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瓷器介绍 > 导航 >

中国名瓷介绍

中国名瓷介绍

中国古代瓷器介绍 瓷砖介绍 古代瓷器介绍

2020-08-05

中国古代瓷器介绍。

名瓷介绍:磁州窑

在磁州境内(今河北磁县观台镇、彭城镇一带), 故名。建于宋代,所烧器物纯供民间使用,品种繁多,如瓶、罐、盆、碗、缸、瓮等,以白地黑花(属釉下彩装饰)为主要特征。白地黑花保留了不少民间喜闻乐见的纹饰,如马戏、孩童钓鱼、池塘赶鸭、蹴球等,题材丰富而清新, 纹饰线条流畅豪放,黑白色彩对比强烈,发展了陶瓷的装饰艺术,当时深受北方地区人们喜爱,曾对南北方不少瓷窑产生很大影响。

名瓷介绍:龙 泉 窑

在今浙江龙泉,故名。窑址已发现上百处。始烧于北宋前期,中期以后有发展,南宋是其极盛时期,瓷窑数量成倍增长,胎质洁白,质量显著提高;与生产白胎青瓷的同时,还为南宋宫廷烧造仿官窑的黑胎器物,在金村、溪口等窑址都有这类仿官标本出土。元代在烧大件器物上取得很大成绩,近三尺的大盘与大瓶,烧成后盘心坦平,瓶身不偏不倚,极其难得,除供应全国各地外,还大量行销海外,在今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的古港口及遗址都有龙泉窑瓷器出土,1976年南朝鲜新安海底发现一艘中国元代沉船,打捞出元代瓷器一万七千余件,其中龙泉窑瓷器达九千余件。不能判明窑口者二千余件。明代前期产量仍很大,中期后渐衰。

名瓷介绍:德化瓷器

福建德化所产的瓷器。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塑佛像闻名。瓷质作乳白色,洁白晶莹。产品以瓶、罐、杯、盘等日用瓷器为主,兼有雕塑艺术的陈设瓷器,多用贴花、印花、堆花作装饰,畅销国外。

名瓷介绍:钧窑

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县),故名。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代,经历宋金至元代。境内有窑址近一百处,以小白峪历史最早,唐代已烧黑釉带斑点器物,时称"花瓷",对宋代紫红斑点装饰有直接影响。宋代首创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美如晚霞。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钧台窑是宋代众多钧窑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窑址发掘出土数以千计供宫廷陈设用的这类瓷器,器物底部各刻一个从一到十的数目字,数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绝大多数窑均烧钧窑器物,天蓝、月白釉较多。一部分窑址还发现烧磁州窑白地黑花、三彩、红绿彩等品种,其中以扒村窑质量最好。

名瓷介绍:越 窑

也称“秘色窑”。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为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发规窑址已达二、三十处,以鳌唇山东晋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唐代的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瓯”。许浑“越瓯秋水澄”,皮白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五代吴越时越窑已“巨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进贡瓷器动辄万件;入宋以后,瓷贡数量有增无巳,一次进贡有多达十四万件者。

名瓷介绍:汴京官窑

北宋后期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由官府直接经营的瓷窑,故名。官窑专为宫廷服务,有南北之分。宋代顾文荐《负喧杂录》有 "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记载,明代《事物绀珠》、《留留青》因袭此说。此窑继汝窑之后为宫廷烧制瓷器,形质与工艺与汝窑有共同处。器多仿古,胎骨深灰或紫色,釉色有粉青、月白,釉质晶莹润泽,有纹片,有紫口铁口特征,底有文钉烧痕。 具体窑址至今尚未发现。

名窑介绍:醴陵瓷器

湖南醴陵所产的瓷器。有日用瓷与陈设瓷,薄胎注浆,瓷质洁白,装饰的主要特色是釉下五彩,闻名中外。另除有釉上贴花和喷花等外,1958年还试制成功一种感光晒花的新装饰法。建国以后,这个地区的瓷器在技术方面不断革新创造,生产发展很快,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瓷区之一。

名窑介绍:龙泉务窑

在今北京门头沟龙泉务村,故名。建于辽代,所烧器皿有碗、盘、瓶、壶和盂,碗盘所占比重最大,而以白瓷为主,青釉、黑釉次之。白瓷有租细之分,有浮雕菊瓣纹碗,有葵瓣口盘、折腰盘,与邻近的河北、山西白瓷有类似风格。支烧方法与各地不同,盘碗里心或足部多数有四个支烧痕,此法仅见于山西浑源窑。

名窑介绍:邢 窑

在邢州境内(今河北临城祁村),故名。建于唐代,盛产白瓷,与同代着名越窑所产青瓷齐名,陆羽《茶经》有"邢瓷类银类雪"记载,因质白如雪,被选为唐代宫廷烧制贡瓷。《旧唐书·地理》也有" 邢州……天宝元年更名,土贡丝布磁器 "记载。邢窑白瓷曾畅销各地和深受人们欢迎,李肇《唐国史》载:"凡质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纪,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为盖,草皮为带,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建国后,陕西西安地区唐墓出土有邢州白瓷; 唐大明宫遗址也有不少胎釉洁白的邢窑白瓷出土。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大话“世界杯”与“中国名牌”


足球世界杯与陶瓷中国名牌这两件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今年却凑在一起了,不仅时间上几乎同时出现,而且在陶瓷行业的影响和受关注程度也不相上下。

足球世界杯四年一次,谓之群雄逐鹿也好、豪门盛宴也罢,一旦获胜则风光无限;三年一评的陶瓷中国名牌也是众多陶瓷企业追逐的对象,一经获得,产品则光芒四射,陶瓷中国名牌如果从今年起改三年一评为四年一评,则与足球世界杯完全同期、同步,以后的陶瓷中国名牌就是陶瓷的世界杯了,广告包装也可以做得更直接简单。

足球世界杯的附加值高,不少名不见经传的亚洲、非洲选手一有上乘表现,立马成为欧洲俱乐部的热门货,从此身价倍增,前(钱)途无量,为了这些,所以有服禁药的、打假波的,球队也是如此,1982年沙特放水5个球,最终将中国队堵在足球世界杯决赛的大门之外,又如最近爆料的2002年巴西对巴拉圭的预选赛内幕;陶瓷中国名牌的附加值也高,也使一些企业、甚至知名企业虚报产值、税收等。

足球世界杯有预选赛,各大洲赛区通过激烈的角逐,产生32支决赛球队;中国陶瓷名牌评比没有预选,谁都可以直接进入主赛场,因此造成不少一般的企业也粉墨登场,如果陶瓷中国名牌也设有预选赛,是不是可以使参加决赛角逐的陶瓷企业更具代表性、先进性?更客观性?政府基层组织及地方行业协会是否可以更容易地、更客观地把好这一关?

足球世界杯决赛名额各大洲的分配是不均等的,目前是:欧洲区:13、南美洲区:4、非洲:5、北美及加勒比地区:3.5、亚洲区:4.5、大洋洲:1、东道主:1,32个席位;理论上陶瓷中国名牌在各个产瓷区是没有名额的分配的,可不可以在各产瓷区也设一定的名额分配作为预选赛出线的名额,再最后角逐决赛。

足球世界杯影响参赛者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如球队状态、队员伤病、裁判执法、赛程安排等等,但在世界杯赛场谁都不愿意公开说我是影响球队成绩的人;陶瓷中国名牌影响参赛者成绩的因素也不少,如数据填报、推荐机构、评委等等。而在中国名牌评选过程中,就不断有机构公开或者半公开地对外宣称:我们可以影响评比结果,我们有评委参加评选。其潜台词就是:你们都来找我吧!

评论:“中国名牌”谁人之殇?


上帝总爱和陶瓷行业开各种玩笑,而且有些玩笑开得十分过火。近日,“建筑陶瓷‘中国名牌’可能再续延一年”的消息让多数陶瓷人颇感错愕。尤其在此前的各路媒体纷纷以“弃儿”等名词对建筑陶瓷无缘“中国名牌”进行大肆炒作之下后,这样的“峰回路转”确实让人意外。

在八至九月的前后短短一个月内,既非“中国名牌”评委,又非“国”字头协会成员的我们,目前无法知道是谁从中施以妙手回春术,而又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最终将“气息奄奄”的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一个月中,当陶业中所弥漫的普遍的失望情绪最终触底反弹,通过各种途径将舆论的焦点一致指向“名推委”及其一手炮制出的“中国名牌产品”评选程序时,这种理性情绪客观上已成为挽救建筑陶瓷“中国名牌”的“救命稻草”。

8月1日,当“名推委”发布公告称,经过研究决定,建筑陶瓷不予评价,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不再保留,并有“名推委”负责人进一步解释9月1日后,建筑陶瓷不允许再出现“中国名牌产品”字样后,陶瓷行业顷刻间陷入一片“沸腾”,整个陶瓷行业在展开声势浩大的危机公关的同时,也展开了一场“坚壁清野”式的自省行动:大家纷纷在拷问:谁是中国名牌的掘墓人?而当善良的陶瓷人纷纷用“造假、告状、注水”等等自作自受的词语来安慰自己的失望情绪,并逐渐从愤懑情绪中清醒过来后才猛然发现,真正的掘墓人恰恰是“中国名牌”本身,是“中国名牌”的评价标准让整个建筑陶瓷业蒙羞。

这当中,“名推委抛弃建筑陶瓷意在规避风险”,“尽快让名推委成为民间组织”等等来自行业观察人士的客观理性声音逐渐占据了上风。大众也纷纷开始刨根究底: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名推委何以可以无预告地对陶瓷行业断然说“不”,又何以没有理由粗暴地将建筑陶瓷排除在外?一时间,“中国名牌”僵化的评选机制及其导致的功利化竞争结果成为汹汹舆情穷追猛打的一只“怪胎”。

如今,建筑陶瓷“中国名牌”虽如南柯惊梦般起死回生,但无法预计的是,这是否意味陶瓷行业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而非是一次借尸还魂式的回光返照。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经过此轮“兜兜转转”的折腾之后,陶瓷行业对“中国名牌”已经彻底失望了,虽然我们声言并没有放弃。

全国名瓷集中金街


11月1日上午,第六届全国陶瓷艺术大师精品展在王府井工美大厦四层的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幕,此次精品展共从江西、福建等地征集到800件陶瓷作品,全部为手工制作,其中80%为存世孤品、绝品。

据组委会负责人陈烈汉介绍,今年的展览汇集了中国现代陶瓷艺术之精华。参展的作者中有32位教授、副教授,有1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17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有30位极具收藏潜力的省工艺美术大师等100位作者,共展出800件作品,展览规模之大、艺术水平之高、名家名作之多、精品门类之广是以往北京陶瓷展少有的。

展会特别引人注目的有相隔十年没有集中进京展出的福建德化建白瓷,其质地莹明温润、如脂似玉,雕刻栩栩如生、工艺制作巧夺天工,达到至精至美境界。此次展出12位作者的75件作品,代表了德化建白瓷目前发展水平。

展会特别引人注目的还有显赫气势震撼全球逾百年,二十世纪初叶出产自欧洲德国的皇室御用瓷器31件。这些曾经是皇室贵族专用的瓷器制作非常精美,首次进入中国展出。

据悉,展览免费参观,至11月15日结束,展会期间,将现场邀请陶艺家进行陶瓷成型创作,并请陶瓷专家与收藏爱好者见面、讲解陶瓷知识、交流心得。

晋江陶瓷“中国名牌”今年要破零


晋江陶瓷砖“中国名牌”今年要破零,明年将使更多优势产品列入这一评价目录。昨日,晋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粘建通在接听市长专线时透露。

“破零”已被列入今年晋江市品牌工作的重点。据统计,晋江市陶瓷生产企业有58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7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

调研发现,晋江作为全国最大建筑陶瓷外墙砖生产基地,却没有一项中国名牌,主要原因是建筑陶瓷外墙砖与内墙砖、地板砖在同一项目中评价中国名牌,而建筑陶瓷外墙砖企业规模较小,因此在外墙砖与内墙砖、地板砖综合排名中名列二十几名。

晋江市质监局调研人员认为,这一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是不合理的,也限制了晋江陶瓷产生“中国名牌”。而今年,单列制定的外墙砖国家标准,给晋江“破零”带来契机。据介绍,今年晋江将在外墙砖的“黏结强度”上下工夫,提高品质,突破市场限制,打造中国名牌。

千钧万变意景无穷 中国名陶名瓷展开展


中国工艺美术馆将于6月8日-28日举办《中国名陶名瓷展》。此次展览汇集了多个陶瓷产地的20多位名家的500多件作品。这些作品分别来自宋代五大名窑的作品:钧瓷、汝瓷、官瓷、哥瓷、定瓷;具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瓷;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的石湾陶;创始于清代末年的醴陵瓷;在醴陵瓷基础上创新并发展起来的汉光瓷等名陶名瓷名家之作。

作品中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及著名陶瓷艺术家及中青年优秀创作人员的佳作。有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富安的钧瓷,他创作的钧瓷作品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和发展,作品充分体现出钧瓷所特有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千钧万变,意景无穷”的窑变效果,造型古朴大方,纹饰简练,工艺精细,代表了当代钧瓷的最高水平。现年已76岁高龄的石湾陶艺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庄稼的陶塑,他善于文人和仕女的创作,通过对人物的面部及衣纹的细微刻划,使作品达到形神兼备,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的定瓷,体现了定瓷胎质薄如蛋壳,釉色浑厚凝重的特色。汉光瓷创始人上海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的作品,是在醴陵瓷的基础上,通过对瓷质的改造,使汉光瓷质比醴陵瓷更加细腻洁白,具有玉质的感觉。配以淡雅的花卉装饰,使造型和色调清新雅致,协调统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参展的作品中,还有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涂翼报、朱正荣、宁勤征等人的作品,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刘建军和靳琳琳的作品;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毛正聪等人的作品;还包括精心挑选的陶瓷艺术家的代表作,如景德镇陆如的釉下青花,醴陵陈扬龙的釉下彩瓷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当代中国各地区、各瓷种的较高水平,众多大师的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馆汇集,让更多的收藏家和观众了解到我国悠久的陶瓷历史和丰富的陶瓷文化内涵,同时,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大师、名家的作品。

中国贸易瓷器介绍


中国贸易瓷器主要有传世的和沉船出水两种,它比同时代的民窑瓷器精美,有些还是当时根据客户需求按图样特制的定烧瓷、标徽瓷,它是我国陶瓷制品中的一朵奇葩,有些工艺技术水平也己达到了一定高度,不比一般官窑逊色。

景德镇窑青花开光水禽图盘

贸易瓷从品种上又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贸易瓷,为买卖所用,根据当时市场需求生产;一类是礼品瓷,作为贵宾往来迎送时的礼品;一类是定烧瓷,是国外来图来样,按要求定制,欧洲很多贵族家族,都有自己的族徽标记,到中国来烧一批有族徽的瓷器,供家族使用,这种瓷器受到家族后世的追捧,价格很高。

我们时常会发现,中国式样的瓷器上描绘的却是典型的西方纹饰,又或者明明是中国传统的图案却被烧造在完全西式风格的器皿上,这便是贸易瓷有意思的地方。

相较于明清时期的贸易瓷,唐、宋、元时期的贸易瓷与国内传统瓷器在风格和式样上差别不是很显著。明清以后贸易瓷的风格和式样就显著得区别开来了,有些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贸易瓷,因为到后期他们觉得需要自己的样式,很多异国情调和西洋元素的内容被糅合进来。

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油醋瓶(一对)

比如景德镇窑青花仕女图花口碗,它上边的图案跟国内器物上的差不多,仕女也是中国传统的题材,但当图案按照西方思维进行组合排列之后,其风格就异域风情了,国内的器物不会这样出现那么多仕女,最多中间突出一个仕女,旁边由其他进行烘托。

文化的影响是相互的,他们保留了一些我们传统的内容,又融入他们自己的文化。比如我们瓷器上常用花卉是菊花,他们常用的是郁金香;再比如明中期的大碗,这种大碗在国内基本不见,就是为了出口而专门制作的;还有一些器物很可能图案纹饰是中式的,造型是根据当地需要来制作的。

景德镇窑广彩圣经故事图盘

元代以后中国就有了专为外销而做的瓷器,最典型的如元代大碗,还有比如此次展览中由荷兰倪汉克捐赠的景德镇窑青花如意花卉纹香薰、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油醋瓶等,这些器物造型完全根据西方人的需要制造。还有一类是“纹章瓷”,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是外销瓷,因为它是特殊的订制产品,瓷器上有欧洲家族或者军团的徽章。

从历史的高度看,贸易瓷为中华民族与世界的贸易交流提供了有力物证,很值得考古、历史、社会经济等学者去深入研究,发掘它的价值.

景德镇窑青花鹿特丹暴动图盘

看瓷器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如果从瓷器上所反映的题材宽泛度、文化内涵和丰富信息来讲,官窑瓷是无法与外销瓷相比的。虽然官窑瓷的精湛工艺众口皆碑,但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却很狭窄。官窑仅供皇家御用的特性,造成了它的局限性。清代外销瓷的影响力则是世界性的。这些外销瓷包含巨大的信息量,传达出的历史学术资料远比官窑多。通过它们,甚至能了解到当时人们的一些生活细节。此外,官窑除极少数像珐琅彩瓷和一些陈设瓷外,长期沿袭固定模式。而外销瓷是商品,即使保守估计,清代外销瓷纹饰的多样性也会高于同期的官窑百倍之上。

事实上,在许多外销瓷不仅是展现了中国纹饰的民窑瓷,更具代表性的是“中西合璧”的纹饰。也就是外销瓷从中国运到欧洲后再由当地工匠加上各种装饰。一些外销瓷被镶嵌上了贵金属,一些则在原有图案上加彩绘画,这种改良是为了迎合欧洲人的审美情趣。

景德镇窑广彩人物图大碗

目前,贸易瓷在国内销路不好,价位也较低,我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随着对贸易瓷研究的不断深入,专家、收藏家、古董经营者和媒体等对贸易瓷的关注度也会不断提高。而且,中国的收藏群体人数众多,且逐年递增,贸易瓷虽然存世量不少,但毕竟数量有限,远不够逐年增大的收藏队伍所需要。因此,未来贸易瓷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充分体现贸易瓷价值的一天终会到来

评论:“中国名牌”之后陶瓷企业还争什么?


建筑陶瓷“中国名牌”在各方斡旋下终于转危为安,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标识可以继续使用到08年8月。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傅维杰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家质检总局蒲长城明确表示,明年建筑陶瓷企业将继续参评“中国名牌”。“如果不评的话,正如你们所说,对行业的损失就太大了(本报770期头版)”。这些消息的释放,对未来建筑陶瓷企业继续参评“中国名牌”极具正面与积极意义。

若将此次“中国名牌”事件放在行业大的背景下进行思考,此次“中国名牌”事件的爆发,虽像面照妖镜一样,将陶瓷行业中一些虚假、扭曲,甚至丑恶的东西“摊在了阳光下”,甚至引发各界对“中国名牌”评选机制及组织主体展开了“口诛笔伐”,但可以预测的是,在明年甚至未来,建筑陶瓷企业追逐“中国名牌”的热情肯定不减。

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中国名牌”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存在,虽然其合理性及公正性屡遭诟病,但经过多次“碰壁”之后,其自我修复与完善功能必定得到加强。尤其是此次与建筑陶瓷行业直接发生对撞后,建筑陶瓷企业能够继续沿用该标识,实质是“中国名牌”在与市场对接过程中的一种妥协与让步。而这种妥协与让步的市场化过程,客观上将促使其体制及标准将会更加“公正、客观、透明”。这种自我进步的嬗变性,将意味着“中国名牌”的“稀缺”特性不但不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消弭,而且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加强。

对于陶瓷企业而言,在目前大肆扩张、四处“圈地”的背景下,未来的产品销往哪里才是企业真正考虑,甚至焦虑的问题。很简单,举个例子,一个目前销售5个亿的陶瓷企业一举圈地1000亩后,将意味着这家企业在未来几年内,其整体产能将达到十几亿的数量级。而为了消化如此“跃进式”的产能,企业必须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极力拉升自身品牌高度,最大限度地影响终端消费者;二是执行多品牌战略,“以东方西方全面亮”的方式尽可能地占有市场。而“中国名牌”在终端消费群体中的背书作用,显然是这些企业玩转市场所绕不开的槛。

尤为重要的是,陶业竞争目前已经进入了新的境界,展现大格局、大气势,以“服务、品牌、文化“为核心的立体竞争已经摆在了品牌企业面前,并且这场竞争已有演化为“龙头”之争的趋势。在这个状态上,“中国名牌”所具有的高度肯定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更是“龙头”陶瓷企业超越对手不可或缺的。

“中国名牌”已经成功回归到陶瓷行业,而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趋势,对优秀的陶瓷企业而言,“扩张、品牌、上市、中国名牌”等,似乎一个都不能少。

宋元青白瓷介绍


元代青白瓷是以景德镇窑烧为制中心,主要盛产时期是在元宋时期,其特点为白色、质细密,釉的透明度高,透光性也相当好,看上去的光泽度很强。元代青白瓷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瓷器品种的一种独特釉色风格的瓷器,釉色不是全青也不是全白,介于白青之间,白中由青,青中又泛白。

考古资料表明,景德镇的青白瓷生产始于北宋初期,极盛于两宋,元代仍然盛烧不衰,是一种深受当时国内外市场欢迎的产品,受其影响在今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都发现了不少宋元时期专烧或兼烧青白瓷的古代瓷窑遗址,诚如宋末元初人蒋祁《陶记》中所说:“江、川、湖、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这些窑场与景德镇窑一起在当时的南方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烧造青白瓷的瓷窑体系。

北宋时其青白瓷的基本特征是胎质细密,呈白色 ,透光度极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性强,流动性较大,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则呈水绿色,北宋偏早的一些器物积釉微泛黄色器型多见盘、碗等日用器皿,还有瓶、壶、盏托、注壶、枕、油盒等,油盒底部多有"吴家盒子记"、"段家盒子记"等标记,均为阳文直书,此外尚有"蓝"、"朱"、"程"等共计14家;装饰的方法主要是刻花和印花,多在碗、盘的内壁,刻花花纹吃刀深浅不同,施釉后,吃刀深处积釉成青绿色,浅处泛白,层次感很强。刻印花图案内容主要是花卉。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传世最多的是盘、碗、碟、盒及魂瓶等,尤其是魂瓶,江南地区宋墓儿乎都有出土。直至现今一个做工完好、堆塑各种龙、虎、龟、蛇、鸡、犬、凤等纹饰的魂瓶真品,在市场上最多只能卖到几千元。

南宋中期以后,景德镇受定窑影响采用复合支圈覆烧法,盘、碗的口沿也形成"芒口"。此时胎质比以前稍粗,釉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偏白,一类偏青。在造型方面,南宋前期与北宋相似,主要有斗签碗、平底碟、弧壁浅盘等南宋中晚期碗演变为撇口弧壁形。在装饰手法方面,南宋早期多为刻花、划花,内容以牡丹、荷花等花卉为主,也有婴戏晚期印花很多,图案层次较多,构图繁缛,除花卉、水波游鱼外,还出现了人物故事题材。

元代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虽上承南宋遗风,但在胎质、造型、釉色、装饰上与宋代产品已有所不同,有着自身的时代风格。

与宋代相比,元代青白瓷的胎体普遍比较厚重,宋代那种薄胎透影的产品已很少见,由于制胎原料中加入了含铁量较高的高岭土,所以元代青白瓷的胎色普遍泛青,不如宋代的胎色白。

元代青白瓷的釉色与前代制品相比,青色更加明显,釉面玻璃质感强,釉的玉质效果不如宋代产品,有些较粗的产品釉色泛黄,还有一些器物釉面失透无光,常与同时期卵白釉器物混淆在一起,使人不易分辨。

元代青白瓷的造型十分丰富,除传统的碗、盘、杯、碟、瓶、罐、枕等日用器造型之外,还出现了匜、笔山、扁壶、葫芦形执壶、多穆壶、僧帽壶、观音像等新器型。此外大型器、连座一体烧制的器物和瓜棱形器物等显著增多,且器身上常附加各种配饰,如琢器类多附加S形耳、兽面啣环耳、云头耳、戟耳、龙首啣环耳或兽面铺首等。而青白瓷枕的烧造数量则比南宋时期更多,装饰风格也更为繁复。

元代青白瓷也使用宋代的装饰技法,比如印、刻、划花等技法,常见的纹饰题材有云纹、鹭莲、莲瓣纹、鱼纹、花卉、龙纹等,常常采用多层装饰。其中一部分也是素面器物,没有装饰。元代的统治者为蒙古族,性格豪迈粗狂,故元代青白瓷的风格也继承了元代统治者的性格。元代青白瓷也采用堆贴花、镂雕花、褐斑以及串珠纹来装饰瓷器,非常具有元代的时代气息。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国名瓷介绍》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国名瓷介绍》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瓷器介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