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怎样鉴别秘色瓷器 > 导航 >

瓷器从此五颜六色

瓷器从此五颜六色

怎样鉴别秘色瓷器 青花发色鉴别瓷器 五彩瓷器鉴别

2020-07-22

怎样鉴别秘色瓷器。

文物:清代醴陵窑釉下五彩山水人物纹瓶。

1994年,我国著名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率专家组来到长沙市博物馆,为馆藏陶瓷作定级鉴定。当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把这件釉下五彩瓶展现在耿老面前时,这位来自故宫博物院、鉴定过上百万件陶瓷的专家一反“处世不惊”的常态,兴奋地连声说:“好!好!好!”并当即将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件瓷瓶胎白如玉,其图案是“釉层下的设色山水人物画”,是醴陵釉下五彩的代表作。画面色彩富丽而不失淡雅,山水深远而不失恬静,人物神情闲适,表现了文人士大夫对田园风情的向往。

醴陵窑位于湖南东部。《醴陵县志》记载,醴陵瓷业始于清代的雍正年间,到清朝末年,瓷业生产兴旺发达。“戊戌变法”后,清政府官员熊希龄等人曾呈请清政府,振兴醴陵瓷业,清政府批准呈文,拨银一万八千两,使得醴陵窑在生产规模、技术力量、生产设备方面有了根本改变,经反复研究试验,成功创烧了釉下五彩瓷器。从此,醴陵窑蜚声海内外,釉下五彩瓷多次在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意大利都朗博览会和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醴陵窑与景德镇窑、德化窑并称南方三大名窑。TAocI52.cOm

釉下五彩的独特之处是什么?彩绘瓷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彩绘画于瓷胎上,然后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的称釉下彩,彩绘画在釉层之上的称釉上彩。我国釉下彩首创于唐代中期,进而创造了蓝色的“青花”和红色的“釉里红”,中国人的这一独创。醴陵窑突破了千百年来釉下单一色料的局面,创造了釉下几十种颜料。从此,中国瓷器进入了“五颜六色”的时代。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瓷器色斑介绍


自然界的颜色不会都以均匀形式出现,古人很早就会发现这一点。在陶瓷釉色的追求中,斑状釉色的出现可能是个偶然,但追求变化,追求自然的主观愿望,使古陶瓷的偶然最终会走向必然。

色斑在陶瓷上的出现意在打破传统的平衡。单一色泽的陶瓷在某时刻会让人略感疲惫。追求色泽变化,尤其是自然的色泽变化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工匠们的愿望。当其愿望最终实现,原来陶瓷可以具有另一类审美。

1

东晋 青釉褐斑四系壶

自唐代起,当西域的拍鼓拍响了迷人的节奏之时,花釉悄然登场,在梦幻般的旋律中增加了梦幻般的色彩。

这种斑驳陆离的釉色,传达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学特质,让古人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让古人不再囿于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开放思想,探索新路。

其实,这种探索总是断断续续的,因为不是主流,时而被主流社会抛弃,亦属正常。

2

唐 黄釉绿斑席纹执壶

色斑类瓷器,如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孤芳自赏,天长日久,继而有人欣赏。

作为陶瓷美学中的独树一帜,色斑给社会以启迪。因为有启迪,才有探索;有探索,才有成功;中国陶瓷美学的成功其实正是来源于古人襟怀的开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3

唐 月白釉褐斑大罐

唐色斑作品首推拍鼓。故宫博物院的唐黑釉蓝斑拍鼓,早年就被定为国宝,可见其受重视程度。此鼓长近60厘米,鼓身起弦纹七道,中间细两头粗,粗细比例悬殊,黑色器身不严谨、不规则的装饰有状如巴掌大的色斑,明亮抢眼,异域风采明确。

4

唐 黑釉蓝斑拍鼓

宋代陶瓷装饰百花齐放,民窑八大窑系南北均衡。南方龙泉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建阳窑与北方耀州窑、定窑、磁州窑、钧窑等相互呼应,充分体现了南北方相同的美学追求中微妙的差异。

民间宋瓷总体上的追求呈世俗态势,崇尚艳俗的普遍审美。不论刀刻还是笔绘,纹饰的表达反映了宋代人的内心世界,花草鱼虫、翎毛走兽都是宋瓷的自由天地。

5

北宋 黑釉褐斑罐

只有一点例外,在宋磁州窑风行的华北地区,主要在河南河北两省,有一类瓷器以很个别的审美情趣,小幅沿袭了唐花瓷的风格,这就是铁锈斑。

铁锈斑装饰有别于宋代主流的具象手法,完全一幅抽象绘画。这类作品分两类,一类色斑呈无规律分布,如大英博物馆的黑釉铁锈花斑圆腹瓶);一类则呈有规律分布,如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的同类作品。

6

北宋 黑釉铁锈斑瓶

在铁锈花装饰中有一类常见的碗,其铁锈花装饰一般五瓣呈现,宛如盛开的花朵。这种碗民间有一极俗的称谓,叫“狗舔碗”。

主要是其色斑上宽下窄,如舌舔状,故有如此形象的俗名。1985年,山西省朔州市出土过一只。这类碗地域性较强,仅在华北地区发现,应为地方流行产品。

7

金代 黑釉铁锈斑碗

过去曾很长一段时间错误地认为,钧窑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窑乃窑变艺术而不可控制。但细观钧窑,这一说法无法成立。几乎所有钧窑带色斑作品都可以清晰看出其红色呈现时的笔触。

8

金代 黑釉褐斑梅瓶

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一次呈现红色是钧窑对中国陶瓷史的贡献。金代人看见钧窑色斑之红理应兴奋。在此之前,尚没有人将瓷器烧得如此绚丽斑斓。尤其玫瑰红色,在冷色调中呈现一抹暖色,亲切感人,这种冷暖相间的对比给金代人的感受远远强烈于我们。

9

北宋 钧窑「三潭映月」盘

入元以后,钧窑在北方大兴。原因是钧窑的乳浊釉遮盖能力极强,对胎土要求不高。加之玫瑰红色赏心悦目的色斑,处处相同又处处不同,让人充满好奇。

10

金代 黑釉褐斑柿蒂钮盖罐

龙泉窑自北宋至南宋至元一直生产青瓷,品种保守,所寻求的变化只在釉色上追求,大体上沿着釉色深、浅、深的路子行进,北宋时期老绿,南宋时期嫩青(梅子青、粉青等),元以后又回归老绿,凝重沉着。

龙泉青瓷的色泽变化,反映了时代潮流的轮回规律,小至青瓷这一具体事项仍不违背社会规律。

11

元代 龙泉铁锈斑玉壶春瓶

可是龙泉青瓷入元后,冷不丁生成一个新的品种,褐斑装饰的龙泉青瓷。这类作品在日本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叫“飞青”。飞青一词为专业术语,即便在日本一般人也弄不清来源。

日本人认为这一词汇由中国传入,但中国陶瓷专业领域并不使用此词汇,各类文献也不见记载。飞青一词,仅在日本指龙泉褐斑瓷器,其他褐斑瓷器并不使用此称谓。

12

元代 龙泉青瓷铁锈斑瓶

实际上,飞青装饰并非单独出现。再早一点的南宋,景德镇窑青白瓷上已有褐斑装饰,手段布局近同,只不过青白瓷褐斑与青瓷褐斑比较起来,前者过于强烈,后者显得温和了许多。青白瓷褐斑作品明显多于龙泉青瓷褐斑作品。

北京市丰台区金代塔基出土一对宋末元初的青白釉褐斑荷叶罐为其中典型。景德镇这类点彩作品可以上溯至五代,北宋也较为流行。

13

元代 青白釉褐彩荷叶形盖罐一对

釉里红本是元朝人景德镇始创。铜红釉烧造时难度很大,稍微控制不好就会“灰飞烟灭”,痕迹全无。在画意受宠的元朝,有这样的作品出现,大体上是不合时宜的,加之这种抽象力极强的表现手法,让汉人颇不适应,所以产量低于景德镇当时其他所有品种。

14

元代 釉里红玉壶春瓶

明朝整个一朝,未见色斑作品再占有一席之地。汉人的务实精神引领景德镇制瓷业,带有画意的作品统治了瓷业江山,要不是近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官窑遗址出土一件红斑大碗,我们真不能想像景德镇在明初还做过这样的探索.

尽管这个唯一的红斑大碗装饰得有些可笑,但正是有这样的错误,人类才得以正确前行。

15

明永乐 内红釉外釉里红点彩纹碗

虎皮三彩--康熙一朝恢复、创新的品种最多,虎皮三彩算是创新。虎皮三彩是素三彩的变种, 它将素三彩的一贯陪衬地位升至主角,让黄绿紫三色尽情展现,让没有规律形成规律。这种斑状三彩被誉为虎皮三彩,名称取其意并非取其形。

16

清康熙 虎皮三彩撇口碗

雍正、乾隆的窑变釉一直追摹古意,少量作品偶有呈现斑状,红底蓝斑或蓝底红斑。

雍正款仿钧太白坛,红斑在腰间呈现环状,与口部红色呼应;乾隆款窑变釉钵形缸,红斑连成片,穿插于蓝色之中,气象万千;这类作品观图形有事先勾勒设计之嫌,并非完全浑然天成。清盛世瓷器中有此景象,可见天朝心态。

17

清雍正 仿钧窑太白坛

康熙五彩瓷鉴别六要点


五彩瓷是指在烧好的白瓷上用红、黄、绿、蓝、紫5种(种类可多可少,但红彩不可少)基本彩料绘画,再经低温烘烤而成的瓷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青花加五彩,另一种是纯粹的釉上五彩。青花五彩和斗彩又有区别,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勾线,用釉上彩填色;青花五彩则指釉下青花部分被当作蓝彩使用,与釉上彩构成画面。五彩瓷最早见于明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普遍应用,至清代康熙时最负盛名,雍正后期至乾隆年间逐渐为粉彩所代替,直至光绪才有仿康熙五彩出现。康熙五彩烧彩的温度为800℃左右,比粉彩要高,故有“硬彩”之称;又因其多作为仿古器,故又称为“古彩”。

康熙五彩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用釉上低温蓝彩和黑彩。蓝彩艳丽醒目,多绘山石,使徒壁生辉,用于替代明代的青花色调而制成纯粹的釉上五彩,色彩鲜艳夺目。黑彩色黑如漆,漆黑光亮,浓重沉着,多用于勾勒轮廓和点染局部,使之收到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大大丰富了五彩瓷的表现手法,较明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康熙五彩为一代名作,从清嘉庆至民国多有仿品上市,鉴别真伪应掌握以下主要特征:

1、康熙盘、碗、瓶、罐类的器底一般均能见到明显旋纹痕及黑疵。

2、釉面微微凸起,釉料看上去有坚硬感,周围有闪烁的“蛤蜊光”,纹饰周边有光晕。尤以蓝彩为甚。

3、除少数官窑器的圈足圆浑润滑外,大多民窑器的圈足边呈尖状,而且有斑块残缺的现象。

4、器物底足内题“大明成化年制”或画秋叶、钟鼎的,大多是康熙中、后期产品。

5、瓶、罐类器的底足往往有二层台的硬折角,其折角圆浑者为后仿。

6、由于人物模仿陈老莲画法,山水多仿王恽等,其绘画风格应大体相近。人物脸部都不端正,只勾轮廓不填色,否则为后仿。

秘色瓷器的研究


关于秘色瓷器在90年代已在各地召开过多次的研讨会,但最有影响应算1995年在上海举行的《越窑秘色瓷国际不术讨论会》,这是一次规模空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国古陶瓷国际性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中外学者认为,这次会议,将对越窑秘色瓷乃至中国古陶瓷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笔者在会上发表了《谈越窑青瓷中的秘色瓷》。会议的主要学术观点有9个方面。

1·制品的产地讨论

秘色瓷的产地在何方?这在过去是十分明确的。唐代以来的文献都明白无误的记载了产地在浙江的越窑。自从法门寺秘色瓷出土后,有的学者认为南方、北方都有秘色瓷有应产自浙江,它们可能属于北方地区烧造。有的甚至认为其产地可能就在陕西地区。其原因是法门寺秘色瓷烧造质量很高,釉色青绿,与常见的越窑青瓷存在着区呷。有的研究者还说,陕西古代生产的青瓷其特点为“类余姚县秘色”,因而这批瓷器很可能产自陕西。但绝大多数学者认同法门寺秘色瓷产自浙江的越窑,来自陕西的学者也多持这种观点。由于经过了各地运到沪地实物的对比研究,因而也获得了不少较有说服力的证据。如一位有影响的学者在会上指出,法门寺秘色瓷釉面多见有稀疏的黑点子(常称为“落灰”),在越窑瓷器尤其是上林湖采集的标本釉面也常见这种黑点子。不少学者通过书面文章和发言,进一步论述了法门寺秘色瓷为上林湖越窑烧造的事实,从烧造工艺、制作特点和科学分析多方面加以证论,受到了与会大多数研究者的赞同。通过这次会议,上林湖越窑说,可以说已占主导地位,越窑、秘色瓷作为一个统一的概念应当说为时不远了。这个事实的出现不是新观点的产生,也不是千百年来“越窑秘色瓷”的文献概念,它是经历了学术界重新研究,讨论后得出的全新概念。

2·秘色瓷器的概念

什么是秘色瓷?秘色瓷的范围有多大?哪些瓷器属于秘色瓷?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是秘色瓷的概念问题。而这一问题在讨论中,一此国家和地区及国内代表的论文和发言,基本上还是按各自习惯理解这一概念。提议较多,至少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

第一, 越窑瓷与秘色瓷划等号,越窑瓷就是秘色瓷、秘色瓷就是越窑瓷。

第二, 秘色瓷专指那种釉色青绿的越窑作品。

第三, 艾色和青绿釉色的越窑作品都是秘色瓷,只要这些作品在秘色瓷烧造时间的上下限以内都可算入。

3·秘字含义的探索

秘色瓷之“秘”究竟含何意?这在过去就存着不同看法,法门寺秘色瓷出土后,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更多了。会议期间,许多代表撰文或发言认真地进行了讨论,从古文献中关于“秘”字的含义到唐代秘色瓷之名的由来,从陆龟蒙的“千峰翠色”到法门寺秘色瓷的青绿釉色,论点颇多。有的认为秘色即“稀见之色”,有的觉得秘色是一种“香草色”,也有的说秘色实为“碧色”。此外,还有神秘色调和神秘、珍奇和本身色调的混称等等。归同乡会起来,持“香草色”的说者较多;“稀见之色”说者颇有见地;“碧色”之说论据也较充分。总之,对“秘”字含义的认识,集中到一点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指的是釉色,至于究竟属哪一种色调 ,还有待于进一步统一。

4·秘色瓷性质

有关秘色瓷是官窑还是贡窑所烧的问题在会上展开主讨论。法门寺秘色瓷属上林湖越窑焙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但唐代上林湖越窑秘色瓷是官窑不是贡窑所烧?有的代表回顾以往对越窑官瓷烧造性质研究时,提出了“官窑论”、“官监论”和“官搭论”三种不同观点。也有的代表提出了唐代为贡窑、五代已成为官窑的观点,从政治体制的变更等方面来判断这一窑场的性质的转变。也有的代表认为唐、五代、北宋烧制秘色瓷的窑场不是官窑而是贡窑,因为唐代已明确有贡窑,而五代、北宋秘色瓷窑场很多,慈溪、鄞县、上虞均有,这么多窑场单靠官窑力量创办是不可能的,历代文献也没有越窑设官窑的记载。另外,器物本身刻铭表明了其贡窑性质,器物上“官”、“官样“等文字的出现证明了它们不是官窑而是兼烧贡瓷或官用瓷的民窑。还有的不者提出了上林湖贡窑是什么性质,它算不算官窑的问题。有的不对嘉靖《余姚县志》中提到的上林湖唐宋时置官监窑的说法作了探讨,并对其中关于育龄代是否置官监窑问题提出了质疑。还有的代表在讨论中提出宋官窑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真正的官窑是否在北宋时期的疑问。收于会议主题是越窑秘色瓷,因而官窑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插曲。

5·秘色瓷烧造上限

有的代表认为,秘色瓷始烧于9世纪50年代之前,浙江宁波和义路唐大中二年(848)一批越窑作品即是这时期的产物。许多代表认为,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瓷为唐咸通十五年(874),而以绝对烧造上限为咸通十五年前。还有代表从烧成运输等方面推算,法门寺秘色瓷至晚在咸通十三年已经烧在,因而其上限应是咸通十三年(872),有的代表甚至列出了上林湖出土的咸通十三年青瓷残器(在大批匣钵中),从而也得出了法门寺秘色瓷在咸通十三年春天已经烧成的结论。有的代表认为,法门寺秘色瓷的烧造 质量、制作特点不尽相同,可能是分批烧成,因而烧制年代可能有早晚之分。不有的代表把西安唐咸通十二年张叔尊墓出土的八棱瓶看成最早的秘色瓷。

6·关于秘色瓷分期

一些代表对越窑秘色瓷的烧造进行了划分,主要有下述三种分期:

第一种,越窑青瓷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初唐至晚唐是开始时期。第二阶段为9世纪中叶的晚唐至五代,秘色瓷烧于这一时期。第三阶段是吴越降宋以后。

第二种,分成早、中、晚三期。早期为晚唐时期,以法门寺和钱宽墓出土器物为代表。五代为中期,以钱元瓘、钱元玩墓和苏州吴县七子山出土物为代表。北宋肖期至晚期,晚期以宋大宗元德李后陵、辽陈国公主墓、韩佚墓等出土物为代表。

第三种分期分得最细,第一期,唐元和朝(806—820)前后,秘色瓷开始烧造时期。第二期,大中、咸通朝(847—873),其间分两段,大中朝段以宁波和义路出土器物为代表,咸通朝(860—873)段以法门寺出土瓷器为代表。第三期,光化、天复(898—903)前后,以吴越国钱氏家属墓出土物为代表。五代天福、开运和广顺(936—953)前后。 以文穆王钱元瓘及其次妃吴陪葬品为代表。第四期为北宋太平兴国至咸平朝(976—1003)前后。第五期亦即最后一个时期为咸平至熙宁元年(1003—1068),这一时期是秘色瓷衰落到停烧阶段。

这三种分期各有各的特点,也各有各的理由,以第三种论据较充分。

7·关于八棱净水瓶

有的学者提出了法门寺八棱瓶是否属于秘色瓷的问题。由于八棱瓶未现其它秘色瓷存放一处,《衣物帐》也未记载,因而不能算作明确的秘色瓷,但肯定是上林湖越窑烧造。曾经参加过发掘工作的代表则肯定八棱瓶是秘色瓷,由于八棱瓶出土时内装有佛教五色宝珠29颗,瓶上有一大珠覆盖,这样的陈放式肯定同宗教有密切关系,因而决定了它不能与别的秘色瓷放在一起。这件作品符合秘色瓷应具备的式样、釉色、御用等三大基本要素,而且它肯定来自宫廷,因而把它排挤出秘色瓷行列是没有道理的。这些来自发掘现场第一手的材料过去鲜有人知,发掘报告也未写明,因而使人们只能从现象上分析。会议期间,了解了前因后果后,使代表们更进一步掌握了秘色瓷出土的背景材料,从而使原有的观点得到了补充或修正。

还有不少代表认为,法门寺八棱瓶同上林湖窑场发现的那些八棱瓶残器风格相似,有的则认为完全相同,因而肯定是越窑烧造,有的还肯定是同一窑场烧造甚或出自同一人之手。还有的则认为各地出土或传世的八棱瓶大同小异但不完全一样,虽可肯定均为越窑烧造仍就歌剧中的首席女主角注意区分其不同风格。

8·五代越窑的地位

不少学者提出五代越窑以全国制瓷业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经过唐代数百年的烧造,五代越窑烧造瓷器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现在所见越窑秘色瓷以五代产品为最佳。由于五代越窑产品质量优异,受其影响,南北各地许多窑场予以仿烧,对这些情况应引起进一步重视。有的代表就五代越窑的烧造和各地发现的仿越窑产品进行了探讨,从工艺上和科学测试数据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五代越窑烧造技法和对各地青瓷窑业的贡献。

9·秘色瓷质量等级

有的代表提出,历代的秘色瓷应当有一个产品质量和使用等级的问题,因为有是所有秘色瓷都是优质产品,其间也有质次产品,而且不一定所有秘色瓷都是皇帝使用的,这王所用秘色瓷是最上等的质量最高的产品,公侯、贵族的可能差一些,那些质次产品也为一般文人阶层使用。

挑选瓷砖要多看 从此上当是路人


市场上瓷砖有千千万万块,而我们需要的只是这三千弱水中的一瓢,很多消费者为了这“一瓢”优质瓷砖跑遍整个建材市场,到最后可能仍然无果而终,有的虽然有所收获,但是质量究竟几何,连自己都没谱。

在选购中,如果对于瓷砖不够了解的话,可能就会买到一些质量不好的瓷砖,我们在挑选时要注意看清楚瓷砖的外观、表面平整度以及质量,这些关键因素都会影响瓷砖的耐用度以及效果,大家可以一起来了解一下。

看瓷砖反光度:

观察瓷砖表面的颜色和平整度。一般来说,瓷砖的颜色越清晰、越能反光的最好。另外看一下有没有针孔,针孔容易堆积赃物。也可以从痕迹看品质,检查瓷砖的表面质量,可以用硬物刮一下瓷砖釉面从而判断瓷砖的表面。

挑选瓷砖要多看 从此上当是路人

看瓷砖尺寸:

在购买瓷砖的现场测量。用直尺或卷尺测量瓷砖的四边和对角线,检查尺寸。

瓷砖摸釉面:

看釉面有无针孔,斑点,釉面的质感,有无色差。主要是看瓷砖表面是否有黑点、气泡、针孔、裂纹、有无划痕、色斑,缺边、缺角玻化砖还要注意是否有漏抛、漏磨等缺陷。

敲瓷砖表面听声音:

敲打瓷砖,听声辨密度。选择瓷砖最重要的是考虑质量问题,辨别瓷砖好坏有很多标准,可以进行敲打,声音清脆说明瓷砖瓷化密度高,质量好。

滴水看是否耐用:

看瓷砖吸水率。一般来说,瓷砖的吸水率低,代表瓷砖的内在稳定性越高,也就越适合湿气或水分含量较高的空间,如卫生间、厨房等,且不会产生黑斑等问题。检验瓷砖吸水率的常用方法是将瓷砖的背面倒水,渗透缓慢甚至不渗水的瓷砖质量较好,反之则为不好。

瓷砖铺贴需注意 小心五忌六不宜


家居装修中,瓷砖铺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厨房、卫生间、阳台等这些容易潮湿的地方更加适合铺贴瓷砖。但瓷砖铺贴是一项技术活,装修中泥工施工顺序是怎样的,其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随小编来瞅瞅吧。

瓷砖铺贴需注意 小心五忌六不宜

一、泥工施工前准备

施工环境准备

1、泥工施工前对原房有镶贴工程的地面水平度、墙面垂直度、阴阳角方正,逐一进行检测,若发现对施工质量有影响的地方,应立即向项目经理反映,商量解决办法.否则,泥工班长负责一切后果。

2、贴墙砖之前,应询问水工、电工、看水路是否布完且试压,电工的开关、插座位置是否都已定好。否则就会出现返工现象。贴墙砖前必须经泥工及水电工共同验收。

施工材料准备

泥工施工过程中需用的材料有:墙面砖、地面砖、仿古砖等主材以及水泥、砂子、红砖等辅料。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检查。

1、首先是对主材的检查,应看其品种、规格、颜色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墙面、地面砖是否有破损现象,随手拿两块砖,面对面放在一起,看表面的平整度是否相差太大,用尺量其宽、窄、对角线长度差,形状是否平整方正、有无缺边掉角、有无开裂和脱釉、有无凹凸扭曲,渗水程度怎样等。

2、其次是对泥工辅料如红砖、水泥、砂子的检查。如红砖的规格是240mm×120mm×60mm,硬度强;水泥通常采用32.5#水泥,颜色呈黑灰色,使用期限是否过期(三个月以内),详见水泥纸袋的标签。砂分粗、中、细砂三种,家庭装修采用的是中砂,需观测其含泥量是否超标、是否干净。

施工工具准备

泥木施工中会用到的工具主要有:挂线、靠尺、平水尺、准砣、角尺、切割机、铁铲、灰桶、刷子、锤子、砌刀等等。

二、泥工施工顺序

1、铺贴卫生间墙砖(门套安装前)

2、铺贴阳台地面砖

3、铺贴厨房墙砖(门套安装前、橱柜安装前)

4、浴缸基础砌筑

5、卫生间、厨房地面防水层

6、卫生间地面

7、厨房地面

瓷砖铺贴注意事项

1、瓷砖铺贴前消费都要抽检,看等级、色差与所看样品是否一致,如确认无误,最好让施工负责人签收,否则立刻通知瓷砖销售商。

2、假如墙面是腻子墙或压光水泥墙,必需先铲除做糙化处理。墙砖不得有小于1/3块的砖。

3、地面要充分浇湿,在墙上打水平线及在地上放线预排,以确保各房间的低砖在统一水平面上。

4、地砖最好用“干铺”法。

5、卫生间地砖应好预留1%左右的坡度,并低于外面地砖10mm左右。厨房地砖的坡度应适当缩小。

6、遇阳角时应采用45度割角处理,腰线的下沿应为窗口的上沿。

7、墙砖铺贴完后3-5天再打眼施工,“干铺”地砖后隔天再上人施工。

墙面砖铺贴注意事项

1、在铺贴之前,首先要做基层处理,将墙面的各种污物清理干净,并提前一天浇水湿润。

2、墙面砖补贴线应进行挑选,并应浸水2小时以上,晾干表面水分备用;

3、铺贴前先进行放线定位和排砖,非整砖应排放在次要部位或者阴角处,最好以由下向上的方向,从底部开始整砖铺设以保证整个卫生间的装修效果。每面墙不宜有两列非整数,非整宽砖宽度不宜小于整砖的1/2.贴墙砖时应注意半砖应排在顶部,砖缝宽2~4MM;

4、水泥砂浆应满铺在砖的背面,一面墙不宜一次铺贴到顶,以防塌落;

5、由于厨卫管道易变形造成砖裂,故墙砖阳角处可采用不锈钢条包贴。

地面砖铺贴注意事项

1、地面砖铺贴前应浸水湿润后铺贴;

2、铺贴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结合层砂浆厚度,拉十字线控制其厚度和地面砖表面平整度。

3、石材地面砖铺贴时应保持水平位置,用橡皮锤轻击使其与砂浆粘结紧密,同时调整其表面平整度及缝宽,缝宽一般是3~5MM;

4、根据砖定位逐行拉线铺贴,铺贴砂浆配合比例一般为1:3,砂浆厚度为15~20MM;

5、每铺贴10块砖左右,用靠尺检查表面平整度和坡度,并适当调整砖缝,并保持砖的清洁;

6、卫生间铺地砖时,应沿地漏位置保持一定坡度,保证日后排水顺.

五大忌

1、不准破坏承重结构

2、不准破坏外墙面

3、不准破坏防水层

4、不准增加楼层静负荷

5、不准将煤矿气管道埋入墙内

六不宜

1、卧室不宜铺贴大理石

2、厨房、卫生间不宜铺贴抛光砖,应贴防滑地砖。

3、卫生间地面不宜随便台高

4、地漏不宜安装竖式

5、腰线不宜高于1.2米,低于0.9米

6、间墙不宜砌1/4墙,即侧砖墙。

三、泥工施工验收

1、表面平整

2、卫生间地面2.5‰坡度

3、墙面、地面砖无空鼓

4、阴阳角方正顺直

5、砖石表面无污染、缺口

6、工程量确认,增减项目确认

最后总结

铺贴前,瓷砖往往需要在净水内浸泡20-30分钟,滤去水分后才可进行铺贴,否则铺贴好后水分蒸发瓷砖轻易起翘。而且在使用前应检查外包装标明的色号、尺寸是否是自己订购的型号,统一色号的砖是否有色差、断线等缺陷。只有使用统一色号,才可以使颜色均一。铺贴所用水泥标号应为低标号,水泥厚度不要过大,一般不大于5mm.验收时应留意瓷砖必需牢固,无空鼓、无裂痕、不得有歪斜、缺棱掉角等缺陷。

形形色色的瓷器釉色


瓷器的釉彩开始比较单一,随着瓷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由开始的一种釉彩的素瓷发展到多种釉彩的彩瓷。详细区分名称很多,彩色分有釉下彩和釉上彩,现把主要釉彩介绍如下:

1、单色釉——就是一种颜色

红:有祭红、虹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珊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束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娃娃脸等。

青:有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虾青、影青、蛋青。

绿:有孔雀绿、鹦哥绿、宝石绿、瓜皮绿等。

黄:有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腊黄等。

蓝:有雾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等。

白:有牙白、月白、甜白、青白、鱼肚白等。

黑:有黑彩、墨彩、鸟金等。

紫:有茄皮紫、猪肝紫、玫瑰紫等。

炉钩釉: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二种颜色组成的。窑变红釉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组成的。

茶叶沫釉:象茶叶颜色。

2、彩瓷

我国古代瓷器的装饰方法是十分丰富的,一般来说,宋代以前多采用刻花、划花、印花等方法,即在坯胎 未干以前,用一种工具在胎上刻成花纹图案或划成花纹图案,再有就是刻好模子印出花纹图案,然后施釉入窑烧制。元代景德镇瓷器的装饰方法,除一部分保留宋代的做法外,又大量兴起用笔画彩的方法,这种用彩料画出的花纹图案烧制的就叫做彩瓷。

彩瓷又分为釉下彩与釉上彩两大类,在坯胎上画好花纹图案后再施釉入,窑烧制的叫釉下彩。在坯胎上施釉后入窑烧制好的瓷器上加以彩绘,又以炉火烘烧而成的彩怪叫作釉上彩。我国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斗彩、五彩、法琅彩、粉彩等都属于釉上彩。我国瓷器彩绘极为丰富,其品种有二百多种,现介绍以下几种:

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铅釉陶器在汉代已经出现,至唐代开始盛行。就是在同一器物上用黄、绿、白或黄、绿、兰、褐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而以黄、绿、白为主的低温彩釉陶器,这就是“唐三 彩”。

青花

青花瓷器,从元代开始出现的,明代得到了广泛应用,到清代康熙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青花是属于瓷器的釉下彩。

青花加紫

用青料和氧化铜在胎上绘画,然后施釉一次烧制后,呈现出两种颜色,一是青花、一是紫色, 故请之青花加紫。

釉里红

用氧化铜在胎上绘画后,再施釉入窑烧制成的,呈现出红色。

釉下三彩

釉下三彩是由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釉下彩所组成的。

釉上三彩

釉上三彩是瓷器釉面上的彩色,其颜色由黄、绿、紫三色组成。三彩瓷器在康熙时品种很多, 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酱白地三彩,此外还有加兰三彩。

素三彩

首创于明代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有较大发展。它一般由黄、绿、紫、白、兰等色构成,只要没有艳丽的红色,就可以称为素三彩。

明代素三彩制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将釉彩施在坯胎之上一次烧成;另一种是将釉彩施于挂釉的素瓷之上,经炉火第二次烧成。

墨地三彩

创于康熙中期,晚期就停烧了,成品件数极少。墨地三彩是先在坯胎上刻出图案纹饰再用青花、黑里红、豆青三种彩料宣染后敷釉烧成。我国历代陶窑鉴定家都认定“五彩以描金为贵,三彩以墨色质地为贵”。 而今已极为少见。

水彩

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彩色。此种彩色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颜色暗淡之特征,它是光绪末期,宣统以后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种彩色。

软彩

所谓软彩就是一种含粉量极微,颜色暗淡的一种彩色,它介于粉彩与水彩两者之间,可以说是属于粉彩的范畴,它是在同治晚期开始出现的,到光绪、宣统时比较盛行。

斗彩

就是用釉下青花勾绘图案轮廓,然后在釉上用红、黄、绿、紫等各种彩色在轮廓线内填绘,经炉火烘烧而成的,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在一起,互相争艳。

五彩

所谓五彩,并非五种颜色,而是多种颜色的含意。其彩绘方法与斗彩的彩绘方法大致相同。也是在烧好了的瓷器上施加各种色料,再次经过炉火烘烧而成的。不同的是斗彩的釉彩多为釉下青花勾画图案的轮廓线然后再在轮廓线内填以彩料。而五彩则不然,五彩虽有釉下青花,但它不仅是用以勾画轮廓线,多数还绘成完整或部分图案,并常用褐黑或褐赤色代替青花作为图案的线描。另外,还有一种五彩瓷器不用青花作为线描,而直接上了釉的白瓷上加彩。五彩是用黄、红、绿、紫、兰等颜色所组成。

明代五彩是由红、绿、黄、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彩的青花所组成。清康熙五彩却是由五种釉上彩组成,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部分。常见的是由红、黄、绿、兰、黑五种颜色所组成。有的还增加了金彩。

明万历五彩一般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釉下青花,釉上用黄、绿及矶红三色,虽仅四种颜色,但在运用上交替错综,富于变化;一类是青花上加黄、绿、茄紫、矶红各种色彩,并用黑褐或褐赤色作为图案的线描,还有一类是不用青花,仅在釉上加以彩绘。一般说,康五彩比较浅淡、明五彩比较浓重,所以康五彩比明五彩更加艳丽。五彩品种很多,还有:釉里红五彩、青花釉里红五彩、天兰釉地五彩、豆青釉地五彩、米色釉地五彩、哥釉五彩、黄釉五彩、黑釉五彩、水墨五彩等。

粉彩

粉彩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釉上彩。因为彩料中加有铅粉成分,故称之为粉彩。粉彩可分:青花粉彩、祭红釉地粉彩、天兰釉地粉彩、豆青釉地粉彩、珊珊釉地粉彩、抹红彩地粉彩、绿釉地粉彩、窑变釉地粉彩等。

法琅彩

它是清朝彩瓷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因为珐琅彩的色料中含有玻璃质较多的缘故,因而有人称珐琅彩为料彩或洋彩。

古铜彩

在褐色的釉上加施古铜兰色或绿色锈斑及金彩,在彩色和纹饰方面仿古铜器,故称为古铜彩。此外,还有金彩、红彩、黄彩、红绿彩等。

秘色瓷器及收藏知识


秘色瓷是瓷器发展史上风骚古今,成名于中外的第一名铁,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写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由此可知在诗人生活的晚唐时期,秘色瓷器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但是到宋代之后,关于秘色瓷的记录越来越模糊,由诗经描写美妙女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样,后人对这个瓷器王国的绝代佳人清晰仰慕,但不能窥其全貌,那么,秘色瓷究竟有多神秘?

世人对待秘色瓷最直观的认知归功于陕西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掘,在地宫出土的保护文物中,有十三件震惊中外的秘色瓷器,同时跟着出土的碑文卡片,清晰的记载了这十三件宝贝的详细的描述。

这不仅证明了唐代诗文中记载了秘色瓷器就当时存在,而且表明这种瓷器品种已经被进贡于皇家,以视为珍宝,同时也有了今人认知秘色瓷的标准瓷器,如果说法门寺的出现为谁在用秘色瓷提供了实物依据。

那么,是谁烧制的秘色瓷的依据又在哪里?根据文献的记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单位机构等对浙江省上林湖越窑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晚唐古代时期越窑瓷器的精品,其中相当有一部分跟当时法门寺出土的瓷器相同。

从而证明了后司密窑址是秘色瓷最主要产地之一,也由此也揭开了秘色瓷神秘面纱的一角,但是关于秘色瓷真正的烧造方法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秘色窑 中国瓷器鼻祖


我国真正瓷器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越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所在地主要在浙江上虞、慈溪、宁波一带。越窑开启了中国瓷器烧制的篇章,堪称中国瓷器的鼻祖。

到了晚唐和五代时期,人们将上品越窑称之为“秘色瓷”。故宫博物院目前就有一件五彩越窑秘色青瓷洗,唐代诗人陆龟蒙便写下了“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力赞誉越窑秘色瓷,以“千峰翠色”来形容越窑烧制完成,窑口一打开,窑中堆叠起来的青瓷,就如同层层叠叠的翠色山峰一般引入眼帘。足以见得,唐代老百姓对越窑秘色瓷深深的喜爱。在五代时期,越窑秘色瓷是一种高级瓷器,当时只有上层阶级能够使用。五代吴越把越窑秘色瓷作为贡品献给北方的国家,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吴越王钱弘俶就曾经向宋太祖和宋太祖进贡了大量越窑秘色瓷,多达十四万件。在宋太宗时期,还进贡了金装定器两千事。因此,在大宋开国初期,越窑秘色瓷就已经被当作宫廷中被使用的器皿了。而在众多绚烂多彩的越窑珍品里,秘色瓷绝对是最夺目的一朵奇葩。但是作为宫廷御用品,在之前很少有人领略过它真正的风采,直到一九八六年,也就是陕西宝鸡法门寺坍塌之后的第五年,我国文物部门终于决定拆除全塔,也就在这个时候,人们才第一次有幸一睹越窑秘色瓷的真容。

法门寺一共出土了十四件秘色窑,在二零一三年的时候,其中的一件秘色窑在浙江展出,瓷器收藏爱好者争先恐后前去参观,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秘色窑的颜色比较素,但是却给人一种大气规整的感觉,施以釉色犹如碧玉一般晶莹剔透,能够做到这个地步是非常难得的,足以见得当时工艺水平的高超。

乾隆皇帝对越窑秘色瓷极为推崇,曾经作下“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稀”这样的诗句高度赞美越窑秘色瓷。玩瓷器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烧制瓷器一般都是用瓷土做一个匣钵,然后将瓷器放入匣钵里面闷熟,而越窑的匣钵是特制的,就相当于是一件瓷器,因此,它的成本相当于平常瓷器的两倍,甚至是三倍,所以秘色窑的贵重性不言而喻。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器从此五颜六色》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器从此五颜六色》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怎样鉴别秘色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