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资讯 > 现代瓷器鉴别 > 导航 >

山东胶州古墓现珍稀文物 出土现代瓷器鼻祖(图)

山东胶州古墓现珍稀文物 出土现代瓷器鼻祖(图)

现代瓷器鉴别 现组词 出土瓷器鉴别技巧

2022-03-11

现代瓷器鉴别。

山东胶州古墓现珍稀文物 出土现代瓷器鼻祖(图)

昨天,考古人员继续对两座汉墓实施发掘,根据发掘出的一些贝壳,确定为这两座古墓为西汉时期的积贝墓。更让考古人员感到兴奋的是,其中一座积贝墓出土了两个破碎的黑陶罐,在另外一个积贝墓中还出土了两个珍贵的西汉时期盛酒用的原始瓷壶。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原始瓷壶在青岛地区还是很少发现,它是现代瓷器的鼻祖,具有重要考古价值。而这些文物的出土以及积贝墓的再次发现,也证明两处墓主人的身份非常高贵。发掘两处汉墓同为积贝墓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考古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对两处并列呈南北向墓葬进行紧张施工。随着两处墓葬顶部厚约1米多的土层被相继挖出,考古人员率先从南部的那处墓葬中,发现了少量贝壳。“这是积贝墓,小心挖掘!防止破坏文物!”积贝墓的出现引起了考古人员的高度重视,考古人员要求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发掘。“这处墓葬也出现了贝壳!”在对南侧那处汉墓继续发掘过程中,在紧挨着北侧的另一处汉墓也传来喜讯,经考古人员现场查看,这处墓葬也是西汉时期积贝墓。记者看到,这些混合在土层中的积贝壳,个头很小,尽管深埋在地下经历了2000多年时间,但这些小贝壳仍然大部分保存完整。记者拿起一把贝壳看到,这些贝壳中多为蛤蜊和海蛎子壳。出土发现两个珍贵瓷酒壶为了不使文物在发掘中遭受到破坏,考古人员决定首先集中人员对靠近南侧的积贝墓进行细致发掘,另一处墓葬只是缓慢的对墓葬上层土质进行逐步清理。在对南侧积贝墓深挖到近两米位置时,考古人员从墓葬中发现了两个已经完全损坏的黑陶罐以及部分大小一致的青砖。但随着发掘继续深入,考古人员在对这处墓葬清理了厚约10多厘米的积贝后,却发现这处墓葬曾被盗过,这不免让兴奋的考古人员有些沮丧。“快看!这是什么!”随着一名考古工作者的大喊,考古人员发现一个形似陶罐的器物在北侧墓葬中露出来。经过研究,最终证实这是西汉年间用来盛酒用的青瓷壶,只可惜里面酒液已全部挥发。随后考古人员又从这个青瓷壶南侧发现了一个体积较小的瓷壶。记者注意到,先前发现的青瓷壶壶嘴呈椭圆形,壶身较大,靠近壶嘴底部还有两个小“耳朵”状的“抵手”,壶体高约20厘米,全身布满青釉痕迹。那个小瓷壶保存完整,壶形和大瓷壶一致,高约15厘米,壶身上布满环形斜纹。悬疑墓主人身份难以确定随着考古人员对南侧墓葬的继续深挖,考古人员在墓葬底部没能发现腐烂木棺的痕迹,相反考古人员却意外的发现,墓葬底部全部用直径10厘米左右,长约20厘米的大青砖铺成。“尽管这处墓葬遭受了破坏,但用砖棺代替木棺说明墓主人的身份高贵。”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从国内考古历次发掘中来看,无论从西汉早期以及晚期,除了非常显赫的家族,用石棺存放尸体外,其他贵族和大户人家通常都用木棺存尸,此次发现的砖棺在青岛地区非常少见。 砖棺的发现,说明了墓主人在当地家族中的地位很高,但是不是这处墓葬就是此次考古发掘中的墓群主墓以及墓主人的身份,只有等到发掘结束后,结合当地史料才能最终结论。意义为研究西汉文化提供实物昨天,记者从考古人员那里了解到,出土的青瓷壶为原始瓷器,原始瓷器就是一种用含铁量在2%左右的黏土成型,经过人工施釉,有1200℃左右的高温烧成的青釉制品。商代的人就已经初步掌握了原始瓷器的简易制作,到了西汉早期制瓷工艺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真正成为了瓷器中的“鼻祖”。“原始青瓷壶和砖棺的发现,除了用实物证明了墓主人身份高贵外,对研究西汉文化有很大帮助。”考古人员说,早在多年以前,当时因修路要对胶州里岔汉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尽管当时的汉墓级别和身份要比现在发掘的汉墓群规格高很多。但还没有发现这么完整的原始瓷壶和砖棺。此次原始瓷壶和砖棺的出现,除了用实物证明了墓主人身份高贵外,也为我们今后研究西汉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相关:砖椁墓主人身份显赫“南侧这处积贝墓在很多年前就被盗过了。”现场的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对底层铺垫的墓砖进行清理时发现,这个墓葬四周的青砖都采用斜茬构造,而且墓葬东侧的墓砖的砖面非常光滑。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对砖块进行仔细清理时,发现了棺木腐烂的痕迹,这就说明这个墓葬采用的是砖椁结构。“在墓葬内采用青砖包裹木棺,在西汉时期并不多见,只有身份显赫、社会地位高的人才能这样进行埋葬。”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墓葬的形式出现于西汉时期,即由地面向下开掘墓道,到底部之后,在长方空心砖砌成的椁室内放置木棺,这样就能起到对棺木的保护作用,墓葬坑内再向旁边横挖一洞穴,用来放置随葬品。当天下午5时许,考古人员正准备对墓葬坑继续发掘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考古工作被迫中断。分析盛家庄汉墓群密布贵族墓8月12日,在胶州市盛家庄汉墓群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据现已经发掘出来的墓葬结构和随葬品特征 分析,盛家庄 积贝墓的相对年代应是西汉早中期。整个墓地是贵族阶层多个家族的墓地。胶州及周围地区的丘岭地较多,据文物普查,每一处丘岭上都分布着较多的汉代墓葬。而如此多的汉墓分布,其原因在于本地区在汉代及以前有较多小型侯国的存在。说明当时本地区人口密集,政治、经济、文化非常繁荣,贵族、富户较多,并长期延续。从盛家庄墓地的墓葬封土规模和随葬品来看,该处应为汉代当地贵族或富户的家族墓地。考古人员还告诉记者,通过这次考古发掘,已初步搞清这类汉代墓葬的结构、埋葬特点和相对年代。而这些汉代墓葬,为深入研究山东地区汉代墓葬的埋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名词解释积贝墓积贝墓是以牡蛎、海螺、鲍鱼等海产软体动物贝壳为主要构材散布在墓室的四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潮和防盗。 积贝墓除了代表西汉时期沿海居民墓葬行使这一显著的特点外,还代表墓主人身份显赫。西汉青瓷大约在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西汉青瓷原料中氧化铝和氧化铁比例提高,这就需要在较高温度中烧成,然而当时的窑炉尚未改进,从而导致汉初青瓷比不上战国青瓷,有的坯体没有烧结,瓷器颜色呈酱黄、酱褐和黑褐色。西汉瓷器釉层普遍加厚,由于含铁量增高,器物内壁施一层薄釉,外壁只在口沿及肩上部施釉,腹中部和下部露胎。青瓷瓷器装饰主要在肩部刻划的两条阴弦纹构成的装饰区间内刻划水波纹、云气纹、卷草纹、人字纹等。(半岛都市报 黄超)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陶瓷浅析_关于出土黑陶的保养方法(图)


关于出土黑陶的保养方法

黑陶的保养与一般陶器的保养方法其实都差不多,陶器容易受到尘埃和紫外线的侵害,如果保养不得当就很容易损坏。所以,陶器更应该加强保养。

当收藏室内温度不稳定或者温差过大的时候就很容易损坏陶器,所以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17~25℃左右,湿度最好在50%~60%左右,相对湿度变化不宜超过5%~6%,过于干燥或者潮湿的环境都不利于陶器的收藏。

过量的灰尘容易对陶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它会使器物表面变色,所以对陶器一定要定期除尘,陶器最好的存放处是柜子里面或者框架上面。

过强的紫外线很容易使陶器的表面颜色发生变化,导致釉层脱落。所以,要尽量防止和减少强光对陶器的照射。 收藏室的窗子最好挂上遮光窗帘,或者在窗户上使用有色玻璃。古陶器除了少数是传世品,绝大多数都是地下出土的。由于埋在地下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被盐类或者其他杂质所侵蚀,土壤中的部分化学物质也很容易吸附在器物的表面,所以在将陶器收藏入室之前,应先进行清洁和消毒,并且进行适当干燥。

资深文物收藏家的古瓷保养秘诀(图)


资深文物收藏家的古瓷保养秘诀

年代久远的瓷器,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所以对于那些薄胎的瓷器器皿,由于胎薄、质轻,移动放置的时候更须小心谨慎,一定要双手捧起,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又恨高,所以必须放稳,以免倾倒。资深文物收藏家表示,在拿起一件带座、带盖的瓷器时,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千万不能连盖带座一起拿,一定要把能拆分的部分先取下来,以防止在搬动的时候脱落打碎。

手拿瓷器的大盘和大碗的时候切记要双手紧握,忌用单手拿盘、碗的一边,防止断裂。遇到多人围观的时候,要按照次序,待一人欣赏完毕,把瓷器放到木桌上,下一人再欣赏,不要二人手传手的欣赏瓷器,以防万一失手跌落。

平时的普通保养就可以用一块湿布来擦拭瓷器。用柔软的刷子来刷瓷器缝隙里的灰尘。但是对于低温釉瓷器来说,就不能轻易地拿布或刷子去擦拭,一旦方法不对,很容易造成釉层的剥落。

追溯瓷器婴戏图的秘密


追溯瓷器婴戏图的秘密

资料图

瓷器上,以儿童嬉戏、玩耍画面为纹饰的,叫婴戏图或婴戏纹。观赏瓷器上的婴戏图,就能发现,画面上的儿童形象,有的天真活泼,憨态可掬,让人赏心悦目,有的表情木讷,脑袋奇大,甚至瘦骨嶙峋。那么,不同的婴戏图后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据考证,婴戏图最早出现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到了宋代,定窑、磁州窑、耀州窑、介休窑、景德镇窑、容县窑等都曾用婴戏图作装饰,当时的制瓷匠师,通过刻花、印花、绘画等工艺技法,将婴戏花、婴戏球、婴戏海水、荡船、钓鱼、放爆竹、蹴鞠等儿童嬉戏玩耍的生活画面表现出来。其中以磁州窑釉下彩绘婴戏图最富表现力,特别是磁州窑器的瓷枕上,儿童钓鱼、玩鸟、蹴球、赶鸭、抽陀螺等形象都有描绘,孩儿赶鸭枕最为常见,有的画一男孩及二三只鸭,有的画男孩持荷叶作赶鸭状,将儿童的娇憨之态描绘得惟妙惟肖,传神之至。宋初社会稳定,人口增殖,婴戏图的大量出现,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关系密切。

明清时期是婴戏图的鼎盛期,从简单的一俩个幼童形象发展到百多个幼童,幼童神态各异。婴戏图的流行,反映了当时的民众心理。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我国自古就有祈求多子多福的民俗情结,传统的封建社会又把“君臣父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男权思想发展到了极致,传宗接代的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图案,就成为瓷器常见的装饰图案。

除了反映民众心理,婴戏图还与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关系密切。明代婴戏图,宣德以前多为“庭园婴戏”,孩子们在庭园内活动。人物写实,绘画工整。宣德后,多为郊外婴戏,孩子们嬉戏在户外,人物画得比较抽象,近乎简笔画风格。婴孩的形象变化尤为分明,永、宣时期,孩童矮胖,头大,前脑尤大,圆圆的脸,额上几根流海,几个孩子一起玩,又叫群婴戏。孩童形象折射出社会的安定。嘉靖、万历时期,孩子们长袍大褂,显得头重脚轻,头特大,后脑凸出。这些形象表明,明朝社会政治经济的衰落已经初见端倪。

雍正、乾隆两朝的官窑瓷器,婴戏图画工严谨,多见儿童衣纹清晰,眉清目秀,动作天真烂漫,惹人喜爱。特别是乾隆时期,民族矛盾已相对化解,2000年的封建经济臻于顶峰,用婴戏图描绘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园美景和太平盛世。当时的官窑瓷器婴戏中的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张,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

社会动荡不安、矛盾尖锐,封建政权江河日下之时,婴戏图同样也能记录下来。明未天启、崇祯两朝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国力衰竭,这些社会现实折射在婴戏图中,孩童们瘦骨嶙峋,脚奇长,后脑特大,形体十分抽象,看起来奇形怪状。清朝中期的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婴戏图上人物呆板笨拙,儿童粗头大脑,反映了国运衰落的现实。

艺术品的创造总能够映现那个时代的特征。观赏婴戏图,让人感叹盛世难得,更加珍惜现今国运昌盛的大好局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