舒利亚附近。

浙料

浙江所产青料,也称“浙青”。国产料中,此料为上乘,重则浓红,軽则淡翠。浙料又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品种,其中以元子为最佳。浙料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明代万历中期以后至清前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器均采用浙料。

元子

浙江青料之一种。据清[南窑笔记]载:浙料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各种品味,其中以元子为上乘。唐英【陶冶图说】谓;青料出自浙江绍兴,金华两府境内山中,一种大而元的黑黄色料是上等青,名顶元子。疑即元子。清前期江西景德镇官窑青花即用此料。

回青

进口青颜料的一种。绘画家用来染色,产于铜矿附近,其中有铜的氧化物。进口青料名,内含钴的氧化物,又称陶用回青。据嘉靖时江西布政司王宗木在【江西大志·陶书】中记载“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嘉靖中遇烧御器,奏发工部,行江西布政司库时给之”,青花若用纯回青料,颜色幽菁深翠,色散不收,故往往国产石子青配合使用。参见“上青”、“中青”。回青:瓷器釉色名,明代嘉靖——万历烧制的特有兰釉。回青釉呈色较霁兰浅淡,据传系采用进口回青料着色,故名。回青器的制作多有暗花纹饰,亦有在口沿或底足内抹无光的酱褐色釉。

上青;一、回青料最佳品味。陶用回青,用锤敲碎,内珠砂斑者(及红色斑纹)为上青。二、配制青料之一。每两回青加石子青一钱,谓之上青。上青用于混水(即添色)则颜色清亮,故上青也称混水或混水料。

中青;一、回青料品味之一。陶用回青,用锤敲碎,内银星者(即灰白色星点)为中青。二、配制青料之一。每两回青加石子青十分之四同研谓中青。中青用以设色(即色轮廓线)则笔录分明。

佛头青

回青颜料中色泽最美的一种。旧传因其用在佛像头上染色,故名。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

石子青

国产青料名。明代中期始用。据【江西大志·陶书】记载:石子青产瑞洲诸处(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明嘉靖时烧造御器,在回青中按比例配入石子青呈色最佳。石子青多则色沉不亮。石子青也称石青。有人认为石子青即“无名子”。

韭菜边

国产青料名。产江西高安。呈黑色硬颗粒状。经粉碎磨细,加水调匀即可使用。韭菜边颇耐高温,窑火稍过,纹饰乃清楚而不散漫。故细描必用之。

无名子

国产青料名。很可能即石子青。明正德十年(1515)本江西【瑞州府志】载:“上高县天则岗有无名子,景德镇用以绘画瓷器”。又名画烧青。【正字通】:“庐陵新建黒赭石,磨水画瓷胚,初无色,烧成天兰。景德镇取诸婺源,名烧青,一曰无名子”。

无名异

青料名称之一。出西亚阿拉伯国家,宋代即有进口记载。国内也产。无名异生于石上,色黑褐,呈颗粒状。可作药材,治金疮折伤內损,止痛,生肌肉。据明宣德三年(1428)【宣德鼎夷谱】记载,明代即用国产料作瓷器色料。有人认为与无名子、石子青、画烧青等同物异名。

画烧青

亦称“无名子”。一种江西钴土矿。经粉碎、磨细、掺水调匀,制成青料。于生胚上绘画,施釉后花纹被罩不显颜色,入窑烧出成兰色,故称画烧青。与“无名异”“石子青”为同一种物质。

陂塘青

国产青料名。又名平等青。产江西乐平县。明成化时用以描绘瓷器,呈色淡雅青亮。与明初永乐,宣德浓重青翠的苏麻离青截然不同,成为一时期青花瓷的特色。

珠明料

国产青料名。产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成份不一,以宣威所产较好。含钴量最高。外观呈灰黑色块状。经选洗、煅烧,然后粉碎,磨细,加水调匀,即成青花料供绘瓷用,约清嘉庆年间开始使用,而后逐渐成为主要青料。现代景德镇生产青花瓷也有使用。

叫珠

国产青料之一。也称土料。产江西赣州,呈黑色硬块状。粉碎磨细后,加水和匀即可用,一般用于青花粗器,因其中的钴含量低(约1.35% )锰含量高(20%)景德镇现用以配置紫色釉。

康熙乾青花瓷

清三代青花则选用浙江绍兴、金华之钴料。其中优质上等钴料有两种:一曰“顶元子” ,一曰“韭菜边”。前者以浓艳青翠取胜,是烧成“宝石蓝”“翠毛蓝”的原料。后者以烧成后兰色纯色深沉,图案纹饰清晰不洇,毫发毕现,用于细描青花和题款。康熙中期青花瓷,代表康熙青花的典型特征和最高水平。此时期胎釉品质精良,青花淳正靓丽,“康青(翠毛蓝、宝石蓝)呈色比前期更纯净、更成熟,可与元代至正型青花和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的“苏麻离青” ,明代正德嘉靖青花的“回青” ,并称为中国青花三大著名料最佳呈色。且没有“苏麻离青”的铁锈斑疵,“回青”的紫红色偏之不足。可以说是自元代成熟青花瓷烧成以来,景德镇匠师孜孜追求六百年的真正“纯正幽靓”毫无瑕疵的理想青花呈色至此方告圆成。但这种至纯至美的”康熙兰“(旧称康青)到康熙晚期以后忽然芳踪难觅。其确切致因,尚难清楚。

有学者认为“佛头青”“回青”不是鈷料,而是“颜料” 颜料是用来绘画的!佛头上是无法加温的。鈷料是灰黑色的,罩上石灰釉或石英釉,或长石釉,在窑内高温1300度以上(还原熖) 一次烧成!尤其是苏麻离青鈷料,最喜高温,温度越高越艳兰!唐代青花是石灰釉种,属中温釉,最高只能到1250度左右,再高釉就垂流成废品。多敉唐青花呈色翠兰艳丽,透明的玻璃釉很薄,所以认为它应该是颜料,不是钴料。

唐三彩器的“兰” 釉,和其他诸釉,都是以鉛作熔剂的低温釉,700度至800度烧烤而成。这种兰釉也应是颜料而不是鈷料。

元青花苏麻离青和国产青料不是一伙的


说点绝密的东西!我可以保证玩古瓷的人,一万个人里面也没有一个人真正知道的。

标题已经告诉你了,这个秘密就是苏麻离青的真实面目和国产青料的真实面目。

国外藏元青花凤凰缠枝金莲花纹大盘

玩瓷器的行家,一般5年以上收藏经验的,都知道苏麻离青这个名词。所谓苏麻离青还是苏勃泥青,学术界为了它的命名和产地,多少人著书立说,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苏麻离青还是苏勃泥青,波斯产的还是苏门答腊产的,对咱们收藏老百姓来说,没有多大意义。但如何辨识苏麻离青和国产青料,就是有关群众们切身利益的大事了。

认得准苏麻离青,就认得准元青花,认得准永乐,宣德青花瓷器!

日本元青花藏鱼藻纹大盘

景德镇仿品仿的再像,但也脱离不了一个仿字。真正的苏麻离青呈色特征,目前很多行家还是云里雾里。因为,除了馆藏品以外,基本没有几个人有条件去佳士得,苏富比拍卖放大镜行近距离用显微镜观察苏麻离青的各种特征。大家都是通过隔着玻璃窗,打着灯,甚至是网上传来传去的那几张照片来看苏麻离青的。

行话说;“灯下不看瓷”。意思是灯下看瓷,由于灯光的作用,很难辨别真伪,一不小心就会走眼。目前的照片,基本上都是强灯下拍摄的,再加上PS精修。基本都比实物美观。就像网络美女,上网吧感觉满世界都是美女,出门吧感觉美女都躲在屋子里,美女去哪儿了!?

元青花鱼藻纹大盘局部,黑色的铁锈斑,青花蓝灰是因为黑色物质太多

不说废话了。苏麻离青鉴别,网上内容多之又多,我不敢说,怕挨打!

最近发了一些文章,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为了挑选图片,也费了老鼻子劲。明明是博物馆出土的有确切年代和地址的标准器,就有那么些吃瓜群众,在下面可劲的否!我也不知道他是真不懂呢,还是有什么目的。

可不敢好为人师,只是把我知道和了解的真实情况传播出来,也让和我一样的玩瓷器的收藏者少走些弯路。

说到苏麻离青和国产青料,大家听得最多的,就是8个字。苏麻离青是“高铁低锰”国产料是“低铁高锰”。玩过十年的,估计都听说过这几个字。没听说过的,证明您哪,还没入门,这篇文章先收藏了,暂时也不用去看!过个三年五载的,如果您还在玩,您再翻出来瞅瞅,绝对会有大助益。

伊朗藏元青花凤凰麒麟纹方壶(发色纯正,苏麻离青经过选矿,去除了部分铁质)

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谁也不清楚的高铁低锰是什么?低铁高锰又怎么样?

先搬概念: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钴料烧成后呈蓝色,故称青花瓷。

我国从唐代开始,出现青花瓷的萌芽。宋代产生原始青花瓷。元代青花瓷一下子成为了景德镇烧的拳头产品,远销海外。元到民国,青花瓷数百年来长盛不衰。一共使用了以下这些种青花原料。

元青花凤凰麒麟方瓶局部,发色靛蓝,有明显的铁质斑点在笔道之中

(一)苏麻离青 ,又称苏泥勃青、苏勃泥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尼”的译音。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一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另一种说法是,苏麻离青,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青料因产于苏门答腊和泊泥国,故称苏泊泥青。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釉面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

(二)平等青 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和成化、弘治两朝正德早期均使用这种青料。此料呈色发蓝灰,淡雅、青亮、,成化青花斗彩器由于使用平等青淡描轮廓,再加上色彩鲜艳的釉上彩绘,胎体莹润轻薄,号为成窑,名噪一时。研究人员新近的成果,宣德时期的不少瓷器,也已经采用国产青料,应该也是平等青。

国内藏永乐青花发色蓝黑,晕散,表明经过几十年后,选矿技术失传

(三)石子青 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四)回青 有产于西域、云南等多种说法。史料记载:“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珰镇云南时得之”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正德晚期,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五)浙料 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由于回青绝,故改用浙料。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不过此时,已经采用了煅烧法制备青料。青料含钴大幅度提升,所以发色明显鲜艳。

仿苏麻离青的铁锈斑,对比可知真伪

(六)珠明料 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低铁类。

(七)化学青料 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晚清民国时期大量使用来绘画瓷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景德镇也还使用它来彩绘。

好!看到这,基本上搞明白了,原来就是进口青料和国产青料的区别。我再说点化学常识。氧化钴这种矿物,由于具有极强的着色能力一般达到2%的含量就能发出明亮的蓝色来。而且,它对铜,铁,锰的着色,有明显的遮盖作用。氧化铁的着色是褐色或黄色的,氧化铜的着色是红色或绿色的,氧化锰的着色是紫色的。

海外藏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搞清楚了这个,就好办了。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曾经对元青花永乐宣德青花还有各时代青花残片进行过光谱分析和成分检测。结果表明;

元青花和永宣青花都是高铁低锰型原矿。其中湖田窑址出土的残片,氧化钴含量10%,氧化铁含量41%,氧化锰含量0.7%,含金素坤。而国产青料,氧化铁含量在2.64-6.96%之间,氧化锰含量在16.84-30.12%之间,氧化钴含量低在1.26-4.45之间。明晚期之后,采用拣选,煅烧的方法后,氧化铁含量在1.51-6.58%,氧化锰含量在22.53-47.96%之间,氧化钴含量在6.02-6.79之间(主要是珠明料和浙料)

以上数据极为关键,我们惊奇的发现,原来苏麻离青和国产料完全不是一回事。

苏麻离青本质上是一种富含氧化钴的铁矿石,含氧化锰微量。由于氧化钴含量极高,所以发色靛蓝,又由于氧化铁成分高于氧化钴4-5倍,所以在釉面上形成了大量的磁铁矿和赤铁矿晶体。也就是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晶体成分,故有明显的黑色锡光。这种光泽是磁铁矿为主的晶体闪光和氧化钴深蓝色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海外藏凤凰纹元青花大盘细部,发色蓝灰,属于未加精选除铁的苏麻离青原矿发色

而国产青料原矿,本质上都是含有部分氧化钴,氧化铁的锰矿石。在这里铁为微量,几乎不能影响青花发色。而锰含量十几倍于钴含量,再加上钴含量本来就仅有1.24-4.45之间,所以锰的发色盖住了钴的发色,综合起来就是蓝灰为主(平等青,石子青的颜色)。而后期煅烧过后的浙料和珠明料,氧化钴成分提升到了6%,氧化锰同时也提升到了1.5倍于原矿的水平,此时氧化钴的着色能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再加上锰的成分提高,紫色也出现在青花发色里。所以,好的浙料和珠明料发色亮蓝,蓝中带紫。铁成分低,不再出现铁锈斑或者锡光。(对于青花发色矿物成分的研究,来源于笔者多年研究,请勿抄袭。欢迎行家探讨)。

总算搞明白了苏麻离青和国产青的化学成分,再来鉴别苏麻离青就是迎刃而解的事情了。

绘制青花瓷图案的青料有哪几种?


绘制青花瓷图案的青料有哪几种?。

青花瓷白底素胚上描绘着青色的图案,这些青花瓷图案向我们讲述着不同朝代的故事,美轮美奂,让人沉醉其中。那么这些青色的花胚是由哪几种青料绘制的?

绘制青花瓷图案的青料有哪几种?

1、回青:来自于神秘的西域,这是一种非常幽深的颜色,如同西域给人的印象,浑厚的绿,很多时候都会和石子青混着调色使用,用于青花瓷制作工艺中勾勒轮廓,勾勒出来的轮廓特别清晰。

2、浙青:来自于水乡古镇绍兴一带,是一种最为上乘的用料,常常用于景德镇官窑制作。

3、平等青:来自于江西的乐平,就是这种青料制作出来的青花瓷最为美丽,呈现出来的色彩淡雅、清新,感觉就像是江南烟云的美丽。

4、石子青:同样是来自于江西一带,单独使用色调偏暗,甚至暗到有点发黑的地步。

5、珠明料:来自于美丽的云南,其中产自宣威县的珠明料是最好的,康熙年间制作青花瓷的时候基本都是采用这种颜料的,颜料显现的颜色非常的正,不含杂色。

6、苏麻离青:是来自于波斯的一个小村落,卡山夸姆萨村,据说是一个叫做苏来曼的人在无意间发现了这种颜料。这种用料在颜色上呈现厚重的感觉,就如同是青山翠树般,常常在元代制作青花瓷的时候选用这种苏麻离青。

7、化学青料:这是现代较多采用的青料,是化学产品氧化钴,采用这种用料,在制作的时候没有什么附着力,整体颜色就浮在瓷器上,一看就很廉价,其制作出来的美感远远比不上天然用料。

苏麻离青料和元青花有什么关系


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景德镇生产的典型元青花和明代早期青花瓷所用的青花原料叫做苏麻离青。按矿物学分类,苏麻离青取自一种叫钴毒砂的原矿。

钴毒砂的化学分子式为(FeCo)AsS,是毒砂的一种。因含钴,所以叫钴毒砂。毒砂又名“砒石”,在我国很早就用于提取砒霜。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科学分析元代青花色料的化学组成,发现元青花色料是一种含硫、砷,无铜、镍的高铁低锰型钴矿,经过与世界上100多种钴矿组成做比较,这种化学组成与钴毒砂最为接近,因而推断这种色料提取自钴毒砂的原矿。

苏麻离青料的表现特征与机理

铁锈斑

铁锈斑是苏麻离青料最典型的特征,在青料的堆积处,如起笔落笔、两笔相交、顿笔、接胎处等,是铁锈斑出现概率最高的地方。

铁锈斑通常呈块状、大小不一,中央呈浓黑色、外边界呈褐色,从中心向外逐渐由黑、黑褐、深褐、浅褐色自然过渡,边界晕散不光滑。

铁锈斑形成的原因,源于苏麻离青料的高铁低锰的化学组成。黑色斑点(块)中铁的含量比青花料中铁的含量要增加几倍,,说明这黑色的铁锈斑是 由铁的氧化物形成。在青料的堆积处,色料较为多而浓,因此氧化铁的量较大,容易形成铁锈斑。

晕散

所谓晕散,从肉眼观察看,是一种在青花色料区与非色料区的边界处,呈现出的模糊、不清晰,似墨水泼在宣纸上的向外扩散出去的视觉现象。

晕散----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

出现晕散的原因,是由于青花色料和釉在高温下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加,导致青花色料从着色区向非着色区扩散,形成很自然的晕散效果。尤其是在过烧时,色料在釉中大量扩散而形成晕散现象。元与明初的青花瓷釉采用的是钙碱釉,CaO的助熔作用,降低了高温下釉的粘度、使釉更加容易流散,增加了色料的晕散效果。

串珠状凝聚

观察元青花呈色时,会发现一种现象:在色料区常有点状的黑色斑点凝聚,尤其在一段长线条纹饰上,会奇妙地出现如串起来的珍珠般的深色点状斑点,这种现象有人形容为串珠状凝聚。

来自汤和墓出土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大罐

这些黑色斑点是什么?经过科学仪器的检测,这些黑色斑点是聚集的色料在高温下形成的磁铁矿等着色氧化物。这些聚集的色料,在两种情况下没有完全在釉中融化:一是色料研磨的不够精细、另一是窑温不够。

串珠状凝聚形成的机理,与晕散完全相反。因色料研磨不细形成的粗颗粒、未完全溶于釉中,在瓷器烧成过程中被还原成黑色的金属氧化物,其形状是点状的。而晕散则刚好相反,晕散是色料完全溶于釉中,在高温下色料扩散到非色料区而形成的边界呈毛刺状的扩散效果。

下凹

在有些铁锈斑块的表面,会有一种明显凹陷的视觉印象,用手去触摸,会感觉斑块处比周围的釉面低。这就是苏麻离青料的另一个特征:下凹。

从铁锈斑块形成的原理上看,堆积的色料不溶于釉料,而在高温还原中被还原成氧化铁结晶体。因此,在色料堆积处、施釉较薄的地方,在相对少量的釉料中色料更不容易溶化和更容易聚集氧化铁结晶体,从而更容易形成铁锈斑块。由于施釉较薄,而会有用手指触摸低于周围釉面的触觉印象。

锡光

锡光同下凹一样,是一种伴随着铁锈斑块形成的视觉印象,常出现在铁锈斑块的表面。

锡光

现代科技手段检测证明, 宣德官窑青花钴料中的这种典型的结晶斑是锰铁氧化物的结晶: MnFe2O4, 宣德以前官窑青花钴料中的类似斑块为单一的Fe氧化物: Fe3O4,说明锡光同铁锈斑形成的原理一样,是由于氧化铁的富集,这种氧化铁的结晶斑块在光的折射下,会形成锡光。

元和明初苏麻离青料的不同表现

科学检测证明,景德镇元、洪武、永乐和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着色原料皆属同一种进口高铁低锰型钴料,即苏麻离青。元代青花线条稳定少晕散,是景德镇工人对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做了技术上的改良,而永乐青花多晕散,是那个时代的人们追求那种晕散的美,在技术上服从了艺术。

让我们来分别观察元、洪武、永乐和宣德四个时代典型的青花图片。

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成熟的产品颜色青翠沉着,色料较薄、线条流畅稳定、少晕散,多黑斑。

伊朗馆藏八方葫芦瓶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

正烧时青花呈Co离子和Fe+2同时并存的翠青色,欠烧时由于钴料未在釉中散开及溶解在釉中的量少故呈现带灰的青蓝色。过烧时由于色料在釉中的大量扩散形成晕散现象,然元青花中出现晕散的很少见,其过烧多为呈现靛青泛紫的杨艳。

大英博物馆藏元青花

洪武青花,发色多沉闷,呈灰蓝、灰黑色,线条稳定、少晕散,多黑斑。

托普卡比宫馆藏洪武大碗

洪武青花总体给人感觉灰突突的,除了铁锈斑、黑斑的典型特征外,似乎与元、永乐和宣德的蓝色搭不上边。洪武时期的青料氧化钴含量较低、氧化铁含量适、铁钴高,这是较为典型的废料、次等料或淘洗不精良的特征。

钴矿是一种分散性的浅位的矿藏,分堆分散埋藏于地下约1米左右,俗称“鸡窝型”矿藏。淘洗不精的次等品、淘洗残剩的废品,则氧化钴含量低、氧化铁相对高,尤其是铁钴比高,这正是洪武青花成分的特征。除青料本身的质量之外,烧成温度相对低也是造成洪武青花发色灰暗沉闷、少晕散的原因。

永乐青花,釉面莹润,青花发色浓艳,色料较厚、多晕散,多铁锈斑块。

托普卡比宫馆藏永乐大盘

晕散,是永乐青花的一大特征。较高的烧造温度、较高比例的钙和钾、钠及铁,都会降低釉面的粘度增加流动性,使青料更好地溶于釉中并向非着色区扩散。永乐青花上多见流动的鱼藻纹、随风飘动的花、与茎叶,将晕散的效果恰到好处地运用在这些纹饰上,能够给人一种栩栩如生和灵动美妙的感觉。而青料较厚、烧成温度偏高,也使永乐青花在晕散中更加发色浓艳。

宣德青花,胎体更加致密洁白,青花发色分两种:一种浓艳带黑斑、长伴有锡光,一种稳定、少黑斑、黑斑处没有锡光。

宣德青花瓷胎相比前朝含有更高比例的Al2O3,瓷器的烧成温度也更高,因此胎体更加坚硬致密,由于淘洗工艺的提升,胎土中的杂质更少,因此胎体显得更加洁白。

大量的科学检测数据显示,宣德青料分为两种:一种与元、洪武、永乐相同的高铁低锰型苏麻离青,一种为低锰高铁型国产青料。因此宣德时期的青花,随都色泽浓艳,但有些有着典型的苏麻离青料的晕散、铁锈斑并伴随银白色的锡光,有的则虽有黑斑,但无银白色锡光,线条稳定安静。

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朋友,这篇微文仅是个人心得,千万别拿您的宝贝来对号入座哦!要知道咱们长得再像鬼谷子也进不了故宫,长得像木有用哦;倘若我的图片跟您的宝贝有相似之处,王刚的铁锤也进不了您的私宅,相似与等于不一样哦。视觉冲击可以有,攻击不可以哦。视觉冲击,让感觉像子弹飞。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这组图片能否唤起你内心对元明青花认识中最深刻的东西!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现在,如果您的感觉还在像子弹飞,那么您一定是真正的元青花迷。飞一会儿,然后让我来告诉您,这些都是现代仿品。

是的,仿品也能做得如此苏麻离青!【图一】的晕散、【图二】的铁锈斑、【图三】、【图四】的下凹、【图五】的串珠状凝聚、【图六】的锡光,是如此的真实。现代高科技在极大地提高陶瓷制造的质量与能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拉高了仿品的逼真度。

在上面的特征中,只有“串珠状凝聚”与高铁无关,而与青料研磨的精细度有关。科学实验证明:明中期前的景德镇青花色料中,铁钴比和锰钴比都较高,说明明中期前的青料都是未经精炼的钴土矿。这也是为什么从唐到明早期的青花瓷器中,都有串珠状凝聚的现象。

那么,是哪些因素在影响青花的发色?

首先,对青花的色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是青料中的化学组成:青料中钴、铁、锰三种着色元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青花的色调。其中钴的着色能力最强,只要引入0.1%,就能使釉着成蓝色,烧成气氛对它的影响较小。铁的着色能力中等,受气氛影响较大,容易与氧结合形成金属氧化物。锰的着色能力较弱,在还原气氛中被还原成Mn2+,在硅酸盐釉中基本无色,但在冷却过程中会受到二次氧化而成Mn3+或 Mn4+,使青花的色调青中略带淡紫红色。

除此以外,下列一些工艺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

(1)青花料中釉灰的用量(青花料中必须要配入一定量的釉灰才能使用),釉灰用量的多少对釉色有较大影响;

(2)青花料的细度——越细发色越好;

(3)青花料的浓度——如果色料很浓,烧成后的青花呈深蓝色;如果色料很淡,则呈淡蓝色;

(4)运笔速度与方式——作画时运笔慢,色料厚,釉色就深;反之釉色就淡。运笔停留处的色料特别厚,往往形成黑斑;

(5)烧成温度和气氛——实验证明,在1250℃烧成时,青花呈蓝到深蓝色。如烧成温度提高到1350℃,则呈蓝黑色。气氛对青花本身和釉的色调都有一定影响。

仿品,如洪水猛兽,现代科技似乎又“助纣为虐”。难道就没有办法识破迷津了吗?众所周知,现代陶瓷制作技术在下面两个方面,做了很大的革新:一是原料的精炼和提纯技术,二是烧造工艺的革新。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烧造工艺的革新。

我们都知道,景德镇从传统的柴窑、人工控制温度,到煤窑、气窑、电控温度,烧造工艺获得了极大的革新。如今的气窑,成本低、烧造时间短、窑温可控而稳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陶瓷烧造的质量。

然而,就是为了降低成本,一般柴窑烧造需要26小时,气窑烧造却只要10个小时,这缩短了的时间留下了什么痕迹?我们知道,只有温度足够、和时间足够的条件下,才能保证青料中三氧化二铁的充分氧化,才能使釉面熔融更加完全。

看过甄嬛传吗?皇上在和六阿哥滴血验亲的那场戏,当温太医的血和六阿哥的血刚滴入水中,即表现出来红色的茎脉纹理,如果时间足够长,茎脉纹理就会消失。

试过在清汤中加入香油吗?香油滴入汤水中的初始状态,是呈一滴一滴聚集分布状,这是由于油和水的比重不同,两种物质是不相溶的。

因此,我大胆推断,这种茎脉状纹理便是现代烧造技术的时代痕迹。然而,从下面【图七】、【图八】的红色框中,我们并没有发现上面段落所说的茎脉状纹理,但它们仍然是现代仿品。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它们是采用纯传统工艺烧造出来的吗?

【图七】

【图八】

回答是否定的。现代科技可以添加一些助溶剂,使色料与釉在相对短的时间和相对低的温度条件下完全熔融,这样就可以不出现这种茎脉状纹理。但是,让我们来观察一下色彩对比度和色料的厚薄度,从钴蓝色背景和黑色斑点或斑块的色彩对比度看,又一个大胆推断是:这种深色或黑色斑点、斑块与青花蓝色背景层次不分明、对比度不明显、色料厚薄不清晰的现象,也是现代烧造工艺留下的时代特征。

仿品层出不穷,在这里我们不太可能罗列全。本文中只挑选了一些用配比相同主成分的青料的方法来仿制苏麻离青效果的例子,其特点是主色调大致相符、苏麻离青主要特征明显。但无论如何,仿品皆为现代制造,必然留下现代工艺的痕迹。

瓷器胎料


粘土

烧造陶瓷所用的泥土,不是一般的泥土,而是一些纯度绞高,质量较好的粘土。粘土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是地壳含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的。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藏量丰富,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

粘土具有独特的可塑性与结合性,即成型性能与烧成性能。粘土加水调拌成为软泥,经塑造成型、施釉加彩、高温焙烧等工艺过程即成为致密坚硬的陶瓷器皿。这种性能,构成了陶瓷生产工艺基础。所以粘土是制造陶瓷的基本原料。

高岭土

高岭土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长石经过完全风化之后,生成高岭土、石英、和可溶性盐类;在随雨水、河川漂流转于它处并再次沉积,这时石英和可溶性盐类已分离,即可得高岭土。高岭土在瓷坯中所占的份量最大,是生产瓷器的良好原料。

高岭土名称的由来时很有趣的,据说十八世纪初,法国神父雷·得徒莱柯雷在他的《中国瓷器的制造》一书中,首先用景德镇附近的一个名叫“高岭”的村庄的名称命名中国瓷土,并转译为“kaolin”,后来逐渐被人们广泛引用,传播开来,就成了一个国际的名词。

我国高岭土的储量极大,分布极广,品种繁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江西星子高岭、江苏苏州高岭、湖南大德岭高岭。

化妆土

化妆土质地细腻,呈奶白色,它敷在胎外,可填充胎坯表面的小孔,凹点和其它病瓷,使胎面光滑;同时能将胎的各种呈色盖住,为坯料开辟广阔的来源。瓷器上用化妆土始于西晋。

长石

长石是陶瓷生产中的主要熔剂性原料。在成瓷过程中,长石溶融形成乳白色的粘稠玻璃体。这种玻璃体的特点是冷却后不再折晶,并能在高温下溶解一部分高岭土分解物与石英颗粒,促进成瓷反应的进行,并可降低烧成温度(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降低温度100℃左右),这种作用通常称为助熔作用。此外,由于高温下的长石溶体具有较大的粘度,可以起到高温热塑作用与高温胶结作用,防止高温变形。冷却后的长石溶体以透明玻璃体状态存在于瓷体中,构成了瓷的玻璃态基质,增加透明度,提高光泽与透光度,改善瓷的外观质量与使用效能。

长石在陶瓷生产中用作坯料、釉料、色料熔剂等。用量很大,作用很重要。

钾长石

瓷坯组成种主要是采用钾长石。它的特点是高温粘度大,而且随温度变化的速度慢,熔融范围宽,这有利于瓷化的形成,并可保证在成瓷温度下提供足够的玻璃相,使坏体得以良好烧结,防止产品变形。钾长石还可使瓷器的音韵洪亮。

莫来石

有称富铝红柱石,无色,晶体呈柱状或针状,熔融温度约1910℃,是陶瓷制品的主要组分。因为它首先在苏格兰莫来岛发现,故称莫来石。

石英

石英是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部分以硅酸盐化合物状态存在,构成各种矿物岩石;另一部分则以独立状态存在,成为单独的矿物实体。石英是硅酸盐工业主要的不可缺少的基本原料。

胎泥

制瓷胎的泥是用高岭土瓷石二类原料配合而成。这二类原料的配方是以制品的形状、大小、厚薄以及烧成温度等条件决定。配方的成分可以从30%高岭,70%的瓷石,到60%高岭,40%瓷石。高岭成分愈多,所需的烧成温度也愈高,成品的变形则少。大件的盘的碗,薄胎器皿都采高岭成分较高的配方。外国瓷器胎的配方一般是粘土、石英、和长石三类原料配成的,而我国瓷胎则用二类原料配成,这是我国传统制瓷工艺的一个特征。

未涂釉的瓷骨称为胎,因为做胎的泥有精粗之分,故胎也有各种名目。用普遍瓷泥所作的为瓷胎;用泥捣水中,取其未沉的细粉澄之而做的为浆胎;粗的为瓦胎;笨重而坚朴的为石胎;胎质呈现铁色的叫铁胎。

彩料对比法


瓷器表面所施釉料和彩料,从鉴定的角度观察,它们的色泽表现、显微结构、烧制时的高温粘度系数、同胎面的结合性能等,皆能成为我们辨别瓷器的品种、窑口、制作时代、产品档次、艺术价值以及商品价值的依据之一。

用彩料对比进行瓷器鉴定,其着眼点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同是以铜为呈色剂的红色釉质,祭红和郎红就有许多区别:

一、祭红外延广泛,凡宣德以至明清、民国和现代同宣红类似的高温红釉皆称祭红,故祭红包括宣红,而宣红不等于祭红。

二、釉质高温粘度不同。包括宣红在内的所有祭红釉,其物理性质中高温粘度系数都大大高于郎红,因此郎红器都有“脱口”现象,即烧制过程中器物口沿及其相邻部位因釉汁下滑变薄,铜离子无法形成红色层,致使该部位釉面呈无色状态并露出白胎底色(图1)。而祭红釉器仅在器口顶部露出白胎底色,因其红白界线分明、宽度一致,极似中草药材中的灯草,故行内人名之曰“灯草边”(图2)。釉质高温粘度不同的另一结果是釉汁向器物下部流淌的效果不同,祭红釉垂流性差,器物根部积釉少或不积釉,而郎红釉垂流性强,烧成后器物根部积釉很厚。康熙器利用修足阻止红釉垂流,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而清末民初仿康熙郎窑器则往往釉垂器底同匣钵粘连,取出后必须敲去垂釉方可,而敲釉时往往伤及圈足,使之伤痕斑斑,这是判别郎红器是真康熙还是后仿器的重要标志之一(图1)。

三、釉质透明度不同。祭红釉为乳浊状釉,失透,釉中大、中、小气泡较多;郎红釉为玻璃状釉,透明度高,釉中气泡较少。

好料出名瓷


在毛泽东82岁生日时,考虑到他晚年手抖,使用一般瓷器吃力,湖南醴陵群力瓷厂专门为他生产了一批“丰泽园”瓷器,史称“主席瓷”。这4件套双面釉下彩高级薄胎碗如今已成为珍瓷,被藏家追捧,不仅难窥其真容,且价格也一路上扬。

好瓷器,首先是原料要好。“主席瓷”的原料是当年生产“东方茶具”的青界高岭土瓷泥。故事还得从1961年说起。当时湖南第一纺织厂一名姓易的工程师试图寻找一种能代替粮食对棉布进行浆纱的原料。听当地山民反映,在怀化县、溆浦县、黔阳县(今洪江市)交界处的青界山上,有一种能吃的土,当地人称之为“神仙土”或“观音土”,便立即赶到山上背了一大袋回厂试验。试验虽然失败了,但这种古代火山爆发出的花岗岩体风化形成的蜂窝状大球泥高岭土原生矿,以其土质洁白、含杂质极少而被发现。

易工程师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洪江瓷厂,经确认是烧瓷的上好瓷泥矿,但厂里一时未找到合适的配方,此事被搁置下来。“文革”时期,副厂长曾照熙自己爬山挖来矿泥,搞配方试验,终于研制出适宜洪江瓷厂窑炉烧成的最佳配方。成瓷后经测量白度高达83度(出口瓷国标为70度),瓷质透明,一厘米厚的瓷杯泡茶可以从外面看见杯中茶叶。

1973年,已担任厂党委书记的曾照熙为参加全省瓷器成果展示会,组成了专门班子生产“东方茶具”,以100斤矿泥一元钱的价格请农民把瓷泥担下山,运回厂,成功生产出具有当时全国一流水平的“东方茶具”、“红棉餐具”、“雪花茶具”等系列产品,其中“东方茶具”以其“白如雪、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色,在瓷展会上一枝独秀,技压群芳,使所有与会厂家代表都惊叹不已。当群力瓷厂接受生产“主席瓷”任务时,他们马上想到洪江瓷厂生产“东方茶具”的瓷泥,于是找到洪江瓷厂,拉回了一车优质瓷泥,曾厂长也毫无保留地将配方交给群力厂。群力厂专门成立了攻关组,在半个月时间内,日夜加班加点,闯过36道工艺关,圆满地生产出了精美绝伦的“主席瓷”。

据介绍,青界瓷泥质地洁白,含杂质极少,氧化铁含量在0.3%以下,氧化铝含量在37%以上,二氧化硅含量在41%以上,钾的含量在5%左右,是当今世界上已知最好的制瓷泥。

随着全国收藏热的兴起,原来仅卖3.7元至16元一套的“东方茶具”已涨至两三千元一套,还难觅其踪。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青料介绍》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青料介绍》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化学青料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