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什么是瓷砖 > 导航 >

评论:将建筑陶瓷排除在外真正受伤的是“中国名牌”

评论:将建筑陶瓷排除在外真正受伤的是“中国名牌”

什么是瓷砖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2021-05-04

什么是瓷砖。

建筑陶瓷无缘本届”中国名牌”评价已经成为无可挽回的事实,由此引起的对“中国名牌产品”评价机制的质疑声音将会在一个时期内存在。理由是“中国名牌”作为国家推动品牌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轻易对一个年产值有着1000多亿的建筑陶瓷行业说“不”,用近乎无礼的方式将其剔除在外,除造成事实上的更大不公外,也暴露出“中国名牌”自身的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2001年第12号总局令)的第三章第十条中明确说明,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申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一)使用国(境)外商标的;(二)列入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及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等管理范围的产品而未获证的;(三)在近三年内,有被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上质量监督抽查判为不合格经历的;(四)在近三年内,出口商品检验有不合格经历的;或者出现出口产品遭到国外索赔的;(五)近三年内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或者有重大质量投诉经查证属实的;(六)有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对照上述限制条件,建筑陶瓷被整体排除在外,从理论上讲应是这个行业集体触犯了上述某个条款或多个条款,但实质是,“中国名牌”评选机构直到目前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说法,而对相关善后处理办法更是只字不提。这种以“打哑谜”的方式宣告建筑陶瓷无缘“中国名牌”的做法,不单剥夺了建筑陶瓷企业申报中国名牌的正当权益,实际上也对整个建筑陶瓷行业的名誉造成了伤害。最近,有陶瓷企业私下透露:希望能够联合相关陶瓷企业,以“联盟”的方式向相关部门讨个说法,但在笔者看来,倒不如通过诉讼手段来得更为直接,大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为整个建筑陶瓷行业讨个公道。

中国名牌的评选机制一直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初审和推荐工作由省、区、市质检局掌握,最后的初选、征求意见和公布工作由“名推委”在质检总局的指导下进行。这种“自下而上”评价程序的设置,目的显然是寻求在客观公正、公开公平上做足文章。但这种近乎僵化的程序设置,客观上也为相关部门创造了寻租空间。近日坊间流传相关协会在这场“名牌”之争中,因成为不同企业与地区的利益代言人而相互告状与“揭短”的说法,从侧面证明了建筑陶瓷行业被集体说“不”,实质上正是这种恶质评选机制种出的恶果。

日前,已有法律专家对“中国名牌“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其评选过程涉嫌违反《行政许可法》。而此次“中国名牌”将整个建筑陶瓷行业排除在外,表面上看使整个建筑陶瓷行业受到伤害,但从更深层次与意义上说,真正受伤是“中国名牌”本身。WWW.tAoci52.coM

taoci52.com小编推荐

评论:“中国名牌”谁人之殇?


上帝总爱和陶瓷行业开各种玩笑,而且有些玩笑开得十分过火。近日,“建筑陶瓷‘中国名牌’可能再续延一年”的消息让多数陶瓷人颇感错愕。尤其在此前的各路媒体纷纷以“弃儿”等名词对建筑陶瓷无缘“中国名牌”进行大肆炒作之下后,这样的“峰回路转”确实让人意外。

在八至九月的前后短短一个月内,既非“中国名牌”评委,又非“国”字头协会成员的我们,目前无法知道是谁从中施以妙手回春术,而又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最终将“气息奄奄”的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一个月中,当陶业中所弥漫的普遍的失望情绪最终触底反弹,通过各种途径将舆论的焦点一致指向“名推委”及其一手炮制出的“中国名牌产品”评选程序时,这种理性情绪客观上已成为挽救建筑陶瓷“中国名牌”的“救命稻草”。

8月1日,当“名推委”发布公告称,经过研究决定,建筑陶瓷不予评价,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不再保留,并有“名推委”负责人进一步解释9月1日后,建筑陶瓷不允许再出现“中国名牌产品”字样后,陶瓷行业顷刻间陷入一片“沸腾”,整个陶瓷行业在展开声势浩大的危机公关的同时,也展开了一场“坚壁清野”式的自省行动:大家纷纷在拷问:谁是中国名牌的掘墓人?而当善良的陶瓷人纷纷用“造假、告状、注水”等等自作自受的词语来安慰自己的失望情绪,并逐渐从愤懑情绪中清醒过来后才猛然发现,真正的掘墓人恰恰是“中国名牌”本身,是“中国名牌”的评价标准让整个建筑陶瓷业蒙羞。

这当中,“名推委抛弃建筑陶瓷意在规避风险”,“尽快让名推委成为民间组织”等等来自行业观察人士的客观理性声音逐渐占据了上风。大众也纷纷开始刨根究底: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名推委何以可以无预告地对陶瓷行业断然说“不”,又何以没有理由粗暴地将建筑陶瓷排除在外?一时间,“中国名牌”僵化的评选机制及其导致的功利化竞争结果成为汹汹舆情穷追猛打的一只“怪胎”。

如今,建筑陶瓷“中国名牌”虽如南柯惊梦般起死回生,但无法预计的是,这是否意味陶瓷行业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而非是一次借尸还魂式的回光返照。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经过此轮“兜兜转转”的折腾之后,陶瓷行业对“中国名牌”已经彻底失望了,虽然我们声言并没有放弃。

评论:“中国名牌”之后陶瓷企业还争什么?


建筑陶瓷“中国名牌”在各方斡旋下终于转危为安,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标识可以继续使用到08年8月。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傅维杰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家质检总局蒲长城明确表示,明年建筑陶瓷企业将继续参评“中国名牌”。“如果不评的话,正如你们所说,对行业的损失就太大了(本报770期头版)”。这些消息的释放,对未来建筑陶瓷企业继续参评“中国名牌”极具正面与积极意义。

若将此次“中国名牌”事件放在行业大的背景下进行思考,此次“中国名牌”事件的爆发,虽像面照妖镜一样,将陶瓷行业中一些虚假、扭曲,甚至丑恶的东西“摊在了阳光下”,甚至引发各界对“中国名牌”评选机制及组织主体展开了“口诛笔伐”,但可以预测的是,在明年甚至未来,建筑陶瓷企业追逐“中国名牌”的热情肯定不减。

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中国名牌”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存在,虽然其合理性及公正性屡遭诟病,但经过多次“碰壁”之后,其自我修复与完善功能必定得到加强。尤其是此次与建筑陶瓷行业直接发生对撞后,建筑陶瓷企业能够继续沿用该标识,实质是“中国名牌”在与市场对接过程中的一种妥协与让步。而这种妥协与让步的市场化过程,客观上将促使其体制及标准将会更加“公正、客观、透明”。这种自我进步的嬗变性,将意味着“中国名牌”的“稀缺”特性不但不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消弭,而且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加强。

对于陶瓷企业而言,在目前大肆扩张、四处“圈地”的背景下,未来的产品销往哪里才是企业真正考虑,甚至焦虑的问题。很简单,举个例子,一个目前销售5个亿的陶瓷企业一举圈地1000亩后,将意味着这家企业在未来几年内,其整体产能将达到十几亿的数量级。而为了消化如此“跃进式”的产能,企业必须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极力拉升自身品牌高度,最大限度地影响终端消费者;二是执行多品牌战略,“以东方西方全面亮”的方式尽可能地占有市场。而“中国名牌”在终端消费群体中的背书作用,显然是这些企业玩转市场所绕不开的槛。

尤为重要的是,陶业竞争目前已经进入了新的境界,展现大格局、大气势,以“服务、品牌、文化“为核心的立体竞争已经摆在了品牌企业面前,并且这场竞争已有演化为“龙头”之争的趋势。在这个状态上,“中国名牌”所具有的高度肯定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更是“龙头”陶瓷企业超越对手不可或缺的。

“中国名牌”已经成功回归到陶瓷行业,而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趋势,对优秀的陶瓷企业而言,“扩张、品牌、上市、中国名牌”等,似乎一个都不能少。

大话“世界杯”与“中国名牌”


足球世界杯与陶瓷中国名牌这两件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今年却凑在一起了,不仅时间上几乎同时出现,而且在陶瓷行业的影响和受关注程度也不相上下。

足球世界杯四年一次,谓之群雄逐鹿也好、豪门盛宴也罢,一旦获胜则风光无限;三年一评的陶瓷中国名牌也是众多陶瓷企业追逐的对象,一经获得,产品则光芒四射,陶瓷中国名牌如果从今年起改三年一评为四年一评,则与足球世界杯完全同期、同步,以后的陶瓷中国名牌就是陶瓷的世界杯了,广告包装也可以做得更直接简单。

足球世界杯的附加值高,不少名不见经传的亚洲、非洲选手一有上乘表现,立马成为欧洲俱乐部的热门货,从此身价倍增,前(钱)途无量,为了这些,所以有服禁药的、打假波的,球队也是如此,1982年沙特放水5个球,最终将中国队堵在足球世界杯决赛的大门之外,又如最近爆料的2002年巴西对巴拉圭的预选赛内幕;陶瓷中国名牌的附加值也高,也使一些企业、甚至知名企业虚报产值、税收等。

足球世界杯有预选赛,各大洲赛区通过激烈的角逐,产生32支决赛球队;中国陶瓷名牌评比没有预选,谁都可以直接进入主赛场,因此造成不少一般的企业也粉墨登场,如果陶瓷中国名牌也设有预选赛,是不是可以使参加决赛角逐的陶瓷企业更具代表性、先进性?更客观性?政府基层组织及地方行业协会是否可以更容易地、更客观地把好这一关?

足球世界杯决赛名额各大洲的分配是不均等的,目前是:欧洲区:13、南美洲区:4、非洲:5、北美及加勒比地区:3.5、亚洲区:4.5、大洋洲:1、东道主:1,32个席位;理论上陶瓷中国名牌在各个产瓷区是没有名额的分配的,可不可以在各产瓷区也设一定的名额分配作为预选赛出线的名额,再最后角逐决赛。

足球世界杯影响参赛者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如球队状态、队员伤病、裁判执法、赛程安排等等,但在世界杯赛场谁都不愿意公开说我是影响球队成绩的人;陶瓷中国名牌影响参赛者成绩的因素也不少,如数据填报、推荐机构、评委等等。而在中国名牌评选过程中,就不断有机构公开或者半公开地对外宣称:我们可以影响评比结果,我们有评委参加评选。其潜台词就是:你们都来找我吧!

晋江陶瓷“中国名牌”今年要破零


晋江陶瓷砖“中国名牌”今年要破零,明年将使更多优势产品列入这一评价目录。昨日,晋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粘建通在接听市长专线时透露。

“破零”已被列入今年晋江市品牌工作的重点。据统计,晋江市陶瓷生产企业有58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7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

调研发现,晋江作为全国最大建筑陶瓷外墙砖生产基地,却没有一项中国名牌,主要原因是建筑陶瓷外墙砖与内墙砖、地板砖在同一项目中评价中国名牌,而建筑陶瓷外墙砖企业规模较小,因此在外墙砖与内墙砖、地板砖综合排名中名列二十几名。

晋江市质监局调研人员认为,这一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是不合理的,也限制了晋江陶瓷产生“中国名牌”。而今年,单列制定的外墙砖国家标准,给晋江“破零”带来契机。据介绍,今年晋江将在外墙砖的“黏结强度”上下工夫,提高品质,突破市场限制,打造中国名牌。

兼谈“中国名牌产品”评选取消的风波


近日,各大陶瓷媒体都在纷纷报道“名推委”公布今年暂不评选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的消息,起因是某某企业在申报时因税收注水过多,导致最后所有申请企业全部下马。消息传出整个陶瓷业一片哗然,一时间这件事情成为陶业人士茶余饭后的谈资,陶业资深专家陈帆先生更是说此乃“一件让行业丢颜面的事”。

其实真正回到现实的陶瓷市场中来看,这也是在情理当中的。即使此次不发生,今后终究还会出现的。如果不信的话,诸君可以放眼各个陶瓷产区,或者随意去各建材店面逛一逛,你便会惊奇地发现陶瓷行业一夜之间冒出了许多“排行榜”。什么“百家建材销量第一”、“XX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等大彩旗横幅充斥人们的眼球。随手翻开一些建材报刊杂志,即可见到“XX企业力挫群雄获得某某称号”,“XX企业XX产品技压群芳获得某某荣誉”等等大幅篇章,真可谓“万里江山一片红”。其实评选一些奖项,树立一些行业权威的“排行榜”,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有些奖项或者“排行榜”里面存在着很大的“水分”,有的甚至是滥竽充数。看起来感觉“像雾像雨又像风”,让人目不暇接,难辩真伪。揭开“排行榜”那层神秘的面纱,我们可以看到,种种“排行榜现象”归纳起来不外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巧立名目。就是以指向不明确的术语,抽象模糊的概念来进行所谓的“评比”,混淆视听,以期蒙蔽消费者,误导消费决策,如“最具竞争力品牌”等等。时下某些调查机构就是利用这些“好听”的称谓作诱饵,组织企业翻来覆去搞种种评比活动。什么是“最具竞争力品牌”的评判标准虚虚实实,让人搞不懂这些称谓究竟有什么实质的内容。更有甚者,一些调查机构不理会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他们认为只要有钱可赚,它就可以变换花样搞一些五花八门的“排行榜”评比,反正消费者又不清楚,有些企业更是用自己花钱买来的这些排行榜当然都是第一,在媒体、户外广告上大肆做广告,以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第二,虚报数字。特别是在产销量上不少企业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为了达到扩大宣传目的,往往不顾自身生产实际,向调查机构谎报产量、销量、出口量使不少统计数字“水分”多多。

第三,统计渠道偏向。时常见有“百家陶瓷专卖店销售第一”、“重点建材超市零售量第一”的说法。这样评比的目的何在?是评陶瓷专卖店的营业成绩呢,还是评建材超市里所卖商品的销量?其实,以某一品牌产品在其所选定的商场的销量来涵盖其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这种以偏概全、瞒天过海的评比结果,既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又不能反映行业的真实状况,只能是误导广大消费者,破坏市场竞争环境。

第四,暗箱操作,有偿评比。市场经济时代,信息是一种商品,企业使用调查公司所搜集的数据和整理的资料,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由于我国信息调查业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加之调查机构鱼龙混杂,致使不少调查机构队伍良莠不齐,实际调查中更存在不少“暗箱操作”,他们向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然后大搞五花八门所谓的“排行榜”。哪家企业钱掏得多,排名就靠前,不管你的产品质量如何,不管你在市场上的实际竞争状况如何。于是人们经常看到,在某些所谓的“强势品牌排行榜”上,某些企业的产品不管是瓷片、仿古砖、抛光砖有的甚至是卫生洁具通通都是第一。

笔者认为,其实经过严格科学的调查,真正发布一些真实权威的企业或产品的排行榜,对国家政府部门了解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一旦树立了权威的行业榜样,这对上榜企业自身是一种发展业绩的肯定,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对同行或其他不少行业来说更是一种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对于促进企业的合理竞争,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不无好处。目前,当各种“第一”满天飞,许多调查结果被某些企业随意用来广告炒作,抬高自己,贬低对手之时,这种“排行榜”现象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还是有些企业利用那些所谓虚假的骗人把戏在媒体上大肆炒作,扩大影响。时下出现的某些“排行榜”闹剧,不仅败坏了调查业的形象,损害了国内调查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伤害了同行企业间的感情,干扰了陶瓷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无论是对国家、行业、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无论暗箱操作还是弄虚作假,都只是贪一时之利,图一时之功,并不符合市场运作法则。因此,企业要自律,行业更要有规范的措施,从而形成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其目的是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下,进行高档次竞争,比拼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企业综合实力,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互相学习和提高。

中国名牌初审结果本周起公示 逾40家陶瓷企业角逐


中国名牌的申报,自始至终聚集着行业内知名品牌和企业的目光。本周一,各省级、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陆续公布了2008年申报中国名牌初审合格企业的名单及主要数据。记者逐一上网搜寻,除四川省因地震影响而延迟公示外,其它省市均已按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按时予以公示。2008年,建筑陶瓷企业(四川省除外)共有40多家企业角逐中国名牌。

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关于做好2008年中国名牌产品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统一于6月16日10时至6月29日17时,在省局网站和各地方主要媒体的显要位置公示初审合格企业的主要申报数据和企业的门户网站网址。本周一上午,佛山诸多企业的领导齐齐聚在电脑前,查看中国名牌的公示结果。记者发现,各省市均已按统一的格式要求,按时公布了初审合格的企业数据。

从公示结果来看,其中广东今年申报中国名牌的品牌有冠珠、马可波罗、新中源、蒙娜丽莎、金舵、东鹏、鹰牌、欧美、能强、博德、萨米特、顺辉、新润成、金意陶、合美、佳美施、宏宇、白兔共18个品牌;山东有耿瓷、斯格米、旭东、创越、宝时洁、凯越、雅格布、瓦伦蒂诺、新博、强赛特、金卡共11个品牌;福建有恒达、协进、万利、豪山、腾达、华鸿共6个品牌;上海有斯米克、亚细亚两个品牌;此外还有浙江的诺贝尔、江苏的冠军、河北的力马等品牌。

从申报数量上看,建筑陶瓷生产大省申报企业数量仍然名列榜首,但今年广东、山东、福建申报企业数量均比06年、07年有所减少,这可能与部分企业预期今年中国名牌竞争激烈而放弃申报有关,其中06年、07年积极申报中国名牌的部分企业,今年反而放弃了申报工作。从申报类别方面来看,广东18个品牌当中除宏宇、白兔两个品牌以室外砖类别申报外,其它均以室内砖类别申报;山东11个品牌则全部以室内砖申报;外墙砖生产大省福建省6个品牌全部以室外砖类别申报。

省级中国名牌申报数据的公示,仅仅是中国名牌的第一轮入围“考试”。为了维护中国名牌评价工作的科学、公正、公平、公开原则,本报今日特摘登各大产区申报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数据,以供企业参考。

高安将建全球建筑陶瓷采购交易中心


3月12日,记者从江西省发改委经济贸易处了解到,总投资额达到12.53亿元的江西高安全球建筑陶瓷采购交易中心(一期)项目,已经得到江西省相关部门的审批,同时江西省发改委已正式备案。该项目建成后,将提升江西建筑陶瓷的品牌影响力,是提升江西建陶整体形象、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更是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获得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交易平台。

为促进高安市陶瓷产业升级和规模集聚,搭建陶瓷交易平台,由高安市宏利高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建的江西高安全球建筑陶瓷采购交易中心(一期)项目,位于高安市大城镇。据悉,该项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达到76.7万平方米,其中建设各类品牌建筑陶瓷专营店的建筑面积达到41.16万平方米,综合服务区的建筑面积达到27.6万平方米,各类产品仓储区域建筑面积达到2.74万平方米,此外还涵盖一些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等。

近年来,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迅速崛起壮大。自2010年以来,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生产规模连年实现翻番,产能一举超过四川,跃居全国第四,打破了全国建陶四大产区的格局,形成了全国建筑陶瓷广东、山东、福建、江西、四川五大产区新格局,而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的核心就是高安陶企。2011年,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已拥有226条生产线,日产能达331.61万平方米,年产能达10亿平方米。

巨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建材家居巨头的目光。2012年开年后,在建材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华耐建材家居进军江西。该公司将在江西九江湖口县金沙湾工业园建立江西华耐家居建材交易市场,项目总投资14亿元,总建筑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家居建材卖场,物流仓储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和设备。

此外,近日广东华美立家家居建材广场项目签约仪式在江西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据了解,广东华美立家家居建材广场项目由广东华美立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兴办,项目落户在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壁管理处,该项目经营范围涵盖了各类家具、室内外建筑装饰材料及辅助材料和设备等多类产品,总投资25亿元,预计建成后将成为萍乡市最大的家居建材类商品的一站式购物中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评论:装备先行是中国发展传统陶瓷的特色


这些年来,中国传统陶瓷的现代化进程和产业进步,是从装备做起,是以技术引进、吸收、国产化、自主创新的手段做起的,是装备界对行业的一大贡献,更是一个实践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启迪。

1、陶瓷是中国的原生产业,不是外来的,中国几千年的陶瓷生产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如果没有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很难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走向强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之后陶瓷砖、洁具生产的现代化,最核心的就是解决工艺与装备问题。

2、在日用瓷、陶瓷砖、卫生洁具、电磁四大传统业产品中,由于国内日用瓷技术装备开发力度长期不足,而陶瓷砖生产装备有自主创新的发展,产生两种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陶瓷砖装备的强大,不但支持了砖产品的开发与发展,也有出口,更成为世界陶瓷装备的先进国家。

3、纵观世界的陶瓷业,凡是高水平的陶瓷生产国,往往也是经济发达、装备制造业先进国家,意、法、日、英等国均如此。也说明陶瓷的发展,需要技术和装备制造业的支持。

4、当前陶瓷界议论的很多问题,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等等,实际上也是新装备的开发问题。没有节能电机、节能窑炉、高效除尘系统、好的除铁器等新装备的普遍引入和使用,均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5、装备是先进的技术工艺得到体现和转变为生产力的保证。大规格薄板型陶瓷砖的开发是最好的例证。中国陶瓷人想做此产品多时,当外国不卖国内又不会做,再好的愿望和技术都只能束之高阁。

6、装备的研发带动了新科技成果的引入,不同产业的交流、新材料的运用、人才的培育等众多的提升和进步。

中国是世界陶瓷生产大国,一定也要是装备的生产强国。这是特色,也是国情。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评论:将建筑陶瓷排除在外真正受伤的是“中国名牌”》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评论:将建筑陶瓷排除在外真正受伤的是“中国名牌”》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什么是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