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吉州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一片叶子的传奇:吉州窑木叶盏

一片叶子的传奇:吉州窑木叶盏

吉州窑瓷器鉴别 宋耀州窑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耀州窑瓷器

2020-02-12

吉州窑瓷器鉴别。

茶,在国人的生活里扮演着有意味的角色。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又有“琴棋书画诗曲茶”的脱俗,可谓占得务实又得虚灵。国人又历来讲究“美食不如美器”的器用之道,对于茶器的用度则更为挑剔。

一路走来,可以得见,在从粗放式羹饮向精细慢品的饮茶变化中,茶器亦由古朴向精致进发。细说起来,或许可以这样形容:中国的茶具出于粗陶而精于瓷,精细之不足故纹路之,纹路之不足故颜色之,颜色之不足故雕之錾之嵌之。窃以为,古朴虽好,但失之细;精致虽好,但失之拙,而拙中藏细确是最妙。

这就是为什么“千年饮茶史,独爱木叶盏”的原因。

木叶盏,产自江西吉州窑的宋代名器,因盏内木叶纹路而闻名。纹路原本不足奇,君不见母系氏族时代已有人面鱼纹的表达,更遑论之后诸如海水纹、祥云纹、蔓草纹等不一而足的系列刻画。木叶纹奇就奇在,它不是錾的,不是雕的,也不是刻的,而是取自然界木叶经高温烧制留在胎胚上的印痕。这印痕,叶片筋络俱在,叶柄和主筋醒目,有的甚至文脉亦清晰可触。且木叶姿态曲卷,熨帖盏内,仿佛是刚刚从哪一棵树上不经意地落下,又仿佛随时的一阵风又能将它吹走。哪里是烙印千年,分明是悠然倏至。

江西吉州窑与宋代同时期的北方磁州窑、闽北建窑同为颇具地方特色的古代窑系,影响极大。其中黑釉瓷是吉州窑陶瓷的“代表作”。这种被日本人称为“天目”的宋代吉州窑独创的黑釉产品,种类繁多,变幻无穷,有木叶天目、玳瑁天目、兔毫天目、油滴天目、虎皮天目、黑釉彩绘、黑釉洒彩和素天目等等。但最具艺术魅力的还是木叶天目。若无木叶,单单的吉州黑釉瓷大约与同时期北方的定瓷也无二致,但就是这随意的一片叶,黑釉瓷木叶盏一举成为宋代,乃至中国茶器中独一无二的品类。

人们常说世上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纵观吉州窑木叶盏中的木叶,恰恰印证了这句话。那形状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平铺盏底,有的曲卷折迭,有的横卧盏腹,有的牵越盏口,在在不同。且大小不一,无一片雷同,能看出窑工的信手取来,并无刻意,便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趣。叶片常见一盏一叶,但也有多片木叶,据说最多一盏五片,极个别还有盏心盏底各有一片,颇有雅趣。更奇的是,盏内嵌着的树叶,看似突出,一摸却又与盏底一样平。木叶盏叶片以褐黄为主,也有灰白、紫色,与黑陶相映成趣。在闪烁着的深邃黑浑之中,木叶的丝丝茎脉是那样的清晰生动。透过茎脉的空隙,在盏壁漆黑的釉色中,米黄色的叶子像是舞动着的生命的精灵。

吉州窑有个特点,平时看来釉面不是很光滑,但一遇水马上变得色彩闪亮,釉面放光,其效果类似于雨花石。而吉州窑木叶盏则把这一特质发挥得更完美,盏遇水黑光油亮,纹路似雨后新叶悠然飘至盏底,给人以清新的古风。这种近乎自然的装饰,尽管没有玳瑁、油滴天目那美丽的结晶,也没有虎皮、鹧鸪天目斑斓的色彩,也不及兔毫天目丝丝垂流的窑变效果,但木叶那朴实无华的沉穆、天然去雕饰的工艺,足够引人遐思。可以想见,古人将茶汤倒入盏中,浸润了水分的黑陶油亮可鉴,盏底木叶在悠悠荡荡的汤水中,似乎也飘动了起来。盏底木叶与遇水泅开的茶叶,相映成趣,连茶水也分外灵动了。

然而,木叶盏的制作工艺至今仍是个谜。有的认为,木叶盏是将树叶贴在茶盏的瓷坯内,再上一层透明釉入窑烧制,过程中树叶烧亡,只留一清晰轮廓覆于碗内,与釉色融于一个平面之中;有的认为叶子经浸泡腐蚀之后,去了叶衣,只剩叶茎和叶脉的叶片,然后将叶片粘上与盏底不相类似的釉,平整地置于盏面,高温使两种不同的釉产生变化,进而生成一丝丝叶脉清晰的图像。后一种解释得到更多人的响应。但不管是否留有叶衣,作为釉下彩的装饰工艺,能够做到将木叶纹米黄色的釉和盏壁的黑釉相溶于“一个平面之中”,用手触摸毫无违和,实在是一个奇迹。

木叶盏给人以美,也费人思量。木叶到底有何用途?又究竟是什么树种?木叶盏又是什么场合的茶器?有人认为木叶装饰茶盏,乃是宋人为了斗茶、点茶之用。但似乎也可存疑,黑陶黄纹,似乎并不利于斗茶时的观茶色,倒是兔毫、鹧鸪斑、油滴等结晶窑变的反而更适合。又有人认为木叶盏可能为禅寺僧人们订制的特殊专用茶器,其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也颇近于禅理。后一种说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细细想来,木叶盏多用来装饰宋代典型的斗笠碗造型。这种造型口大、足小、敞口浅腹,蕴藏着佛家颇具宽广的包容性格。佛家又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当一片飘零的落叶,置于火与泥土锻造的茶盏之中,对于禅宗来说,已远非一般普通喝茶的工具。所谓“禅茶一味”,在禅与茶千丝万缕的关系中,由一片小小的树叶,入定于沉思,入定于佛国,谁又说不可呢?“一尘一佛国,一叶一释迦”,见真见性如此。从木叶的千姿百态,窑工的信手取来看,木叶的选择也有佛家“贝叶”寓意,只不过舍其形,取其意罢了。

其实,不止木叶盏,众多吉州窑作品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了禅的智能与美学特征,这也并非偶然,这还得从吉州窑说起。吉州窑位于赣南,在唐宋时期,赣南是中国禅宗寺院密集、大师辈出的地区。在此种特殊环境中,吉州窑的产生与发展直接或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甚至是约束。大禅师们按照禅宗哲学与美学的要求,指导和规定窑工为寺院生产法事所用及僧侣们日用的陶瓷器物,便出现了茶器、香器与花器等不一而足的禅理美器。可以这么说,吉州窑产生的主要原因注定了此窑口器物天然的禅意特质。

正是这禅理,赋予了木叶盏别样的美。古拙的黑陶,木叶的禅理,既有古朴之风雅,又有禅理之细腻,这拙中藏细,颇合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很得中国人的性格精髓。在人类注定走向繁华,走向精致的路程中,这种来源于自然的装饰,其理念本身就很了不起。它向世人宣示着这样一种可能,即便繁华如天幕,我仍清奇如初。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吉州窑木叶碗鉴定要点


吉州窑是中国传统瓷艺的精品,生产于江西吉安的吉州窑,拥有着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它开口敞大,斜弧壁,碗底为矮圈足,整体施满近乎纯黑的黑釉,碗口的碗壁比碗底微薄,从而形成了有深有浅、有厚有薄的奇妙工艺,艺术效果非常别致。吉州窑木叶碗即在碗内壁上装饰一张树叶而得名,胎体呈米黄色,与碗体的深色形成鲜明对比。因为整体胎质细腻之中又显粗糙,所以看上去非常有历史感。吉州窑木叶碗总的来说具有宋代笠碗的遗风。

那么,鉴定吉州窑木叶碗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胎质中的含沙量来辨别。吉州窑木叶碗胎质含沙量较大,所以吸水性也较强。这种粗糙外表看似陶器,但用手敲却有金属的声音。吉州窑木叶碗这种特殊的个性特征是现代技术难以仿制的。也正因如此,一些仿制品多数都采用高岭土,制作的环境是在封闭的室内完成,所以导致沙粒难以混入,靠人工参拌比率又难以把握,所以仿品胎质一般更为光滑,色泽也较浅,几乎不含沙,难以达到吉州窑木叶碗拥有的质地。

目前,市场上的吉州窑木叶碗仿品,具有早期、中期、晚期三种仿品。早期因为仿制技术更为落后,胚胎极容易在高温下爆裂,因此这种仿品中,很有可能加入少许水泥浆,成品呈深灰色,而且硬度不够,容易掉粉,用手敲也没有金属的声音。而第二类中期仿品因为加入石膏粉和立德粉的原因,在烧制过程中也很容易爆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们采用低温烧制,因此颜色泛黄居多,而且也难以发出金属声。而晚期仿品吸取经验,制成后在成品身上涂上一层胶,这种做法外表看上去有些相似,但是只要一遇到水就会融化,甚至脱落。用手沾水触摸碗体就会有土色沾上。

另外,我们可以从黑釉和碗中装饰的树叶来做辨别。晚唐的黑釉用量较多,多数除了碗足之外,几乎碗身全涂。北宋之前的黑釉一般采用半截的方式施加,而南宋前则喜欢釉不见底的手法,更显粗糙干涩。就好像雨花石遇到水就变得光亮的特质,这是仿品无法做到的。而古代吉州窑木叶碗树叶纹理清晰,多数树叶边上为不规整的图案,甚至有些树叶犹如融入碗体之内一般,现代技术是难以效仿的。吉州窑木叶碗虽然制作简易,但是却独具匠心,其采用贴上简单树叶的制作方式,反而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自然雅致,具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深受藏家青睐。

吉州窑木叶碗拍卖价格

木叶盏有何精妙之处 让吉州窑显得与众不同


中国瓷器在宋代的时候发展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内涌现了太多的名窑名瓷,江西吉州窑木叶盏就是其中的一个。

木叶盏最为精妙的地方就在于盏内的叶子,不是工匠手工描绘的,也不是镂刻的,而是由大自然中真实的叶子制作而成。经过一千多摄氏度的高温烧造,清晰明了的木叶盏纹路便永远留在了胎坯上面。这种叶子印痕十分生动,给人一种轻盈悠远之感。我们欣赏木叶盏,很容易联想到一个画面:一片干枯的秋叶漫不经心地落入盏内,风儿轻轻吹动,它随时准备再次起舞。

和同一时期的磁州窑、建窑一样,吉州窑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大,其生产的黑釉瓷扬名海内外,尤其备受邻国日本追捧。宋代吉州窑独创的黑釉瓷,在日本被称作“天目”,所涉及的品种十分广泛,包括:木叶、玳瑁、兔毫、油滴、虎皮......其中,最为出彩的就是木叶天目,因为它个性鲜明,若没有木叶天目,宋代吉州窑黑釉瓷也并无出彩之处,就和宋代定瓷相差无几。正因为盏内有了这一片看似简朴的叶子,宋代吉州窑才会如此与众不同,在中国瓷器烧造史上赢得重要的一席之地,木叶盏才能跻身中国古代茶器的前列。

众所周知,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也反映了世界上找不出两件完全相同的宋代吉州窑木叶盏,每一件木叶盏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且不说叶子大小、纹路等本就不同,光是叶子在盏内呈现的姿态,就可以说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平铺、曲卷、横卧......比较常见的木叶盏都是一叶一盏,也偶见盏内多叶的木叶盏。叶子看似放在器物表面,仿佛随时信手拈来,但是用手摩挲才发现,盏内是如此平滑。盏内叶片颜色多为褐黄,亦不乏灰白、黑紫,与黑釉相辅相成。

对于广大国人来说,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饮品。它不但可以满足我们的味蕾,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国人重视茶文化,亦重视瓷文化,并且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从古至今,茶人对茶具的挑选十分讲究。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的当下,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许多人开始学会享受美好生活,摈弃过去的粗饮方式,选择使用精美的瓷器来饮茶。这个时候,江西吉州窑木叶盏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少见的南宋吉州窑彩绘斗笠盏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为宋代江南地区著名民间瓷窑之一,烧瓷品种繁多,地方特色浓郁。尤其是南宋之后,吉州窑的产品更是丰富多彩,装饰技法也是多种多样;深受百姓的喜爱。正如《景德镇陶录》所云:“江西瓷器,唐在洪州,宋出吉州”。

图下为吉州窑白釉褐色彩绘斗笠盏。这种彩绘装饰完全是在南宋之后,受了北方磁州窑的影响。盏的外壁以褐彩绘鸡心状卷枝纹,绘画手法极为挥洒、生动、随心所欲;于不经意处显出高超的工艺水平。在粗线条中再加一些白釉细线,装饰感强烈,釉色黑白对比,富丽庄重。卷枝上还偶点几点攀枝,显得生机盎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绘画技法有元青花的端倪。值得注意的,盏的内壁(图上)绘画就是磁州窑的翻版,一朵盛开的菊花,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一对翩翩起舞的蝴蝶;一幅花恋蝶,蝶恋花的生动景象。只不过到了江南之后,多了一份江南人所特有的对称。

该盏高5.5厘米,口径11.5厘米,制作规整,修胎精致;融合了南、北两派的制瓷工艺,充分展示了两派工艺大师的杰出精华,是吉州窑精品中的精品。

另类吉州窑


宋代吉州窑是我国南方一个著名窑口,地处江西古吉州。其产品千姿百态,其中一种釉下褐红色彩绘瓷,装饰手法极为丰富,首创了以釉彩为装饰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宋代民窑中独树一帜。

吉州窑的彩绘瓷是一种褐色的单色彩绘,通常被人称为“铁绣花”。吉州窑彩绘艺术的图案风格较之北方各窑产品,有秀丽典雅的特点,也是我国宋元时期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此件吉州窑白地黑花海涛纹瓶高16.6厘米,底径5.4厘米,胎质灰白,白地褐彩。平口,长颈,扁腹,圆足,通体饰海涛纹,上下各以粗细弦纹相隔,足心留旋削痕迹。纹饰秀丽,绘画娴熟,是宋末元初吉州窑鼎盛期彩绘瓷中的精品。

吉州窑的主流产品是各类品种的黑釉器物,又叫“天目”瓷,其中又以碗、盏居多。吉州窑的彩绘器物,尤其是各类精美的陈设用彩绘瓷器物,比较稀少。

这种彩绘瓷吸收了磁州窑彩绘的技术,但又比之更为精致典雅,它是在米黄色的瓷坯上直接画彩,然后再施以罩釉,米黄色的坯胎和褐红色的彩绘具有一种相通统一的融洽色调,具有浓厚的民间喜庆色彩。其纹饰主要有花草、禽鸟类、奔鹿、卷草纹以及海水波涛纹等,极少有人物,更无磁州窑彩绘信手涂写的诗文。

吉州窑彩绘有两种,其中一类是较为粗犷的大写意,此类产品较多;另一类是较为稀少的“细功”作品,均为满工绘就,做工一丝不苟,精工细作,追求的是一种华丽而且典雅之美。

吉州窑绝技


南宋吉州窑最具特色的是黑釉瓷器,且最负盛名。黑釉是不惹人喜爱的釉色,历代产量都不多。到了宋代,茶色贵白,为了观茶色和斗茶风尚的需要,吉州窑和福建建阳水吉镇的建窑一样,大量烧制各种各样的黑釉花盏及瓶罐等物,不仅产量大,而且装饰技法多种多样。诸如树叶贴花、剪纸贴花、黑白彩绘、黑白剔釉、剔釉填绘和玳瑁釉等,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它利用天然黑色涂料,通过独特的制作技艺,产生出变幻多端的纹样与釉面,从而达到清新雅致的艺术效果。

黑釉剪纸贴花瓷为吉州窑所独创,为吉州窑一绝!在全国其他窑址中都没有发现这种产品。剪纸历来为农村妇女的闺中之作,用以增加节日、婚嫁等喜庆气氛和绣花打制底样。吉州窑医师们把传统的、民间喜闻乐见的剪纸,成功移植到黑釉瓷器上,从而赋予沉闷单调的黑瓷以民间艺术之美,这是一大创造。常见的剪纸纹饰有双龙、双凤、朵花、花卉飞凤、梅花鹿、梅花竹枝和长命富贵、福寿康宁、福山寿海、金玉满堂等吉语。这件南宋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梅花鹿纹碗就是代表作品。该碗闽北出土,高6.8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4.3厘米,敞口、斜壁、深腹,双层台阶式矮圈足,胎体呈白黄色,较粗松。通体施厚薄不匀的黑釉,见釉水下流之垂泪痕,口沿及釉薄处见黄褐色,底足无釉。碗内壁用剪纸贴有两只梅花鹿和3朵梅花花朵纹,极富民间装饰艺术趣味。

吉州窑的介绍和如何鉴别吉州窑古陶瓷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州窑,坐落在江西省吉安市,宋时与定、磁、钧、耀、建等窑齐名。吉安古称庐陵、吉州,因吉州而冠窑名。吉州窑是一个窑场系列,窑址分布在赣江两岸数十公里范围内,主窑场有彭家窑、永和窑、临江窑、吴家窑等。其中,永和窑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24座窑岭如山似岗,密布在永和镇西侧。考古情况表明:彭家窑和塔下窑创烧于唐代中晚期,五代终烧;永和窑五代创烧,元末终烧;吴家窑北宋创烧,元代终烧;临江窑五代创烧,明代末年终烧。整个窑系有一千二百余年的烧造历史。

吉州窑民窑特色鲜明,它博采众长,集南北各窑制瓷艺术之大成,先后成功地仿烧了定瓷、龙泉瓷、青花瓷,又将民间剪纸工艺成功运用于制瓷装饰,形成了质朴、明快、生活气息浓郁的装饰风格。并且充分利用窑变技术,研制创烧了色彩缤纷、璀璨夺目的黑釉地木叶纹、虎斑纹、玳瑁斑、鹧鸪斑、鳝皮黄、油滴等黑釉窑变瓷和个性独特的釉下白地彩绘,给人以自然、清新、亮丽的美感。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不少国家均有收藏,甚至奉为国宝。釉下白地彩绘技术更是直接促进了青花瓷的成熟,开辟了制瓷装饰工艺的新天地,对我国陶瓷生产影响深远。

吉州窑是一座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的民窑,产量大,成本低。它适用当地的材质,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制瓷工艺,铸就了吉州窑古陶瓷“胎质粗松,含砂量高”、“似陶非陶”、“重釉不重胎”、吸水率高、施釉薄、见水亮等个性特征。烧造的主要器物有盏、碗、罐、杯、碟、盘、钵、盆、瓶、壶、玩具等;釉色有青釉、青白釉、乳白釉、褐釉、黑釉、绿釉、仿龙泉釉、彩绘及青花等;装饰工艺有印花、剔花、刻花、剪纸贴花、点彩、洒釉、捏塑等;胎质有素白、粉白、黄白、缸红、青灰炻质等色。

一、吉州窑古陶瓷的胎质特征吉州窑古陶瓷存世最多,最具代表性的是永和窑的米黄色含砂胎。古陶瓷研究者谓其“粗松,似陶”,更有学者认为其未达到高温瓷化效果,这些观点虽然偏颇,却正好指出了吉州窑胎质的本质特征。

吉州窑的瓷土来源于赣江对岸的鸡岗岭和窑场周围,或二者兼而用之。生产场地就在赣江边的沙丘地上,无法避免砂粒进入瓷土,因而胎质中含砂量大,使胎质粗松吸水力强,粗看似陶,但敲之具金属声。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因而成为了区别其他窑口的显著特征。

由于胎泥含砂量高,修胎时往往发生阻刀、跳刀现象,在器底及圈足内能清楚地看见跳刀痕(图1)。而胎体表面留下波浪痕经施釉后,其痕迹虽有所减弱,直面观测不易发现,但用手触摸胎表仍可以感受到呈竖条形的起伏,在适当的角度侧视,肉眼可见呈竖条状的釉层挂附不匀等肌理现象(图2)。

现代吉州窑仿制品,多采用淘洗好了的现成高岭土,且在封闭的室内制作,砂粒无从混人,人为掺和又极难把握比率,难使匀和。因而胎质坚密,不含砂,色泽偏白,不存在胎表因砂粒引起的阻刀、跳刀现象,更不存在因此而留下的竖条形的起伏触感和竖条状的釉面挂附不匀等釉层肌理现象。

早期仿品多系电炉烧制,坯胎易在电炉骤然高温下爆裂,因而有在瓷土中掺入稍许水泥浆的做法,烧成后胎质呈深灰色,类似砾质胎,但绝无砾质坚硬,磨胎落粉,敲之无金属声。此类仿品多为大件,如瓶、罐、炉一类,且多见于黑釉瓷,尤以剔花最多。因其胎质不适应生产彩绘瓷,因而在彩绘瓷中未见仿者。

中期仿者改用在瓷土中掺石膏粉或立德粉,因其材料在高温中易爆裂,多用低温烧成,因而敲之声闷,磨胎落粉,胎质虽略泛黄色,但绝无米黄色,且半年后泛黄消失,呈白中泛灰状。此类仿品多见于彩绘瓷或半截釉黑釉窑变瓷,尤以玩具陈设件居多。

晚期仿品吸取以往经验,有埋人土中“过蚀”、在成品上涂胶过火仿土锈制造假象者。土锈靠胶粘附,干燥时无异样反应,但见水易化,甚至脱落,用手指沾水,哪怕沾点唾沫涂于锈面,手指沾有土色者为人为土锈。

现今的高仿品则有用老器底敷新胎和利用粗糙老坯重新上釉窑变两种,这类仿品凡露胎处均为老品,更具欺骗性。其识别方法,前者可用指弹法或物敲法,从上下声音辨别,上下声音异样者为赝品。后者则可观测釉与胎结合部,老品胎釉合一,挂附自然,无掉釉或起皮现象,反之则为仿品。因难找到完整老胎,故多做成木叶纹、兔毫、玳瑁、虎斑等物稀价高的碗、盏,以求暴利。

二、吉州窑古陶瓷的釉色特征

除胎质不同外,新老瓷器的釉色区别,第一眼的直观感觉十分重要。老器的釉料是使用天然材料,釉色自然古朴,加上年岁久远,多有使用磨损痕,即使釉色极好的出土老器,其泛光亦显柔和。仿品的釉料多为化学成分勾兑,烧成后釉面光亮匀称,尽管采用酸碱除光亮法或埋入土中锈蚀法,但缺乏岁月侵蚀和使用磨损,其光亮度当然突兀、扎眼。

吉州窑属民间窑场,产量大,生产也就较为随意,加上坯胎含砂量高,釉料稠了更难挂附,因而形成了釉料稀、上釉薄的生产特点。

以黑釉为例,与建窑黑釉凝重的特色比,少有建窑所特有的“流泪”现象;宋元以前的黑釉瓷器,因釉料稀,容易下流,口沿往往显现淡淡的黄线圈;因上釉稀薄,受釉冷得快、胎冷得慢的温差影响,几乎所有的黑釉窑变瓷的釉面在放大镜下均可看到不规则的冰裂现象;因上釉稀薄,在阻刀、跳刀所造成的轻微起伏处,釉料难以挂附均匀,若选择适当的倾斜角度观察釉面,还可以看到波浪起伏的釉面肌理;也正因为上釉稀薄,坯胎吸附过多,釉面形成许许多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缺釉毛孔,显得粗糙干涩,有如“雨花石”见水就亮的特质,因为水会迅速填满缺釉毛孔,使釉面浑然一体,自然就晶莹剔透了。上述这些吉州窑所特有的釉泽现象,是新品无法显现的。 字串8

吉州窑彩绘瓷脱胎于磁州窑,磁州窑胎质偏黑灰,不得不在坯胎上先施一层淡色化妆土,然后再绘黑彩,以求色彩和谐。永和窑胎质白中泛黄,黑色釉与胎色反差过于强烈,显得生硬,不受人们欢迎。而直接在坯胎上着褐彩釉,自然、和谐、古朴的特征显而易见,且省工料,这就是吉州窑彩绘瓷绝大多数为褐彩的原因。

三、吉州窑古陶瓷的工艺特色

吉州窑为综合性窑场,民窑生产随意性大,现就基本的最具本质特色的器型发展趋势、制作工艺和画风画法作简单分析比较。

1.器型发展趋势。时尚决定器型发展,器型决定制作工艺。

早期的吉州窑瓷器,继承了唐代雍容、矮胖的风格,入宋以后逐步向挺拔、俊俏发展,到南宋中后期达到顶峰,元以后向肥硕、厚重发展,明代以后则转向轻薄、规整。这与同代各窑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同。

2.工艺特征。吉州窑因地制宜,制作工艺受胎土、施釉方式以及生产习惯影响。

以基本器型碗、盘、壶的底足为例,唐末五代的底足以玉璧足饼底、矮圈足为主;到了北宋前期则发展为高圈足、大圈足,中后期又为矮圈足;至南宋早期演变为假圈足,中期圈足直径逐渐缩小,并在圈足外斜削一刀,再在近足处横旋一刀,形成外观似圈足的形状;元中期以后,除黑釉盏继续保持上述形状外,其余底足又向厚壁、大圈足发展;至明代再向薄壁圈足发展。这个发展趋势,经过了一个循环往复、沿袭改革的变异发展过程。这个规律为吉州窑瓷品的断代依据之一。

以黑釉瓷施釉为例,受烧造技术的影响,北宋以前的黑釉瓷为防止釉粘连,保证成品率,均施半截釉。南宋前期,由于窑钱(垫圈)的出现,固定了叠烧器物之间的间隙,能较好地防止釉粘连,形成了除圈足外略显稍许胎,即釉不及底的形态;南宋中期以后,由于较准确地掌握了垫圈厚薄规律,形成了除圈足内无釉,器内外施满釉的形态。这些都是吉州窑产品“多露胎骨”的原因,也是其断代特征之一。

以时尚习惯为例,吉州窑受地理环境影响,在瓷土无法改变含砂量高的事实面前,窑匠们扬长避短,形成了“重釉不重胎”的时尚,即在坯胎制作方面较为草率,而刻意追求釉色变化以弥补坯胎不足。其结果形成了釉色百花纷呈、千姿百态,坯胎粗糙随意的显著特征。虽然随着烧造技术的进步,施釉方法从半截釉,发展到釉不及底,再到施满釉,表现了窑匠力求完美的愿望,但其重釉不重胎的观念始终占了上风,并且形成了生产习惯。因此,除少数极品外,绝大多数黑釉瓷的圈足内外的刮刀痕或跳刀痕均较明显,成为其鉴别窑口的显著特征。

3.画风画法。吉州窑古陶瓷装饰,无论是剪纸还是彩绘,讲究简练的画风画法和疏朗有致的图案布局,往往寥寥数笔勾勒成形,或点缀几笔以打破平面,极其写意又十分传神(图3),绝无文人骚客笔下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即使同画梅花也别具一格。其图案均源于自然,取自民俗生活,多以自然物为对象,如菱花(图4)、团花、梅花、梅枝、蕉叶、奔鹿(图5)、彩蝶、波涛、猫、狗、虎(图6)、马(图7)、虫、鱼,常见“金玉满堂”(图8)、“长命富贵"、“龟鹤齐寿”、“儿孙满堂”、“多子多福”、“金桂玉兰”等吉祥语剪纸,还有马上猴(寓立刻封侯意)、凳上猴(图9)等彩绘泥塑瓷。这些装饰图案质朴明快、童趣盎然,民俗理语特点鲜明,浓烈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古玩鉴别无捷径可走,掌握特色是瓷品鉴别的根本要求,仅凭某一特征就下结论,又必失偏颇。因此,应通过多看、多摸、多比较,综合考虑。吉州窑是一个综合性民窑系列,沿烧了l200余年,民俗性、创造性、简陋性、随意性等是其特点,掌握其胎质、釉色、施釉方法、画风画法、烧造工艺等特征,在品玩过程中找到规律,再将规律性的感性认识归纳成理性认识,其奥秘也就熟谙于胸了。

剪纸贴花吉州窑


吉州窑是古代江南生产民间日用陶瓷的民窑瓷场,始烧于晚唐五代,发展于宋朝,明末终烧,其烧造历史有1200余年。它博采众长,集南北各窑制瓷艺术之大成,成功地仿烧了定瓷、龙泉瓷、青花瓷。同时,又将民间剪纸工艺成功地运用于制瓷装饰,形成了质朴、明快、生活气息浓郁的剪纸贴花装饰艺术,成为独树一帜的陶瓷工艺。本文权对吉州窑的剪纸贴花艺术谈点粗略的看法。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早在汉唐时期,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为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图案。家庭主妇们靠一把剪刀或刻刀和纸,就能剪刻出喜爱的花样,如北方的窗花、南方的鞋花、帽花等。而把剪纸艺术运用到陶瓷的装饰上,与陶瓷相结合,则是宋代吉州窑的独创。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吉州窑的工匠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一双巧手,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泥块、纸张等简易材料,创造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风格独特的剪纸工艺,这种剪纸贴花装饰瓷,给人以古朴自然的韵味,形成吉州窑产品独具的淳朴风格,使民间瓷器放出异彩。剪纸贴花艺术的出现,也与宋时上层社会饮茶、品茶风尚极盛有直接关系。北宋陶谷《清异录》“茶百戏”条载:“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叟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漏影春”条载:“漏影春法,用镂纸贴盏,糁茶面去纸,伪为花身,别以荔肉为叶,松实、鸭脚之类珍物为蕊,沸汤点搅”。可见,剪纸贴花装饰工艺是“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而产生的,是漏影春法的继承和发展。

吉州窑的剪纸题材,大都是工匠们熟悉和喜欢的东西。大致为动物、植物和吉祥语三大类,采用“寓意”的表现手法,而寓意的主旨不外乎为祈福、祝福、纳福等,其间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美好愿望,表达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

吉州窑瓷器价格


瓷器收藏在我国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我国的唐宋元明清时期就已经有了瓷器收藏,而在现如今瓷器收藏更为广泛,有着越来越多的瓷器爱好者们开始收藏瓷器,在我国瓷器收藏的种类众多,有青花瓷、彩瓷、白瓷、唐三彩瓷器等。它们也同样因为其年代的不同,制作工艺的不同在价值及其价格上也是有所不同,而今天小编我就要给大家介绍另一种鲜为人知的陶器,它名不见经传却在我国古代的陶瓷历史上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所创造的历史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它就是我国古代的吉州窑瓷器。

吉州窑瓷器,是我国汉族文化中的最为传统的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吉州窑是我国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它具有着浓厚的地方风貌及汉民族艺术特色。吉州窑有着丰富烧瓷经验和数百名能工巧匠们对我国江西地区瓷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吉州古窑兴起于晚唐时期,繁荣在两宋,衰败于元末时期,它所烧制的瓷器因地命名,因为当时永和又为东昌县治,所以又名东昌窑、永和窑。吉州窑所烧制的瓷器产品精美绝伦、种类丰富,尤其是以黑釉瓷器所闻名于天下,吉州窑所独创的"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和"玳瑁天目"更是享誉于世界。洒釉、虎皮天目等也是吉州窑的标志性品种。

以上就是吉州窑瓷器的特点及其它受人们喜爱的原因,那么它这么受欢迎在目前的市场上它的价格又是多少呢?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吉州窑器的价格在目前的市场上来看大都是在四十万以上。我们就以在2018年9月9日所拍卖成功的宋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碗为例,它高为5.5cm;口径为16cm;底径为5cm。敞口,是斗笠状。它的胎质属于坚硬较疏松,以黑釉为主,在内底贴木叶装饰,脉络清晰,生动质朴。露胎小圈足,挖底较浅。十分受人们的喜爱,而它最终的成交价为552000元,在2018年6月18日所拍卖的宋 吉州窑斗笠碗则是以429792元的高价所成交,由此可见吉州窑瓷器的价格相差不大,大都是在四十万以上。

我们从其藏品的价格上来看吉州窑瓷器也是还十分具有其艺术欣赏价值及收藏价值的,而且在近年来的市场价格上来看吉州窑瓷器的市场发展潜力也是十分巨大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一片叶子的传奇:吉州窑木叶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一片叶子的传奇:吉州窑木叶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吉州窑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