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什么是瓷砖 > 导航 >

青瓷是中国瓷器的鼻祖

青瓷是中国瓷器的鼻祖

什么是瓷砖 古代青瓷器 古代青瓷器制作

2020-12-17

什么是瓷砖。

中国的瓷器,大体可分为青瓷和白瓷两大体系。其中,青瓷是中国瓷器的鼻祖。青瓷来源于釉青,所以又称为“青釉器”。青瓷在一定意义上专指由于色釉里面含有一定的氧化铁,经过高温烧制成后,其釉色呈现青色和黄色的瓷器。因此说青瓷是以釉色来取胜的。比如古人就曾用“雨过天晴破云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来形容著名的“柴窑”瓷器。其实,“柴窑”作品除了美丽的色釉以外,还有它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古文中所记载的“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其中,“青如天”很好理解,说的就是釉的色彩;“明如镜”是指釉的光泽;“薄如纸”是形容胎骨极薄;而“声如磬”则是说明胎骨坚实细密,叩之有声且声音悦耳。如果一件瓷器真能具备以上这些特点,无疑是一种很难得的作品。遗憾地是至今我们也没有发现有这样的实物存在。

考古挖掘的古陶瓷实物证明,我国元代以前的瓷器,大多数都是青色或近似青色的。青瓷的制造历史比较悠久,从东汉直到清初停产为止,其间有一千几百年的历史。全国烧造青瓷的窑场可谓星罗棋布。在南方有浙江的越窑、瓯窑、龙泉窑等;在北方则有河南临汝的汝窑、开封的北宋官窑、陕西铜川市的耀州窑等。

白瓷在中国出现的较晚,比青瓷的出现大约晚了400年。青瓷的出现当为东汉晚期,而迄今发现最早的白瓷是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的北齐时的白瓷。所以先有青瓷,后有白瓷应该是无疑义的。

中国瓷器先出现青瓷而不是白瓷,这主要是由古代的制瓷原料及工艺所决定的。我们知道要烧制外观洁白的白瓷首先要有合适的瓷土,特别是含铁量比较低的瓷土。古代由于地理上的限制及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制瓷业也只能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含铁量较高的原料来制造瓷器。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利用这种含铁量较高的瓷土也能烧制出十分美观的瓷器,关键是温度。在氧化环境中,由于一氧化碳是一种还原性气体,它能把釉料中的大部分氧化铁还原成氧化亚铁,从而使釉色呈现出美丽的青色。唐代诗人陆龟蒙就曾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样的诗句来形容和赞美越窑青瓷。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青瓷,中国陶瓷的鼻祖


青瓷,贯穿着整个中国的陶瓷历史

青瓷,贯穿着整个中国的陶瓷历史。而在烧制青瓷的各大窑口中,龙泉窑所持有的粉青、梅子青,以其釉色如凝脂、似美玉,像翡翠而令人拍案称 绝,叹为观止。龙泉青瓷特有的釉色,是其他窑口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在近代龙泉青瓷的发展史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侯文可谓举足轻重。他参与、见证了当代龙泉青瓷的振兴 和发展,龙泉青瓷在他手上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创新。

本文记者日前专程走进龙泉,专访了这位大师夏侯文。领悟到:才华,在添加了"习惯"的催化剂,才会有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而只有能 够持之以恒、不断复制的优秀才能成为一种恒定的力量,约束负面损害,激发积极能量,赋予一个人长久卓然超群的水平。

朴实如泥老艺人 手中泥巴揉成金

---专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侯文

无欲望无追求,不善交际,没有喜好,不会投人之所好,更没有功名之念,他只是经常默默无语地坐着或是埋头做事,于是就经常被人忽 视。他是最平凡的一个人,过着他最是平静的生活。

然而,当他的作品被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他就注定不是凡人,当他用泥巴揉成的青瓷作品被一次次以"3万、8万、10万"屡创新高,卖 出比黄金还高的价格时,他就注定平静不了。他连同他的作品是被人仰望的,载入史册的,是一个世纪的代表,是世纪珍藏。

他就是影响了中国五大名窑之一--龙泉青瓷的发展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夏侯文。

8万元一件的青瓷只不过是普通之作

圣诞前昔,我与我的朋友来到了故乡龙泉,依朋友们的要求,我带着他们开始了龙泉青瓷之旅。一个个青瓷作坊,一件件青瓷作品,匆匆地 走马观花,朋友们的眼睛最后被定格于一件鲤鱼浅雕青瓷罐,是粉青瓷。

清澈的湖泊,蓝蓝的湖水,几枚鲤鱼欢快地嬉戏,正欲跳龙门,腾跃出水面。难能可贵的是,罐身圆润弧线自然,釉色粉青青的,里里外外 没有一点儿瑕疵。说实话,这确是一件极品!对青瓷略有研究的我不得不佩服朋友的眼力。

作品最后以8万元成交,还是看在我这个老熟人的面上。(据悉,这件青瓷作品是作为国礼,陈列在国务院总理办公室的)。

在再三央求下,作品的主人现身了。

一米七的个头,不胖不瘦,头发略有点乱,但衣裳却是整洁的,黑衣裳里还穿着一件白衬衫,这与我以前看到的都是一身沾满泥工作服不 同。这就是大师夏侯文,他精神矍铄,红光满面,一笑,额头"王"字纹就非常突出,说出了他70余岁的年龄秘密。

朋友问:"您这件青瓷作品非常好,能不能给我们说说您的创作意图?"

夏侯文笑着说:"这也是我非常满意的一件作品。罐是龙泉青瓷里常用的造型,鲤鱼是吉祥物,比喻'年年有余',这是大家都喜欢的。" 朴实的语言,没有多一个字儿。

当提到大师的作品屡创新高,被卖出黄金价时,夏侯文老先生只是谦虚地说:"这是因为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喜欢用我的作品摆 设、收藏或是作为礼品送人。"

他高兴地手抱着他的作品,让我们照相,还与我们大家合影。

据介绍,近年来,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但是在该市大力扶持龙泉青瓷的良好氛围中,夏侯文大师的创作热情不但没有丝毫减退,反而才思 涌现,不断创出精美的作品。他的作品除被卖出高价外,还有多件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陶瓷馆、中国珍藏馆等国家级博物馆作为世纪珍 藏,不少作品被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作为国礼相赠于各国。

一生不解青瓷缘

我与夏侯文大师相识于8年前,这期间又碰面多次,可谓深交久长,称得上是老朋友了。然而,我是一介俗人,至今仍不理解他,亦读不懂 他。总觉得他只是在举手投足的不经意间中,彰显出与众不同的气度和风范。和他的作品一样,胸怀博大,却不事张扬,如同一块美玉,只能慢慢品味,其美难以言 喻。

夏侯文出生于盛产瓷器的江西。从小受陶瓷艺术熏陶的他,选读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之后分配到龙泉瓷厂,从事青瓷产品设计及工 艺研究,从此与浙江龙泉的青瓷结下了一生之缘。

龙泉瓷厂坐落在离县城36公里的山坳里,开门见山,出门爬坡,上班时除了在纸上绘图设计,就是低头揉泥创作。艰苦又单调的生活没有 吓退这位怀揣远大理想的小青年,相反,当地丰富的优质瓷土,发展陶瓷青瓷工业广阔的前景,让他更是坚定了决心,把全部精力投入青瓷的研究、设计工作中。

他不擅言语,更不会轻易表露情感,在异乡与泥土的亲切接触中,他体会到了一种难以言状的快乐,当经他创作的泥土在经过熊熊烈火的焚 烧后,活灵活现地出现在面前,得到大家一致的赞美时,他感受到了成就。于是,渐渐地,他对手中的泥巴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爱。

秘色窑 中国瓷器鼻祖


我国真正瓷器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越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所在地主要在浙江上虞、慈溪、宁波一带。越窑开启了中国瓷器烧制的篇章,堪称中国瓷器的鼻祖。

到了晚唐和五代时期,人们将上品越窑称之为“秘色瓷”。故宫博物院目前就有一件五彩越窑秘色青瓷洗,唐代诗人陆龟蒙便写下了“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力赞誉越窑秘色瓷,以“千峰翠色”来形容越窑烧制完成,窑口一打开,窑中堆叠起来的青瓷,就如同层层叠叠的翠色山峰一般引入眼帘。足以见得,唐代老百姓对越窑秘色瓷深深的喜爱。在五代时期,越窑秘色瓷是一种高级瓷器,当时只有上层阶级能够使用。五代吴越把越窑秘色瓷作为贡品献给北方的国家,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吴越王钱弘俶就曾经向宋太祖和宋太祖进贡了大量越窑秘色瓷,多达十四万件。在宋太宗时期,还进贡了金装定器两千事。因此,在大宋开国初期,越窑秘色瓷就已经被当作宫廷中被使用的器皿了。而在众多绚烂多彩的越窑珍品里,秘色瓷绝对是最夺目的一朵奇葩。但是作为宫廷御用品,在之前很少有人领略过它真正的风采,直到一九八六年,也就是陕西宝鸡法门寺坍塌之后的第五年,我国文物部门终于决定拆除全塔,也就在这个时候,人们才第一次有幸一睹越窑秘色瓷的真容。

法门寺一共出土了十四件秘色窑,在二零一三年的时候,其中的一件秘色窑在浙江展出,瓷器收藏爱好者争先恐后前去参观,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秘色窑的颜色比较素,但是却给人一种大气规整的感觉,施以釉色犹如碧玉一般晶莹剔透,能够做到这个地步是非常难得的,足以见得当时工艺水平的高超。

乾隆皇帝对越窑秘色瓷极为推崇,曾经作下“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稀”这样的诗句高度赞美越窑秘色瓷。玩瓷器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烧制瓷器一般都是用瓷土做一个匣钵,然后将瓷器放入匣钵里面闷熟,而越窑的匣钵是特制的,就相当于是一件瓷器,因此,它的成本相当于平常瓷器的两倍,甚至是三倍,所以秘色窑的贵重性不言而喻。

中国青瓷的诞生


慈溪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著名的“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起点。

慈溪制陶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六七千年以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慈溪的先民就已经抟土为形,焙烧成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陶制器皿。春秋战国时期,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成为最重要、最普遍的生活用具。随着工艺技术的积累和进步,窑炉结构的改进,到东汉中期,上林湖窑场率先完成了从原始青瓷到成熟青瓷的过渡,青瓷产品的吸水率、烧成温度、抗弯强度等性能均达到了现代日用瓷的标准。慈溪的工艺匠师在上林湖畔揭开了中国陶瓷史上一个崭新的篇章。

越窑经过三国两晋南朝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窑业体系,上林湖作为它的杰出代表,自晚唐至北宋初的近两个世纪里,兴盛不衰,其工艺之精、釉色之美、生产规模之大,一直遥遥领先于全国各大窑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唐宋瓷都。上林湖青瓷融千峰之翠色,含碧玉之润泽,从贵族士大夫至庶民百姓,都十分喜爱,唐诗中多有称颂之作,如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孟郊的“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等。精美的瓷器不但上贡朝廷,广销民间,还远涉重洋,大量外销至亚洲、非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条著名的“海上陶瓷之路”。越窑的工艺技术随着青瓷的内销和外销而传播四方,对我国南北方的众多窑场和韩国、日本以至中东地区的制瓷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至今在风景秀丽的上林湖畔,还能找到120多处窑址。这些窑址分布密集,遗存丰富,被称为“露天青瓷博物馆”,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游客前来考察游览。

什么是原始瓷器、原始青瓷、青瓷与缥瓷


 龙泉青瓷|官窑冰裂纹茶壶

本文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什么是原始瓷器、原始青瓷、青瓷与缥瓷。

一、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是一种胎色灰白、胎质坚硬、器表施薄层釉的、处于低级阶段的青釉器,与陶器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别,具有其所没有的优越性。它虽属于瓷器范畴,但又于瓷器所必备的物理化学性能存在明显的差异,是由陶器到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故被称为“原始瓷器”。

二、原始青瓷

大约在商代中期(约前16世纪),我国制陶工艺出现了质的飞跃,由高岭土制胎,表面施石灰釉,产生了我国最早的青釉瓷器,即“原始青釉瓷器”,堪称颜色釉的鼻祖。商代至战国是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是原始青瓷的产生与发展阶段。因工艺不稳定,铁含量和烧成气氛不能控制自如,釉色也掌握不好,所以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三、青瓷

青瓷釉面基本呈青绿色,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瓷器品种之一,于东汉时期进入早期发展阶段。青瓷是在坯体上施含有铁成份的釉,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由于铁的呈色作用,可呈现青色。如还原气氛掌握不好,则呈偏黄褐色泽。

四、缥瓷

缥瓷是一种晋代出现的早期青瓷。缥是一种青白色,缥瓷就是一种色调基本青白,但也常闪灰黄的瓷器。晋代由于坯釉配合及烧成工艺尚未熟练掌握,以及器物施釉很薄,烧出来的好成品也不过是二种青白色。其中纯正青白而不泛灰黄的产品也不多见,所以大家把近似这种釉色的称为缥瓷,意即釉色不纯、不稳。

世上好的青瓷来自中国 中国好的青瓷在龙泉


十一月十三日,在第二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来临之际,国际陶协主席珍妮特•曼斯菲尔德女士带着众多海内外著名陶艺专家来龙泉参观考察龙泉青瓷。在为期三天的考察与交流中,珍妮特•曼斯菲尔德女士感慨地说,“全世界最好的青瓷来自中国,中国最好的青瓷在龙泉”。

珍妮特•曼斯菲尔德女士是全世界有名的陶艺家,从事陶艺已有四十多年。在陶艺创作中,她广泛接受多样化的陶艺风格,作品大气简洁、沉静优雅,富有个性,创作的盐釉和穴窑柴烧器皿在国际陶瓷界很有地位。

据此次一起来参观考察的国际陶协亚洲区常任理事、美籍华人许以祺先生介绍,珍妮特•曼斯菲尔德女士是澳大利亚陶艺界的重量级人物,主编世界知名的《陶瓷:艺术与感知》和《陶瓷技术》两本杂志。正是通过这两本杂志,她把澳大利亚的陶艺推向了世界,使人们认识了澳大利亚的陶瓷艺术。为此,她还得到了澳大利亚最重要的两个奖项——澳大利亚勋章和澳大利亚议会荣誉奖。

“珍妮特•曼斯菲尔德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化大使。她参加过各种国际性的评审活动、专题研讨会和讲座,先后举办过数次由国际陶艺家参加的大型聚会,担任过各种国际性陶瓷竞赛活动的评委。”许先生这样告诉我们。

此次国际知名陶艺家的龙泉之行安排很紧凑,记者也是在他们的参观与交流的间隙见缝插针地跟她做一些交谈。在龙泉青瓷博物馆,面对着如此众多精美绝伦、风格各异的古代和现代龙泉青瓷精品,生性稳重的她也和其它国际著名陶艺家一样连连惊叹,“太漂亮了,太漂亮了!”

珍妮特•曼斯菲尔德说考察龙泉青瓷是她期待已久的事。四十多年前,当她在悉尼大学就读时,她就在老师家里发现了大量的青瓷作品。晶莹青翠、澄彻无睱如美玉般的青瓷釉色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时代的珍妮特•曼斯菲尔德。老师告诉她,这是陶瓷上的顶尖作品。当时,珍妮特•曼斯菲尔德还不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叫龙泉的地方,通过这几天对龙泉青瓷的考察,她估计那些作品很有可能来自于龙泉。

珍妮特•曼斯菲尔德告诉我们,她曾通过书本、画册和博物馆等地看到了许多不同国家的青瓷作品,对青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她说:“青瓷为世人所知,不管是收藏家、研究家,还是创作者,他们的脑海中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全世界最好的青瓷来自于中国。此行让我增加了一个概念:中国最有名的青瓷在龙泉。”

在采访中,珍妮特•曼斯菲尔德告诉我们,她对龙泉青瓷深厚的历史文化很有兴趣。她说:“虽然来之前我们对龙泉青瓷作了一些研究,但理论上的研究不如亲身的感受与体验。通过对大窑枫洞岩考古发掘现场的考察,我对龙泉青瓷兴趣更浓了,有许多问题想与龙泉青瓷大师交流,比如早就扬名中外的龙泉青瓷是用什么样的泥土烧制的,现代青瓷与古老青瓷有哪些不同等等。”

对于谈到陶瓷的各种技艺、做法,珍妮特•曼斯菲尔德脸上满是亲切的笑容,“中国很大,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到龙泉考察青瓷意义很大。你看,古老的龙泉青瓷与我的穴窑柴烧器皿一样,都是用柴烧制的。但我们又有各自的做陶方法,有各自的销售市场,我们可以相互学习,互相促进。”

三天的龙泉之行,给珍妮特•曼斯菲尔德女士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青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清翠的釉色,大窑枫洞岩的窑址规模很大,龙泉人民热情好客,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吸引许多国际人士前来龙泉”。热情的她还建议龙泉多用国际化的语言宣传青瓷文化,让更多的龙泉青瓷作品走向世界。

影青瓷是一种什么瓷器


影青瓷的别称又叫映青瓷,它是汉族制瓷工艺品中非常珍贵的存在,前身为青白瓷,因而也被称为是色白花青。影青瓷为北宋中期景德镇独创,颜色淡雅,釉面澈洁,胎质腻白,色泽温润,犹如玉石一般,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也将这种瓷器称之为假玉器。

影青瓷是一种什么瓷器

南宋女诗人李清照曾在《醉花阴》中提到过玉枕纱橱,其中的玉枕就是指青白瓷枕。到了元代时期,青白瓷产品的铭款出现变化,有“玉出昆山”“玉出昆冈”这两种。到了南宋时期,影青瓷大量生产,是当时市场中的抢手货。不过,当时烧制的影青瓷大多是透明飞花等纹饰的,这些纹饰为技艺高超的陶艺匠人在坯体上雕刻之后,以透明青釉在高温下烧制而成,非常难得。

影青瓷是后世人对宋代时期独特瓷器的俗称,因为它介于青白之间,瓷胎非常薄,因而被称为影青。影青瓷的釉色分为两种,一种是白中带淡青,一种是淡青中带黄色。前者莹润惊喜,晶莹剔透,给人一种玉质之感,因而有假玉器的说法。后者烧制数量最多,但价值不如前者。另外,影青瓷的釉色当中还有加入褐色彩种的,这种被称为是点彩,面积较小,但非常漂亮。

影青瓷的造型独特,优美异常,装饰更是独步青云,线条流畅,带有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在烧制过程中,工匠们需要根据构图的需求,采用各种刀法对其进行雕刻,最终产生各种变化,表现出花、叶、水波、娃娃等的轮廓,线条有力且带有韵律美感,衔接也是非常自然。工匠们的专业和自信造就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精美的影青瓷,他们的手法娴熟,工艺精湛,再加上独特的专用工具,不仅大大提高了工艺效率,同时也产生了超乎寻常的艺术效果,为后世留下无数的瑰宝。

影青瓷的收藏事项

影青瓷在收藏界中的潜力非常大,很多人都对其十分感兴趣。不过可惜的是,现如今能够看到收藏到的影青瓷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后世的仿品或者是赝品,这样一来,收藏者在收藏过程中就要注意鉴定其真假。

另外,藏家如果遇到影青瓷也不要轻易下手购买,一定要在有把握的前提下再入手。为了防止竹篮打水,最好找专业瓷器专家鉴定一下,这样更保险一些。

总的来说,收藏有风险,需要谨慎行动。虽然收藏影青瓷能够藏家带来极大的荣誉和经济回报,但同样的市场中存在很多赝品仿品,稍有不慎就可能打眼,因此,收藏之时一定要慎重。

影青瓷精品赏析就价格参考:

1:宋影青瓜式盒,尺寸:直径14厘米,估价:HKD 350,000 ~ 550,000,成交价: HKD 632,500 ,成交时间:2014-04-09,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4年春季拍卖会。

本品呈扁瓜形,子母口,平底。整个盒身造型精巧别致,呈瓜棱型,盖面中心下凹,饰有瓜蒂形钮。盒内、外施青白釉,釉色均匀、莹润。盒底无釉,露胎处纯净洁白,中心印有“陈家合子记”五字。可以说,这件影青瓜式盒是景德镇瓷盒中的典型代表。影青,即青白瓷,在造型上常有明显的仿金属器特征,如瓜棱型的壶身,细长弯曲的壶流,薄胎盘碟的内部凸起数条直线纹,盘口折沿,碗罐等器皿口部多成花口五出或六出装饰。纹饰有刻花和印花两种。刻花又多辅以篦点纹,使刻花纹饰更加突出。印花装饰均为阳文,绝大多数印在盘碗的里面或盒盖上面。景德镇的影青瓷盒,盒底往往印有“许家合子记”、 “段家合子记” “蔡家合子记” “吴家合子记”等,这些标记款式相同,当属同一地不同作坊的产品。这同时也说明,这些家族作坊性质应和磁州窑的制枕作坊相似,属于产品单纯的较小作坊。

2:南宋或元湖田窑影青釉瓜棱梅瓶,尺寸:高17.2厘米,估价:HKD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HKD 566,400 ,成交时间:2019-10-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此器为梅瓶形制,唇口,短颈,丰肩,敛腹,器身瓜棱型,釉色青中带白,釉质光洁莹润,足底露胎。青白釉是景德镇在宋代的主要产物,因釉色白中带青,故称青白釉、影青或隐青。其形式或受北宋御用定窑白瓷影响,之后因元代祟白,更成为宫廷及民间重要产物之一。

3:北宋湖田窑影青釉瓜棱形执壶,尺寸:高15.7厘米,估价:HKD 350,000 ~ 450,000,成交价: HKD 566,400 ,成交时间:2019-10-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执壶作瓜棱形,壶带盖,口下连腹,无颈,腹为八棱形,圆足。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釉质光亮如晶,透明度好,腹上部连一曲柄,另一侧为细长微曲壶流,流下部有一划花纹饰。身为瓜型,盖为瓜蒂型,整体协调统一,造型巧妙。这类执壶的独特之处是器型较小,与常见的点茶用执壶和分酒用的注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其使用功能耐人寻味。《诗经 ·大雅 ·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瓞:小瓜也,意为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引用为祝颂子孙昌盛,绵延不绝。后又逐渐衍生出仕途腾达,夫妇和谐等含义,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吉祥图案。这种吉祥的取意自六朝时就已形成。家门昌盛,人丁兴旺,大概是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对自己及家庭未来的期盼,因此,取意绵绵瓜瓞以期子孙昌盛的吉祥器物和图案在中国古代长盛不衰。根据此类瓜瓞形执壶各个时代的演变,从唐代出现写实的瓜形器物,到北宋中期的执壶非常接近瓜形,再到金代逐渐脱去写实的风格,在以后开始广泛出现用图像的形式来表达这种吉祥含义的变化过程,体现了从写实的表达到示意性的表达的发展过程。此种执壶的发展代表了宋金时期吉祥图案和祈福文化的发展脉络。体现了从具象的美向抽象美的转变。

4:清雍正影青地五彩渔隐图花盆,尺寸:26.9×17.2×11.4厘米,估价:RMB 100,000 ~ 150,000,成交价: RMB 483,000 ,成交时间:2016-05-15,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以盆景、花卉装点庭院、居室为古代生活之乐事,因此各种式样、纹饰的瓷质花盆大量烧造,以迎合或华丽或典雅的审美追求。拍品为长方形花盆,委角、折沿,腹壁曲线优美。外壁施影青釉,釉色浅淡,幽雅怡人。四面均以五彩为饰,长边一面绘渔夫头戴斗笠,独坐斜出的柳干之上,临水垂钓,神态专注,另面绘渔夫坐于树边小憩,斗笠和鱼竿放在身侧,姿态悠闲,两侧面以竹石灵芝为辅助纹饰。画面笔触细致,多以绿彩敷染,与影青釉的底色完美融合。大面积留白,突出主体纹饰,气格清新,具有中国传统绘画之意境。雍正官窑瓷器以典雅著称,花器亦是如此,拍品纹饰风格清新,类似器形、尺寸者见有上海博物馆藏雍正青釉地蓝釉彩印花福海纹长方形花盆。与康熙时期相较,雍正花盆烧造数量虽少,尺寸亦稍小,然装饰技法更为多样,雅丽脱俗,气息隽永,更宜于书斋陈设,极具时代特征。

5:元影青釉瓜棱堆塑注壶,尺寸:高18厘米,估价:RMB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RMB 483,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本品注壶为大撇口,长颈,折肩,瓜棱形腹。盘形盖,平沿,肩上有扁条形曲柄及长曲状流,下承圈足;口沿下刻有两道弦纹。柄及流下侧饰贴塑鼓钉装饰,足墙刻莲瓣状,极为罕有。此执壶器形标准,清雅稳重。全器施青白釉,釉面清薄素雅,线条流畅,写意,无拘紧之感。此壶造型古朴典雅、秀美,完全展现湖田窑凌厉铮然的风格和明丽润涵的气质。

6:影青釉刻花仕女枕,尺寸:高11.2厘米;长19.5厘米;宽13厘米,估价:RMB 390,000 ~ 500,000,成交价: RMB 460,000 ,成交时间:2018-06-20,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瓷枕始烧于隋代,从唐至清各代均有烧造。最初以脉枕的形式出现,以后逐渐演变成寝具。宋代瓷枕盛行,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南宋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之句。此拍品取仕女歇于树下之意境,仕女侧卧于树下纳凉休憩,单手扶首,姿态娴雅,雕工细腻。拍品胎体坚实细腻,釉质温润如玉,积釉处呈色清透,为宋代不可多得的瓷塑佳作。

7:南宋影青瓜棱执壶,尺寸:高20.5厘米,估价:RMB 150,000 ~ 220,000,成交价: RMB 345,000 ,成交时间:2016-12-17,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湖田窑为景德镇著名窑场,是我国宋、元、明时期制瓷业规模最大,延续烧制时间最长,所制瓷器最精美的古窑场之一,亦是我国八大窑系之一。《陶记》、《南窑笔记》、《景德镇陶录》均有记载,始烧于五代,终于明。湖田窑最大特点是制瓷工匠刻意模彷如玉般格调和质感,素有“湖田如玉”之说,其白瓷以格调高雅,恬静清白,淡泊隽永而闻名,珍品无数,远销海外。瓜棱形执壶是宋代的非常精彩的代表之作,其功用是一件酒具。釉色呈淡青绿色,极薄而透明,且微微地带点暖暖的米黄色调,使之不像其他的影青瓷一味的冷绿,而是更加让人感到柔软和亲切。执壶丰腴饱满的壶体上轻松地在极薄的坯体上勒出八道筋纹,使之呈八棱瓜形。器物整体以一道细薄的圈足托起,嘴与把所延伸出的虚空间和壶身的实体虚实相生,形成对比,使整体灵动起来。尤其在细部的处理上,壶口的薄而细的边缘,近乎锋利的壶嘴,壶执手的缘线都给人以极致的精细的美感,壶整体来看造型上清新优雅,细致高贵,功能上究极精妙,非同一般,工艺上难度高超,匠心独具。充分展现了宋代瓷器的高超工艺,为宋代瓷品中存世较少的器物,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8:宋影青灯盏(一对),尺寸:高7厘米,估价:HKD 220,000 ~ 320,000,成交价: HKD 322,000 ,成交时间:2014-04-09,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4年春季拍卖会。

影青灯盏一对,两件均由灯盏与盏座连烧而成。其中一件灯盏敞口,斜曲壁,三层座。灯盏内底中心有一插灯捻的空心柱,呈圆台状,柱身镂孔,柱底有孔与灯盏内部中空处相连。外壁口沿下有一近圆形镂孔,也与灯盏内部中空处相连,应为加灯油的油孔。灯盏外壁刻划一圈篦划纹。灯座分三层,上两层为圆饼形,最下层为花叶形且有刻划纹饰。通体施青白釉,在灯座等积釉处可以明显看出白中映青的剔透釉色,十分惹人喜爱。另一件灯盏情况大体与前者相似,仅有个别地方有所差异:有唇,为圆唇且出沿;灯座第二层也刻划有一圈分隔纹饰,类似屋顶板瓦;灯座最下层为向日葵花形,花瓣呈三角形。这对影青灯盏造型规整大方,釉质纯净,釉色莹润,设计巧妙,不仅是影青瓷器中的精品,也是古代灯盏中的佼佼者。

9:北宋湖田窑影青釉六出划花牡丹纹碗,尺寸:高7厘米;直径25厘米,估价:HKD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HKD 259,600 ,成交时间:2019-10-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碗敞口,六瓣葵口型,圈足,足底因支烧留有酱色糊底,应为景德镇湖田窑北宋时期所制。全器通体施青白釉,青白釉色洁净莹润,外光素无纹,内刻牡丹纹,花繁叶茂,摇曳生姿,丰富而饱满,花瓣口造型别致,是青白釉瓷器的杰作。景德镇湖田窑烧制的产品,釉汁粘度小,因而釉薄处呈白色,积釉处带水绿色,釉面光泽度强,透明透亦高,玻璃质感较强。故言宋代青白瓷器在胎体的硬度,薄度以及透明感皆已臻极致,代表宋代瓷器极高的烧造水平,宋元时期更远销海外,本器尺寸颇大,胎体莹薄,釉质光亮滋润,白中闪青,胎质细洁,光照见影,有如冰肌玉肤。

什么是青瓷呢?


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说的就是唐代越窑秘色青瓷,诗句形容瓷胎瓷质如冰似玉,青釉如千峰翠色。而当代瓷器专家陈万里先生也在他的《中国青瓷史略》一书中这样形容道:“越窑青瓷似一泓清漪的清水般湖绿色”。“一泓清水”把青瓷的特色活脱脱勾画了出来。那么,什么是青瓷呢?

瓷海明珠

所谓青瓷,指的是高温颜色品种之一,其坯料和油料均含有较高的铁的成分,然后经过1200摄氏度以上高温焙烧,使瓷器表面挂釉有一层锃亮的青光。青瓷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瓷器,它的生产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3500年左右的商代中期,我们今天所用的无论何种瓷器,追根溯源,都是由青瓷发展演变而来的。因此青瓷可以被称之为瓷器之“根”。

在唐及五代烧造青瓷的名窑,应首推越窑,因窑址在今天的浙江上虞、余姚、宁波,这些地方古时属越州管辖,故名越窑,后来人更把浙江称为青瓷的故乡。当时越窑烧造的青瓷,独步南天,冠之为“南青”,誉为 “瓷器中的贵族”。唐人陆羽在《茶经》中云:“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说明他把越窑青瓷比为鹤立鸡群推置首位。至五代越窑烧造技术日臻完善,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而且还烧造出一种秘色青瓷,更是被宠于庙堂之上,受到世人的青睐。不过由于越窑青瓷民间流传较少,故现今如能收藏到一件真正的秘色青瓷,可说是凤毛麟角,价值连城。

千百年来,青瓷在国内外有极高的评价,并享有“瓷海明珠”之美誉。青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先后到达日本、朝鲜、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地。至今,遍及全世界。可以说,青瓷艺术不仅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顶点,而且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也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光彩。

青瓷之釉

釉是瓷的外表。所谓青瓷,简言之,青色釉的瓷就叫青瓷。但从广义上讲,凡是以氧化铁作为主要呈色剂的瓷器都应属于青瓷的范畴。

狭义上的青釉瓷,是指经还原焰烧成的高温釉,它的颜色呈青绿色,或青灰色,其中人们熟悉的除青碧如水的秘色瓷外,还有龙泉窑的梅子青,汝窑的粉青、天青釉等。由于胎釉中的含铁量不同,釉层厚薄以及烧造气氛和窑位的不同,便产生了由青至黑、由黑至褐等几十种不同色阶的釉色。中国古代瓷匠,则受此启发,摸索并逐步掌握了利用釉料成分与窑温火候,成功的烧造出黑亮如漆的黑釉(如东晋的德清窑,北宋的建阳窑),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釉(如宋代的汝窑),艳如晚霞的铜红釉(如宋代的钧窑),灿如蜜腊的黄釉(如唐代的寿州窑)等。虽然釉色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但其胎釉中主要的成分是氧化铁,因而,从广义上讲,仍属于青瓷的范围。

中国瓷器技术是如何被“偷”走的


中国陶瓷技术是如何传播的?

明清两朝,中国出口西方的瓷器,至少有1.5亿件以上。然而,几百年间,外国人一直不清楚中国制作瓷器的材料和生产工艺。于是,一批批传教士、旅行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打探中国瓷器制作的秘密。

当时,瓷器在欧洲极受欢迎。比如,西班牙人坚信瓷器能唤醒亡灵,因此,在国王和王后去世时,产自中国景德镇的瓷器是必不可少的进口陪葬品。

为了得到瓷器,许多国王和贵族开始兴办实验室,摸索瓷器的配方。就连马可·波罗也试图利用一切机会,窥探中国瓷器生产的秘密,但他的了解很浅薄。

真正系统而全面地将中国制瓷技术传入欧洲的,是法国传教士昂科雷克莱,中文名“殷弘绪”。他出生在法国里昂的贵族家庭,应康熙皇帝的邀请,作为第一批法国耶稣会赴华传教士之一,被路易十四派到中国,殷弘绪得到了去江西传教的机会。

为行事方便,殷弘绪极力结交中国官员。当时,外国人是不允许在景德镇过夜的。而殷弘绪是康熙皇帝请来的,又与官员关系不错,所以能够长期住在景德镇。殷弘绪在传教的同时,还利用西医为当地百姓治病,这使他有机会进出各个窑厂,慢慢地,他探听出了一些关于景德镇陶瓷制作的秘诀。

1712年9月1日,殷弘绪给中国和印度传教会会计奥日神父写了一封信,生动、具体地谈到了瓷器生产过程中胎土、釉料、烧成等一系列流程的细节。时值中国瓷器在欧洲风靡之际,该信一经发表,立刻震动了整个欧洲。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青瓷是中国瓷器的鼻祖》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青瓷是中国瓷器的鼻祖》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什么是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