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建国后景德镇瓷器款识:你了解多少

建国后景德镇瓷器款识:你了解多少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7-20

景德镇古代瓷器。

一、建国初期(1949—1954)

瓷器底款为新旧并存。部分瓷器沿用民国时期底款如“江西徐生记出品”、“江西吉昌社出品”等等。还有部分瓷器使用公司(瓷厂)款。如1948年8月,景德镇第一家公营瓷厂——建国瓷业公司成立,初期使用“江西建国瓷业公司”底款,1950年改为建国瓷厂,随后使用“景市建国瓷厂出品”底款。1956年以后使用“建国瓷厂江西出品”底款。建国后不久,有些瓷器底款出现“景德镇制”篆书方款。至于由谁设计,由谁最先使用,目前尚无法确定。

一般而言,“景德镇制”篆书方款的使用应该不早于1954年,不晚于1955年底。而且应该不是个体或者私营企业所设计。资料显示,青花海棠纹瓷器是建国后首次设计、生产的国家专用瓷之一,其中既有无款的也有“景德镇制”篆书方款的。其后,这个篆书方款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常有使用。仔细观察前后的篆书方款大体一致,但是也有细微差别。总的看应该是前者精细沉稳些,后者略欠匀称。这些变化需要结合瓷器的其他特征如:胎、釉、彩以及带有时代特点的纹饰来鉴别,单看款识确实是很难说清的。

二、合作化时期(1955—1957)

合作化时期的瓷器底款特点为圆印章式,有的加有瓷厂数字序号。此时“江西景德镇名瓷”底款较为流行,文字排列可以分为自左至右式和自右至左式。

1、“合作社”款。因为当年瓷业合作社众多,瓷器底款较为复杂。然而,合作社底款是陶瓷行业合作化进程的见证,成为这个时期瓷器断代的依据。

如表明合作经营性质的”江西鹰潭混合生产合作社出品“;如表明合作地域层级的“景市一区二手工业社出品”;如表明合作生产环节的“江西景德镇市陶瓷加工第一生产合作社”;

2、序号瓷厂款。1956年1月,景德镇完成了制瓷业的公私合营,随即对全行业进行了相应调整:将13个老合营瓷厂与6个新合营瓷厂合并,组建成裕民瓷厂、国光瓷厂、华光瓷厂、民光瓷厂、新和瓷厂、华电瓷厂等10个公私合营瓷厂。1956年2月,又将上述10家瓷厂更名为第一至第九瓷厂和美术瓷厂。此时瓷器底款一般为第几瓷厂出品。

3、外销瓷器款。根据外销产品的需要,瓷器底款一般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两行印章款,楷书篆书皆有,还有部分为“乾隆年制”四字两行楷书印章款。此类款式多用于外销高档陈设瓷器中,内销的这类瓷器较为罕见。

4、其他类款式。青花瓷继续使用“景德镇制”篆书方款。偶尔也出现个性化底款,如篆书加金彩方框。此类款式多在定烧瓷器中出现。

三、大跃进时期(1958—1959)

大跃进时期的底款基本沿用合作化后期流行的款式。因为1956年文字改革已经完成,故此时期“江西景德镇名瓷”款、“合作社”款以及序号瓷厂款的文字基本上是自左至右,自右至左的极少见到。

四、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

1959年2月景德镇第一瓷厂改名为国营东风瓷厂。至此,景德镇瓷器底款全部停用序号厂款,而开始使用各厂厂名款。如“景兴瓷厂”、“红旗瓷厂”、东风瓷厂“等等。

为区别8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厂名“款,此时的厂名款可视为”老厂名“款。老厂名款从50年代出现,一直使用到1964年10月止。

各厂启用老厂名款的时间如下:

1、建国瓷厂:1952年10月;

2、工艺美术瓷厂(雕塑瓷厂前身):1956年;

3、新平瓷厂(人民瓷厂前身):1957年;

4、宇宙瓷厂:1958年;

5、红旗瓷厂:1958年;

6、市工艺美术瓷厂(艺术瓷厂前身):1958年;

7、红星瓷厂:1958年;

8、 东风瓷厂:1959年2月;

9、光明瓷厂:1961年8月;

10、市陶瓷彩绘合作工厂(新光瓷厂前身):1962年1月;

11、市陶瓷合作工厂(红光瓷厂前身):1962年;

12、曙光合作工厂(曙光瓷厂前身):1962年;

13、景兴瓷厂:1962年8月;

14、新华瓷厂:1964年;

15、为民瓷厂1965年投产时称高级美术瓷厂,1966年6月改名为民瓷厂。

五、恢复时期(1962—1965)

为适应陶瓷出口换汇的需要,1963年3月30日国务院公布《商标管理条例》,对出口陶瓷商标进行统一规范。此时的”中国景德镇“底款至少有6类14种。除部分”中国景德镇“底款在文革前期发生变化,大多数此类商标底款一直沿用到文革之后,其中”印花龙珠阁“款使用到了21世纪初(1986年后增加了注册商标@标志)。

1,印花龙珠阁款。底款为红色龙珠阁图案,背景为淡石绿色。中为黑色英文”MADE IN CHINA",下为一排褐色”中国景德镇“字样。此款多在印花出口瓷器中使用,且有大小不同多种规格。

2,印花灯笼款。底款图案外形似灯笼,灯笼上沿为英文”CHINA“,中部为竖排”景德镇“。以淡石绿色小点作底色。下为两短横线夹一英文字母(瓷厂代号)。左右为宋体褐色”中国“。此款也有大小不同多种规格。

3,印线六边形款。底款外形呈不规则六边形,上为”中国“两字,中为”景德镇“,下为英文”CHAIN"和两短线夹瓷厂代号字母。底款文字与字母间用线条相隔连。此款主要有红彩、绿彩、篮彩三种颜色,也有极少用金彩的。此款多使用于手绘或者半手绘的内销瓷器上。

4,印线草帽款。此底款最上部曲线似草帽。“中国景德镇制”六字隶书分两行三列排列。上为草帽曲线,下为两短横线夹瓷厂代号字母。此款有红、篮彩2种,多用于内销粉彩瓷器。

5,篆书款。底款均为“中国景德镇制”六字篆书款分2行3列自右至左排列成正方形。分青花、红、绿彩3种,其中青花款多在青花瓷、青花玲珑瓷、釉下五彩瓷和颜色釉瓷器中使用,红、绿彩则多在釉上彩瓷上使用。

6,印线三角圈款。底款上为行书“中国”,下为英文“MADE IN CHINA",上下部分的连接为不规则三角圆圈,圆圈中间为楷书”景德镇“此种底款有红、绿、蓝三种色彩,多在出口瓷器使用。

7,其他款。恢复时期还有少数瓷厂和陶瓷研究机构使用”景德镇制“四字篆书方款,以釉上红、篮彩居多,字体十分工整。

1964年10月各瓷厂统一启用”中国景德镇“底款时,景德镇10大国营瓷厂底款标记代号如下:

红星瓷厂(A);宇宙瓷厂(B);为民瓷厂(C);艺术瓷厂(D);建国瓷厂(E);人民瓷厂(F);红旗瓷厂(G);光明瓷厂(H);东风瓷厂(I);景兴瓷厂(J)。

1964年新华瓷厂从新平瓷厂划出,其使用底款代号为:K。红光瓷厂、雕塑瓷厂、曙光瓷厂从国营转为大集体后,红光瓷厂使用L标记代号,雕塑瓷厂使用M标记代号,曙光瓷厂使用P标记代号。

上述14个瓷厂在当时景德镇是作为”十大瓷厂“看待的。

另外,新光瓷厂当时为市陶瓷彩绘工厂,使用标记代号为N,陶瓷加工部使用标记代号为O。

还有使用X作为标记代号的,尚不清楚为何单位使用。

六、文革时期(1966—1976)

文革时期的瓷器生产以生活日用瓷为主,其底款基本上沿用1964年10月开始使用的“中国景德镇”系列。因为此类底款没有意识形态的痕迹,而且印线、印花、图案、篆书、隶书等具备。文革后期除继续沿用“中国景德镇”系列外,部分瓷厂新设计出“景德镇制”篆书方款。与老“景德镇制”篆书方款相比略有差别,主要是笔画不够工整匀称,不同于老底款的稳重。

七、过渡时期(1977—1979)

此期除继续沿用文革时期底款样式外,也出现了一些变化。1976年1月,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向各陶瓷生产企业重新颁发了商标代号。

1,保留使用1964年“中国景德镇”印花龙珠阁款、印线三角圈款,弃用印花灯笼款、印线草帽款和“中国景德镇”篆书方款。其间,由于使用新的商标代号有一个过程,过渡时期“中国景德镇”篆书方款仍在使用,直至80年代各瓷厂才普遍启用新式底款。

2,启用1964年以前的“景德镇制”篆书方款。

3,启用新式“中国景德镇"四行款,此前曾经短暂使用过"中国景德镇"三行款,后绝大多数瓷厂采用了四行款,即:自上而下第一行等线体"中国景德镇"五个字,第二行英文"MADE IN",第三行英文“CHINA",第四行为左右各两道短横线,中间夹企业代号(字母或数字)。此种四行款一直使用到90年代上半叶。

4,启用新式"中国景德镇制"、"景德镇制"篆书双框方款。器形小的产品则使用单框方款。

5,启用新式"中国"中英文款。文革后期随着外贸形势的变化和各厂生产状况的差异,部分瓷厂开始启用新式青花底款:自上而下第一行等线体"中国"两字,第二行英文"MADE IN",第三行英文“CHINA"。此种青花款以70年代后期人民瓷厂的青花产品居多。到1985年前后,此款又被新式“人民瓷厂 景德镇”和“光明瓷厂 景德镇”款所代替。

八、80年代前期(1980—1984)

景德镇陶瓷工业公司在1976年重新颁发企业底款标记代号的基础上,增加景德镇市属华风瓷厂使用Q底款标记代号,卫华瓷厂使用R底款标记代号。“龙珠阁”老底款仍在部分瓷器上使用,并且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从90年代开始,部分“龙珠阁”底款加有注册商标@标志)。

1980年11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恢复全国商标集中注册。景德镇随即制定了陶瓷商标和底款的管理办法,陶瓷生产企业开始使用统一规范的“中国景德镇”四行底款。

1981年3月,除市属国营大厂继续使用字母底款标记代号外,景德镇对市属各区、局、社、街道所办瓷厂瓷器底款的标记代号进行了整理和增补,一律阿拉伯数字底款标记代号:

景德镇陶瓷厂(01)、浮南矿瓷厂(02)、文艺瓷厂(03)、民政局社会福利瓷厂(04)、陶瓷加工厂(05)、跃进瓷厂(06)、立新瓷厂(07)、红卫瓷厂(08)、胜利瓷厂(09)、东方红瓷厂(10)、向阳瓷厂(11)、共大瓷厂(12)、昌虹瓷厂(13)、昌江瓷厂(14)、昌明瓷厂(15)、珠山瓷厂(16)、国华瓷厂(17)、西郊瓷厂(18)、新村大队彩绘瓷厂(19)、永红瓷厂(20)、昌新瓷厂(21)、文光瓷厂(22)、新兴瓷厂(23)、新村瓷厂(24)、鱼建瓷厂(25)、石狮埠福利瓷厂(26)、太白园雕塑瓷厂(27)、竟成雕塑瓷厂(28)、先锋瓷厂(29)、瓷石矿五七瓷厂(30)、瓷石矿勤俭瓷厂(31)、竟成公社彩绘瓷厂(32)、古城瓷厂(33)、昌盛瓷厂(34)、群英瓷厂(35)、西郊垦殖场彩绘瓷厂(36)、南河瓷厂(37)、陶瓷工艺瓷厂(38)、竟成前街大队瓷厂(39)。

与此同时,“景德镇制”青花篆书方款仍在使用,部分底款与早期“景德镇制”篆书方款较为相似,但为数较少。

九、80年代后期(1985—1989)

1986年后瓷器底款有新的变化:出现了底款加带“@”注册商标标志和“新厂名”款。新厂名款是相对1964年以前的“老厂名”款而言的。新厂名款主要有:“人民瓷厂 景德镇”、“景德镇东风瓷厂”、“红旗瓷厂”等等。

与此同时,“中国景德镇”印花龙珠阁款、印线六边形款、“景德镇制”篆书方款以及“中国景德镇”四行款、“景德镇制”篆书双框款、“中国景德镇制”篆书双框款等,也在继续使用。其中“中国景德镇”印花龙珠阁款一直使用到本世纪初(后期增加“@”标志)。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建国后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分那几个阶段


建国后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分那几个阶段?建国后,景德镇陶瓷艺人们从无依无靠、艰苦挣扎的旧社会走入新社会,变身为国家主人。景德镇陶瓷艺人们纷纷响应人民政府号召,走出阴暗小作坊与狭窄红店,作为公有制一分子,开始了陶瓷艺术创作新生涯。那么,建国后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分那几个阶段呢?

1、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即1949年至文革前的1965年。它又可以分为初期艰难起步的工艺美术合作社时期、公私合营时期,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后艰难缔造、奋力开拓的国营时期。这期间适逢因受大跃进运动而在中国大地出现人类历史上大饥荒的三年,人民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出现停顿和倒退。但是景德镇陶瓷艺术之果仍然在正常地生长,景德镇陶瓷业保持着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2、文革时期,即是从1966年文革开始至文革结束的1976年。这一时期被史家称为是中国的十年浩劫时期,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下,景德镇有惊无险,景德镇陶瓷艺术之果仍然在顽强地生长。

3、改革开放时期,即是1977年至1997年的二十年间。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结出有史以来最丰硕成果,发展到历史顶峰,取得了历史最辉煌的时期。正是在人民共和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和文化艺术事业空前繁荣时代背景下,部分决策者对景德镇实行非理性、非道德的肢解式改革,景德镇陶瓷业整体垮掉,陶瓷艺术发展也随之结束这一历史性进程,而进入另一历史新进程。

这个时期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76年到1989年景德镇陶瓷艺术伴随着陶瓷业全面复兴而出现历史高点和在此盘整与徘徊时期;以及1989年后,人心涣散、艰难维持、非理性改革、一片狼藉的衰败时期。

至此,建国后,在国家巨大投资和景德镇人非凡创造取得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和整体陶瓷业巨大成果,毁于一旦。成为历史绝响与历史教训。

那些你不知道的景德镇建国瓷轶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郭沫若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他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组织建国瓷生产的建议,旨在抢救、挖掘和恢复全国各地的名窑名瓷,弘扬祖国的民族文化。周恩来总理采纳并支持郭老的意见,1952年2月宣布成立由轻工部科学研究和美术设计方面的专家成立的“建国瓷设计委员会”,由郑振铎任主任委员,江丰和张仃任副主任委员,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陶瓷科担任设计工作,景德镇、哪陵、宜兴等陶瓷产区负责制作。2月23日,当时还在清华大学管建系执教的高庄教授,收到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专门写给他和莫宗江,王逊三人的信件,他在信中对建国瓷的设计制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极大的热情。来信说:“倘能请到高庄先生来主持中央美院陶瓷科,我想在三年内可以陆续完成现有之理想… …我们试制(创作)新中国瓷,可由国家定制,尤要在民间普遍烧制。”徐悲鸿在信内还特别提到了景德镇的霏红瓷失传的问题,认为“是色釉配制,必须走群众路线。试制时如果不成,从小瓶小碗开始也行,打开一个局面也是值得的。”由此可见,身为艺术教育家的徐悲鸿不仅为中国画的传承付诸全身心,更为本院实用美术系陶瓷科所担负的“建国瓷”的设计重任,梦萦情牵,可谓用心良苦。

那些你不知道的建国瓷轶事【插图1035】粉彩花鸟瓶 50-60年代

不久,随着国内大专院校的调整,高庄由清华大学调至中央美术学院,不过并没有主持美术系陶瓷科的领导工作。1952年10月,建国瓷的设计制作工作,全面开展。高庄教授率祝大年,梅健鹰等人组织的中央美术学院实习组来到了景德镇。他们的到来,在于有计划、有目的地恢复并发展中国的传统陶瓷技艺,有组织、有目的地协同各方人员共同参加工作,发挥了各方而技艺人员的才能和专长,在研究和发掘传统技艺方面,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际分析,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 恢复了部分失传和濒于失传的优秀陶瓷品种,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中央提出的“发展祖国文化遗产”和“多点发展,百花齐放”的建国瓷生产的指导思想。

高庄一行来到景德镇后,在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首先对景德镇的瓷土原料、瓷釉配方、烧成操作和造型装饰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继而由市委宣传部出面,从各个工艺美术合作社和私营瓷厂内抽调了三十多位在彩绘、成型及颜色釉配制卓有影响的老艺人如王大凡、王步、魏庸生、潘庸秉等人和极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工人组织学习和培训,这些年轻人中有王锡良、张松茂等人。培训的地点设在景德镇久弃的天主堂,这里环境安静。场地宽大,不易受外界的噪扰。参加培训的人大多数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人甚至说是政府“发彩”(分配彩烧瓷器),烧制类似于“洪宪瓷”的仿古瓷。于是,一些人把自己精心彩饰的重工粉彩瓷交来评选。高庄因势利导,结合这些瓷器讲述了清代康雍乾三朝由于景德镇设御窑厂,故而“任其百尔,执事媚滋一人”,一切都以皇帝的爱好和要求为旨准。现在的陶瓷艺术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所以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像康雍乾三朝的瓷器要去其糟粕,选精去粗,再也不能有繁缉、庸俗封建迷信的旧习,再也不能脱离人民大众的社会基础一味仿古。话虽说得尖锐些,但仍有人不以为然。当高庄把特意带来的许多民间工艺美术品如竹雕、年画、剪纸等摆出来让大家参观品论时,有人就说:“什么民间剪纸?不就是妇女家用的鞋样子嘛。”只有曾龙升对天津泥人张的《包饺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段茂发则对新安版画看得痴迷入神。而王锡良、张松茂等人始终兴致勃勃地听高庄对各类民间工艺品的讲解和分析,觉得如醒潮灌顶,耳目一新。第二天恰逢星期日,高庄嘱大家不必上班,自由安排活动。许多人都觉得很新鲜,因为大家在私家红店、作坊干活,哪有什么“法定休息日”的概念。本来几个年轻人相约到“厂前”逛逛, 听说梅健鹰、祝大年去郊外写生,都临时改变了主意,也随大学生们去黄泥头看看。

这一去,使得王锡良、张松茂等人懂得了什么是写生,什么是素描,什么是油画,什么是水彩画,懂得了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的造化,更理解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道理,有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感性认识。从此后,受到启发和影响的一大批景德镇陶瓷美术工作者都把野外写生作为艺术创作的必由之路。在当时封闭而保守的陶瓷艺坛,不营吹进了一股清新鲜活的春风。

经过一个半月的学习和宣传,正值中央政府轻工部和文化部下达了组织赴苏联、波兰、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展览瓷的任务,大家铆足了劲,决心为国展多创作一些好作品,为景德镇争光。炽热的创作激情似乎冲淡了建国瓷的本来色彩,以至于这些参加学习的人在后来的回忆中记不起建国瓷的起始,而只有出国瓷的印象。

杨永善在他的《中国的陶瓷》一书中写道:“建国瓷的设计制作工作由1952年10月开始,到1954年9月结束,完成了73556件产品。”江思清在《景德镇陶瓷史稿》记述:“建国瓷委员会在这年(1953年)创设了‘ 建国窑’,用科学方法制造了建国瓷器,烧造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烟酒具、花瓶、花盆及其它日常用具和纪念礼品等,以民族形式及大众方向,作为艺术标准,以表达出新中国的蓬勃气象。”继而,作者又指出:“1954年3月,在市委宣传部领导下又成立了以研究和生产相结合的美术陶瓷工艺社,吸收了全市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陶瓷美术工作者二十七人,由政府供应薪傣,抽出研究学习时间,创作作品主要为负担中央任务,他们与中央美术学院陶瓷科师生的密切合作,进行出国瓷任务。”在这段时间里,高庄、梅健鹰、祝大年等师生们与景德镇陶瓷艺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设计瓷上的装饰纹样,一起试制失传的颜色釉瓷,一起烧造器型新颖的日用瓷,赚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尊重。同时,也激发起他们日益高涨的积极性,时年七十多岁的艺人吴龙发老当益壮,精心绘制了一块尺八青花大圆盘。在预展中获得中外专家的一致赞誉。此外,在恢复失传的颜色釉中,其中釉里红、窑变花釉、钧红、祭红(郎窑红)、美人醉(桃花片)、霏红、天青等七种获得了成功, 可与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媲美。同时还研制出蓝花釉、孔雀蓝、仿宋钧三种色釉。

历时三年的建国瓷生产,经过设计委员会的严格甄选,共计73556件,而景德镇入选的有24531件,占全国产瓷区的三分之一强,成绩最为突山。这些瓷器是分批送审的,1953年景德镇送审的有10438件。当年十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保和殿举行的“建国瓷”预展中,景德镇瓷器的新面貌、新气质和新形象给人印象最深。徐悲鸿和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在高庄、王逊、莫宗江等人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展览,并指出:建国瓷的制作,是新中国的创举,是陶瓷事业新生命的开始。所以在工作进行之前,必须澄清陈腐的传统观念,在工作进行之中,必须经常总结经验,在即将完成任务之际,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不骄不燥的工作作风,逐步使建国瓷的质量提高到应有的水平。

为了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周恩来总理指示,从建国瓷中精选部分赴国外展出。景德镇瓷器在1953年先后在苏联、保加利亚、瑞典、德意志(莱比锡)、蒙古等国展出;1954年复在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罗马尼亚、印度、缅甸、叙利亚等十四个国家展出:1955年在蒙古、朝鲜、瑞士、英国、法国展出。

在历次展览中,人们对景德镇瓷器评价最高,可谓观者如云,好评如潮。他们对各种颜色釉、青花、古彩、粉彩、斗彩、薄胎花瓶、薄胎碗等均极感兴趣,视为珍品,如200件青花斗彩牡丹花钵和粉彩十二牡丹的薄胎碗、粉彩人物《梁红玉击鼓》花瓶、50件粉彩《木兰从军》花瓶,古彩描金《荷花》梅瓶、粉彩《万花》尺六果盘、黑叶描金《牡丹》茶具,一致认为装饰大方、色调鲜明、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对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如《采茶扑蝶》、《迎红旗》、《志愿军在朝鲜》、《祁连山探勘队》、《小孩放鞭炮》、《东北舞》以及反映民间故事的《梁祝姻缘》、《白蛇传》等,认为这些作品随着内容的变革,突破了原来单纯的传统模式,在创作上并吸收了剪纸、年画、雕刻的表现方法,是充分体验生活的成功创作,赞誉为“划时代的进步”。

倍受徐悲鸿等艺术家关注并赞赏的霏红瓷,它那种光辉绚丽夺目但又深邃入火的红釉色彩,使人感到愉悦而又尊严。这种富有民族内涵的红釉瓷从宋代到清代时传时衰,曾几度失传。此次藉“建国瓷”的东风不仅有了恢复和提高,而且做了科学的物化分析并记录在案,为今后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展品中的数件霏红装饰的扁肚天球瓶和四方芭蕉瓶,就雄辩地证实了这一点。

那年岁当三十岁的王锡良创作的一件尺二《采茶扑蝶》圆盘,其造型之新颖,色感之馨和,主题之鲜活,为众人所瞩目。1954年10月27日的《人民日报》评论说:“景德镇青年一代的陶瓷艺术人员,在贯彻‘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的文化方针下,加强政治思想领导,提高了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发扬了我国陶瓷艺术的优良传统,积极创作反映社会主义的现实作品。《采茶扑蝶》的主题和表现方式是健康向上的、明朗清新的,随时在唤起人们对青春、对生活的热情。”

章鉴画的一块粉彩《读画报》圆盘,表现的则是“两个哈萨克族的少女在看《人民画报》,画报上是一副毛主席像,从她们微笑的表情上,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对于毛主席的热爱和感激。”

“建国瓷”自1953年到1955年期间,先后在三十多个国家展出。诚如缅甸总理吴努在参观展览后写给驻缅大使姚仲明的信中所言:“给我特别深刻印象的是构成展览会中最出色的、独一无二的效果的一些瓷器。我认为:它们的式样的精巧和色彩的调和是无与伦比的。”

建国瓷的生产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但她毕竟在中国陶瓷史和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足以引人自豪的难忘的一页。

你对哥窑了解多少?


你对哥窑了解多少?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的记载最早见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浙江通志》:“相传旧有章生一、生二兄弟,二人未详何时人,主琉田窑造青器,粹美冠绝当世。兄曰哥窑,弟曰生二窑。”此后有关哥窑的记述,均源于斯。哥窑多仿三代铜器式样,釉开片形如冰裂,纹片呈黄黑二色,称之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藏品甚多。龙泉窑经多次调查与发掘,迄未发现传世哥窑标本,哥窑是否属于龙泉窑系统的问题还有待于证实。杉树派大哥说龙泉窑为弟窑!宋代哥窑瓷既如此名贵,那当时其窑址又在何处呢?2005年以来在龙泉县的最新考古发掘和在闽建阳胜德古街,有很多古玩店,专卖工兵从窑址挖出的龙泉窑系的瓷片,黑胎青釉、细丝片纹的龙泉青瓷比比皆是!

哥窑瓷最显着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其有灰、棕黄、灰黄、粉青、灰青等种类。;放大镜下,可见瓷釉中所含的气泡象同聚沫串珠,肢润的釉面间迸裂有深浅不一的冰裂状网纹,色黄者犹如金丝,黑者如铁线,若二者互相交织者,则被称之为“金丝”、“铁线”。宋代哥窑胎质坚细,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常呈亚光状;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形成略微凸出之环形带,因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紫口”成化多有仿宋哥窑,但在烧制上皆未能有达“紫口”、“亚光”,难得宋哥窑瓷之绝技,令人扼腕。苏富比2005拍卖一件宋代哥窑“棕试瓶”,虽然收藏界仍有人持不同看法,但其拍出天价13800万元。足见哥窑魅力。

哥窑在宋代文献音信杳无,到元代《至正直记》中始有哥窑之说。清人许之衡所着《饮流斋说瓷》中说:“哥窑,北宋处州(龙泉县)人氏,章氏兄弟均善冶瓷术,兄名生一,当时别其名曰哥窑,其胎质细,性坚,体重,多断裂,即开片也。”

宋代哥窑,琢器造型多仿青铜器,俨然为宫廷用瓷样式,按理应出自官窑。1964年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故宫提供的宋哥窑实物标本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证实哥窑化学成分、纹片颜色和形式皆与龙泉青瓷有所不同。

宋代哥窑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但其制作工艺已不能与宋代哥窑相媲美。清乾隆帝诗赞哥窑:“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足见其对宋代哥窑之推崇备致!

哥窑器瓷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弥足珍贵,现真假甚难分辩。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你对哥窑了解多少?”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景德镇欲建国际陶艺创意中心


11月12日,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知名专家学者座谈,就建设景德镇国际陶艺创意中心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商建设发展大计。

景德镇市副市长黄康明、市政协副主席何炳钦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知名专家学者秦锡麟、刘远长、王恩怀、余仰贤、黄浩、陆如、赖德全等出席座谈会。景德镇市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景德镇海畅法蓝瓷有限公司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许爱民指出,今年景德镇市已基本完成国有陶瓷企业的改制工作。高新技术陶瓷在景德镇市初步形成了聚集,其发展潜力大,产品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蓬勃兴起,方兴未艾。即将在北京举行的景德镇60年陶瓷成就成果展,将全方位、高水平地向世人展示景德镇艺术陶瓷、日用陶瓷、高技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的辉煌成就。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走上了复兴之路、发展之路,其空前的繁荣发展成就举世公认,有目共睹。

许爱民强调,大力发展创意经济已成为时代的主流。我们要通过政府搭台,搞好服务,吸引国内外更多的拔尖艺术人才聚集、交流、创作,打造世界上独一无二、国际一流的陶艺创意中心。

座谈会结束后,大家冒着绵绵细雨,兴致勃勃地考察了景德镇国际陶艺创意中心的选址——旸府山。这里依山旁水,绿树成荫,山青水秀,千年古樟,神奇宝石,不愧为喧嚣城市边缘的一块“处女地”。

江西景德镇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建成开馆


10月17日上午,江西景德镇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建成开馆,并在建国瓷厂原址上隆重举行了“镇当代艺术馆”开馆仪式。

文化创意产业是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项目,是景德镇市按低碳经济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结构优化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全国各地为促进文化创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9年,该市为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将其列为八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扶持。2011年8月,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在项目筹备期间被列入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项目。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的建成与投入运营,无论是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是陶瓷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据了解,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的定位和模式,在全市众多陶瓷企业中具有鲜明特色。它以该市十大瓷厂之一的、解放后第一个国营性质的瓷厂——建国瓷厂为依托,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创造性地将老瓷厂与现代的艺廊、展厅、设计室、工作室、制作室、培训室、时尚餐饮酒吧等多元化艺术相融合。形成艺术陶瓷创作的完整生产链,为陶瓷艺术家提供艺术创作、文化交流、陶瓷贸易的“一条龙”服务,使一个曾经辉煌的老厂子重新焕发出光彩与活力。

目前,已有35户国内外名家及新生代艺术家入驻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为再就业创造工作岗位近2000个。

瓷器知识:景德镇瓷器茶具辨别 景德镇茶具特点


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用如此精品品鉴茶艺,是每个爱茶之人不能错过的妙事,那么景德镇茶具特点是什么?如何辨别景德镇瓷器茶具有没有瑕疵是不是正品呢?

景德镇茶具特点 景德镇瓷器茶具辨别

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用如此精品品鉴茶艺,是每个爱茶之人不能错过的妙事,那么景德镇茶具特点是什么?如何辨别景德镇瓷器茶具有没有瑕疵是不是正品呢?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用如此精品品鉴茶艺,是每个爱茶之人不能错过的妙事,那么景德镇茶具特点是什么?如何辨别景德镇瓷器茶具有没有瑕疵是不是正品呢?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景德镇茶具的特点

1、景德镇的瓷器特点就是白瓷质如洁玉,釉质润得像镜子,而且和瓷胎纸一样薄,透过光能看透背面。

2、瓷杯轻轻互扣,发出的声音清脆如玉石。

景德镇茶具的特点

3、景德镇茶具的做工都非常精致器形周正,圆润自然,没有变形和别扭之感。

4、釉色光洁,色度一致,不会出现砂钉、气泡眼、脱釉的情况。

5、瓷器上绘制的图纹颜色不艳不晦,不浅不深,光泽内蕴。

景德镇瓷器茶具

二、景德镇瓷器茶具辨别

1、查看茶具底部

辨别景德镇瓷器茶具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看茶具的底部,景德镇瓷器底部都会有“景德镇”、“景德镇制”、“中国景德镇”等字样,而其他地方的瓷器茶具是绝对不会有的,他们往往会在这茶具底部加上“景德镇彩”,很多朋友上当。

2、挑选手绘茶具

景德镇瓷器会有贴花和手绘两种,贴花价格较为便宜,而手绘通常会价格贵一点,但如果你购买手绘的景德镇瓷器茶具会有80%以上是正宗的,而贴花很大的可能会是假货。

景德镇瓷器茶具辨别

3、放在手心转一圈

把手指用水沾湿,把景德镇瓷器茶具放到手心进行转一圈,看能不能听到声音,正宗的景德镇瓷器茶具听起来声音清脆没有杂音。

4、细看细摸外表

景德镇瓷器茶具有很明显的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故在挑选时可以细看茶具的做工是否光滑精细,细节等地方是否处理光滑。

小编提醒:选择购买景德镇瓷器茶具要去正规的店里,这样可以避免选择到假景德镇瓷器茶具。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分享的景德镇茶具特点,景德镇瓷器茶具辨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景德镇茶具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装修选齐装,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10秒极速获取报价还能免费获取四套设计方案,更有装修管家全程跟踪服务,抓紧行动吧!

传统陶瓷工艺你了解多少?


虽然现代陶瓷制作工艺已经深深烙印在现在的陶瓷制作方法上,但是作为传统的陶瓷生产大国,中国的传统陶瓷工艺可谓是巧夺天工,令人惊叹其制作及产出精美瓷器的工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传统的陶瓷工艺有哪些制作流程。

据了解,传统的陶瓷制作方法一般是有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彩绘、釉色变化等这些流程。

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拉坯不仅要注意到收缩率,而且还要注意到造型。如遇较大尺寸的制品,则要分段拉制,从各个分段部位,可看出拉坯师傅的技艺好坏和水平高低。

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利坯,也称“修坯”或“旋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并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

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施釉:普通圆器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大部分陶瓷制品均需经施釉后才能进窑烧造。施釉工艺看似简单,却是极为重要和较难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厚薄适当,还要关注到各种釉的不同流动性,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烧窑:首先把陶瓷制品装入匣钵,匣是陶瓷制品焙烧的容器,以耐火材料制成,作用是防止瓷坯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污染,尤其对白瓷烧造最为有利。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术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

彩绘: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温度约700—800度。

烧窑前即在坯体素胎上绘画,如青花、釉里红等,则称为釉下彩,其特点是彩在高温釉下,永不退色。

建国瓷厂:景德镇第一家国营瓷厂


建国瓷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景德镇建立最早的一家国营企业。1949年4月景德镇解放后,中共浮梁地委立即着手恢复和发展陶瓷生产。为了办起第一个国营性质的瓷厂,在资金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当时的地委书记黄永辉亲自发动驻军、机关干部和吸收的150多名瓷业工人,自筹资金,开展生产自救活动。同年8月16日筹建“建国瓷业公司”,之后接管了官僚资本“江西瓷业公司”所有坯房、窑厂及财产。

1950年4日1日,正式成立“江西省景德镇市建国瓷业公司”。1951年,建国瓷业公司接受了人民政府没收的旧商会和九窑公会等官僚资本,工人增加到500人、厂房占地面积扩大到2000平方米,并且开始承做苏联大瓷碗等国家订瓷,产量有较大幅度增大。1952年8月1日,建国瓷业公司更名“建国瓷厂”。

为全市公、私营企业做出示范

当时的建国瓷厂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全厂职工发扬了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精神,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夜以继日进行义务劳动,检修厂房设备,挖“脚板”泥,取晒架塘。那时没有固定工资,在食堂集体吃饭,卖了瓷器就发点米,工人们不计时间,不讲报酬、不谈福利,生产热情饱满,纪律严明,上下一心,渡过了难关。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全厂总产值仍增长3.7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92.8%,为全市公、私营企业作出了示范,显示了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1954年,为改变历史上长期遗留下来的松柴烧窑和手工操作,市里决定建立—座以煤窑代替柴窑,以机械化代替手工的新型工厂,并把此任务交给了建国瓷厂。当时在东郊凤凰山动工兴建,经过一年的努力,于1955年12月投产,取名建国分厂(即现在的宇宙瓷厂)。从原料精制到产品成型,采用了半机械化操作,装置了球磨、搅拌、榨泥、练泥机和电动压坯、施釉等设备,新建了一组煤窑、实现了以煤代柴烧瓷,并不断改进,提高烧瓷质量,为全市推广“以煤代柴”作出了贡献。

1958年,景德镇瓷厂、十九瓷厂并入建国瓷厂,职工猛增到3600多名,尤其是颜色釉生产的技艺力量得以集中,恢复了传统瓷生产,形成了一支生产高温颜色釉和高档细瓷的技术骨干队伍。1959年北京有关部门曾选择3500件颜色釉产品做国庆用瓷。

难忘的岁月与曾经的“一分为四”

在发展过程中,建国瓷厂也曾受到一些挫折。1958年“大跃进”年代大搞“以瓷代钢”,生产热风管、沼气灯头、瓷质钢锅等,由于盲目冒进,单纯追求产值,造成了一定困难和损失。1959年,市委第一书记赵渊亲自到建国瓷厂粉定八组蹲点劳动两个月,拜工人为师学利坯,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改进管理,给全厂职工极大鼓舞。当时,原燃料的供应和运输非常困难,职工们到陈湾运瓷土,修皇岗运煤公路,还抽出上千名职工组成“社会主义建设兵团”到蚊潭山区砍伐、运输松柴,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文革”时期,在“瓷器不能打仗”、“一厂变多厂”等思想干扰下,建国瓷厂的正常生产秩序给搅乱了,不少传统颜色釉品种被砍,许多从事颜色釉生产的工人,忍痛离开自己的专业岗位,技艺人员由180余人减少到11人,不少工人被调出做泥、木建筑工,还有的改行从事杀猪,搞搬运等。1970年建国瓷厂还被迫迁到柳家湾建厂,因违背客观规律,只得停建,企业受到了严重损失。

与此同时,建国瓷厂被迫划出部分车间办螺丝厂、标准件厂、无线电厂等,使一个好端端的老国营企业“一分为四”,被拨走厂房,调出人员,新建的自动流水注浆作业线被拆散,厂区沦为荒地,企业支离破碎,年年亏损。

改革开放让企业焕发青春活力

改革开放以后,建国瓷厂依靠全厂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医治浩劫后的创伤,充分发挥企业的特点和优势,重点恢复和发展了祭红、钧红、影青、茶叶末、窑变花釉等传统产品,创造了凤凰花釉、彩虹釉、羽毛花釉等新品种,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颜色釉等产品遍及国内外,行销日本、加拿大、美国、意大利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国瓷厂生产的高温颜色釉瓷获部(省)以上奖励33次之多。其中1979年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章,1989年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1990年彩虹釉获39届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

以建国瓷厂生产的高温颜色釉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外国元首以及部长级官员有97次之多。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访问新加坡,将象征吉祥如意的“三阳开泰”80件花瓶赠给新加坡总理;1979年1月,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又将该厂生产的色釉综合装饰双耳瓶赠给美国总统尼克松。

然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为摆脱企业困境,建国瓷厂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厂推行了企业深化改革工作。采取划小核算单位,以一个班组、一条生产作业线或一条窑为实体,优化组合,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2009年,在全市陶瓷国有企业进行改制试点,顺利地为全厂职工置换了身份,完成了企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使命,。

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当前,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规划中,我市正着力打造“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原建国瓷厂凭借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丰富的陶瓷工业遗产,有效地利用罗汉肚、迎祥弄、龙缸弄等处老厂房、老设备以及人文历史,恢复了明清作群,其中有圆器坯房、琢器坯房和柴窑遗址,包含原来的原料、成型、烧炼厂区在内,建立创意工作室、艺术长廊、瓷展中心……让传统手工制瓷工艺和各个历史阶段的陶瓷文化,靓丽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建国后景德镇瓷器款识:你了解多少》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建国后景德镇瓷器款识:你了解多少》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