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明宣德瓷器开片鉴别 > 导航 >

明宣德官窑上品瓷器是哪三种釉色

明宣德官窑上品瓷器是哪三种釉色

大明宣德瓷器开片鉴别 如何鉴别清三代官窑瓷器 宣德瓷器鉴别

2020-06-13

大明宣德瓷器开片鉴别。

明宣德青花开始使用国产青料了,但是其它釉色瓷器大放异彩,宣德官窑的甜白”、“祭红”、蓝釉被后人誉为宣德官窑中的上品瓷器。

宣德甜白瓷

甜白瓷是在元代枢府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永宣德白釉瓷器加工精细,含铁量极低,釉质洁白纯净,温润晶莹,有甜美的感觉,故称为“甜白”之釉瓷器。

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卷二十二记:“永乐、宣德二窑内府烧造,以鬃眼甜白为常。”甜白釉瓷“白如凝脂,素若积雪”,以划花和印花器为上品。造型有梅瓶、四系罐、玉壶春瓶、僧帽壶、军持、爵杯、匜、豆、盘、高足碗、杯等。

甜白釉暗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碗,明宣德,高8.4cm,口径15.5cm,足径5.7cm。

碗敞口微撇,弧壁,瘦底,圈足较高。通体及足内均施白釉,釉色白中略泛青。内口沿处暗划弦纹两道。碗心青花双圈内有一竖向长方形双线框,框内直写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外壁暗划花纹装饰,近口沿处有弦纹两道,腹部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近足处为一周莲瓣纹,足外墙为卷枝纹。

宣德蓝釉

宣德蓝釉的特点是色泽凝重,釉面不流不裂,色调均匀一致。器口呈白色,俗称“灯草口”。宣德蓝釉是在高温条件下一次烧成的,其装饰形式有暗花、划刻花纹,也有用金彩镶边,使之呈现出辉煌的金碧色彩。

蓝釉单色釉是钴釉的成色,最早在唐三彩中已经呈现,曾偶见单色蓝釉的三彩器。元代则有了真正的单色蓝釉瓷器。到了明代宣德时期,蓝釉瓷器已较为流行,称为“霁蓝”或“祭蓝”。宣德时期蓝釉烧造工艺技术娴熟,釉面光润,釉质肥腴,色泽纯正如蓝宝石鲜丽,又称为“宝石蓝”。后人推宣德蓝釉为宣窑中的上品。

高4.7厘米 口径19.7厘米 足径12.2厘米

盘撇口,弧壁,广底,圈足。外壁施高温钴蓝釉,器内施白釉,暗刻双龙戏珠纹,外底施白釉,暗刻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宣德红釉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铜红釉代表了明代高温色釉取得的成就。高温铜红釉元代景德镇窑创烧,釉中铜含量在0.3%~0.5%之间,1200℃还原焰中烧成,因氧化铜在高温下极易挥发,且发色对窑内气氛、温度很敏感,鲜红釉烧成十分不易,故成品率低,一旦烧成非常名贵。明宣德以后,到嘉靖时期,红釉很难烧制,改用矾红代替鲜红。明永乐、宣德红釉器烧造技术高超,质量最佳,名重一时,其釉质匀净,鲜艳夺目,犹如宝石红,备受世人珍爱,称为“鲜红”、“宝石红”,为明代景德镇窑珍贵的色釉品种。

宣德红釉在继承永乐时期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使红釉瓷烧造达到了顶峰。宣德红釉殷红灼烁,明如镜,润如玉,似宝光四溢、静穆凝重的红宝石,称为“宝石红釉”,或称为“祭红”。

高4.4厘米、口径20厘米、足径12.7厘米

盘撇口,弧壁,平底,圈足。外壁、器内施红釉,足内施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怎么鉴定明宣德瓷器?


怎么鉴定明宣德瓷器?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明宣德瓷器鉴定方法:

1、造型特征:明宣德瓷器整体风格是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皿增多,相对于盘、碗、碟类器物来说制作难度要大得多,胎体均为上下分段制作,然后粘接而成,胎体厚,制作非常规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说明成型技术和烧成技术都十分成熟,大盘底足浅,足下部内敛。小件器物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采。

2、胎体、底足特征:明宣德瓷器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民窑器胎体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

3、釉面特征:明宣德瓷器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民窑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4、青花用料:明宣德瓷器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以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5、纹饰图案特征: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

6、款识特征: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四字款有双行双圈楷书款、四字横款、四字竖款、四字篆书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较少。民窑器大多书“福”、“寿”及梵文。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

明宣德纪年款有何特点?如何识别明宣德官窑楷书纪年款?


宣德(1426-1435),为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以年号为官窑年款在宣德时期极为常见,并影响以后历代。宣德官窑年款以“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为主。书写形式有双行竖写,单行横写、单行竖写等。边饰有双圈、单圈、双框、双框外加双圈、花形、锦纹及无边饰。书写材料有青花、矾红、模印、锥刻等。书款位置有“宣德年制遍器身”一说,即除书在器物底部、肩、腹、口沿等处外,也有内底、耳部、柄部、流部、盖里等。书写字体有楷体和篆体等,楷书书写工整,篆书风格与永乐相似。民窑年款器较为少见。其中明宣德官窑楷书纪年款较多,所以识别其真伪,也是鉴别瓷器的关键。

字体特征:

宣德官窑楷书款,好似出自一人之手,清秀端庄,深厚遒劲。“德”字沿袭汉碑中的古体,字的右半边“心”上没有以横,而成“德”字。而且双人字的靓撇,斜度较大。字体风格深受明初书法家沈度的影响。

款识色泽:

宣德官窑器载款的器底釉面,白中闪青,晶莹滋润并有橘皮纹。宣德官窑款,一般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或在进口料中适当掺入一些国产青料写就。呈色多为浓重的纯蓝,深邃处有铁的结晶斑。但款铭色泽浓度不一,并痛覆盖款铭的透明白釉紧密结合,使得笔画的四周好像上了一层白雾。用八倍以上的放大镜在强光下审视,款色多雾暗而下沉,器身和口内、足内釉薄处,闪有明显的牙黄色;浓釉处微闪淡青色。

款识布局:

宣德款,落款位置变化多,或底足,或器内心,或口沿,或肩部,正如孙瀛洲先生所说“宣德款识遍器身”。第一,宣德官窑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款,多为双行竖排,外围双圈。双圈是用毛笔借助旋转陶车在圈足上写就,显得工整规矩,但圈线的色料浓淡不一,圈线的粗细也不一致。如果落款位置在器壁上,则多采用单行横排,外面不加圈栏。第二,宣德官窑楷书“宣德年制”款,有的为双行竖排,外围双圈;有的单行横排,无圈栏。第三,宣德官窑款,以青花六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为常见,其次为青花四字“宣德年制”楷书款。

大明宣德瓷器鉴定技巧


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明宣德瓷器鉴定方法,步骤

1、造型特征:明宣德瓷器整体风格是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皿增多,相对于盘、碗、碟类器物来说制作难度要大得多,胎体均为上下分段制作,然后粘接而成,胎体厚,制作非常规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说明成型技术和烧成技术都十分成熟,大盘底足浅,足下部内敛。小件器物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采。

2、胎体、底足特征:明宣德瓷器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民窑器胎体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

3、釉面特征:明宣德瓷器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民窑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4、青花用料:明宣德瓷器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以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5、纹饰图案特征: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

6、款识特征: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四字款有双行双圈楷书款、四字横款、四字竖款、四字篆书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较少。民窑器大多书“福”、“寿”及梵文。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

大明宣德红釉瓷器


明宣德时,铜红釉的烧制达到成熟阶段,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而且较之永乐鲜红更胜一筹,色调深沉、不流釉、不脱釉,被称为"宣红"。

以色泽而论,宣德红釉有深、略深、浅、淡四种。深者色为黑红,犹如初凝的牛血,釉质肥厚,釉内气泡较多。略深者色艳丽,釉层略薄,亦有小气泡,并伴有隐约显露的细小血丝状与小斑点。浅者釉色分外匀净,可与红宝石的晶莹相媲美。淡者呈现桃花般粉红色,俗称"桃花面";而且釉面不滑,无桔皮纹。

明宣德鲜红釉葵花式洗

宣德的红釉器在口沿部位都有处然形成的一线白釉,俗称"灯草口";红釉的积釉处显现青灰色,最厚处气泡密集,这是宣德红釉的时代特征。

宣德后,铜红釉一度衰落,清康熙时,才又仿宣德红釉烧制了著名的郎窑红、霁红等品种。

明宣德红釉僧帽壶

明宣德红釉白龙纹高足碗

明宣德红釉龙纹钵

明宣德红釉盘

明宣德红釉盘

明宣德红釉云龙纹盘

明宣德红釉描金云龙纹碗

明宣德鲜红釉盘

明宣德红釉碗

明宣德红釉碗

明宣德红釉盘

明宣德红釉盘

明宣德红釉高足碗

明宣德红釉鼓腹盖钵罐

明宣德红釉刻海水龙纹梅瓶

明宣德红釉碗

明宣德红釉窝式碗

明宣德红釉直壁碗

明宣德铁红釉碗

明宣德红釉梨形壶

明宣德红釉盆

明宣德瓷器有哪些特征?


明宣德瓷器有哪些特征?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1、造型特征:明宣德瓷器整体风格是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皿增多,相对于盘、碗、碟类器物来说制作难度要大得多,胎体均为上下分段制作,然后粘接而成,胎体厚,制作非常规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说明成型技术和烧成技术都十分成熟,大盘底足浅,足下部内敛。小件器物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采。

2、胎体、底足特征:明宣德瓷器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民窑器胎体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

3、釉面特征:明宣德瓷器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民窑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4、青花用料:明宣德瓷器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以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5、纹饰图案特征: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

6、款识特征: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四字款有双行双圈楷书款、四字横款、四字竖款、四字篆书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较少。民窑器大多书“福”、“寿”及梵文。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

唐三彩仅仅是三种颜色的瓷器吗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在唐代非常盛行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其全称为唐代三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之所以被称之为唐三彩是因为以黄、绿、白这三种颜色为主,因为唐三彩最早、最多出产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其造型多种多样有生活器具、人物、模型、动物等,是唐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唐三彩的器皿较少,小马、家禽类的瓷器数量较多,都具有丰美的艺术意匠,尤其是以各种人物的陶俑,以及超自然形象的头最具有艺术价值,虽然价格较高但是具有的收藏价值性可是很高的。这些唐三彩陶瓷器完美的展现了唐代当时社会生活的形态、平民百姓的生活以及唐朝的繁荣衰败都在唐三彩中得以体现。

唐三彩是一种多彩的低温釉陶器,以细腻的白色粘土为原料做为胎土,加上氧化物做为助熔剂主要就是使其温度降低方便在其陶瓷表面上色、雕刻成型,需要进行初步的加工之后再进行造型的雕刻修整、晾干之后再放入1000度的高温进行烧制,待冷却之后上釉挂彩再放入窑内烧制800度就可以烧制而成,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局限所以想要烧制成上等的唐三彩瓷器耗时长、具有这项技艺的烧制师也很少,所以产出量也很少,流传至今的唐三彩上等瓷器非常的稀少。

距今唐三彩瓷器的生产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唐三彩瓷器的身上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以及西方美学的工艺美术特点,因为铅釉的流动性很强,在烧制的过程中釉面向四周扩散流淌,使其各种釉色相互交融,形成自然而又个性的色彩,通常这样的唐三彩瓷器都是仅此一个,每一件瓷器的色彩、造型都有着不同之处,不仅仅是在釉色的浓艳瑰丽,而且在对于动物和人物的造型上十分的生动传神,富有生活气息代表着文化交流的重要物品,是唐朝的象征,由于它被用来随葬,作为冥器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较差,实用性还不如青瓷和白瓷,所以只能用来观赏和收藏。

唐三彩其胎质白中泛红、浅黄色,胎土非常的细腻含有矿物质,由于是随葬品所以大多从墓中出土,露胎处会有风化的现象,而仿品多为瓷胎或以石膏为胎,胎质洁白、细腻,没有风化的现象。众所周知唐代的人物是以肥为美,器物形体圆润且饱满,人物的比例适中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而武士则肌肉发达、剑拔弩张、气势十足,女佣则是亭亭玉立、十分丰满,在唐三彩上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唐三彩的色彩非常的丰富,多达十几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物、动物之间的细小事物,记录了当时流行的文化以及生活气息,这也是它价值高的原因。

大明宣德御窑瓷器修复件


景德镇陶瓷考古的专家们自1982年以来,从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出土的成千上万件瓷器碎片中大浪淘沙、归纳分类后,倾尽10多年心血精心修补完成的。每件展品都由几十或上百块瓷器碎片组成,最多的一件古瓷由460多块碎瓷拼接粘合而成。这些被修复的瓷器品类多样、造型丰富,此次展出的为大明宣德年的部分精品。

看到一些不错的资料图片,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年御窑厂出土、修复了很多当年废弃的官窑残次品。这些标本,对解读传世作品有极大帮助。其中有一些在过去公开展出过,小编也有一些印象。考虑到大多数人没有机会看到实物,所以今天把这些资料图片转发过来。

明宣德白釉带座梅瓶

宣德为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公元1426年至1435年,前后共十年。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的长子,汉族,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死于宣德十年(1435年),在位10年。有了前面几位皇帝的励精图治,明朝的社会经济状况有了恢复和发展,到了宣宗统治的时期已是国泰民安,他统治的时期是明朝政权最稳定的时期。

明宣宗在文化上的造诣也很深,诗文很有文采。他也经过了良好的武备训练,是一位能文能武的明君。

明宣德白釉三足炉

明宣德白釉刻品字云纹盘

明宣德矾红龙纹高足碗

明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纹盘

明宣德矾红三鱼纹高足碗

明宣德瓜皮绿釉刻龙纹梅瓶

明宣德黄地堆绿龙纹盘

明宣德黄地青花花卉纹盘

明宣德黄地青花花卉纹盘

明宣德黄釉梨形壶

明宣德黄地青花萱草纹盘

明宣德黄地青花葡萄纹盘

明宣德祭红釉直壁碗

明宣德黄釉直壁碗

明宣德祭蓝釉直壁碗

明宣德孔雀绿釉高足碗

明宣德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盘

明宣德孔雀绿釉盘

明宣德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碗

明宣德蓝地白鱼藻纹高足碗

明宣德蓝地白石榴花纹盘

明宣德孔雀绿釉碗

明宣德蓝地白鱼藻纹碗

明宣德绿釉凤首注

明宣德蓝地白鱼藻纹盘

明宣德青花白鹭黄鹂纹蟋蟀罐

明宣德青花宝相花纹小盘

明宣德青花茶菊纹梅瓶

明宣德青花缠枝牡丹纹军持

明宣德青花缠枝桃花纹小盖罐

明宣德青花缠枝苜蓿纹碗

明宣德青花螭龙纹蟋蟀罐

明宣德青花螭龙纹梅瓶

明宣德青花翠鸟鸳鸯纹蟋蟀罐

明宣德青花凤穿花纹碗

明宣德青花凤穿花纹蟋蟀罐

明宣德青花方流直颈壶

明宣德青花凤纹蟋蟀罐

明宣德青花瓜瓞纹蟋蟀罐

明宣德青花瓜瓞纹蟋蟀罐

明宣德青花海怪纹高足杯

明宣德青花海怪纹大盘

明宣德青花海怪纹蟋蟀罐

明宣德青花行龙纹蟋蟀罐

明宣德青花花卉纹八方烛台

明宣德青花花卉纹盖豆

明宣德青花花卉纹莲子碗

明宣德青花卷草纹高足杯

明宣德青花卷草纹器盖

明宣德青花卷草纹高足碗

明宣德青花夔龙纹罐

明宣德青花莲托八宝纹梨形壶

明宣德青花莲池鱼藻纹碗

明宣德青花莲托八宝纹纹僧帽壶

明宣德青花灵芝纹小罐

明宣德青花莲托八宝纹折腰碗

明宣德青花龙穿花纹大碗

明宣德青花龙穿花纹梨形壶

明宣德青花龙穿花纹高足碗

明宣德青花龙穿花纹大碗

明宣德青花龙纹鼓腹钵(罐)

明宣德青花龙纹钵

明宣德青花龙纹盘

明宣德青花龙纹砚滴

明宣德青花龙纹僧帽壶

明宣德青花牡丹纹蟋蟀罐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

瓷器的釉色是什么? 瓷器釉色有多少种?


瓷器的釉色是什么?瓷器釉色有多少种?

釉是生产瓷器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最早的釉出现在商代陶器上,即原始釉。到了两晋时期,制瓷工人才比较成熟地掌握了烧制青釉瓷器的技巧。青釉的烧成,使陶和瓷出现了根本的区别。

釉以石英、长石、黏土等为原料,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有与玻璃相类似的某些物理与化学性质。化学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钙等。钙(氧化钙)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同地区的瓷窑采用不同的原料,如景德镇用风尾草灰,广东潮州枫溪用蚌壳灰。釉不仅可以使瓷器增加机械强度、介电强度,而且可以防止液体和气体的侵蚀,也是对瓷器进行美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继两晋青釉之后,唐代的白釉、宋代的红釉、黑釉都相继出现,到了明清两代更创制了多种多样的釉色。

釉按坯体分类,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烧成温度分,有低温釉、中温釉和高温釉;按釉面特征分类,有白釉、颜色釉、结晶釉、窑变纹釉和裂纹釉。除上述釉之外,还有无光釉、乳浊釉、食盐釉等。

现代陶瓷日用品生产所用的釉分为石灰釉和长石釉。石灰釉是用釉果和灰釉配制而成,长石釉主要由石英、长石、大理石、高岭土等组成。在石灰釉和长石釉中加入金属氧化物,或掺进其他化学成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釉色。一般釉的厚度只有坯体厚度的1%3%,经过窑火焙烧后,就紧紧附着在瓷胎上,使瓷器表面致密、光泽柔和,给人明亮如镜的感觉。

一、颜色釉

颜色釉又称色釉,也可称为一色釉或一道釉,是瓷釉的一个种类,以其纯净典雅、较少人工雕饰而闻名。颜色釉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来装饰瓷器的,通常是在釉料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加入铁、铜、锰、钴等氧化金属,然后再加以适当的烧成条件,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釉面就会呈现青、褐、红、蓝等各种色泽。釉里含有一定的铁,烧成后就呈青色;含一定的铜,烧成后就呈红色或绿色。另外,釉色还可以分成单色釉、结晶釉、花色釉、纹片釉。

二、青釉

青釉是以铁为着色剂,以氧化钙为主要助溶剂的高温釉,是中国瓷器最早出现的颜色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而是具有黄、绿、青等几种颜色,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律统称为“青色”,例如: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称:“占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也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雨过天晴,钧窑、元窑之青,皆近蓝色。……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为纯青耳。天色本蓝,有时为青。”

三、梅子青釉

梅子青釉是龙泉青瓷的一种釉色,创烧于南宋时期。其釉色浓翠莹润,恰似青梅色泽,故名梅子青。烧制梅子青釉对瓷胎的白度要求较高。釉料采用在高温下不易流动的石灰碱釉,以便于数次施釉以增加釉层的厚度。在1250℃-1280℃之问的高温和较强的还原气氛下烧造,釉面的玻璃化程度高、光泽强、略透明,釉质莹润如同美玉一般。

四、冬青釉

据蓝浦的《景德镇陶录》记载:为北宋时汴京东窑(在今河南开封陈留)所烧,故称之为东青釉,也有的称之为冬青、冻青。今日所见东青釉创始于永乐时期,以后各朝多有烧造。其特点是青中闪绿、苍翠欲滴。永乐时期东青釉瓷器有光素器,也有饰以刻花装饰者,釉层肥腴、有许多小气泡。宣德时期的东青釉器,胎体较厚,釉的匀净度与水乐时大致相同,大多数釉面无桔皮纹,釉层大多数不含有气泡,釉色深浅略有变化。清雍正时的东青釉器,釉料中的铁含量和烧造中的还原气氛掌控得比较好,特点是釉面平润、色泽稳定,以豆青色为主要色调。

五、显青釉

豆青釉是青釉中派生出的一种釉色,是宋代龙泉窑青瓷中的釉色之一,釉色青中泛黄,光泽比粉青、梅子青弱。明代豆青色釉烧制水平趋于平稳,其基本色调仍以青中闪黄为主,青色比以前淡雅。清代豆青色釉更加淡雅柔和,色浅者淡若湖水,色深者绿中泛黄,釉面凝厚。清代在烧造豆青色釉的同时,还在釉上施以各种彩饰,入窑二次烧造,艳丽的彩饰在淡雅柔和的豆青衬托下显得更为妩媚。清中期以后,豆青色釉瓷器还在素胎上装饰凸起的纹饰,用青花勾描出纹饰轮廓线,填以豆青色釉,然后人窑烧造。豆青色釉透明程度不如白釉,因此豆青釉青花不如豆青釉上彩效果好。

六、影青釉

釉料中含铁低于1%,在1200℃左右的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白度达70%。其胎质坚密洁白、胎骨轻薄,釉色晶莹透亮,介于青、白二色之间,即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故称“青白”。影青釉是“青白釉,的俗称。“影青”一词,较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成书于1906-1911年问寂园叟的《陶雅》一书。此后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也说:“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由此可见,“影青”一词是后人根据青白瓷釉面润泽、胎壁极薄、上雕暗花而映出青色之特征而命名的。由于宋、元时的青白瓷亦具有上述影青瓷的特征,于是“影青”一词就逐渐成为陶瓷界对宋、元以来青白瓷的专称,而且清代专指明代永乐或万历时的薄胎雕花制品。另外,也有将影青称为“隐青"或"映青"的

七、天青釉

天青釉特指宋代河南汝窑烧制御用青瓷的一种釉色。玛瑙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汝窑釉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与一般石英砂作釉料并无区别,但玛瑙往往含有铁等着色元素,对增加汝窑瓷器的特殊光泽有着一定的作用。根据实物观察,汝窑天青釉主要特征是釉层匀净、釉面润泽、汁水莹厚、犹如堆脂。经过还原焰烧成,釉色青蓝如澄澈的天空。釉中显露蟹爪纹、鱼子纹,釉表有鱼鳞状的开片。

八、粉青釉

粉青釉是青釉中派生出的一种釉色,呈粉润的青绿色,如半透明的青玉,为南宋龙泉窑创烧,是石灰碱釉的一种。以铁的氧化物为主要呈色剂,还有少量的锰或钛,且是生坯挂釉,胎中带灰,人窑经过1180℃一1230℃高温还原焰烧成。因石灰碱釉高温粘度较大,在高温下不易流釉,釉层可施得厚,釉色可出现柔和淡雅的玉质感。粉青釉的釉层中含有大量的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料,它们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从而使其在外观上获得一种和普通玻璃釉完全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南宋许多瓷窑均烧粉青釉,郊坛下官窑亦烧成仿龙泉粉青。景德镇在明、清时期烧成的粉青,为浅湖绿色中微闪蓝,说明釉中除铁外,还有微量的钻元素。

九、缥色

缥原为一种淡青色的帛。所谓“缥色”,就是指青瓷如缥的釉色。瓯瓷的釉色就是缥色。其色淡青,在淡灰绿色中,青的成分较多。但由于火候不一,釉色也不太一致,有深灰绿、青绿、黄绿,甚至还有灰色和带烟焖暗红色。

十、仿龙泉釉

青釉品种之一。明初永乐仿烧的龙泉釉,釉色青中闪绿,釉质肥厚,多有小气泡及垂流现象。釉层均匀,釉面玻璃质强,色泽较重,具有摹仿宋、元龙泉的效果,故称之为“仿龙泉釉”。宣德时的仿龙泉釉,釉面无橘皮纹,釉质莹润无气泡。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宣德官窑上品瓷器是哪三种釉色》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宣德官窑上品瓷器是哪三种釉色》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明宣德瓷器开片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