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全瓷的瓷砖 > 导航 >

神秘的7501瓷

神秘的7501瓷

全瓷的瓷砖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2020-06-05

全瓷的瓷砖。

1975年,中央办公厅考虑毛泽东年事已高,吃饭咀嚼很慢,又由中南海丰泽园搬到游泳池住,厨房离用餐的地方有一段距离,常常出现饭菜送来了,不能当时用餐,把饭菜放凉了的情况。所以,为毛泽东制作既保温、防尘,又实用美观的优质餐具的工作就提上了议事日程。1975年4月,中央办公厅向江西省委下达任务,要求原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在3个月内完成毛泽东用瓷的研制任务。这个任务是该所1975年的第一项任务,故称7501任务。这次研制的产品称7501瓷。任务下达后,省委拨给制作经费计人民币35000元,同时安排抚州地委提供10吨特好的制瓷原料。

7501瓷具要求是半薄胎,大部分加盖,以保证既卫生又保温;为了配套统一,整套器具对重量、造型、规格等都有严格要求。参加这项工作的42名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行拉、利、注、施、烘、打……经过反复修改、调整、完善,设计出了盘、碗、盒具等。此外,还有汪桂英设计的一只烟缸,在全体工作人员满腔热忱、精益求精、加班加点的努力下,成型工作按照要求顺利完成 。7501瓷共计有24个品种投入制作生产。

7501瓷的外形装饰是高级工艺美术师李雨苍按照上级要求设计完成的。这套瓷器的外饰在风格上力求简洁、典雅、端庄、稳重,有中国特色,线条流畅优雅,器形饱满,古朴大方,达到了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统一。众所周知,陶瓷装饰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釉上彩是将铅作为溶剂,故其含量很高,尽管装饰加彩后要经过摄氏800℃的烧结化合,但它的化学稳定性能仍然较低,抗酸碱腐蚀能力弱。国际卫生检验标准规定日用瓷铅的溶出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五,而最早的7501瓷具釉上粉彩瓷的铅含量有的高达30%到60-70%,根本不符合国际卫生标准的水准。釉上彩组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反复试验,终于克服重重困难,使全套瓷具达到了国际卫生标准。

7501瓷釉上彩装饰组汇聚了当时陶研所的艺术精英。器具画面有水点桃花或水点梅花,正式绘制是采用流水作业线,把水点程序按步骤划分为:拍图、点玻白、点洋红、画枝干、画叶、点托、结果(点蕊)、填色、贴底款、检查下位、烤花等;由于人员少,有时一人要做几项工作。全过程老少艺术家分工合作,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7501瓷釉下彩装饰图是彭兆贤设计绘制的“翠竹红梅”。“翠竹红梅”的制作也是流水作业。13个人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既紧张又愉快,那段经历让人终生难忘。记得“翠竹红梅”的制作初期,绘制红梅的色素是用7501的釉来调配的,烧成后桃红色产生微裂丝纹,当时有人认为是自制的锰红色有问题。改用湖南的锰红、景德镇瓷用化工厂的锰红,最后用西德进口的锰红,经试用后均同样会产生微裂丝纹现象,最后还是经过调整烧制过程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验发现烧成温度过高会降低釉的粘度,于是不断调整烧成温度,反复实验,才顺利地按时完成了7501任务。

陶瓷是火的艺术。7501瓷的烧制是整个流程的关键。不同的烧成温度与不同的升温曲线,会取得不同效果。陶研所领导确定7501瓷烧成温度为1390℃至1400℃。当时没有能耐如此高温的匣钵,故成为最大难题。为了满足要求,需要在匣钵配方基础上增加15%的氧化铝,氧化铝是能耐2050℃高温的粉状材料,粘性差,成形困难。后在大家的努力下才解决耐高温的匣钵问题。景德镇的高白釉瓷一般是由高岭土、长石、石英制成。确定它的烧成温度是根据配方中的硅、铝含量与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含量之比,通过计算来确定;正常的情况下一般高白釉瓷烧成温度为1300℃~1350℃。这是根据坯体的高温收缩趋于稳定在某范围内而定的。由于7501瓷是毛泽东用瓷,故锁定在一个新的烧成温度和烧成制度:蒸发期为常温~400℃,氧化期为400℃~1030℃,还原期为30℃~1240℃,成瓷期为1240℃~1390℃;升温到达1380℃时,升温采用特殊办法,保温2小时直至达到1400℃。7501瓷的10名烧制人员夜以继日地精心操作,防备因不小心而倒窑。这样由1975年5月25日初烧出第一窑,直至1975年8月31日共烧22窑,制出14103件瓷器。合格率为30%左右,实际成品为4200件。

7501瓷的鉴赏首先从胎质来鉴别。尽管景德镇的变白釉瓷都是由高岭土、长石、石英制成,其化学组成大致相近,但不同矿源制成的瓷器品相会有所不同。如大洲高岭、星子高岭、贵溪高岭、苏州高岭、临川高岭,所制成的瓷器都各不相同,有的发闷,有的偏灰。就是同一地区的高岭,如抚州高岭,有的烧成1280℃就够了,有的要烧1300℃。它们制成的胎质透明度也会有所差距。7501瓷全是手工制作的,但总体造型精神面貌大体统一。其特点是传统、饱满,加工精细到位,给人以精神熏陶和美感,但其造型及其厚薄是较难仿造的。器物口边转折入微,底脚直斜适中,造型的釉坝、涩坝严谨无粗野感。器物上装饰的“翠竹红梅”构图别致。花头的正、侧有度,花苞分布得体。整个画面的造型是由老艺术家黄海云、舒松水勾勒,姿态各异,形态生动秀美。花头、叶子的混水是出自老釉下装饰艺术人员之手,技艺熟练,用色浓淡转折相宜,前后有空间感。枝杆用色老嫩有度:花丝、花蕊错落有致,整个画面十分素洁、高雅,梅竹有傲霜斗艳的精神气质。那12公分芙蓉内外对花碗,花头生动,叶子是两种不同色相的绿色叠用,故叶色浓淡相宜,呈色丰富,有肉质感。红梅和芙蓉花头色是45%的铝和36%左右的锰合制成的桃红色,配方后经煅烧在18%矿化剂的高温作用下呈刚玉型的桃红色。色剂经酸洗、覆烧处理后的桃红呈色十分艳丽,这是其他瓷器很难达到的桃红色。

1975年8月31日7501瓷制作完成后,釉下装饰组的人员当即解散。1977年有76人调离了轻工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故以后生产的瓷器及7801瓷均由别的单位人员制作。从产品外观看,画面都是“翠竹红梅”;但由于制作的人员不同,手法有差异,整个画面感觉也有差别:翠竹浓艳,花头枝杆色重,有浓艳之意,少了一点素雅之感。但釉坯制作部分完全相同,用色及画面也有多个版本。7801瓷的系列多了痰盂和果托等,共27个品种。当时烧制成的“主席用瓷”共一万多件,除送中南海等地外,其余的销毁了一部分,另一部分由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将其发给职工纪念,从而流落到社会上并被收购。

专门为毛泽东设计、制作的7501瓷是值得永远收藏和怀念的陶瓷精品。

taoci52.com精选阅读

“7501瓷” 人们想象中的“神秘”


“7501”瓷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戴荣华讲述亲历“7501”瓷“7501”瓷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戴荣华讲述亲历“7501”瓷

4月8日,一个普通的展览,让整个南京城都轰动了。这个展览,与有关,唱主角的是30多年前诞生在景德镇的“7501”瓷。这批集中了景德镇多位陶瓷艺术家设计研制的日用瓷,如今已被众多收藏家争相追逐,一只“7501瓷”调羹10万元,一壶十杯的一套酒具200万元!然而高涨的,不仅是"7501"瓷的价格,就连其制作过程,也被外界传得极为传奇,什么“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生产车间有驻军”等等,让“7501”瓷披上了厚厚的一层神秘的外衣。作为“7501”瓷制作的亲历者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7501”瓷的确有着很高的工艺水准,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

什么叫“7501”

1959年,19岁的戴荣华从学院毕业后,分配在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工作。他在学校里,学的是古彩专业,进入部陶研所,一直从事古彩、粉彩的研究与创新。“7501”瓷创制那年,戴荣华30多岁,亲历了“7501"瓷的制作。

“1975年年初,我们所里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后,研制一批高档的生活用瓷。”戴荣华回忆说。任务是中央、省、市相关领导直接安排的,说是一项政治任务,是为我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研制生产一批生活用瓷,至于是为谁生产,则属于机密不许过问。

接到任务后,部所开了几次专题会议,对这批高档日用瓷的研制进行了部署。虽然当时没有透露是为谁生产的,但所里的员工在私底下猜测到了,知道这批日用瓷的使用者是毛主席。

“7501”瓷由于它的保密性,曾被列为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列为1975年的第一号任务,因而取代号为“7501”瓷。

据资料显示,“7501”瓷共烧制了22窑产品,实际成品4200余件,包括两种花面的釉下红梅、釉上水点红梅、釉上水点桃花、釉下对画芙蓉花与竹叶等5个花面,共34个品种;其配套方式极为特殊,釉下红梅专用瓷5组合为一套,计92头,其中一组47头餐具、1组13头餐具附件、1组13头书房用具、1组13头茶具、1组6头观赏器。其式样简洁、典雅、端庄、稳重,线条流畅优雅。画面,取材于毛主席诗词

当年为了烧制“7501瓷”,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专门组织了40多位顶尖高手,突击研究设计,选用最好的材料,用最好的工艺进行生产。在7501瓷制作过程中,拉坯、利坯、选料、烧炼等,每道工序的工作人员都忙碌起来。“7501”瓷研制生产时,从抚州紧急调运来10吨优质高岭土。优质高岭土送到研究所后,技术人员立即投入到坯釉的制作中。有了这些优质的原料,就保证了“7501”瓷素胎洁白如玉的品质。‘7501’瓷的造型,是汪桂英和李雨苍两人领衔设计的。”戴荣华回忆说,当时,选择什么样的造型,大家感觉,还是从景德镇传统造型里面选择母本,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最后,其造型选中了正德碗,以正德碗为母碗,在其造型上进行再创作,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7501”瓷的造型。

洁白的瓷坯上,又该绘制什么样的花面呢?根据高白釉工艺路线,研究所工艺师们在提出多套设计方案后,最终决定采用我国著名陶瓷艺术家刘雨芩创造的“水点粉彩”装饰技法。此技法创作的作品具有清新雅丽的艺术效果,国家外交和驻外使馆用瓷也多采用此法装饰。担纲“7501”瓷画面设计的,是彭少贤、刘平和徐亚凤。因为设计时间紧,大家都要设计,从毛主席的诗词里找灵感,于是就选择了梅花和桃花,梅花源自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里面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桃花则来自其《七律·登庐山》中的“桃花源里可耕田”。设计图纸全部拿到省里,再送到主席那里审,最后决定是梅花和桃花,即水点桃花和釉下梅花。很怀念一起绘画的场景

“‘7501’瓷从选料、设计造型、成型、画面和烧成,我们所里都是十分重视,精细安排,以确保任务顺利完成。”戴荣华说。

当时,时间比较紧,为了保证按时完成“7501”瓷的研制任务,画面绘制采用的是釉上与釉下同步进行。章鉴、王锡良等都参与了画面的绘制,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7501”瓷生产的场景,戴荣华还是记忆犹新。当时,分两个组,一个是釉下组,一个是釉上组,整个绘制工程,是两个组的全体成员参加,采用流水作业,有人画花头、有人勾边、有人分水,一脚接一脚,分工协作,这样既保证了速度,又保证了画面的一致性。釉下的画面是彭少贤设计的,是釉下梅花和竹子,并以其作为母画面,扩展到盒器、文具等品种上,参加釉下绘画的有稽锡贵、辛金山、曹翠花、汪长序、张彬等人。

“我当时是在釉上组,我画的是花杆子。”戴荣华说,釉上组人比较多,先完成任务。完成釉上的工作量后,釉上组的人全部到釉下组帮忙。因为釉下组人员较少,工作量大。釉上,坯胎已经烧好,所以成瓷把握性比较大,而釉下就比较特殊了,按照老的习惯,成瓷比例是一比三,也就是说,成瓷一件,要花三件,自然,就加大了釉下组的工作量。

在这个时候,曾出现过一个小插曲。当是釉下的成瓷时,发现花瓣的红颜色开裂了,于是所里迅速组织人员查找原因,组织技术公关,很快便解决了花瓣开裂的问题,使得“7501”瓷顺利完成。

当年釉上组和釉下组合在一起绘画的热闹场景,戴荣华至今仍然怀念。

没有传说中那么神秘,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7501”瓷收藏热的升温,该瓷的市场价格不断飙升,原来四五十元钱就能买到的一件碗,如今已升至上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一只“7501”瓷调羹10万元,一壶十杯的一套酒具200万元。

这一现象,从侧面,证明了“7501”瓷的工艺价值和艺术水准。但也还有一定的炒作之嫌。正是因为一些媒体和商家的炒作,“7501”瓷变得也越来越神秘,包括它的制作过程。曾经有不少媒体报道,在“7501”瓷研制的过程中,有解放军守在研究所,由军代表实施军管,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内五步一岗,十步一哨。

戴荣华和他的同事看到这些报道后,觉得有些可笑,他说:“‘7501’瓷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神秘,媒体和外界传言的五步一岗、十步一哨,那是杜撰。”

“那时,我们还是和平常一样上下班,没有什么特殊的气氛,工作也不是很紧张,只不过是我们都暂时放下了其他工作,把精力放在了‘7501’瓷上而已。”戴荣华说,就像他现在画瓷器一样平静。接受采访时,戴荣华正在创作。

流传到民间,现在,我们在各类展览,或者公、私博物馆,都能一睹“7501”瓷的真容。但大多数人所见到,大多来自私人收藏。

“7501”瓷是主席用瓷,曾被誉为当代的“御用瓷”,为何会流传到民间呢?戴荣华回忆说,当年,所里选送了一批到中央和省里,剩下的都封存在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

大概过了两三年时间的年底,所里发福利。当时有很多瓷厂单位都时兴发瓷器给员工当福利,于是部陶研所除了留下少量瓷器放在研究所陈列外,所里决定将大部分剩下的“7501”瓷作为职工春节福利分给大家做纪念。当时所里的正式职工按抽签的方式各领一份,每份大约10件左右,其中,有的是白胎素瓷。由此,“7501”瓷开始从封存的状态流向民间。

后来,“7501”瓷在收藏界不断受到热捧,“7501”瓷的仿制者也就越来越多。“现在常能看到一些仿品,但仿品毕竟是仿品,只能类其形,不可能像其神,‘7501’瓷是一个集体创制的,融合了各名家的特点。”戴荣华说。目前,在仿品中,仿釉下的比较多,但无论从画面的颜色、画工,还是器型的胎质、底款,都是不一样的。

“7501”瓷,通过各种途径,是展览也好,是拍卖也好,这都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让“7501”瓷展现她特有的魅力。

神秘7501毛瓷再创投资新高


红色官窑

7501毛瓷

“红色官窑”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种特定的历史时期,某些特殊瓷厂在各历史年代所生产的各种生活用瓷和装饰用瓷,这些瓷器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成了见证这段时代的历史文物,这些“红色官窑”瓷主要包括文革期间生产的“领袖用瓷”“中央机关用瓷”以及馈赠国外元首的礼品瓷等。

1975年1月,设在江西的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根据中央办公厅文件指示,秘密研制一批供毛主席专用的生活用瓷,工程代号为“7501”。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圆满完成了“7501工程”任务,共生产了100余套,约上万件瓷器。

此套「7501瓷」采用高温釉下五彩工艺,半薄胎高白瓷釉下彩,一套共8件,由6个茶杯,一个茶罐,一个茶壶组成,其特征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音如磬。工艺制作极为精细,手工在瓷胎上直接绘画,一次烧制成功。其瓷质晶莹如玉,壁厚不足毫米,品相精美,代表了当今中国最高的制瓷水平,2013年为毛主席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红色收藏品市场急剧升温,此套毛瓷具有极高的收藏、研究、投资价值。

品种数量

当时“7501”瓷的研制数量为1万件,出窑后完好的仅有4000余件。经过精心挑选,送发北京千余件,还有的送到了湖南,剩下一部分留在了江西封存库房。“按规定,封存库里的应全部销毁,但考虑到专用瓷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破损需要补充,所以只毁掉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留着做储备。 按品种分主要有茶具、餐具、酒具、花瓶、挂盘等。按档系分主要有艺术陶瓷、精品陶瓷、通用陶瓷。

工艺技术

毛主席专用瓷工艺复杂、用料昂贵,国家用瓷办公室为制作“毛瓷”,花重金购买储量已近枯竭的临川高岭土,制作出的半薄胎高白釉瓷器通体晶莹剔透,洁白如玉,用手指轻轻的敲击,其声清脆悦耳,在光线照射下,器壁成半透明状。它还有一个最大特点是导热系数低,把它制成壁厚不足毫米的茶杯,注入开水后,用手紧握杯体也无烫手之感。毛主席亲点“水点桃花”纹样,清新脱俗。

原材料选用濒临绝迹的高岭土,有色金属矿物质研制,手工磨成的色料,瓷质细腻,手工绘图,绘于釉下,透过釉层溢于瓷表,因此具有永不褪色的特点,不含铅、镉等有害物质,耐酸碱,使用有益健康。产品在1380摄氏度至1410摄氏度的高温下烧成,具有耐温差的特点,从180摄氏度到20摄氏度绝不炸裂,因胚体薄且制作工艺复杂,最大出品率不超过20%,因此殊为珍贵。

毛瓷四绝:白如玉,景德镇独有的临川高岭土,烧制瓷器晶莹剔透,洁白如玉;明如镜,瓷器表面光滑莹亮,如镜面般泛清银色光芒;薄如纸, 瓷器壁厚不足毫米,以光线照射几乎透明,注入开水亦无烫手之感;声如磬,以手指轻扣敲瓷器,其声清脆悦耳,有如磬乐音。

此件藏品为7501毛瓷是1975年1-9月间,轻工部陶研所7501工程项目组专门为毛泽东主席设计、制造的生活用瓷及相关物品。此件藏品为毛瓷赏瓶一对,其特征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音如磬,胎质致密精细,瓷质晶莹如玉, 釉色匀净, 釉质光润透亮, 绘画风格细柔,十分雅洁,且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三十多年来,由于7501毛瓷具有文化价值、丰富的收藏因素和极少的存世量的特点,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收藏品种。未来的升值空间不可估量。

神秘“7501毛瓷”南博揭纱


本月9日开幕的“7501”毛泽东主席专用瓷展览,目前正在南京博物院展出。“7501毛瓷”自从进入藏界视野之后,就以其神秘的身世与异乎寻常的市场表现不断掀起波澜。在展出现场,一位观众说,“7501毛瓷”釉下红梅的设计让人过目不忘。

碗、碟子、盘、茶杯、小醋瓶……记者看到,所有的“7501”瓷都是白底,看上去晶莹剔透;所有用具上的花色归为两类:有的是艳丽的梅花,还有的则是粉嫩的桃花。和平常人家用的餐具不太一样的是,除了调羹外,所有的餐具都有盖子。“7501毛瓷最大的特点是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而且每件瓷碗上都加盖,这在我国瓷器史上是极为少见的。”原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副所长,当年“7501毛瓷”项目负责人杨火印回忆说,毛主席工作繁忙,吃饭不按时,为了不让饭菜变冷,项目组专门设计了碗盖。另外,主席喜欢吃红烧肉,喜欢喝汤。“7501”的菜盘与主席此前使用的菜盘不同,为折腰设计。他介绍说,当时,景德镇分别为毛主席设计了釉下彩红梅和釉上彩芙蓉两种类型瓷器,考虑到安全问题,怕釉上彩存有污染,最后选定了以梅花和桃花为题材的釉下彩。

对于“7501毛瓷”的市场存量,杨火印认为,按照目前的统计数字,“7501”进窑瓷器14103件,烧成4000多件。送进北京1000多件,留存的部分瓷器绝大多数在1980年作为福利发放到职工手中。由于职工作为生活用瓷使用,目前损毁大约一半。换言之,“7501”流传民间已很少,此外在4000件合格品之外还会有残次品流出,约有几百件。此次展出的“毛瓷”是其中留存的部分精品。

神秘的『主席用瓷』


继领袖像章收藏热之后,人们近期又意外地发现了一批精美的景德镇瓷器,是当年定制给毛主席用的器皿。这套神秘的“主席用瓷”一上拍卖台,立即吸引收藏者的好奇心。在北京的数次拍卖会上,有一两位在新加坡投资的华人,悉数将其拍走,“主席用瓷”因而一夜之间身价陡增。与此同时,京城里还出现了一些收藏爱好者,在民间寻觅“主席用瓷”,他们南下景德镇,千方百计说服瓷器的主人出让这些宝贝。

这批特定时期的产物是怎么诞生的呢?故事追溯到25年前。1974年夏秋时节,中央派人先后赴湖南澧陵、山东淄博和江西景德镇,订制一批专用陶瓷用具。当年10月,三地及时搞出了设计方案同时做出样品送往北京选定。通过反复的比较选择,最后轻工业部陶瓷技术研究所的前身——景德镇陶瓷技术研究所送交的样品被选中。

他们选中的样品大致包括:9分米~15分米盖碗、5寸~10寸和合器(一种餐具)、大口径品锅、中号与大号茶杯,布碟、酱油碟、醋碟、胡椒筒、牙签筒、香烟筒、烟缸、茶罐、饭锅、大小汤勺等。每套大约近30件。工艺水平精湛,每种瓷器通体都晶莹剔透洁白如玉。如其中大件的品锅,有些地方的样品每个重约1000克,而他们制作的虽然同样大小,却薄若蝉翼,每个只有250克重。样品被选中的消息传回陶研所,大家喜出望外。1975年初春,40余名技术过硬的设计、制作和生产人员开始着手进行批量生产。为了表示这项工作的严肃性,对外称之为“7501任务”,意寓1975年第一号任务。陶研所从矿场精选了数十吨上好的矿石,再由人工手选出两吨精选石。由于人手不够,连工人的家属都被紧急动员起来。成形也不是注浆成形,而全是手工拉坯、利坯成形。进入彩绘阶段,更是齐心协力,16道工序有条不紊。“釉上组”和“釉下组”各设计绘制了一套图案,前者是“水点桃花”,后者是梅花、竹子,据说都是主席喜爱的花卉图案。为确保安全,生产中的主要环节和最后的包装工序是在江西省公安厅的监制下完成的。

嵇锡贵介绍说,当时,挑选瓷器是用放大镜挑选的,有一窑瓷器烧出来后,不知怎地,在梅花上发现了细小的龟裂纹。脑子里政治这根弦绷得特别紧的人立即提出,要把这件事当做政治斗争的新动向来看待。于是,所党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破坏者”主动坦白交代,把许多女人吓哭了。结果后来查明是窑温过高导致龟裂,与阶级斗争无涉,大家方松了一口气。

1975年年底,任务如期完成,共生产了100余套,约3000件瓷器,经过严格筛选,选出6套釉上彩和3套釉下彩工艺送往北京。就在这个时候,所里接到要求把其余的瓷器全部打碎,不得保留的指令。大家简直无法理解:这批陶瓷珍品是景德镇人的骄傲和荣誉,怎么能被打碎呢?!所党委决定:这批珍品暂时封存。后来,这批瓷器中的一部分被不成套地分发给职工做纪念,少部分则被送给一些关系单位珍藏。

1992年,这批沉睡民间的陶瓷珍品命运发生了变化。新加坡一位商人在得知有关真情后,经过精密策划,来到江西,以相对高的价格(据说当时1个茶杯5元钱)把一个个散件收购到手,然后把它们按照原来的设计拼装成套,在新加坡展出。当地的媒体把这件事炒得沸沸扬扬,商人也着实发了一笔大财。当消息传回江西,陶研所剩下的散件已无法拼出一整套“主席用瓷”了。

据了解,目前在拍卖会上频频露面的“主席用瓷”,都是原先散落于民间的。前年在北京,去年在长沙,“主席用瓷”都创了天价。在北京的拍卖会上,属于主席用瓷试制品的一个釉上彩“水点桃花”和合器,拍得了60万元人民币。

“7501”瓷怎么鉴别?


“7501”瓷怎么鉴别?“7501”瓷产生的时代背景正值“文革”后期,中国全社会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只有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能理解为毛主席赴汤蹈火者的踊跃争先。区区烧瓷、何惜工本,事实也确实做到了。

首先是国家轻工业部陶瓷科技研究所领导挂帅,此被称为中国的顶级研究所集结了当代许多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其中包括了民国时期景德镇“珠山八友”的后代及传人,代表当时国内制瓷的最高水平。一定程度上讲甚至胜过历史上“御窑”的技术水平。

另外,由于当时制做“7501”瓷的抚州临川出产的优质高岭土已绝产,所以仿品只能采用其它瓷土代替,这样就无法保证其物化指标及性能与临川高岭土完全一致,并且由于采用1400℃的高温,使其瓷化程度达到极高的程度,用灯光照射真品,圈足四周胎壁较厚处呈现晕散的湖绿色,而仿品则呈清白色或暗红色,这就足以说明仿品难以达到真品的设计温度。

还有,釉下彩水点梅花使用的是当时从西德进口的用黄金作色剂的颜料,也叫洋红,可以耐受1400℃的高温,呈色鲜艳、醒目,而仿品使用的是国产料,且烧成温度达不到标准,呈色暗淡,或色调不正。

加之,由于“7501”瓷的彩料配方独特,并且采用创纪录的高温烧造,釉上彩水点桃花的绿叶表面仰光侧视呈现耀眼的银光,这是其它仿品难以产生的。

此外,正是由于仿品所采用的瓷土性能远不及真品所用临川优质高岭土,可塑性和耐高温性能都比较差,所以成型和制做都有一定困难。由于真品采用手工拉坯,同时技术要求严谨,无论从尺寸大小,胎体薄厚,器物重量,都要求基本一致,因此做工极为严谨考究,造型挺拔、端庄。仿品造型呆板,线条绵软无力,制造粗糙,多为胎体较厚、不易变形、易于注浆成型的品种,如:酱油壶、醋壶、笔筒、文具、汤勺、饭勺、烟缸、香烟盒、痰盂、果盘等。

还有一点,釉上彩使用的桃红,是该所色料研究室以45%的氧化铝和36%的锰再用18%的矿化物经高温锻炼而成的,属刚玉型桃红色,色剂再经酸洗覆烧,呈色十分鲜艳醒目,而仿品是用普通的锰红,色滞闷而不艳。

第七,对花碗的绿色是釉下混水绿与制作者自制的釉下青松绿叠色使用,而仿品的绿叶有粉质感,叶边常见有白色勾勒的轮廓边。

其次,“7501”瓷以画工严谨、细腻著称,而仿品一般草率粗糙,把握不住画意,时有走样现象,故有粗野感,毫无真品的高雅、别致感。

第9方面,“7501”瓷的款识字体,格式均为“景德镇制”四字篆体,正方形图章款、字体书写结构严谨,布局疏密有度,秀美规范。其中,釉上彩瓷按器型大小使用相应规格的釉上粉红色贴印篆书方章款,使用20倍放大镜观察,款识的笔道有较明显的斜向网格纹,而釉下彩瓷使用釉下兰色青花四字篆书款,其色泽浓艳醒目。

还有,仿品字体不清,无网格纹,色泽不正,另外,其器型、纹饰、绘工,均感粗糙与真品不符,差距甚远。

目前市场所见各类印有红色国徽图案,笔筒、茶壶器身等印有釉下白色主席头像及诗词,器底印有“中南海怀仁堂”款识的瓷器,均系近年的仿制品,另见有“丰泽园”,一九六二年或一九六七年制等款识的瓷器,均不是“7501”主席用瓷

最后,大部分“7501”瓷的赝品为降低成本,便于批量生产以及制做技术等诸方面原因,坯胎一般均属于注浆,脱模而成,与真品“7501”手工拉坯、成型的制做方法截然不同。总身无细密的旋坯痕及胎体由厚渐薄手工轻轻留下的自然过渡的现象,仿品的口沿或底部折皱的部位有里凹外凸或外凹里凸的现象且胎体薄厚均匀一致。

这些年虽屡屡出现有人仿造“7501”瓷然而没有一个能真正成功,最关键的原因是烧成不能达到原设计要求。一是现在普遍采用气窑,既无匣烧成,与原来用匣钵装着隔着火烧,在升温速度、水气蒸发、有机物逸出、升温曲线、气幕气氛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二是现在的气窑因原料、窑具及烧成技术等一系列原因,还不可能达到1400℃高温,即使温度达到了,产品能否经得住烧并色彩的还原能否得到保证还都是个未知数。由此可见由于“毛瓷”毕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本身存在诸多机缘巧合,众多艺术大师的聚首创造已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绝响,所以“7501”毛瓷自问世至今虽不过30年的历史,要想仿造也绝非易事。正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次跨世纪的绝唱。

“7501”瓷亮相春拍


●图为梅花小碗

●图为梅花和合器

6月13日上午,上海拍卖行在春季拍卖会上,将推出9件特殊的拍品,那就是被海内外收藏家追捧的“红色官窑”,即“7501”毛主席用瓷。

1975年初,轻工业部工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陶研所)接受了一项中共中央办公厅布置的任务,为毛泽东主席制作一套生活用瓷。为了保密,这项任务被称为“7501”工程。经过研究,这一套瓷器的器型由艺术室主任、“珠山八友”汪野亭之女汪桂英和李雨苍设计,经过反复推敲,他们决定以端庄大方的明朝正德官窑瓷器的器型为蓝本。考虑到毛主席很忙,又喜欢看书,常常会忘了吃饭,饭菜易凉,所以为所有的碗碟都设计了盖子。画面设计时,分釉上、釉下两种方案,最后,中年设计师彭兆贤直接在坯上画红梅的图稿入选。为使梅花图案效果更佳,在大师、专家的改进下,折枝梅旁加画了几片青翠的竹叶,梅干也分出了层次,这样使人感觉更加艳丽而高雅。

在原料方面,当时江西省委特地调拨10吨临川高岭土,这是一种质地纯净的优质高岭土,蕴藏量十分稀少,适宜制作晶莹剔透,洁白如玉的高白釉瓷器。这种器物用手指敲击,声音清脆悦耳,对光而视,器壁呈半透明状又不易导热。这种原料在烧制时,要求达到1400摄氏度才能瓷化。当时我国各产瓷区,普通窑炉的温度只能烧到1300摄氏度,过高的温度使整个窑炉都会报废,可见这种高白釉瓷烧炼的难度。

“7501”主席用瓷完成后,中央曾有指示,要求除送北京以外,其余的产品就地销毁。然而,当时陶研所领导认为,今后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破损,需要补充。此外,这批精美的瓷器凝聚了陶研所200多位职工8个月的心血,要全部销毁实在下不了手。于是,决定先封存在仓库里。到了1980年春节前夕,当时的政治气氛宽松了许多,陶研所领导考虑到将封存多年的主席用瓷,分发给职工作个纪念,于是,就每人分发10件。这就是“7501”瓷浮出水面的开始。

1996年12月14日,毛主席用瓷在北京太平洋拍卖有限公司首次亮相,68件主席用瓷瞬间拍卖一空,总成交870万元人民币,平均每件12.2万元。据说,1996年文莱王室欲以550万美元的价格向一位中国收藏家购买300件毛主席用瓷,平均每件15万元人民币,但最终还是遭到这位收藏家的拒绝。

这次上海拍卖行拍卖的主席用瓷共9件,梅花盘3件,梅花碗1件,梅花和合器3件,梅花汤锅1件,梅花和合器底盘1件。这9件藏品是一位曾在景德镇陶研所工作、生活数十载,现旅居海外的收藏家专程送来的,弥足珍贵。这9件藏品已经过原陶研所艺术室主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汪桂英鉴定,确为真品无疑。

此番“7501”毛主席用瓷亮相上拍,必将会引起沪上收藏爱好者的震动。究竟成交如何,人们将拭目以待。

7501毛瓷有哪些文化价值?


7501毛瓷有哪些文化价值?7501毛瓷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奠定了其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1975年的1-9月,当正值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后期,中国社会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毛主席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无与伦比,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是很难理解的。曾有一位毛瓷设计的关键人物回忆:我出于对毛主席发自内心的无限崇拜、无限敬仰的心情,暗暗定下决心,要毫不声张地执行这项任务,并且一定要做出高质量的、朴素优雅、让毛主席看了喜欢的瓷器餐具。还有一位参与者说:我们为毛主席烧制家用餐具瓷器,完全是出于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拜和爱戴的心情,当作一个光荣而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绝对是毫无私心的。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只要是为毛主席,就可以做到赴汤蹈火,毫不犹豫,贡献一切。正因为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制作的瓷器,其精工细作的程度达到了超一流的水平,是精品中的极品,无论是设计、用料和制作工艺,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就是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崇敬,这个特征正好被7501毛瓷的设计、试验和制造所承载。所有生产设计人员满怀的虔诚之心都凝结在瓷器之中。这种虔诚之心是真实的,是前所未有的,也是空前绝后,更是无法复制的;这种虔诚是发自内心的,不为名,也不为利。这种特征的合理承载,这种虔诚的不可复制性奠定了7501毛瓷的文化价值,也是不同于历史上众多官窑和御窑的地方。2008年,南京博物院举办了“最后的虔诚:7501毛瓷展”,可以说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7501毛瓷价值的实质。

文化价值当然也包括艺术价值。7501毛瓷在工艺美术方面也卓有成就。

其一,轻工业部陶瓷科技研究所是当时唯一的集科研、生产于一身的国家级陶瓷科研机构,集结了当代许多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其中包括民国时期景德镇“珠山八友”的后代和传人,代表了“景瓷”的最高水平。7501毛瓷的设计方案凝聚了陶研所十几位著名陶瓷艺术大师的创作才华,从毛泽东诗词中吸取了创作灵感,采用的梅花、桃花和芙蓉花都是毛主所席喜爱的花卉。瓷器上水点桃花,浸透着粉润的色彩,宁静素雅,祥和大气,充满诗情画意;手绘的翠竹红梅,简洁明快,恰到好处;芙蓉对花,表里如一,风范卓越,象征了毛主席作为革命者、诗人的伟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其二,7501毛瓷采用高温釉下五彩工艺,半薄胎高白瓷釉下彩,工艺制作极为精细,手工在瓷胎上直接绘画,一次烧制成功,与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各阶段重要的发展工艺一样,是里程碑式的成就。因此,7501毛瓷还承载了陶瓷历史工艺的标志性创新成果。

其三,7501毛瓷集中了最优秀的陶瓷人才的智慧,集新构思、独特造型设计和全手工制作工艺于一身,是众多艺术大师集体流水创作的精品。如画梅枝的是王锡良,竹叶是戴荣华,水点红梅是徐亚凤……,全部手工制作,极具神韵而又似模印一般的一致,其精良高超实属罕见。其设计和试制次数之多无法统计,成功率相当低。正是这种不惜劳力、不惜工本、呕心沥血的创作过程,使7501毛瓷屹立中国瓷器之林而流芳百世。

7501毛瓷不仅是生活用品,还是超越生活的艺术品,在那个高大全、红光亮的特殊年代,是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源自时代、同时也是超越时代的艺术杰作。

神秘“天价古瓷”现身民居


【南京日报报道】“千金易得,宋瓷难求”,用这句话形容宋瓷的珍贵一点不过。熟悉收藏的人都知道,若能拥有一件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那真可以称得上是“家有宝物”了。然而,南京日报记者日前接到读者爆料,透露某藏友家中有一批宋代五大名窑瓷器,质量上乘,有些足以和国家博物院藏品相媲美,价值不可估量。如果这批“天价古瓷”确系真品,此事堪称“轰动收藏界的重磅新闻”。在强烈好奇心驱使下,记者决定深入调查一探究竟。

爆料人竟是历史系副教授

记者在与爆料的何姓读者深谈后得知:他本人现为南京某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有着30余年的收藏经历,自称对古瓷的鉴别虽不能称“火眼金睛”,却也能分个八九不离十。据他介绍,这位镇江藏友向先生从事收藏也已30余年,经验老到,为人低调,在收藏界名声并不很响。何老师表示他刚刚听说向先生有一批传世珍宝时,也是疑心重重,但当他亲眼看过这些以定窑为主的宋代珍贵瓷器后,激动万分。以他的经验,这批古瓷确系真品,有些甚至是国家博物院都没有的存世孤品。

“天价古瓷”藏身普通民居

在何老师的帮助下,记者和神秘藏家向先生取得联系,并获邀前往镇江向先生的住地一探究竟。6月11日,记者如约来到向家,这是一幢非常普通的居民楼,向家的面积也不大。向先生打开一间房门,我们看到2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里3层外3层摆放着大大小小的锦盒。他告诉记者,这些是自己从事收藏30年来收集的300多件藏品,以高古陶瓷为主。除宋代名窑瓷器外,他还有更为珍稀的高古瓷器。向先生首先向记者展示了一件造型独特的兽型器,介绍道:“这是唐五代时期的越窑秘色瓷——兽纽香熏炉,釉面青绿嫩润,神兽造型逼真。和宋代名窑相比,越窑‘秘色瓷’年份更早,存世更少,除陕西法门寺出土过16件秘色瓷外,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很少见到。”当然,我们最主要的目标“宋代名窑瓷器”是少不了要看的。向先生一边从锦盒中拿出实物,一边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这批宋代名窑藏品中定窑瓷器居多。看,这件白釉灵芝孩儿枕,童子神态天真可爱,全器施白釉,釉色牙黄晶莹透亮,底部无排气孔,应为北宋早期作品,目前只有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收藏有一件同式样的孩儿枕。”此外,向先生还向我们展示了宋青花神兽折腰碗、白釉三羊纹尊、黑釉葫芦形五管瓶、绿釉印花凤纹盘、绿釉高足五管油灯等。记者看到这些藏品每件都保存完好,有的瓷碗还带有“尚食局”、“尚药局”及“聚秀”等底款,件件造型精美,创意绝伦。据向先生介绍,这批古瓷中还有汝窑、钧窑、哥窑和官窑藏品若干,个别品种故宫博物院仅存瓷片。短短大半天时间,我们没来得及看完向先生这批藏品,但我们的兴趣却更浓了。这批古瓷如果是真品,那对全国收藏界来说的确是特大新闻。

专家表示不敢相信

记者回宁后拨通了几位古陶瓷专家的电话,在听了大概的情况介绍后,大多数专家表示不敢相信此事。其中一位专家更是直言:“说故事,说故事,这绝对不可能!”据专家介绍,宋代闻名于世的五大名窑中,“汝、官、哥、钧”为官窑,“定”为民窑。宋代官窑因私密性、非商品化生产、不做随葬品等原因存世量少,弥足珍贵。钧瓷被历代皇室贵族视为珍宝,而汝官窑烧制时间总共不过20年,成品率极低,仅为宫廷贡品,残次品一律砸碎,就地掩埋,不许流入民间。宋代就有“千金易得,唯汝瓷一片难求”的感慨。目前,市场上五大名窑珍品价格每件多在数百万元以上。专家告诉记者,近几年,古玩市场赝品层出不穷,充斥着太多离奇传说,民间收藏90%以上都是赝品!向家故事极有可能是其中被夸大的一个。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如果向家藏品都是真的,按市场价,其总价值有望超过亿元!那么,向先生的这批家传神秘“宝藏”从何而来?专家亲临现场后对这批“宝藏”将作何评价?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神秘的7501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神秘的7501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全瓷的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