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 > 导航 >

中国钧瓷艺术

中国钧瓷艺术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 艺术瓷砖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鉴赏

2020-05-30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

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物,而钧瓷则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中国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中国钧瓷艺术始于唐,兴盛于北宋,得名于禹王故里夏启举行开国大典的古钧台,至今己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宋徽宗时期被定为御用珍品,只准皇家所有,不准民间收藏,封为“神钧宝瓷”“精妙绝品”。宋元时期以后,由于战乱,钧瓷烧制工艺失传,但很多钧瓷珍品也因此流传入民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类的美誉。

钧瓷是我国陶瓷文化史上灿烂的杰作,她以古朴、端庄、粗犷、雄烈的造型,再现了炎黄子孙的豪爽、大气;以丰富多变、优雅斑斓的釉色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钧瓷的神秘在于它的窑变,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瓷器的一大特征:别的瓷器可以事先描绘好花纹或图案,而钧瓷的釉色全是自然形成,每一件釉色都是唯一的,玉润冰清,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无对、窑变无双”,无与伦比。文人墨客誉之为“君子之瓷,瓷中君子,唯我独尊,王者风范”,为之吟咏出“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的佳句;达官贵人更是有“雅室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的说法。其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与精神风采。

中国钧瓷艺术的发展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唐代崇尚雍容华贵、酣畅淋漓的审美潮流使独具窑变特征的钧瓷应运而生。因为,唐钧黑底白斑的酣畅流动,自然天成,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时尚。到了宋代,钧瓷这种自然天成的窑变特征正符合了当时崇尚自然之气的“合乎天造,厌于人意”的美学思想,受到达官贵人的肯定和崇尚,并被确定为宫廷用品,反过来促使钧艺家们更加追求一种质朴净润,自然天成,趣味高雅的意境,其轮廓线条流畅、造型端庄、法度严谨、做工精细,以优美的形象体现着宋人典雅朴素的气质和美学境界,从而使宋钧达到了钧瓷发展史上的巅峰,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元代钧瓷胎体粗厚,釉层失透,釉滴下垂,器形也较宋、金时大了许多。在器物的造型装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元钧在器物表面所采用的堆雕、镂孔、青釉点斑等装饰技法是宋、金窑器中所没有的,形成了元钧显著的个性特点,与蒙古族粗犷的民风相吻合。直至近代、现代,这种审美的发展仍在不断变化。

中国当代钧瓷的烧制,从规模上看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可比拟的,艺术大师们将当代的审美思潮融入钧瓷的艺术造型、釉方配制、窑变效果等各个工艺环节中,丰富了钧瓷艺术形式,使钧瓷在造型艺术、釉色窑变效果方面不断丰富和升华,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提高钧瓷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

中国钧瓷艺术的故里河南禹州神垕镇,担负着当代中国钧瓷研究基地的重任,一群秉呈钧瓷艺术土生土长的钧瓷传人,不拘泥先人的模式,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古老的钧瓷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比如荣昌钧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晋家钧窑由晋氏父子主理。父亲晋佩章先生被世人誉为钧瓷泰斗,是目前钧瓷界唯一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儿子晋晓童是晋家钧窑的首要传人,随父从事钧瓷研究生产多年。晋家钧窑产品造型古朴典雅,釉色艳丽多变,浑厚凝重,被众多钧瓷爱好者作为珍品收藏。徜徉在荣昌钧窑的展室里,你会看到一件件钧瓷青如碧草、红若海棠、白若玉肌、蓝若碧空、紫若茄皮,构成一幅幅精妙绝伦的风景图案。这些天成的画面不是静止的,其意境深邃有如火树银花,有如海底探月,又如古道西风,让人留恋忘返,浮想联篇,更让人思维超越时空把远古和未来联接起来。

编辑推荐

浅谈钧瓷的窑变艺术


钧瓷在五大陶瓷中,它是以窑变而著称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它的窑变也不以制作者名声大小而优劣,是自然窑变的结果。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渐加强,因此,对钧瓷的喜爱也越来越强烈。收藏钧瓷已成为一种时尚,这也使钧瓷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随之人们的错误认识也逐渐产生,并且已经形成了势头。本文主要阐述了煜华钧窑烧制的钧瓷《石榴瓶》的作品,借此谈谈有关钧瓷窑变的粗浅认识。

2 《石榴瓶》作品的来源

《石榴瓶》在钧瓷作品中不属于创新作品,是传统作品,它最初来源于我们常见的水果、石榴等。在我国民间,石榴含义丰富。榴开百籽,“籽”和“子”谐音,象征多子和丰产;中秋佳节赠送石榴,也成为迎接吉祥的象征。石榴的“榴”原作“留”,故被赋予“留”之意,“折柳送别”与“赠榴传谊”成为我国的一种民俗。

每一个钧瓷作品都有一定来历,人们根据石榴的这些特点创作出钧瓷作品《石榴瓶》。在中国的五大陶瓷,钧瓷、汝瓷、定瓷、官瓷、哥瓷中,钧瓷与其他陶瓷有着本质的区别。汝瓷和哥瓷造型奇特,没有窑变效果,它们的釉色也较单一。青花瓷追求的是画工,尽管其色彩丰富,但毕竟是人为控制,显得相对生硬。

3 《石榴瓶》的窑变艺术

钧瓷则不同,是靠窑变和釉色取胜的。除了釉色外,窑变是十分重要的。一件钧瓷作品如果釉色不好,又没有窑变效果,将失去了她的本色。煜华钧窑烧出的《石榴瓶》系列,如图1~图4所示,可见钧瓷窑变之一斑。

由图1~图4可知,前三个作品都以葡萄紫和茄皮紫为底色,窑变出片片绿色,如初春的小草,春意盎然;那紫,那绿,窑变出多种层次,深深浅浅,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钧瓷窑变的神奇效果。我们说钧瓷的窑变是自然窑变的结果,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钧瓷能像青花瓷那样把自己理想的图案画上去,那就不成为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才是钧瓷的本质。

4 钧瓷的窑变特色

《观音瓶》也是一件传统的钧瓷作品,属于神瓷系列,千百年来人们不知道烧制过多少,凡是开始制作钧瓷的人都要烧制它。这主要是因为它工艺简单、容易烧制成功。但真正的珍品,精品并不多,都是以釉色取胜,以红釉最多,红色在我国民间具有喜庆,祥和的气氛,容易激发人们的热情。

一件钧瓷精品,一件钧瓷珍品是不以一个人名声的大小,地位的高低而成功的。有的人名不见经传,他有可能烧制出钧瓷珍品;有的人名声较高,即使是国家级的大师,也不一定能烧制出一件钧瓷珍品;有的人烧制一辈子钧瓷,不一定烧出一件珍品;有的人初出茅庐,就能烧出钧瓷珍品。由此可以看出,钧瓷是自然窑变的结果。

5 钧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误区

随着钧瓷名声的提高,也出现了以奇特造型取胜的现象。有的在人物、神像、十二生肖上下功夫;有的在耳饰上下功夫。一件钧瓷作品要配上许多装饰品来点缀,笔者认为这是对钧瓷的错误认识,它会导致钧瓷向一个不良的方向发展,偏离钧瓷发展的正确道路。

奇特的造型不仅钧瓷能做到,其他陶瓷也能做到。如:青花瓷、汝瓷、哥瓷等。而窑变的效果,却只有在钧瓷上才能做到。以钧瓷作品《钧桃》为例,它是一件传统的钧瓷作品,没有任何耳饰,造型也不奇特。桃子在我国民间通常用来祝寿,吉祥之意。在钧瓷发展的历史上不知道多少人烧制过钧桃,出现过多少窑变已经无从查证。后来又有人烧制出《钧桃》,这个钧桃是红色的,顶端装饰了一个老寿星的头像,下面飘着一捧胡须,更加增添它的吉庆气氛。任何一种陶瓷都要保持它的专一性和唯一性,只有保持了这些特性,它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保持着永远不败的地位,它的真正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它才能珍贵。

6 结语

综上所述,钧瓷是以窑变来取胜的,以窑变占据市场,以窑变来确定其在陶瓷业中的地位。她的窑变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是丰富多彩和奥妙无穷的。

钧瓷艺术特色及工艺成就


中国瓷史上的“五大名窑”“六大窑系”“八大名瓷”

宋代是我国制瓷史上空前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六大窑系(指:定窑、耀州窑、磁州窑、钧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八大名瓷(河北曲阳定窑瓷、河南汝州汝窑瓷、河南禹县钧窑瓷、河南开封官窑瓷、浙江龙泉哥窑瓷、河北磁州窑瓷、陕西耀州窑瓷、江西景德镇窑瓷),五大名窑(指: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驰名中外,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河南禹县(今河南许昌禹州神垕)的“钧窑”。

钧瓷历史复原、泥塑制瓷工艺

钧瓷主要窑变色彩:

钧瓷以瓷土中富含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氧气氛条件下创造性的烧制成了窑变铜红釉,其名贵色彩有:海棠红、玫瑰紫、鸡血红、茄皮紫、火焰红、葡萄紫、朱砂红、丁香紫、天青、天蓝、月白等。钧釉主要特征是釉质丰厚,乳光莹润,釉纹深沉多变,釉面有明快的流动感,釉色以红紫为基调,形若流云,灿若朝霞,飞壁流火,釉色欲滴,变幻万千,引人入胜,奇妙的窑变色彩堪称一绝。这种以红釉为主的窑变之美,表现出钧瓷工艺无限神奇的魅力,把钧瓷自然之美、艺术美、纯朴高尚的理智美融为一体,在瓷器的创新方面做出了可贵的贡献。(钧瓷窑变色彩高清图)

钧瓷釉色的独特之处:

钧釉在配方上改变了过去单纯以氧化铁作呈色剂的传统,而是配上了铜、铁、磷、锡等多种元素,使釉层含蕴光荧犹如宝石,钧瓷窑变鬼斧神工,气势雄浑,飘逸虚幻,颇见神韵,钧瓷造型有着强烈的民族艺术倾向,着意表现一种冷峻崇高的民族意识,简介清新的美感使它在世界工艺史上散发出浓郁的民族工业芳香,古拙高雅,技艺惊人,法古创新,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为什么说钧瓷烧制“十窑九不成”?

钧瓷产生窑变得原因主要是含有铜的氧化物的釉,在炼烧过程中随着窑炉温度的高低和气氛的浓淡而呈现的变化,形成了深浅不一、变化万千的釉色,正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的艺术效果。丰富多姿的窑变色彩与窑炉构造有着密切关系,尽管历代烧造钧瓷的窑炉不尽相同,但都必须严格把握温度和还原气氛,因为钧釉对烧成温度、气氛敏感性很强,而影响温度和还原气氛的因素又很多,如燃料的成分、窑位的偏正、装窑稀疏等,而且同气候的寒暑、晴雨、风力、风向等外界因素也有着直接关系,这就要求烧窑工人既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又必须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以便及时根据情况调节全面配合,方能恰到好处,一旦有一种因素失调就会前功尽弃,得不到正常的红色,所以过去曾有“要想穷,烧钧红,十窑九不成”,“生在成型,死在烧成”,钧瓷烧成之难,可见一斑。但一见成功的精品正像阿庆嫂说的那样:“如同常熟城里的美人,百里挑一,千里挑一”,其艺术价值无与伦比。故有人称赞钧瓷为“瓷中珍品”,“黄金有价钧无价”就是这个道理。

钧瓷釉的独特:“二液分相釉”

构造钧窑特殊美感和艺术趣味的外观特点是釉的乳光态和窑变现象,从而使釉色绚丽多彩,根据近年来对钧瓷釉研究证实,钧釉与一般的瓷釉不同,他是一种典型的二液分相釉,是属于高硅低铝富磷玻璃相,釉中的磷、铁、钛、钙含量较高,这是钧窑釉液想分难产生微气泡和艺术美感的主要原因。

中国禹州钧瓷发展现状解读


中国禹州钧瓷发展现状解读

作为中国古代瓷器标志性器物——钧瓷,在宋元时期广为烧制,并形成庞大的钧窑系,其开创的钧瓷釉色美学对后世各名窑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启迪意义。特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钧瓷恢复烧制以来,广大从业人员做出了艰苦努力,钧瓷技艺得到继承和创新,釉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中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陶瓷艺术力量。作为中国陶瓷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钧瓷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钧瓷现状的分析将有利于解决钧瓷发展中的障碍与制约因素,从而促进钧瓷更好更快地发展。

古代钧瓷对中国陶瓷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创造性地烧造铜红釉,具有独特的乳浊效果,拥有独特的窑炉技术。其中,高温铜红釉的使用和烧造,改变了中国陶瓷南青北白的历史,开启了中国陶瓷进入五彩缤纷的时代,是对世界陶瓷美学的巨大贡献。当前钧瓷的发展和独具的特色,已经超越了历史,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在全国的影响度,是河南省其他工艺美术品所无法比拟的,完全可以成为河南省的第一张传统工艺文化名片。钧瓷的独特价值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发展钧瓷事业的重要原因。

但是从整个国家层面上看,虽然河南省是中国的陶瓷大省,但不是强省,这一点在钧瓷上表现得也十分明显。目前,钧瓷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影响钧瓷发展或者制约钧瓷发展的因素仍有很多。

打造河南省第一张传统工艺名片

走在欧洲文艺复兴发祥地之一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好像走进一个巨型的艺术殿堂。漫步街头,随处可见具有历史沧桑感而又技艺精湛的传统工艺商铺、收藏馆、艺术馆,特别是各种金银器和珠宝饰品,琳琅满目,流光溢彩。目前,佛罗伦萨有 40 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60多座宫殿,收藏了大量优秀的艺术精品和精美的文物。佛罗伦萨人称之为欧洲文艺复兴带来的丰功伟绩。

文艺的复兴,传统文化的回归,也成为当前中国的时代特征。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国人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的回归不仅能涤荡旧的文化,而且能孕育和催生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新生力量。这一点在传统工艺美术品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证,对钧瓷来说,也当之无愧。因此,我们要努力把钧瓷打造成河南省的第一张传统工艺文化名片。

但钧瓷的发展和对钧瓷的关注程度还没有被提上省一级的议事日程,在省一级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权威性的钧瓷发展工作委员会,钧瓷的弘扬和宣传仅限于一些协会和群众组织,力量十分弱小,已远远不适应钧瓷的发展现状。因此,河南省应该高度重视省级第一张传统工艺美术名片的打造,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钧瓷的发展,为钧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有传统工艺文化名片的城市是有魅力的城市,有传统工艺文化名片的省份是有魅力的省份。我们要像江西打造景德镇青花、江苏打造宜兴紫砂一样打造钧瓷。因为钧瓷具有打造传统工艺文化名片应具有的所有条件:悠久的历史,千年持续的窑火,数量众多的从业人员和收藏人员,广为分布的营销店,可以用来鉴赏和评判的载体,短时期内可以实现作品升值等。而这些条件,是河南省其他传统工艺品所不具备的。打造好钧瓷,对带动河南省其他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建设河南省高等专业陶瓷教育学院

钧瓷是一门美学艺术,需要真正玩艺术、懂艺术的设计人员参与。艺术的产生是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加工改造的产物,并且与人的审美情操密不可分。艺术美的产生取材于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主要是人的精神创造的,具有高度精练、高度典型、高度独立的特性。设计人员因感悟而感动,凭借着丰富的知识积累、阅历、对人生的顿悟,从而进行艺术创造。而设计人员的思想情感、个性品质、审美修养,会直接影响设计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渊博的知识,能够涉猎不同的领域;具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具有充分利用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艺术的能力;具有极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能真正创作出顺应时代美学需求和时代经典的作品。

民国之前,钧瓷行业主要靠匠师与徒弟之间的言传身教。20 世纪 50 年代到 80 年代,禹县各瓷厂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采用以下措施:选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工人和干部到大专院校带资培训深造;通过参加省工艺美术公司等单位举办的创作学习班,学习钧瓷制作知识;聘请专家教授来神垕讲学,开展学术交流。进入 2000 年,民营企业基本取代了国有、集体企业,他们通过自己向陶瓷学校输送学生、参加培训班、师徒传授等培训人才。2010 年 8 月,许昌陶瓷职业学院在禹州开办,钧瓷教育才拉开了正规化的序幕。

由此可见,数十年来,钧瓷界一直沿袭着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许多窑口对美学知识、创新理念、新材料、社会审美变化了解甚少,这就造成了许多生产厂家创新能力差,产品抄袭严重,同类质产品多,与时代的要求渐行渐远。

河南陶瓷包括钧瓷从业人十万有余,但目前河南省还没有专门的高等陶瓷艺术大学。一件作品的成功实现,需要的不仅仅是传统手工,更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在知识广为普及的今天,人们对美的认识发生了质的改变,它影响到了家居陈设、艺术设计、生活理念、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如果我们的钧瓷制作人员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创作出时代所需的作品,将会影响钧瓷的进步和艺术传播。因此,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建立高等陶瓷艺术学院,提升整个钧瓷从业人员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亟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销售平台

钧瓷是艺术性商品,是商品就需要特殊展示空间。针对钧瓷,当前亟须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销售平台。销售平台的概念是脱胎于现代航空港的概念。航空港就是一种类型的运营平台,在每个航空港内,都建设有机场、候机厅、地勤服务、宾馆、餐饮、零售、运输、售票等设施和服务,这些设施和服务都是统一由航空港的管理者提供的。那么在这个平台上,国内、国外的航空公司都可以此平台为基础,向各自的顾客提供客运或货运服务,但是各航空公司却不用每家都再另外单独设置类似的设施和服务,因为这些资源都由航空港有效地整合了起来,这样也就大大节省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只需做好其本身的内部管理和顾客服务工作就行了。目前,钧瓷生产厂家有 200 多家,但出口狭窄,在省会郑州没有一个专门的展示大市场,更是缺少像现代航空港这样的销售平台。钧瓷店各自分散在不同的街道、市场,而且很多钧瓷营销人员对钧瓷的美学知识了解甚少,经营者也是一知半解,所展出钧瓷无论造型还是釉色,大部分都是粗制滥造,不能成为钧瓷的代表。

省会郑州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最重要的市场,亟须为钧瓷的发展打造一个集中性、专业性、现代化的销售平台,把钧瓷精品、各窑口珍品集中展示,为全国各地的钧瓷购买者、爱好者提供一个最高水准赏钧、品钧、购钧的地方。钧瓷销售平台的打造,将使钧瓷从弱到强、从低端到高端、从玩到赏,真正成为一门高雅的陶瓷艺术,为钧瓷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让科学理论成为钧瓷发展的推动力

钧瓷千年窑火不断,其特有的窑变艺术使其成为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张独特名片。也是因为窑变,造成了钧瓷知识的普及难,许多人刚一接触钧瓷一头雾水,一些收藏家玩了许多年仍一知半解,其主要原因在于钧瓷理论知识的匮乏。由于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钧瓷窑变的理解归纳为“神、奇、妙、绝”等抽象的字眼,难以用科学的理论进行描述和讲解,让问询者陷入迷茫的怪圈。钧瓷窑变不是魔术,而是地地道道的科学变化。因此,钧瓷知识的科学理论整理迫在眉睫。

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只有理清、搞懂钧瓷科学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发展钧瓷。河南省有五千年的陶瓷史,钧瓷若从宋钧算起也有千年历史,祖先创造出了许多经典,从 20 世纪 50 年代钧瓷复烧至今,钧瓷无论在造型还是釉色上都创造出了新的辉煌,但对钧瓷的研究理论少之又少。许多年轻的钧瓷从业者对钧瓷的前世今生还搞不清,怎么来更好地继承与传承,更不用说创新了。

钧瓷理论研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并形成各自的体系:钧瓷发展史,当代钧瓷窑口,大师研究,钧瓷材质分析,窑变成因,铜红釉成色分析,开片现象及原理,坯体烧成的物理化学变化,造型研究与应用,釉彩分析与研究,烧成研究,开发利用,钧瓷收藏与鉴赏等。

社会关注度是钧瓷传播的重要力量

为什么要关注钧瓷?因为钧瓷是中华文明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还是一项促进就业和富民的事业。20 世纪90 年代后,钧瓷三大厂相继停产,国有企业逐步退出钧瓷业,随之而来的是民营窑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经过 30 年的发展,钧瓷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已经成为河南对外文化交流的艺术形象载体。首先在历史上,它就是主要的文化交流产物;在现代国际交往中,钧瓷业成为代表民族形象的国际礼品;钧瓷历来受到国际社会的争相收藏。

2.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钧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代代相传,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3.独特的技艺,具有很强的国际排他性。在工艺方面,国际上其他陶瓷没有可以与之相比;釉色、造型丰富,形成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群众基础十分广泛。

4.构成区域性的经济支柱。目前,钧瓷已经形成了规模的产业链,成为蓬勃发展的特色文化区域,出现了大批创新产品。

5.大量安置就业。据了解,我国工艺美术品年总产值在 3000 亿元以上,出口超过 200 亿美元,安置和带动就业人口在 6000 万以上。就钧瓷而言,截至 2013 年年底,仅禹州市钧瓷生产厂家达到 186 家,从业人员 2.8 万人,年产值 13.6 亿元,年实现利税 2.3 亿元。如果加上相关产业,分布在全国的近千家钧瓷销售店、包装、餐饮、运输,因钧瓷带来的产值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因此,要积极提高社会各界包括新闻媒体对钧瓷的关注度,真正把钧瓷打造成为河南省第一张传统工艺美术名片,提升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影响和文化推动力。

(作者简介:孙军,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全国钧瓷收藏家联谊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陶瓷工艺大师。2014 年 8 月,作品《乐舞中国》《盛唐气度》分别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国艺杯”金奖)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


中国当代陶艺起步较晚,但是中国的当代陶艺家们并没有裹足不前。正如当代美术批评家皮道坚所说,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已经成为“蕴涵着中国当代心理结构和集体无意识层面丰富内容的‘文本’,成为世纪末中国心灵史的一段索引。” 表现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人性的思索和人生的感悟,这种审美价值的阐述面对的是作为个体存在的艺术家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对于以拉坯造型的陶瓷器而言,熟练陶瓷工人按照设计图纸或成品制作的作品在技术层面而言,也许能做到无懈可击,但是这类作品却不能算真正的艺术品,真正的艺术品表达的是人意识的流动,以及对于自身生存社会的认知。

当代器形陶艺作品的创作在塑形方面已经摆脱了纯粹的实用功能,转向心灵的倾诉。有许多现代陶艺家对器皿类陶艺情有独钟,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来表现器皿陶艺的魅力。

东西方当代前卫陶艺虽然起因不同,却殊途同归——抛弃固定造型风格的程式,追求不带任何功能要求的纯粹化的形态。陶瓷器作为一种可触的艺术具有了独立的品格。

当代的陶艺从形制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器皿形的陶瓷作品。这类作品以陶为媒材,利用了陶土特有的质感,隐喻着本真的回归,探索纯粹的形式构成。但它和传统器皿注重实用不同,现代陶瓷实用和美的功能开始分离,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传统陶瓷所秉承的“对称之美”,重新塑形成为陶艺新的课题。

与绘画追求纯粹的视觉效果和雕塑对多种媒材的综合实验不同,陶瓷的物理特性不仅决定了它的形式美,也决定了它与其他媒材的根本区别。陶艺的形式主义是在陶的特质下对形式表现的可能性的追问。同时,陶艺的创作不仅需要创造精神,还要善于在制作过程中发现偶然的效果。如金文伟和白磊在材质的选用上比较单纯,泥质的本色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利用陶土在肌理与质地上的丰富变化构造一种新的形式关系。这种形式语言,丰富了纯形式的表现力。

第二类是陶瓷雕塑类的作品,侧重自我观念的表达。

就像我们每天都想寻找新鲜的自我,艺术家可以把这种对于自我的探求诉诸于艺术作品之中。陶艺作为表现自我的手段,艺术家在作品中倾注了某种感情或认知,敏感地把握住自我的生存状态,实际上也就表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共同经验。

第三类是组合类陶瓷作品,即陶瓷与其他材质相结合的作品。这种类型是对文化的批判或对历史的追思。陶瓷的基本要素水、土、火在材质上有着全球化的共同语汇,但是不同的形态与样式有着较为相异却明确的文化针对性,这种状况也正显示了中国的当代陶艺在世界现代艺术语境中的话语权,是一种突破和飞跃。

当代陶瓷的三种类型,都不把实用当作主要功能,更多注重的是它的艺术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现代艺术理论的语言来规范它们。当然,类型并不代表风格或艺术流派,它只是对现代陶艺在形式、题材、内容和主题上的综合考察。而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去细分,未来必然会被当代陶瓷的艺术魅力所折服。

中国陶瓷艺术的历程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粉彩瓷

粉彩瓷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它是在康熙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发明的一种釉上彩。由于它的色调淡雅柔和有粉润之美,故称为"粉彩"。粉彩的主要原料和施彩方法都是外来的。制作时,在烧好的素瓷上以玻璃白打底,用国画技法以彩料绘画纹样,再用炉火烘烤而成。

康熙年间的粉彩制品很少,彩绘也简单,图案以花卉和云龙为主。雍正时,粉彩瓷有了很大发展,制品胎薄透光,釉面白润如玉,绘画精致,笔线纤细有力,极为精美。粉彩吸取了各类绘画的技巧,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具有立体感。器型除了盘、碗之外,尚有杯、碟、罐、坛、瓶、觚、壶等。图案纹饰以花蝶为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尚有蝙蝠和鹿等图案。

乾隆时的粉彩,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往往在白瓷上加绘一种色地,如绿色、黄色、蓝色、胭脂红、紫色等,此时粉彩已不能与雍正时精细、莹润、鲜艳相比。嘉庆、道光时的粉彩,除继承前人传统外,没有多大发展。当时的釉料较粗,色彩较浓。

咸丰、同治时的粉彩画面繁复,而绘画却简单,彩料粗糙,釉层显薄,色调较淡,为使色彩华丽,往往在粉彩上再描绘金彩。这些都是在鉴别时的依据。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据有关研究所分析,是一种含砷的乳白色玻璃。它是采用一种叫"白信石"或"亚砒霜"的天然矿物,配入铅熔块、硝钾等熔剂中制成的,景德镇俗称"玻璃白"。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与康熙硬彩(五彩)相对,亦称"软彩"。在粉彩没有发明之前,我国彩瓷都是单线平涂,所作花卉缺乏立体感。自从发明了玻璃白以后,在瓷器上面绘画时,先在所需要的纹饰部分施一层玻璃白,如同纸上粉本一样,然后再在粉上渲染各色颜料。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康熙晚期粉彩由于初创,原料依赖进口,画意较为简单,传世器物极为少见。雍正六年(1782),粉彩所需的原料已能自己生产,粉彩技艺也已日臻成熟,有时一件器物上的用色达二十多种。粉彩取代了五彩地位,跃居于釉上彩绘榜首。不仅官窑制品以粉彩为主要装饰,而且也广泛地应用于民窑。到了乾隆年间,粉彩瓷器的烧制更进入了黄金时代。粉彩的渐趋繁缛,不仅能自如流畅地着上一切颜色,同时能细腻地表达意象。其表现手法被誉为清朝官窑中典型代表,成为景德镇的主要生产制品。嘉庆朝的前期,粉彩基本保留着乾隆朝的遗风,但已远逊于乾隆盛世。到了道光、咸丰朝,已趋衰落,粉彩瓷器的数量虽多,但品种、造型已大为减少,而且上乘佳品上少。同治、光绪两朝,由于整个社会陷于动乱和衰败,除少量官窑粉彩器外,景德镇制瓷业已无特珠精致的粉彩作品。

清代粉彩的器形主要有壶、瓶、樽、罐、盆、盘、洗、缸、盒等。乾隆年间,瓷器的器形比雍正时期更为繁多,别具一格的陈设品层出不穷。清代粉彩的纹饰品种除白釉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精代粉彩的纹饰品种除白釉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还有釉下青花或是琢器上下部分为色地,腹部为白地或色地开光的粉彩。彩绘图案多以龙凤、花卉、山水、人物、故事等这主题画面,并以当时名画家的绘画为蓝本,兼容西方绘画技法。常见的花卉有月季、牡丹、玉兰、蔷薇、菊花、海棠等。清代粉彩瓷器的纪年款式一般为6字:"大清某某年制",或4字"某某年制"字款。字型:顺治、康熙时盛行楷书,雍正时楷书于多于篆书,乾隆时流行篆书,而到嘉庆以后又以楷书为主。格式有单圈、双圈、无圈栏、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青花书款为主流,乾隆后期多用红字款。

●玲珑瓷

被称之为[米通][镶玻璃的瓷器]的玲珑瓷,以玲珑剔透、晶莹雅致而蜚声中外。如今青花玲珑不仅在日用中西餐茶具、酒具上普遍运用,而且已扩展到各种花瓶、花插、花钵、以及吊灯、壁灯、皮灯等各式灯具。[玲珑眼]的形状也已从传统的米粒状发展到月牙状、流线状、圆珠状、菱角状、多角状等多种规则、不规则的形状。有时还与[半刀泥]相结合,组成各种图案。[玲珑眼]的釉色也由原来的单一碧绿色发展为红、黄、绿、蓝交相辉映的[五彩玲珑]、更丰富和增强了玲珑瓷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青花玲珑瓷在世界瓷坛上独树一帜,它与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合称为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玲珑瓷始创于明代,它融青花技术之长,集镂雕艺术之妙,玲珑剔透,精巧细腻,具有清新明快之感。据记载,清代景德镇御窑厂制作的玲珑瓷就已具较高水平,但产量甚少,仅供宫廷使用。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的青花玲珑瓷制作工艺已有巨大的创新,它在装饰的瓷型上越来越广,装饰的题材上越来越多,装饰的部位已起了许多的变化,创立了青色玲珑青花、五彩玲珑等优质产品,使这传统的名瓷更活泼隽秀,意趣盎然。

●青花瓷

清丽、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在绘瓷艺人的生花妙笔下,浓抹淡施、粗细有致;或刻意求工,层次分明;或寥寥数笔,都使人感到美不可言。

青花瓷历史悠久,据考古工作者发现,唐代时河南省的巩县窑就有原始青花制作。到了元代江西景德镇已能生产装饰精致的产品了。

明代青花瓷在元代基础上更是光彩夺目,无论是景德镇的官窑,还是各地民窑,都不乏有精美之作。特别是永乐、宣德和成化、嘉靖及万历朝官窑烧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装饰丰富而著名于世。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对瓷器都十分嗜好,并经常提出对质地、画面的改进意见,而且改善了景德镇瓷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青花瓷的制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色泽青翠光艳,清新明快,层次清晰,尤其是蓝色像蓝宝石一样鲜艳明亮,晶莹光润。然而到了乾隆后期,青花瓷的工艺制作日益衰落。

出神入化的青花瓷,受到世界各地爱好者的欢迎。早年通过古道"丝绸之路",陆续远销地中海沿岸各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又带有大量青花瓷器遍及越南和马来半岛的30多个国家。至今东南亚各国所收藏的青花瓷的碎片都舍不得丢掉,用黄金将它镶嵌后,藏在宝库里。

明朝正统年间,英宗皇帝在光禄寺设宴,招待外国使者。100多桌酒席餐具全都用的是青花瓷,那清新雅致的花色,把这些外国人逗引得如痴如醉,有些使者及夫人竟悄悄地把酒盅、碟子装进礼服口袋,宴席散后,清点餐具,据说竟被偷走580件之多。由此可见青花瓷具有多大的魅力。

各个朝代的青花瓷器在青花色料、瓷质、图案花纹等方面均有其不同的时代特色。元代青花瓷的胎体一般较为厚重,色彩鲜艳、构图繁密,采用多层装饰,当时青料是进口的。花纹以人物故事、鱼藻纹、缠枝花居多,尤其是叶子在绘制时呈葫芦状。

明代永乐、宣德是我国青花瓷制作的黄金时代。采用进口青花料苏麻离青,颜色深沉、层次丰富。釉面白中泛青,构图较元代疏朗,花纹以瓜果、缠枝纹、束莲为多。

成化起用平等青料,色泽淡雅,当时很少厚重、大器件产品制作。釉面肥润、抚之有玉质感。器物外底部的底釉往往有不平整的波浪纹。图案花纹常见的有云龙、飞凤、团龙、团花、婴戏等。

正德、嘉靖起用西域的回青料,色泽浓艳。嘉靖帝尊崇道教,图案花纹以云鹤、八卦、八仙等为多见。

康熙青花料采用浙料,色泽鲜艳青翠,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康熙青花浓淡有层次,且有指印纹。器物以小件日用瓷和文房用具为主。图案花纹以龙、凤、缠枝莲、山水、花卉居多。民窑的图案也丰富多彩,大量出现整幅画面,如岁寒三友、米芾拜石等,也有西厢记、三国演义等故事内容。明末清初青花瓷出口量大,为康熙青花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雍正青花的色泽幽静淡雅,但有的青花有晕散现象。图案花纹除缠枝莲、云龙、龙凤外,以清雅的折枝花、团花、竹石、三果、花鸟为多见。

乾隆早期青花制品很难与雍正朝区分。中期以后偏于青亮而无晕散感。除了制作碗、盘外,还生产印盒、水盂、笔筒、笔插等各类文房用具。图案除了传统的云龙、云凤、缠枝莲外,以串枝莲、三果、婴戏、松鹤、竹石为多见。当时除了白地青花外,还盛行豆青地青花、黄地青花、天蓝地青花、仿哥釉青花等。

至嘉庆时青花瓷质量有所下降,但当时上等的青花器仍与乾隆相仿,青花色料较浅淡。

光绪初年曾大量烧造官窑瓷器,使一度衰落的青花瓷显得生机勃发。当时的青花瓷以仿前朝较多,图案纹饰以八吉祥、龙凤呈祥、万寿无疆、玉堂富贵、群仙祝寿、福禄寿喜为。光绪晚期由于战乱频仍,使刚复苏的官窑青花瓷制作又一蹶不振。

●颜色釉瓷

被人们誉为[人造宝石]的颜色釉瓷,蕴含丰厚,光彩照人。但[千窑难得一宝]、[寸金窑烧寸金瓷]。现在采用新的科学方法进行配料和控制窑温,不仅提高了色釉的质量、找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烧成条件的配方,还陆续创造了诸如红灯芯釉、宝石红、景红、锰红、铁红、火焰红、钛黄、钛花、络绿、绿郎窑、芒果、彩霞、紫罗兰等100多种颜色釉和多种无光色釉。

之后又成功研制出羽毛花釉、凤凰衣釉、雨丝花釉、希土变色釉和彩虹釉等高温色釉。

异彩粉呈的颜色釉的价值不仅在其本身,更可贵的是为陶瓷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多优美材质,促进了色釉彩、综合彩、色釉瓷雕等多种陶瓷装饰艺术形式和品类的孕育新生。

色釉瓷又称颜色釉瓷,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来装饰瓷器的。通常在釉料之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如铜红、钴兰、铁黑、铅绿等等。

一般来讲,我们将颜色釉分如下几个大类,如青釉、酱釉、黑釉、白釉、黄釉、绿釉、青白釉等等。其实每种颜色还可以再细分,如青釉就可以分成豆青、粉青、天青、梅子青等等近20多种。要注意的是颜色釉的划分并不是根据肉眼对釉面颜色的判断来确定的,比如宋代福建窑的一些青白釉,直观看上去是白色的,但由于其所含各种微量元素的比例,决定了他仍是属于青白釉。窑变釉和结晶釉色应纳入色釉瓷范围之内。

单纯以釉色来装饰瓷器其实难度相当大,但是好的色釉器却正是以它的单纯、清丽、隽永而著称于世。如宋代汝窑天青釉、官窑粉青釉、龙泉窑梅子青等等。中国陶瓷艺人在宋代所达到的制瓷成就是至今无人能及的,而宋器主要就是各种颜色釉瓷。这里面除了工艺技术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单纯的色釉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符合中国人含蓄、内敛、儒雅的美学观、道德观。

清代康、雍、乾三朝曾大力仿制各式单色宋器,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一些新创烧的色釉器也是有极高的艺术品味的。清·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御厂窑烧制的颜色釉就有35种之多。唐熙的郎窑红,其红如牛血,釉厚而润泽。缸豆红,又称美人醉,特点在于红釉面上散落着星星点点的绿苔。雍正朝的仿官釉、天青釉、天蓝釉,釉色明净清丽,优雅而华贵。乾隆窑器过多的装饰反而使得制瓷艺术走入一种误区,过份的夸张及渲染反映了当时皇室及国人的浮华、漂移的心态,这也正是大清帝国由盛转衰的起点。

如何选择有潜力的钧瓷艺术家


如何选择有潜力的钧瓷艺术家

如何选择有潜力的钧瓷艺术家首先要具有艺术的独创性。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独创性总是艺术生命之所在。不重复他人的作品。能独辟蹊径,有自己的特点、风格。

要有精品意识。艺术家要有强烈的精品意识,不要为了获利什么作品都拿到市场上出售,有些艺术家习惯将精品自己收藏,把不太满意的作品拿出来出售,这就是缺乏精品意识的表现。

要有荣誉意识。艺术家要出售自己的作品,同类作品价格要统一,要珍惜自己的声誉。

要有长远观点。钧瓷艺术家应做得了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功夫才能出好作品。长远观点表现在市场交易中,就是诚实无欺,不做一锤子买卖。

要有知名度和潜在知名度。钧瓷艺术家的学历、职称、师承、艺术经历、艺术成就、著述,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的次数、在行业内的影响等。这些都构成了艺术家的知名度和潜在知名度。

从钧瓷艺术家的年龄层面来看、前辈艺术家或者以成名的前辈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已被世人所认可,作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保值、增值功能。但知名度高的“婉儿”往往身价高,作品价格高,投资者在需要资金周转的情况下应谨防为艺术家名其所累。

投资年轻为出名的艺术家花钱少,但风险大,因为不可预料将来他是否继续创作,是否会出名。投资此类艺术家要有巨大的超前性,如果投资眼光准,投资此类艺术家无疑会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率。

根据有关艺术品投资的资料和经验,知名度和潜在知名度高的五六十岁左右的中坚辈钧瓷艺术家,其作品价格又比较低的,是最理想的投资对象。

购买渠道

购买钧瓷艺术品的俱到非常中,它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其一,购买渠道必须保险,不会让购藏者购入假冒伪劣的钧瓷艺术品;其二,购买必须节省费用、即购买钧瓷艺术品的价格低,手续费多少。通常购买渠道有以下几种:

有信誉度的专卖店

钧瓷艺术品专卖店很多,关键是要从有信誉的专卖店购买。有信誉的专卖店必须有以下服务。

提供作品工艺特点、艺术特点的说明,提供该件钧瓷艺术品的真实情况,包括有关档案资料,作品证书,作者简介、作品说明、有关这件作品的评论、画册、包装,保存该件作品的注意事项,等等。

保证购藏者的利益,专卖店必须提供作品的真伪鉴定证书,最好带上保证卡,如果作者在世,最好让作者在保证卡上签名,以重逢证明该件作品的真实性。不管何种原因,如果购藏者发现作品不真实,专卖店必须包退。

分期付款的通融,对于大件高价位的作品,能够融分期付款的专卖店最有吸引力。

有条件回收原作的服务,可选择能够回收原作的专卖店。有时候投资者急用钱,所存藏品不能变现,这就需要已开始购买藏品时,选择有条件回收原作的专卖店,这样就更加可靠。

从大专院校、博物馆、展览馆等国家事业单位以正规手续购买

不少专家、艺术家在大专院校工作,有些专家、艺术家还带有学生、研究生,他们经常举办一些作品展览,同时也举办一些非正规的艺术品出售活动。在这些地方,作品的真实性是最可靠的,至于艺术品味和将来是否升值,那就看购藏者的眼光了。综合博物馆和专业博物馆以及展览馆都收藏钧瓷艺术品,由于多种原因他们也会出售一些藏品,这些藏品大都是经过专家鉴定的作品,同时这些部门都是国家事业单位,比较信得过。

中国陶瓷,源于自然的艺术瑰宝


我国享有“瓷国”的美誉,世人评价中国陶瓷“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蓬勃发展。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清康、雍、乾三代是中国陶瓷的鼎盛时期,开创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尊重自然,依照自己的审美感觉,把最基本、最琐碎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加以诗化,实现安详闲适的情感需求,是每一位喜欢中国陶瓷的人所向往的。

1.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陶瓷

作为陶瓷产业的发源地,我国享有“瓷国”的美誉。景德镇更是举世闻名的瓷都,瓷器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世人评价“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

景德镇不仅是中国的瓷都,也是世界的瓷都。中国的英文单词“CHINA”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18世纪前,欧洲还不会制造瓷器。所以当时的中国瓷器,尤其是昌南镇制造的精美瓷器在欧洲广受欢迎,皇家贵族以得到一件昌南镇的瓷器为荣。从此,瓷器和中国作为同一个名词在欧洲流传开来。宋代元年,宋真宗把当时的昌南镇改成景德镇。从此,景德镇成为全世界烧制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世界级瓷都。

陶瓷的起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第一次利用自然、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我们的先辈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懂得了陶瓷的制作技术。从陶器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是按照“对苍天厚土的敬畏和丰收的渴望”来进行创作。马家沟窑文化最先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沟村,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彩陶非常发达。这个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布纹香熏(图),是在浙江的萧山出土的。众所周知,心型的纹饰是西方艺术品里出现最多的,香料似乎也都是西方人的专用。但是,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拥有了这样一份优雅的生活情调。

唐三彩始于南北朝,盛于唐朝,它的颜色主要是黄、褐、绿三种。唐三彩造型生动逼真、颜色鲜艳。所有出土的唐三彩都非常有生活的气息。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焙烧中,形成各种丰富色彩,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1959年在西安唐墓出现的唐代骆驼载乐俑(图),造型非常生动。这个骆驼里有7个歌舞乐俑,6男1女。虽然在地下埋了13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彩夺目。

2.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美

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蓬勃发展。无论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处于巅峰地位。宋瓷以收敛、温厚、宁静、含蓄等素色瓷作为表现形式,强调内心的感受。宋瓷之美,美在不可名状之浪漫。相对于西洋画派的写实,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更多的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宋人追求一种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美,正如老子所言:道法自然。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大统的儒家思想从“克己复礼为仁”提升到宋人对“天理”的追求。

汝瓷的来历有一段如诗般的故事,传说因为宋徽宗赵佶做了个梦,醒来后即命工匠烧造这种天青色的瓷器。另一种说法是徽宗崇尚道教,道教依靠“青词”与上天交流,青词又叫绿章,这些华美的文字一般都写在青藤纸上,道教尤爱这种青绿色,所以汝窑在宋徽宗这里的要求就是天青色。“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宋瓷雨过天晴后的颜色是宋人强调天空清静的一种意境。

中国陶瓷史中,“官窑”和“官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官窑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指历代由朝廷专设的瓷窑。两宋官窑简要的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北宋官窑-旧官、南宋修内司官窑和南宋郊坛下官窑。可惜的是,我们现在还没找到北宋汴京的官窑遗址。

传世的哥窑作品不足百件,非常珍贵。目前,哥窑的窑口还没有被发现。在历史上,哥窑也有非常有意思的传说:哥哥章生一和弟弟章生二各开一窑,哥哥窑烧出的瓷器非常好卖,弟弟心生嫉妒,在他出窑的时候泼了一点水。瓷器本身是一个高温的烧造工艺,遇水就开裂了。这本来是一个缺陷,但在中国文人雅士眼里,这样一种缺陷美反倒成了别具一格的自然美。弟弟的窑就是著名的龙泉窑,龙泉青瓷基本上是不开裂的。

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位于河南禹州(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钧窑瓷最大的特征是釉层比较厚,釉料自然流淌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像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是钧窑的魅力所在。这个是钧窑的一个小型香炉,叫做琴炉(图)。人在书房抚琴弹筝,有缕缕香烟相伴,钧(君)临天下,物我两忘。

定窑的窑口是在河北省的曲阳县,因为古代这里属定州,所以叫做定窑。定窑最大特征是毛口、泪痕和丝竹的刷痕。毛口是上釉的时候没有上到口边,一圈是毛的。泪痕是釉的厚度不一,有明显流淌的痕迹,叫泪痕。丝竹刷痕是拉坯时留下的细小的竹丝划刷痕迹。

3.风韵与精致相融的时代

有人说,如果可以穿越回到古时候的某个年代去生活,很多人会选择宋代。因为宋代物质富足、艺术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宋代的风韵与精致,使得温酒成为当时上流人士的时尚。这是一个北宋湖田窑的青白釉温碗和注子,注壶是用来装酒的。不过,温酒到了宋代已全然没有了三国时期“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英雄豪气了。宋人特别追求心灵安逸的清雅自饮,然后浅斟低唱,用词和着酒,大玩风花雪月。

这对元至正型青花龙纹大瓶(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青花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其价值在于瓶颈一侧的铭文,这也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刻有铭文的青花瓷。这段铭文写了62个字:“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也就是说,在公元1351年中国就已经造出了青花瓷。说起这对青花瓶,有个真实的故事:1920年的时候,旅英华裔古董商吴赉熙先生就把这对青花瓶从英国带回北京的琉璃厂,请当时古玩专家掌掌眼并打算出售,遗憾的是当时几乎所有的高手都认为这对珍宝是赝品。元代无青花,似乎是当时中国古玩行的共识,中国人在自家门口失去了首先认识元青花的机会。最后这对花瓶,被中国古陶瓷收藏家英国人大维德爵士收藏,遂又名“大维德瓶”。

元代瓷器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元代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图),最初也是用来装酒的,它的瓶口很小只可以插一枝梅,非常符合中国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元代的霁蓝釉梅瓶现在世界上只存3件。扬州博物馆的这件是最大、最完整的,故宫博物馆和法国集美博物馆也各有一件这样的梅瓶,不过那两件梅瓶都是有一些缺陷的。这个梅瓶也有一个故事:这个梅瓶在一个普通人家传承了600多年,到了“文革”时期,妈妈怕因为此瓶而遭到伤害,就用墨汁将它的周身涂得漆黑。直到1976年,这户人家的儿子瞒着母亲将此瓶以18元卖给了当时扬州市的文物商店。一件元代的瓷器精品在民间辗转了600多年能够保存得这么完整,真的算是一个奇迹。

4.深邃无边的明永宣青花

明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史上堪称稀世珍品。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国青花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于元青花瓷的热烈奔放,又有别于明中晚期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的明艳华美,它所体现的审美层次崇高而神圣,具有深邃无边的艺术底蕴。

迄今为止,宣德的蟋蟀罐(图)是陶瓷收藏界最珍贵的一个品种,据说传世的蟋蟀罐只有3个被保存下来,因为宣德皇帝少年得志,他是非常得到他爷爷永乐皇帝朱棣的喜欢的。从小带他南征北战,请最好的国学大师来给他讲学,就连漠北征战的时候都带上他,还经常带他到老百姓家去体验民情,让他从小懂得关爱百姓。宣德皇帝在军阵之余非常喜欢斗蟋蟀,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以当时朝廷的斗蟋蟀玩虫之风非常盛行,景德镇的官窑由是烧制了大量的蟋蟀罐。非常可惜的是,宣德皇帝英年早逝,38岁就驾崩了。继位的小皇帝正统皇帝朱祁镇当时只有8岁,皇太后担心皇帝玩物丧志荒废学业,不仅下令砸掉宫中所有蟋蟀罐,而且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好尚未进贡的蟋蟀罐也全部打碎深埋地下,同时规定朝廷和民间再也不准烧制蟋蟀罐,一直到正统、正德时期仍停止烧造。

宣德蟋蟀罐仅有三件传世品,其中一件还缺盖。明代文献有宣宗赠宠物予大臣的记载,据此推测,这三件传世品大概也因此离开宫廷而侥幸地逃脱了灭顶之灾,使它们在故宫以外保全至今。1993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发掘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时,出土了大量碎瓷片,由此复原出宣德蟋蟀罐17件。

5.中国陶瓷的鼎盛时期

清康、雍、乾三代是中国陶瓷的鼎盛时期,开创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康熙时期不仅恢复了明代永乐、宣德朝以来所有精品的特色,还创烧了很多新品种,并烧制出色泽鲜明翠硕、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的青花。郎窑还恢复了失传200多年的高温铜红釉,郎窑红、缸豆红独步天下。天兰、洒兰、豆青、娇黄、仿定、孔雀绿、紫金釉等都是成功之作,另外康熙时期创烧的珐琅彩瓷也闻名于世。

康熙年间的郎窑绿又叫苍蝇绿,很难听但是很形象。还有一个是康熙年间非常有名的青花棒槌瓶(图),上面画的初唐时期《红拂传》里“风尘三侠”的故事:隋炀帝游幸江都,把朝廷交给越国公杨素来看守。胸怀大志的李靖去长安拜见杨素,两人纵论天下大事。杨素也非常敬佩李靖的才华,想重用他。杨素身边有个艺妓叫张凌华,也就是红拂女,她被李靖的才华所吸引,连夜带着李靖私奔,途中又碰到虬髯客张仲坚。三人情趣相同,遂结义行走江湖。当时天下大乱,虬髯客本有平定天下之志,听闻太原李世民有雄才大略,三个人就去投靠李世民了。虬髯客和李世民下了一盘棋,自叹才情不够,就把所有的家产送给李靖和红拂女,自己飘然云游世界。李靖和红拂女得了巨额财富,帮李世民夺得天下。

这个是南京博物馆雍正的粉彩会棋报捷盘子(图)。当时,晋军在淝水之战大败前秦的时候,前方捷报传来。谢安与客人在下棋。他看过捷报以后,非常淡定地放在桌子上继续与客人下棋。客人当时非常着急,就问他:前方情况怎么样?谢安只是淡然地说了一句:孩子们已经破敌。客人根本就没心思下棋了,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很想把这一份激动的心情尽快和他人一起分享,遂放下手中的棋子回家去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这就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齿”的来历。谢安体现了男人内心的强大,无论是前面的运筹帷幄,还是后面的围棋赌墅、小儿破贼,始终做到淡定、从容,对稳定当时建康的人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6.陶瓷带来的诗意生活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艺术水准的皇帝。他强调的审美情趣是从外到内的一致,讲究的是一种收敛、不张扬的风格。也正是这个审美标准把中国陶瓷带到一个巅峰的状态。

陶瓷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对水火土的征服,也是人类利用自身的智慧来改造我们周围物质事件的一个结果。陶瓷生产和应用不仅让人类的生活精致化,也拓展了人类实用的领域和技术的智能。一件造型优美、趣味高雅的陶瓷作品不光光是一个时代的科技成果,也记录着历史过往的点点滴滴。陶瓷艺术以方寸之地集绘画、诗文、书法、雕塑于一体,将古今中外、整体与局部、科学与美学融为一体,产生了超越器件本身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正所谓“使形下之器启示形上之道”,这便是中国陶瓷的魅力所在。

中国人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儒家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的品质。“君子比德于玉”,中国人期望一切工艺的美、艺术的美,乃至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是含蓄的光彩,这正是宋瓷、清三代瓷器,也是中国陶瓷所追求的艺术理想和工艺境界。

我们之所以膜拜宋人,是因为他们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尊重自然,并且能够依照自己的审美感觉,把最基本,最琐碎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加以诗化,以完美的象征形式,去实现安详闲适的情感需求。而这样单纯的体验和实践也是每一位喜欢中国陶瓷的人所向往的。

用文化艺术践行中国梦


今天,中宣部、中央外宣办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的中国梦网上座谈活动第二场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举行,来自文化艺术界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梦”展开了畅谈,并与广大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范曾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世界观入题,深入分析了中国人对世界的愿景和梦想。他认为以“诚”为核心的忠孝、仁义和温良恭俭等传统文化精髓将在人类未来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研究院院长杨飞云向网友讲述了自己由一名热爱涂鸦的孩童成长为一名油画艺术家的历程,并由此指出,“改革开放的进程为每一个中国人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已经向我们证明,个人梦想与民族、国家梦想的实现是一体的。”

“每一位艺术家都应当把弘扬中国文化作为己任。只有将自己的情怀融入爱国情怀中,才能共同实现全民族的梦想。”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说,他近年来提出“写意雕塑”的理念,并用这种理念塑造了400多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雕像,在国内外的展示中受到了非常高的关注,而这正是他作为一位艺术家执着努力地追逐“中国梦”的实践。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主任朱乐耕是一位陶瓷艺术家,他说:“瓷器里面承载着中国人的礼义精神和文化梦想。我的中国梦就是重拾中国人的文化记忆,在美器中寻找中国传统的雅致和高尚品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