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陶瓷器 > 导航 >

评论:“中国名牌”之后陶瓷企业还争什么?

评论:“中国名牌”之后陶瓷企业还争什么?

中国古代陶瓷器 瓷砖什么好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2021-04-30

中国古代陶瓷器。

建筑陶瓷“中国名牌”在各方斡旋下终于转危为安,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标识可以继续使用到08年8月。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傅维杰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家质检总局蒲长城明确表示,明年建筑陶瓷企业将继续参评“中国名牌”。“如果不评的话,正如你们所说,对行业的损失就太大了(本报770期头版)”。这些消息的释放,对未来建筑陶瓷企业继续参评“中国名牌”极具正面与积极意义。

若将此次“中国名牌”事件放在行业大的背景下进行思考,此次“中国名牌”事件的爆发,虽像面照妖镜一样,将陶瓷行业中一些虚假、扭曲,甚至丑恶的东西“摊在了阳光下”,甚至引发各界对“中国名牌”评选机制及组织主体展开了“口诛笔伐”,但可以预测的是,在明年甚至未来,建筑陶瓷企业追逐“中国名牌”的热情肯定不减。

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中国名牌”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存在,虽然其合理性及公正性屡遭诟病,但经过多次“碰壁”之后,其自我修复与完善功能必定得到加强。尤其是此次与建筑陶瓷行业直接发生对撞后,建筑陶瓷企业能够继续沿用该标识,实质是“中国名牌”在与市场对接过程中的一种妥协与让步。而这种妥协与让步的市场化过程,客观上将促使其体制及标准将会更加“公正、客观、透明”。这种自我进步的嬗变性,将意味着“中国名牌”的“稀缺”特性不但不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消弭,而且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加强。

对于陶瓷企业而言,在目前大肆扩张、四处“圈地”的背景下,未来的产品销往哪里才是企业真正考虑,甚至焦虑的问题。很简单,举个例子,一个目前销售5个亿的陶瓷企业一举圈地1000亩后,将意味着这家企业在未来几年内,其整体产能将达到十几亿的数量级。而为了消化如此“跃进式”的产能,企业必须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极力拉升自身品牌高度,最大限度地影响终端消费者;二是执行多品牌战略,“以东方西方全面亮”的方式尽可能地占有市场。而“中国名牌”在终端消费群体中的背书作用,显然是这些企业玩转市场所绕不开的槛。

尤为重要的是,陶业竞争目前已经进入了新的境界,展现大格局、大气势,以“服务、品牌、文化“为核心的立体竞争已经摆在了品牌企业面前,并且这场竞争已有演化为“龙头”之争的趋势。在这个状态上,“中国名牌”所具有的高度肯定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更是“龙头”陶瓷企业超越对手不可或缺的。WWW.TAoCi52.coM

“中国名牌”已经成功回归到陶瓷行业,而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趋势,对优秀的陶瓷企业而言,“扩张、品牌、上市、中国名牌”等,似乎一个都不能少。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评论:建筑陶瓷成为“中国名牌”弃儿的思索


建陶行业今年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先有出口退税下调之阵痛、后有产业调整之长痛。如今,一声惊雷让整个建陶行业都为之一震。8月1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通过中国名牌官方网站发表公告:“经名推委研究决定,白酒、建筑陶瓷不予评价,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不再保留;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洗衣机暂缓一年评价,原中国名牌产品有效期延期一年。”这一公告无疑于一声闷棍,把建陶行业都打晕了。但在事实背后,我们不要过多地去指责政府和名推委,或者说把责任推给部分企业。面对这一事件,笔者有点浅见,与读者共享。

其一,建筑陶瓷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不再保留,不代表这个行业不重要,抑或是不受欢迎。重要的原因是,这个行业所赖以生存的原料、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而高能耗、高污染是今年国家重点整治的目标,建陶行业首当其冲。所以说,尽管名牌已经没有了,但行业仍然需要运转,我们的企业依然需要发展,并且要更多地将精力放在节能降耗、环保、质量管理上。

其二,不再评选建陶中国名牌产品,是国家政策的体现。初看之下,是中国质检总局和名推委所发布的公告。实际上,证明国家对于建陶行业的粗放型发展要收紧,否则与经济全局发展不符,也就达不到国家今年的相关目标。因此,这一公告是给建陶行业一个警示,要企业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其三,企业对此事件应该进行逆向思维。中国名牌没有了,但企业应该以此为契机,通过这次事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营销与生产当中去,通过质量和营销手法去赢得市场。

其四,荣誉是否真的那么重要?中国名牌对于企业而言,如今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如今大家都没有了,就将所有企业都拉到一条起跑线上。这么一来,对于一些有不同的优势的企业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因为大凡荣誉评选都有一些门槛,像中国名牌的门槛就酿就了数次的风波。因此,丢了中国名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钻进荣誉堆里,希望其它各类“荣誉”来弥补中国名牌留下的空缺。笔者担忧的是,企业将一些无用的“荣誉”当枪炮使,惹来一身骚。

丢了中国名牌,固然会为行业带来不小的损失,但当务之急是奋起直追,全面改善行业形象,将一个崭新的面目展露在民众面前。行业若不升级改造,终有一天,像中国驰名商标等重量级荣誉也会离我们远去。所以,行业各企业有足够的认真去对待这次事件,尽管得不到名推委的名牌评选,但我们可以把口碑植进民众的心里面。

大话“世界杯”与“中国名牌”


足球世界杯与陶瓷中国名牌这两件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今年却凑在一起了,不仅时间上几乎同时出现,而且在陶瓷行业的影响和受关注程度也不相上下。

足球世界杯四年一次,谓之群雄逐鹿也好、豪门盛宴也罢,一旦获胜则风光无限;三年一评的陶瓷中国名牌也是众多陶瓷企业追逐的对象,一经获得,产品则光芒四射,陶瓷中国名牌如果从今年起改三年一评为四年一评,则与足球世界杯完全同期、同步,以后的陶瓷中国名牌就是陶瓷的世界杯了,广告包装也可以做得更直接简单。

足球世界杯的附加值高,不少名不见经传的亚洲、非洲选手一有上乘表现,立马成为欧洲俱乐部的热门货,从此身价倍增,前(钱)途无量,为了这些,所以有服禁药的、打假波的,球队也是如此,1982年沙特放水5个球,最终将中国队堵在足球世界杯决赛的大门之外,又如最近爆料的2002年巴西对巴拉圭的预选赛内幕;陶瓷中国名牌的附加值也高,也使一些企业、甚至知名企业虚报产值、税收等。

足球世界杯有预选赛,各大洲赛区通过激烈的角逐,产生32支决赛球队;中国陶瓷名牌评比没有预选,谁都可以直接进入主赛场,因此造成不少一般的企业也粉墨登场,如果陶瓷中国名牌也设有预选赛,是不是可以使参加决赛角逐的陶瓷企业更具代表性、先进性?更客观性?政府基层组织及地方行业协会是否可以更容易地、更客观地把好这一关?

足球世界杯决赛名额各大洲的分配是不均等的,目前是:欧洲区:13、南美洲区:4、非洲:5、北美及加勒比地区:3.5、亚洲区:4.5、大洋洲:1、东道主:1,32个席位;理论上陶瓷中国名牌在各个产瓷区是没有名额的分配的,可不可以在各产瓷区也设一定的名额分配作为预选赛出线的名额,再最后角逐决赛。

足球世界杯影响参赛者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如球队状态、队员伤病、裁判执法、赛程安排等等,但在世界杯赛场谁都不愿意公开说我是影响球队成绩的人;陶瓷中国名牌影响参赛者成绩的因素也不少,如数据填报、推荐机构、评委等等。而在中国名牌评选过程中,就不断有机构公开或者半公开地对外宣称:我们可以影响评比结果,我们有评委参加评选。其潜台词就是:你们都来找我吧!

评论:将建筑陶瓷排除在外真正受伤的是“中国名牌”


建筑陶瓷无缘本届”中国名牌”评价已经成为无可挽回的事实,由此引起的对“中国名牌产品”评价机制的质疑声音将会在一个时期内存在。理由是“中国名牌”作为国家推动品牌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轻易对一个年产值有着1000多亿的建筑陶瓷行业说“不”,用近乎无礼的方式将其剔除在外,除造成事实上的更大不公外,也暴露出“中国名牌”自身的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2001年第12号总局令)的第三章第十条中明确说明,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申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一)使用国(境)外商标的;(二)列入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及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等管理范围的产品而未获证的;(三)在近三年内,有被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上质量监督抽查判为不合格经历的;(四)在近三年内,出口商品检验有不合格经历的;或者出现出口产品遭到国外索赔的;(五)近三年内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或者有重大质量投诉经查证属实的;(六)有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对照上述限制条件,建筑陶瓷被整体排除在外,从理论上讲应是这个行业集体触犯了上述某个条款或多个条款,但实质是,“中国名牌”评选机构直到目前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说法,而对相关善后处理办法更是只字不提。这种以“打哑谜”的方式宣告建筑陶瓷无缘“中国名牌”的做法,不单剥夺了建筑陶瓷企业申报中国名牌的正当权益,实际上也对整个建筑陶瓷行业的名誉造成了伤害。最近,有陶瓷企业私下透露:希望能够联合相关陶瓷企业,以“联盟”的方式向相关部门讨个说法,但在笔者看来,倒不如通过诉讼手段来得更为直接,大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为整个建筑陶瓷行业讨个公道。

中国名牌的评选机制一直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初审和推荐工作由省、区、市质检局掌握,最后的初选、征求意见和公布工作由“名推委”在质检总局的指导下进行。这种“自下而上”评价程序的设置,目的显然是寻求在客观公正、公开公平上做足文章。但这种近乎僵化的程序设置,客观上也为相关部门创造了寻租空间。近日坊间流传相关协会在这场“名牌”之争中,因成为不同企业与地区的利益代言人而相互告状与“揭短”的说法,从侧面证明了建筑陶瓷行业被集体说“不”,实质上正是这种恶质评选机制种出的恶果。

日前,已有法律专家对“中国名牌“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其评选过程涉嫌违反《行政许可法》。而此次“中国名牌”将整个建筑陶瓷行业排除在外,表面上看使整个建筑陶瓷行业受到伤害,但从更深层次与意义上说,真正受伤是“中国名牌”本身。

晋江陶瓷“中国名牌”今年要破零


晋江陶瓷砖“中国名牌”今年要破零,明年将使更多优势产品列入这一评价目录。昨日,晋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粘建通在接听市长专线时透露。

“破零”已被列入今年晋江市品牌工作的重点。据统计,晋江市陶瓷生产企业有58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7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

调研发现,晋江作为全国最大建筑陶瓷外墙砖生产基地,却没有一项中国名牌,主要原因是建筑陶瓷外墙砖与内墙砖、地板砖在同一项目中评价中国名牌,而建筑陶瓷外墙砖企业规模较小,因此在外墙砖与内墙砖、地板砖综合排名中名列二十几名。

晋江市质监局调研人员认为,这一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是不合理的,也限制了晋江陶瓷产生“中国名牌”。而今年,单列制定的外墙砖国家标准,给晋江“破零”带来契机。据介绍,今年晋江将在外墙砖的“黏结强度”上下工夫,提高品质,突破市场限制,打造中国名牌。

中国名牌初审结果本周起公示 逾40家陶瓷企业角逐


中国名牌的申报,自始至终聚集着行业内知名品牌和企业的目光。本周一,各省级、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陆续公布了2008年申报中国名牌初审合格企业的名单及主要数据。记者逐一上网搜寻,除四川省因地震影响而延迟公示外,其它省市均已按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按时予以公示。2008年,建筑陶瓷企业(四川省除外)共有40多家企业角逐中国名牌。

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关于做好2008年中国名牌产品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统一于6月16日10时至6月29日17时,在省局网站和各地方主要媒体的显要位置公示初审合格企业的主要申报数据和企业的门户网站网址。本周一上午,佛山诸多企业的领导齐齐聚在电脑前,查看中国名牌的公示结果。记者发现,各省市均已按统一的格式要求,按时公布了初审合格的企业数据。

从公示结果来看,其中广东今年申报中国名牌的品牌有冠珠、马可波罗、新中源、蒙娜丽莎、金舵、东鹏、鹰牌、欧美、能强、博德、萨米特、顺辉、新润成、金意陶、合美、佳美施、宏宇、白兔共18个品牌;山东有耿瓷、斯格米、旭东、创越、宝时洁、凯越、雅格布、瓦伦蒂诺、新博、强赛特、金卡共11个品牌;福建有恒达、协进、万利、豪山、腾达、华鸿共6个品牌;上海有斯米克、亚细亚两个品牌;此外还有浙江的诺贝尔、江苏的冠军、河北的力马等品牌。

从申报数量上看,建筑陶瓷生产大省申报企业数量仍然名列榜首,但今年广东、山东、福建申报企业数量均比06年、07年有所减少,这可能与部分企业预期今年中国名牌竞争激烈而放弃申报有关,其中06年、07年积极申报中国名牌的部分企业,今年反而放弃了申报工作。从申报类别方面来看,广东18个品牌当中除宏宇、白兔两个品牌以室外砖类别申报外,其它均以室内砖类别申报;山东11个品牌则全部以室内砖申报;外墙砖生产大省福建省6个品牌全部以室外砖类别申报。

省级中国名牌申报数据的公示,仅仅是中国名牌的第一轮入围“考试”。为了维护中国名牌评价工作的科学、公正、公平、公开原则,本报今日特摘登各大产区申报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数据,以供企业参考。

兼谈“中国名牌产品”评选取消的风波


近日,各大陶瓷媒体都在纷纷报道“名推委”公布今年暂不评选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的消息,起因是某某企业在申报时因税收注水过多,导致最后所有申请企业全部下马。消息传出整个陶瓷业一片哗然,一时间这件事情成为陶业人士茶余饭后的谈资,陶业资深专家陈帆先生更是说此乃“一件让行业丢颜面的事”。

其实真正回到现实的陶瓷市场中来看,这也是在情理当中的。即使此次不发生,今后终究还会出现的。如果不信的话,诸君可以放眼各个陶瓷产区,或者随意去各建材店面逛一逛,你便会惊奇地发现陶瓷行业一夜之间冒出了许多“排行榜”。什么“百家建材销量第一”、“XX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等大彩旗横幅充斥人们的眼球。随手翻开一些建材报刊杂志,即可见到“XX企业力挫群雄获得某某称号”,“XX企业XX产品技压群芳获得某某荣誉”等等大幅篇章,真可谓“万里江山一片红”。其实评选一些奖项,树立一些行业权威的“排行榜”,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有些奖项或者“排行榜”里面存在着很大的“水分”,有的甚至是滥竽充数。看起来感觉“像雾像雨又像风”,让人目不暇接,难辩真伪。揭开“排行榜”那层神秘的面纱,我们可以看到,种种“排行榜现象”归纳起来不外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巧立名目。就是以指向不明确的术语,抽象模糊的概念来进行所谓的“评比”,混淆视听,以期蒙蔽消费者,误导消费决策,如“最具竞争力品牌”等等。时下某些调查机构就是利用这些“好听”的称谓作诱饵,组织企业翻来覆去搞种种评比活动。什么是“最具竞争力品牌”的评判标准虚虚实实,让人搞不懂这些称谓究竟有什么实质的内容。更有甚者,一些调查机构不理会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他们认为只要有钱可赚,它就可以变换花样搞一些五花八门的“排行榜”评比,反正消费者又不清楚,有些企业更是用自己花钱买来的这些排行榜当然都是第一,在媒体、户外广告上大肆做广告,以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第二,虚报数字。特别是在产销量上不少企业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为了达到扩大宣传目的,往往不顾自身生产实际,向调查机构谎报产量、销量、出口量使不少统计数字“水分”多多。

第三,统计渠道偏向。时常见有“百家陶瓷专卖店销售第一”、“重点建材超市零售量第一”的说法。这样评比的目的何在?是评陶瓷专卖店的营业成绩呢,还是评建材超市里所卖商品的销量?其实,以某一品牌产品在其所选定的商场的销量来涵盖其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这种以偏概全、瞒天过海的评比结果,既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又不能反映行业的真实状况,只能是误导广大消费者,破坏市场竞争环境。

第四,暗箱操作,有偿评比。市场经济时代,信息是一种商品,企业使用调查公司所搜集的数据和整理的资料,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由于我国信息调查业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加之调查机构鱼龙混杂,致使不少调查机构队伍良莠不齐,实际调查中更存在不少“暗箱操作”,他们向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然后大搞五花八门所谓的“排行榜”。哪家企业钱掏得多,排名就靠前,不管你的产品质量如何,不管你在市场上的实际竞争状况如何。于是人们经常看到,在某些所谓的“强势品牌排行榜”上,某些企业的产品不管是瓷片、仿古砖、抛光砖有的甚至是卫生洁具通通都是第一。

笔者认为,其实经过严格科学的调查,真正发布一些真实权威的企业或产品的排行榜,对国家政府部门了解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一旦树立了权威的行业榜样,这对上榜企业自身是一种发展业绩的肯定,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对同行或其他不少行业来说更是一种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对于促进企业的合理竞争,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不无好处。目前,当各种“第一”满天飞,许多调查结果被某些企业随意用来广告炒作,抬高自己,贬低对手之时,这种“排行榜”现象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还是有些企业利用那些所谓虚假的骗人把戏在媒体上大肆炒作,扩大影响。时下出现的某些“排行榜”闹剧,不仅败坏了调查业的形象,损害了国内调查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伤害了同行企业间的感情,干扰了陶瓷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无论是对国家、行业、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无论暗箱操作还是弄虚作假,都只是贪一时之利,图一时之功,并不符合市场运作法则。因此,企业要自律,行业更要有规范的措施,从而形成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其目的是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下,进行高档次竞争,比拼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企业综合实力,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互相学习和提高。

评论:发展路上 中国陶瓷缺什么


中国陶瓷工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工业,陶瓷产量占世界的1/3强,从数量上可谓是超级大国。但是中国陶瓷大而不强,产能严重过剩,与国外先进陶瓷相比,在许多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出口量少价低,在出口贸易中处于劣势,制约了陶瓷工业的发展。近年来,虽然在在出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丰收,但与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强国相比,仍有较大的距离。分析制约我国陶瓷工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陶瓷工业在许多方面还存在欠缺。

一、缺乏合作机制。竞争是客观规律,但同时并不排斥合作。合作的基础是理性竞争所形成的诚信。只有在竞争中加强合作,才能形成很强的竞争优势。在这方面温州就做得非常好:温州经济被称为“鸟群经济”,即使一只大鸟被击垮,鸟群却还在。温州的企业群对内分工协作,对外形成极强优势。前不久,湖北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到温州去订货,他们自己做不了就将旁边的企业拉过来一起谈,结果这位董事长一下子订了几千套模具。温州人的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令人感慨。国内陶瓷行业由于缺乏这种合作机制,企业之间是一盘散沙,沟通与互动不够,难以形成区域性的竞争力量。有些企业为了赚钱,不惜自相残杀,搞窝里相斗,大家拼得你死我活,形成了恶性竞争,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元气大伤。前段时间在广交会上有些陶瓷厂家把价格压得非常低,偷偷摸摸和人家交易。由于缺乏合作机制,致使外商乘机钻空子进行压价,利用各厂的报价两边反复挤压,致令出口成交价格一再下滑。国内陶瓷企业应认识到:竞争是无情的,但应是有序的。企业竞争要靠品质、靠信誉、靠策略,而不能靠竞相压价。企业之间应加强自律,相互约束,要在参与竞争的同时,加强联合与合作,通过在内外力的合力中发展壮在自己。

二、缺乏创新能力。有限的是脚,无限的是路。只有在技术、产品、市场经营模式和理念等方面保持并具有创新的高度敏感性,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国际上著名的陶瓷企业都非常重视产品、技术等创新工作。往往是先有设计,后有产品。他们的设计理念前卫而专业,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善于把陶瓷产品当作艺术装饰品来处理,善于研究消费者市场当地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教育,将文化融入产品创新之中,并做到对陶瓷产品以及制造工艺技术设备的发展趋势十分了解,创新产品时与创新技术并盘考虑,有的创新甚至打破了了行业界限,突破了空间限制,所以他们的产品极具市场潜力和优势,在行业中总是引导潮流。而国内陶瓷企业往往是“内地跟着广东走,广东跟着台湾走,台湾跟着欧洲跑”,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的本领,习惯于跟风和模仿,老是跟在人家后面跑,甚至有些不良的抄袭之风,很多所谓创新的产品都是从外面引进来的,产品开发管理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之路。不少企业的设备、技术都是老化状态,前瞻性的技术不多。许多企业缺乏较高水平的科研开发环境条件,开发设计力量薄弱,热衷于用老产品低价格去抢市场,产品缺乏独创品位,没有形成独树一帜的个性风格特色,对自己的消费市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认识,尤其是细微到认识市场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和消费倾向等,使产品竞争力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国内陶瓷企业从现在起必须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否则,广大陶瓷市场今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被外来陶瓷“侵占”,缺乏强势开发设计理念和能力的国内陶瓷将无所作为。

三、缺乏世界品牌。设计优良的著名品牌已成为国外陶瓷企业进军国内市场和占领国际市场的主要策略。意大利、西班牙在过去几年里都有保持了其总销量60%以上的出口,没有因为国际局势与油价影响太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其国际市场塑造了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在不久的计划中,他们同样会有更多更优质的知名品牌推向国际国内市场。相比之下,中国陶瓷就缺乏响当当的国际知名品牌,虽然许多企业已经实施品牌战略了,但力度还不够,除了鹰牌、新中源、东鹏、蒙娜丽莎等十余家企业和产品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外,许多陶瓷企业只知道做产品而不知道做品牌和培育运作品牌,品牌影响力十分薄弱,普遍存在档次低、品牌少、名气小的问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很难与国际陶瓷品牌抗衡。随着国际知名品牌进一步抢摊登陆中国市场,眼下在品牌竞争中已逊色的国内陶瓷,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还有继续被拉大距离之忧。品牌建设对市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国内陶瓷企业应以此为鉴,加大实施品牌战略力度,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品牌,开拓一片市场,像海尔那样,把品牌轰轰烈烈地做到国际市场上去。

四、缺乏民族个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陶瓷凝聚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文化艺术的结晶。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陶瓷伴随了中国兴衷荣辱的整个历史进程,在中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演绎着一种艺术风格,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都可以创造出一种系列的产品,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上下五千年,中国创造了多少精美绝伦的陶瓷文化艺术作品,产生了多少陶瓷名家,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因此,展现在世界的中国陶瓷应充分体现5000年陶瓷文化的底蕴。然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以为矫揉造作地给产品取个“洋名”就算走向世界了,不注重挖掘中国的陶瓷文化,产品缺乏民族文化特色,更缺乏表现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整体装饰设计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中国陶瓷要走向世界,不仅要在生产质量上下功夫,更要在设计领域来一场巨大的变革和创新,将陶瓷产品与华夏优秀的艺术传统与时代审美完美地结合起来,将悠久的历史与当今顶尖科学技术以及现代新观点完美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我国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大打文化牌,扎根民族,博采众长,创造出不仅精美的而且文化的,不仅有自已独特的本色而且结合世界潮流的产品,才能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缺乏科学管理。国外先进陶瓷企业管理相当严格规范,管理监控机制、管理意识、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科学合理。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虽然在经营管理上突破了集约化和市场化经营的特点,但与国际上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制度对接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营观念滞后,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经营决策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许多企业管理无标准、不严格、不规范,管理监控机制不科学、不合理,企业理念无连贯性,管理规章制度不实不细,资金、设备、人才的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

六、缺乏合理的结构。中国陶瓷经过近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聚积并暴露出来,成了阻碍进一步以展的羁绊。一是产品结构不优。我国陶瓷行业是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混合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没有装备的更新,也就没有质量分析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的提高,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近几年,不规范的竞争环境使国内一些陶瓷企业被卷入了低价位竞争的旋涡之中,在“宁可丢利,不可丢地”的思想支配下,出现了高负债和成本倒挂的现象,许多企业出现亏损和半亏损,导致了自我积累能力的减弱,制约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不少企业为了赢得市场,打着低档次旗号。以劣质低价产品参与竞争,生产劣质产品,价廉质次的产品冲击市场,导致规模与效益不能充分体现。正是这种市场格局,使国内陶瓷行业出现了增量不增收,有规模无效益的尴尬局面,竞争能力大打折扣,削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二是组织结构不大。许多企业规模较小,没有一批“旗舰”式的陶瓷企业在国际市场一展高低。三是经营结构不专。许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不能以特色的专业化打造市场先锋。四是区域结构不平衡。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地陶瓷生产过度集中,而西部地区则比较落后,虽然东陶西进受到推崇,但步伐依旧很慢,不利于陶瓷工业的协调发展。

七、缺乏配套服务。国内陶瓷企业一般把产品卖了就算了,很少注重服务,即使有服务,也一般是售中售后服务的居多。而国外知名陶瓷企业,不仅注重售中售后服务,更注重售前的服务,从产品开发生产就考虑如何为用户服务,从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这一条龙的服务都考虑到用户方便和怎么对用户有利,把怎么设计、怎么应用、怎么配套等消费者关心的一系列服务系统的问题都考虑得非常周到细致。

八、缺乏经营方略。随着现代营销观念和信息化、电脑多媒体、互联网科技等方面的进步,国外许多知名陶瓷企业在市场开发上已经转变到利用电子商务、代理等现代科技进行现代营销方式上来。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还停留在等顾客上门看样购货等传统的销售方式上,很少利用互联网进行与顾客的互动营销,很少利用三维图像进行产品的整体效果展示,很少利用这些现代技术与手段对高要求、高品位、高消费客户群提供个性化、全方位、从品牌选择到设计辅贴等整体服务的营销。许多企业缺乏国际营销经营经验,营销手段落后,对一些国际贸易的操作方法和规则比较陌生,在体制和运作等方面不适应国际贸易的需求。与国外先进陶瓷企业相比,市场开发能力差,市场渠道少。从产品推广上看,目前国内80%企业的推广手段都是硬性广告模式,广告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多是停留在对企业名称和产品名称的推广上。许多企业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好管理与生产经营、提高质量和技术创新上,而是放在了研究所谓的营销艺术技巧上,靠众多的评先、评奖、认证活动,靠领导行为方式进行产品推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效果平平。而国外知名陶瓷企业从市场营销、产品策划和概念炒作等方面都有其奇特过人之处,成为我们的榜样。

九、缺乏高素质人才。从我国陶瓷行业人才素质的现状看,熟悉国际贸易和市场运作有关规则的人才不多,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不足,精英级人才奇缺,许多企业的厂长(经理)对国际国内同行业发展水平均一知半解,有的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不懂得净资产、增加值、收益权等基本概念,看不明白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企业不重视人才的现象也相当严重。由于不重视人才,不能正确地识人、选人、育人、用人,一方面造成了企业,职工素质低,信息渠道不灵。另一方面,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缺乏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人才流失的现象相当严重,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十、缺乏国际意识。国外先进陶瓷企业的经济全球化意识非常强烈,他们极为注重外向型的发展,把努力开发国际市场当作企业生存的首选条件,始终把产品出口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善于搜集各种陶瓷商业与技术情报,了解世界各国陶瓷生产技术水平状况和产品市场走向,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改进经营与产品,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国际市场需求。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目光短浅、视觉小,外贸国际市场活动不足,没有到国际市场上求发展、创大业的雄心壮志,只会在家门口参与国内市场的恶性竞争。

十一、缺乏战略管理。陶瓷企业要发展,实现做大做强,不能没有长远目标和发展战略。所谓战略管理,是指进行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以便组织通过跨功能决策而达到其目标的一种艺术与科学。由于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要求不断地对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形成一个动态和连续的战略管理过程,可使企业更主动地对未来作出反应。因此,企业战略及其管理(操作)水平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目前,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大,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变得非常重要。而且,企业能否灵活有效地综合利用内部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预测行业前景也变得更加必要,战略重要性也显得十分突出。国外许多知名企业都把战略管理放到突出位置,而国内陶瓷企业缺乏对战略管理的认识和把握,企业发展缺乏远见,呈现过分的近视,从而使核心竞争力大大减弱。

评论:陶瓷企业靠什么留住80后员工?


要留住80后员工靠企业文化

当80后逐渐成为一些企业的主力时,年终聘任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用高工资“拴”住优秀员工,一句“你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就“送”走不合格的员工?这些都已经是落伍的年终聘任方式了。

想要成为一个受80后青睐的公司,情感、自由、空间、面子是必须掌握的关键词。

留:以“情”感人增加公司黏度

比职业角度更具有吸引力的是企业文化,80后年轻人喜欢拼命工作,然后再尽情玩耍。因此,强调工作生活平衡度的管理体制更受欢迎。

科闻100是一家在伦敦上市的国际公关公司,进入中国已4年有余,与大多数同类的公司一样,单位里几乎是年轻人的天下。“科技是前沿的东西,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这样的行业性质决定,我们必须动足脑筋留住那些更有特点的80后。”科闻100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张冬梅如是说。

到了每年绩效考核时,各级主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首先评价自己团队中成员的职业规划,该走还是该留,然后分别对待。张冬梅告诉记者,对于年轻人,如果等到其想离开公司,再用“钱”(指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等)去留人,是很难留住的。

更为重要的是给予职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了解其想离开的理由,对症下药。“比职业角度更具有吸引力的是企业文化,年轻人喜欢拼命工作,然后再尽情玩耍。因此,我们的企业文化强调,工作生活平衡度。”

“工作时间上的灵活度很重要,我们上下班不打卡,有半个小时左右的宽松性,夏天天热等特殊情况可以更早下班。”张冬梅说。喜欢赖床的80后再也不用半闭着眼睛“冲”进办公室了。

更加慰贴的情感管理还有,为员工生日举行PARTY,每年有2天的假日叫做“被窝日”———在没有重大工作的前提下,情绪不佳、希望把夜里的美梦做完等任何不想工作的理由都适用,员工可以自己决定是否要去上班,而不需要等待领导批复。

对于那些已经上市的公司来说,股权激励是长期激励员工的主要和有效方式。不具备这样条件的公司同样可以“留”住优秀员工,那就是休假管理。“我们每个季度,都会有团队建设。每年会聚集北京、上海等各地同事一起,出去旅游或者培训。对于工作6年的员工,还会有3个月的带薪休假。”张冬梅表示。

所有这些企业文化的点子,都是为了让在情感上容易产生依赖感的80后更加“依恋”公司。这对于民营企业同样适用。

“我们是一家快速发展的创意型公司,是传统的百货企业和新兴互联网行业的结合。等到别的企业来挖优秀的员工,那就太晚了。在这之前,我们会用种种管理手段,增加公司黏度。”名品导购网CEO陆炜表示。

陆炜所谓的管理手段,同样以“情”为主,“完全用制度约束80后,不一定很理想。”这些情感的方式包括:

名品导购网本地人和外地人基本上数量相当。如何让那些“沪漂”一族安心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与很多公司办理综合保险不同的是,陆炜要求公司尽量为每一位外地员工协助办理长期居住证,这样就可以交纳四金,使本地化的保障落实到外地人身上。对经常外出的买团体意外险也是完善个人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公司除了高层有70后的,大部分员工都是80后,因此企业文化也完全是为80后服务的。例如,我们在内部成立俱乐部,三个人组成帮帮组。对于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的80后,企业更是要细致入微地如同父母一样洞察他们的需求。”陆炜这样说。

面临婚娶等重大事情,名品导购网会直接给予员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帮助。该公司曾有一位非常优秀的80后员工,属于竞争对手重点“挖角”对象。陆炜的“反挖”策略是,了解其在养了孩子之后经济拮据,以公司名义借款给他,并常常关心其家庭生活。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成了迫切需要被关怀、被尊重、被重视的80后“死心塌地”跟随一个公司的重要筹码。

辞退:不是永久不合作

“劝辞”可以为第二次合作打下良好基础。毕竟,被辞退的80后会很难放下面子再次回到原来的公司。主动炒公司的员工在收到原公司的OFFER时,却能够欣然接受再次合作。

要留住80后员工,情感诉求是最重要的,而要想把不满意的员工辞掉,足够的面子是80后最需要的。

在科闻100,表现欠佳的员工可以在被辞退前获得更多的机会:如果员工能力足够,但是由于年轻人喜欢新鲜有趣、或是在某个团队中产生工作情绪等,可以为其更换客户,调整到其他团队中试试;对于那些态度很好、又爱学上进的员工而言,也许能力暂时无法胜任目前的任务,也会再给一次机会,让其去做和能力匹配的工作。

对于调整和培训之后仍然无法胜任工作的,去意已定、决意接受其他公司的,以及态度恶劣、价值观上无法认可的,公司会毫不犹豫地“请”走。

劝辞:是最保险的方法

某企业老总告诉记者,企业辞退员工的成本很高,《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使这个成本更高。因此很多企业都会选择与员工沟通,使其主动意识到双方合作对自己个人和公司都没有帮助,而后主动提出辞职。

“对于80后而言,让员工主动提出辞职也可以满足他们的面子。毕竟,员工炒企业会让他比较不容易嫉恨公司。”陆炜如是说。

对于那些喜欢新奇、又常常进步飞快的80后而言,企业应该笃定的是:辞退不是永久不合作。

张冬梅说:“在员工离职之前我们会了解他们对公司的不满之处,进行改善。所有离职员工都会保持日后联系,只要有新的工作机会,会首先想到他们。”

陆炜认为,“劝辞”可以为第二次合作打下良好基础。毕竟,被辞退的80后会很难放下面子再次回到这个公司。主动炒公司的员工在收到原公司的OFFER时,却能够欣然接受再次的合作。

对于企业来说,拥有一两个“迷途知返”的员工,也能够教育那些正在蠢蠢欲动的现有员工:我们的企业是最好的,值得你留下!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评论:“中国名牌”之后陶瓷企业还争什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评论:“中国名牌”之后陶瓷企业还争什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陶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