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明宣德瓷器开片鉴别 > 导航 >

明宣德纪年款有何特点?如何识别明宣德官窑楷书纪年款?

明宣德纪年款有何特点?如何识别明宣德官窑楷书纪年款?

大明宣德瓷器开片鉴别 宣德瓷器如何鉴别 宣德瓷器鉴别

2020-06-22

大明宣德瓷器开片鉴别。

宣德(1426-1435),为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以年号为官窑年款在宣德时期极为常见,并影响以后历代。宣德官窑年款以“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为主。书写形式有双行竖写,单行横写、单行竖写等。边饰有双圈、单圈、双框、双框外加双圈、花形、锦纹及无边饰。书写材料有青花、矾红、模印、锥刻等。书款位置有“宣德年制遍器身”一说,即除书在器物底部、肩、腹、口沿等处外,也有内底、耳部、柄部、流部、盖里等。书写字体有楷体和篆体等,楷书书写工整,篆书风格与永乐相似。民窑年款器较为少见。其中明宣德官窑楷书纪年款较多,所以识别其真伪,也是鉴别瓷器的关键。

字体特征:

宣德官窑楷书款,好似出自一人之手,清秀端庄,深厚遒劲。“德”字沿袭汉碑中的古体,字的右半边“心”上没有以横,而成“德”字。而且双人字的靓撇,斜度较大。字体风格深受明初书法家沈度的影响。

款识色泽:

宣德官窑器载款的器底釉面,白中闪青,晶莹滋润并有橘皮纹。宣德官窑款,一般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或在进口料中适当掺入一些国产青料写就。呈色多为浓重的纯蓝,深邃处有铁的结晶斑。但款铭色泽浓度不一,并痛覆盖款铭的透明白釉紧密结合,使得笔画的四周好像上了一层白雾。用八倍以上的放大镜在强光下审视,款色多雾暗而下沉,器身和口内、足内釉薄处,闪有明显的牙黄色;浓釉处微闪淡青色。

款识布局:

宣德款,落款位置变化多,或底足,或器内心,或口沿,或肩部,正如孙瀛洲先生所说“宣德款识遍器身”。第一,宣德官窑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款,多为双行竖排,外围双圈。双圈是用毛笔借助旋转陶车在圈足上写就,显得工整规矩,但圈线的色料浓淡不一,圈线的粗细也不一致。如果落款位置在器壁上,则多采用单行横排,外面不加圈栏。第二,宣德官窑楷书“宣德年制”款,有的为双行竖排,外围双圈;有的单行横排,无圈栏。第三,宣德官窑款,以青花六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为常见,其次为青花四字“宣德年制”楷书款。wwW.tAOcI52.CoM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明代纪年款与清代纪年款相比有什么特点?


明代纪年款:主要见于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官窑瓷器上冠以帝王年号款始自永乐朝,后成定制。但永乐官窑年号款只见四字款,官窑瓷器上落六字双行或三行楷书年号款并围以双重圆圆这一最常见的体式,则始自宣德朝;常见的六字双行围以双重方框的体式,始自成化朝。还有—种常见的环书于高足杯、碗足内沿的六字或四字年号款的体式,也始自成化朝。明代官窑瓷器纪年款以朝代款(又称年号款、年款)为主,民窑瓷器纪年款则以干支款较为多见。明代纪年款多以青花料书写,兼用暗刻、模印、釉上彩和白泥料书写。落款位置以器物外底最为多见。也有在器内底、近口沿、颈、肩、腹、流、柄等处的。官窑年款字体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朝有篆书体外,其他朝未见。

款字排列方式,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最为多见,六字三行、一排横书、一行直书、六字环形、四字钱文排列等极少见。官窑年款多由宫廷出样、御窑厂有专人负责照样书写,字体严谨规整。民窑纪年款则大抵随意书写,字体多草率不规。据有关专家考证,明代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始自洪武二年(1369年)。止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此期间官窑瓷器上的纪年款以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较多见,其他朝则少见。有人根据明代各朝官窑瓷器上年款的特点,将明代官窑瓷器年款总结为五句口诀,即“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清代纪年款:清代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的纪年类款,从款识内容看,主要分为朝代款(又称年款)和干支款两大类。年款多用于官窑器上,干支款多见于民窑器上。官窑年款以楷书或篆书的“大清某某年制”、“某某年制”、”某某御制”最为多见,如“大清康熙年制”、“雍正年制”、“康熙御制”等。款字多落于器物外底,个别的落于近口沿、足内沿等处。六字楷书年款多作双行排列,个别为三行排列或一排横列,款外围以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栏的。六字篆书年款绝大多数作三行排列,少数作一排横列,极个别的为双行排列,款外多无边栏,个别的围以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四字楷书或篆书年款多作双行排列,外围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栏的,个别的四字篆书年款作上下右左钱文排列。

清代纪年款可分成釉下青花款和釉上珐琅彩款、矾红彩款、金彩款以及刻、印款3大类,其中青花款在所有纪年款中占主导地位,珐琅彩款则集中出现于康、雍、乾三朝,随着珐琅彩瓷器的消失而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矾红彩款。刻划和模印款则用于颜色釉瓷器上,如白釉、厂官釉、仿钧釉、炉钧釉等。从字体上看,整个清代纪年款不外乎楷、篆、隶几种,其中楷书居于主导地位,自始至终都在使用.篆书款出现于康熙晚期,当时只用于供祝寿用的金釉蓝团寿字和五彩三多纹器上。雍正时篆书款增多,许多仿制名窑的品种上均喜用篆书款。乾隆时楷书、篆书款平分秋色。嘉庆及其以后各朝,篆书款数量渐减,基本以楷书为主。

明正统、景泰、天顺纪年款有何特点?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朗历时近30年,正统与天顺为同一人,因正统年间,宦官王振独揽朝中大权,正统帝追求享乐,在“土木之变”被俘。景泰作为弟弟代兄登基,主持国家大事。后朱祁镇在“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中又当上皇帝,改年号为天顺。此时战争频繁,饥荒不断,朝野动荡,但《明实录》等文献记载,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并未完全停止,只是此时烧造的瓷器,多不书官窑年款。正统一朝(1436—1449年),迄今所见民窑瓷器上有青花料楷书“正统元年”和“正统捌年”款,景德镇湖田窑遗址曾出土一件正统瓷罐残片,外底刻划“正统叁口制二月二十七口”铭,这是目前仅见的一例正统朝刻划纪年款。景泰朝(1450一1456年)至今未见任何带纪年款的瓷器。天顺(1457—1464年)仅见5件、一件为模印“天顺年造”款的卵白釉云凤纹瓷盘,为官窑器,现收藏于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另3件为青花三足筒炉,其中两件书“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一件书“天顺年”三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系香港杨永德先生捐献。“天顺年”三字以青花料书楷字于炉内底,字体苍劲有力,敦厚古朴,与成化官窑款识笔法十分相似。

至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件青花小碗,外底书有“大明天顺年制”青花料款,被认为是万历至天启时的仿品。明代磁州窑瓷器中有书“正统拾壹年伍月壹日”款的,见于白地黑花罐上,以黑彩书于器肩。

明代纪年款与清代纪年款相比有什么特点?_陶瓷常识


明代纪年款:主要见于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官窑瓷器上冠以帝王年号款始自永乐朝,后成定制。但永乐官窑年号款只见四字款,官窑瓷器上落六字双行或三行楷书年号款并围以双重圆圆这一最常见的体式,则始自宣德朝;常见的六字双行围以双重方框的体式,始自成化朝。还有—种常见的环书于高足杯、碗足内沿的六字或四字年号款的体式,也始自成化朝。明代官窑瓷器纪年款以朝代款(又称年号款、年款)为主,民窑瓷器纪年款则以干支款较为多见。明代纪年款多以青花料书写,兼用暗刻、模印、釉上彩和白泥料书写。落款位置以器物外底最为多见。也有在器内底、近口沿、颈、肩、腹、流、柄等处的。官窑年款字体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朝有篆书体外,其他朝未见。

款字排列方式,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最为多见,六字三行、一排横书、一行直书、六字环形、四字钱文排列等极少见。官窑年款多由宫廷出样、御窑厂有专人负责照样书写,字体严谨规整。民窑纪年款则大抵随意书写,字体多草率不规。据有关专家考证,明代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始自洪武二年(1369年)。止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此期间官窑瓷器上的纪年款以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较多见,其他朝则少见。有人根据明代各朝官窑瓷器上年款的特点,将明代官窑瓷器年款总结为五句口诀,即“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清代纪年款:清代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的纪年类款,从款识内容看,主要分为朝代款(又称年款)和干支款两大类。年款多用于官窑器上,干支款多见于民窑器上。官窑年款以楷书或篆书的“大清某某年制”、“某某年制”、”某某御制”最为多见,如“大清康熙年制”、“雍正年制”、“康熙御制”等。款字多落于器物外底,个别的落于近口沿、足内沿等处。六字楷书年款多作双行排列,个别为三行排列或一排横列,款外围以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栏的。六字篆书年款绝大多数作三行排列,少数作一排横列,极个别的为双行排列,款外多无边栏,个别的围以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四字楷书或篆书年款多作双行排列,外围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栏的,个别的四字篆书年款作上下右左钱文排列。

清代纪年款可分成釉下青花款和釉上珐琅彩款、矾红彩款、金彩款以及刻、印款3大类,其中青花款在所有纪年款中占主导地位,珐琅彩款则集中出现于康、雍、乾三朝,随着珐琅彩瓷器的消失而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矾红彩款。刻划和模印款则用于颜色釉瓷器上,如白釉、厂官釉、仿钧釉、炉钧釉等。从字体上看,整个清代纪年款不外乎楷、篆、隶几种,其中楷书居于主导地位,自始至终都在使用.篆书款出现于康熙晚期,当时只用于供祝寿用的金釉蓝团寿字和五彩三多纹器上。雍正时篆书款增多,许多仿制名窑的品种上均喜用篆书款。乾隆时楷书、篆书款平分秋色。嘉庆及其以后各朝,篆书款数量渐减,基本以楷书为主。

金代纪年款


金代陶瓷纪年款以墨书款较为多见,另有釉下彩书写款和刻划款。落款的位置多在器物的外底、足部,也有落于腹部和内底的。如“时皇统元年3月22日造”,此为金代萧窑瓷瓶纪年款,横刻于瓶足上,瓶腹刻“白土镇窑户窑户赵顺谨施到慈氏菩萨花瓶壹对,供养本镇南寺”。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白地黑花鸟纹虎形枕的底部有墨书“大定二年六月六日口家造”款。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窑白釉剔花莲花纹枕的底部有墨书“金大定八年正月初四日康军使宅置到”款。1984年陕西铜川耀州窑遗址出土的盏范上有“大定十年”款。1983年陕西黄陵县古墓出土金代瓷枕的底部有墨书“大定十六年五月”款。1978年秋河北曲阳北镇村出土的定窑夔龙纹盘印模内壁刻有“甲辰正月望日造”干支款;同时出土的定窑菊花纹碗印模的内壁刻有“甲辰蕤宾十四日”款。“蕤宾”为五月。山西出土的白釉砂圈瓷碗的砂圈上有墨书“明昌三年十二月四日买了一十个”款。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霍县窑盘的外壁露胎处有墨书“明昌四年柒月初四日三李置到”款。秦庭域收藏的金代白地黑花诗文枕,枕面题七言律诗一首,其中有一句为“泰和三年调玉烛”。1988年12月山东成武宝峰乡定西村出土的金代白瓷碗的外壁近足无釉处墨书“泰和三年十二口买二只”款。1978年秋河北曲阳北镇村出土定窑四季花纹碗模的内壁环刻“泰和丙寅辛丑二十四日画”款。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白地黑花罐腹部釉下有以黑彩书写的“佛光普渡大安二年张泰造”款。1959年陕西铜川黄堡镇窑址出土刻有“大安二年”款的青瓷残片。另见金代磁州窑瓷枕上落有“正隆元年制”款,金代磁川窑三彩花卉盆外底墨书“正大七年十二月二十七制”款。

金代瓷器上还有—种只书年号,不书具体年代的款识,见于红绿彩瓷器的有“泰和”、“正大“等;见于耀州窑青瓷残片上的有“贞元”。

清代纪年款


清代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的纪年类款,从款识内容看,主要分为朝代款(又称年款)和干支款两大类。年款多用于官窑器上,干支款多见于民窑器上。官窑年款以楷书或篆书的“大清某某年制”、“某某年制”、”某某御制”最为多见,如“大清康熙年制”、“雍正年制”、“康熙御制”等。款字多落于器物外底,个别的落于近口沿、足内沿等处。六字楷书年款多作双行排列,个别为三行排列或一排横列,款外围以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栏的。六字篆书年款绝大多数作三行排列,少数作一排横列,极个别的为双行排列,款外多无边栏,个别的围以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四字楷书或篆书年款多作双行排列,外围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栏的,个别的四字篆书年款作上下右左钱文排列。清代纪年款可分成釉下青花款和釉上珐琅彩款、矾红彩款、金彩款以及刻、印款3大类,其中青花款在所有纪年款中占主导地位,珐琅彩款则集中出现于康、雍、乾三朝,随着珐琅彩瓷器的消失而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矾红彩款。刻划和模印款则用于颜色釉瓷器上,如白釉、厂官釉、仿钧釉、炉钧釉等。从字体上看,整个清代纪年款不外乎楷、篆、隶几种,其中楷书居于主导地位,自始至终都在使用.篆书款出现于康熙晚期,当时只用于供祝寿用的金釉蓝团寿字和五彩三多纹器上。雍正时篆书款增多,许多仿制名窑的品种上均喜用篆书款。乾隆时楷书、篆书款平分秋色。嘉庆及其以后各朝,篆书款数量渐减,基本以楷书为主。

明代纪年款


主要见于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官窑瓷器上冠以帝王年号款始自永乐朝,后成定制。但永乐官窑年号款只见四字款,官窑瓷器上落六字双行或三行楷书年号款并围以双重圆圆这一最常见的体式,则始自宣德朝;常见的六字双行围以双重方框的体式,始自成化朝。还有—种常见的环书于高足杯、碗足内沿的六字或四字年号款的体式,也始自成化朝。明代官窑瓷器纪年款以朝代款(又称年号款、年款)为主,民窑瓷器纪年款则以干支款较为多见。明代纪年款多以青花料书写,兼用暗刻、模印、釉上彩和白泥料书写。落款位置以器物外底最为多见。也有在器内底、近口沿、颈、肩、腹、流、柄等处的。官窑年款字体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朝有篆书体外,其他朝未见。款字排列方式,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最为多见,六字三行、一排横书、一行直书、六字环形、四字钱文排列等极少见。

官窑年款多由宫廷出样、御窑厂有专人负责照样书写,字体严谨规整。民窑纪年款则大抵随意书写,字体多草率不规。据有关专家考证,明代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始自洪武二年()369年)。止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此期间官窑瓷器上的纪年款以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较多见,其他朝则少见。

有人根据明代各朝官窑瓷器上年款的特点,将明代官窑瓷器年款总结为五句口诀,即“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元代纪年款


主要见于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耀州窑、定窑资器上。既有彩书、墨书款,又有刻划款。常落款于外底、颈、肩、腹部等处,位置不固定。

如广东遂溪窑出土碗模外壁刻有“大德六年”款。元紫金釉贴花牡丹纹三足炉外底刻有“大德七年制”款。元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盘上落有“大德八年”款。元定窑刻划花鱼纹盘外底刻“至元八年制公用”款,前五字直书,后二字横书。元代白釉瓶上落有“大元国至元十九年九月十四日记耳”款。陕西铜川立地坡古窑址出土的残瓷片上刻有“至元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款。山西琉璃龙莲花香炉上刻有“至大元年午汾阳琉璃寺诏伍塘城造”款。湖南衡东麻园窑址出土擂棒残器上刻有“延佑四年” 款。元代磁州窑白瓷枕的外底有墨书“至治二年前五月十五造磁齐居(君)仁”款。元龙泉窑青瓷大花瓶上刻有“泰定四年丁卯岁仲伙吉日谨题”款。1979年江西丰城县征集的出土于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仓上有青花料楷书“后至元戊寅五月二十三日”款;同时征集的出土于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塔式盖罐颈部有一周青花楷书款为“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收藏于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的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颈部有青花料楷书“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款。元磁州窑白釉褐花罐外壁釉下有褐彩书写的“至正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款。

另外,元代瓷器上还有一种不书年号的干支纪年款,例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土的钧窑双耳兽足炉上落有“乙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款。

秦汉纪年款


秦、汉纪年款  秦、汉陶瓷器尚无单独落纪年款的习惯.但有些铭文中的纪年内容,  同样起到纪年款的作用。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件。山东邹县邾国故城遗址出土的一件秦代陶量(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上印有篆书秦诏文,文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之,皆明壹之。”所印诏文,四字一组竖写,缀连成篇,外有边框。从其书法风格上看,属于秦代小篆,字体方正,笔道圆润,章法和谐,布局合理。这段文字既是研究秦代统一全国度量衡和文字的重要佐证,也是研习秦篆书法可靠的典范。广东省博物馆收藏一件汉新莽时的灰陶狗,腹一侧阴刻篆书“天凤六年何亚”铭,天凤为新莽年号、六年相当于公元19年。1988年湖南湘阴青竹寺汉代窑址堆积层的下层出土了东汉顺帝“汉安二年”(143年)纪年款的陶器残片,款字是刻划上的。另外,考古发掘工作中,常发现一种东汉时的镇墓陶瓶,上有朱书镇墓文,内容是为死者解除灾祸的文告,文字开头多记年、月、日。见有“永寿二年五月”(156年)、“熹平元年”(172年)、“初平四年十二月己卯”(193年)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宣德纪年款有何特点?如何识别明宣德官窑楷书纪年款?》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宣德纪年款有何特点?如何识别明宣德官窑楷书纪年款?》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明宣德瓷器开片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