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代瓷器鉴别 > 导航 >

被当赝品封存30年 清代古瓶拍出天价

被当赝品封存30年 清代古瓶拍出天价

清代瓷器鉴别 玻璃当瓷砖 古代瓷器瓶

2021-04-30

清代瓷器鉴别。

据《中国日报》报道一名瑞士女收藏家30年来一直将一个青花瓷瓶当作“杂物”堆放在衣柜中,令她目瞪口呆的是,日前专家鉴定发现,这个瓷花瓶竟是产自18世纪中国清代的珍贵古董,并拍出了280万英镑(约4200万人民币)的天价,一举创下清代文物最高拍卖纪录。

据英国媒体11月8日报道,这只被拍出天价的中国文物是一个蓝白色相间的青花瓷瓶,它大约高46厘米,瓶身上绘有中国龙的图案。30年来,它一直被一名瑞士女私人收藏家当作“杂物”放在家中衣柜的最底层,瓶身上堆满灰尘。

不久前,该收藏家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一个古董展览会,她注意到有一件古董瓷瓶和她家中的那个很相似,便将这一情况告诉了伦敦索思比拍卖行的中国古董专家吉布森。专家鉴定后发现,这个瓷瓶是产自18世纪中国清代的珍贵古董,它的生产年份大约在1736年到1795年之间。由于上面的图案设计独一无二,它成为目前世界古董市场上最好的一种中国瓷瓶。

11月7日,索思比拍卖行举行拍卖会出售这只瓷瓶,7名竞拍者展开激烈竞争,最后以282.05万英镑的天价被一名伦敦艺术交易商买走。据报道,这一价格打破了此前中国清代文物250.0314万英镑的最高拍卖价格纪录。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平潭发现清代古沉船大量古瓷被追回


本报讯记者昨天下午从有关部门获悉,平潭屿头海域近日发现一艘清代古沉船,有关部门已从当地渔民处追回数百件康熙年间青花瓷,并在为打捞古沉船积极准备。

碗礁海域发现沉船

据悉,今年6月中旬,平潭屿头一渔民在屿头乡碗礁海域拉网作业时,意外地“捕上”满网的古瓷碗,这些瓷碗为青花瓷,许多碗上长满了海蛎。“海底有宝”的消息不胫而走。是日下午,当地年轻的渔民穿上潜水服下海,终于发现一艘沉在海底被泥沙掩埋的古沉船。这一消息让小岛的渔民震惊了。

碗礁处于鼓屿门水道,这里水流湍急,环境复杂,为福清海口、长乐松下、平潭屿头三县交界处。连日来,受利益趋动,三地渔民纷纷加入到私自打捞行列。不少渔民甚至花大钱买来潜水服或雇人下水打捞,一位平潭渔民下水打捞时被淹死。

追回数百件瓷器

6月24日,平潭屿头边防派出所接到群众报案,在私自打捞沉船文物的一户人家查获破损瓷碗7件、灯具11件、探测仪1个。并将7件文物送到平潭县文体局鉴定。此后,省市文物部门专家下去调查。6月30日,7月1日,屿头乡、平潭县政府先后发出禁止在碗礁海域打捞沉船文物的通告。县委县政府、县公安、边防、县文体局、省边防总队海警一支队积极配合,制止渔民私自打捞行为,劝说渔民交回文物,大部分私捞文物的渔民交出了打捞的文物。到7月1日,追回瓷器已超过500多件。

经鉴定,这批青花瓷器共有13种,包括碗、盘、碟、酒杯等日用瓷。图案漂亮,为江西景德镇瓷器。这些瓷器做工粗糙,表面有很多沙粒,瓷质差,为民窑而非官窑生产,年代在清康熙年间。

沉船为清康熙年间运输船或商货船,下沉了270多年。沉船位置是在平潮时水下10米处,涨潮时水下12米处。据下过水的当地渔民介绍,木船长约三四十米,有说船体不大。木船破损,有说船舱已烂掉,有说下半部保存较好。

私自水下打捞属违法

有关部门同志告诉记者,此次许多当地愉私自下水打捞沉船文物,属于违法行为,反映了当地人法律意识淡薄。私自打捞还造成一人丧命,许多完整的文物被破坏,不少瓷器被高价出售。

根据《国家文物法》,第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第64条规定:“盗窃、哄抢、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国有文物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关同志说,水下考古发掘要经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批准。打捞的文物要交给国家。私自下水打捞文物是错,拿回去占为己有是错,出售国家文物还是错。

有关部门为打捞作准备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此次大批量发现古瓷器及古沉船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来自福建、广东、浙江的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队队员停下了在东山的水下考古工作,近日将全部集结屿头,为打捞沉船文物做准备。考古工作现处在水下文物前期调查、水下拍摄阶段。待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将开始长达数月的科学有序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届时沉船的价值将有定论。

越窑青瓷大洋彼岸拍出天价


最近,在美国举办的一个中国古代瓷器拍卖会上,一只长20厘米、高10厘米的西晋时期出土的越窑青瓷连体狮形器拍出1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这引起绍兴古玩界的震动,一个小小的青瓷,为何能拍出如此天价?为此,记者走访了浙江越窑青瓷研究会的张先生和越窑青瓷的收藏者郑先生。

越窑青瓷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历史和文化艺术背景。据省越窑研究会会员张先生介绍,绍兴陶瓷,历史悠久,名窑迭出。早在7000年前,越族先民已学会烧造陶器。从绍兴马鞍、仙人山遗址发掘大量陶器制品证实,新石器时代晚期,绍兴地区已能广泛烧制质量较高的陶器。晚商至东周时期,绍兴陶里、富盛一带开始生产原始青瓷。春秋战国时期,原始青瓷进入鼎盛时期——当年越国京都东郊吼山建有专门烧造原始青瓷的窑址。

越窑青瓷的收藏者郑先生,经过多年的努力,收藏了鸡头壶、虎子、蛙形水盂等典型的越窑青瓷。问及越窑青瓷,他侃侃而谈。在历史上,越瓷享有崇高的声誉,颂扬的诗篇不计其数。《茶经》以“类玉”、“类冰”作比喻,赞美越瓷品质之高雅,并把越窑列为全国名窑之首;诗人陆龟蒙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诗句形容越窑色泽之优美。东瀛国日本对越瓷也倍加赞赏,作诗称道越瓷“亮地鉴毛发,莹澈犹明铛”。可见越瓷深受人们喜爱的盛况。

目前,真正品相完整的古代越窑瓷存世不多,特别是越窑青瓷中的官窑产品,像当年专供皇宫贵族使用的秘色瓷更是稀罕之物,而且制作秘色瓷的工艺今已基本失传。所以越窑青瓷在美国拍出天价就不足为奇了。

(沈标桐文并摄)

图为:鲁迅故里这家古玩店中的越窑青瓷碎片要卖到300至500元不等,可见其珍贵。

清朝瓷器拍出4492万天价


青花六方瓶以4492万港元成交,创下清朝瓷器拍卖价世界纪录

苏富比春季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日前在香港举行,其中一件青花六方套瓶以4492万港元成交,创下清朝瓷器拍卖价的世界纪录。

另一件清朝康熙年间御制的铜胎画琺琅彩黄地牡丹雉鸡图盖盒则以1972万港元成交,创下清朝御制铜胎画琺琅器的拍卖纪录。

该拍卖会成交总额近2.6亿港元,是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的历年最高成交额。

拍出天价的内青花六方套瓶,造于清朝乾隆二年间。其瓶面青釉无瑕疵,更瓶中有瓶,镂空的外瓶之内藏有一个仿明式青花樽。迄今为止,所知存世的类似瓷器仅4件,3件都由苏富比拍卖,另一件与此次拍卖的套瓶一模一样,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在此次拍卖会上,一位英国收藏家经过多轮竞拍,以4000万港元收货入囊,另加492万港元佣金,刷新了拍卖清朝瓷器的世界纪录。此前的纪录是在去年苏富比拍卖会上所创下的4150万港元。

21年前,这件瓷器在纽约一个拍卖会上被一名亚洲私人收藏家投得,当时的成交价约60万港元。苏富比中国艺术部专家仇国士表示,这件青花瓶在20年间身价飙升,与收藏家品味由明瓷转为清瓷有很大关系。新华社

上图:“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5月2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港币4492万元成交,创清朝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新华社发

鸡缸杯拍出天价 鸡公碗流落谁家


一只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日前在香港拍卖会上竟然拍出了2.8124亿港元的天价,引来了社会各界关注。河源市众多市民从新闻媒体上看到这只画有公鸡的天价鸡缸杯时,都感觉“好眼熟”,和平县多位读者告诉记者:“我们客家人的村庄以前许多家庭都有使用鸡公碗,还有专门的村庄制作”。

近日,记者赴河源和平县大坝镇鹅塘村和与之相邻的石井村,先后找到这两个当年大量制作鸡公碗的村庄,然而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当地已经有10多年不再生产“鸡公碗”了,只留下了另一种“皮钵”的制作。

讲述:鸡公碗仍在使用

记者近日在和平县大坝镇鹅塘村、石井村看到,当地村民家中目前仍在使用这种口大底小的鸡公碗,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碗里画的“公鸡”,因“鸡”在客家话中与“吉”同音,所以有“吉祥”的意思。当地村民称,鹅塘、石井两个行政村在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都有生产这种鸡公碗,当时的零售价每只一角钱不等。

据大坝镇石井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振基介绍,他的祖父刘芋中和父亲刘启明都是村里有名的制陶师傅,据其祖辈口口相传,早在清朝顺治年间,该村与相邻的鹅塘村村民就开始大量生产鸡公碗、皮钵(有人也称“钵皮”)、泥鸡、水壶、汤匙等陶制品,到了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全村制陶业已达到鼎盛时期,2个村1000多户人家就有500多户村民参与手工制陶业的加工与生产,当年的制陶品主要以“鸡公碗”为主,刘振基称,从清代到现在,屈指算来,当地制陶业的历史迄今已有370年的历史了。

清代“鸡公碗”最远卖至东南亚

和平县大坝镇毗邻江西省,又有东江水路直达珠三角,刘振基称,大坝镇境内拥有丰富的优质白瓷土资源,可以在山上随意挖出白瓷土,加上当地水力资源丰富,这是当地制陶业古时兴盛的主要原因之一。

石井村与鹅塘村在清代鼎盛时期曾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刘振基告诉记者,要烧制成一件皮钵、鸡公碗等陶器成品,需依次进行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上釉和烧窑等多道传统的制瓷工序,其中烧制鸡公碗还要画坯,而在制陶过程中,村民首先要将山上采挖到的白瓷泥用最原始的水车舂碎成粉,并在水池搅拌沉淀数天后取出泥浆晾干备用,之后将半干的瓷泥拌成泥团、揉成泥条、拍打泥坯,然后再在特制的石膏模具制成皮钵或鸡公碗,晾晒后再上釉并在瓷窑焙烧至成品出炉,一窑陶器从制作到成品出炉,需要半个多月甚至一个月时间。

大坝镇鹅塘村村民谢石海、谢石明、谢石金、谢石雄、谢石伟等五兄弟是该村目前唯一一家生产皮钵的专业户,谢石雄告诉记者,村里烧制的鸡公碗,在清代期间就通过东江水路运输,将产品出口远销至东南亚。

现状

鸡公碗已停产 皮钵仍有市场

刘振基说,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于现代制陶业的崛起和玻璃、塑料以及不锈钢等器皿大量冲击市场,大坝镇手工制陶业开始衰落,镇里的陶瓷厂也因管理不善而倒闭了,至1999年底,鸡公碗在当地停产并全面退出市场,只有皮钵这一制陶工艺在石井、鹅塘两个行政村4户村民家中“坚守”下来。

刘振基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鸡公碗这种朴素的民俗餐具现已渐渐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人收藏鸡公碗更多的是为了怀旧。

“不过,好在皮钵这一制陶手工艺还有多户村民坚守下来,”刘振基告诉记者,由于皮钵可以用来蒸饭、蒸汤,而且用皮钵蒸出来的米饭、猪肉汤,其口感清甜香醇,如今在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以及赣南、梅州、河源等客家地区仍大有市场,再加上皮钵的烧制温度比鸡公碗1000摄氏度以上的烧制温度低一半左右,一般的木柴、火炭都可以满足皮钵的煅烧需要,这也是村民能坚持制作皮钵的原因之一。

探索

将制陶作坊组合成旅游线路

“为让祖辈代代传承下来的皮钵手工艺制作技术不至于失传,大家都想将村里的制陶业与当地的旅游业结合起来,让传承了数百年家庭作坊式的制陶业再振雄风,”刘振基说,目前计划拟定方案,对石井村和鹅塘村的4户家庭式制陶作坊组合成一条旅游观光线路,将村里生产的泥鸡、皮钵、水壶等陶制品以及停产但仍有大量库存的鸡公碗,对外地游客进行展示和销售,以此带旺当地的手工制陶业的经济发展。

寻亲

鸡缸杯还有个“亲戚”?

明代成化年间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被拍出上亿元天价,近日引来河源各地网友的热议,一些眼尖的网友看到瓷器上那标志性的大公鸡时,不觉异口同声地惊呼,这只鸡缸杯的外形怎么与咱们和平县大坝镇的鸡公碗如此相似?

一名河源网友告诉记者,每逢村里聚会,村民都会在祠堂里沿用公家之前集体购买的“鸡公碗”装盛饭菜,用来招待亲朋好友或远方的客人。

释疑

“杯”“碗”存天壤之别

据河源市民间收藏家蒋鸿介绍,鸡公碗和鸡缸杯两者的收藏价值各异,鸡公碗工艺粗犷,民间存量较大,目前还没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而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是瓷器里的“名品”,工艺精细,民间存量稀少,现存于世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只有19只,其中4只在私人藏家手中,其余均被各地博物馆收藏,自明代以来,鸡缸杯便被视为千金难买,绝大多数收藏家都梦想着拥有一件鸡缸杯。蒋鸿称,鸡缸杯的数量越少,其市面价格就会越高,所以它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1.15亿港元!清朝瓷瓶香港拍出惊人天价


香港艺术交易商WilliamChak10月23日手持在苏富比香港拍卖会中标得的清干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

香港艺术交易商WilliamChak10月23日出价115,480,000港元(,887,682,¥1.2亿)在苏富比香港拍卖会中标购入清干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他不但创下了亚洲艺品的拍卖最高纪录,也改写清朝瓷瓶的全球最高价。这只双耳瓶仅16.5公分,瓶面绘有一对栖息于树枝上的锦鸡,苏富比表示这件艺术珍品是非常罕见的清瓷花瓶佳品,在拍卖前已备受瞩目。

类似瓷瓶仅有四件:两件在国外助破损,另一件现存天津博物馆

清代所有的瓷器都在景德镇烧,惟有珐琅彩瓷器是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西华门的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以珐琅料施彩,由造办处珐琅作在彩炉中以低温烧成,可见其珍贵。

苏富比亚太区总裁、中国陶瓷首席鉴定官朱汤生说,目前所知的珐琅彩瓷瓶仅有四件,其他三件分别在天津博物馆、瑞士和英国两个私人藏家手中,而且后两件已有破损。

另外,这件珐琅彩应该是乾隆皇帝把玩过的东西,从已知的四件珐琅彩瓷器中,这件肯定是顶级的。"

国际拍卖市场热炒中国瓷器

这件拍出天价的双耳瓶曾在1975年英国佳仕得公司的拍卖会上拍卖,当时的成交价格是1.6万英镑,被一位名叫罗杰·梁的香港收藏家买走。上世纪80年代,罗杰·梁把这只瓷瓶转手卖给了另一位收藏家,这位收藏家不久前才将其拿到苏富比公司拍卖,此时估价已经是30年前拍卖时的450倍,并最终在今日以1亿1千万港币卖出。

而同样以瓷器拍卖著称的另一拍卖巨头香港佳士,也将在11月27日举办的拍卖中推出一对估价在8000万港币以上的清雍正粉彩"平安祝寿"盘。

而三个月前,元代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在伦敦以14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成交价震动中国艺术品收藏界。

先输官司 后被天价收购---“第一陶古砖”品牌因祸得福


6月29日,原香港马可波罗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在陶城报头版刊出了一则道歉声明,内容是“就该公司销售“马可波罗”字样瓷砖,因此侵犯了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商标权作出道歉。”至此,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马可波罗商标侵权案终于结束了。就在案中的被告方香港马可波罗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许先晓先生,正面临经济赔偿、事业濒临危机时,奇迹出现了:意大利卡伦比亚陶瓷(中国)有限公司花天价收购原香港马可波罗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NO.1”和“第一陶古砖”品牌。

意大利卡伦比亚陶瓷(中国)有限公司原是一家专业生产和销售哑光砖的国际大型企业,刚刚进入国内开拓市场不久,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一直没有打开中国的销售市场,却趁此机会花520万收购了原香港马可波罗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NO.1”和“第一陶古砖”品牌,以此来开拓他们在中国的市场。花520万去买一个商标,到底值不值?作为一个大型的跨国企业,他们是如何考虑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联系了卡仑比亚陶瓷的高层负责人。

据介绍,这一次卡伦比亚公司投入巨资收购其“NO.1”和“第一陶古砖”品牌,包含了原“NO.1”和“第一陶古砖”的商标和客户网络以及在此之前的广告投入等,为此卡仑比亚陶瓷有限公司愿意按520万折算,与许先晓先生各占百分之五十重组生产和销售。卡伦比亚公司看中的不仅仅是品牌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原香港马可波罗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先晓先生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出色的销售模式,对于这项决定卡伦比亚公司认为是物超所值。卡伦比亚陶瓷有限公司睿智的投资理念加上许先晓先生出色的管理和销售模式,这一优化组合使我们有充份的理由相信,“NO.1”和“第一陶古砖”将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而为业内带来启迪的是,许先晓先生和在他领导下的这支优秀的团队,尽管面临着巨大危机,但他们永不言弃、勇往直前,终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迎来了与卡仑比亚陶瓷的合作。对于原香港马可波罗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第一陶古砖”和“NO.1”品牌来说,可谓因祸得福。强强联手,精彩无限,我们将拭目以待。

“天价古瓷”引人关注 报道牵出10年前文物大案


“天价古瓷”系列报道被各大网站转载后,南京日报热线电话迅速升温。除本市读者外,浙江拍卖行老总、湖北沙市收藏爱好者、北京收藏专家、西安古玩店老板纷纷在电话中畅所欲言,围绕这批“天价古瓷”上演了一出热闹非凡的“群英会”。

古瓷“群英会”观点各异

热线电话中对古瓷真假的争议最多。不少人对这批“宝藏”持怀疑态度。市民汤先生在电话中激动地说:“不可能,宋代瓷器非常稀少,向先生怎么可能有一大批呢!”

50岁的孙先生看法正好相反:“民间为什么不能出真品?不久前,陕西眉县杨家村农民就发现一批窖藏青铜器,文物专家预测它将成为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不少与他持相同意见的读者认为,民间确实“卧虎藏龙”,因此不排除奇迹发生。

浙江某拍卖行的钱老板告诉记者,目前,收藏正成为浙商继房地产和股市之后的投资热点。当他从新浪网看到“天价古瓷”的报道后,立即从中嗅出商机来。他表示:“如果东西确实好,我们愿意出高价购买。”

相对于读者的高谈阔论,专家显然谨慎得多。长期从事定窑研究的陈文增昨天给记者来电说:“我又仔细看了图片,向先生的藏品有几件器型确实没见过,不好下结论。不过我觉得有个‘定窑白瓷弦纹尊’的颜色、胎体和造型都挺像的。”南京古陶瓷学会副会长王德安告诉记者:“图片中有个‘定窑酱釉罐’挺像的。定窑酱釉瓷器珍贵程度略次于绿釉瓷器,但也非常珍稀。我曾在定窑窑址采集到一个酱釉盏托的瓷片,把玩过多次,对此有些感觉,但要做出判断还需要上手看看。至于昨天提到的简化‘爱’字,我又查了资料,发现北宋为了方便活字印刷,有300多个简化字被广泛应用,写法和现在的一样。如‘实’‘宝’‘听’‘万’‘理’‘旧’‘庄’‘梦’‘虽’‘医’‘声’‘阳’等。因此确实不排除有简化的‘爱’字。”

热线牵出10年前失窃大案

意外的是,“天价古瓷”系列报道引起了郭警官的一段回忆。他说,向先生很可能是10年前南京城一起特大文物失窃案的受害人,而他当年曾经参与侦破此案。记者当即展开调查——

1995年3月12日晚7时许,秦淮公安分局白鹭洲派出所接到报警,一批天价文物在白鹭宾馆3028号房意外失窃。接警后,包括郭警官在内的6位民警很快赶到现场。经勘察,室内门窗没有被撬痕迹。客人出门前将一只带锁的黑色旅行袋放在衣橱最下层,现在旅行袋上的小铜锁已被撬开,现场留下两只锦盒,盒内已空无一物。

失窃文物的主人向先生称,他一直在镇江做古玩生意,当天应朋友之邀来宁,住在白鹭宾馆。他随身带了5件珍贵文物,包括一份明代文征明的墨迹手卷、一份南宋画院的《诗经·豳风图》、一把清代邵大亨的掇球壶、一把清代陈鸣远的南瓜壶以及一串108颗琥珀朝珠。“这五样东西加起来,少说也值一百万。”郭警官至今还记得报警人向先生焦急的神态和话语。一批珍贵文物被盗,引起警方高度重视,当即成立“3·12特大文物盗窃案”专案组,全力侦破此案。

据了解,向先生当年到南京来,是受一名叫余行(化名)的男子之邀,余行称他已与一台湾人约好想购买向先生的藏品。之后,向先生带着藏品入住余行在白鹭宾馆开好的房间内,并将其放进衣橱。

傍晚,余行带向先生去中心大酒店找“台湾人”,却扑了个空。两人回到白鹭宾馆,余行在宾馆门口找了个借口先走了。不知有诈的向先生回到房间,看到空空如也的旅行包,顿时傻了眼……

3年后,警方终于抓获出逃3年的余行及同伙。原来,当天余行根本没与什么“台湾人”联系好,他将向先生引来南京,目的就是骗走文物。余行曾在南京、上海、浙江等地摆过古玩地摊,认识不少玩家。向先生在镇江有间不小的古玩商店,余行与他认识后发现向先生手上确实有一些值钱的东西。经过精心策划,“3·12特大文物盗窃案”就这样发生了。

当记者就此事求证向先生时,得到他的证实,不过令他遗憾的是,被盗的文物已经追不回来。

北宋汝瓷拍出2亿港元天价 刷新纪录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4月4日,香港苏富比春拍结束为期五天的拍卖,也在最后一天以2.0786亿港元天价拍出此次春拍的重点拍品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不过,较之于瓷器板块的好消息来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有所回落,不容乐观。

稀有汝瓷亮相,刷新宋瓷纪录

3月31日开始香港苏富比春拍举槌。昨日(4日)上午举行的“天青宝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专场拍卖上,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上拍让公众再次见识到藏家对精品的追捧。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是现今唯一存世之葵花六瓣形的盆洗,是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之一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旧藏,上世纪70年代转入日本收藏。此次拍卖估价为6000万至8000万港元。由于现存汝瓷极为罕见,除本品外,仅有六件属于私人收藏,因此该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一亮相,便引起现场激烈竞投。8位竞标者相持15分钟,拍卖由第一口价4000万港元开始,经过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成交,并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指出,此次汝瓷的高价成交在目前相对平淡的瓷器市场中是个孤立事件,其他东西并不见得会跟着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被当赝品封存30年 清代古瓶拍出天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被当赝品封存30年 清代古瓶拍出天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代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