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尊 > 导航 >

康熙青花观音尊

康熙青花观音尊

古代瓷器尊 康熙瓷器鉴别 明清观音瓶瓷器造型鉴别

2020-06-28

古代瓷器尊。

康熙青花瓷在沿袭明代遗风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独步本朝”的鲜明特征,被收藏界誉为“翠毛蓝”、“宝石蓝”和“五彩青花”。康熙六十二年间,早期釉面青亮凝润,青花色蓝泛灰,画意古朴苍拙。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间的青花瓷,使用精炼浙江料和云南珠明料,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画“分水”皴染和西洋画透视技法,注重光影的艺术效果,无论粗犷浓艳的纹饰,或者纤细淡雅的图案,全都呈色青翠娇艳,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晚期青花逐渐暗淡,呈色不稳甚至出现晕散。

图示青花花鸟纹观音尊,高20.4厘米、口径6.8厘米、足径7厘米。侈口短颈微束,半肩鼓腹下收,近底处外撇。浅圈足底内施釉,署青花双栏圈图记款。

我国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说:“有些器物是康熙本朝所特有的,如观音尊……要牢记其标准器式。凡后仿者在造型上多少能发现不一致的地方。”对照耿宝昌先生论著《明清瓷器鉴定》之康熙观音尊的器型标准,二者一致。线条优美修长,体态秀雅端庄,是一件“小器大样”的经典佳作。

从胎釉方面鉴识,胎体厚薄适度,手感有些发沉。足背呈泥鳅背状,因为显见旋纹,看上去不够圆滑,但是瓷质细洁似糯米胎。通体内外施釉,腹部微露手工接胎痕。釉汁粉白滋润,散见针孔状缩釉棕眼。局部有黑疵斑点(俗称芝麻粒)和大小破泡,这些都是无法仿制的细微之处。

依据花鸟山石纹饰辨析,青花色泽翠蓝典雅、明快艳丽。整个画面层次鲜明,写实生动情趣盎然,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虽然局部貌似雍正纤细秀丽的笔意,但是总体看来彰显康瓷工写兼优的苍雅风韵。

上海著名鉴藏家高阿申先生论著《瓷器收藏实鉴》在鉴赏青花山水观音瓶时阐明:“康熙雍正两朝的青花瓷,很容易相混。特别是雍正早期青花,渲染酷似康熙用笔。亦运用浓淡不同的青料,刻意造成多种深浅层次。甚至在一笔中,青花也能产生不同的浓淡笔调。但雍正瓷的笔墨细腻,线条纤巧,青花颜色多数较康熙淡雅,这是两者间的区别。”

再者,这件青花花鸟纹观音尊,足背胎釉结合处,呈现一线锯齿纹。尤其是山石皴染,水渍般指印痕相当明显。口足虽有多处残磕,却不见有冲,可见康熙瓷质地坚硬十分耐冲击。这些也可作为瓷器鉴定的间接依据。

根据器物造型,胎釉及纹饰综合鉴断,应系康熙中期烧造的青花瓷。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洒蓝釉金彩观音尊


五光十色的彩绘瓷器,令人赏心悦目。彩瓷,通常是指在烧成的瓷器表面进行加色施彩后,经炉内第二次烘烤而成的品种,也称釉上彩瓷器。

清代釉上彩颇多创新,品种极为丰富,除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彩、素三彩外,还有一种金彩,如“洒蓝釉金彩观音尊”,就是清代早期一件很有特色的描金器作品。

洒蓝釉金彩观音尊,清代康熙时期江西景德镇窑烧制。高28.1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10厘米,造型端庄规整,曲线流畅优美。蓝釉描金,光彩耀目。尊为侈口、短颈、宽肩,自肩往下渐收敛,底部外撇。足底露胎,胎质洁白细腻,尊内施白釉,釉面色白如雪,通体施洒蓝釉和描金彩,幽靓美丽。

“洒蓝”,又名“雪花蓝”、“青金蓝”,因其浅蓝地有水迹般的深蓝色斑点,犹如洒落的蓝色水滴一样,故称“洒蓝”。洒蓝在明宣德时就已出现,清康熙时技术已成熟,这时施釉工艺采用吹釉法,釉面满布均匀的水渍样蓝色斑点,其中又透出白釉地斑片,于青蓝中飘落点点白雪,颇为美观,这正是洒蓝釉的特点。同时再加上描金装饰,更是锦上添花。如此尊描金的莲花纹、水波纹、如意云纹和皮球花纹,笔法纤细,绘工精致,金碧辉煌。

瓷器饰以金彩,能增添纹饰的美感。我国瓷器用金彩装饰图案,早在唐代就已出现,但那时主要以金箔贴金为主。宋代以后,金粉代替金箔,描金代替了贴金。清代的洒蓝釉瓷器,再配以夺目的金彩,由于深沉的底色衬托,显示出金碧辉煌和富丽华贵的效果。

这件康熙洒蓝釉金彩观音尊,不仅是件实用器,也是一件可供陈列观赏的艺术品。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


青花,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其制作方法是先把青料在素胎上绘成各种图案纹饰,然后上釉在高温下(1200摄氏度以上)一次烧成,它色泽清新,纹饰优美,历久不衰。

青花瓷的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并且在世界的制造瓷器的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清康雍乾时期,正是中国陶瓷工艺发展最繁荣的时期,由于当时统治者的喜爱,景德镇的官窑瓷厂规模相当大,烧造出许多绝世珍品瓷器。这件康熙时期烧造的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乃是康熙青花“汾水”的代表作品之一;瓷身通景青花绘山水人物图。肩部一侧有青花四行楷书:“信士生员和德威喜助,清溪古洞神前花瓶一枝,祈保合家清泰,康熙乙未仲夏吉立”。

此次由中国文物学会全程监督制作的高仿品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经众多专家研究多年,终于再现了历史的原貌。此尊贵在署干支纪年款,“乙未”为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其釉面及青花色泽为康熙晚期青花瓷的典型。

康熙豇豆红柳叶尊


四大名著的内涵博大精深,不同的人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感悟。红楼的主题是情,三国的主题是争,水浒的主题是义,西游的主题是悟,而悟性则是对事物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最好诠释。

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凡夫俗子,皆离不开悟性;文化中的修行也是如此,而悟性的背后则是文化,以文化为支撑才能达到悟性的最高境界。

要欣赏豇豆红瓷器,就离不开悟性。豇豆红瓷器色调淡雅宜人,通体一色,洁净无暇,给人一种特别亮透坚挺的感觉。而且豇豆里的釉色的变化无论红斑、绿斑都会给人一种十分自然的感觉,和人工特意做出来的感觉完全不同,只要看过真品的均能对仿品一眼洞穿。

说其来历,因豇豆在种子成熟后,豇豆水分蒸发干瘪,而呈现出来的一种特有的斑驳红色,故名“豇豆红”。而标准的豌豆红釉,本身应该呈现给人一种以粉红色为底色,但有不同色调且有斑驳感的复杂釉色。

但豌豆红瓷器的烧着难度极大,成品也因品相而区分,大多豇豆红瓷器里会若隐若现的呈绿斑色,而通体呈豇豆红无其它釉色的相当罕见,当年都是皇帝御用之物。

康熙豇豆红柳叶尊乃该朝重器,因其型修长瘦腹如柳叶而得名。此器分器与座二部分离,配之方可用。而座小易失,故二者皆存甚少相当罕见。其底施白釉,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青花款。

康熙 豇豆红柳叶尊 尺寸:

口径:3.8cm

高:7.6cm

足径:3.4cm

清代康熙凤尾尊赏析


古代制瓷工匠在元明时期创制了花觚,随着时间的流逝,花觚逐渐演变出了一个新的品种——凤尾尊,别称为观音尊,是清朝年间备受人们青睐和追捧的瓷器样式。

凤尾尊的器型十分有趣,它的沿口外撇,呈喇叭形状,瓶颈比较挺拔,瓶腹比较饱满,底部为平面,并且向外撇出,大多凤尾瓶的圈足都是二层台。由于瓶腹下方到瓶底外延的形状就像凤凰的尾巴一样,故而得名凤尾瓶。

清朝是我国制瓷工艺史的一个巅峰时期。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又有着“康乾盛世”的美称,足以见得老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很不错,在吃饱喝足的同时,自然会开始重视精神上的给养。于是,制瓷工匠们大量进行仿古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追求创新。各种具有欣赏陈设性功能的瓷器品种层出不穷,在这个时期制瓷工匠们烧制的瓶、尊一类的瓷器数量远远超过元明时期。有一些瓷器器型只出现于康熙年间,譬如说康熙青花凤尾尊、康熙青花观音尊、棒槌瓶、马蹄尊、凤尾尊……其中,凤尾尊的器型看上去十分大气,瓶身上的纹饰具有富贵华美、高雅妍丽的特点。景德镇官窑凤尾尊的生产量要比景德镇民窑凤尾尊的生产量要少,但是品种都非常丰富,主要的品种有青花、五彩、三彩、描金……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件清代康熙年间的凤尾尊,下面请各位一起来看看吧!

这件凤尾尊名作清康熙郎窑红釉凤尾尊,高:四十五点五厘米,口径:十二点七厘米,足径:十四点四厘米。清康熙郎窑红釉凤尾尊器型非常大气,口沿外撇,瓶颈较短,瓶肩渐收,瓶径外撇,圈足,瓶底并无款识。制瓷工匠在清康熙郎窑红釉凤尾尊的内壁和底足施上白釉,在清康熙郎窑红釉凤尾尊的外壁施上郎窖红釉,釉面微微泛黄,并且带有微小的纹片,人们将这种釉色效果称之为“米汤底”。

这件凤尾尊名作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高:四十四点九厘米,口径:二十二点六厘米,足径:十四点二厘米。这件瓷器的器型非常典雅大方,沿口外撇,瓶颈渐收,瓶腹下方往内收敛,圈足为二层台,底部外撇,施以白色底釉,瓷瓶外壁绘青花纹饰,采取全景式山水人物构图。瓷胎硬朗而厚重,釉面白中带青,令人赏心悦目。

豇豆红太白尊“康熙特有”


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以其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因其浅红娇艳似小孩脸蛋、如三月桃花,又被人称为“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豇豆红是康熙时特有的釉色,器内施白釉,外部铜红釉分若干次吹釉而成。在烧成过程中由于气氛的原因釉面上形成不均匀的绿色胎点。豇豆红产量很少,太白尊(水盂)是其常见的造型。早在1994年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康熙年制的豇豆红太白尊的成交价即为人民币604200元。

真品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

真品名称: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

尺寸:高8厘米 

介绍:釉色为豇豆红典型色,红色匀和晶莹,当中还羼合点点绿苔。尊的肩腹过渡自然,浑然一体,不见仿品的生硬感。口部小巧,比例合适,口部外翻如唇口。口部留白,这是出于红白对比装饰的考虑,通常称之为灯草边。器腹隐隐约约能见龙纹暗刻花,因釉色均匀,显示出来的效果也一致,没有出现突兀状。放大镜下能见气泡稀疏,通透自然。底足露胎洁净细腻,略见一丝火石红。底釉白中泛青。“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中锋运笔,笔痕清晰,虽书写稍欠工整,但显示了康熙款式的一种特点。 

现仿清康熙豇豆红太白

仿品名称:现仿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

尺寸:高8厘米

介绍:此仿品红色太鲜,深浅明显,与豇豆红的基本色调相去较远。仿品肩腹过渡较自然,只是口部太大,失去了太白尊造型的基本特点。此仿品口部施釉,违反了康熙色釉瓷口部留白或施白釉的基本特征。口部做工不规整。器身能见丝丝旋削痕迹,特别是釉薄处更为明显,这是康熙豇豆红器物中不可能见到的。放大镜下见气泡也大小不一,但缺乏通透感。

底足火石红明显。胎体粗糙,修削不够平整。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_陶瓷知识


青花,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其制作方法是先把青料在素胎上绘成各种图案纹饰,然后上釉在高温下(1200摄氏度以上)一次烧成,它色泽清新,纹饰优美,历久不衰。

青花瓷的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并且在世界的制造瓷器的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清康雍乾时期,正是中国陶瓷工艺发展最繁荣的时期,由于当时统治者的喜爱,景德镇的官窑瓷厂规模相当大,烧造出许多绝世珍品瓷器。这件康熙时期烧造的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乃是康熙青花“汾水”的代表作品之一;瓷身通景青花绘山水人物图。肩部一侧有青花四行楷书:“信士生员和德威喜助,清溪古洞神前花瓶一枝,祈保合家清泰,康熙乙未仲夏吉立”。

此次由中国文物学会全程监督制作的高仿品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经众多专家研究多年,终于再现了历史的原貌。此尊贵在署干支纪年款,“乙未”为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其釉面及青花色泽为康熙晚期青花瓷的典型。

康熙豇豆红单色釉凤尾尊


康熙皇帝博大的风范与胸襟影响了御用瓷器,这时已从明代形质古雅、釉质肥腴变为气度高贵、釉质清丽的清代风格,康熙瓷器在工艺、纹样、型制等方面的创新上表现得尤为充分。

豇豆红是康熙晚期烧制成功的铜红釉品种,其色泽不易控制,又因其浅红娇艳,如小孩脸蛋、三月桃花、微醉美人,又被称为《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其色调淡雅宜人,通体一色,洁净无暇,给人透亮坚挺自然的感觉,这和人工特意做出来的感觉完全不同,只要看过真品均能对仿品一眼洞穿。

其釉色高下有别,上乘者,名为《大红袍》或《正红》,明快鲜艳,通体一色,洁净无瑕;其次如豇豆皮,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柔和悦目。

豌豆红瓷器的烧制难度极大,成品也因品相而区分,大多豇豆红瓷器里会若隐若现的呈绿斑色,而通体呈豇豆红无杂色的相当罕见,当年乃皇帝御用之物。此尊乃该朝重器,红色发色纯正,透亮,象征着兴旺、发达、圆满等寓意,底施白釉青花双圈无字款。此器器型硕大,为国内乃至世界最大之豇豆红官窑瓷器。

康熙 豇豆红单色釉凤尾尊 尺寸:

口径:21.2cm

高:47.5cm

足径:10.5cm

五彩大尊 康熙精品


釉上彩创制于宋代,到了明代,釉上单彩和多彩的制作已经很发达。清代,釉上彩颇多创新,极为丰富,略可分为民间五彩、珐琅彩、粉彩、斗彩、素三彩等品种。

康熙五彩和康熙青花一样,是清代景德镇的一个重要品种,它是从明代万历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万历五彩较多的是青花五彩,而康熙时期,由于发明了釉上蓝彩,凡是需用蓝色的地方,不再借助于釉下青花,而能以纯粹的釉上多种色彩来表达。

五彩常用的彩料有红、黄、绿、蓝、金等若干种。利用这几种主要颜色可以调配出各种不同浓淡和不同色调的色彩来,大体上能够满足彩绘人物、花卉、鸟兽和自然风景的需要。

这件清康熙五彩人物观音尊,高45.5厘米,口径12厘米;侈口、直颈、丰肩、器底外撇,圈足,通体施白釉,五彩纹饰,并多处施蓝彩、黑彩和金彩,显示出丰富的色彩美。器身绘制了一幅帝王召见文武大臣的人物故事图,所绘人物形态各异,或坐或立,面部表情丰富。在厅堂屋顶之上,人物之间还点缀着飘浮的祥云。整个构图巧妙、饱满,描画精工,形象逼真,色彩纯正浓艳,可谓清代康熙朝的精品佳作。

五彩盛极于康熙,到雍正时因受到粉彩的冲击,几近销声匿迹,直到清末光绪时又有所恢复。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康熙青花观音尊》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康熙青花观音尊》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