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 导航 >

兼谈“中国名牌产品”评选取消的风波

兼谈“中国名牌产品”评选取消的风波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中国古代瓷器的造型 中国瓷器鉴别

2021-05-20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近日,各大陶瓷媒体都在纷纷报道“名推委”公布今年暂不评选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的消息,起因是某某企业在申报时因税收注水过多,导致最后所有申请企业全部下马。消息传出整个陶瓷业一片哗然,一时间这件事情成为陶业人士茶余饭后的谈资,陶业资深专家陈帆先生更是说此乃“一件让行业丢颜面的事”。

其实真正回到现实的陶瓷市场中来看,这也是在情理当中的。即使此次不发生,今后终究还会出现的。如果不信的话,诸君可以放眼各个陶瓷产区,或者随意去各建材店面逛一逛,你便会惊奇地发现陶瓷行业一夜之间冒出了许多“排行榜”。什么“百家建材销量第一”、“XX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等大彩旗横幅充斥人们的眼球。随手翻开一些建材报刊杂志,即可见到“XX企业力挫群雄获得某某称号”,“XX企业XX产品技压群芳获得某某荣誉”等等大幅篇章,真可谓“万里江山一片红”。其实评选一些奖项,树立一些行业权威的“排行榜”,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有些奖项或者“排行榜”里面存在着很大的“水分”,有的甚至是滥竽充数。看起来感觉“像雾像雨又像风”,让人目不暇接,难辩真伪。揭开“排行榜”那层神秘的面纱,我们可以看到,种种“排行榜现象”归纳起来不外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巧立名目。就是以指向不明确的术语,抽象模糊的概念来进行所谓的“评比”,混淆视听,以期蒙蔽消费者,误导消费决策,如“最具竞争力品牌”等等。时下某些调查机构就是利用这些“好听”的称谓作诱饵,组织企业翻来覆去搞种种评比活动。什么是“最具竞争力品牌”的评判标准虚虚实实,让人搞不懂这些称谓究竟有什么实质的内容。更有甚者,一些调查机构不理会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他们认为只要有钱可赚,它就可以变换花样搞一些五花八门的“排行榜”评比,反正消费者又不清楚,有些企业更是用自己花钱买来的这些排行榜当然都是第一,在媒体、户外广告上大肆做广告,以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第二,虚报数字。特别是在产销量上不少企业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为了达到扩大宣传目的,往往不顾自身生产实际,向调查机构谎报产量、销量、出口量使不少统计数字“水分”多多。

第三,统计渠道偏向。时常见有“百家陶瓷专卖店销售第一”、“重点建材超市零售量第一”的说法。这样评比的目的何在?是评陶瓷专卖店的营业成绩呢,还是评建材超市里所卖商品的销量?其实,以某一品牌产品在其所选定的商场的销量来涵盖其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这种以偏概全、瞒天过海的评比结果,既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又不能反映行业的真实状况,只能是误导广大消费者,破坏市场竞争环境。

第四,暗箱操作,有偿评比。市场经济时代,信息是一种商品,企业使用调查公司所搜集的数据和整理的资料,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由于我国信息调查业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加之调查机构鱼龙混杂,致使不少调查机构队伍良莠不齐,实际调查中更存在不少“暗箱操作”,他们向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然后大搞五花八门所谓的“排行榜”。哪家企业钱掏得多,排名就靠前,不管你的产品质量如何,不管你在市场上的实际竞争状况如何。于是人们经常看到,在某些所谓的“强势品牌排行榜”上,某些企业的产品不管是瓷片、仿古砖、抛光砖有的甚至是卫生洁具通通都是第一。

笔者认为,其实经过严格科学的调查,真正发布一些真实权威的企业或产品的排行榜,对国家政府部门了解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一旦树立了权威的行业榜样,这对上榜企业自身是一种发展业绩的肯定,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对同行或其他不少行业来说更是一种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对于促进企业的合理竞争,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不无好处。目前,当各种“第一”满天飞,许多调查结果被某些企业随意用来广告炒作,抬高自己,贬低对手之时,这种“排行榜”现象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还是有些企业利用那些所谓虚假的骗人把戏在媒体上大肆炒作,扩大影响。时下出现的某些“排行榜”闹剧,不仅败坏了调查业的形象,损害了国内调查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伤害了同行企业间的感情,干扰了陶瓷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无论是对国家、行业、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无论暗箱操作还是弄虚作假,都只是贪一时之利,图一时之功,并不符合市场运作法则。因此,企业要自律,行业更要有规范的措施,从而形成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其目的是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下,进行高档次竞争,比拼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企业综合实力,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互相学习和提高。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评论:“中国名牌”谁人之殇?


上帝总爱和陶瓷行业开各种玩笑,而且有些玩笑开得十分过火。近日,“建筑陶瓷‘中国名牌’可能再续延一年”的消息让多数陶瓷人颇感错愕。尤其在此前的各路媒体纷纷以“弃儿”等名词对建筑陶瓷无缘“中国名牌”进行大肆炒作之下后,这样的“峰回路转”确实让人意外。

在八至九月的前后短短一个月内,既非“中国名牌”评委,又非“国”字头协会成员的我们,目前无法知道是谁从中施以妙手回春术,而又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最终将“气息奄奄”的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一个月中,当陶业中所弥漫的普遍的失望情绪最终触底反弹,通过各种途径将舆论的焦点一致指向“名推委”及其一手炮制出的“中国名牌产品”评选程序时,这种理性情绪客观上已成为挽救建筑陶瓷“中国名牌”的“救命稻草”。

8月1日,当“名推委”发布公告称,经过研究决定,建筑陶瓷不予评价,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不再保留,并有“名推委”负责人进一步解释9月1日后,建筑陶瓷不允许再出现“中国名牌产品”字样后,陶瓷行业顷刻间陷入一片“沸腾”,整个陶瓷行业在展开声势浩大的危机公关的同时,也展开了一场“坚壁清野”式的自省行动:大家纷纷在拷问:谁是中国名牌的掘墓人?而当善良的陶瓷人纷纷用“造假、告状、注水”等等自作自受的词语来安慰自己的失望情绪,并逐渐从愤懑情绪中清醒过来后才猛然发现,真正的掘墓人恰恰是“中国名牌”本身,是“中国名牌”的评价标准让整个建筑陶瓷业蒙羞。

这当中,“名推委抛弃建筑陶瓷意在规避风险”,“尽快让名推委成为民间组织”等等来自行业观察人士的客观理性声音逐渐占据了上风。大众也纷纷开始刨根究底: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名推委何以可以无预告地对陶瓷行业断然说“不”,又何以没有理由粗暴地将建筑陶瓷排除在外?一时间,“中国名牌”僵化的评选机制及其导致的功利化竞争结果成为汹汹舆情穷追猛打的一只“怪胎”。

如今,建筑陶瓷“中国名牌”虽如南柯惊梦般起死回生,但无法预计的是,这是否意味陶瓷行业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而非是一次借尸还魂式的回光返照。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经过此轮“兜兜转转”的折腾之后,陶瓷行业对“中国名牌”已经彻底失望了,虽然我们声言并没有放弃。

评论:建筑陶瓷成为“中国名牌”弃儿的思索


建陶行业今年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先有出口退税下调之阵痛、后有产业调整之长痛。如今,一声惊雷让整个建陶行业都为之一震。8月1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通过中国名牌官方网站发表公告:“经名推委研究决定,白酒、建筑陶瓷不予评价,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不再保留;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洗衣机暂缓一年评价,原中国名牌产品有效期延期一年。”这一公告无疑于一声闷棍,把建陶行业都打晕了。但在事实背后,我们不要过多地去指责政府和名推委,或者说把责任推给部分企业。面对这一事件,笔者有点浅见,与读者共享。

其一,建筑陶瓷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不再保留,不代表这个行业不重要,抑或是不受欢迎。重要的原因是,这个行业所赖以生存的原料、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而高能耗、高污染是今年国家重点整治的目标,建陶行业首当其冲。所以说,尽管名牌已经没有了,但行业仍然需要运转,我们的企业依然需要发展,并且要更多地将精力放在节能降耗、环保、质量管理上。

其二,不再评选建陶中国名牌产品,是国家政策的体现。初看之下,是中国质检总局和名推委所发布的公告。实际上,证明国家对于建陶行业的粗放型发展要收紧,否则与经济全局发展不符,也就达不到国家今年的相关目标。因此,这一公告是给建陶行业一个警示,要企业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其三,企业对此事件应该进行逆向思维。中国名牌没有了,但企业应该以此为契机,通过这次事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营销与生产当中去,通过质量和营销手法去赢得市场。

其四,荣誉是否真的那么重要?中国名牌对于企业而言,如今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如今大家都没有了,就将所有企业都拉到一条起跑线上。这么一来,对于一些有不同的优势的企业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因为大凡荣誉评选都有一些门槛,像中国名牌的门槛就酿就了数次的风波。因此,丢了中国名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钻进荣誉堆里,希望其它各类“荣誉”来弥补中国名牌留下的空缺。笔者担忧的是,企业将一些无用的“荣誉”当枪炮使,惹来一身骚。

丢了中国名牌,固然会为行业带来不小的损失,但当务之急是奋起直追,全面改善行业形象,将一个崭新的面目展露在民众面前。行业若不升级改造,终有一天,像中国驰名商标等重量级荣誉也会离我们远去。所以,行业各企业有足够的认真去对待这次事件,尽管得不到名推委的名牌评选,但我们可以把口碑植进民众的心里面。

晋江陶瓷“中国名牌”今年要破零


晋江陶瓷砖“中国名牌”今年要破零,明年将使更多优势产品列入这一评价目录。昨日,晋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粘建通在接听市长专线时透露。

“破零”已被列入今年晋江市品牌工作的重点。据统计,晋江市陶瓷生产企业有58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7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

调研发现,晋江作为全国最大建筑陶瓷外墙砖生产基地,却没有一项中国名牌,主要原因是建筑陶瓷外墙砖与内墙砖、地板砖在同一项目中评价中国名牌,而建筑陶瓷外墙砖企业规模较小,因此在外墙砖与内墙砖、地板砖综合排名中名列二十几名。

晋江市质监局调研人员认为,这一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是不合理的,也限制了晋江陶瓷产生“中国名牌”。而今年,单列制定的外墙砖国家标准,给晋江“破零”带来契机。据介绍,今年晋江将在外墙砖的“黏结强度”上下工夫,提高品质,突破市场限制,打造中国名牌。

评论:“中国名牌”之后陶瓷企业还争什么?


建筑陶瓷“中国名牌”在各方斡旋下终于转危为安,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标识可以继续使用到08年8月。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傅维杰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家质检总局蒲长城明确表示,明年建筑陶瓷企业将继续参评“中国名牌”。“如果不评的话,正如你们所说,对行业的损失就太大了(本报770期头版)”。这些消息的释放,对未来建筑陶瓷企业继续参评“中国名牌”极具正面与积极意义。

若将此次“中国名牌”事件放在行业大的背景下进行思考,此次“中国名牌”事件的爆发,虽像面照妖镜一样,将陶瓷行业中一些虚假、扭曲,甚至丑恶的东西“摊在了阳光下”,甚至引发各界对“中国名牌”评选机制及组织主体展开了“口诛笔伐”,但可以预测的是,在明年甚至未来,建筑陶瓷企业追逐“中国名牌”的热情肯定不减。

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中国名牌”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存在,虽然其合理性及公正性屡遭诟病,但经过多次“碰壁”之后,其自我修复与完善功能必定得到加强。尤其是此次与建筑陶瓷行业直接发生对撞后,建筑陶瓷企业能够继续沿用该标识,实质是“中国名牌”在与市场对接过程中的一种妥协与让步。而这种妥协与让步的市场化过程,客观上将促使其体制及标准将会更加“公正、客观、透明”。这种自我进步的嬗变性,将意味着“中国名牌”的“稀缺”特性不但不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消弭,而且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加强。

对于陶瓷企业而言,在目前大肆扩张、四处“圈地”的背景下,未来的产品销往哪里才是企业真正考虑,甚至焦虑的问题。很简单,举个例子,一个目前销售5个亿的陶瓷企业一举圈地1000亩后,将意味着这家企业在未来几年内,其整体产能将达到十几亿的数量级。而为了消化如此“跃进式”的产能,企业必须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极力拉升自身品牌高度,最大限度地影响终端消费者;二是执行多品牌战略,“以东方西方全面亮”的方式尽可能地占有市场。而“中国名牌”在终端消费群体中的背书作用,显然是这些企业玩转市场所绕不开的槛。

尤为重要的是,陶业竞争目前已经进入了新的境界,展现大格局、大气势,以“服务、品牌、文化“为核心的立体竞争已经摆在了品牌企业面前,并且这场竞争已有演化为“龙头”之争的趋势。在这个状态上,“中国名牌”所具有的高度肯定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更是“龙头”陶瓷企业超越对手不可或缺的。

“中国名牌”已经成功回归到陶瓷行业,而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趋势,对优秀的陶瓷企业而言,“扩张、品牌、上市、中国名牌”等,似乎一个都不能少。

评论:将建筑陶瓷排除在外真正受伤的是“中国名牌”


建筑陶瓷无缘本届”中国名牌”评价已经成为无可挽回的事实,由此引起的对“中国名牌产品”评价机制的质疑声音将会在一个时期内存在。理由是“中国名牌”作为国家推动品牌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轻易对一个年产值有着1000多亿的建筑陶瓷行业说“不”,用近乎无礼的方式将其剔除在外,除造成事实上的更大不公外,也暴露出“中国名牌”自身的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2001年第12号总局令)的第三章第十条中明确说明,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申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一)使用国(境)外商标的;(二)列入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及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等管理范围的产品而未获证的;(三)在近三年内,有被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上质量监督抽查判为不合格经历的;(四)在近三年内,出口商品检验有不合格经历的;或者出现出口产品遭到国外索赔的;(五)近三年内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或者有重大质量投诉经查证属实的;(六)有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对照上述限制条件,建筑陶瓷被整体排除在外,从理论上讲应是这个行业集体触犯了上述某个条款或多个条款,但实质是,“中国名牌”评选机构直到目前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说法,而对相关善后处理办法更是只字不提。这种以“打哑谜”的方式宣告建筑陶瓷无缘“中国名牌”的做法,不单剥夺了建筑陶瓷企业申报中国名牌的正当权益,实际上也对整个建筑陶瓷行业的名誉造成了伤害。最近,有陶瓷企业私下透露:希望能够联合相关陶瓷企业,以“联盟”的方式向相关部门讨个说法,但在笔者看来,倒不如通过诉讼手段来得更为直接,大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为整个建筑陶瓷行业讨个公道。

中国名牌的评选机制一直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初审和推荐工作由省、区、市质检局掌握,最后的初选、征求意见和公布工作由“名推委”在质检总局的指导下进行。这种“自下而上”评价程序的设置,目的显然是寻求在客观公正、公开公平上做足文章。但这种近乎僵化的程序设置,客观上也为相关部门创造了寻租空间。近日坊间流传相关协会在这场“名牌”之争中,因成为不同企业与地区的利益代言人而相互告状与“揭短”的说法,从侧面证明了建筑陶瓷行业被集体说“不”,实质上正是这种恶质评选机制种出的恶果。

日前,已有法律专家对“中国名牌“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其评选过程涉嫌违反《行政许可法》。而此次“中国名牌”将整个建筑陶瓷行业排除在外,表面上看使整个建筑陶瓷行业受到伤害,但从更深层次与意义上说,真正受伤是“中国名牌”本身。

中国名牌初审结果本周起公示 逾40家陶瓷企业角逐


中国名牌的申报,自始至终聚集着行业内知名品牌和企业的目光。本周一,各省级、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陆续公布了2008年申报中国名牌初审合格企业的名单及主要数据。记者逐一上网搜寻,除四川省因地震影响而延迟公示外,其它省市均已按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按时予以公示。2008年,建筑陶瓷企业(四川省除外)共有40多家企业角逐中国名牌。

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关于做好2008年中国名牌产品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统一于6月16日10时至6月29日17时,在省局网站和各地方主要媒体的显要位置公示初审合格企业的主要申报数据和企业的门户网站网址。本周一上午,佛山诸多企业的领导齐齐聚在电脑前,查看中国名牌的公示结果。记者发现,各省市均已按统一的格式要求,按时公布了初审合格的企业数据。

从公示结果来看,其中广东今年申报中国名牌的品牌有冠珠、马可波罗、新中源、蒙娜丽莎、金舵、东鹏、鹰牌、欧美、能强、博德、萨米特、顺辉、新润成、金意陶、合美、佳美施、宏宇、白兔共18个品牌;山东有耿瓷、斯格米、旭东、创越、宝时洁、凯越、雅格布、瓦伦蒂诺、新博、强赛特、金卡共11个品牌;福建有恒达、协进、万利、豪山、腾达、华鸿共6个品牌;上海有斯米克、亚细亚两个品牌;此外还有浙江的诺贝尔、江苏的冠军、河北的力马等品牌。

从申报数量上看,建筑陶瓷生产大省申报企业数量仍然名列榜首,但今年广东、山东、福建申报企业数量均比06年、07年有所减少,这可能与部分企业预期今年中国名牌竞争激烈而放弃申报有关,其中06年、07年积极申报中国名牌的部分企业,今年反而放弃了申报工作。从申报类别方面来看,广东18个品牌当中除宏宇、白兔两个品牌以室外砖类别申报外,其它均以室内砖类别申报;山东11个品牌则全部以室内砖申报;外墙砖生产大省福建省6个品牌全部以室外砖类别申报。

省级中国名牌申报数据的公示,仅仅是中国名牌的第一轮入围“考试”。为了维护中国名牌评价工作的科学、公正、公平、公开原则,本报今日特摘登各大产区申报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数据,以供企业参考。

争创名牌产品 唐山谋求做大做强陶瓷产业


9月16日,一年一度的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再次启帷。展会搭台,产业唱戏,“北方瓷都”唐山将以本届陶博会为一个新的节点,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力图谋变求新,把陶瓷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唐山陶瓷业历史悠久,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被称为“北方瓷都”。但近年来随着陶瓷企业的激增,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一些企业纷纷低价促销,造成陶瓷企业严重亏损。“陶瓷不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蕴涵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只要我们下大力量开发挖掘,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陶瓷产业将会成为唐山经济发展一个新的亮点和增长点。”唐山市委书记姜德果说。

唐山市发改委主任庞秋原介绍,该市正紧紧围绕重塑“北方瓷都”品牌地位,抓紧编制全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振兴陶瓷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目前框架性方向是,鼓励和支持陶瓷企业自建或共建企业研发机构,落实好鼓励企业研发的相关优惠政策,激发行业创新活力;按照“强化高端、淘汰低端”的思路,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陶瓷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并加快淘汰落后陶瓷产能,提高陶瓷产业集约节约发展水平。同时,鼓励河北联合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陶瓷企业加强合作,建立院校企业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平台,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产业发展中,文化的力量不可小觑。”庞秋原说,今后唐山要进一步加强陶瓷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依托陶瓷文化打造陶瓷旅游市场,加快规划陶瓷文化展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陶瓷一条街等项目建设,做到文化与产业、产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此次陶博会,还首次设立了陶瓷历史文化展。唐山市民俗学会会长郁立安介绍,该展览首次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唐山陶瓷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

目前,唐山陶瓷行业重复建设问题严重,生产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竞争力不强。针对这一问题,唐山市招商局局长孙辉福提出“借梯上楼”的理念,即主动敞开大门,引进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推动本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据介绍,今年,唐山市已引进总投资达20亿元的广东唯美集团有限公司陶瓷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陶瓷产品多元化和价值链提升。此外,该市还积极与台湾陶瓷协会进行对接,力争促成一批台湾地区陶瓷企业和项目落户唐山,并着重开展两地间人才、技术方面的合作交流,着力引进一批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和工艺大师,切实提升唐山陶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唐山北方瓷都陶瓷集团目前正全力做好丰南陶瓷产业园区生产基地的建设与经营。该集团董事长李润平介绍,他们将依托“唐陶”、“红玫瑰”等已被市场广泛认可的知名品牌,努力打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向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渗透和转移。目前,该集团已与国际知名品牌美国戈博、台湾和成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努力以高端产品打进国际市场。同时,通过采取数控、高压注浆、机械手施釉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使产品外观、排水、节水性等各方面技术参数均达到国际中高端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单件价值提高了80%以上。

中国名瓷介绍


名瓷介绍:磁州窑

在磁州境内(今河北磁县观台镇、彭城镇一带), 故名。建于宋代,所烧器物纯供民间使用,品种繁多,如瓶、罐、盆、碗、缸、瓮等,以白地黑花(属釉下彩装饰)为主要特征。白地黑花保留了不少民间喜闻乐见的纹饰,如马戏、孩童钓鱼、池塘赶鸭、蹴球等,题材丰富而清新, 纹饰线条流畅豪放,黑白色彩对比强烈,发展了陶瓷的装饰艺术,当时深受北方地区人们喜爱,曾对南北方不少瓷窑产生很大影响。

名瓷介绍:龙 泉 窑

在今浙江龙泉,故名。窑址已发现上百处。始烧于北宋前期,中期以后有发展,南宋是其极盛时期,瓷窑数量成倍增长,胎质洁白,质量显著提高;与生产白胎青瓷的同时,还为南宋宫廷烧造仿官窑的黑胎器物,在金村、溪口等窑址都有这类仿官标本出土。元代在烧大件器物上取得很大成绩,近三尺的大盘与大瓶,烧成后盘心坦平,瓶身不偏不倚,极其难得,除供应全国各地外,还大量行销海外,在今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的古港口及遗址都有龙泉窑瓷器出土,1976年南朝鲜新安海底发现一艘中国元代沉船,打捞出元代瓷器一万七千余件,其中龙泉窑瓷器达九千余件。不能判明窑口者二千余件。明代前期产量仍很大,中期后渐衰。

名瓷介绍:德化瓷器

福建德化所产的瓷器。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塑佛像闻名。瓷质作乳白色,洁白晶莹。产品以瓶、罐、杯、盘等日用瓷器为主,兼有雕塑艺术的陈设瓷器,多用贴花、印花、堆花作装饰,畅销国外。

名瓷介绍:钧窑

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县),故名。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代,经历宋金至元代。境内有窑址近一百处,以小白峪历史最早,唐代已烧黑釉带斑点器物,时称"花瓷",对宋代紫红斑点装饰有直接影响。宋代首创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美如晚霞。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钧台窑是宋代众多钧窑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窑址发掘出土数以千计供宫廷陈设用的这类瓷器,器物底部各刻一个从一到十的数目字,数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绝大多数窑均烧钧窑器物,天蓝、月白釉较多。一部分窑址还发现烧磁州窑白地黑花、三彩、红绿彩等品种,其中以扒村窑质量最好。

名瓷介绍:越 窑

也称“秘色窑”。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为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发规窑址已达二、三十处,以鳌唇山东晋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唐代的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瓯”。许浑“越瓯秋水澄”,皮白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五代吴越时越窑已“巨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进贡瓷器动辄万件;入宋以后,瓷贡数量有增无巳,一次进贡有多达十四万件者。

名瓷介绍:汴京官窑

北宋后期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由官府直接经营的瓷窑,故名。官窑专为宫廷服务,有南北之分。宋代顾文荐《负喧杂录》有 "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记载,明代《事物绀珠》、《留留青》因袭此说。此窑继汝窑之后为宫廷烧制瓷器,形质与工艺与汝窑有共同处。器多仿古,胎骨深灰或紫色,釉色有粉青、月白,釉质晶莹润泽,有纹片,有紫口铁口特征,底有文钉烧痕。 具体窑址至今尚未发现。

名窑介绍:醴陵瓷器

湖南醴陵所产的瓷器。有日用瓷与陈设瓷,薄胎注浆,瓷质洁白,装饰的主要特色是釉下五彩,闻名中外。另除有釉上贴花和喷花等外,1958年还试制成功一种感光晒花的新装饰法。建国以后,这个地区的瓷器在技术方面不断革新创造,生产发展很快,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瓷区之一。

名窑介绍:龙泉务窑

在今北京门头沟龙泉务村,故名。建于辽代,所烧器皿有碗、盘、瓶、壶和盂,碗盘所占比重最大,而以白瓷为主,青釉、黑釉次之。白瓷有租细之分,有浮雕菊瓣纹碗,有葵瓣口盘、折腰盘,与邻近的河北、山西白瓷有类似风格。支烧方法与各地不同,盘碗里心或足部多数有四个支烧痕,此法仅见于山西浑源窑。

名窑介绍:邢 窑

在邢州境内(今河北临城祁村),故名。建于唐代,盛产白瓷,与同代着名越窑所产青瓷齐名,陆羽《茶经》有"邢瓷类银类雪"记载,因质白如雪,被选为唐代宫廷烧制贡瓷。《旧唐书·地理》也有" 邢州……天宝元年更名,土贡丝布磁器 "记载。邢窑白瓷曾畅销各地和深受人们欢迎,李肇《唐国史》载:"凡质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纪,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为盖,草皮为带,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建国后,陕西西安地区唐墓出土有邢州白瓷; 唐大明宫遗址也有不少胎釉洁白的邢窑白瓷出土。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兼谈“中国名牌产品”评选取消的风波》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兼谈“中国名牌产品”评选取消的风波》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