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砖包边 > 导航 >

广州人踏实:一边高山流水,一边下里巴人

广州人踏实:一边高山流水,一边下里巴人

瓷砖包边 瓷砖边 边瓷砖

2020-06-08

瓷砖包边。

摘要:蒲重良先生,广东收藏家协会的副主席,古陶瓷鉴定家。他是来自四川泸州纳溪的新广州人,只身闯广州20多年,痴迷于收藏与古陶瓷研究,对汉代陶瓷的收藏与探究尤其情有独钟,著述有《汉代陶瓷鉴赏》,是国内第一个写汉代陶瓷专著的研究者。他同时又是一名水处理行家,拥有10余项水处理发明专利,经营污水处理厂。

蒲重良先生,广东收藏家协会的副主席,古陶瓷鉴定家。他是来自四川泸州纳溪的新广州人,只身闯广州20多年,痴迷于收藏与古陶瓷研究,对汉代陶瓷的收藏与探究尤其情有独钟,著述有《汉代陶瓷鉴赏》,是国内第一个写汉代陶瓷专著的研究者。他同时又是一名水处理行家,拥有10余项水处理发明专利,经营污水处理厂。他说,来广州后,广州这座城市务实的做派深深影响了自己,无论是在环保与水务,还是收藏行业上,他认为做事一定要有正确的心态,同时在喜爱的基础上要善于学习和钻研,才有可能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

私享法(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西关一带古玩生意起码养活几十万人

见到,记者脑海里就出现儒商一词。从他身上看不出多少商人的气质,倒像个学者。他的办公室是传统明清装饰风格,博古架上放着一本本古书及古陶瓷,看似随意摆放的字画与艺术雕塑品,令记者仿佛走进了一个民间藏室,一件件瓷具虽然古朴,却带有鲜明的历史文化印痕,风貌和神采依然。

见面从收藏话题开始聊起,这是他熟悉而喜爱的领域。告诉记者,蒲重良告诉我,广州的收藏文化,在改革开放之初,在全国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这与广州的地域优势有关。改革开放前,民间收藏还是一块禁地,政策不允许民间藏家收藏古玩系列,不少古玩都是通过广州这个口岸走私到海外。而在这个地利之下,广州一批藏家、古玩商悄悄收藏,炼就了一双双火眼金睛,所以在收藏领域,广州绝对是藏龙卧虎之地。只是广州人实在太低调,使得这些大家也愿意以俯首的姿势在这里低调地生活着,只有深入进去,才能走近这些民间大家。

改革开放后,国家放开民间收藏的限制,全国收藏文化风起云涌,广州由于起步早,全国的古玩,广州的藏家、玩家基本上都见识过,广州民间大家在某种程度上比某些专业领域的专家更专业,因为藏家一旦看不准,就会亏钱,所以他们的知识面非常广,经手摸过的真品赝品无数,而且经他们的手抢救收藏了大批曾经差点流出海外的珍品。曾经有一个时期,广州的古玩商看中了什么产品,那种产品立马就在全国身价大涨,广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绝对引领了全国古陶瓷收藏的风潮。虽然发展到现在,广州的收藏已经有些式微,比不上北京上海两地,但这里的底蕴实在深厚,如果广州的私人藏品能够拿出来一部分做博物馆,水平会遥遥领先于全国,也会比现在的省博物馆展品更精彩更完整。

广州的收藏文化非常发达,不说大的,仅仅老西关一带,光靠做古玩生意的拉动,起码养活了几十万人,比如文津古玩城、岭南古玩城、玉器街等,小巷中套着小巷,就在这些城市的旮旯里,古玩产品辐射到全国,广州的民间私人藏家更是无法统计其数量。

广州藏家乐于分享不藏宝于心

几十年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蒲重良深深被收藏领域的人与物所折服。回忆起以前刚带他入门的老师,对收藏痴迷执着到令人匪夷所思,只要手头有点钱,就会立刻去买古玩,即使自己的生活很拮据也在所不辞。蒲重良说,收藏就是文化,广州的收藏已经远远超出地域的限制,不仅仅体现在岭南文化的表现上,在这还能看到整个中华文化的缩影。而广州开放的海洋性又令这里的藏家能够敞开胸怀,抛开地域文化的局限去关注更大层面的东西,而且这里的藏家比起全国其他地方的藏家,更愿意与人分享。无论你是经验老到的“老人”还是初来乍到的“愣头青”,分享经验知识之余,这些民间大家还会费精力找来相关藏品让你仔细看、摸,手捧实物研究其真假。而在其他地方,也许大家会告诉你是或不是,但是各种奥秘,就不会开口多讲,宝贝只在这些人心里藏着。而广州完全不会,在广州开放分享的氛围下,蒲重良迅速成长,如果不是在广州,没有这么好的氛围,他可能至今还在这个门道口徘徊而不得其道而入。

蒲重良喜欢广州收藏氛围的还有一点,广州的不少卖家非常讲信用,他几次碰到承诺如果买到赝品可以退换的卖家,结果真的实践自己的诺言,这令他从觉得匪夷所思到习以为常。虽然在其他地方古玩生意要做到讲信用很难,但在广州,这不是件难事;虽然广州的商业气氛很浓,虽然大家常识里认为无商不奸,但是广州就是有这种文化,所以为什么很多人来到广州能留下来,它平实的魅力,实在是难以抵挡。

主收陶瓷的蒲重良发现,此前多数收藏家包括学者都把精力放在了唐宋元明清的陶瓷研究上,因为这些年代的陶瓷现在被推到高价位,“赚钱容易”,而高古陶瓷价格被低估,研究的人也不多。发现这个空缺后,蒲重良不但自己收藏了很多汉代陶瓷,也倾注自己大部分精力在国内出版了第一本关于汉代陶瓷的著作,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广州开埠早,在广州要看到汉代陶瓷不是难事,一有闲暇,蒲重良就要到省博物馆、南越王墓、番禺博物馆,以及一些私人藏馆走走看看。这些出土品每个阶段去看都令人感受到不一样的历史文化印痕,风貌和神采随着实践的推移与观者的不同感悟悄然变化,即使过了几百年上千年,依然那么有生命力。这里的每一件东西,都在默然地解读辉煌的华夏文化,每个时期去看,汉代及汉以前的藏品总能给人一种磅礴而宏伟的气势,以及朴素而纯净的美感。

蒲重良认为,受益于广州的藏家提点,自己也要将所学毫无保留地写出来与世人分享,而且随着汉代陶瓷和更高古的陶瓷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其真正的价值会逐步显现。

广州绿化提升,岭南园林重现踪迹

蒲重良还是一个长期在环保领域里拼打的人,在生态环保上很有见地。他喜欢广州并为能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而自豪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环境保护近年来做得非常好,尤其是污水处理方面,广州走在全国的前列。近几年,广州的河涌变化是非常大的,乌臭的水重新变清,政府在这一块投入不小,建立大量的污水处理厂,将雨水、污水进行分流,这个工作做得非常漂亮。

岭南园林与北京皇家园林、苏州园林并称我国的“三大园林”,但几年前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却是难觅踪迹。因为本身从事环保工作,蒲重良对绿化环境也同样有自己的研究,他告诉记者,广州确实有大都市的风范,在亚运前进行的城市绿化改造升级中,他留意到不少岭南园林的文化元素被注入其中,比如广州大桥南伊始的那一段,比如机场高速等,都合理搭配乔木和灌木,打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景观廊道。而且在城市里,体现城市风貌的树种到处可见,这也是这个城市的文化象征,而且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大手笔地开发出大片的森林带、公园带,让市民有更多休闲去处。比如珠江新城的花城广场,他上下班都喜欢走这里,以前打的开车上班,现在换成步行上班,边走边享受,沉默多年的岭南园林文化又复苏了。

蒲重良觉得广州的气候很适宜多种植物的生长,如果某个生态公园能突出某种树种的话,也许效果会更好。比如北京的香山就以红叶著称,每年都能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游玩观赏。广州也有红叶看,但是跑得远了些,要到从化的石门森林公园。比如萝岗的香雪梅花树,当一个生态公园整一片都是某一种树种的时候,可能层次感会相对弱,但是代表性更强,一处一景,个性鲜明。

私人醒你

做事眼光先行,靠平时的研究积累与讨教

蒲重良说,做好一件事情,眼光很重要。如何有好的眼光,就是要多靠平时的修炼,多读书,多向比你高明的人请教。改革之初,蒲重良就意识到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水污染会是个重要课题,于是在城市环境尚可的时候,他投入很多精力研究污水处理技术,并办起实业。后来随着城市发展,这一先行的眼光为他的事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当大家都不重视汉代陶瓷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是一块非常有挖掘潜力的市场,不为利益驱使也要深入其中研究出个门道,所以他的研究著述得以在该领域被称为第一人。

向他讨教理财之道,蒲重良说,他喜欢绿化,这是出于环境保护的初衷。他除了办实业,选择的另一种理财方式便是种树,他称之为“绿色银行”,在国家林权改革后,一些人少地多的地方山地还没有被改造成高效经济林,现在还是投资的好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去投入。在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日渐遭到抛弃的今天,绿色经济未来大有前途。短期来看经济效益不明显,长远来

看,木材和一流的生态环境必然成为稀缺品。短期利益可能是花几十万种几百亩高效林,10年出材,当有两倍或更多的收益。如果目光放远一点,综合利用林地,种名贵树种,做立体林业,说不定收入更丰富。尤其是林权改革以后,林权证持有人对林地有50年至70年的使用权,在这期间只要不断投入,50年至70年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片林地的价值恐怕谁都估计不到。

先做人后做事,人做好了事才成

先做人再做事的理念,与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相得益彰。从研究古玩开始,蒲重良涉猎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典籍,从中也受益匪浅。中国是文明之邦,自古崇尚修身养性、礼仪道德的民族,五千年来,做人的原则就是守“分”。所谓“分”,就是人的品格、操守、修养,人要知深浅、明事理、讲规矩、守道义。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就是修心,要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会做人,就是要守住做人的底线,正确认知自己,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好的做事、成长的平台,使自身的素质日渐提高,品格日臻完善,形成自己的本色和风格,谦虚低调、宁静致远。

做事也是跟人打交道,会做人,在与人相处中给人方便、给人欢喜,给人信心、给人希望,这样的人,走哪里别人都会欢迎,愿意与你打交道,事情自然也能办好。对人不侵犯,侵犯别人,必将见弃于人;责己不推诿,推诿责任,必难获信于人。遭毁谤时能自省,则德日隆;闻赞誉时心谦下,则道日增。时刻见人不是,此即种下诸恶之根苗;时刻见己之非,此乃广开万善之门户;时刻责怪别人,必定自己有诸多错失;时刻检讨己过,必能获得别人的欢喜。

私家地图

赏玩地图

广州东方博物馆

这是一家私人博物馆,东方博物馆的主人名字叫周勇,做过媒体工作,当过老师,办过杂志,出过书,拍过电视剧。他早在1988年就走上收藏之路。东方博物馆是2010年周勇在广州亚运城·亚运文化村建造的,是一座从建筑设计到内部展品都堪称国内一流的私人博物馆。目前展出的藏品多达600件,时间跨度长达三四千年。(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侨鑫博物馆

位于从化从都国际会议中心。该馆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私人博物馆,由侨鑫集团斥巨资建成,馆内藏品多达2万余件,其中有缀满珠宝、价值连城的舍利塔,也有全世界数目最多的西夏纸质书画,还有清朝皇帝寿庆用品。侨鑫博物馆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

广州博物馆

位于越秀山镇海楼,是收藏有关广州历史文物、举办陈列展览和进行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馆址镇海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楼高28米,宽31米,深16米,红墙绿瓦,雄伟壮观,是广州著名的古建筑。登楼眺望,珠水云山,群峰叠翠,羊城美景,历历在目,被誉为“五岭以南第一楼”。(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番禺博物馆

坐落于番禺区银平路龟岗东麓,是设施比较先进的区属博物馆,番禺新八大旅游美景之一。所占240亩馆区,分为多功能主体陈列大楼、东汉古墓群景区等三部分。其中主体大楼成为今日番禺的标志性建筑。番禺博物馆里面藏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墓葬景区规模宏大,并进行原貌展示,独具特色。

南海神庙

又称波罗庙,是古人祭海的场所,坐落在黄埔区庙头村。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至今已有1417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唯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也是西汉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发源于广州的重要见证。

华瀚古玩玉器商城

坐落在广州市长寿路,市场共分三层,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设有不同规格的商铺630个。业内人士称,广州的古玩、玉器、珠宝市场潜力巨大。

清平古玩钱币市场

位于广州市清平路,主要经营古玩杂项、古旧钱币、奇珍异石等。

广州文物总店

位于广州市文德北路,是华南地区独具规模的国营文物商店,收藏的珍品有字画、陶瓷、首饰、文房四宝、工艺品等种类,其中有郑板桥、张大千、齐白石等人的书画以及隋、元时代的陶瓷等价值连城的珍品。

西关古玩城

位于著名的泮溪酒家和荔湾湖公园旁,是一家长约一公里的清雅幽静、古色古香的古玩专业街,专门经营古旧陶瓷、名人字画文房四宝、翡翠玉器及不同类型的新旧艺术品,而且其中材质上乘、工艺精湛、珍稀名贵的佳品更不乏其数。这里是古玩收藏爱好者等进行欣赏、交流和交易的理想之地。这里还会举行展览会、鉴定会和拍卖会等活动。这里也是境外文物回流的集散地,不少境外或本地商家利用广州出入境的便利,到港澳乃至欧洲等地征集古玩精品带回这里,然后再流向全国各地。

美食地图

月娇轩

月娇轩是进驻广州新电视塔的高雅中式食府。餐厅位置非常的好,食物出品也很精致,如果是胃口大的人,可能要多点一些食物,分量较少。汤不错,羊排焗鸡翅还可以。比较适合商务洽谈和情侣约会。

老潮

位于荔湾区芳村大道中275号粮仓二期,环境好,老板是个民间收藏家,所以很多房间里都能观赏到一些珍贵的艺术作品。坐大厅可以望到鱼池,加上假山,特别的是屋顶喷水布置,感觉好舒服,食物精致,味道不过不失。推荐牛仔骨味道浓郁,虾仁豆腐里的豆腐好滑,虾仁很嫩,最好吃就是卤水鹅。

东方潮菜

位于广州大道中1418号东方国际饭店,水蒸鸡、卤水拼盘,不错,炒饭也不错,值得尝尝。

私伙局

他做过什么就沉淀到里面

朱相达共明杂志社总编

我与蒲重良是多年的朋友,他为人大气加义气,在他身上渗透着西部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深邃,真正的好朋友要在交往中慢慢品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是他一直努力追求的理想圈子。他熟悉多个领域,做过什么就沉淀到里面,最终也就成了。我觉得这得益于他的用心与智慧,他会把握机遇,在自己的兴趣领域中能抓住关键的东西。眼光很独到,这个与他孜孜不倦的学习有关。

越学习眼光也越独到

陈少相省收藏家协会主席

蒲先生是四川人,在广东打拼很多年,很不容易。他是个很进取、很好学的人,即使工作繁忙,还能在收藏领域深入地研究,从门外汉到成为广东的收藏名家。他走过的路不简单,付出了很多心血。他对收藏的执着也让业内很多人动容,他可以为了一件藏品,反复跑到一个地方去寻找,一有消息就去寻找,无论路有多远。而且他一直在学习,坚持在清华大学读文物鉴定研究班,越学习眼光也越独到。

蒲先生还做了很多善事,参与很多公益活动,他都是默默在做,不张扬,他助养了好些儿童。他是一个富而思进的收藏家企业家,朋友与他一起,都会被他的阳光气息所感染,乐在其中。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模制瓷千人一面非收藏首选?


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陶瓷史中,无数工匠都是以手工拉坯的方式进行制作。水、原料以及工匠的情感和智慧,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交融,最终于烈火淬炼下幻化为瓷。而今,这种传统的瓷器制作方式面临着挑战—灌浆倒模,这种来源于雕塑制作的工艺,某种程度上能够使得瓷器变得更加轻薄、美观,同时可以实现批量生产。但有专家认为在此过程中,陶瓷会逐渐丧失自己独一无二的灵魂,沦为机械化的“行货”。手工拉坯和灌浆倒模的瓷器,究竟孰优孰劣?本期“品味”,我们请来业内专家展开讨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发扬光大陶瓷文化离不开手工制作

模型灌浆与手工制作是现代陶瓷生产中两种不同的工艺:绝大多数模型灌浆的工艺适合于生产数量大、成本低的商品;手工制作则倾向于数量少、品种多、个性化、艺术含量高的陶瓷作品。但通常来说,手工坯的原作价位会比较高。

我们知道:翻模制作的陶瓷像是千人一面的商品,而手工拉坯则更加富有艺术多样性。从品质上比对,手工制作的陶瓷作品具有个性,对细节的塑造也更加生动;从技术上看,无论拉坯还是雕塑,没有个三五年的历练根本达不到理想状态,但如果用模型灌浆,只要有人把模子翻好了,那么普通学徒一个月就可以上手操作。所以,手工坯是精工细作,走高端路线。

而对于翻模制作的陶瓷,现在市场上确实有误解。很多人竟然不知道比较大件的陶瓷雕塑,必须得用翻模,否则很难烧成。按照国际惯例,雕塑作品—包括陶瓷雕塑,8件以内的复制品都属于原作。但我们现在的艺术品市场还不够成熟,大家之间普遍缺少信任。你说是8件,用什么保证呢?没有人相信,所以影响了陶瓷雕塑创作的发展。当然,小型的陶瓷雕塑以及陶瓷器皿,手工可以,翻模制作也可以。总之,模型灌浆可大量复制,流水线作业,在整个陶瓷生产工艺中不可或缺,迎合的主要是商品市场,有存在的空间和必要。比如酒瓶和圣诞礼品瓷等,其数量大、成本低,就适合模型灌浆生产。

但是,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要想发扬光大,离开了手工制作很难达到目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物质水平、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对于程式化的产品会越来越不满足,哪怕是日用的产品,都会更加强调其艺术性、个性化,这都要求手工制作必须复兴。

值得庆幸的是,我发现现在有一拨年轻人,正在成长为全面的陶瓷人才:他们不仅更具有艺术的眼光,而且对于传统的技艺—包括拉坯、修坯、装饰、施釉、烧成等步骤,都在学习,而且掌握得很好。我相信他们会比上一代的人更加深刻地领会和发展陶瓷文化的精髓,传统的手工制瓷技艺也会在他们这一代的身上发扬光大。

苗长强“三羊开泰”花瓶(灌浆倒模)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手工坯积淀深厚注浆品流于单薄

手工拉坯的技术含量很高,能拉得非常准确的工匠少之又少。如果能做到器型准确,那么手工拉坯的陶瓷作品肯定比灌浆倒模之作更具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原因很简单:灌浆倒模是千人一面,手工坯却极具个性化。手工坯体现了我们绵延几千年的陶瓷文化,里面有文化积淀。通常而言,手工拉坯的器型会显得更加规矩、厚重,而注浆品会流于单薄和不稳重。

我们可以看到出土的很多古代瓷器,如玉壶春、梅瓶等,真正标准的器型其实不多,大部分都“撅肚子锅腰”,并不优美,当代的手工坯陶瓷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手工拉坯有个“一线之差”的说法—多那么一点,看着就臃肿,少那么一丝,就不准确。对于手工拉坯的工匠而言,天赋、美感、全神贯注的心态,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不断揣摩……都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一样都不能少。

相对来说,灌浆倒模用的是石膏模,不像泥那么容易变形,比较好控制,做出来的器型比较标准、稳定。不过,制作模具是个技术活,不同的人做出来的水平相距甚远;灌浆倒模之后还要修坯,不同水平的人修出来的坯也会有天壤之别。

不过,在瓷器收藏圈里,真正能体会到这其中细微差别的人并不太多。现在大家对手工坯的追捧有一些盲目,手工坯卖得普遍比注浆的贵,但实际水准却参差不齐。

陈文增《定窑梅花口刻花瓶》(手工拉坯)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文增——大师手工制瓷独一无二是收藏上选

手工拉坯做出来的叫作品,灌浆倒模做出来的叫产品,它们满足的市场消费人群不同。如果是收藏,手工制作的陶瓷作品必然是首选,尤其是大师手工制作的陶瓷作品,更是其中的上选。

手工制作的陶瓷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满足追求原汁原味的少数人群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价位至少应该比注浆的贵十倍以上。

注浆产品则满足大众消费,一套小茶具一二百元一套,物美价廉。但注浆的东西虽然也可达到上乘品质,但容易千篇一律,在质感上也有区别。比如梅瓶,如果我用手工拉坯,不同部位的厚薄可以自己控制,底部厚一点,到了口沿部位做得薄一些,因为梅瓶的底部比较小,这样制作放置在桌面上会比较稳固;而如果用灌浆倒模,因为石膏的吸水率是均匀的,所以器物每个部位的厚度都没有差异。而且,手工拉坯用的是一块泥,灌浆倒模用的是泥浆,它们烧成的温度不同,做出来的质感也不一样。手工拉坯的更美、更漂亮,注浆的品味就稍微差一点。另外,灌浆倒模的器皿还不可避免的会有一条模具缝,不够美观和高雅。

苏献忠《思》(灌浆倒模)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灌浆模制也可做到精益求精更胜一筹

手工坯和灌浆倒模坯在品质上肯定有区别,但这个区别没有那么大,手工坯也不见得就一定优于注浆坯。

比如我做的德化瓷雕塑,如果用手工来拉坯,雕塑的表面会有很多起伏,不太好看;而如果采用灌浆,雕塑的表面会非常均匀。实际上灌浆做出来的雕塑在整洁度、美观度上会更胜一筹。

现在圈内圈外对灌浆倒模有不少误解,比如认为灌浆倒模就一定是粗糙的“行货”,其实并非如此。首先,翻模也是个技术活,不同的人做出来的模具有天壤之别;而灌浆倒模之后还要经历手工修坯的过程,细节处理也可以像手工坯一样精益求精,甚至更好;而很多人诟病的“模具线”,完全可以被处理掉。至于数量—我得强调灌浆倒模并不意味着无限制地复制,事实上我对自己的作品都进行限量,最多也不会超过200件,最少的只有8件,而按照国际惯例,雕塑8件以内都属于原作。

有些人说手工拉坯的才是作品,而灌浆倒模的就是商品,我认为这个说法很荒唐。什么才是艺术品,这不是某个人说了算的,也不是某种创作手段所决定的。如果在设计上毫无建树、无法触动人心,只是因为手工制作这种方式就能一跃而上成为艺术品?艺术品跟它是用什么方式做出来的没有关系,跟它是不是原作也没有关系,关键是它得富有情感,具有感动人心的能量。如果它具有这种能量,我能用它来打动一个人,为什么不能用它来打动100个人呢?在我可以保证复制品品质的前提下,能打动100个人的难道就不是艺术品了吗?

如今,翻浆倒模被人误解的局面正在慢慢得到改善,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收藏灌浆倒模的作品。而且我也经常跟我的藏家说,收藏一件作品,不要管它是用什么方式做出来的,也不要管它现在的价位是多少。你要跟自己的心灵对话,究竟什么是真正能打动你的,那它才值得被拥有,我认为这才是正确的收藏观念。

草间弥生《南瓜》(灌浆倒模)

中国首届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葛千涛——规范的模制作品有很高收藏价值

灌浆倒模制作艺术家陶瓷的衍生品,这个概念源自欧洲。欧洲很多著名艺术家都会对自己的一些成熟的作品通过不同的材料进行某种程度的复制。当然,国外的艺术家在艺术衍生品这一方面做得比较规范,作品上都有艺术家本人的签名。这样的作品,即便是灌浆倒模,同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比如西班牙艺术家达利、法国艺术家罗丹、阿曼他们的雕塑作品都进行过有限授权复制。还有日本当代艺术家草间弥生,她的陶瓷代表作《南瓜》(5件套),我记忆中一共做了388套,其与日本的一家陶瓷企业合作,进行限量制作,虽然作品是灌浆倒模,但品质非常好。

至于陶瓷器皿,灌浆倒模的应用就更普遍了。国际上许多一线的生活艺术陶瓷,如德国KPM、英国WEDGWOOD、西班牙LLADRO都大量采用灌浆倒模,其产品设计、工艺品质堪称一流。

灌浆倒模和手工拉坯,不能简单地做优劣对比。灌浆倒模相对于手工拉坯,在器型复杂、不规则,薄胎方面更具优势;而手工拉坯的不可替代性,更多地体现在它是一种富有温度的记忆,是陶艺家的情感与自然之物交互影响的产物。它蕴含了陶艺家瞬间迸发的创造力、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趣味。

现在我们的确看到一种不好的现象,有一些平庸的陶瓷“文艺工作者”,将一些既缺乏创新又无创意的陶瓷劣作进行灌浆倒模,然后大量复制,它对整个陶瓷文化而言是一场灾难。但我同时又认为,手工拉坯并不天然就比灌浆倒模更高一筹。我在米兰设计周,曾经被一个意大利的陶瓷浴缸所打动。它的细节做得非常好,而且和我们通常所见到的铮明瓦亮的陶瓷浴缸不同,通体散发出的亚光的灰蓝色调迷人极了。我还见到灌浆做出来的陶瓷器皿,胎体轻薄,器型简约淡定,釉色是内敛的粉紫、粉蓝色系。我甚至记得那个用竹子和麻布构成的展示方式—简约的器型、淡雅的釉色、整体的形式,令我深受触动。在那一刻,我不会在意这些陶瓷作品是手工还是灌浆所作,我只知道我被深深感染,而这才是我决定是否收藏的首要标准。

陶瓷艺术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美学。就我对国内陶瓷创作的观察而言,在工艺层面,我们和国际一流水准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真正的“短板”是我们从业人员的美学素养。我接触过国内不少的“陶瓷大师”,他们的工艺也许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做出来的“作品”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真的是太丑、太土了。我们这个年代这么多的艺术家、工艺大师、土豪收藏家,这其中有几个人读过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还有中国的王国维、朱光潜、李泽厚等人的书籍,又有几个人具有基本的美学素养呢?这个圈子里的人们真的需要多读点书了,除此之外,还得“行万里路”,多到国外的设计周、生活用品展、博览会去看看,而不是像井底之蛙一般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叫嚣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只有看得更多,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究竟在哪里。

当代陶瓷洼地掘金 做“一个人的收藏”


白明·水天如线

白磊·华丽的乐章

晨报记者詹皓

一位艺术家曾对我说,因为人们对某类藏品普遍不理解,导致一个有先见之明的藏家只需花很少的钱,就能买遍该类藏品里最好的作品,这个现象被称为“一个人的收藏”,历史上偶而会出现,一旦把握住,将受益无穷。比如在当代陶瓷方面,目前就存在这种可能。

学院派坚持现代化探索

当代陶瓷是指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和景德镇传统名家瓷以及中国其他著名窑口的当代陶瓷有着明确的区分,创作者以中国各大美院陶瓷系毕业生、讲师、教授为主,作品脱离了传统的器形、色彩和笔墨技法上的规矩套路,讲究创意设计、当代造型语言和国际视野的审美理念,表达当代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但是由于传统陶瓷的影响力太深,至今,藏界仍陷在其中不能自拔,只有少数都市新兴收藏人群开始抛弃传统陶瓷关注当代陶瓷,因此当代陶瓷从市场方面看,还在培育阶段,这就给“一个人的收藏”提供了可能性。

如果花个几百万上千万元买画,最多只能买张大名家的普通作品,但是在当代陶瓷里,却可以很轻易地将排名前十位的名家精品每人买一件。

当代陶瓷成气候的时间并不长,最早是一批1980年代美术学院陶瓷系学生受西方现代派美术冲击后,在理念上引发的裂变和探索;其后,这批美院学生通过长期实践摸索,渐渐与当今那些仍坚持传统路数、并以“世家传承”为特征的陶瓷艺术主动划清了界线; 即便在收藏界开始“大师崇拜”的近10多年来,这些当代陶瓷的探索者们也没有受利益诱惑,仍坚守学院派阵地,秉持国际化理念,默默致力于中国传统陶瓷的现代化探索,其学术价值类似于当年国画界的林风眠、吴冠中和油画界的赵无极。

社会认知相当初级

但是,相对于国画、油画以及当代艺术界,当代陶瓷的探索力度、学术研究、市场挖掘、社会认知都非常初级,或许,这四者本身就是互为因果的。

曾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学生的景德镇人熊璟兰初来上海时,藏界对于景德镇大师瓷的收藏也还刚起步,但是开阔的艺术视野和前瞻性的收藏理念,使得她渐渐意识到学院派当代陶瓷的巨大潜力,在新老艺术观念的冲撞中,她终于悟到当代学院派陶瓷比传统陶瓷有着更大的可能性。

五六年前,景德镇大师作品被资本一路追捧后,出现了天价泡沫,最高达到了上千万元一件。

熊璟兰说,就在这个阶段,她的收藏机构璟通艺术开始转向挖掘更多学院派陶瓷新人,她率先向社会推广从景德镇走出的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家白明、白磊兄弟的作品。当时,白明虽然创作了不少被台湾藏界资深人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抽象油画,但市场始终没有反应,反而是他的陶瓷作品因为充满新锐之气而被个别藏家悄悄收藏,熊璟兰就是其中之一,但当时藏界大多数人对兄弟俩的作品还是不屑一顾。

经过多年的推广后,白明的陶瓷创作目前已经在欧洲走红,进入了法国最主流的艺术馆展出,并被法国主流美术界广泛认可; 白磊的作品也在拍场上多次创造百万元纪录,最近还被一家欧洲的著名艺术机构看中,大肆购藏。熊璟兰说,一批早期藏家因此而获益良多。

和传统陶瓷界势如水火

白明白磊兄弟所代表的中国当代陶瓷目前仍与以景德镇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陶瓷在艺术观念上严重抵触。传统陶瓷界认为,当代陶瓷的艺术家们是在乱来,根本不懂陶瓷工艺,在瓷上绘画没有几十年功力是不可能画得好的; 而当代陶瓷的新锐们认为,传统陶瓷技术守旧,艺术观念非常落后,几乎是一种精神癌症。两边在理念上掐得非常厉害,这也导致当代陶瓷长期没有获得学术上的支持,更谈不上社会的关注。

但这个时候,它的收藏价值就越发明显起来。在国际上,中国当代艺术早已是一门显学,如今,没有人再敢于不认可了(但是在10年前人们却完全不认可); 中国当代水墨接棒当代艺术而迅速崛起,显示了一种文化软实力,价位也大幅度跳升;而中国当代陶瓷却依然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阶段,这个属于中国文化基因里的品种,不会被长期冷落。

而相比于传统陶瓷,当代陶瓷在价位上落差巨大。国家级陶瓷大师的传统陶瓷作品几十万上百万元一件的比比皆是,而当代陶瓷界排名靠前的名家目前几万元一件的作品还很多,几十万元完全可以买到代表作级别的精品。

当代陶瓷价值洼地特征明显,藏界有心人不妨对此进行深度研判,在学术认知基础上与合理价位上进行购藏,等到中国当代陶瓷获得国际认可并价位飙升时,才醒悟、追购,就为时晚矣。

瓷是人非:昙花一现的帝王光复梦


晚清宫廷瓷器一般指嘉厌、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的官宝瓷器而言,在中国陶瓷史上这时期的瓷器一般很少有人提及,因为无论从瓷器造型、颜色、纹饰、品种、数量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都不能与前朝鼎盛时期的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相比,它是一个衰落时期。

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

但对于清王朝最后的统治者来讲,着实心酸,虽然他们曾经努力过,但清王朝的下坡路已成定势,无力回天。且看瓷器振兴与清末皇帝的复兴梦有什么关系?

先看清代官窑制度,随着最后一位清帝宣统皇帝的退位,一并退出历史舞台。转眼到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日本人就是不消停,策划成立伪满洲国,第二年即改行“帝制”,让溥仪又登基,听好了,这次是做愧儡皇帝,还改年号“康德”。

清宣统粉彩福寿赏瓶

早在溥仪上次仅做三年皇帝期间,景德镇御窑场就已彻底停业。但前朝留下的大量精美瓷器,足以供他享用了。由于在位时间很短,加之溥仪对于传统中国瓷器兴趣不大,宣统时期的皇帝用瓷,基本沿袭前朝,即便是一类题写“宣统年制”的器物,实际上也与溥仪的宣统王朝并无多大关系,而是由光绪晚期各地成立的瓷业公司所为。

一件底书“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公司制”的瓷器,是由一所官商合办的新式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所制。光绪晚期,由湖南人熊希龄在湖南醴陵所创办,以生产醴陵五彩瓷器名扬天下。

清醴陵釉下五彩花卉纹折肩瓶

醴陵釉下五彩艺术表现力很强,画风、画意、画境更似写意山水画妙不可言,以致其声望,甚至超过当时的景德镇,因而在历史上,它也曾被誉为“中国的第二瓷都”。

湖南省博物馆之馆藏珍品-清宣统釉下五彩瓷

好吧,真正属于再次称帝的溥仪皇帝的御用瓷在哪里?由景德镇瓷业公司生产的,民国时期的一类书有“康德年制”款的瓷器,才是人家的御用瓷。

清宣统醴陵釉下五彩

景德镇瓷业公司就是后来的江西瓷业公司,江西瓷业公司成立于宣统二(1910年),它的前身,其实是明清御窑厂。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底书“康德二年”“康德三年”,“康德四年”款的多件瓷器。

康德四年红彩高足杯

为何年号改为“康德”?其实,康德是康熙和德宗光绪的缩称,号取“康德”,意在纪念,也寄托了溥仪光复大清王朝的心愿。但是仅仅11年,随着日本投降,溥仪皇帝的光复之梦破灭了,哀哉!

清宣统年制粉彩花卉玉壶春瓶

不过,由于有着深厚的工艺基础与精良用科,由江西瓷业公司烧造的这些瓷器,都表现出相当高的艺术水准。以秀美的器型,细腻的胎质,精美的彩绘,代表了当时较高的制瓷水平。

比起溥仪昙花一现的帝王光复梦,堪称民国官窑的康德款瓷器的振兴之路,却表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它不仅传承了中国陶瓷艺术的血脉,还在民国瓷绘界,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6年前在广州为买一件鸟食杯差点误了返程飞机


金代月白釉鸟食杯

藏友求鉴:上个周五,老天发威,大雨一直下个不停,呆在家里,好生郁闷。突然,一位老哥打来电话说他的一个挚友想见见我,他们的车已到我楼下,让我赶紧下来一起聚聚,顺便看看他挚友收藏的宝贝,我满口答应。看完这位赵先生的收藏,我感慨不已:好宝在民间,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持宝人:赵迎春

收藏主项:瓷器

藏品名称:金代月白釉鸟食杯

藏家感言:搞收藏要有一定的眼力,有钱,有闲,更重要还得和宝物有缘,是你的,暂时虽然保管在别人手里,若干年后,还会转转流传到你的手上。想想,这就是人生,从起点到终点,最后又回到起点从头开始。收藏,说到底也是收获着自己的人生。

鉴宝专家:崔涛(文物鉴藏家)

专家点评:鸟食罐及鸟食杯是我国瓷器发展中的一个门类,不同时代的烧制技术和时代风尚在鸟食杯器物上都有反映。这既是瓷质鸟食杯本身的演变史,也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一个小小缩影,并反映出当时社会习俗的一个侧面。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瓷鸟食杯是东汉时期的,但已极为少见。

这件鸟食杯通高3.2厘米,直径5.1厘米,柄长6厘米,为瓷质,呈典型的月白釉色,釉质肥厚,滋润细腻,颜色白中泛青略闪黄,没有开片。胎质坚紧细密,白胎而略带点灰色,是金代耀州窑产品中,对胎质要求严格而精挑细选的一种标准器。该器为桶形,圆腹、直壁、圈足,圈足一周有较黄褐色析出,带双耳柄。整体的颜色是月白釉中的佼佼者,如冰似玉,令人爱不释手。在南宋时期,耀州窑地区被金人所占领,故在北方以金代耀州窑称之。像这样的瓷做鸟食杯,并非一般百姓家庭所用,尤其是这种胎白釉的耀州窑精品,应是为达官显贵,纨绔子弟专门定制的。目前所见完整器仅此一件。

藏品来历:藏家赵迎春祖籍河南,常年居住工作在西安,爱好广泛,尤对收藏历代各种瓷器情有独钟。在先生众多的藏品中,这件月白釉鸟食杯很醒目,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问及收藏来历,先生坦言,当年为得到这件东西,可谓下了血本,当时差点误了他的返程机票。

赵先生说那是6年前的一次广州旅行,当时他在广州文化公园闲逛,走了快一圈,觉得有点累了,就在园内的一个座椅上歇息,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老同学胡学礼,他忙迎上去,老同学也认出了他,很激动,都感叹,这世界实在是太小了。两人一阵嘘寒问暖后,老同学邀请他去家里坐坐。在老同学的书架上他无意中发现了这件鸟食杯,而且是难得一见的月白釉,征得老同学的同意,他拿在手上仔细一看,很精致,很特别,他觉得应该是个老东西。忙问老同学是怎么来的,老同学说是一次在香港旅游,在一场拍卖会上拍回来的,当时觉得好玩,只是拍回来作个纪念,玩玩。后来一个搞收藏的专家来他家里做客,说这是金代月白釉鸟食杯,很珍贵,让他好好收藏,轻易不要出手。赵先生说他当时心情好复杂,临走时还是鼓足勇气,向老同学表明他想收购的意愿。老同学当时没有表态,只推托跟妻子商量一下再给他答复。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一个月内一连四下广州。第四次终于说动了老同学将此杯收为己有,还差点没有赶上回程飞机,得一件好东西真是不容易啊!

大雅斋粉彩花鸟高足碗,慈禧一个人的官窑瓷器


这是光绪当政时期的宫廷瓷器,但是跟光绪一点关系没有,因为写着大雅斋,这是慈禧专用的瓷器。口沿下署红彩楷体“大雅斋”三字款及篆体“天地一家春”印章式款。

“大雅斋”瓷器于同治十三年(1874)下旨传办,于光绪元年与光绪二年(1876)分两批烧制完成,器型多样,瓷器总数近五千件。在清末民初动荡的历史中,这批瓷器流散严重,民国时期又出现大量的仿品,因此目前所见的该类瓷器还存在甄别的问题。这件粉彩花鸟高足碗为建国后由故宫拨赠,身份无疑,因此十分珍贵。

这件粉彩花鸟藤萝高足碗是为慈禧专门烧制的宫廷用瓷,尺寸高14厘米、口径21.9厘米、足径8.3厘米,碗敞口,弧壁,高足中空,近底部外撇。碗通体以绿釉为地,外腹粉彩为饰。画面中布满了牡丹花朵,一只鸟儿伫立枝头。高足上部凸起描金弦纹一周,高足下部绘礁石海水纹。

大雅斋瓷器主要有三种款识,为“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和“永庆长春”。“天地一家春”是慈禧初进宫时在圆明园的居所,“大雅斋”为其中的一处斋室名称,咸丰皇帝写“大雅斋”匾额赐予慈禧,这两方款识对于慈禧而言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当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圆明园慈禧居所时,建筑及其中用器又都选择了这两个款识。

一朝辉煌一朝瓷 隆瓷器市场研究


中国瓷器工艺发展到清代雍正至乾隆早期,无论在瓷业生产的规模上,还是在制瓷技术以及产品的精美程度上,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是对这一时期瓷业成就的赞叹。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中,乾隆瓷器因其奢华的风格和较大的存世量而备受关注。

乾隆一朝在清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经过了康熙、雍正两朝的励精图治,乾隆时期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乾隆瓷器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奢华,其品种繁多,有很多品种是在试验当中,有的品种今天偶然可以看到。熟知的品种,比如青花、粉彩、斗彩以及各种颜色釉,在乾隆时期都做得炉火纯青。乾隆瓷器在烧造时不惜成本,完全追求奢华到极致的风格,这一风格也比较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所以市场表现一直火热。

清三代精品走势稳健

乾隆朝的景德镇制瓷业,官窑、民窑俱盛,彩绘和色釉并茂,映射了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御制瓷器及工艺品一向是工艺水平的极致表现,清朝皇室对此类对象的喜好与要求,更是助长了工艺水平的发展。这三个朝代中的御制瓷器做工精致,选料考究,绘工细腻,布局生动,一直可遇而不可求。因此,当难得的御制瓷器及工艺品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它们就会为世界各地藏家追捧。而且清乾隆皇帝热衷于收藏古物,影响所及,御制器物亦精益求精。文物艺术品市场雷打不动规律是:好的东西永远有其本身的价值,不会被外在的因素所彻底改变。因此,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的业内人士都普遍认为,清三代御瓷的市场价格不会因目前经济形势而下跌。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市场调整开始,乾隆瓷器在二级市场拍卖中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2015年春,乾隆瓷器共上拍433件,成交215件,成交率为49.65%,成交额为4.33亿元。而2014年全年成交额为8.15亿元,由此可见,只要2015年秋拍乾隆瓷器板块保持稳定,那么在2015年乾隆瓷器的二级市场中行情稳中有升是可以实现的。

在二级市场中,因乾隆瓷器存世量庞大,在各大拍卖会中都可以见到,但是品质良莠不齐,精品并不多见。但是乾隆官窑精品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还是非常好的,以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为例,上世纪90年代,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的价格稳定在18万元人民币左右,2003年“非典”后市场行情走高,赏瓶的价格涨到七八十万元人民币,2010年后卖到百万元人民币以上。2010年北京翰海春拍以179.2万元人民币拍出一件乾隆青花赏瓶,同年秋拍时280万元人民币拍出一件,即便拿这个价格与同期的中国书画相比,价格也太低了,没有任何可比性。2012年北京翰海春、秋拍卖中,各以345万元人民币拍出一件。而到2013年春拍,北京翰海上拍了两件,价格刚到184万元人民币。当然,不是拍品的质量下降,而是市场上经济形势下滑,直接制约价格上不去。

据业内人士介绍,乾隆瓷器和宋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风格,一个注重华丽的装饰,一个注重淳朴的艺术性,在市场中藏家对于这两个风格是各有所好。但是乾隆瓷器的存世量要比宋瓷多得多,所以乾隆瓷器在市场中的交易频率就相对宋瓷来说要高很多。风格有人欣赏,再加上存世量较大,这也就是乾隆瓷器在市场调整之前价格一直上扬的原因。

“捡漏儿”时代已不再民窑价高属炒作

据大藏家翟建民叙述说:2010年11月,在英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班布里奇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吉庆有余”转心瓶以5.5亿元人民币成交,当时很多大行家都想去捡个漏,都盯着这件东西,到了拍卖会现场才发现,基本玩陶瓷的大行家全都去了,虽然这件东西在后续付款等程序上不尽人意,但是足以说明乾隆瓷器在陶瓷收藏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对二级市场而言,在一级市场上乾隆瓷器“捡漏儿”的黄金时代是早已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事。由于当时,市面上的古董非常丰富,很多藏家不明就里,只顾得上挑选品相、工艺、画面等艺术特征,却往往忽略了乾隆瓷器的历史价值,结果就是“买到却不知其真正的价值”。当今出现在各大拍卖会上的乾隆瓷器,基本上都是当时被人买下的藏品。时过境迁,现在无论乾隆官窑还是民窑价格都会暴增,普通的藏家根本买不起。但是也有一些古玩店主持有不同的意见,乾隆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官窑是倾国家之力烧造出的御用精品,再加上乾隆皇帝对艺术方面的喜爱,造就了乾隆官窑在在中国陶瓷历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而乾隆民窑无论是工艺、审美、纹饰、器型就差很多,至于说民窑价格高,可能大多是市场运作的结果。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港澳台地区在乾隆瓷器上拍量方面远远不及京津溏地区,2008年—2015年京津溏地区共上拍乾隆瓷器4079件,比港澳台地区的546件多出7倍有余,这是因为京津溏地区的地理优势明显,作为清朝故都皇权所在区域,拍品藏量巨大。但是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港澳台地区和京津溏地区在乾隆瓷器的成交额方面却差距不是那么明显,2008年—2015年港澳台地区乾隆瓷器成交额为31.46亿元,而京津溏地区2008年—2015年乾隆瓷器成交额为35.3亿元,仅仅相差4000万元。成交量和成交额的反差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精品存在率的问题。瓷器板块,精品与普品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国内瓷器成交量远远多于海外,但是庞大的成交量并没有带来可观的成交金额,说明精品才是能拉动整个板块的关键,只有精品的存在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板块的价值。

从区间来看,乾隆瓷器在5万元以内区间的成交数量最多,为1729件,占总量的34%。其次是10万—50万元区间,为1381件,占总量的27%。高端精品方面,1000万—5000万元区间成交131件,占总量的12%.5000万元以上区间成交15件,总量占比不足1%.价格区间的分布说明乾隆瓷器在普品范围内占据着较大的数量,另一方面市场整体资金面充裕的状况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高端价位不缺乏资金,优质拍品成交价格仍然较高,然而一般的拍品价格则表现平平,高估价的普品则受到更严峻的考验。通过对比2015年春季和去年同期拍品的价格区间,两端价位拍品数量比去年同期变化不大,中端价位拍品缩减明显。反映出市场调整期大资金锁定精品的同时,普通拍品需求减弱。

样式奢华,富丽有余而文雅不足

据著名藏家马未都介绍:乾隆瓷器中,奢华是其一大特色,但是也有例外。在乾隆一朝的陶瓷当中,署“唐英”款的,有一些是著名的青花瓷器,上面写着“沈阳唐英”款;还有一种是墨彩的,上署“蜗寄老人”,这是他的自称,也叫“蜗寄居士”。凡是署这类款的都是唐英自己烧造着玩的,非常雅,跟我们看到的那种皇家气派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

乾隆瓷器在价格区间的分布情况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乾隆瓷的审美问题。奢华的风格是乾隆瓷器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乾隆朝瓷器,受乾隆帝和皇家审美的偏好,因过分追求纹样繁缛、色彩艳丽、构图丰满和工艺复杂,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艺术性。虽外观不失雍容华贵,但与宋、元、明朝的瓷器相比,终不免露出一股艳俗气和工匠气,富丽有余,而文雅不足,这是乾隆瓷的一大硬伤。

从品类来看,乾隆瓷器的单色釉、粉彩和青花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成交总额都是领先于同时代其他品类拍品的,2008年—2015年乾隆瓷器中单色釉成交1817件,成交额为17.71亿元。粉彩上拍856件,成交额为13.2亿元。青花上拍1316件,成交额为19.21亿元。由此可以看出,乾隆粉彩在上拍量上比单色釉和青花要少很多,但是在成交额方面乾隆粉彩依然可以名列三甲,究其原因是因为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非常受市场和藏家的欢迎,乾隆一朝的粉彩瓷器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而这些粉彩的瓷器大都雍容华贵,非常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这也是乾隆朝粉彩瓷器在一级市场和二级中都广受关注的原因之一。据业内人士介绍,乾隆瓷器属于“清三代”里面的巅峰,无论是工艺还是装饰风格都是极尽奢华,很多藏家比较喜欢这种风格,看起来非常富丽堂皇,体现出乾隆朝的强大国力。但是有一点,就是真假问题是很重要的,我们收东西,藏家来买东西都是一个眼力比拼的过程,这点在交易中至关重要。

结语:清代乾隆时期,国泰民安。在这种盛世下,乾隆瓷器应运而生。奢华繁复的风格既表现了乾隆皇帝追求奢华、好大喜功的性格,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当时国力的雄厚,在当今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中,乾隆瓷器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许多一级市场的店主也纷纷表示,如果没有乾隆一朝的瓷器,中国的陶瓷收藏将失去许多耀眼的光彩。

徐城一居民珍藏一套彩釉陶瓷


湛江新闻网讯:彩釉的烧制和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型多样、色彩斑斓永不褪色以及光滑而容易洗涤,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徐闻县城东大道北段居民区,有一位姓林的居民就珍藏了一套彩釉陶瓷餐具——龙凤拼盘。该拼盘为绿色彩釉,直径60厘米,高3厘米,中间是圆形的龙盘,外围是8个扇形的凤盘绕着,每个盘底都有“神州”字样。整套拼盘从釉色到画面、式样,流畅而匀称,八凤绕青龙,象征着权威、好运和富贵。

据姓林的居民介绍,这套拼盘是在32年前她有一次出差时买下的。她十分喜爱这套餐具,平时很少使用,仅在有远客来访时才摆出来盛菜装汤。多年以来,一些知情的亲友要购买收藏之,都比她婉言谢绝。

资料链接:如何选购彩釉陶瓷餐具

消费者将彩釉陶瓷餐具买回家后,为安全起见,最好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用开水煮5分钟或用白醋浸泡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把里面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另外,在选购时应掌握一些小窍门:

●先决定购买档次,再挑选喜爱的颜色,继而看外形是否周正,最后一件件里外查看是否有破损、斑点、气泡、光滑。

●用手指或小物件轻轻敲几下,声音清脆,说明质量好;如声音沉闷或沙哑,则是劣质品。

●看装饰花面是否色调和谐,挑选有金、银装饰的瓷器时,还要用手擦一擦,不褪色才是上品。

●选购成套陶瓷制品时,要看每件的釉色、画面、式样是否一致匀称。

●薄胎陶瓷制品在太阳光或灯光下照看,要有透明感,既薄又轻,且厚度均匀。

●釉上彩陶瓷的画面不及釉面光亮,手感欠平滑、画面边缘有凸起感就是不合格产品。

●微波炉用瓷必须选用标注“微波炉用”字样的制品,以免在使用中发生炸裂。

古代陶瓷罐类(一)


补充阅读:古代陶瓷罐类(二)

缠枝花卉将军罐

1、将军罐:是佛教僧侣盛敛骨灰的器物。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最流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

参考阅读:藏市"黑马"将军罐 瓷器藏圈知者寥寥

大英博物馆馆藏中国将军罐

2、双唇罐:又称复口罐、双口罐,流行于东汉末至南朝时期的一种罐式,多出土于江南地区。造型为双重口,内口直,外口略低于内口且外侈,溜肩,圆腹,腹下内收,平底,与今泡菜坛形状相似。

参考阅读:双唇罐

3、鸟食罐:盛放鸟食的小罐。从器形方面看,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的种类最丰富,有钵式、瓜式、横向竹节式、筒式、罐式、水盂式等。各式鸟食罐的一侧均有固定用的环状系。此后各代所烧制的鸟食罐多仿宣德款式。

参考阅读:漫话历代鸟食罐

4、粥罐:流行于清代。器形为直口,圆肩,深腹,底微敛,圈足,器肩部有对称双孔,可系绳索或配金属环以便提携。

清晚期矾红粉彩海水龙纹粥罐

参考阅读:粥罐的前世今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