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碗 > 导航 >

嘉靖万福攸同碗辨识方法

嘉靖万福攸同碗辨识方法

古代瓷器碗 万利瓷砖 古代瓷器青花碗

2020-06-05

古代瓷器碗。

该碗敞口,斜壁,碗内底隆起,碗外底平而有釉,经认真细致打磨,整个碗内外皆见不到拉坯痕迹,外底不见跳刀痕。矮圈足,圈足内壁外倾、外壁内倾。圈足横切面像一个倒着的梯形。

该碗胎质洁白细腻,提炼精致,胎中含杂质很少,也未见瓷石颗粒。用手轻叩,发出清脆的金属声音。釉色白中闪青,口沿釉浓处泛水青色。釉面光亮,不开片。釉层较薄,胎釉结合紧密。碗外底施釉,釉色内外一致。该碗垫瓷泥垫饼烧制,故圈足干净,不粘窑砂,胎釉结合处无窑红。

该碗所用的青料是回青与国产土青的混合料。混合料的比例都是凭经验配的,凭感觉做得不可能十分的准确。因此嘉靖民窑回青发色有多种。该碗的发色是回青偏多的一种,如碗内底牡丹花的发色有一点偏蓝紫色。

该碗内底心画一盛开的牡丹花。碗外满绘,画面多于空白面。有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有象征福气到达的蝴蝶,还有象征清廉正直的荷花。图案集中体现了老百姓希望通过正当渠道获取幸福富贵的愿望。

嘉靖民窑青花瓷鉴定时应注意的问题:

1、该碗使用的是回青混合料。以前一般认为嘉靖民窑青花发色偏灰暗,多用土青,而不用回青。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其实民窑众多,接受“官搭民烧” 任务的“官古户”也不少。民窑生产的瓷器量特别大,质量参差不齐,好的接近官窑水平。更重要的是,回青料在官窑使用之前,民窑已经在使用,何况官窑没有办法禁止民窑获取回青,也从来没有禁止民窑使用回青。根据景德镇出土瓷片情况来看,有许多地方出土了民窑回青料青花瓷片,因此嘉靖时期民窑烧制了不少回青料青花瓷器。

2、该碗是典型的馒头心碗。这是嘉靖盛行的一种民窑青花碗。当然万历及崇祯时期也生产这种碗,区别它们的关键就在于底部是否粘砂。该碗圈足十分洁净,是垫瓷饼烧制的。

3、该碗底款使用青料书写的“万福攸同”款识,这是嘉靖时期盛行的一种吉语款。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瓷器特征


明代瓷器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从瓷器的纹饰、款识、器形、瓷器品类来鉴别明朝瓷器的特征。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而宣德朝则是明代青花瓷制作的顶峰阶段。

嘉靖时期

(1522----1566年)

一、嘉靖时期瓷器的概况

明代传至嘉靖,国政渐渐趋腐朽衰败。由于对封建王朝的骄奢淫逸,横徽暴叙,加上自然灾害的祸及,此时已是国库空虚,民力耗竭;同时史贪官横,激起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动摇了封建王朝的根基。明代统治至此每况愈下。

此时的景德镇瓷器,风格与前朝相比大不相同,大型器物如大龙缸、大罐、葫芦瓶、大盘等的制作日渐增多,而且一般都较粗糙,不注重修胎,甚至琢器腹部的胎体衔接痕比明初还要明显。但官窑的小件器物仍很精细,只是与成化、弘治、正德时的色调和风格不同而已。

嘉靖时,瓷器制作仍以景德镇为中心。由于当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扩展,瓷器也作为主要外销产品而大量倾注于国外市场,从而刺激和促使其品种和花样迅速创新。据蓝浦《景德镇陶录》一书记载:“制作益考,无物不有。”尤其是五彩器开创了一代彩瓷制作新局面,质量和数量都蔚然可观,为我国陶瓷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正德时的瓷器以多书阿拉伯文为其突出的特点,嘉靖时的瓷器纹饰则多具道教的色彩,常见器皿有大葫芦瓶(谐音“福禄”之意)及口径达80厘米的大盘,(有说是用以盛冰的冰盘)等,造型也开始趋向多样化,如将各类瓷器做成八方、六方、四方、斗形和天圆地方等形状(可能与道教有关),其造型工艺的难度,远胜过那类简单的天圆地方;但造型多不规范,有夹扁、翘棱现象。

由于青花色料改用回青料(有的加石青),又称之为“青金蓝”或“佛头青”,其色调如朝珠串上的青金蓝石呈现的佛头青色,蓝中泛紫,构成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色调,持续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万历初期色多浅淡,隆庆时色泽最佳,呈色浓艳;至万历晚期,则色调灰暗,平庸无奇。此外,嘉靖官窑青花器中也有如成化时期的,蓝色鲜亮极富神韵。

此时,与五彩并行发展的另一类彩釉套叠工艺也很流行,如红釉黄彩,绿釉红彩、红釉绿彩等等,虽釉彩单调,但纹饰丰富,正反色搭配巧妙,十分醒目,显得新颖别致,以后,清代粉彩器上纷繁的色地、轧道等,就是在继承这种釉彩叠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嘉靖时,金彩也在瓷器的纹饰中得到广泛应用。

明代仿古之风,成化时首开先例,嘉靖时更有发展,此时所仿成化青花器和斗彩器非常成功,如斗彩婴戏杯,颇具形神,为明仿明的佳作。万历时崇古之风更甚,当时成化鸡缸杯可值钱十万,价格如此昂贵并非偶然,除悠久的尚古渊源外,应当说,嘉靖时的大量仿品至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造型特征:

嘉靖时期,唯重大器,瓷器造型繁杂而拙笨,风格浑厚敦实,与前朝大相径庭。琢器中瓶类多饰活环双耳,执壶垂腹常凸起鸡心,最为流行的是各式各样的大小葫芦瓶。圆器盘、碗类口多不圆,圈足直径较万历略小,足脊较薄,圈足一般均向心倾斜,倾斜度大者可以用手指勾挂起。

器型选例:

梅瓶----撇口,长颈,硬折肩,腹直下敛或呈束腰形。有青花或白釉品种,青花多绘老人、八仙、云鹤及缠枝莲等。

活环瓶----洗口,长颈,扁腹下垂,高足外撇,平底,颈部饰有双兽耳套活环。品种有青花与五彩器,多以龙凤纹为饰,外口沿署“大明嘉靖年制”官窑横款,清代康熙时与民间常有仿品,其区分点为:嘉靖器釉面肥润光亮,青花色泽浓艳深沉;康熙器胎坚体重,平底露胎致密纤细,青花呈翠蓝色调,民国器釉面泛青绿色,青花色调灰暗晕散、漂浮。

玉壶春----撇口,细颈,长颈下丰。其青花器,胎体较薄,绘有花鸟纹饰。

蒜头瓶----器型多样,蒜头形小口,长颈,扁腹,足有高矮之分与圈足中空或平底之别。有青花、蓝釉、五彩、釉里红等品种。其装饰或以青花、五彩绘璎珞、灵芝、云鹤、松竹梅、八仙,或堆塑出露胎火石红的蟠螭纹。

葫芦瓶----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出多种样式,如四方、六方、八方、上圆下方或多棱等。品种有青花、五彩、五彩描金、哥釉、蓝釉、白釉、黄釉及其他彩器。纹饰多具道教色彩,如云鹤、八仙、八卦、璎珞、缠枝莲、福禄寿及“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万寿清平”等吉祥文字。

执壶----器型多样,颈部细长,溜肩圆腹,足部高矮不等。常见有青花、蓝釉、白釉、五彩镂空开光三彩描金、红彩描金、金彩(红、蓝、诸地)等品种。装饰有露胎的火石红麒麟或描金的云龙、凤凰牡丹、折枝花八宝等。腹部常凸起鸡心为饰。

梨壶----与永乐、宣德时造型相似,但型制略大。有青花器与黄釉托红彩釉器。

罐----式样较多,大小高矮不一,大器高达71厘米。有圆形、瓜棱、四方、四方倭角、六方、八方、长方、扁方等,常见的有青花及各色彩釉器物,纹饰内容丰富,有团寿、鱼藻、云鹤、开光人物等。

塑像----比例适中,形象生动,潇洒。有寿星、文昌帝君、东方朔、八仙、观音、老君与人形枕。常以青花、三彩或五彩为饰。

缸----器型较大,高矮不等,多署边款,青花、五彩器较为多见,纹饰有云龙、穿花龙王、龙凤、婴戏、鱼藻、荷莲、缠枝莲等。

大碗----此时多见,为墩式或撇口式。有五彩、青花等品种,绘凤穿花、海水龙、松树寿字、人物等纹饰。

爵杯----类似青铜器造型,属于祭祀器,造型高矮,大小不一,其高奘器三足直立状,小器足腿外卷.有青花、蓝釉、黄釉、白釉、五彩及黄釉描金等品种。

方斗杯----呈斗形,因制作工艺较圆器复杂,故器型多不规整,见有青花、黄地绿彩、红地绿彩、绿地红彩及红地描金等彩器品种。纹饰为松竹梅、婴戏、缠枝花、松鹤等到图案。款识多不带栏圈。

马蹄杯-----呈马蹄形,器口较成化时的外卷。有回青、洒篮、孔雀篮、白釉等品种。

盘-----有青花、黄釉青花、孔雀绿釉、孔雀篮釉、茄皮紫釉、五彩等品种,器型多样。其中青花和黄釉青花龙纹大盘。最大口径可至80厘米,足内无釉,圈足内敛。其小盘与碟,除圆口外,还有方形与菱花形口,多为浅广,并常见塌底现象。纹饰有云龙、云鹤、松竹梅、“寿”字十八卦、道教符咒、吉祥文字、等等。

三、图案纹饰特征

嘉靖时的瓷器纹饰多用双勾轮廓线填涂,画风自然,既使图案画亦不板滞,仍显生趣。

此时的纹饰,突出地表现了为封建统治者“吉祥祈福”的内容,如灵枝、瑞兽祥麟、福寿康宁、寿山福海、团寿字、缠枝莲托寿字等,是最为常见的纹饰,甚至还有以树木或花枝缠绕形成“福”字或“寿”字的图案。

由于嘉靖皇帝本人好黄老之道,此时,瓷器上也相应地有道教思想内容的图案纹饰,如八仙、八宝、八卦、如意、老子讲经、灵枝捧八卦、缠枝莲托八宝、云鹤,等等。

宣德时期已有的的缨络纹,嘉靖时也大量出现,多见于青花、五彩及珐琅花器上。鱼藻纹在此时用得更加普遍、所画鱼体多肥大。同时,通俗演义与传奇人物也逐渐被采纳作为纹饰的主题,如东方朔偷桃、孙悟空大闹天宫等。以吉祥文字作瓷器装饰的,内容多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寿清平”等,除为统治阶级祈福外,也有粉饰太平之意;有一些吉祥语,则作为款识而出现,富有时代特征。嘉靖时所画龙纹,体渐细腻;仿绘宣德时的蟠螭龙纹,也远不如宣德龙那样气宇轩昂。

总之,嘉靖时期瓷器纹饰已趋富丽繁褥,笔法虽清丽,但画面缺少层次。

常见图案纹饰:

云龙、团龙、飞龙、荷塘龙、海水团龙、穿花龙、凤凰、凤穿花、麒麟、狮子、龙虎、狮球、八骏、三羊、四云(龙、凤、麟、龟)、蟠螭、云鹤、桃鹤、海马、异兽、海马云纹。荷塘鸳鸯、鲤鱼、四鱼、水草鱼、鱼藻、缠枝莲、缠枝灵枝、缠枝葡萄、缠枝子午莲、缠枝莲托寿字、折枝花、折枝莲、瓜蝶、朵莲、蕉叶、忍冬纹、缨络、开光图景。海水、云纹云头、八宝、八卦、婴戏、竹林老人、松下老人、牧牛、八仙过海、加官图、赏月图、阿拉伯文、梵文、符咒、吉祥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永保长春、福、寿、百寿)等等。

四、瓷器品种特征

青花-----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而宣德朝则是明代青花瓷制作的顶峰阶段。宣德年间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苏泥勃青”料,青花上有金属光泽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征;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使用国产青料,其特点是青花发色淡雅,少有晕散和结晶斑。嘉靖时青花品种的典型特征是,由于采用回青料,改变了经往青花的色调,形成了浓艳泛紫的色泽。但嘉靖一朝,烧瓷年代长,数量多,不同时期的产品有不同的特征。其呈色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青花呈黑蓝色,色调深沉而灰暗,纹饰有晕散现象,类同于正德晚期。这种现象,主要见于嘉靖前期,在嘉靖晚期也时有出现,如嘉靖仿明初的青花罐及圹碗之类,但釉面色泽与洪武时的那种灰青不同,而是青中闪白。

(2)青花蓝色浅淡,这种色调嘉靖中期最为常见,并且不乏精细之作。至万历时愈发浅淡,唯纹饰线条更加细密。此类青花器,有鱼藻纹盘及婴戏盖罐,不但纹饰精细,而且胎体玲珑,釉质细润,颇有成化青花器的效果。

(3)青花色调浓重而泛紫,为嘉靖时典型的上等颜色,这是“回青”中加有“石青”的缘故,其色泽如宝石一样鲜亮,又似青金蓝般艳丽。

釉里红-----据《大明会典,卷201》记载“嘉靖二年,令江西烧造瓷器,内鲜红改为深红。”故历来陶瓷器中的红釉至嘉靖失传一说。但故宫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此时的釉里红蒜头瓶,其长颈至肩处凸雕一釉里红蟠螭,器身细润肥厚光洁的白釉,与永乐甜白釉十分贴近,但器型与凸雕装饰工艺为嘉靖时所盛行的,故其创作年代应确定为后者。

此外,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具小品中,还有几件较为独特的红釉器,如灵枝式洗、羊形笔架与山石镇纸等。据其圆浑的造型、肥润的釉面和鲜艳又沉着的色泽等特征判断,也应为嘉靖时期的作品。

明嘉靖时景德镇仍能烧制釉里红品种。至于文献所记载的嘉靖时以红代替红釉之说,笔者认为,此处并非指红釉失传,仅指此时与红釉并存的创新品种。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嘉靖红彩釉盘,即为此类红彩的瓷型,盘内外均施红彩釉,色呈黑紫的枣皮红,表面无光,底足内釉面也是亮青釉,圈足窄而细致。

青花釉里红-----见有绘人物山水景致的瓷扳,釉面青白肥润,青花为回青料,蓝中泛紫,所绘人物形象洒脱,鲜见的是明鲜的釉里红点出旭日,给人以画龙点睛的视觉效果。

五彩-----嘉靖五彩盛极一时,色调纯正,并以红浓绿鲜取胜,其制作之精者,可与杰出的永乐、宣德青花颉颃。

此时五彩所用彩料有红、黄、蓝、绿、紫、黑等色,有的间绘青花。所用红彩为枣皮红,凝厚光洁;而多用孔雀绿是嘉靖五彩的突出特点。

此时於白釉地上直接绘以五彩的器物,胎体不如以前规整,釉面亦不够细润,其中红彩艳丽,多用黄彩托红,使红黄色重叠,呈现凝厚,柔美的灯红色调黄彩同蜜,绿彩为大绿、淡绿或浅孔雀绿;色彩的对比极为强烈,十分醒目。如嘉靖五彩团龙大罐,(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荷兰海牙市博物馆、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均有收藏)就属于这类五彩器,其器足底部有一圈露胎,中间施釉如脐形,并有款识写于脐内。此时,五彩器中大器较多,如大罐、大缸、大盘、花盘等;罐类中的方形、圆形等不同样式。目前流散在国内外的嘉靖五彩大罐为数不少,并和仿品鱼龙混珠,如仿嘉靖五彩团龙或鱼藻纹的大罐,釉面的陈旧和光泽都不自然,显露人为作旧处理的痕迹。

饰以青花纹五彩器,因青花色调浓艳,所以更能衬托的雅致明泽,如五彩云鹤八吉祥罐、凤穿花花盆之类,青花色泽浓艳,蓝中泛紫。这些用青花纹饰衬托的五彩器,都属于官窑瓷器中的精品。

嘉靖五彩瓷器所用的紫色为赭紫,其色浓艳,多涂于纹饰中的山石或树杆(青花五彩器所绘树杆则少用赭紫色)。其图案纹饰用等尚称细致,但画意表现得不够细致,如所绘的龙纹虽貌似凶猛,却因线条很细而不显得色调色压内荏。常见的五彩盘和罐,绘的云龙、云凤、花鸟、八仙、八吉祥等纹饰。黄地五彩和黄地红龙纹饰,多见诸罐与方斗杯、盘类。

凡出土的五彩器,彩色多有被腐蚀的痕迹,如绿彩常带的氧化泛铅的“银片”或粉剂状的铁斑,表面闪烁五光十色的光泽,仅土浸年久自然形成的现象,可成为我们鉴定时的有力旁证。其彩色受腐蚀后易脱落,因此,清洗时要特别注意。同时应注意区分人为腐蚀充作出土的仿品。这种仿品上的绣斑,仅酸性或碱性药剂浸泡而成的,并非自底层泛出,仅浮于表面,白蒙蒙近似日常食用之白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所仿的嘉靖五彩器,胎体都很规整,纹饰绘制也很精细,但往往失之过细,所画龙纹,卷身粗短,风貌失神,与中国龙纹形象不同。鉴别时,应从胎体、釉面。底足亮青釉,色彩、纹饰等方面细心揣摩判定。

斗彩-----嘉靖斗彩制作比较精细,其器型和纹饰等多与成化斗彩相似。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嘉靖斗彩子午莲纹盘,盘底画折枝牡丹、花心黑彩开光,署嘉靖款识,仿成化斗彩的效果甚是逼真,又有嘉靖斗彩双耳三乳足炉,从造型到器身给的斗彩折枝花图案(其间的八卦纹饰除外)均与成化相似,施彩也很浅淡,最为突出的是仿成化的斗彩婴戏杯,其色调、画意几乎可以乱真。但上述仿品虽仿制精致,均无成化器特有的姹紫色。

三彩-----其色调浓重而沉闷,不够鲜艳、匀净,显得古旧;胎体上多有粗线条的暗刻花装饰,其施彩或色地上给以红、绿、紫彩;或在色地上绘以黄、绿紫彩,也有留出白地作局部纹饰图案的,常见器有梅瓶、大罐及绣墩等,民国时期有以旧胎后挂彩釉的。

金彩-----此时广泛使用金彩,常见樊红地彩器及蓝釉、红彩釉、瓜绿釉、黄釉、白釉、赭釉是使用。虽金彩线条纤细,但纹饰画意却显粗率。所见有葫芦瓶、罐、执壶、碗等。还有于霁蓝釉香炉镂孔的白龙纹上涂以金彩的,也有于霁蓝或黄釉爵杯等祭器上饰以金彩的,等等。

白釉孔雀蓝或孔雀绿彩-----这是用孔雀蓝或孔雀绿彩直接于白釉器上一笔涂绘出花纹日新品种(此品种纹饰中至今未见兼用其他色彩来勾勒轮廓线的)施彩虽不均匀,但色调却浓艳凝重。

白釉黄彩-----和孔雀蓝彩、孔雀绿彩一样,也是单独用黄彩来描给纹饰,黄彩浅淡、绘以龙纹,毋须用其他色彩勾勒轮廓线。见有盘、碗类,为摹拟成化官窑之作。

白彩赭彩-----赭色发紫。常见器有高足碗与小折沿盘,多绘山景松树、松鼠葡萄及花卉等。

白釉红黄绿紫黑孔雀绿彩-----此品种中的黑彩并不用来勾描轮廓线,而仅用以绘局部纹饰。如嘉靖红绿彩八仙人物罐,就是仅用黑彩来描绘人物的头发、衣服和鞋等,其色泽不及清代康熙时漆黑乌亮。

黄釉绿彩------此品种器物,嘉靖时较以前多见,但黄彩不及以前匀净,且多杂质。常见有方斗杯、盘、碗、高足碗、圆盒、罐等,刻填的绿彩纹饰,有凤穿花、龙凤、缠枝花,或八子等人物。

绿釉黄彩-----是相反于黄釉绿彩的品种。两者器型、纹饰大体相同,绿彩深浅不一。

黄釉红彩-----俗称“黄上红”此一工艺技巧绐自宣德时期,于嘉靖彩器中多用。通常以黄釉为地,红彩涂绘,并特意留出黄地图案构杨主题纹饰,有的刻有花纹,还有的则是红彩或黑褐彩勾描主题花纹轮廓,更有的于黄釉上涂红彩后用浓红色勾画轮廓。民国时的仿品有卷唇圆腹罐和高奘罐,较之真品器型单薄而欠浑厚感,胎质白釉不闪青而泛白,并且不够肥润、明亮。

红釉黄彩-----此瓷器品种样子相反于黄釉红彩,而器型、纹饰、色彩及工艺均民于黄釉红彩品种。此类红上黄或黄上红品种,器型有罐、碗、方杯及盘,民国时屡有仿品。

红釉绿彩-----以红彩釉为地,刻填或绘以绿彩纹饰,多见方斗杯、盘、碗与罐类,纹饰中有鱼藻、松鹤、婴戏、狮球等。

绿釉红彩-----与红釉绿彩品种相反。见有缠枝纹葫芦瓶与方斗杯。

黄釉黄彩-----此类物品,是在淡黄釉上以赭彩勾描弹头饰轮廓线,再填以黄彩的品种,又称“黄上黄”见有嘉靖官窑黄釉黄彩龙纹盘之类。

青花红彩-----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和红彩的色调基本一致,故此品种在这三朝区分不大,要以款识而定。纹饰除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外,还有与此相反的红彩海水青花龙纹,多见于大盘、大碗或一般器物。其红彩既与宣德的黑红浓艳色彩不同。清代康熙时所仿此类品种,除红色较浅外,在鉴定中还要据青花色调、釉面特征来区分。

蓝釉五彩-----蓝釉色彩并不浓艳,釉厚处显黑,薄处闪灰白,惜不能衬托出五彩的浓艳效果。但其釉面肥厚光亮,完全不同于清代的蓝釉器。若见到此种加绘五彩的蓝釉器物,当可定为明代嘉靖或者万历时期所制作。

红釉-----此品种的釉色多不鲜艳,呈浓重的褐红色,所施文具类,造型敦厚,釉亦肥腴,风格古朴。

青花地白花-----此品种绐于元代,以青花为地,特意留出空白以作图案。嘉靖时制作的,线条纤细不柔和,较之正德时的显得简单生硬。常见盘、碗之类。还有的以回青釉作地,留出白釉花纹图案(同时期还有以红、黄彩涂染的一类)。其回青色调是透黑,并有深浅不一的旋转刷痕。有的器物底部亦施回青釉,并覆盖青花款识。

蓝釉-----嘉靖蓝釉,其色调浓处泛黑,稍浅处泛灰,釉面都很光亮。常见有葫芦、扁瓶、罐、洗、炉、执壶与盘、碗等。

茄皮紫釉-----有深浅两色,深者紫色,于大盘、大碗等大型供器之上,浅者,似同末熟之茄皮,露淡紫色。此类釉色多见于比较精细的盘、碗类。

冬青釉-----仅仿宋龙泉窑的品种,其青绿色调介于豆青和粉青之间。釉面肥厚,光亮洁净,玻璃质强,见有暗刻灵芝、竹纹、云楷的直口圆腹瓶及盘、碗,多署的嘉靖官窑年款。

洒蓝釉-----此时的洒蓝釉作为低温色釉,釉面肥厚,色调晦暗、浓深。所见器型的马蹄小杯与撇口盘,其器满施蓝釉,底暗刻楷书六字款。清代康熙时的洒蓝釉则为高温釉,釉面光泽度较高。…………

五、胎釉特征

胎体:

嘉靖瓷的胎质有的不及前朝,大件器物多制作粗糙,时有夹扃;接痕明显,易脱断、掉底;底足处理粗糙,有跳刀痕与粘砂现象,露胎处火石红色浓重。大部分琢器胎体厚重,而一般官窑的小件器的制作仍旧相当精细,胎薄体轻,瓷质坚硬细密,造型规整,底足处理亦很齐整。由此而知,嘉靖时期瓷器胎体的面貌,是厚重古拙与轻盈秀丽兼而有之。

釉面:

嘉靖瓷的釉面与胎体的情况一样,粗糙、厚薄参差不齐。一般官窑器及民窑小件精品。釉面都很细润,呈青白、黄白或灰白色;而那些釉面欠平,制作极其粗糙的大器类,与官窑及民窑小件精品相比,有天壤之别。

六、鉴定要点

1、嘉靖时期大件器物烧制日盛,器型多种多样,尤多见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衔接痕显露,常见绕结下坚固以至接痕断裂的现象,器里尤其明显。

3、大件器多有翘棱、夹扁、并伴随底心下凹和塌陷的现象。

4、圆器圈足多向内收敛,有的甚至可用手指勾起。玲珑的薄胎器皿、一般为滚圆矮浅窄小的圈足。

5、器底施釉多为“亮青釉”。

6、大器一般釉面粗糙不平,多数官窑及民窑小品则细润肥厚。

7、青花用回青色料,有时加入石灰、其色调呈特殊的紫蓝、青金蓝色,同时亦有发浅淡的黑灰之色,釉下的青花轮廓线的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8、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征。

9、纹饰线条虽纤细清丽,画风显得粗率,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的画面。

隆庆时期

(1567---1572年)

一、隆庆时期瓷器的概况

隆庆一朝,仅六年。当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萧条,生产凋敞,景德镇又屡遭水患,因而瓷器生产的规模急剧收缩,其品种和数量均大量减少,但也并非如一些文献记载那样:此时无物。从遗存的传世宝物来看,此时的青花和五彩器两类,制作技艺更加精细,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中犹如鹤立鸡群,光彩夺目。如所见的青花团龙提梁壶,五彩荷莲水禽大鱼缸、五彩凤纹六方罐及各式各式盒、洗、盘、碗等,制作都很精美,更胜嘉靖青花、五彩一筹。

二、造型特征

隆庆一朝的瓷器造型,大体同于前朝风格,古朴浑厚,多出花形器,并有较多的镂空工艺作品。

器型选例:

提梁壶-----器型浑圆,提梁式柄;柄与流上均绘缠枝叶纹;壶身缓云龙或团龙间以八宝。钱纹;青花色泽艳丽,纹饰繁密。此种提梁式柄为一种新的装饰方法,既稳重古雅、又大方实用。

鱼缸-----器呈鼓形,高至35.6厘米。所绘水禽荷莲细腻,青花五彩与嘉靖时的色泽一样艳丽。其“大明隆庆年造”款,写于口沿内铡。

云龙纹瓶-----为青花器,有铭文:“隆庆元年李启十一承造漳滨遗人制”,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罐-----的圆、方、六方等型制,且有大器。见有花和五彩品种,纹饰多为飞凤、团凤、云龙、花鸟、缠枝灵枝等。

炉-----器有朝冠双耳,下承三足如鼎,口沿下饰凸弦纹,并以红彩书款“大明隆庆年造”口、器身以红彩绘缠枝莲或龙纹。

盒-----隆庆朝瓷盒的造型繁多,常见四方。长方、八方及银锭式、镂空器等,有青花与五彩品种。

菱蓊式洗-----此时洗的造型以花口为多,除梅花式外,尚有棱花式洗,其器口内敛,器身矮浅,胎薄规整,书有青花龙、猴、鹿纹等。另还有于青花地黄彩龙上用红彩描绘龙麟的彩器,色泽艳丽。

碗-----有撇口、洗口、卧足、墩式和诸葛碗等,器分大小,有青花、五彩与青花五彩等品种。纹饰多绘龙凤、穿花龙、缠枝灵枝、蟠螭、人物等。

盘-----有收口和撇口式,器型浑圆,制作规整,腹壁较浅坦。常见青花、黄釉、五彩、青花红彩器等。

杯-----多见撇口。有白釉、黄釉、青花和青花红彩等品种。

三、图案纹饰

隆庆时期的纹饰大致沿袭嘉靖旧制,但书意潇洒,尤其人的身材修长,姿态飘逸。此时创新与流行的图案有行书诗句、攀枝娃娃、三凤朝阳。

常见图案纹饰:

灵芝、缠枝灵芝、缠枝灵芝托八宝、松竹梅、雉鸡牡丹、团云龙、双龙、六龙、龙凤、团龙凤、三凤朝阳、龙凤穿花、团螭、荷莲、鱼藻、玉兔、狮子、松猴、虎、垂直花鸟、攀枝娃娃、高士、仕女、婴戏、花叶、蕉叶、团轮花、行书诗句等。

四、各品种特征

青花-----嘉靖、隆庆、万历时所用青花料都是“回青”,色调也相近;但隆庆青花器由于选料的精细和技术的纯熟、色调最为美丽,“回青”的呈色蓝中泛紫,纯正稳定,可谓炉火纯青。这一现象是笔者从多年实践中观察发现的,完全可以作为判断隆庆青花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官窑器传世品较少,其青花大器少见,小品胎薄体轻,盘、碗之类常以蟠螭纹作边饰或主题纹饰,色调多浓重(万历时亦常用此边饰,但线条细弱,青花色淡,画意粗率)。官窑青花器款识和以往不同,多写“大明隆庆年造”,用笔遒劲、粗重豪放。

民窑器物胎体比较薄,玲珑规整,青花色调的浓艳比之官窑器毫不逊色。纹饰枸图简洁,多己山石兰草、垂直花鸟、玉兔月亮、松竹梅、蜂鹿等。署款草率,字体密集而靠拢。

青花红绿彩-----以青花为主题,辅之以红绿彩纹饰,纹饰布局显得密麻零乱。此种画风至万历朝更甚,几乎是无隙不入。

五彩-----隆庆五彩也与青花器一样,同为极致,此时,红黄绿紫各色都极为鲜艳(赭彩较嘉靖时浅淡),色调纯正,对比强烈,加之以浓艳的青花相烘托,显得五彩缤纷。

斗彩----此品种仍摹仿成化有蕉叶。所见隆庆斗彩鸳鸯荷莲盘,纹饰用色调与成化斗彩同类器相仿,但署隆庆款,还见有于成化斗彩花卉杯底,以“大明隆庆年造”红彩款覆盖原成化官窑青花红彩器,其中凡青花色调艳丽醒目者,均可考虑归隆庆时期。

黄釉青花-----黄釉肥厚润,色调浓深;青花色泽亦很鲜艳。二者相互辉映,格外悦目。

黄釉-----比之前朝色调更为浓深。釉面虽肥厚光润,但厚薄不匀,略欠平整,是入火熔时形成的滞留现象,透过器物的釉面,时常可见单线勾划的暗刻缠枝花纹,图案粗率。由于黄釉覆盖较厚,使多数器皿花纹模糊不清,底足釉面仍为独特的亮青釉。

白釉-----釉质肥腴纯净,釉面洁白光润,色调的纯白或白中闪青两种同嘉靖时的一样,亮青色明显。此品种器物中,刻花及光素器皆有。

五、胎釉特征

胎体:

隆庆瓷胎坚致慎密,大器、小品,其特征基本和嘉靖时一样,但器型较前朝更为规整。

釉面:

隆庆官窑青花器釉面较白,一般民窑器物的釉面白中闪淡青色,都很光亮、肥腴。

六、鉴定要点

1、隆庆青花器色调蓝中泛紫,浓重艳丽。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庆时青花呈色最佳,这点可作为嘉靖青花器的主要依据。

2、官窑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极少写“制”字,字体以中锋运笔,格外粗放,色泽浓艳。

除精细的官窑器外,民窑器大多胎薄玲珑,器型规整,纹饰真切,署款的字体草率面集拢。

万历时期

(1573---1620年)

一、万历时期瓷器的概况

万历是明代十六皇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在位的四十八年,处于晚明衰弱阶段。

此时,王公贵族奢侈极欲,对百姓压榨愈甚。万历皇帝更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积极为自已营造定陵,加之连年的兵变及灾荒,更使帑藏空虚,民生困苦,生产低落。这种社会状况,也影响到瓷器制造。据文献记载:“万历七年江西大饥,,灾情严重:万历十一年,景德镇地方官上报灾情,请求减烧瓷器,但未能获准;万历二十七年,太监潘相督造龙缸,由于逼迫严紧,窑工童跳火自焚,激起了工匠们的反抗。

统治阶级的侈糜之风,充分表现在瓷器的制作上。当时,五彩器的制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堪称空前绝后。万历以后,五彩器渐趋衰败,至明末,昔日济济葳蕤之态已不复在。

万历时期,瓷器装饰工艺普通地采用镂孔手法,正面龙纹及纹饰也较嘉靖时运用得更加广泛,面凤纹的颈部,则时常绘出细密的毛发(隆庆时实已肇始其端,见隆庆青花三凤朝阳盘);此外,还开始将盆景、花篮、盘花等作为主题纹饰。

在制作工艺上,万历官窑小件器物比较注重质量,精雕细作;而一般大器却制作草率,显得粗笨。其间的青花器物,早、中期仍为浓深的回青色,至晚期限,则多呈灰暗色调。另一突出特点为,普遍采用淡描手法来进行青花器的纹饰描绘/所仿先朝资器的品种数量大增,有的民窑器甚至随意书写宣德或成化年款。

自万历中期始,中国与南洋和西方各国的瓷器贸易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上百万件中国瓷器被葡萄牙、荷兰商船源源不断地载往世界各地,当时欧洲各国的上层社会以搜集中国瓷器为时髦,从而使景德镇外销瓷产量巨增。万历三十年(1602年)后,荷兰商人开始把欧洲流行的器皿造型、纹样介绍到中国来,以使景德镇生产的日用瓷更符合欧洲人的习惯。因此,这一时期的瓷器纹饰除传统的花鸟、瑞兽及人物图案外,还常见西方国家的族微、外国文字、罗盘、经书、喷水图及西洋风景画;边饰间隔开光,内绘枝花或硕果。造型有军持壶、花口盘、碗及镂雕器物等。万历晚期,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国市场上丰厚利润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他们开始大量摹仿被称之为“芙蓉手”的中国青花瓷器,其造型、胎釉虽近似景德镇瓷,但纹饰构图及运笔却显呆板,具有日本绘画风格。同时期内,欧洲、荷兰与葡萄牙等各国也在进行仿制。荷兰的陶器匠师们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后,通过东印度公司直接从中国购得白色釉料及青花颜料,用来仿烧中国青花器皿,并获得成功;但其胎质并非为瓷而属精陶,釉面虽也呈青白色却显乳浊而不透亮。

二、造型特征

万历时器型最多样,几乎所有日常实用器和陈设品都可以在同期的瓷器中见到,最常见的是各式瓷盒与文具类(如五龙笔山、砚、镇纸、印盒、笔搁、笔管等)以及五彩和青花的各种折沿盆与器座。新出现的造型的壁瓶、筒瓶、蟋蟀罐、棋子罐及外销的各种大盘、食具等。

器型选例:

梅瓶-----撇口或小直口,长颈硬折肩,腹细长渐收,器身最高的可达60厘米左右。有青花与斗釉器等品种。纹饰常绘各类人物、莲辨、缠枝莲、云龙等。

万历时期

(1573---1620年)

一、万历时期瓷器的概况

万历是明代十六皇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在位的四十八年,处于晚明衰弱阶段。

此时,王公贵族奢侈极欲,对百姓压榨愈甚。万历皇帝更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积极为自已营造定陵,加之连年的兵变及灾荒,更使帑藏空虚,民生困苦,生产低落。这种社会状况,也影响到瓷器制造。据文献记载:“万历七年江西大饥,,灾情严重:万历十一年,景德镇地方官上报灾情,请求减烧瓷器,但未能获准;万历二十七年,太监潘相督造龙缸,由于逼迫严紧,窑工童跳火自焚,激起了工匠们的反抗。

统治阶级的侈糜之风,充分表现在瓷器的制作上。当时,五彩器的制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堪称空前绝后。万历以后,五彩器渐趋衰败,至明末,昔日济济葳蕤之态已不复在。

万历时期,瓷器装饰工艺普通地采用镂孔手法,正面龙纹及纹饰也较嘉靖时运用得更加广泛,面凤纹的颈部,则时常绘出细密的毛发(隆庆时实已肇始其端,见隆庆青花三凤朝阳盘);此外,还开始将盆景、花篮、盘花等作为主题纹饰。

在制作工艺上,万历官窑小件器物比较注重质量,精雕细作;而一般大器却制作草率,显得粗笨。其间的青花器物,早、中期仍为浓深的回青色,至晚期限,则多呈灰暗色调。另一突出特点为,普遍采用淡描手法来进行青花器的纹饰描绘/所仿先朝资器的品种数量大增,有的民窑器甚至随意书写宣德或成化年款。

自万历中期始,中国与南洋和西方各国的瓷器贸易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上百万件中国瓷器被葡萄牙、荷兰商船源源不断地载往世界各地,当时欧洲各国的上层社会以搜集中国瓷器为时髦,从而使景德镇外销瓷产量巨增。万历三十年(1602年)后,荷兰商人开始把欧洲流行的器皿造型、纹样介绍到中国来,以使景德镇生产的日用瓷更符合欧洲人的习惯。因此,这一时期的瓷器纹饰除传统的花鸟、瑞兽及人物图案外,还常见西方国家的族微、外国文字、罗盘、经书、喷水图及西洋风景画;边饰间隔开光,内绘枝花或硕果。造型有军持壶、花口盘、碗及镂雕器物等。万历晚期,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国市场上丰厚利润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他们开始大量摹仿被称之为“芙蓉手”的中国青花瓷器,其造型、胎釉虽近似景德镇瓷,但纹饰构图及运笔却显呆板,具有日本绘画风格。同时期内,欧洲、荷兰与葡萄牙等各国也在进行仿制。荷兰的陶器匠师们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后,通过东印度公司直接从中国购得白色釉料及青花颜料,用来仿烧中国青花器皿,并获得成功;但其胎质并非为瓷而属精陶,釉面虽也呈青白色却显乳浊而不透亮。

二、造型特征

万历时器型最多样,几乎所有日常实用器和陈设品都可以在同期的瓷器中见到,最常见的是各式瓷盒与文具类(如五龙笔山、砚、镇纸、印盒、笔搁、笔管等)以及五彩和青花的各种折沿盆与器座。新出现的造型的壁瓶、筒瓶、蟋蟀罐、棋子罐及外销的各种大盘、食具等。

器型选例:

梅瓶-----撇口或小直口,长颈硬折肩,腹细长渐收,器身最高的可达60厘米左右。有青花与斗釉器等品种。纹饰常绘各类人物、莲辨、缠枝莲、云龙等。

蒜头瓶-----蒜头形直口较嘉靖时开始阔,长颈较粗,圆腹、圈足。有青花、五彩、蓝釉、酱釉等品种。纹饰多绘龙凤、鸳鸯荷莲。花卉单虫、缨络等。

葫芦瓶-----造型有圆形、瓜棱形或小口细长颈式,也有的器型较嘉靖时粗短。品种有青花和五彩等。纹饰多绘人物、八仙、缠枝莲、花鸟、狮子牡丹等。

筒瓶-----为万历时首创的新造型之一,并一直沿袭至清代康熙年间,风行一时。器呈直口,溜肩、腹至足为长筒形。器身以青花绘较为细致的山水人物为饰,青花色泽稳定或晕散。广东省博物馆有此类藏品。

镂孔洗瓶-----故宫博物馆藏有万历五彩镂孔云凤纹洗口瓶,洗口、长颈、圆腹、圈足、颈间塑有兽首衔活耳装饰。所绘凤纹、云头和锦地纹均为镂孔透雕。

壁瓶-----器型多样,有葫芦式、半圆式、莲花口式、瓜棱式等,尺寸也有大小之分。见有青花、五彩及蓝釉品种。所绘图案的龙纹、高士、八仙、松竹梅、斗鸡、芦雁、折枝花叶、雉鸡牡丹等。青花云龙壁瓶上常的仰覆荷叶托长方牌形的万历官窑年款,颇为新颖。

军持-----为嘉靖、万历时所外销瓷品种,广见于南洋与欧洲各国。其造型繁杂多变,并有高矮与大小之分;有青花、青花加彩、红绿彩、五彩及加金彩等品种;工艺有粗有细;还见有署纪年款的。

花觚-----有圆形、四方、四方撇口、方腹折角、六方和出戟等式样,最高可至74厘米,大器造型多不规整。有青花和五彩品种。纹饰多绘花鸟、花篮、云龙、龙穿花及人物等,笔划粗率、构图繁密。

蟋蟀罐-----有圆、方、扇面、梅花、瓜棱、葵辨等式样。绘有人物、花卉、龙凤、团龙等纹饰。品种有青花和五彩器。

罐-----器型多样,有圆、扁、瓜棱、大口、小口多种,并有大小高矮等不同规格,继永乐之后复现耳系装饰。品种有青花器和五彩器。绘有花鸟、云鹤、

香炉-----有扁形、筒形、瓜棱形、莲辨形。双兽耳形、朝冠耳形等式样。见有青花、哥釉青花、五彩、三彩、酱釉、蓝釉等品种。所绘图案有八仙、高士、龙纹、凤纹、花鸟、荷莲鱼藻等。

缸-----器型较大,多见五彩器和青花器。绘有婴戏、龙凤、海水云龙、龙穿花、凤穿花、鱼藻荷莲、鸳鸯卧莲等纹饰。

折沿盘-----造型有圆形、八方形、葵辨口形(同于隆庆器)、梅花形等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绘有龙凤、八仙饮酒、老子骑牛等纹饰。

盒-----器型多种多样,有圆形、桃形、长方形、长方倭角和长方带格式、带屉式、银锭式、方胜式、牛眼式、天盖地式以及镂空器物等。其传世品完整器少,盖多散失。见有青花和五彩品种。纹饰以龙凤纹饰为主,也有花卉、草虫、钱纹锦地以及镂雕装饰。

高足杯-----器型大致为两类,除特意仿宣德青花器外,尚有胎薄体轻,纹饰纤细的淡描青花器。足彩多为平底高足或浅圈底高足。

碗-----器型与嘉靖时相似,唯器口常有小折沿,或折沿后边沿再向内收拢;腹较深;器足除较高的直形圈足与里矮外高的平面斜削圈足外,还有卧足。

盘-----器型与嘉靖时人体相仿,但此时的盘类,器口较厚,塌底严重(有的平放时底面甚至可以旋转);浅盘圈足较前开阔。盘类造型,于万历时始见攒盘。

外销人盘-----多为宽板沿品,器壁浅坦,胎体较薄,并成为万历至康熙时期外销瓷盘的传统造型,万历青花人物类因广见于西方各国,故常被认为是外销瓷的典型;其实,这类人盘并非仅用于外销,本世纪三十年代曾大量积聚于北京古玩市场,近年于江西省广昌地区万历三十年(1600年)前后墓葬中也有相当数量出土.这说明,在明代万历当时,瓷器产品的外销与内售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

树木寿字、百鹿、云蝠、雉鸡牡丹等纹饰。

文具类-----此时造型丰富,有五龙笔山, 笔船、笔洗、笔插、砚、水盛、颜色碟、小印盒等。品种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甚至有的瓷笔涂漆画彩,仿作成漆器,纹饰有人物、花鸟、草虫、龙凤纹等。

雕塑类-----多为人物,如吹螺人、布袋僧。八仙人,寿星、真武、观音、仕女、文昌、坐佛、童子等。有青花与五彩品种。有的青花人物塑像还见缝插针加绘红、黄、绿彩,以适应彼时流行的嗜好浓艳彩的风尚。

三、图案纹饰特征

万历时期,瓷器是最为突出的装饰是镂孔与雕塑,这是以前不常用的工艺手法。镂雕器中常见瓶、盒之类,镂雕手法大多粗率、无细腻感。雕塑工艺则多用于人物形象,与嘉靖时同样带有道教色彩和吉祥内容,如八仙、寿星、真武人帝、观音、布袋僧等。

工艺装饰中,除用刻、划、镂孔、雕塑外,还喜用前朝己有的开光图案。这种突出主题的装饰手法,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时,瓷器的绘画风格,表现为布局繁密,主题不明,有的器物甚至里外均饰图案。笔法是,早期近似嘉靖、线条颇细,有深浅阴阳之分,晚期则简单草率得如同儿童画一样幼稚。此外,万历晚期,还开创了青花淡描、钱线描及勾勒淡水点染的绘画技法。

这一时期,常见的图案为龙凤、蟠螭、折枝灵枝及钱纹。其中龙纹呆滞无力,气魄不足人物和兽类的体形都比例不当,常常失真;人物画多富于道教色彩,如张天师斩五毒等;那些用各种锦文为在的图案,画画往往过于繁密,纷纭杂杳。

值提注意的是,此时纹饰寓有嘉靖更多有福、禄、寿内容,如树木“福”字、“寿”字、寿山福海、百鹿、百鹤、云里百蝠等。以后清代各朝普遍饰用的这类图案(如乾隆时的粉彩百鹿图。五蝠捧寿等),盖源于此。以青花渲染白筋的白色、淡水点染的葡萄及铁线勾描出的人物等,也是此时流行的新创画面。此外,民窑器物中,继嘉靖之后,也有一些放牧、捕鱼、秋收之类描绘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场景、具有浓厚有生活气息。

常见图案纹饰:

双龙、云龙、穿花云龙、穿花行龙、穿花团龙、龙托“水”字、龙舟、龙凤、云凤、双凤、狮球、狮子牡丹、麒麟、蟠螭、海兽、百鹿、百鹊、仙鹤、松鹤、竹鹊、鸳鸯荷莲、雉鸡牡丹、桃树花鸟、云里百蝠、荷塘芦雁、花草虫蝶、垂枝花鸟、花鸟、雄鸡、鱼藻、蜂蝶、三鱼、秋虫、花卉、荷莲、团花、朵梅、花叶、三果、葫芦、葡萄、白菜、花篮、盆花、石榴花、秋葵花、松竹梅、月影梅、缨络莲花、牡丹盆景、垂枝牡丹、洞石花卉、灵枝、缠枝莲、缠枝葫芦、缠枝莲托梵文、折枝莲八宝、折枝花卉、八宝、阴气八宝、八卦、云肩、云头、长条莲辨、钱纹、灯笼、树木“福”“寿”字、吉祥词句(大吉、全寿、天下太平等)、行楷书体诗句、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松下老人、八仙庆寿、醉八仙、五谷丰登、老子说经、老子出关、张天师斩五毒(五毒为蛇、蜈蚣、蜥蜴、蟾蜍、蝎子)、寿星、三国故事(关公赞貂婵、关公审貂婵、夜读春秋等)对弈、仕女、婴戏等。

四、各品种特征

青花-----前朝纯正的色泽的基调与嘉靖、隆庆时一致,也是蓝中泛紫,但像隆庆时那么浓艳深重的色调则逐渐少见。万历青花呈现的色调,与中晚期有明显区别,大致可分为早期;深重艳丽,蓝中泛紫、典型器有梅瓶、缸、罐等;中期;蓝中闪灰,发色渐浅,晚期;蓝色灰暗,多有晕散,如胎体单薄,稍欠规整的盘、碗类;及至万历未期,出现更加浅淡的色调,并延续到天启时期,如淡描青花的婴戏碗、盘。所绘人物形象都较小。

还有一些奇特的青花器,如深壁花口大碗。折沿花口大盘与军持等器型,多属当时的外销瓷。采用连续开光和镂孔工艺,颇的异国情调;另有万历官窑镂孔凸雕青花开光八仙人物纹碗等,亦很新颖。

釉里红-----署万历年款的红釉器,至今尚未见到。但万历官窑釉里红或釉下纹饰却呈色鲜红,十分悦目。而以青花相衬的一类官窑器物,釉里红色调却不艳丽。如莲辨式洗,莲辨上所绘的釉里红,浅淡如粉红色又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闹学图”碗,其青花色调浓艳,釉里红却为铁红色。民窑中,这类青花釉里红器物,也时有所见。

尽管所见釉里红器物不多,却证明铜红釉品种在万历时确有烧制。旧有文献所记载的红釉失传之说,看来未必恰当。

哥釉青花-----常见的万历哥釉青花器(瓶、樽、罐、缸、薰、洗、炉等),究竟是江西省的景德镇窑或吉州窑所烧,还是广东省潮洲窑所烧,目前尚无定论,这类器物,大多胎体粗糙厚重,衔接痕明显,底足处理多不规整,釉面闪米黄色或黄色,开片的纹路并非常见的黑色,而是粉红色,青花色调为蓝是泛黑或发灰的回青色。常见用白花、赭花堆出简单图案的装饰,如松鹿、花蝶、蟠螭生平。堆出的白花、赭花开片不明显.器底除署本朝年款外,还时常题有“金玉佳器”、“万历年制玉堂佳器”、“富贵佳器”。“雅”、“福”等字,青花款识色重。这一品种的器物,除大量传世品外,于墓葬出土物中也时有所见,如一九六五年江西南城县于天启四年(1624年)墓中出土的哥釉青花松鹿梅瓶,一九六六年江西省南城县于崇祯元年(1628年)墓中出土的哥釉青花折枝花蝶胆瓶(后者墓主于泰昌即1620年,葬于,崇祯元年)。这两件哥釉青花器,釉面肥厚,器足处理规整,口施酱釉。笔者认为,它们应属于同一地区所烧制的同一品种,其制作年代,应为先于天启、崇祯的前朝,即万历时期。

五彩-----万历五彩素负盛名,深受国内外的珍视,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因而也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过去它曾大量地流散到国外,早己为世界各国的中国瓷器爱好者所熟悉;日本人尤其重视,视若国宝,而且件件立档,作为重要文化财富而登记在案。

万历五彩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胎体厚重,有歪斜和不圆的现象,尤以镂孔瓶、盒更为明显,由于瓷土淘炼不

精,而胎质略显粗糙,大件器物多为砂底,修胎不规整,衔接痕迹显露,器足多斜削并留有刮痕,盘、碗底心与凹。一般中,小件器物,则制作得很精细、规范。

(2)釉面乳白莹润,但与嘉靖、隆庆时相比己略显逊色,后期釉面稀薄而呈青白色。

(3)彩的色调对比都很强烈,较嘉靖时更加浓艳凝厚,大红大绿,有华丽之感(嘉靖

时五彩器多用孔雀绿,而嘉靖时则少用)。多用釉下青花作局部图案或勾描轮廓。早期青花色艳,中期色调则显晦暗,未期更为浅淡。

(4)较多采用开光图案和镂孔工艺,为此时五彩器的又一特点。

(5)绘画技法幼稚,图案不规整,线条虽细,却以繁密为重。纹饰中以青花双线勾勒出轮廓然后填彩,其彩色常溢漫出线。致使纹饰显得粗率模糊;所画人物形象不是上身过大,就是下身过小,比例失调;所绘人物即不生动,也不严谨,形象欠缺气魄,仅以炽烈的色彩取胜。

万历五彩大型器物很多,但完整的较少。如此较多见的五彩大缸与花觚类,胎体厚重,瓷土粘接不牢,接痕处常有断裂,或因冰冻而破碎。中、小件常见器物,有盘、碗、盆、盒之类,但隔盒类常祗剩下半部的隔屉与盒底,彩色好多损伤。万历时的蒜头瓶有青花器也有五彩器,瓶上所画鸳鸯荷莲,为沿袭宣德、成化官窑彩器纹饰演变而成,易于辩认。成化以后各朝,这种固定纹饰大体相同而微有差异;绘此类图案的盘、碗,如不仔细观察对比真伪款识,往往不易辨别其时代。

因万历五彩重见于世,同样也被国内外做假者所青眯,笔者过去见过许多仿品,所用彩料多为明代遗留下来的旧颜料,所绘人物等图案纹饰的风格也和万历一样,潦草不规,从形态、甚至器型也照搬旧品,对这些器物应特别注意,可从款识和时代特征方面去区分真伪。

过去日本人所仿万历五彩器水平较高,其胎釉、青花色调、彩绘、款识都很精细,但因与景德镇烧造温度不同,胎体玲珑,胎质瓷化程度高,玻璃质强,迎光透视胎体透亮,具有不可掩饰的日本工艺风格,其所仿万历五彩小品,如小盒、小盒及碗之类,多被带来中国配制古色古香的锦盒,盛装之后再运回日本,鱼目混珠充作古玩兜售,甚至有不少中国人也上当受骗。更有诡谲者,故意在器盖或口边沿做好残缺之状,稍不经心,便入彀中。

斗彩-----所见的万历斗彩器物不多,其器型及纹饰仍宗仰成化,如开光折枝花叶碗、团莲高足杯、团花碗、人物碗及方鼎等。但所绘的青花与彩色,却都比成化斗彩的色调明显加重,显然和万历五彩器色调一脉相通。以斗彩鸳鸯荷花碗为例,虽然外表与成化时期的器物大体相似,但青花色调却显得浓重艳丽,仍具有本时期的特征。

三彩-----万历三彩器有各种色地。其彩均直接施于胎坯上。以黄釉为地的黄绿紫三彩器,黄釉色重,色调沉闷,透过黄釉层,可见粗糙胎体上密布的黑色小斑点,同时黄釉中也多因釉质不纯而见有小红点或血丝痕;其绿彩浅淡鲜艳;以紫色所勾描的纹饰轮廓线,加黄釉后呈色黑赭,也有于黄地紫绿彩上留以白釉龙纹的装饰。款识中有青花款和青花上罩黄釉所致的黑色款。常见器型有大小不等的盘、碗、炉等,后来这类器型和龙纹已成固定式样,历代相袭,清代自康熙至宣统,都有尊崇万历三彩样式而由官窑仿制的黄地紫绿龙纹盘。

万历时,另有以茄皮紫色为地,刻暗花后填以白、绿、黄色、组成龙纹、折枝花等图案的茄皮紫釉三彩碗、盘。这类器物的茄皮釉面多不鲜亮,底部也施茄皮紫釉。并有刻款。此外,遗有于暗刻纹饰上仅填单一绿彩的折枝花盘。北京地区明代定陵出土的一件万历三足鼎炉,却是以黄釉为地,塑有施茄皮紫釉的蟠螭龙,龙首盘绕成为双耳,甚为奇特。与此造型完全一致的,还有孔雀绿低温釉,因年久而部份剥釉,这一珍品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院。过去,嘉靖、万历三彩器也和珐琅、琉璃器一样,多流入法国,为彼方人士所嗜好和珍藏。

金彩-----此时红、绿、赭彩器上喜加金彩纹饰,金彩与嘉靖时相同,但署款为“大明万历年制”或“万历攸同”、“富贵佳器”等。

青花紫彩-----采用斗彩工艺手法,以青花勾描部份轮廓,再填以紫彩或用紫彩描绘部份纹饰,见有万历官窑青花紫彩龙纹碗等。

青花绿彩-----以青花勾描纹饰的轮廓作局部或片断的图案,然后在勾描的纹饰中填以绿彩。如万历官窑青花绿彩花卉碗。

青花红彩-----万历时期的青花红彩,青花色调多为青金蓝色,红彩亦有深浅之分。纹饰中,有青花海水、红彩龙纹;亦的与此相反的红彩海水、青花龙纹,釉面均呈亮青色。器型有杯、碗、盘、高足碗与大碗、大盘等,大多署有官窑款识。

红地青花-----此品种也称“青花加红”。其装饰方法为:以繁密的青花纹饰为主,特意在空白地上填涂红彩(个别也填以绿彩)。与青花红彩之区划,在于红地青花是以青花纹饰作主题的,纹饰有云龙、狮子、牡丹等,画意都很草率。万历晚期青花色调为青灰色,涂施的红彩常见厚薄不匀的现象,常见的琢器有葫芦瓶、壶、罐等,多无款。而署官窑年款的的盘、碗类圆器,比较少见。另外,还有民国时于万历青花器上后挂红彩的伪作,其红彩泛黑而艳。据知,过去常有在宣德、正德、嘉靖与万历时的旧青花器上,后挂孔雀、瓜皮绿及红彩釉的伪作,有的后挂釉器因久售不出,又将彩釉脱去,恢复原来面目。越是名贵的品种,越是稀有的年款,古董商人越要想方设法的去伪作。

青花地白花-----以青花为地,留出白花纺饰,多绘麒麟、牡丹纹,见有香炉与盘、碗类。其草率的画意,生硬的线条,为明晚期瓷画的通病。

蓝釉白花-----是继承宣德瓷的品种,如这时制作的蓝釉白花鱼藻纹盘,就近似宣德的同类器,但釉面明亮色泽却逊于宣德的宝石蓝,而泛深灰色,器型的蒜头瓶、梅瓶、胆瓶、罐、香炉及盘等,其中的香炉最常见,其炉型为收口式三足,胎体衔接痕明显,器里为白釉式青白釉,器外腹灰蓝釉面凸起的白云装饰,与上述哥釉青花白花工艺相同,器底常署“玉堂佳器”或“大明万历年制”款。

酱釉青花-----酱釉青花面较肥厚,有的很光亮,堆起的白花纹饰,与蓝釉白花的效果一样,器型种类也与蓝釉白花大致相同;胎体比较厚重;纹饰中有龙纹、凤纹、麒麟、折枝花鸟、八卦等;底足刮削齐整,足脊带有棱。

白釉红彩-----万历红彩与嘉靖、隆庆时一样,一样的色泽鲜艳似枣皮红,浓者泛黑紫,浅淡者如珊瑚红色

黄釉五彩-----此品种为万历时所独具,仅由黄釉青花以青花纹饰为主,通体罩以黄釉,釉面不及前朝的细润,加绘的红、绿彩、浓重艳丽。款识有青花款和暗刻款。

黄釉-----其色泽浓深,釉面肥厚。此时并存两种施釉工艺;一种是以白釉衬底覆施黄釉;另一种则是于毛胎上直接施釉,后者釉中多隐现小黑点或血丝状小点。所见碗类,器型多不规整,碗壁与嘉靖时的相比略厚较高,有刻划纹饰的,亦有光素器,有的为白釉裹,其暗刻纹饰均同于万历白釉器,圆器口沿部多有内敛小折边。

蓝釉-----釉面光润,蓝中闪黑灰色。盘、碗类除通体施蓝釉者外,也有刻暗花或器裹为白釉器的器型和底足特点来区分。

哥釉-----盘、碗等圆器类器型不规整,胎体较薄,釉面光亮,多开细碎片纹。梅瓶、锥把瓶及葫芦瓶等琢器类,釉面灰白,不光亮,有圆形口、花辨形口与酱黄釉面。底足一般为平砂底。器身多以钱泥釉花、酱色花或青花开光为饰。

回青釉-----特点与嘉靖时一样,但此时少见。有刻龙纹图案的盘、碗类。个别器口施有酱青黄釉。

冬青釉-----此品种,嘉靖时色泽青绿,万历时色调浅淡,泛黄白色。此时,三乳足香炉一类刻有松竹梅花纹,署款为“玉堂佳器”、“大明万历年制”等。还有色调更浅淡的薄胎浅碗一类,造型不规整,款字色淡,潦草,均为万历晚期之物。

五、胎釉特征

胎体:

万历时,由于瓷上淘炼不精,制作粗糙,器物胎体大多厚重,屡见夹扁、窑裂等现象。大件器物胎体不规整,底足为砂底。盘、碗底足除有显著刮削,跳刀痕外,底心多下塌,甚至有的底塌到圈足不能著地,但万历器物并非全部粗糙,多数官窑圆器类仍精细,其修胎规整,胎体薄厚适度。至晚期,官、民窑中仍有薄胎之作。

釉面:

早期器物釉面厚润,有玻璃质感,中期精致的器物,釉面仍很细润,呈乳白色或青白色;晚期器物多为淡青色,釉质稀薄,常见漏釉现象。

六、鉴定要点

1、万历瓷器一般质地粗糙,胎体厚重;器身多有双形,欠规整。

2、其青花色泽、早、中期呈蓝中泛紫色,晚期灰暗晕散。

3、装饰工艺技法,有镂雕、镂孔、开光、暗刻等,青花纹饰开始采用淡描及涂抹手法。此时,给画风格繁褥麻密,幼稚滞拙,具有粗犷的民间艺术色彩。晚期画面更不考究,布局繁乱,人物形象比例不当。

4、常见大器多粗犷砂底,也有个别为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中心落款处凹陷,并于中心施釉如脐;盘、碗之类足径较阔,底部多施釉,而无釉的砂底可见明显的放射状跳刀痕与火石红色,官窑圈足处理多滚圆,民窑则多斜削,并出现了通常认为是清代康熙时才有那种斜削式细砂拱壁底,如河南省一九八二年文物展览中的明万历四十五年墓出土的青花白菜纹小碗。

5、落名款自嘉靖始,渐次增多。万历时,民窑器的绘图标记有仙鹤、灵技、兰草、如意去头之类,以后清代康熙瓷中所采用的图记,源于此。

6、国内外传世的万历瓷器中,有许多其实是历代仿品和后加彩的伪作,鉴定时要仔细观察。清代仿品多带有本朝时代特征;对日本伪作,应从胎体、色彩及画风上区分之。

1、嘉靖胎质不及前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及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4、青花用回青料,有时加入石青,其色调呈特殊的紫兰,青金兰色,同时也有发浅淡黑灰色。

5、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

征。

6、纹饰线条虽纤细清丽,画风多写意却显得粗率, 画面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

7、器底施釉,多为亮青釉。

8、圆器圈足多向内收敛,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玲珑薄胎器皿一般为滚圆矮浅窄小的圆足。

9、款识字体,笔划较粗,均为楷书体。一般多于底足书写六字双行、带有双圈。“大”字的一抛一捺较平,“靖”字立部往上,“年”字一抛挨上点,“制”字衣横少越刀。

10、隆庆时青花色调兰中泛紫,浓重艳丽。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庆时青花呈色最佳。这点可作鉴定判别隆庆青花器的主要依据。

11、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极少写“制”字。隆庆时器物传世不多。

万历瓷器特点

1、万历瓷器,一般质地粗松,胎体厚重,器身多变形不规。

2、青花色调,早中期呈兰中泛紫,晚期为灰暗晕散,并开始采用浅描手法。

3、装饰工艺技法,有楼雕、楼空、开光、暗刻等,青花中出现类似铁线描的绘画。此时绘画风格,繁缚麻密,幼稚滞拙,具有粗矿的民间艺术色彩。晚期画面不考究,布局繁乱,比例失当。

4、大器多粗砂底,也有个别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落款处常略微凹陷,并于中心施釉如脐。盘碗之类,足径较阔,底部多施釉,无釉的砂底,可见明显的放射状跳刀痕与火石红色,官窑圈足多处理为滚圃,民窑则多斜削, 并出现了通常认为是康熙时才有的那种斜削式拱壁底。

5、青花瓷器釉色:早期浑重艳丽,兰中泛紫。中期兰中闪灰,发色渐浅。晚期兰色灰暗,多有晕散。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高46cm,口径8.9cm,足径15.2cm。

瓶唇口,长颈,球形腹,平底。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莲纹和上仰变形如意头纹,其内绘花蕾。腹部为缠枝花卉纹。素底无釉。肩部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横排款。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器形体高大端庄,纹饰细密严谨。

同件瓷器景德镇可卖40万 潮州只值2万


作为中国的瓷都,潮州的日用陶瓷老大地位无人不承认,但论起艺术陶瓷,很多人却不知道,潮州的瓷塑、通花瓷很长一段时间在全国评比中经常都是全国第一的。千百年来,潮州境内韩江两岸的瓷窑星罗棋布,陶瓷技艺在一代代能工巧匠们的劳作身影中薪火相传。特别是通花瓷和瓷花技艺,以“薄如纸、细如丝”在瓷坛一枝独秀,饮誉海内外。

但在改革的历史洪流中,一些农民企业家盲目追求销量,大量廉价劣质的产品流入全国市场,潮州的艺术瓷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走向衰落。之后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的日用陶瓷,更加挤压了艺术陶瓷的发展空间。

若干年后,等到当地有关部门发现潮州的艺术陶瓷是个宝的时候,通花瓷已经后继无人,瓷塑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如今潮州的艺术瓷,能够与景德镇相媲美的,仅剩潮彩一枝独秀。但已经根深蒂固的误解,让潮彩的价格与景德镇瓷器相比如隔天渊。有人认为潮州艺术瓷只值产品,不值艺术品的价格;有人却将其视为潜力股,在景德镇瓷器已经动辄几十万元的情况下,一些藏家已经开始趁低大量买入潮州瓷器。

说现状外界对潮州艺术瓷误解太深

赵利平(收藏家、资深艺术评论人):潮州是中国的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潮州艺术瓷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两件作品,一件是三层通雕《友谊通花瓶》,在1978年邓小平访问朝鲜时被作为国礼赠送给金日成;另一件是《春色瓷花篮》被选送人民大会堂广东厅陈列,有关部门当年为保证运送安全,还调动直升飞机直接到潮州装运。但现在在很多全国性的展览和评比中,为什么却很少看到潮州通花瓷的身影了?

吴为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第一个用科学的方法成功研制出日用陶瓷釉下花纸生产工艺的艺术家):潮州自古就是国内著名的陶瓷产区,但因为潮州的陶瓷都是民间窑,不是景德镇那样的官窑,所以历史上并不是很出名。新中国成立后,在国营体制还未解体之前,潮州无论是艺术瓷还是日用瓷,都是全国第一的。潮州的瓷塑、通花、日用陶瓷在那个时候的全国评比中,经常都是全国第一的,那是潮州艺术瓷最辉煌的时候。

改革开放国营体制解体后,一些农民企业家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大量生产廉价劣质的产品。当时我出去旅游吓了一跳,在外省的一些小县城,都能见到潮州的通花瓷、动物陶瓷,价格很便宜,但粗制滥造不讲究艺术性。这些不代表潮州艺术瓷水平的产品充斥市场,致使潮州的艺术瓷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走下坡路。

让我觉得特别伤心的是,现在跟国内一些收藏家交流,他们说要买便宜的东西就到潮州来。好像我一个作品之前拿到景德镇去展览,图录封面、现场投影介绍什么的都选中我这个作品,标价40万元,有人一看很喜欢,但一问是潮州的,马上杀价杀到了2万元。你说我怎么可能不伤心呢?在他们眼里,即使是我们这些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作品,也都是产品,景德镇的大师作品那才算是艺术品。所以现在很多潮州的陶瓷大师不得已都跑到景德镇发展了。

蔡秋权(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的确是这样。外面现在知道潮州艺术瓷的人比较少。单纯看作品,潮州有的作品画得比景德镇的还要好,但一说产地,很多人可能就不会选择潮州的,这是一个很深的误解,其实我们这里的好东西很多。

赵利平:最近几年潮州市政府不是已经很重视当地的工艺美术,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了吗?仍然无法让潮州艺术瓷重塑辉煌?

吴为明:社会对潮州艺术瓷的误解太深了。之前大量劣质产品充斥市场,后来又大力发展日用瓷,这让很多不了解的人以为潮州的艺术瓷也是大量复制的。如今潮州再想提高艺术瓷的档次,可惜很多技术力量都接不上了。通花瓷现在是后继无人了,瓷塑好一点,但影响力也大不如前。唯有潮彩前进了一大步。

说传承市场不好年轻人很少愿意学

赵利平:除了外界的误解,近年来我在广东省的工艺展,还有外面的很多展览,都甚少看到潮州的艺术瓷。现在潮州艺术瓷的价格差别非常大,老一辈艺术家如王龙才的通花瓷价格非常高,但年轻一代的通花瓷作品价格就很低。潮州陶瓷的传承问题应该很严重吧?

吴为明:现在收藏家愿意购买的通花瓷,都是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年轻一代的,艺术修养不够,做出来的东西跟老一辈艺术家的水平相差实在太远了。市场不好,就更加少人愿意做通花瓷了。

其实通花瓷国内很多地方都有,但潮州做得最精致,特别是将通花和瓷花相结合最具特色,最多可以做出三层的效果。以前的潮州老艺人比较讲究,在通花瓷中融入了很多诗情画意,这样的陶瓷才有了艺术价值。

蔡秋权:现在市面上很多通花瓷,其实不是手雕的,而是电子喷砂做出来。年轻一代中,现在只有研究所里几个年轻人照着老师傅设计的图案做一点,外面一个订单几千件几万件,都是流水线生产,没有多少艺术可言。培养一个会通花瓷的年轻人太难了,一来学习周期很长,二来即使学成了,日后的销路也成问题,所以这个队伍一直无法壮大。

其实不单单是通花瓷,即使是彩绘,80后现在也很少人学了,太苦了。我很多精品都是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沉下心做出来的,但年轻人晚上都玩电脑,不可能像我们一样,在一件作品上磨上一两个月,所以现在要带出一个好徒弟也比较困难。潮州的艺术瓷,能够接得上班的,40多岁的有,30多岁的就已经没有了,所以我们也面临着一个传承的问题。

现在潮州陶瓷几个门类一共有十个国大师,省级大师有50多人,算上市级以上的大师有100多人,队伍并不是很大。所以我们担心的是,现在潮州艺术瓷慢慢起步了,但等到将来大家接受了,很可能就会出现后继无人的境况。

老窑瓷:元代瓷器真伪辨识的方法


一、 辨态质

首先要看底足无釉的露胎处及器身的缩釉的部分。象元代的青花和釉里红与前代器物相比胎骨洁白。而近现代仿品与元代相比,胎质较为坚密,胎骨颜色更加精纯如玉。

二、 辨纹饰

元青花器物文饰层次多,画面满,但清楚、严谨,大多数繁而不乱。一个器物上所画图案多达七八层,主次分明,釉边角纹饰、主题纹饰和次要纹饰之 分;构图丰满,空间狭窄,显得十分热闹。这个器物上所绘图案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管是花瓣、花芯、花叶、枝杆,填色的地方,留白处较多。绘画风格不论是花草、山水、人物等,皆受当时人画写意手法的影响,生动活泼,笔法自如挥洒,不但流畅,而且多样化。近现代的仿品,其外型与纹饰几可乱真,但绘画的笔法却生硬滞涩,毫不流畅洒脱。

三、 辨釉色

元代官窑烧制的青花瓷所用的青花料是含铁量较高的进口钴矿料。因而经过高温烧制后,颜色鲜艳,色散晕。但现代仿品所用的青花料大多数为国产料,含钴、锰量高,含铁量低,经过烧制后所呈现出的颜色为暗蓝,没有元代官窑青花瓷那种鲜艳深沉的感觉,釉光也有不同,元代瓷器的釉面在器物表面必然闪现一种深沉的旧光泽,这种旧光泽天然浑成,并无刻意造就痕迹。现代仿品用的是新釉料,因而器物上釉面所呈现出的只是浮光造就,绝不可能有年代遥远的天然旧光泽。

通过工艺辨识钧窑真假的方法


钧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尤其北宋后期官钧瓷的制作,无论从造型设计、烧造工艺或品种、釉色、艺术风格、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至金元明清各代仿钧之风盛行一时。由于工艺条件和审美的不同,金元以来各地仿钧窑口除继承宋钧的传统工艺,又创烧出一批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品种。

色彩特点:真品釉色釉标准的“蚯蚓走泥纹”,仿品釉色则无此特征。“蚯蚓走泥纹”系因多次施釉,烧成过程中釉层开裂,相互渗透熔烧所致。所有仿品在烧成时,均未掌握此工艺要点,所有都没有这种自然流淌渗透的“蚯蚓走泥纹”。

器型装饰:钧窑主要器型有:花盆、盆托、盘、碗、洗、炉、尊等。钧窑瓷器底刻有”一“到”十“的数字铭文。但并非所有的钧窑瓷器都有此铭文,其铭文在烧制以前刻上的。

钧瓷,以其色彩艳丽、艺术风格独特闻名中外,久享盛誉。在国外,钧瓷被称为"中国宝瓷",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钧瓷不但在色彩上鹤立它瓷之上,在造型和施釉方面也独辟蹊径,自成体系。钧瓷色彩之多,不胜枚举。最著名的有:玫瑰红、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茄色紫、葡萄紫、鹦哥绿、葱翠青、梅子青、天青及窑变的各种色彩。相传以胭脂红、葱翠青和墨色为难得之佳品。

钧瓷造型以端庄、浑厚、古朴、文雅为特色。钧瓷器皿,棱角分明,线条优美,文饰简练,雕塑别致。钧瓷传统作品尊、鼎、钵、洗、瓶等陈设品,置之庭室,富丽堂皇,满屋生辉;陈之几案,赏心悦目,雅致韵人。钧瓷胎质,陶冶清纯,坚实细腻,扣之其声如罄,清脆悦耳。钧瓷的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釉中常常呈现出珍珠点、鱼子、菟丝、蟹爪和蚯蚓走泥似的纹路。古人用“五光十色润如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来赞美钧瓷釉质的纯净和釉色的艳丽。钧瓷的釉色,各不相同,有的一器一色,有的一器多色,但却找不到两件色彩完全相同的产品。这就是人们说的"钧无双配",也是钧瓷独特艺术风格的一个方面。

嘉靖青花瓷器的特点和鉴别方法


嘉靖青花瓷器在造型上更加的古朴凝重,和前朝的瓷器风格有很大的差异,大型器物如大龙缸、大罐等制作的数量非常多,而且工艺比较粗糙,不太重视修胎,琢器腹部的胎体接胎痕也是比较明显的。但如果是官窑所制造的小件器物则要精细很多。虽然说工艺没有太多优势,但是在制作水平上有所突破,下面我们来看下嘉靖青花瓷器的特点都有哪些?

一、嘉靖青花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1、道教色彩纹饰盛行

之所以在瓷器上出现了很多的道教纹饰,主要是因为嘉靖帝尊道教,所以在当时所制作的青花瓷器上就很经常会看到八卦、云鹤、鹿鹤等道教纹饰。而在花纹图案上也更加的华丽复杂,在形象上比较生硬,没有前朝那么生动。这个时期的龙纹还是猪嘴龙,显得格外的憨态可掬。

2、色调为回青,蓝中泛紫

嘉靖官窑青花瓷所使用的色调是“回青”,颜色十分的浓烈,蓝中泛紫。拥有很多中色泽,使用不同的青料制作而成,而官窑中之所以可以制作出如此典型的浓翠艳丽的青色,就是因为千锤百炼经过多次的配比后所产生的效果。

3、品种繁多,色彩丰富

嘉靖青花瓷器在品种和颜色上都非常的丰富,在色调上多为大红大绿,给人的感觉十分的古朴艳丽。青花瓷的特点多为颜色名亮,可以看到明显的用笔涂抹的痕迹。

二、嘉靖青花瓷器如何进行辨别?

1、辨胎釉:在底足胎釉的连接处大多都有火石红

明嘉靖时期的青花瓷在胎质上已经是没有前朝那么的精细、致密洁白,胎色中大多科见白中闪灰,而胎质较为干涩,里面有较多的空隙。

2、辨纹饰:线条如硬笔绘制而成

嘉靖青花瓷器的纹饰大多数使用的是双线勾勒填色法,所以在轮廓线条上会比较硬朗,就像是使用硬笔绘制而成的一样,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回青料晕散的情况,而青花填色也进化成那个会出现溢出线外的现象。嘉靖青花瓷器在纹饰画风上会显得较为稚拙,就好像是孩童绘制的一样,在纹饰上有繁缛的趋向,画面缺乏层次。在纹饰中的人物、动物等元素经常会出现比例失调的情况,比如婴戏纹中的孩童往往脑袋的比例要比身体大很多,而麒麟瑞兽又显得老态龙钟。

嘉靖青花瓷器的特点和鉴别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到窗帘,在进行收藏的时候不妨可以参考,从而让价值更好的体现。

嘉靖青花瓷器价格参考:

1:明嘉靖青花群仙祝寿大葫芦瓶,尺寸:高56厘米,估价:RMB 16,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RMB 18,400,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嘉靖年制」款。

与明代其它帝皇相比,明世宗嘉靖皇帝继承大统出乎其人生意料,一夜之间由藩王脱胎贵为天子,因此他比谁都深知荣华富贵得来之不易,对帝皇生活的痴心眷恋成为他祈求神灵、信仰道教方士的主要动因。正如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所言「世宗起自藩服,入缵大统,累叶升平,兵革衰息,毋亦富贵吾所已极,所不知者寿耳。以故因寿考而慕长生,缘长生而冀翀举。惟备幅于箕畴,乃希心于方外也。」嘉靖二十一年他更是不问朝政,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长生。当时宫殿所饰之物均为道教仙人众神、灵符祥瑞之类,其中瓷器一项也不例外。据嘉靖本《江西省大志》卷之七「陶书」一章载录嘉靖八年至三十八年里烧造御瓷的名目,当中不乏道教色彩浓厚的器皿,例如「二十一年 青花白地八仙过海罐一百(件)」、「二十三年 青花白地外海水苍龙捧八卦寿比南山久福如东海深里三仙炼丹花碗二千六百(件)」、「二十七年 青花白地龙凤群仙捧寿字花盆五千(件)」、「三十年 青花白地外四画神仙里云鹤花盘一百(件)」「三十一年 白地青花里八仙捧寿外云龙花盘二百五十(件)」等,而且检阅其全部名目记载,发现嘉靖二十年前后道教色彩浓重的器皿开始大肆出现,应该与嘉靖皇帝二十一年移居西苑潜心修道密切攸关。御器当中有葫芦瓶一式,颇为嘉靖皇帝所爱,造型多样,纹饰丰富,大小各异,为道教题材的造器与纹饰结合的佳例,富具时代气息。而本品为嘉靖御瓷葫芦式瓶当中非常珍罕的一类,其上下腹均丰硕圆润,口部细直,圈足高深外撇,颇见豪迈古拙之气。其口沿与束腰均绘缠枝灵芝纹,上腹上下饰变形莲瓣纹和蕉叶纹,中间主题图案则是五仙行乐图,见有寒山凌波戏水而行,刘海骑金蟾腾飞,拾得携帚而坐,似与执杖佩葫芦仙人对语,后面松下仙人则执笔书卷,神态悠然。下腹主题为群仙贺寿图,场面热闹非凡,共有十三位仙人为寿星祝寿。见寿星端坐石上,泰然自得,观刘海为之戏蟾,众仙献寿,见有捧灵芝托蟠桃者,持宝瓶敲鱼鼓者,吹紫箫鸣玉板者,络绎不绝,气氛喜庆祥和。圈足外侧锦地四开光绘折枝瑞果纹。其青花一色浓妍泛紫,为回青典型之特征,绘画繁缛细致,众仙仪态不一,生动逼真,各见精彩,尤以寒山拾得为佳,拙朴木讷,又不失活泼、诙谐,与嘉万时期画家尤求所作《寒山拾得图》极为相似,由此可见画手技法不凡。底款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字体稚拙古朴。

本品装饰造型独见嘉靖一朝出现,后来万历时期继承嘉靖御瓷葫芦式瓶的众多式样,唯独缺失此类。结合其绘画风格、青花发色和款字等诸种特征,佐证以前述文献记载,估计其制作时间应是嘉靖中期,流行时间极短,故制作数量罕少,除本品贺寿图以外,相同造型尚见其它纹饰如见香港苏富比198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第53号「明嘉靖 青花松鹤寿字葫芦瓶」,主题纹饰绘福寿云鹤仙鹤图,高为45.5厘米,和香港佳士得200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第620号「明嘉靖 青花云鹤纹葫芦瓶」,主题纹饰为上书「风调雨顺」下书「国泰民安」云鹤海水图,高47.2厘米,均不及本品尺幅之高。与本品构图相近的其它造型葫芦式瓶尚可参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明嘉靖 青花八仙云鹤纹葫芦瓶」,高58厘米,亦为嘉靖御瓷之佳品。

2:明嘉靖青花龙凤纹活环双耳瓶(一对),尺寸:高17.7厘米;高16.5厘米,估价:RMB 10,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RMB 15,640,000 ,成交时间:2017.12.03,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单排楷书款。

青花活环耳瓶,乃明代御窑最为传统的样式之一,于嘉万年间尤为盛行。此形制乃源自古青铜投壶造型,早于洪武时期内府便有烧造,见美国旧金山美术馆藏一例明洪武釉里红云龙纹环耳瓶,因器形典雅肃穆,当为供器。嘉靖时期承袭此瓶式,亦符合当时信奉道教之时代背景。

此明嘉靖御用青花凤纹活环耳瓶,造型小巧规致,遍身青花瑞福图式,仙气袭人,应为帝王掌中把玩之物。通体施釉,青花装饰,口沿横书“大明嘉靖年制”款。观其双耳活环处,轻薄纤细,成形不易,尤可窥彼时官窑烧造工艺之高度。完整保存至今,实属难得。本瓶以云凤纹为主饰,自上而下环饰多层纹样,纹饰虽层层相隔,实则互为呼应。凤凰展翅飘尾,尾部毛发呈锯齿状,画风朴拙奔放,富集时代特征。且见四周伴以祥云纹,仙气缭绕,道教色彩甚浓。明世宗祈愿万寿无疆,喜好祥瑞图式,下必趋之好之,故令此种纹饰于嘉万年间蔚然成风。嘉靖青花以石子青与回青料配合使用,最是独特,不见成化青花之浅淡,亦无永宣铁锈斑之冷峻,自是鲜亮艳丽,诚如《陶说》所称“幽菁可爱”,与人以浓烈而自然的美感。此瓶釉色肥腴莹润,青花色泽明亮,甚具嘉靖青花之时代特征。此形制虽非少见,而制作却不流于形式。尤其青花纹饰之绘画,笔意潇洒,着色自由,乃匠心所至也。此式铺首衔环双耳瓶的原型来自周代盛酒之具—青铜壶。宋代金石学兴起,尚古之风盛行,青铜壶与其它商周古物一起得以出土,并被好古者收藏和摹制。宋室南渡之后朝廷对礼制的匡复和修订不遗馀力,极大推进礼器的复古思潮,确立新式礼器的功用,此式铺首衔环双耳壶随之更多地向礼器性质转变,其材质也在多元化发展,其中瓷制者日益风行。在元代此式瓷制瓶开始成对供奉于神台前,已成制度,并且被元代的龙泉窑和景德镇窑广泛生产,质量高低不同,充分适应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如英国戴维德基金会所藏的著名至正十一年铭元青花龙纹瓶因其铭文“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一副”而明确其作为神前供器的身份,亦可以证明,此式样的花瓶是与香炉配套使用。明承元制,洪武和永乐时期内府继续在景德镇烧造此式供瓶,可证实物为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明洪武釉里红云龙纹环耳瓶”和1983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遗址永乐地层出土甜白釉铺首衔环耳瓶。永乐时期内府供器的组合已确立为“五供”之制,沿用至清初。明代“五供”所指为一炉、二烛台、二供瓶,其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佛道两家在内的所有天地神灵及先祖等祭祀场所中均予以供设。例如永乐皇帝的长陵明楼前设置石五供一套,当中一对铺首衔环的花瓶,形制与瓷供瓶相同。目前所知完整一套明代瓷质五供为法国吉美博物馆所藏“嘉靖霁蓝釉地金彩凸云龙纹五供”,这可让我们窥知嘉靖一朝供器的面目,其供瓶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嘉靖青花云龙纹双耳瓶”形制纹饰一样,原本耳上有环,后损毁。据此我们可以确认在嘉靖时期,凡是此式样的瓷瓶均是供器。故宫同类藏品还有“嘉靖青花五灵图活环耳瓶”,“嘉靖青花云凤纹活环耳瓶”,尤其后者装饰八卦之“离”卦符号,更加可以判明它是专供道教敬奉之用。而本件拍品则是上述宫中供器之一,其形庄重典雅,釉汁厚润泛青,外口沿青花横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长颈凸起弦纹二道,两侧饰对称兽首耳下衔圆环,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古老传统,而兽首缩小,耳洞变大,与圆环大小相近,是此时造型演变的特点,瓶腹绘青花云龙纹,躯干蟠曲,灵活矫健。下承覆盘式平底,纹饰层次繁密。所用钴料为回青,发色妍丽泛紫,明王世懋《窥天外乘》记载:“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铛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伪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回青多与石子青配合使用,配制时二者比例不同,则呈色各异,时人王宗沐《江西大志 · 陶书》:“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石沉而不亮。”此瓶青花发色妍美正是成熟掌握了回青与石子青恰当的配料比例的结果。皇室供器体现着朝廷对天地神灵、圣贤先祖的敬畏与膜拜,被赋予尊崇与神圣的地位,务必精心制作,小心使用。在明代御窑烧造当中供瓷的数量与其它瓷器相比少之又少,而且在宫中使用时间长久,历数十年而不变,若一旦损毁,再行更换时已是另一朝天子,又该烧造新年号的供瓷了。因此,此铺首衔环双耳瓶流传至今已属珍罕之品。

3:明嘉靖青花庭院婴戏纹罐,尺寸:高34.5厘米,估价:RMB 7,000,000 ~ 11,000,000,成交价: RMB 12,075,000 ,成交时间:2018.12.08,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嘉靖年制」款。

罐直口,短颈,丰肩,敛腹,圈足,通体绘青花婴戏图。众童子姿态各异,活泼可爱,三三两两相簇,或坐而刻苦攻读,或嬉戏游玩,有的拖车,有的斗蟋蟀,有的骑竹马,形象地表现出儿童在嬉戏中生动活泼的姿态,各个生动传神。肩部饰一周“卍”字纹锦底,等距开光内绘折枝花果,足墙为莲瓣纹,器底正中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整器画面将童稚世界的无忧无虑表现而出,这正和受儒家教育的中国传统文人淡泊的思想符合,也与道教所推崇的无欲思想所契合。图纹布局疏密有致,画法层次丰富而不乱,画工古拙而朴实,胎釉精良,釉层厚腴,青花发色艳丽纯正,为嘉官窑难得之佳品,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婴戏罐极为相似,可资参考。嘉靖时期,青花以回青为原料,色泽鲜艳明亮。此器胎骨厚重,釉色肥腴莹润,甚具嘉靖青花的时代特色。嘉靖朝瓷画风格以古拙著称,画面富有童趣,随意、夸张,对后世的瓷画风格有极大的影响。嘉靖时期婴戏图的表现内容较前朝明显增多。而此题材表现儿童的天真烂漫,与受儒家教育的中国传统文人淡泊的思想符合,也与道教所推崇的无欲思想所契合,显示万历帝崇敬道教的时代特征。老子云:“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老子·二十八章》)意思大致为:虽知阳刚的显要,但仍能坚守阴雌的柔静心态,就像是能包容天下的溪谷一般。能够如同溪谷一般,就能保持好的德行,像婴孩一般纯真自然。虽知好的名声能让自己显得尊贵荣耀,但仍能坚守平常无奇的位置,这是天下人的榜样。能够做天下人的榜样,就能保持好的德行,虚怀若谷的处于无极的境界。虽知荣耀的珍贵,却能怀谦卑柔软之心,就像包容天下的溪谷一般,德行富足,自然朴实。朴木经过适当的加工后,就可成为有用的器具。圣人用谦卑柔软之心、行光明正大之事,去造福社会大众,自然就成为百官之长。所以,阴阳共存、刚柔并济行事,为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上顺之道,不可分割独施。在道教思想体系中,“元婴”的概念极其重要。道教十分重视保持“婴儿”、“赤子”的状态,元婴的修炼也是内丹修炼的一种方式,此种修炼方式在道教中真实存在,元婴即是指修真之人凝聚全身元气,化成的一个纯能量体的自己,为了寻求本性而练化元神。嘉靖帝本人笃信道教,婴戏题材也是道家“修炼元婴”思想的图像化体现。晚明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李贽曾提出其“童心说”的文学观念。他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其在文章提出,“天下之至文,夫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童心者,真心也”。李贽以“童心”说来做为孔孟之道的对立面,认为“道理闻见”使人的言谈举止不再发自本心,因而言谈举止成为“以假人言假言”、“事假事而文假文”的虚假世界,而他所说的童心是“好察迩言”,“则得本心”(《答邓名府》)。

4:明嘉靖青花赶珠云龙纹(江山万代)图盖罐,尺寸:高66.5厘米,估价:RMB 6,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RMB 10,350,000 ,成交时间:2011.11.25,拍卖公司:荣宝斋(上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首场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中国的青花瓷,在明代以前有三个发展高峰。一为元青花,二为永宣青花,三为嘉靖青花。这件青花大罐规格高大,釉色完美,从明代传承至今,殊为难得。罐直口,大腹,内凹平底。盖罐通高66.5厘米,器型宏大,体量惊人。胎质细腻。口沿略向外卷,短颈,弧肩,鼓腹,平底。上覆平顶盖,宝珠纽。器盖绘云龙纹,间以“寿”字;肩部饰缠枝莲纹一周,腹部绘海水、山石、灵芝、“寿”字,面目狰狞的五爪巨龙作腾跃之状,矫健有力的穿行于云海之间;近底部绘一周如意纹。器为细砂底,中心一圆形地带施白釉,以青花书写双行楷书款“大明嘉靖年制”。为明代嘉靖朝御窑产品。这件盖罐造型浑厚雄伟,绘制精美,构图严谨,画面疏密有致。青花色调翠蓝泛紫,浓艳明丽,呈现典型的嘉靖青花特征。所用钴料为回青,发色妍丽,颇具异国风情。明代王世懋《窥天外乘》记载:“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铛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伪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明嘉靖帝朱厚熜崇信道教,醉心炼丹祈求长生不老,这在此罐所绘的灵芝、“寿”字上都有所体现。作为主题纹饰的龙纹形象醒目,昂首奋爪,威风凛凛。《说文》十一中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几千年来,龙被视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广施于皇家王室的建筑、车舆、旗帜、衣冠服饰、日常用具等。在明代,五爪龙的纹样只有帝后可用,品官用龙则皆绣四爪。若蒙御赏才可用五爪,但只可称“蟒”,不得称“龙”。这件盖罐上的五爪龙纹饰体现了显赫的皇家气派,配合盖罐的硕大器型,令人叹为观止。盖有小修。

5:明嘉靖青花龙穿花纹大缸,尺寸:口径71厘米;高36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8,580,000 ,成交时间:2007.12.18,拍卖公司:北京嘉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年秋季拍卖会。

此龙缸是从一位英国收藏家回流国内的巨型陶瓷龙缸,缸体高36厘米,上口直径70.7厘米。缸形硕大周正,风格敦厚古朴,龙缸外壁用青花饰一条龙穿梭在两束莲花之间,画风古拙,青花发色艳丽。大缸口沿处落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一横官窑款,字体古朴端正。此缸为明代嘉靖朝(1522-1566)生产,传世品极为少见,是难得的明嘉靖大件官窑瓷器,具有很高的欣赏收藏价值。此前,它曾被收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Palmer艺术馆内。大龙缸是皇宫的专用品,一是用来养鱼观赏,二是盛水防火。嘉靖朝大龙缸瓷质坚硬,胎体厚重,不太注重修胎,底心下凹和塌陷。釉质肥厚泛青,青花使用回青料,发色蓝中泛紫。嘉靖朝成功掌握烧制大龙缸的技术,是难得的成就。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载:“嘉靖间……上忽命烧大缸,围至六尺,所用土料青料既多,比入火,十无二三完好者,坐是为虚费甚巨,而人莫教言。"可见龙缸的制作技术复杂,烧制困难。据史料记载“明初年有龙窑32座,后将其中16座改砌为青窑,仍存16座专烧龙缸。”龙缸由于器形巨大,十分难烧,有专人专窑烧制。专门掌握烧造龙缸技术的工匠叫“龙缸匠”也称为“大匠”,另外还有敲青匠、画匠和各种夫役。烧造龙缸耗资成本巨大,倘火候不当就要裂口,青土缺乏同样制不成功,因此很难烧造出一件完整的龙缸,当时有十窑九不成之说。史籍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陆定新,因父母早丧,家境贫寒,只得到窑上学艺。他性情刚直勇猛,而待人宽厚仁慈。嘉靖皇帝需要龙缸,派太监潘相到御窑厂督造。因龙缸不易烧制,工匠无人敢接掌管窑火的差事。陆定新毅然承担其责。但经多次烧制,没有一个成品。太监潘相大怒,下令重责窑民,然而龙缸依然烧制不出。潘相又下令对工匠窑民进行断粮和殴打。几天之内便有五人相继死去,眼看同伴受此苦役之累,陆定新遂于夜间面对熊熊烈火,奋身跳入窑中。翌日开窑,龙缸竟成。众人无不泪下,收其遗骸葬于凤凰山下。窑民感其英烈,在窑厂旁建祠一座,以示缅怀和纪念。这段记载不免带有传奇色彩,但明代为烧制龙缸,确有用女子祭窑的事件。这传说在史料中也有记载来印证:唐英《陶人心语》中《龙缸记》青龙缸,邑志《浮梁县志》载:前明神庙造。先是累弗成,督者益力。火神童公悯同役之苦,激而舍身而成。所以后来景德镇每窑口烧窑前必须先祭拜这位“火神童公”,这一习惯延续至今。嘉靖四十一年,在督工大臣的监督下烧出了12口青花瓷缸后,欲返京领赏。临行前,摆下酒宴,请掌管烧制火候的工匠来饮。席间,这位督工大臣问工匠:“匠师烧制青花瓷器,艺高技绝,劳苦功高。我走后,若朝廷另派他人督工,是否还能烧出更好的瓷器?”工匠不解其意,回答道:“艺无止境。”督工大臣听罢,暗派人在工匠杯中施放毒药,将其毒死。自此,景德镇再也烧不出精美的青花龙缸,万历随葬的青花龙缸,也只好用他祖父嘉靖年间制造的了。许多古玩瓷器艺术品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大龙缸历经数百年战争洗礼,朝代变迁,社会动荡及自然灾害,能保存到现在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6:明嘉靖青花缠枝莲纹长颈瓶,尺寸:高37厘米,估价:RMB 2,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RMB 8,200,000 ,成交时间:2010.12.22,拍卖公司:未来四方集团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秋季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嘉靖年制”款。

瓶撇口,长颈,溜肩,圆腹下垂,高圈足,足内署有双圈“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款。瓶分四层装饰,通体绘青花缠枝莲纹。此瓶造型清瘦、优美,青花发色青翠闪紫,画面满而不塞、繁而不乱,笔致劲挺、流畅,分水均匀,十分难能可贵。

7:明嘉靖青花赶珠云龙纹「江山万代」图盖罐,尺寸:66.5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5,720,000 ,成交时间:2006.10.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8:明嘉靖青花翼龙纹双耳活环洗口瓶,尺寸:高22厘米,估价:RMB 4,200,000 ~ 6,200,000,成交价: RMB 5,290,000 ,成交时间:2016.12.22,拍卖公司:保利华谊(上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华谊(上海)首届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嘉靖年制」款。

此式铺首衔环双耳瓶的原型来自周代盛酒之具—青铜壶。宋代金石学兴起,尚古之风盛行,青铜壶与其它商周古物一起得以出土,并被好古者收藏和摹制。宋室南渡之后朝廷对礼制的匡复和修订不遗余力,极大推进礼器的复古思潮,确立新式礼器的功用,此式铺首衔环双耳壶随之更多地向礼器性质转变,其材质也在多元化发展,其中瓷制者日益风行。在元代此式瓷制瓶开始成对供奉于神台前,已成制度,并且被元代的龙泉窑和景德镇窑广泛生产,质量高低不同,充分适应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如英国戴维德基金会所藏的著名至正十一年铭元青花龙纹瓶因其铭文「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一副」而明确其作为神前供器的身份,亦可以证明,此式样的花瓶是与香炉配套使用。明承元制,洪武和永乐时期内府继续在景德镇烧造此式供瓶,可证实物为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明洪武釉里红云龙纹环耳瓶」和1983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遗址永乐地层出土甜白釉铺首衔环耳瓶。永乐时期内府供器的组合已确立为「五供」之制,沿用至清初。明代「五供」所指为一炉、二烛台、二供瓶,其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佛道两家在内的所有天地神灵及先祖等祭祀场所中均予以供设。例如永乐皇帝的长陵明楼前设置石五供一套,当中一对铺首衔环的花瓶,形制与瓷供瓶相同。目前所知完整一套明代瓷质五供为法国吉美博物馆所藏「嘉靖霁蓝釉地金彩凸云龙纹五供」,这可让我们窥知嘉靖一朝供器的面目,其供瓶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嘉靖青花云龙纹双耳瓶」形制纹饰一样,原本耳上有环,后损毁。据此我们可以确认在嘉靖时期,凡是此式样的瓷瓶均是供器。故宫同类藏品还有「嘉靖青花五灵图活环耳瓶」,「嘉靖青花云凤纹活环耳瓶」,尤其后者装饰八卦之「离」卦符号,更加可以判明它是专供道教敬奉之用。而本件拍品则是上述宫中供器之一,其形庄重典雅,釉汁厚润泛青,外口沿青花横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长颈凸起弦纹二道,两侧饰对称兽首耳下衔圆环,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古老传统,而兽首缩小,耳洞变大,与圆环大小相近,是此时造型演变的特点,瓶腹前后各绘青花升降穿花应龙,上下呼应,躯干蟠曲,灵活矫健。下承覆盘式平底,纹饰层次繁密。上绘有翼飞龙——应龙。应龙是明代御瓷装饰的重要瑞兽之一,始见于宣德时期。《广雅》载:「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另据《述异志》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所用钴料为回青,发色妍丽泛紫,明王世懋《窥天外乘》记载:「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铛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伪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回青多与石子青配合使用,配制时二者比例不同,则呈色各异,时人王宗沐《江西大志·陶书》:「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石沉而不亮。」此瓶青花发色妍美正是成熟掌握了回青与石子青恰当的配料比例的结果。皇室供器体现着朝廷对天地神灵、圣贤先祖的敬畏与膜拜,被赋予尊崇与神圣的地位,务必精心制作,小心使用。在明代御窑烧造当中供瓷的数量与其它瓷器相比少之又少,而且在宫中使用时间长久,历数十年而不变,若一旦损毁,再行更换时已是另一朝天子,又该烧造新年号的供瓷了。因此,此铺首衔环双耳瓶流传至今已属珍罕之品。

9:明嘉靖青花鱼藻纹大缸,尺寸:高39厘米,估价:RMB 2,500,000 ~ 3,500,000,成交价: RMB 5,290,000 ,成交时间:2014.12.07,拍卖公司: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嘉靖年制。

本品形制巨大而气势磅礴,造型饱满端庄,青花发色浓妍夺目,胎质厚重坚致,釉色滋润泛青,布局层次清晰,口沿以缠枝莲纹装饰,缸身上下绘莲瓣钱纹为辅助装饰,规整疏朗,而主题画面则为鲭鱼、鲌鱼、鲤鱼、鳜鱼四种吉祥鱼饰,辅以水藻纹,是为嘉靖官窑最具表现力的“满池娇”装饰。若以绘画而论,则“满池娇”并非以嘉靖为最早,但嘉靖官窑在“满池娇”画面的运用上是最为成功的。试以本品而论,则可见其绘画之线条并非如明早期官窑或稍晚之清代官窑那般工致细密,然则古拙有力,运笔恣肆而不失神韵,在鱼儿与水藻的空间分布上亦是十分自然,绘者似未刻意经营画面空间,然而此类“满池娇”画面则给人意蕴无穷之感,因为它质朴自然的生动,得以更好展现诸鱼无拘无束之游姿。近口沿处落青花楷书六字款式“大明嘉靖年制”亦是古拙遒劲,一如其画面风格,此类官窑风韵实在耐人寻味,为嘉靖御瓷之中风格别致的一类隽品。传世所见嘉靖官窑瓷缸多为口大底小的斗形式样,而本品则沿袭明代正统瓷质龙缸的形制,直口内斜,丰肩深腹,为嘉靖官窑绝少出现的造型,查阅目前公私收藏资料未见与之相同者,惟见香港苏富比1996年春拍第0336号拍品“嘉靖青花狮子滚球纹大缸”,造型和纹饰布局与之相同,可资参考,只是主题纹饰改为狮子滚绣球图,现为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典藏。此式胎壁厚重、形体巨硕的瓷缸,景德镇自明代以来统称为龙缸,但对绘画鱼藻纹者在嘉靖时期则有专门名称“鱼缸”,成书于嘉靖年间的《江西省大志·陶书》对此有详细记录:“(烧造前的尺寸)大样鱼缸:高二尺八寸、阔三尺;二样鱼缸:高一尺八寸、阔二尺五寸;三样鱼缸:高一尺六寸、阔一尺五寸。”以本品的尺寸比例应归入“三样鱼缸”。有明一代龙缸(鱼缸)的烧制分别为宣德、正统和嘉靖、隆庆、万历五个时期。龙缸制作困难,仅烧制就需要历时十九天,且成器者“百不得五”,极容易变形疵裂。烧制龙缸有专门的窑炉,名曰“大龙缸窑”,《景德镇陶录》记载:“缸窑,明厂有‘龙缸窑’,称‘大龙缸窑’,亦曰‘缸窑’。窑制前宽六尺,后如前,饶五寸,入身六尺,顶圆。鱼缸大样、二样者,止烧一口。瓷缸三样者,一窑给砌二台,则烧二口。缸多画云龙或青花,故统称以‘龙缸窑’名之。”专门掌握烧造龙缸技术的工匠叫“龙缸匠”,也称为“大匠”。御器厂自明正统停烧以来,历经一百余年之后,至嘉靖朝再度重新成功掌握烧制大龙缸的技术,成为当时难得的一大成就。

如何辨别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黄釉瓷


嘉靖以后,黄釉成为皇帝专用之色,瓷器呈色较深。嘉靖黄釉传世品较多,少数釉色浅淡的精品与弘治黄釉瓷不相上下。隆庆朝黄釉瓷暗刻纹饰见有龙纹、缠枝莲等。万历黄釉瓷碗类器物黄色较深,无娇黄之感,塌底现象明显。

嘉靖黄釉瓷

嘉靖黄釉瓷传世器型有葫芦瓶、罐、高足碗、盘、杯子、碟等,以罐、碗最为典型,其中又以暗刻纹饰的黄釉罐最为精致。黄釉器多数釉色较深,釉面鲜亮肥润,色泽浓淡不匀,釉面不平,浓处有兔丝痕析出,浅处则泛灰白色调。另有水平极佳之作,黄釉呈色极淡,釉面极为匀润。嘉靖黄釉瓷多光素无纹饰,极少见到有黄釉刻划纹饰的器物。刻划的纹饰有鹤、凤、缠枝花卉、蕉叶、云龙纹饰等。黄釉器底或青花双圈或暗刻“大明嘉靖年制”两行楷款。

隆庆黄釉瓷

隆庆朝黄釉瓷传世收藏品见有碗、盘、杯子等,数量较嘉靖少。呈色略浓,施釉不匀,釉面欠平整,釉厚处微泛红,釉薄处泛灰白,近足处截釉不整齐。饰有暗刻纹饰的器物釉层较厚,致使纹饰清晰度不高。

万历黄釉瓷

万历黄釉瓷传世收藏品极少,有碗、盘、杯子、碟等。釉色深浓,釉层较厚,无娇嫩之感,与嘉靖时的黄釉呈色差别不大,但施釉不及嘉靖匀净。除光素无纹饰外,也有碗类器物内施白釉,碗心绘青花双圈,外壁以黄釉暗刻二龙戏珠纹等。万历朝黄釉瓷底款识为青花双圈“大明万历年制”两行楷款。

怎样辨识哥窑瓷器?


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声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属于青瓷系的哥窑器,以釉色取胜。鉴定哥窑瓷主要从造型、胎骨、釉色等方面着眼。

哥窑瓷:哥窑瓷器是黑胎,因其胎中含铁量较多,故烧成后呈现黑色、紫黑色或黄棕色。它的胎质呈深色,细腻、坚实。釉面浑厚滋润,开有大小纹片。器物以瓶、炉、洗、碗、罐为主。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纹片多为黑色,俗称“金丝铁线”。按颜色分有鳝血、黑蓝、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宋元哥窑的基本特征是(1)黑胎;(2)紫口铁足;(3)金丝铁线;(4)宋代器型;(5)气泡之密似攒珠;(6)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为粉青、月白、灰青、青黄多种。

仿哥窑瓷:仿哥窑瓷胎体不是过重就是过轻,这是因为仿制品与真品所用胎料不同,也不可能相同。胎质、釉质一般过细,造型失去古物风格。轮廓线条生硬,无使用后的光滑感。釉面光泽太强,不细腻,比较粗松。白釉太白,白中泛蓝而不是泛青。仿品纹饰的绘画不自然,笔力拘谨,线条不流畅。有些拙劣的仿品纹饰粗糙。款识书法无力,字体做作不舒展自然,有些连边圈边框都明显不规整,线条粗细不匀。

万历年间瓷器特点及辨伪方法


万历朝是明代瓷器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中是承上启下的年代。万历五彩久负盛名,万历青花纹饰繁复,都是广大藏友喜爱的品种。目前市场上假万历瓷器泛滥,造假手段之高,令人防不胜防,如何鉴定,是个难题。笔者在数十年瓷器鉴定中,积累了一些万历瓷器的鉴定心得,借本文与大家分享。

生活腐化的万历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第11任皇帝,在位48年,年号万历,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帝王,也是典型的荒淫怠惰的君主。由于平定北方虏患的侵扰,东南倭寇的入侵,西南部播州的叛乱,加上自正德朝开始,宫廷大肆挥霍,皇帝昏庸无能,到万历朝情况也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至此明朝开始出现了颓败之势。万历皇帝有一个不择手段亲自敛聚钱财的恶习,提倡官吏向他进奉,把进奉财物的多少作为衡量官吏是否效忠皇上的标准,这使得贪官污吏对老百姓的压榨愈甚。加之连年的天灾,地震、干旱、水涝,民生困苦。此时景德镇瓷器生产低落,日渐衰败。万历朝瓷器风格与嘉靖、隆庆朝瓷器大致相同,给人感觉古朴凝重。瓷器上多见道教色彩的纹饰,如八卦、云鹤、鹿鹤、三星等;该朝的五彩瓷器色调以红绿取胜,风格古朴艳丽,为我国五彩瓷发展的最高峰。

万历皇帝即位时年仅10岁,由文渊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张居正接任首辅后,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于万历元年(1573年)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国势渐见中兴,处于统治危机之中的朱明王朝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大臣们死抱着“立长不立幼”的古训和皇帝力争立储之事,万历皇帝产生十分抵触的情绪,消极怠工隐居深宫数十年,不见朝臣,不理朝政,使明朝走向衰败。曾子《大学》云:“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论的正是帝王之道。家不能齐,必然祸起萧墙,不过用老夫子们的话说,那也是气数使然了。《明史》神宗本纪结尾言:“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万历瓷器造型浑厚敦实

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与嘉靖时期景德镇瓷器风格大致相同,唯重大器,瓷器造型繁杂而拙笨,风格浑厚敦实;大型器物有大罐、葫芦瓶、花觚、大盘等,一般都较粗糙,不注重修胎,琢器腹部的胎体接胎痕比明初的还要明显,但官窑小件器物仍较精细。由于万历皇帝爱好书法,本朝瓷器中出现大量文具,如五龙笔山、笔船、笔洗、笔管、笔插、砚、水盛、颜色碟、小印盒等,做工精细;除各式盘、碗、杯、碟外,本朝器型还有壁瓶、筒瓶、攒盘、蛐蛐罐、塑像、执壶、香炉等。

万历瓷器纹饰布局繁密

万历时期瓷器纹饰绘画风格,表现为布局繁密,主题不明,并常使用开光手法。纹饰以龙、凤及缠枝莲、婴戏图、鱼藻纹等传统图案为主;嘉靖时期流行的道教题材纹饰如:云鹤、八卦、八仙、莲托八宝等纹饰也很流行;人物纹饰多见八仙祝寿、老子出关、四妃十六子及山水人物等;婴戏图中,小孩多数短躯头大,而且头后脑勺画得特别大,显得天真可爱,画匠似将全部爱心绘在瓷器上;此时的龙纹还是猪嘴龙,有的张着大嘴,眼睛圆睁,一副憨态可掬的感觉;万历晚期还开创了青花铁线描,纹饰只勾线不填色。

万历青花后期使用浙料

万历官窑青花瓷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继承嘉靖的制作,青料采用西域的回青料,青花色泽浓翠艳丽,发色蓝中泛紫。万历24年,回青料已用竭,宫中曾命甘肃巡抚设法进贡,以应烧造瓷器的急用。《明实录》神宗34年

3月乙亥条则记载了太监潘相到景德镇后的上书:“描画瓷器,需用土青,唯浙青为上,其余庐陵、永丰、玉山县所出土青,颜色浅淡,请变价以进,帝从之。”说明至迟在万历34年官窑已用浙江青料。成书于崇祯年间的宋应星《天工开物》说:“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诸邑者为中,丰城诸处为下也。”由此可以知道,景德镇官窑从万历24年至34年间开始,一直到崇祯,都使用浙料。

万历瓷器品种繁多

万历五彩素负盛名,色调以红绿取胜,整体给人感觉古朴艳丽,它为我国彩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白釉地上直接绘以五彩,其中红彩艳丽如枣皮红色,有时以黄彩衬托,使红黄色重叠,呈现凝厚的橙红色调;黄彩似同蜜蜡;绿彩为大绿;蓝色则以青花代替,色调蓝中泛紫;由于当时烧造红釉器原料缺少和技术退步等原因,多用矾红彩的特点是多数颜色较深而亮,颜色似枣皮的红色,可见用笔涂抹的痕迹;除青花、五彩、矾红彩外,嘉靖时期烧造的品种还有,白釉、黄釉、蓝釉、斗彩、三彩、金彩、孔雀蓝釉、白釉绿彩、白釉黄彩、黄釉绿彩、黄釉红彩、红釉绿彩、黄釉青花、青花红彩、蓝釉白花等,品种十分丰富。

方法一:辨胎釉

胎色白中闪灰,胎质干涩、空隙较多从明嘉靖起瓷器胎质已远不如明代早、中期淘炼精细、致密洁白。万历官窑小件仍胎质较细密,但是,大件之物胎质已明显见差,胎质较细、空隙较多,并常见黑色杂质。瓷釉方面,万历

时期瓷器釉子光润肥厚,釉色泛青。

方法二:辨纹饰

纹饰线条如硬笔所绘万历时期瓷器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轮廓线条较硬,如用硬笔所绘,由于回青料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这一时期器物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已趋繁缛,画面缺乏层次;人物、动物、植物常常比例失调,婴戏纹中的孩童头大如斗;麒麟瑞兽老态龙钟。

方法三:辨工艺

器物底足处理不十分规整万历时期瓷器上最为突出的的装饰是镂孔手法,这是以前不常用的工艺手法。镂雕器中常见瓶、盒之类,镂雕手法较率意,无精细之感。万历时期瓷器大器很多,多制作粗糙,时有夹扁现象;瓷器修胎不十分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加上此时工艺较粗糙,腹部可见明显接胎痕;器物里釉可见白色绞丝纹;小件瓷器常见有各式盒子、笔杆、笔山、盘、碗、香薰、炉、莲瓣形洗、烛台、各式托座、执壶、盆、壁瓶等,有的修胎较精细,有的则稍粗。盒类瓷器多变形,不平整;盘有塌底现象,底足处理不规整,器物底足可见粘砂现象;盘碗类器物底足足墙较窄,圈足较浅,微向内收拢;底足的胎釉交接处多有一线橙黄之色,也称火石红,这是鉴定的一个依据。

方法四:辨款识

“万”字体现了早晚两期的风格明万历官窑年款多为六字楷书,四字楷书较少见。有青花和紫彩书写款,也有刻划款或在刻划款的笔画上填绿彩的。落款位置较复杂,常见于外底,另有内底、外口沿、肩部等。青花烛台则书于盛盘下。六字款的排列方式有六字双行、三行、单排横书、单行直书及旋环形等。款外有围以双圆圈或双方框的,也有无边栏的。有一种青花番莲八吉祥纹高足碗,内底心直书六字单行款,款外加双方框,框外复加双圆圈,此种款式较罕见,明代除万历朝外,唯宣德朝还有此款式。有些尊、洗的外底不施满釉,而是仅在中心有一圆饼形釉罩住六字双行青花款。万历官窑瓷器年款中的绝大多数为青花款,且早晚期特征鲜明,早期的青料与隆庆时相似,呈色浓艳,字体挺拔有力,中晚期则浓艳者少。万历款识字体颇近颜体,端庄工整,敦厚刚劲,笔力较硬,转折处多顿挫,捺多偏长。早期字型较瘦,晚期趋肥。“大”字之撇、捺顿挫有力,“万”字有“草头”(艹)与“羊字头”两种写法,体现了早晚两期的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