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导航 >

紫砂壶原产地及其历史文化介绍

紫砂壶原产地及其历史文化介绍

陶瓷文化 瓷砖介绍 瓷砖产地

2020-07-24

陶瓷文化。

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实用器具。紫砂壶因其悠久的制作历史和古朴而精美的艺术造型成为目前收藏品中一种极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C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

在显微镜下的紫砂壶既是周身布满气孔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大多数是由石英、赤铁矿和云母等矿物组成的,也有少量的是高岭石等单一矿物组成;团聚体内部的为闭口气孔,而包在起周围的为气孔群,即开口气孔。紫砂陶器在烧制过程中,就因这种特殊结构的团聚体产生较大的收缩而生成一层断断续续的开口气孔群。据测试,紫砂陶器的气孔率约为5%。紫砂壶的气孔率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正因其这种独特的质地,使紫砂壶极适于沏茶。紫砂壶所沏的茶水,色香味俱全,配以其精美的艺术造型,使品茶达到完美的境界。

据《阳羡瓷壶赋·序》记载,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的供春,在明代还有三位制壶名家: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他们所制的各种名壶,风格高雅、造型灵活,古朴精致的艺术韵味,妙不可言。清代的制壶名家有陈鸣远、惠孟臣、陈鸿寿、杨彭年和邵大亨等。在当代也涌现了一批制壶大师,如顾景舟,由他仿制的供春紫砂壶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价曾达20万港币,可以想象,供春的真品该是怎样的天价!20世纪80年代中期,东南亚等地出现一股收藏紫砂壶的热潮,紫砂器皿市场极为火爆,价格飚升,明清名家的作品升至数万甚至数十万港币。受海外市场的影响,国内紫砂壶的价格一直较为坚挺,名壶一般约1万—8万元人民币,珍品的价位要更高一些。因紫砂名壶存世量有限,所以港台地区及东南亚的商人纷纷来大陆“淘金”,他们走遍大江南北,搜集名家旧壶,之后又开始转向订制当代名家新壶,紫砂的收藏热潮漫至大陆,同时也推动了宜兴紫砂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就在这股收藏的热潮中,一股暗流也正伴随而行,大量仿制的明清旧壶流入交易市场,致使海内外真正紫砂壶的收藏者和爱好者的热情大受挫伤,紫砂壶的收藏也转入了低潮,真品的市场价位也随之跌落,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或许正是收藏和投资的良机呢。

精选阅读

紫砂壶艺术及其格律


说到格律,到知道唐诗宋词。唐诗宋词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完善,分别到唐代和宋代形成了自身完整的艺术体系并出现了李白、杜甫、苏轼、柳永等一大批艺术巨匠。达到了艺术水平的高峰,成为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十分独特而又完美的艺术形式。唐诗宋词对字数、句数、读音的平仄、句子的对仗及押韵等都有十分规范而又严格的规定,这些便是格律。格律作为其艺术形式,一方面严格地制约着艺术家创作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形成了其独特而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家们凭借自身的艺术天赋和聪明才智,在这十分有限的艺术空间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创意和艺术风格、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而永载史册,成为千古绝唱。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紫砂壶艺与唐诗宋词,在其艺术形式上具有十分惊人的相似性。与唐诗宋词一样,紫砂壶艺经过了较长时间的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也形成了自身完整的艺术体系。她那有限的艺术空间,特别的成型方法,特定的使用功能,精湛的制作技艺,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创意,在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特定的艺术要求,也成为壶艺自身的艺术格律。这些格律,一方面极大地制约了艺术创作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又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点。

格律之一:特别的成型方法

泥片镶接成型法,是壶艺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宜兴地区早期生产的坛罐之类的器皿,都是用拉坯的成型方法成型的。拉坯的成型方法,因为其工艺的要求,泥料含水率较高。这样就会造成收缩率较大,继而造成变形较大。同时,拉坯这一工艺的特性决定了只能生产圆形的器皿,在造型上不可能有较多较大的变化。随着泡茶、品茶的出现,对其器皿在工艺上和艺术上不断提高更高的要求,显然拉坯这种工艺不能适应壶艺工艺和艺术要求的需要。泥片镶接成型法,因其成型工艺的特性,要求泥料含水率较低。同时,又要经过打泥片工艺的用力拍打,使坯体更加紧密坚固。这样就使得收缩率较小,变形更小。并且,在制作各种不同的造型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适宜壶艺艺术造型千变万化的需要。因此,壶艺把泥片镶接法作为其主要的成型手段,为壶艺工艺和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基础。

泥片镶接成型法可以使用许多变化丰富的造型,但不可能无限制地适应任何造型,因此对造型的要求要尽可能的简洁。因为造型越复杂,工艺难度越大,作品的成活率也越低。因此,在创作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其成型工艺的特殊性,使其造型既有艺术创意又可适应这种成型工艺。这种成型工艺的制约性,给作者的创作,即思想内涵和艺术创意的充分发挥形成了较大的制约和限制。这就象格律诗词一样,在较少的字数、平仄、押韵的制约下,必须字酌句斟,反复推敲。壶艺也必须在其成型特性的制约下,最大限度地追求“言简意赅”。简练既是工艺所必须,又成为壶艺的艺术特色。

格律之二:特定的使用功能

使用功能的舒适性,是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紫砂壶艺是从泡茶的使用功能上逐步发展而来的,泡茶的使用功能成为其艺术形式的天然属性。品茶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和精神上的享受,人们也就必然会对茶具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使用功能的舒适性,就是其中之一。在泡茶时,滴子、口盖、把手、壶嘴等都有其各自的功能。壶体作为冲泡和盛装茶水的容器,滴子开盖,口盖作为茶叶、开水进出之处,把手端拿茶壶,壶嘴倒茶,都要追求最大限度的方便和舒适,使人在使用和享受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心满意足之感,这是不同于艺术美感而又与艺术美感紧密相连的一种美感。人们会觉得一件使用舒适的作品会更美。

然而,使用功能的舒适性,对艺术创作却又是一个不小的障碍。所创作的壶艺作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舒适性的同时,而没有使用功能的痕迹,这是壶艺作品创作的最高境界。有许多成功的作品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些成功的作品,将其实用功能的属性完全剥离,而作为一件没有使用功能的纯艺术作品来欣赏时,您将能惊奇地发现,从其壶体到口盖、滴子、咀把一切都是相互有机组成的一个艺术整体。要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具有极大的难度。这也正是壶艺之“格律”之一。在这样“格律”的约束下,进行“填词”创作,迫使作者对作品的创作不得不“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竭力追求使用功能的舒适性而又不露使用功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格律之三:精湛的制作工艺

精湛的制作工艺也是壶艺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紫砂壶艺这一品茶欣赏的艺术特性,决定了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其各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壶艺作品追求完美的心理,促使制作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也就是说一件完美的壶艺作品,必须具有精湛的制作工艺。几何形体的标准正作,嘴把的端正对称,口盖的严丝合缝,线面的匀净挺括,细部的精致细腻,处处都体现出一种一丝不苟、十分严谨的制作工艺。这样的作品能给人以十分完美赏心悦目和十分满足的美感。制作工艺的独特规范、严谨,是紫砂壶艺有别于其它陶艺形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件制作工艺十分精湛的作品,并不仅仅是作者高超的技艺,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实现其精湛工艺的制约因素、方法和设计的艺术技巧之相互关系上。人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专用工具是紫砂壶艺秘密武器”。结合作品简洁合理的外形结构,方便使用特定的工具,是实现精湛工艺的重要条件。所以在创作设计作品的同时,必须从艺术效果与制作工艺的结合上充分考虑实现“精湛工艺”的造型结构及细部处理。这是一种工艺的制约,同时又是实现其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精湛的工艺,也是壶艺的重要格律之一。

格律之四:深厚的文化内涵

文化(思想)内涵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各个民族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这是各个民族长期的政治、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华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而艺术则是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紫砂壶艺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必须具有文化内涵。这既是艺术作品的一项重要功能,也是艺术作品的天然特性。因此,文化思想内涵是所有艺术的共同格律,当然更是紫砂壶艺的重要格律之一。

最初的泡茶器皿,仅仅用于日用泡茶。随着人们品茶、欣赏要求的不断提高。壶艺的艺术特性也越来越明显,最后发展为具有自身完整艺术体系的艺术门类。人们在壶的造型、书画、图案等装饰中都注入了各种思想。这些思想使得壶艺散发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正是这些思想和文化的存在,才使得作品具有更为丰富的美感,使得作品的美感更具立体感,使人品之有味,赏之更美。

格律之五:独特的艺术创意

艺术创意是艺术的特性,更是艺术作品的生命。科学家的职责是研究自然,从中发现新的自然规律,并将其应用于人类,造福于人类。而艺术家的职责要同时研究自然和社会,将自然中存在的美的因素从“矿石”中“提炼”出来,与社会思想美共同融炼,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从中获得各种美的享受。这就如同人们在品尝美味佳肴一样。潮州菜的清淡鲜美,四川菜的浓艳重味,各有美味。同是潮州菜的各种不同菜肴,也各有美味。同时,每件作品不同的艺术创意,既体现了独一无二的珍贵性,又充分显示了作者特有的天赋和机敏才智,闪烁着人的创造性的光辉。这些体现了艺术创意的重要价值。艺术作品的这些特性和价值,决定了紫砂壶艺作为一种高品位的艺术门类,其每件作品必须追求艺术的创意,使每件作品真正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也促使艺术家对自己的艺术创作进行不断的追求,不断地发现新的美感,不断创作新的艺术作品,使人们从艺术家的作品中不断地得到更多更美的艺术享受。

紫砂壶艺,在不断发展中自然形成的这些“格律”,组成了自身完整的艺术体系,成为一种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正如唐诗宋词的艺术格律和艺术形式诞生了李白、杜甫、苏轼、柳永等艺术巨匠一样,在紫砂壶的艺术格律和艺术形式中,真正的艺术家可以尽情地挥洒自己的艺术天赋和艺术智慧,创造一件件壶艺杰作,永远放射着艺术的光辉。

紫砂文化:紫砂壶金石文化


紫砂陶刻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性很强的「壶上金石文化」。紫砂陶刻,据记载:元末明初的紫砂传器就有铭刻,但只是记载,无从考证。从明蔡司霑《荠园丛话》里记载道:「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隱」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之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年更有陈子畦书法晋唐风格,沈子澈款制古雅浑朴,项不损字法晋唐等陶刻风尚的描述。但当时的铭刻仅限于制壶艺人在壶底留下的款识。

一种历史紫砂文化现象的形成,必须产生于当代历史文化氛围下优秀的文化土壤之中和骚人墨客的参与。紫砂壶上「金石文化艺术」的形成,也同样如此。明嘉庆年间,精于金石书画的扯谎源寿酷爱紫砂艺术,他也投入並设计了流芳后世的「曼生十八式」及许多传世佳作,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博古精文,精深的书法篆刻艺术崇尚秦汉风格。由于这位紫砂艺术史上第一位父母官,以博大精深的艺术胸怀积极参与倡导壶上金石文化艺术「从而使当时壶金石文化大为兴盛,大受鼓舞,形成了一种历史上难得的曼生壶文化现象。」

由于这位历史上难得的金石文化天之娇子,是宜兴紫砂历史发展机遇的巧合。在他的倡导下,逐步形成了「冶造型、文学、绘画、书法、篆刻於一体」创造了一代紫砂壶上「金石文化艺术」的风范。陈曼生参与「阿曼陀室」创作群体艺术领袖。将他素善书法、酷嗜摩崖碑拓、善仿秦汉、周鼎铭文拓本常巧用于壶上金石文化之中,所刻铭文、篆、隶、楷、行皆古雅绝伦,八分书尤其简古超逸。是紫砂历史上追风秦汉,字法晋唐的著名书法艺术家。也是紫砂文化历史上首创:集壶手、书画家,雕刻家和订制壶主及室名四位一体制式:融文学,艺术,书法,金石于一体「壶上金石文化」历史奠基人,这种综合的艺术文化现象的形成,开创了紫砂艺术珍品的文化艺术先河。在历史意义上,它超越了紫砂茗制技艺的艺术制作范畴,推动了紫砂艺术深度的文化层次发展,完善和补充了茶文化、茶道精神之理念,树立了陶刻壶上金石艺术品文化典范。

紫砂文化:中国最早紫砂壶


历史上,宜兴紫砂就发源于蜀山地区,当时周围窑户相对集中,紫砂艺人散布在方圆几公里范围内。在考古发掘中,各个土层中的出土器物时代特征明显,是很好的断代标准器,时间上大致可分为清代初期、清代早期、清代中期、晚清民国时期。而在出土器物中,也发现了小规模的明代崇祯时期的紫砂陶片及陶质器物形制,而明代以前的地层中,没有发现任何紫砂的痕迹。这就可以初步断定,紫砂被有目的地使用应始于明朝中晚期。

1965年,在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油坊桥明代嘉靖十二年(1533年)司礼太监吴经墓中,曾经出土了一把紫砂提梁壶,根据墓志考证发现,这是目前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明嘉靖早期紫砂壶。

紫砂文化:中国紫砂壶陶器文化


紫砂器由于它质朴典雅,一直被众多的收藏爱好者喜爱。紫砂生产始于北宋中期,明正德年间开始兴盛。万历以后,紫砂在烧制技术上得到改进,形成了独立的生产体系,除生产紫砂壶茶具外,还生产文房雅玩、香盒等工艺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中国的紫砂壶陶器文化。

紫砂又称紫砂器或紫砂陶器,是我国独特的陶器工艺品,以造型多样,色泽古雅,质坚耐用,技术精湛而著称于世。在紫砂制品中,最为突出的是紫砂茶壶,据史书记载:明代中期以后改用壶来饮茶,并逐渐成为社会风尚。因此,小型紫砂壶开始得到高士名儒的喜爱。也成为艺术品中很特别的一个收藏门类。

瓷库中国专家:紫砂土一般俗称叫五色土,有人称它为五色土,实质是指紫砂土的基本颜色有五种,这五种基本颜色里面,有三种是最基础的,比如说紫色的,黄色的,跟朱红色,这三种颜色是自然界中本身就有的颜色,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墨绿色的紫砂壶,绿色的紫砂壶,这个呢,是后来人工加进去一些氧化钴,以它作为发色的,但是这种氧化钴实际上就是氧化料,这个对人体是无害的,那么还有很黑的黑料,这把壶就是黑料的泥料烧制成的,它的颜色很深。

紫砂茶壶根据泥料不同,式样多种,各有特色。历代流传下来的紫砂壶精品都是高手所制。壶的造型、比例、规整度、密缝性等,都有十分准确。如壶口、壶把、壶嘴在同一水平面上;壶口、壶盖、圈足都要宽窄一致;壶底平整,壶盖紧密,壶体不见瑕庇。上品的紫砂壶集绘画、诗文、书法、印章、雕塑于一体。

历史的巧合和造就:紫砂壶金石文化


《史记.蓁始皇本纪》:「群臣与颂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后固称钟鼎碑刻为金石。

紫砂陶刻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性很强的「壶上金石文化」。紫砂陶刻,据记载:元末明初的紫砂传器就有铭刻,但只是记载,无从考证。从明蔡司霑《荠园丛话》里记载道:「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当时俗称壶为罐)有「且吃茶、清隱」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之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孙高士即孙道明、号清隱元末人,曾以其居名为「且吃茶处」,形成紫砂刻书之先河。到明万历年间,紫砂器的壶底刻款日渐风行。明时大彬制六角壶,壶底镌「万历丙申年时大彬」二行楷书,还有「一林清茗,可沁清脾」大彬刻。至天启崇祯年间(一六二一~一六四四)年更有陈子畦书法晋唐风格,沈子澈款制古雅浑朴,项不损字法晋唐等陶刻风尚的描述。但当时的铭刻仅限于制壶艺人在壶底留下的款识。

一种历史紫砂文化现象的形成,必须产生于当代历史文化氛围下优秀的文化土壤之中和骚人墨客的参与。紫砂壶上「金石文化艺术」的形成,也同样如此。明嘉庆年间,精于金石书画的扯谎源寿酷爱紫砂艺术,他也投入並设计了流芳后世的「曼生十八式」及许多传世佳作,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博古精文,精深的书法篆刻艺术崇尚秦汉风格。由于这位紫砂艺术史上第一位父母官,以博大精深的艺术胸怀积极参与倡导壶上金石文化艺术「从而使当时壶金石文化大为兴盛,大受鼓舞,形成了一种历史上难得的曼生壶文化现象。」

由于这位历史上难得的金石文化天之娇子,是宜兴紫砂历史发展机遇的巧合。在他的倡导下,逐步形成了「冶造型、文学、绘画、书法、篆刻於一体」创造了一代紫砂壶上「金石文化艺术」的风范。陈曼生参与「阿曼陀室」创作群体艺术领袖。将他素善书法、酷嗜摩崖碑拓、善仿秦汉、周鼎铭文拓本常巧用于壶上金石文化之中,所刻铭文、篆、隶、楷、行皆古雅绝伦,八分书尤其简古超逸。是紫砂历史上追风秦汉,字法晋唐的著名书法艺术家。也是紫砂文化历史上首创:集壶手、书画家,雕刻家和订制壶主及室名四位一体制式:融文学,艺术,书法,金石于一体「壶上金石文化」历史奠基人,这种综合的艺术文化现象的形成,开创了紫砂艺术珍品的文化艺术先河。在历史意义上,它超越了紫砂茗制技艺的艺术制作范畴,推动了紫砂艺术深度的文化层次发展,完善和补充了茶文化、茶道精神之理念,树立了陶刻壶上金石艺术品文化典范。

紫砂文化:人间珠玉紫砂壶


世纪名家壶壁载,尽显紫砂乃国粹。紫砂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的儒雅气质十分相似,以至文人深爱笃好、以坯当纸,托物寓意,每见巧思。紫砂壶不仅因其材质温婉称之世间茶具之首,更因其方非一式,圆无一相的特有造型,如今为收藏者追捧。

茶香氤氲紫砂壶

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自古以来,文人雅客都有收藏紫砂壶的嗜好。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通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于是,紫砂壶也就应运而生,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也就一个个走到历史的前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与紫砂壶的兴衰交织在一起。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不仅如此,梅尧臣、蔡襄、苏东坡这些大文豪都曾为紫砂壶留下了咏茶名篇。其中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堪称千古绝唱,讲的就是用紫砂陶壶烹茶。当然最讲究、最有创造精神的要数苏东坡了。他总结出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意指使用活水、江流深水煎茶,味道会不同凡响,使茶味更加清醇清远。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可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艺术宝库。紫砂壶的造型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都非常讲究其点、线、面的美感。紫砂壶之魅力,不仅表现在平面外观上的造型之趣,更是得益于空间起伏中的思索之美。紫砂壶一旦有了神韵,也就意味着它已经具有了生命。紫砂壶的光货造型或丰满、或清秀、或粗犷、或刚毅,给人以圆、稳、匀、正的感觉,充分显示紫砂壶的灵气,具有返朴归真的意境。紫砂壶讲究气度与神韵,同一把造型外轮廓曲线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说。嘉德拍卖紫砂壶专家陈林林告诉我们:一把好的紫砂壶,一定是表面平滑,咀把过渡自然,做工精细、干净、利落。出水流畅、干净,壶把省力,且壶盖紧密。

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受到茶人喜爱,一方面由于紫砂壶造型美观,风格多样,独树一帜,另一方面也由于它在泡茶时有许多优点。首先是材质特殊,紫砂壶由紫砂矿土制成,除紫泥外还有绿泥、红泥,这三种泥统称紫砂泥。由三种基泥单独造制外,或以不同成份配比,不同温度气氛烧成,呈现出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如铁如石,胡金胡玉,备正文于一器,具百美于三停。远而望之,黑幼若君钟鼎陈明庭,追而察之,灿若琬琰浮精英。这就是紫砂泥色淋漓尽致的体现。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不仅气孔微细而且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明人周高起曾在《阳羡茗壶系》说道: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为何独钟宜兴紫砂壶?周高起又说: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充分说明了宜兴紫砂壶泡茶之佳,在于能尽得茶的色香味。

另外,紫砂壶的透气性能好,用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注满沸水,然后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再次,紫砂壶能够吸收茶汁,即使不刷壶内壁,沏茶也绝无异味。经久使用,壶壁反而积聚茶锈,即使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除此之外,紫砂壶的冷热急变性能也非常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而且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裂。紫砂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如此看来,紫砂陶之所以成为中国的名陶,乃实至名归,受之无愧。

紫砂文化:紫砂壶趣缘


闲来无事,信手托起了家里的几把紫砂壶慢慢地观赏,看着看着却想起了儿时的憾事。我父亲喜欢饮茶,偏爱“龙井”,一年四季早晨五点半起床,雷打不动,第一件事就水泡茶,只要天不是太冷,总是围坐在门口的小方台前,慢慢地自饮,碰到起得早的邻居,偶尔寒暄两句,隔壁茶友阿叔有时也会同饮。我小时候喜欢踢足球,有次在家颠球,一不小心球碰到了台子上的紫砂壶,壶摔到了地上,跌得粉碎。听到“咣啷”一声,隔壁阿叔急忙过来,他不知我家发生了什么事,当他看到茶壶碎成一地,他都傻眼了。过了一会他对我说:小家伙你要当心了,你父亲回来有你好看的。父亲回来后,当得知我打碎了茶壶,心里当然不高兴,但也没发太大的火,就对我说:踢球不到外面踢,在家里踢什么球,紫砂壶打碎一把少一把,再也没有了,下次当心点。我无语。我听了一时也搞不清,打碎一把是少一把,怎会再也没有了呢,店里不是有得卖吗。次日,碰到隔壁的阿叔谈起了此事,我说还好没有被打,什么叫再也没有了,阿叔说对呀,再也没有了。紫砂壶不是饭碗、茶杯,打碎了到处都能买得到的,紫砂壶是一件一件做出来的,相同的很少,尤其是你打碎的一把,是名家范大生制作的,是你父亲很喜欢的一把,被你打碎了,当然是再也没有了。自那以后父亲就用这把梅花桩大生壶泡茶了,只是和以前被打碎的一把外形不同而已。此壶我父已用了近三十年,1980年我父去世后,我沿用至今,我今年已七十多岁了,这把壶大概也近七十岁了吧。我家的几把紫砂壶是我父亲分几次到上海南市老城厢买来的,有的壶上面有外文是出口到南洋的,腰鼓形的壶壶底印有“上海朱砂名壶”的方印,还有就是这把梅桩壶,可能就是范大生大师制作的“梅合壶”,这把壶制作巧妙精致,壶体以南瓜为原形,却又不全像南瓜,壶体上依附多根梅桩、梅枝,它的用量又恰到好处,有一种多二根繁琐,少二根苍白的感觉。再有此壶用深淡二色的砂泥制成,看上去沉稳而亮丽,这就是大师的高明之处。壶盖制作很别致,盖内有小的长方形印章,字虽小,但“大生”二字依然清晰可见。紫砂壶设计构想得再好,最后制作时没有大师级的扎实制壶的基本功,好壶是出不来的。1997年,单位里组织我们退休人员到外地去旅游,几天后回到家里,听我老伴讲了紫砂壶的事。上海当时走街串巷的收壶人很多,我老伴感到新奇,想问问他们,我家一把是否紫砂壶,是否值钱,收壶人仔细看了后说要收购,我老伴没有回音,第二天收壶人又带来一个同事,二人看了商量后说:我们高价收购,愿出1600元收我家的壶,我老伴听了吓一跳,不就是一把泡茶的壶吗,价格怎会这样高,都可以买台彩电了。我听了心里发紧,急着问你卖了没有,她说没卖。我想说如果你把它卖了我又能对你怎样,如果你把它卖了,我能到哪里去寻找那些满上海跑的收壶人的踪影。想想也是,我总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我对老伴说这是我们与紫砂壶的缘分,我父亲传下来的不能在我们手上失去。

中国紫砂壶陶器文化


紫砂器由于它质朴典雅,一直被众多的收藏爱好者喜爱。紫砂生产始于北宋中期,明正德年间开始兴盛。万历以后,紫砂在烧制技术上得到改进,形成了独立的生产体系,除生产紫砂壶茶具外,还生产文房雅玩、香盒等工艺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中国的紫砂壶陶器文化

紫砂又称紫砂器或紫砂陶器,是我国独特的陶器工艺品,以造型多样,色泽古雅,质坚耐用,技术精湛而著称于世。在紫砂制品中,最为突出的是紫砂茶壶,据史书记载:明代中期以后改用壶来饮茶,并逐渐成为社会风尚。因此,小型紫砂壶开始得到高士名儒的喜爱。也成为艺术品中很特别的一个收藏门类。

专家:紫砂土一般俗称叫五色土,有人称它为五色土,实质是指紫砂土的基本颜色有五种,这五种基本颜色里面,有三种是最基础的,比如说紫色的,黄色的,跟朱红色,这三种颜色是自然界中本身就有的颜色,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墨绿色的紫砂壶,绿色的紫砂壶,这个呢,是后来人工加进去一些氧化钴,以它作为发色的,但是这种氧化钴实际上就是氧化料,这个对人体是无害的,那么还有很黑的黑料,这把壶就是黑料的泥料烧制成的,它的颜色很深。

紫砂茶壶根据泥料不同,式样多种,各有特色。历代流传下来的紫砂壶精品都是高手所制。壶的造型、比例、规整度、密缝性等,都有十分准确。如壶口、壶把、壶嘴在同一水平面上;壶口、壶盖、圈足都要宽窄一致;壶底平整,壶盖紧密,壶体不见瑕庇。上品的紫砂壶集绘画、诗文、书法、印章、雕塑于一体。

陶瓷文化:紫砂壶记


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

紫砂泥料其特点是含铁量比较高,紫砂器的显微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团聚状,它的气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团聚内部的气孔,另一种是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且大部份属于开口型气孔,紫砂器良好的透气性,可能与这种特属的显微结构有关。据宜兴陶瓷公司对各陶土的理化工艺性能测定,发现紫砂泥的气孔率高达10%以上。因而又说明了透气性好当然就是泡茶色香味皆蕴和暑月夜宿不馊的主要原因了。紫砂泥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好,则是其有利于工艺装饰的原因。再则紫砂泥的焙烧温度范围也宽,为1190℃到1270℃,这是紫砂制品不渗漏,不老化,越使用越显光润的又一原因。以上均说明了,这种粉质细砂岩的紫砂土,是宜陶宜壶的最佳泥料,也是陶都宜兴特有的宝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