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的彩 > 导航 >

洋彩,乾隆钟情的“新”玩意

洋彩,乾隆钟情的“新”玩意

古代瓷器的彩 新濠瓷砖 新中式瓷砖

2020-06-22

古代瓷器的彩。

一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在香港拍场以2.5266亿港元成交,引得业界内外一片热议。让人们颇感兴趣的,不但是超过了2.5亿的成交价,还有这件清代瓷器的洋彩“身份”。毕竟在人们的印象里,此前只有传世数量极少的元青花和被誉为“官窑中的官窑”的珐琅彩才创造过这般令人咋舌的天价。

相对于元青花和珐琅彩,洋彩的名字对很多人而言有些陌生。事实上,这种瓷器同样具有自己的传奇经历,并且与珐琅彩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运用西洋绘画技法

什么是洋彩?顾名思义,从“洋彩”的“洋”字上,便知其与西洋有关。清代曾为雍正、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的督陶官唐英曾这样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他还进一步解释:“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

珐琅是舶来品,明末清初的时候由国外传入,起初是铜胎珐琅。把珐琅料运用到瓷器上,是宫廷匠师的伟大发明。

洋彩与瓷胎画珐琅的关系十分密切。在陶瓷分类上,洋彩属于珐琅彩瓷。清宫珐琅彩瓷分为两类,一类是瓷胎画珐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珐琅彩”。实际上,相关的历史文献从未使用过“珐琅彩”一说,而是使用“瓷胎画珐琅”这个更为科学的称呼;另一类就是运用西洋绘画技法与装饰的瓷胎洋彩。清宫档案《活计档》将瓷胎洋彩与瓷胎画珐琅同时归入“乾清宫珐琅器皿”,《陈设档》则将瓷胎洋彩与瓷胎画珐琅同时归入“乾隆款瓷胎”项下,这也说明了二者的关系密切。

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陶瓷专家吕成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洋彩和瓷胎画珐琅用的彩料都是珐琅料,这是没有a问题的。不过,瓷胎画珐琅绝大部分是运用传统中国绘画技法进行装饰。雍正朝虽然开始出现了仿西洋绘画的彩瓷,但数量并不多。洋彩主要在乾隆朝流行,图案主要是西洋花卉类,如洋菊、洋莲等,也出现了一些描绘西洋人物的内容。

可见,想辨认一件瓷器是不是洋彩瓷,需要记住它的两个主要特征,即是否仿西洋绘画技法,以及是否使用珐琅料。

所饰诗文采用皇帝御制诗

无论是瓷胎画珐琅,还是瓷胎洋彩,均是盛清宫廷工艺的杰作,深受清高宗乾隆皇帝喜爱。这些昔日深藏于乾清宫,供皇帝赏玩的艺术珍品,传至今日都已极其珍贵稀有。

不过,洋彩与瓷胎画珐琅虽然都采用珐琅釉,很多时候被混为一谈,但两者之间从制作地点、绘法、纹饰、题词、印章、款式等都有所不同。

为了令观众更直观感受到洋彩与瓷胎画珐琅的不同,收藏乾隆朝珐琅彩瓷500多件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曾经特地举办“华丽彩瓷”特展,除挑出《瓷胎洋彩黄地洋花方瓶》、《瓷胎洋彩黄地蕉叶美人花觚》、《瓷胎洋彩瑞芝洋花蝉纹樽》、《瓷胎洋彩人物胆瓶》等代表性的百余件洋彩展览外,还展出了一批瓷胎画珐琅以进行对照。

台北故宫的学者研究认为,根据档案与实物,清代督陶官唐英所说的“洋彩”必须符合四个要件:使用西洋明暗光点装饰图案,主要以光点表现圆状物体;花卉叶纹上大多以白料渲染,表现出枝叶的光影明暗,而这种绘法几乎从未使用在瓷胎画珐琅上;人物纹饰明显采用了西洋明暗阴影透视技法;西洋花卉的使用,如洋菊与洋莲等洋花,部分纹饰应用了西洋花草藤蔓纹饰图案设计构图。

此外,洋彩与瓷胎画珐琅器的所饰诗文与章文章来源于华夏陶瓷网印完全不相同,画珐琅以唐宋明诗文为主,洋彩则完全采用乾隆皇帝御制诗以及钤印代表皇帝身份的款记,如“乾隆辰翰”、“惟精惟一”。

无论是御制诗、还是“惟精惟一”、“乾隆”等款印,都说明了乾隆皇帝对洋彩的重视。台北故宫学者认为,从这些迹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乾隆皇帝认为洋彩足以代表乾隆盛世的创新工艺。

观点台:清宫档案无“粉彩”记录

除了瓷胎画珐琅,还有一个和洋彩联系密切的名称,就是粉彩。关于二者的关系,业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粉彩即洋彩,粉彩是民国以后人们对洋彩的一种误称;有的则认为,洋彩和粉彩是两个不同的品种。

吕成龙告诉记者,“粉彩”的名称在文献中出现很晚,在清代宫廷档案中确实没有“粉彩”之说,“粉彩”这种叫法是清末、民国初年才有的。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名为粉彩的清代瓷器,它们在清宫档案中是被称为洋彩的。这类彩瓷运用仿西洋技法绘画,使用珐琅彩料。

不过,并非所有现在归为粉彩的彩瓷都是洋彩。因为在雍正、乾隆时期也有一批不是仿西洋绘画类的彩瓷,比如清乾隆《粉彩九桃瓶》完全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将这类瓷器归入洋彩就显得不太合适。

在将于12月初举办的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一对《清道光黄地粉彩花卉五福碗》提前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这对来自“放山居”的御制珍品,碗心以红彩绘五只展翅蝙蝠,碗外绘黄地缠枝四季花卉。在介绍它们时,佳士得方面特别提到,“此类作品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名为《洋彩黄地洋花宫碗》”。

同场拍卖的另一件《清嘉庆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同样采用了洋彩技法。此瓶口沿外翻作垂云状,口沿施金彩,器外施黄彩为地,绘莲纹,足圈饰莲瓣纹一周。香港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副总裁、资深专家曾志芬说,细看那些使用洋彩技法装饰的部分,会有一点西方油画的感觉,用手摸上去,还能感到明显突出的立体感。

古艺探秘:奢华繁缛的“锦上添花”

乾隆皇帝即位之初,意气风发。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艺术创作都极欲有所作为。为了秉承上意,督陶官唐英在江西景德镇监造御用瓷器时不断推陈出新。

在唐英的用心之下,景德镇御窑烧制出了一批被誉为“鬼斧神工”的镂空转旋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英还开创了一种“锦上添花”剔刻技法,将洋彩的华贵绚丽臻于极致。

所谓锦上添花,就是在密布锦纹的隙处,再添纹饰。乾隆六年(1741)开始,这种技法被大量使用于瓷胎画珐琅和洋彩瓷器上。

锦上添花纹饰分剔地锦纹与描画锦纹二种。剔地锦纹纹饰微凹,描画锦纹则略凸。二者皆精雕细琢、笔触细腻。各式锦地纹包括凤尾形卷草纹,卍字锦纹、绣球花纹、六角龟甲纹、方形柿蒂纹、花叶纹,修饰边沿的有莲瓣纹、回纹、云纹等,都剔工精妙,一丝不苟。

据悉,锦上添花的制作工序十分费工,必须经过一次高温烧制瓷胎,二次以上的低温烧造纹饰,至少三次以上的烧成工序。

不久前在香港拍场以约2.5亿港元成交的《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即是使用锦上添花技法的一件洋彩瓷器。

这件长颈葫芦瓶作为乾隆年间在景德镇备受推崇的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的代表,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缤纷细致。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乾隆洋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


洋彩在陶瓷分类上属珐琅彩,是一种运用西洋绘画技法与装饰的彩瓷。乾隆时期,宫廷珐琅作沿袭雍正时期继续制作磁胎画珐琅外,景德镇御窑厂还模仿西洋画意,烧造磁胎洋彩。洋彩瓷器的烧制成功,使得西洋技法得以在御窑瓷器上完美体现,从而铸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充满西洋气息的辉煌篇章。

“洋彩”一词最早出现在雍正十三年(1735),唐英撰写的《陶务述略碑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微。”洋彩瓷器烧制量非常稀少,每件由雍正、乾隆皇帝亲自指导定名、配座、装匣、平列等级,绝大部分珍藏于清宫端凝殿与养心殿,仅供皇帝几暇赏玩。

而洋彩与画珐琅,都是采用珐琅釉,长期以来被混为一谈,其实二者之间从制作工艺地点、绘画装饰、纹饰取材、诗文、印章款识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此洋彩玉壶春瓶,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瓷胎通透,釉面莹润如玉。颈部用蓝料彩绘上下两组蕉叶纹,腹部采用工笔花鸟技法,洋彩绘芙蓉稚鸡。此图十分精美,芙蓉稚鸡寓意金鸡富贵,有吉祥的含义。画工精细入微,图案取自清代著名宫廷画家蒋廷锡的手稿。

瓶底书“乾隆年制”四字方框款,造型高雅,纹饰精美,是诗、书、画、印合璧的艺术珍品。彰显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珍罕程度必为世人所推崇。

洋彩和珐琅彩的区别


在历史上,洋彩和珐琅彩一直被混为一谈,甚至包括皇宫里的档案也难以将两者分清;有时候把洋彩归为珐琅彩,有时又把珐琅彩说成洋彩,有时候甚至还有把粉彩说成洋彩和珐琅彩的,因此,在如何区别洋彩和珐琅彩的问题上,就变得更加混乱不堪来。台湾省曾经出版了一本名为《华丽彩瓷 乾隆洋彩》的书籍,将洋彩和珐琅彩进行来了详细的区分。此后,针对雍正时期的洋彩和珐琅彩,该博物院还出了名为《金成旭映》的专著进行讲解。可即便如此,洋彩和珐琅彩遗留的历史问题,依然在多数人群之中存在。没有时间细看那两本书籍的藏友,依然难以将两者区分开来。下面,我们提炼出此处的重点,对洋彩和珐琅彩作出一下几点区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先说洋彩,什么是洋彩呢?它出现在康熙和雍正时期,乾隆年间得到来兴起。这个时期的彩瓷一般都是洋彩。它是一种通过模仿西方绘画技术所描绘的珐琅彩以及一些中国传统五彩的画技结合。在雍正13年,一本唐英所写的叫《陶务叙略碑记》的著作就对洋彩的西洋画法做过阐述,大致说洋彩器皿中,清朝采用模仿的方式,用它替代了原来珐琅彩所画的山水、翎毛、花卉、人物等,非常细微入神。书中对洋彩的西洋画法做了大量详细的解说。在后来的乾隆8年,唐英又在《陶冶图册》内对洋彩如何作画以及瓷器如何烧制、洋彩如何调色、与珐琅彩的色彩表现都做了大量论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唐英说出了洋彩在调色方面,它和珐琅彩相差不大。所以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将两者分辨。

根据唐英对洋彩的描述,以及现在收藏于故宫的《洋彩》瓷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对洋彩和珐琅彩进行区分。第一点是在绘画上,洋彩的绘画方法采用最多的都是西方的画法,很少用流传于宫廷内的传统画法;珐琅彩因为是“土生土长”,所以采用传统画法比较多。但是在乾隆时期,因为受到宫廷画师郎世宁画风的影响,珐琅彩中也会出现一种郎世宁式的中西结合的绘画风格。

第二点是在制作地点上,洋彩多数在景德镇官窑中烧制,而珐琅彩则全都在皇宫内或者就近的京城作坊所制。第三,洋彩和珐琅彩在题诗印记上有非常明显的不同,洋彩多采用乾隆年间的印玺和乾隆御制诗,而珐琅彩则多数为青花楷款或蓝料仿宋楷款。第四,两者在纹饰上也有很大的区别,洋彩比较单一,多数都是剔锥凤尾形卷草纹,而珐琅彩则更加多样化,传统的纹饰几乎全都被采用了。

乾隆洋彩描金巴洛克式奖杯盖瓶


据西方史籍记载,英国有一个叫爱德华的国王有一次坐在马背上,接过别人敬给的一杯酒时不幸遇刺。从此以后,在英国的宴会上便形成了这样一种礼节:一个很大的酒杯,在来宾中依次传递,环行一周;每当一位宾客接过酒杯时,不仅自己要站起来,而且连在他旁边的人也都要站起来,表示“保护”饮酒者不致像爱德华那样被人暗算。

这种礼节中的酒杯,称为爱杯(Loving Cup)。爱杯在当时是奉献给“上等人”的珍贵礼物。后来,人们转将这种“爱杯”赠送给比赛的优胜者,从而演变成如今的奖杯。直到现在奖杯还保留着当年"爱杯"的痕迹。如奖杯通常都比较大,多数带有二个长长的耳朵,这些特点都是"爱杯"所遗留下来的。

乾隆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颇深,他继承康雍皇帝开明的思想,对西洋文化亦有其独特之体会。我们可以认知他对西洋文化的态度是何其开放,胸襟又是何其广阔。这种开放思想在乾隆朝御瓷制作中早就予以体现。正基于乾隆皇帝对西洋文化的认同和接纳,御窑厂创烧出洋彩也是体现了他对西洋事物的好奇和仰慕。

此洋彩描金巴洛克式奖杯盖瓶就是一例证。此奖杯盖瓶器形周正,瓶身双面开光以洋彩绘中式传统图案满铺器身,胎体细腻坚实,施彩富丽典雅,描画精湛,瓶颈至肩塑有鎏金双耳一对,开窗细腻,达到了西为中用的内容与形式相和谐,极富西洋巴洛克风格造诣。

该瓶可被誉为乾隆官窑瓷器中的登峰造极之作,清代帝王视其为镇朝传家之宝,寓意江山社稷平安永固。在此杯的制作过程中,乾隆皇帝亲自挂帅,从大清内务府造办处选取能工巧匠近百人参与设计制作。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先后下圣旨十余道,亲自过问、修改制作工艺、造型设计。待此杯设计完成后,所有参与造宝的工匠都封官晋爵,监制者官封六品,工人官封九品,史上罕见。

此器瓶身均施青釉,纹饰多样,色彩繁缛,开光处绘红蝠双鱼云纹,其外绘卷草花卉纹及道教吉祥图案。颈部绘矾红大吉,底座纹饰取皇帝龙袍下摆的“水脚”。海浪翻卷,寓意福山寿海,一统江山。其所携王者之气,与本质气韵相一。

巴洛克式奖杯盖瓶还原一段辉煌历史。同时,它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盛况,蕴涵着千古一帝的无比自信与至高品味,殊为可贵!

洋彩和珐琅彩哪个好


洋彩,顾名思义,它与西洋有关,指从欧洲引进的釉上彩颜料。从清朝开始,中国人常常会将海外进口物品叫做“洋货”。所以,“洋彩”只是中国人的叫法,欧洲人叫它为“珐琅料”,即画珐琅工艺中的颜料,在清宫引进珐琅初期也是这样称呼的。

到了1735年,即雍正13年,唐英撰写的《陶务叙略碑记》中,“洋彩”一词彩第一次出现。书中介绍说,本朝使用“洋彩”原料,“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工艺来制作洋彩器皿。

唐英指出“洋彩”的颜料和工艺,本身属于一种珐琅釉,只是在绘画装饰技艺上,有摩仿西洋绘画之为。因此,洋彩瓷也应属于珐琅彩大类,是模仿西方绘画技艺的珐琅彩瓷。

洋彩出身高贵,数量稀少。乾隆即位之初,意气风发,宫廷瓷器业在他的鞭策下,繁荣发展。督陶官唐英更是开创了“锦上添花”剔刻技法,洋彩也是在此时应运而生的。

而“珐琅彩”始创于康熙晚期,是传统瓷器中的贵族,是宫廷的御用瓷器。珐琅彩瓷全称为“瓷胎画珐琅”,后世叫“古月轩”,国外称其“蔷薇彩”。由于烧造数量少,加上当时仅能供作皇帝秘玩之用,所以显得极为珍贵,后世更是将它称为官窑中的“官窑”,可见其珍贵。

“洋彩”和“珐琅彩”,两个皇宫贵族,皆价格不菲。有人称它们是同胞的兄弟,难分伯仲,单个方面难以指出谁优谁劣。只是,市场上由于“珐琅彩”在当时制作极少,并且由帝王钦点,在官窑的价值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历史价值要更加珍贵一些。只是需要我们广大的收藏爱好者能够增加知识储备,正确区分两者。下面小编即为大家简单概述两者的差别。

第一,从纹饰上看,珐琅彩瓷多以传统宫廷绘画和纹饰为主,少用西洋绘画和纹饰;洋瓷则相反,多以西洋画法及边饰为主。第二,珐琅彩瓷竣工地点是珐琅器御器作坊,洋彩制作多完成于唐英督导的景德镇御器厂,可以通过落款款识辨别。第三,成套的珐琅彩瓷一般会有略微差异或者完全不同,而成套的洋彩瓷,往往没有差异,在纹饰上都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要能判定出洋彩和珐琅彩谁更胜一筹,是需要综合考量收藏者对于瓷器收藏的期望来决定,诸如绘画技巧、纹饰、工艺等等,这些也要建立在正确鉴定上。

乾隆珐琅彩的特征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融合了康熙、雍正两个朝代的特征,在其基础上器型也更加的丰富,仅仅是一个瓶类就有蒜头瓶、双连瓶、葫芦瓶、双耳瓶、棒槌瓶等多种造型,茶壶、酒盅、盖碗类器皿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多,不仅仅是在珐琅彩瓷器上在其瓷器的外表上的装饰纹饰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除了基本的山水、花卉、花鸟之外还加入了中国人物和西洋时期的人物,主要受到了西方流行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加入了各种洋画图案,图案繁复,不留空白,也不题写诗句。雍正时期的盛行的诗、书、画相结合的白地珐琅彩瓷,例如: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九秋菊花等,随之而来的就是乾隆时期出现的轧道工艺,优美的锦地开光的山水、人物、花鸟纹饰,也被称之为“绿里粉彩”。乾隆时期珐琅彩虽然继承了雍正时期的风格,但是在其制作的工艺上却没有雍正时期的严谨,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这些也是过渡时期的瓷器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平。

乾隆时期的上等的珐琅彩瓷器较少,但是市场上收藏爱好者对于乾隆时期的珐琅彩却尤为的喜爱,于是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仿品,通常我们进行辨别真伪时以下几个方法是最简单、可靠的,一是看其瓷胎的薄厚,完整度如何,通常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大多为小件,一般不超过一尺;其次是观其釉面,釉面光滑、釉质细腻,底釉为纯白釉,主要是因为提纯的技术和烧制的过程所决定的;然后是珐琅彩的色料,每一种图案都是由多种色料配制而成的,其瓷器的表面光滑有很强的玻璃质感,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还有很强的反光感,十分美观;有人说:珐琅彩的器画功特别讲究,大多都为工笔画,但是在乾隆时期皇帝对于粉彩情有独钟,所以对于珐琅彩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而是将珐琅彩融入了粉彩之中,反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不仅仅将珐琅彩和粉彩做了结合,还加入了绘料、金彩、黑彩、青花五彩、斗彩等施于一器,几多总陶瓷工艺于一身,充分的反映了乾隆时期制瓷工艺的精湛高超。其次是在其装饰上出现了多种色地,红、黄、蓝、绿、紫以及多种色釉为地,有的是加入了西洋色彩的缠枝花、有的是加入了珐琅彩的轨道工艺刻出了精细的风尾纹,还仿制了动物、植物、瓜果等,可以精确的表现出色彩和质感,将观赏者深深的吸入其中。

其实乾隆时期的珐琅彩技艺是我国的瓷器艺术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既有着雍正、康熙时期珐琅彩的基础技艺,规避了其短板,还将珐琅彩融入了粉彩等多种色彩,使其在最后的成色上有了更多的光润度,色彩更加丰富饱满。

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拍出2242万元


北京观唐皕榷2017年迎春拍卖会日前收槌。据悉,一件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亮相拍场,最终以2242.5万元成交。据专家介绍,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为清乾隆时期御窑烧制,1860年被盗至英国,曾多次亮相拍场。该拍品为乾隆朝彩瓷,花饰华丽,瓶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系英国“放山居”旧藏。

古玩收藏网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事实上,“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应该说是乾隆中晚期非常重要的瓷器。”从器形看,这件大吉瓶如同“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蕊,花蕊上绘制了数以百计的各式花卉,简称万花不露地。”

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以咨询价上拍。当晚,该拍品以1200万元起拍,经近10轮竞价,最终以1950万元人民币落槌,按照15%的佣金计算,最终成交价为2242.5万元人民币。

2016年,类似风格的文物曾在出现在朋友圈引起网友关注。有文章将乾隆时期的瓷器和雍正时期的瓷器做了对比,并认为“乾隆爱奢华,可是他的爹雍正却爱极简”。

中国古陶瓷鉴定家古玩收藏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应该说是乾隆中晚期一件非常重要的瓷器”。从器形看,这件大吉瓶如同“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蕊”;“花蕊身上绘制了数以百计的、各种各样的花卉,简称万花不露地”。“我们曾经数了一下,这里面的花朵超过一百种,都是不一样的花朵,很多花朵今天都叫不出名字来。”

此外,他介绍,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属于粉彩瓷器,而清代称之为“洋彩”。“顾名思义,这种彩是从西方来的,受到油画的影响。所以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所有的花卉、绘画都有浓重的西方绘画风格,有立体感、高光点,所以其中的花卉有高有低。这就是早期粉彩的特点。”

古玩收藏网认为,从这件文物中,可以看出乾隆时期中西交往趋于频繁。“这种‘满地’的绘画,和欧洲18世纪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严格来讲,这么写实的是西方的绘画风格,受到西画影响。但是反过来它其中又有 ‘天女散花’纹饰、如意纹等中国传统纹样。”

古玩收藏网说,这件文物的图案是经过“乾隆皇帝审查”再由御窑烧制的,现在人虽不能完全解读乾隆皇帝当时的想法,“但可以观其一二”。

“清代在乾隆时期,经济已发展到顶峰。那个时候是乾隆盛世,所以皇帝也希望大清江山繁花似锦。这种含苞欲放的花蕊器形,孕育着美好未来的意思。”

古玩收藏网告诉记者记者,该拍品同形制、纹饰的文物“目前已知全世界仅有两件,另外一件只有半个瓶”。“这两件都曾存放在圆明园,1860年被英国人盗走,通过征用商船运到伦敦。在伦敦卖给了当时一个英国富商。后来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一直存放在英国‘放山居’。”他说。

记者了解到,20世纪,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就曾多次亮相国外拍场。古玩收藏网称,最近一次拍卖成交纪录是2003年在伦敦被拍卖。“当时的买家是浙江的一名企业家,以相当于人民币480万价格成交。”

古玩收藏网坦言:“文物承载着历史上工匠、艺术家、皇帝的思想,每件文物都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载体。”

总成交额1亿多,雍正、乾隆钟情的紫砂艺术


在紫砂艺术的众多品类中,御制彩泥堆绘作品是典型的代表之一,彩泥堆绘主要运用于文房、雅玩等,在紫砂壶上的彩泥堆绘比较少见。

▲杨季初制 彩泥堆绘紫砂花盆

2017成交价977.5万元

根据雅昌艺术网的数据统计,彩泥堆绘的紫砂艺术品,总成交额已达1亿多,单品最高成交价已高达1000万,数百万的藏品屡见不鲜。遗憾的是此技艺在乾隆以后逐渐失传,我们所见传器基本为雍正、乾隆时期的作品。

▲清乾隆 彩泥堆绘赤壁图笔筒

2015成交价7,015,000元

▲清乾隆 彩泥堆绘山谷清幽印泥盒

2017成交价6,978,200元

彩泥堆绘,在即将完成,尚带有一定湿度的坯件上,以白泥、朱泥、紫泥等各色泥浆为墨,以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为基础,分别堆绘纹饰,多色并施,刀笔兼用,强调光影的三维效果,对施作者的艺术素养与品位要求极高。

▲杨季初 彩绘人物山水纹笔筒

2012年成交价5,479,620元

▲杨季初 月下独酌图紫砂笔筒

2013年成交价586.5万元

▲清乾隆 水村园紫砂笔筒

2013成交价437万元

▲杨季初 泥绘牧牛图笔筒

2010年成交价425.6万元

精工的彩泥堆绘作品,布局匀称,运笔自然,常随主题堆绘出三维效果,依靠泥的厚薄与不同色泥的表现效果,展现出中国传统笔墨的韵味和意境,断非寻常紫砂泥绘能及,其艺术成就非一般良工可以企及。

▲杨季初 彩泥绘山水渔舟笔筒

2014成交价425.5万元

▲清早期 色泥堆绘长方盆

2012年成交价345万元

▲杨季元 泥绘花鸟兽耳方尊

2011年成交价336万元

▲清彩泥堆绘兽耳方瓶

2012成交价195.5万元

▲杨季初 泥绘赏荷观景笔筒

2015成交价310.5万元

从现有的传器看,彩泥堆绘作品较早出现在清康熙年间,2016年西泠秋拍,杨履乾制五彩堆泥绘案屏,上有明确的落款纪年,两面的纪年皆为“丙戌”,为康熙45年(1706)。彩泥堆绘案头插屏形制为首见,十分珍稀,连两岸故宫也未曾得见。

▲杨履乾 五彩堆泥绘案屏

2016成交价195.5万元

大凡彩泥堆绘的佳者,每多见“杨”姓名款,推测彩泥堆绘艺术很可能是清初时期,宜兴杨氏一族的独家技艺。传世所见彩泥堆绘的作者有杨履乾、杨季初、杨季元等人。

▲杨季初 堆绘二甲传胪笔筒

2016年成交价2,779,320元

螃蟹有甲壳,芦苇谐音胪,故两只螃蟹加上芦苇,有二甲传胪之寓意。《明史·选举志》记:“会试第一位会元,二甲第一为传胪”。二甲传胪亦即是祝愿对方在科举考试金榜题名,螃蟹与芦苇遂成为中国艺术中受人喜爱的吉祥纹饰。

然而关于杨氏一族的史料却十分有限,清唐仲冕《重刊荆溪县志》卷四(清光绪刻本):“杨季初,菱花壶甚工,与陈汉文同时。”另据嘉庆二年李先荣、宁楷的《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艺术》:“陈汉文,雍正时人。”乃知杨季初为雍正时宜兴陶工。

▲清乾隆 彩泥堆绘花鸟虫鱼四方笔筒

2013成交价230万元

《江苏陶瓷工业志》记载,杨季元、邵基祖、王南林等制壶高手,曾为朝廷制作一批精美壶器,于乾隆七年(1742)被召入河北承德山庄行宫。

这些彩泥堆绘作品,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犹如薄意雕,他们以画言志的文人妙笔,令人回味无穷,与中国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格调高雅,艺术效果极佳。

洋彩和珐琅彩瓷器哪个价格高


洋彩瓷被誉为“彩瓷之冠”,是千年以来陶瓷史的巅峰技艺,因为其原料极其的珍贵,工艺十分的复杂,瓷器的整体可以说色泽饱满、光滑度高,与“彩瓷皇后”珐琅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清朝宫廷工艺的旷世杰作。“彩瓷之冠”的洋彩瓷象征着其身份地位,从其创烧的开始到其衰落只为宫廷皇家所独享,从瓷器的分类上来讲,洋彩属于珐琅彩瓷的一种,清朝年间的宫廷彩瓷分为两类,一类是瓷胎画珐琅,另一类是运用西洋绘画的技法与装饰的瓷胎洋彩。

而珐琅彩是清朝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有特色,是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年间的色彩浓重到雍正时期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期的雍容华贵,使得珐琅在瓷器上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将西方的绘画特色加入到了中国风中,彰显了皇家的地位,所以珐琅彩和洋彩的地位都是非常高的,只是珐琅彩包含的更多。

洋彩和珐琅彩都是采用的珐琅釉进行绘制的,虽然洋彩属于珐琅彩中的一个分支,但是两者在制作的时间、绘制的方式、瓷器的纹饰以及印章、款式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洋彩瓷器的特征在于:一 使用了西洋的明暗光点的装饰图案,主要是用圆点来表现圆状的物体,二 在其花卉形状的纹饰上大多都是采用了白料进行的初步渲染,主要目的在于表现出明暗之间的变化,三 在其洋彩的装饰上出现了西洋的纹饰图案设计,四 洋彩在对于人物的描绘上主要采用了西洋的阴影透视法,使其有着更好的明暗突出对比,五 在传统山水以及花卉纹饰上大多都描绘的一年四季,层次感较为突出,像极了同时代的画家,其款识主要是以清高宗制诗以及皇帝身份的款记。

而“彩瓷皇后”珐琅彩则是在其瓷胎上以细薄为主,大多都是小件的瓷器,从其造型上看大多都是碗、瓶、烟壶等日用的小件瓷器和动物的摆件等器物,从其底釉上看为白釉,釉面的光滑度很高,非常的洁净,最为突出的特征还是其珐琅彩色,其色泽鲜艳且柔和,颜色在同一件瓷器上可以出现七、八种颜色,甚至多的高达十多种。因为其珐琅彩上的图案多为功笔画,每一个图案都是经过多种的配料制成的,但是在其表面却是十分的光滑而且还具有着玻璃的反光感,还存在着小的开片纹,这些都是珐琅彩的独具特征,特别是在其款识上在康熙时期一度是被禁止写的。

珐琅彩和洋彩虽说洋彩属于珐琅彩中的一类,但是两者有着显著的差别在其制作的工艺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最后的呈现上都有着很显著的差别,要说两者哪个更好其实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两类都有不同的收藏爱好者喜爱,这也是为什么它们的收藏价值越来越高的原因。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洋彩,乾隆钟情的“新”玩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洋彩,乾隆钟情的“新”玩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的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