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新旧乌金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独家报道】“乌金釉瓷器”在次拍出天价

【独家报道】“乌金釉瓷器”在次拍出天价

新旧乌金釉瓷器鉴别 乌金釉瓷器鉴别方法 全釉瓷砖

2021-04-16

新旧乌金釉瓷器鉴别。

“乌金釉”瓷器釉色名。始于明代成化年间而以“清康熙朝”作品为代表。以后衍为古铜、墨褐和铁棕等。料地有纯黑与黑地彩两种:纯黑为一色;黑地彩即在黑地上施彩绘,以黄、绿和紫三色为多。系景德镇瓷工利用含铁量达13.4%的乌金土制釉而烧出的一种光润透亮、色黑如漆的纯正黑釉。

“乌金釉”是我国名贵的色釉之一,是在建窑,黑定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但与上述各种天目釉的失透现象迥然不同,是一种光润如黑漆一样,明亮的黑釉。“乌金釉”在清康乾年间,极为盛行,并有乌金加赤金及乌金加金图案开光画粉彩等综合装饰。

“乌金釉”烧成较稳定,在陶瓷装饰上广泛应用,它不仅单独装饰在花瓶之类陈设瓷上,而且用在各种高温釉面综合装饰上,如雕塑瓷的熊猫、山鹰、小黑狗、黑猫之类,乌金釉还可以用作釉下的“黑汁”,陶瓷美术作者能运用自如地在坯胎上进行绘画,效果很好。长期以来,利用乌金釉面开光,绘上各种粉彩,新彩画面,还有把乌金釉与其它色釉巧妙配合,有的在乌金釉上描金绘画,使乌金釉制品更加华丽堂皇。

“乌金釉”开光釉下五彩盘口长颈瓶,胎质坚实,“乌金釉”内含多种金属成份,釉下五彩画工精美,人物栩栩如生,五彩使用的全是矿物料,青花发色是典型的“宋代”青花色,面世极少,最终在“新加坡伯明翰”春拍中以拍卖400万元成交。作为本次瓷器“拍卖”的重器之一,拍品“官窑黄釉贯耳瓶”最终拍卖以720万元成交,创造了本次瓷器“拍卖”的最高成交价格。拍品乌金釉开光釉下五彩盘口长颈瓶,最终拍卖以400万元成交。作为本次瓷器拍卖的重器之一,拍品“官窑黄釉贯耳瓶”最终拍卖以720万元成交,创造了本次瓷器拍卖的最高成交价格。在玉器拍卖中,拍品双面纹饰玉璧拍卖以686万元成交,创下本次玉器拍卖的最高价。

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的行情走势,2015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会有一个突涨的局面,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行整体上保持了稳定的上涨趋势,这时候是收藏家良好的投资机遇。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茶具成收藏界新宠 顶级紫砂壶已拍出千万元天价


日本生驹款乳钉大银壶

自2010年紫砂壶大师顾景舟与吴湖帆合作的石瓢壶以1232万元高价创下世界纪录之后,今年又有几件顾景舟紫砂壶作品拍出千万元的天价,带动其它的紫砂壶名家作品也水涨船高。眼下宁波玩壶的人越来越多,不但紫砂壶专营店增多,很多茶叶专卖店也开辟了紫砂专区。随着紫砂壶的价格连年攀升,紫砂壶正成为投资新宠。

在紫砂壶的主力支撑下,今年茶具收藏大盘整体升温。从前一直充当配角的茶具,已经摇身变为拍场主角,就在即将举行的民和夏拍中,它还和普洱茶一起组成了“典藏普洱茶具专场”。

“伪紫砂”事件催生“炒泥族”

“与石、兰花并称为‘文人三雅’的紫砂壶,眼下行情大涨,不仅紫砂泥价格翻了一番,近三年来精品紫砂壶整体涨幅高达10倍以上。人工成本翻倍自然是原因之一,但这一定程度上和炒紫沙泥有关。”宁波当代十大收藏家之一、云适堂古代茶具博物馆文化策划人陈刚告诉记者,去年央视曝光的“紫砂煲”事件让市场上的伪紫砂壶也现出原形,这让人们更看重紫砂泥的品质以及更有保证的工艺师作品,为了保证紫砂的品质,很多藏友亲往宜兴,到工艺师家中“淘”其祖传的紫砂泥。为此宜兴市政府一度还将封闭依旧的紫砂矿重新开封,又开采了一段时间。

但同时陈刚指出,紫砂泥料作为紫砂壶制作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不可或缺的,确实非常重要,没有紫砂泥,也就没有所谓的宜兴紫砂壶。但泥料本身的价值是有限的。在紫砂壶价格构成中,紫砂泥只占到不到20%的比例,这种情形在精品名壶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制作、吴湖帆绘刻的“相明石瓢壶”拍出1232万元的价格,真正体现其价值的是紫砂壶本身的艺术性、文化性及其美学价值。

从大环境来看,陈刚认为紫砂壶涨价和通货膨胀也不无关系,国家出台政策,房子限购,股市风险大,很多投资者闲钱没地儿去,自然把目光投向紫砂、黑茶、青花瓷等。

俗话说:壶用紫砂,杯用瓷。瓷器茶具市场也一路看涨。据资深藏友介绍,现当代瓷从产地来看主要分为景德镇瓷、德化白瓷以及湖南醴陵瓷三种。相比紫砂,瓷器茶具的涨幅就比较平稳,在手工费和瓷窑天然气价格同时翻倍增长的推动下,景德镇瓷泥涨幅达30%到50%,景德镇瓷器茶具的年涨幅在20%到30%之间。举例来说,一个景德镇青花手工瓷杯的价格已经从去年80元涨至120元。各种上涨因素中,其中手工费要占到50%的比例。

“名家效应”引领茶具投资风向

除了原料上涨,名家效应也是推动其涨价的重要因素。“天价顾景舟作品带动了一批名家作品价格上扬,”陈刚分析,“根据制壶工艺水平,紫砂工艺师按级别分为市级工艺师、省级工艺师、国家级工艺师等等,工艺师级别提升,其制作的紫砂壶也随身价上涨,因此不少藏家选择一些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收藏,以期获得增值空间。”记者了解到,从市价来看,工艺师每提升一个级别,作品价格几乎就要翻10倍,国家级工艺师的作品在50万元左右,大师级作品更是价格飞涨,顾景舟作品今年频频过千万,而往年也就在15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

然而他也坦言,这也造成了紫砂壶收藏市场“太过看重虚名”的现状,为了让作品早日升值,一些工艺师通过各种途径“捞名头”,难免心浮气躁。“其实民间无名工艺师的作品中也不乏精品”。陈刚分析,紫砂变化万千的绰约风姿和千百年来积淀的厚重文化让人陶醉。其实,紫砂器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具备将陶瓷、篆刻、书画等多种艺术门类融合一起的特质,因此,投资紫砂要懂历史文化及书法绘画等知识,要有悟性及鉴赏紫砂的好“眼力”。

而从古董瓷市场来看,在元代以前高古瓷及明清、尤其是清三朝瓷器整体市场行情走高的带动下,民国精品瓷器也水涨船高。陈刚收藏的一款民国新粉彩瓷茶具,3年前市场价仅1.2万元,眼下市场行情已经超过12万元。涨势如此迅猛,除了材质品相不错外,该粉彩瓷系珠山八友徒弟所绘是最大主因。在民国瓷中,珠山八友名家瓷是非常重要的品种,在当时价格就已经超过了清末官窑的卖价,眼下更是炙手可热。选择一些民国瓷精品,尤其是民国时期画意比较浓,文人气息比较强烈的精品器物(包括茶具)作为投资,正成为眼下宁波收藏界的一个新动向。

茶具收藏不必拘泥于茶壶

记者发现,宁波的茶具藏家对茶壶情有独钟,而对其它茶具则甚少关注。其实,中国人喝茶的历史悠久,茶具的分类也十分繁杂,单从材质上看就有金属、瓷器、紫砂、琉璃、竹木、漆器等等,陈刚表示,“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具收藏原本可以更加精彩,”“茶叶罐、茶盏托、茶杯、甚至烧水壶,都有着丰富的类别和材质,里面有更加精彩的故事和更加丰富的人文价值。”

在民和夏拍的“典藏普洱茶具专场”图录里,记者看到了几件比较特别的拍品,都是日本制造的古董铁壶,其中一把还镶嵌了银块。“它们其实是古代日本人用的烧水壶,工艺非常精美,这种烧水壶的制作工艺虽然是从中国传入日本,但长期下来,中国的烧水壶制作已经以实用为主,但日本人的茶文化保存得非常完整,对烧水壶的制作也非常考究”。陈刚告诉记者,他家中的一把日本烧水壶中还装有两片响片,会根据水温变化发出不同的响声,“古人诗云,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讲述的就是这种意境。”

-相关链接

宁波藏友的“玉成窑”情结

谈到茶具收藏,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宜兴紫砂壶。然而您可能不知道的是,我们宁波也曾经出产过紫砂名器。在清同治至光绪年间,有“清朝王羲之”之称的浙东书风开创者梅调鼎出于个人爱好,在慈城林家大院内创办了浙宁玉成窑,任伯年等一些上海文化名人也曾参与其中。玉成窑存世的时间很短,不过两三年时间,但它在中国紫砂壶制作史上却是公认的文人壶的代表。在一些宁波的资深藏家看来,玉成窑的造型比宜兴紫砂壶更富创意和时尚,其材料常用段泥、紫泥和清水泥,且常在外面涂上一层粉化妆土,这样刻出来的纹饰会更显眼。

品茗赏壶 千年雅韵

吃茶养壶,是数千年来文人雅士吟物咏志、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茶具收藏者热衷“养壶”,认为“养壶”也是“养”心“养”性,在日积月累的茶汁浇洗涤揩下,紫砂壶越发柔和绚丽,以温润有神来回报主人对它的呵护,形成人与壶的情感交流。

下周举行的民和夏拍中,“典藏普洱茶具专场”集中了不少从民间征集的精美茶具,藏界人士告诉记者,这些拍品虽然没有大师巨制,但不乏精巧奇思、有故事可说的良品。特选取其中几件,与读者共赏。

近代顾景舟款“云肩如意”杯

顾景舟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他是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该器柄处受损,主人真爱不已,着黄金以云纹巧做补之,更具风韵。紫玉金砂完美结合。

清代花卉锡壶五件套

清代宫中的茶叶罐有大量的锡制品。锡器具有凉性、易散热的功能,加之独特的光泽与方便加工的特性,很早就被用于储存茶叶。锡制茶叶筒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代就已问世于中国。实践证明,茶叶选用一般的包装,保质期约为一年半左右,若气候过于干燥,则时间更短。而锡密闭性强,可以长期保存茶叶特有的清香品质,因此,宫廷贡茶的包装,以锡茶筒为大宗。此物五件锡器,材质纯正,保存完好。原套盒完整,实在难得。

近代熊梦亭款花鸟执壶

熊梦麟(又名梦亭)是江西南昌人,民国至解放初粉彩画名家,系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景德镇著名绘瓷高手,擅长釉上粉彩花鸟瓷画。作品用笔细腻,构图简练,格调高雅,被誉称为“小八友”。1954年,熊梦麟作为身怀绝技的陶瓷工笔花鸟拔尖人才调入轻工业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熊梦麟传世作品较少,该作品釉料清雅,描绘生动,花卉错落有致,色调清雅,飞鸟逼真灵动,呼之欲出,是件难得的作品。

日本生驹款乳钉大银壶

日本室町时代的生驹茶道用品都是古都奈良的传统名品。历来为皇室贵族所用。壶身满铺渐变而匀称的雾霰纹饰,饱满而颇具质感,流线设计优雅美观;壶盖与壶身契合度较好,铁摘独特精致又中和了温婉之气;流嘴为鼓肚小口设计,出水顺畅。用银壶煮水比铁壶要软很多倍,用软水泡茶,不易改变汤色,煮水时间快,最重清扬的特性,银壶煮水时所释放出的银离子钠离子能为人身体起到排毒的作用。该器银色纯正,体型巨大,内部以及藤把手保存完好,为一般银壶所难匹敌,原配木盒。东南商报记者鲍云洁黄银凤整理

那些天价成交的精美瓷器


就清代而言,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景德镇制瓷业,官窑、民窑俱盛,彩绘和色釉并茂,可以说是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然而乾隆之后,由于国势渐弱,瓷器生产开始由高峰走下坡。嘉庆朝的前阶段,基本上仍保留着乾隆遗风,但从整体来说,已不如乾隆时期的盛世了。当时的粉彩和青花器还有一些精品,特别是珊瑚红地粉彩,描金器较突出,其时士大夫阶层风行鼻烟壶,瓷胎制鼻烟壶除粉彩外,青花和白釉镂雕数量也不少,在图案上更盛行风景山水及人物等图案。及至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官窑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已趋向没落。粉彩瓷器的数量虽不少,但品种造型,亦已大为减少,产品以莲花形的盘、碗较为突出,有少量“慎德堂制”款,此外尚有著名的陈国治的黄釉仿象牙雕刻瓷器是这一时期的突出作品。

就市场上康熙的五彩、珐琅彩、粉彩及雍正的粉彩、珐琅彩,乾隆的珐琅彩、粉彩、单色釉等官窑瓷器在国际市场上其身价都在港币百万元左右。康熙、雍正、乾隆之朝的官窑名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一直扶摇直上,特别是2000年以来,在中国瓷器拍卖价格排名中,前20名中大部分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在历年官窑瓷器价格排行(截止2004年4月)中高居榜首的就是苏富比2002年5月拍卖的清雍正“粉彩蝠桃《福寿》纹橄榄瓶”,成交价为4l,500,000港币;在前十名排行榜中除了第三和第六名以外,其余器物都是这一时期的粉彩、珐琅彩官窑作品。成交价格均在一千五百万元以上。

至于晚清官窑成就基本上无法与清初及清中期相提并论,没有重要的名品出现。

官窑最新拍卖成交价格

宋北宋官窑深腹碗6000-6000万20700万2012/12/28

南宋官窑琮式瓶1800-2500万2016万2008/4/27

明成化仿官窑琮式瓶1500-1800万1960万2008/6/7

清雍正仿官窑穿带瓶800-1200万1960万2008/6/7

南宋官窑青釉龙耳瓶1500-1800万1800万2010/12/25

官窑双龙耳扁瓶1600-3200万1800万2014/7/26

南宋官窑琮式瓶800-1000万1650万2006/6/26

北宋官窑粉青釉长颈瓶1200-1500万1600万2011/5/28

与8月中拍协发布的《2014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下称《年报》)相比,artnet与中拍协合作的这份报告数据来源非常广泛,囊括了海外市场以及一级市场情况,在藏家习惯于全球探宝的今天更具参考价值。但同时,“仅仅在排列拍卖企业名单时,数据并没有将结算问题考虑进去,而是根据企业填报给中拍协的数据来做统计。因为海外拍卖行在结算上遇到问题的只是少数。”吕宁告诉第一财经。由于结算兑付是拍卖行业尤其是中国拍卖业的顽疾,这些数据的运用或会导致一定的统计误差,关于兑付的信息可以参考8月份中拍协所公布的报告。

artnet发布的报告称,2014年,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下行,全球成交额同比上年下降了79.0亿美元(505.7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的市场繁荣期下跌了31.3%。

在解读中国市场的下挫时,为《年报》执笔的艺术经济学家安德鲁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没有影响高净值人群的产生,所以,宏观经济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极有可能被夸大。“中国高端富裕阶层的增长带来了更加严重的贫富差距:处于财富金字塔前十分之一的人口持有的财富由2000年的49%上升到2014年的64%。”在报告中,她写道。同时,她也指出,尽管如此,中国“百万富翁”的比率依旧不高,能够恒久参与艺术品市场的人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定窑黑釉瓷稀有价高 黑定一现即天价


定窑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定窑主要分布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考古资料表明,定窑创烧于唐,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定窑以烧制白釉瓷著称,但也烧制高质量的黑釉瓷,即黑定。

两宋斗茶器皿的首选

关于黑定的文献记载比较重要的有,明曹昭《格古要论》:“有紫定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俱出定州。”明张应文《清秘藏》:“定窑有光素凸花二种,以白色为正,白骨而加以釉水有如泪痕者佳,间有紫色、黑色者,不甚珍也。”明许次纾《茶疏》:“茶欧,古取定窑兔毛花者,亦斗碾茶之用耳。”

两宋时期黑釉瓷的美学内涵大多数是通过茶文化体现出来的。宋代“斗茶”之风兴盛,斗茶胜负的标志为茶是否粘附碗壁,哪一方的碗上先形成茶痕,即为

输家,这和茶的质量及点茶的技术都有关系,更为重要的是选用的茶盏。为适应斗茶之需,宋代将白色的茶盛在深色的碗里,对比分明,易于检视。蔡襄在《茶录》中指出:“茶色白,宜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代特别重视黑釉茶盏。北方定窑的“黑定”,南方“建窑”、“吉州窑”的黑釉瓷,都被视为斗茶器皿的首选。

宋代黑定釉分三等

定窑黑釉瓷色黑如漆,手感光滑润泽,其釉面光可鉴人。黑定施釉有厚薄之分,釉成分中氧化铁含量较高,经高温还原后成了三氧化二铁,因而色泽钳黑。黑定物件的口沿因高温下釉流动快速而形成了一道不规则的酱口,透过酱口可见其胎的白色。黑定施釉多数不及底,底部均露胎之原色,强烈的色彩反差,给黑定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宋代黑定从釉面上观察可分为三等,第一等釉面漆黑光亮,光

可鉴人,正如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所称“有墨定色黑如漆”。此类残片的胎质洁白,瓷化程度较高,断面气孔很少,可见烧结温度较高。第二类釉面黑中透黄褐色,胎质瓷化程度一般,断面不甚平整,气孔可见。第三类釉面中带有“窑变”色,或者带有浅浅的银色短兔毫,或者带有笔尖大小的银色圆油滴,或者犹如建窑的褐兔毫,黑中涌出酱色的波浪兔毫,但是整体还是以黑色为主题,也被归类到黑定中。

黑定一现即天价

在2016年春拍瓷器专场上,也有数件精品黑定亮相。其中,一件定窑黑釉花口匜较为引人注目。该匜高7.5厘米,口径25厘米,敞口微撇,呈六瓣莲花状,斜腹内收,浅圈足。盏口一侧出沿,拱形扳成柄,光素无纹。通体施黑釉,釉色如墨似漆,浓郁深沉,近足露胎,可见坚质细腻的洁白胎骨。釉色属黑釉中最美发色,成色稳定、深邃。观其釉色内部

闪烁如星空,结晶深黄褐色,远观不显山露水,深藏黑釉之中,胎壁薄而坚致,釉不及底,足平切,刀口利落不拖泥带水,为宋代黑定典型特征。无论从其釉色、胎质、造型、艺术水准、科学价值而言,此花口匜都属独一无二、珍稀无比,成为今春瓷器拍卖的一大热点。

黑定瓷自古便是十分珍贵的品种,价值也在白定之上,完整传世者更少,除各大博物馆馆藏之外,世面所见寥寥无几,更推升了它的价值。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中,一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盌”以1314万元的价格成交,这还是早年的价格,放到如今,几乎可媲美2014年香港苏富比1.16亿元成交的“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盌”。

定窑清雅脱俗、色莹可爱,自古乃属中国名瓷之列。近年来,定窑已成为收藏市场光芒最盛的瓷器艺术品类,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其价格都呈强力上涨趋势,拍卖会上频出天价。

瓷器碎瓷片,这么玩就是天价


瓷器碎瓷片,你会玩其实很美

精美青花碎瓷片也是天价

一些用青花瓷的碎片当材料,制作成首饰、挂件、饰品的作坊小店已经悄然出现。

这让爱美、爱新潮、爱中国风的人们多了一种选择。

澳门中信国际秋拍,举办了一场以古瓷残片镶金的首饰专场,古瓷片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开启了古瓷首饰拍卖的新蓝海。

那一抹蓝,那一抹白,无不是古代工匠们倾心所做。

虽然残缺,但是,其中的韵味,妙不可言。

现代工匠,用传统工艺与古老瓷片相结合,使古瓷片不仅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有了传承价值。

青花现在是很多人追捧的藏品,一件小小的青花,其市场价值自不必论了,仅其流传至今一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试想,一捧窑土,几滴颜料何以成为帝王将相家的座上宾,他若没有非凡的工艺,那是一定做不到的。

不说官窑,就民窑精品现在都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我们也只好望洋兴叹。

价值高,自然就引来了不少无良商人,他们作假手段高超,甚至让一些著名专家都打了眼。

我们辛苦攒钱,买个青花,回来是化学釉,姑且不谈被人嘲笑,就这钱花的肯定也是痛心疾首。

青花,他的魅力就在于其颜色或俏丽,或庄重,工艺超群,外行人不知道也罢,行内有青花成品万里出一的说法。

一万件出一个精品,本身又是比较容易损坏的青花瓷,再流传几百年,经历各种朝代变迁,人物变迁,留存到现在,那岂是仅仅一个不容易来形容。

其实我们爱青花,或因为其图案精美,或因为其寓意吉祥,其实,在这些残片中,您想找到的这些元素都有。

对于完美,我想是仁者见仁的,爱神维纳斯的雕像完美吗?

他如果真有了胳膊,就完美吗?

其实,青花残片同样记载着历史,同样传承了文化,用新旧工艺进行加工后的瓷片,不说其保值增值,就其独特性已经让您应该情有独钟了。

其实,收藏也应有气节,要我说就是:宁收残器,不存假货。

传统工艺与古老瓷片的结合,必将爆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相信不久后的将来,古瓷首饰定是艺术品交易的常规类目,这一切将不足为奇。

康熙青花瓷器拍出高价格的因素


清代康熙朝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11月27日电香港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秋季拍卖的压轴之作为一件极为罕见的青花万寿尊,以6450万港元成交,远超出了其拍前估价。

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

康熙朝的大件琢器生产在清代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与成型方法日臻完善和技术列趋成熟有密切关系。如:大棒槌瓶、大香炉、万寿字大瓶、大盘口瓶,凤尾尊、花盆、大鱼缸、绣墩、大盖罐等,整体特点是古朴稳重,颇具阳刚之气的力度。尽管体积较大,有的高达80厘米,极少变形,器身接口不明显,反映了成型与修胎工艺的精进。器物外部轮廓线和转折处清晰、利落而有精神。风格硬朗,挺拔向上,浑厚朴实、有力,粗犷豪放,富有阳刚气势,制作很清楚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讲究整体效果,不刻板,端庄中透出灵秀的美姿。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方形器,如方盘、方碗、方棒槌瓶、方尊、方花盆等,比较而言,烧制方形器要比圆形器难得多,充分表现当时工匠们造型设计的高超水平与制瓷技术的进步。

红釉瓷器


红釉是颜色釉瓷器品种之一,纯红釉瓷器创始于元代晚期,至明永乐年间完全成熟。红釉瓷器跟黄釉瓷器、绿釉瓷器齐名,在之前瓷器收藏知识文章里介绍了。红釉是中国古代单色釉瓷器典型代表,清代专门设置红釉瓷器官窑烧造机构,以郎廷极的郎窑红和唐英的唐窑最为著名。

红釉瓷器种类

1.金红釉:以黄金为着色剂的低温粉红色釉。金红呈色鲜丽,娇柔悦目。17世纪晚期从西方传入我国,故也称洋红。清代康熙晚期的彩瓷中已见应用,雍正时期金红普遍用于粉彩瓷器上。根据呈色的浓淡,有胭脂红、胭脂水、粉红釉的区别。大约在釉中掺入0.2‰的金,可得较浓艳的胭脂色,掺入0.1‰的金,即呈淡粉色。金红釉一般施于白瓷器上,在800-850℃的炉内烤烧而成。

2.朗窑红釉:

朗窑红为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之一,以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因其于十八世纪始产于清朝督陶宫郎廷极所督烧的郎窑,故称“郎窑红”美人醉釉。又称粉红釉、孩儿脸釉、 豇豆红釉、桃花片釉。

3.霁红釉

霁红釉创烧于康熙后期。它是一种纯粹的深红釉,霁红的特点是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如同桔皮。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得到了“霁红”这一得意的名称。霁红釉盛于康、雍、乾三代。康熙霁红用料较粗;色泽厚重,釉色不甚均匀,红色作渗透状;釉边不齐。到雍、乾时,呈色稳定,红中带黑,釉面有桔皮纹和棕眼;边釉整齐,红色无显著渗透状。

4.豇豆红

豇豆红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是清康熙时的铜红。 釉中名贵品种之一。釉色浅红,釉面多绿苔点。这种绿色苔点 本是烧成技术上的缺陷,但在浑然一体的淡红中,掺杂点点绿 斑,反而显得幽雅清淡,柔和悦目,给人美感,引人遐思。由于铜在各部分的密度不同,烧成后呈色各异:有的在匀净的粉红色中泛着深红斑点,或者红点密集成片,有的则在浅红色中映而疏露着绿斑或色晕。因此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之美誉。

5.矾红

矾红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它的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矾红创烧于明嘉靖间。到清康熙时,矾红有了很大的进步,色泽鲜艳,华丽凝重。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绘制纹饰,无一色釉器。嘉庆以后,矾红色泽均不甚佳,仅光绪时稍有起色。

6.胭脂水红釉

胭脂水也称“金红”,清康熙年间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红粉低温釉。它是在烧成的薄胎白瓷上,施以含金万分之一、二的釉料,于彩炉中烘烤而成。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水”。胭脂水釉的器物,都为官窑产品。它始于康熙,精于雍正、乾隆之间。

故宫红釉瓷器

1.鲜红釉盘,明永乐,高4.2cm,口径19.3cm,足径11.7cm。

鲜红釉是颜色釉瓷器品种之一。景德镇窑自元代开始烧造高温铜红釉瓷器,初创阶段呈色多偏暗。明初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窑烧制出纯正鲜艳的红釉,前人称之为鲜红。它以铜作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高温烧成。由于其对温度、气氛的要求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即得不到纯正的红色,因此高温铜红釉是最难烧造的颜色釉品种,历来为人珍视。这种红釉器釉汁莹厚,器色鲜艳。因是当时祭日坛的用器,故也称祭红,又有积红、宝石红等异称。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通体施红釉,盘口显白色胎骨,足内施青白釉,无款识。

此瓷器盘造型规整,胎薄体轻,红釉色泽鲜艳纯正,是永乐朝官窑红釉瓷作的典范。

明代永乐红釉素有“鲜红”之美称,此时的红釉瓷器继承了洪武朝红釉器制作的工艺成果,施釉均匀,釉面莹润,烧成火候恰到好处,釉色鲜红明艳,完全改变了洪武朝红釉瓷红中泛黑的不纯色调。

器物的口沿映出白色胎骨,是因为烧制时,釉层在高温熔融状态下自然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显露出胎色,这种现象俗称“灯草口”。

2.郎窑红釉琵琶尊,清康熙,高36.6cm,口径12.6cm,足径13.6cm。

尊撇口,束颈,垂腹,二层台式圈足。通体施郎窑红釉,釉层肥厚细润,釉面布满开片。口部因釉层垂流,釉层变薄透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尊造型挺拔俊秀,胎体厚重,釉面鲜红明亮,具有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特征。

郎窑红釉是由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1663—1715年)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创烧,故名郎窑红。它是在模仿明宣德宝石红釉基础上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因釉色浓艳,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称“牛血红”。它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经130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焙烧而成。烧造过程中对烧成的气氛、温度等技术指标要求很高,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所以郎窑红釉瓷器在当时就很名贵,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3. 霁红釉笔筒,清康熙,高16.7cm,口径18.5cm,足径16.3cm。

笔筒撇口,斜壁,足微外撇,台阶底,浅圈足。通体施霁红釉,口沿处釉薄透出白色胎骨。近足处凸起两道弦纹,微透白色胎骨。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件笔筒胎体坚硬细密,浓重的红釉与口、足部白色的胎骨相互衬托,避免了色彩的单一,别有一番情趣。笔筒形体上下均外撇,不同于一般的直筒形笔筒,反映出康熙时器物造型的多样性。

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瓷器主要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霁红釉三种,其中霁红釉系仿明代宣德红釉的品种,但红釉色泽多泛黑红,个别的较为浅淡鲜亮,色调都很均匀。此时的霁红器胎体坚硬细密,有的釉面有细小橘皮皱纹,有的因釉层较厚而呈垂流状,足边往往因垂流积釉而呈黑褐色。常见器形有僧帽壶、梅瓶、钵、盘、碗、高足碗等。或署官窑款,或无款。除用作祭器以外,也用作文房用具、日用瓷等。

4. 鲜红釉葵花式洗,高3.8cm,口径15.9cm,足径13cm。

洗通体作十瓣葵花式,敞口,浅身,腹壁近直,平底。通体施鲜红釉,釉面匀净,色鲜艳。口沿与腹壁花瓣出筋处显露洁白的胎色,与器身的红釉相映生辉。底施白釉,无款。

纯红釉瓷器创始于元代晚期,至明永乐年间完全成熟。宣德红釉与永乐红釉齐名,釉层肥润,呈色鲜红,釉面多有桔皮纹,口沿有整齐的“灯草边”,红白分明。器物以碗、盘、洗多见。宣德以后,红釉趋于衰落,历朝虽仍有少量制作,但成功者罕见。此洗凭其造型和红釉特征来判断,应为稀有的宣德红釉器珍品。

5.矾红釉 颜色釉瓷器品种之一。即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低温红釉。因是以青矾(FeSO4.7H2O)煅烧所得到的氧化铁(Fe203)配入釉中,故称矾红。与铜红釉相比,矾红釉容易烧造,明代嘉靖年间,铜红釉瓷器烧造难成,有关官吏一再上疏皇帝,请求改烧矾红。 

矾红釉梨式执壶,明嘉靖,通高15cm,口径3.7cm,足径6.2cm。

壶身呈梨形,直口,溜肩,垂腹,圈足,壶身两侧各置曲柄和弯流,柄上部置一圆系,可供系绳以防盖脱落。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施矾红釉,釉色红中泛黄,色调温润柔和。壶腹釉下隐约可见以青花料描绘的云鹤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高温铜红釉瓷器自元代由景德镇窑创烧成功后,经历了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的辉煌,到嘉靖时已趋于没落。从存量较少的嘉靖铜红釉传世品中可见,其釉色已不鲜艳,色调发暗,色泽红中泛黑。此时,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低温矾红釉瓷器大量出现。这种矾红釉瓷器一般要经过两次烧成,即高温烧成白瓷胎,再涂抹矾红料入窑低温焙烧成器,因而这一品种又称“抹红”。它的烧制技术相对容易,一度替代铜红釉的地位。

6. 霁红釉梅瓶,清康熙,高24.2cm,口径3.4cm,足径7.8cm。

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玉璧形底。通体施霁红釉。玉璧形底心内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款外无边栏。造型规整,釉面匀净。标志着明代中期以来失传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在康熙时景德镇御窑厂得到了恢复。

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品种主要有霁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三种,各具特色。霁红釉釉面均匀凝厚,色泽红艳、深沉,除用作祭器以外,也做文房用具、日用瓷等。

7. 胭脂红釉盘,清雍正,高2.9cm,口径15cm,足径9.3cm。

盘敞口,弧壁,圈足。盘内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胭脂红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圈。

胭脂红釉创烧于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产量最大,质量最精。它是一种以微量金(Au)作着色剂、在炉内经800℃左右焙烧而成的低温红釉。由于这种红料是从欧洲转入,故被称为“洋金红”或“西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又由于这种红釉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胭脂红釉的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纪事》中记载当时岁例贡御的57种釉、彩瓷器中即有“西洋红色器皿”。从传世品看,雍正朝胭脂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盘、碗、杯、碟等,均胎体轻薄,玲珑俊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极少数为内外均施胭脂红釉。

8.郎窑红釉凤尾尊,清康熙,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口微敞,短颈,肩以下渐收,胫部外撇,圈足。无款。内壁施白釉,外壁通施郎窑红釉,底足内施白釉,微泛黄并开有细小纹片,俗称“米汤底”。

凤尾尊又称观音尊,是清康熙时期流行的瓷器式样。郎窑红釉是一种高温铜红釉,因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御窑厂窑务时创烧而得名。以地方官督理窑务是清初御窑厂的管理制度和特征之一,是对明代旧制的延袭。郎窑红釉在高温下流动性大,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由于施郎窑红釉的器物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红釉釉层不会流至器足或与垫饼粘连,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此尊形体端庄挺拔,釉色鲜红浓艳宛若初凝牛血,并具玻璃光泽,灿烂夺目。

9.豇豆红釉是创烧于清康熙时期的名贵的高温铜红釉,因其呈深浅变化的粉红色,有时掺杂绿斑或色晕,恰似豇豆色泽,故名。又有“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等美名。

豇豆红釉莱菔尊,清康熙,高19.9cm,口径3.2cm,足径3.9cm。

尊撇口,细长颈,丰肩,长腹,窄圈足。外壁施豇豆红釉。口部红釉夹杂少许绿苔点。颈下部凸起弦纹3道,凸起处釉层较薄,透出白色胎骨。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轻灵秀美,修胎规整,釉质匀净光亮。

莱菔尊又称萝卜尊,系清代瓷器流行器形之一,因其形状类似萝卜,故名。此造型另有天蓝釉、苹果青釉等品种。

清代康熙朝晚期景德镇创烧的豇豆红釉属于高温铜红釉,它是各种铜红釉器物中最精妙的一种,因釉面酷似豇豆皮的颜色而得名。由于红釉的深浅及绿色斑点分布在不同的部位,所以还有“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脸”等美称。清人洪亮吉(1746—1809年,号北江)曾作诗赞誉其釉色“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豇豆红釉瓷器常见有太白尊、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小件器,主要是以文房用具为主,另见有盘,无大件器。

红釉瓷器就介绍到这里了,更多关于单色釉瓷器文章:黄釉瓷器,瓷器中的绿釉,窑变釉瓷器了解更多瓷器知识。

蓝釉瓷器


蓝釉瓷器历史上官窑烧造的比较少,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瓷器。

蓝釉瓷器分低温釉和高温釉,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

蓝釉颜色种类

1高温钴蓝釉瓷器

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它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元代蓝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 音仪)、爵、小杯、盘等。装饰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贴龙、飞凤、海马纹等。饰有白龙纹的蓝釉器仅见于梅瓶和盘。

2.霁蓝釉

霁蓝釉又叫积蓝、祭蓝,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 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

3.孔雀蓝

孔雀蓝一般蓝釉是高温烧成,所以釉面不易脱落。孔雀蓝釉则常于制好的素坯上直接挂釉,或于白釉器上挂釉烧制,为低温釉。在素坯上直接挂釉的,釉层极易开片剥落。孔雀蓝釉器物中,多为不同规格的大盘类,小件器较少。另有类似弘治牺尊的双耳罐,为嘉靖官窑的祭器。器型较弘治是略矮,满施孔雀蓝釉,色呈艳丽,但欠匀净。

4.天蓝釉

天蓝是高温颜色釉。属于高温颜色釉,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创烧于清康熙年间,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故称“天蓝釉”。天蓝釉含钴量在1%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对呈色均有影响,其呈色之稳定可与豇豆红媲美。釉色浅而发蓝,莹洁淡雅,象蔚蓝的天空,故名“天蓝”。其含钴量在2%以下, 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均起呈色剂的作用;呈色稳定,幽倩美观,可与豇豆红媲美。天蓝釉器物的种类,康熙时均属小件文房用具,至雍正、乾隆两朝才见瓶、罐等器型,大部分是官窑产品。

5.回青釉

回青釉是明代嘉靖时特有的一种以进口“回青”料配釉烧成的高温蓝釉,它是在元代以来景德镇窑烧成的高温钴蓝釉基础上所衍生出的新品种,其釉色与祭蓝釉相近,但略显浅淡。

故宫里的蓝釉瓷器

1.蓝釉白龙纹盘,元,高1.1cm,口径16cm,足径14cm。

盘折沿,浅壁,平底。通体内外施蓝釉,外底无釉。盘心坦平,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

此盘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这种传世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诸发表的共有4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1件。

2.霁蓝釉梅瓶,高27.4cm,口径3.8cm,足径8.6cm。

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广至腹部内敛,圈足。通体施高温霁蓝釉,近底处由于积釉较厚呈紫黑色。足内无釉露胎。

此梅瓶造型端庄古朴,釉色浓重而匀净深沉,釉面莹润,是明嘉靖蓝釉瓷器的精品。

3.霁蓝釉小杯,清雍正,口径7.2cm,足径2.9cm,高3.7cm。

杯口外撇,弧壁,圈足。杯内施白釉,外施霁蓝釉。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4.回青釉爵杯,明嘉靖,高16.1cm,口径12.7cm×6.6cm,足距7cm。

杯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古代青铜器。椭圆形口,配一铜制珊瑚圆纽镂空盖。深腹,下承以三柱形足。通体施回青釉,釉色呈淡紫蓝色。腹部饰回纹、兽面纹和鼓钉纹各一周。釉面匀净润泽,釉薄处映出白色胎骨。杯底无釉露胎,署阴刻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此杯胎薄体轻,造型规整,釉色均匀润泽。此类霁蓝釉器物多在祭祀时使用,因此又被称为祭蓝釉。

5.孔雀绿釉碗,明正德,高6.6cm,口径15.9cm,足径6.4cm。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腹外施孔雀绿釉,近足处釉下刻划变形莲瓣纹。碗内和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碗造型俊秀,是典型的正德宫碗式样。

孔雀绿釉亦称“法翠”、“翡翠”或“吉翠”釉,它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中温颜色釉,其釉色明丽葱翠,颇似孔雀羽毛上的绿色。景德镇窑从元代开始烧造孔雀绿釉瓷器,这一色釉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的低温铅绿釉的继承与发展。清人佚名著《南窑笔记》曰:“法蓝、法翠二色,旧惟成窑有,翡翠最佳。”认为孔雀绿釉在明代始烧于成化年间,但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宣德时已有烧造,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各朝均延续烧造。若论成色之佳,则首推正德时产品。

白釉瓷器


白釉瓷器在今天烧制看来是最简单的瓷器釉色,但是在古代白色釉瓷器烧造是最难的,因为金属氧化铁很难去除,所以中国瓷器白釉经历了青白釉、卵白釉(枢府釉)、甜白釉色、象牙白釉、白釉的发展过程。产地有德化白瓷、定窑白、刑窑白瓷等。

卵白釉(枢府釉)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瓷的统称。因为底款有枢府铭文,所以卵白釉也叫枢府瓷。卵白釉瓷器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壳色泽,故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云龙纹、芦雁纹、缠枝花纹等。因卵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常模印“枢府”两字,故又称“枢府釉瓷”。“枢府”是元代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枢府”字样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景德镇为“枢密院”烧制的专用瓷器。除“枢府”字样外,在元代卵白釉瓷上还见有“太禧”、“东卫”、“福禄”、“白王”等铭文,更多的则不带铭文。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瓷器的创烧,为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甜白釉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元代卵白釉瓷器在元代墓葬、窖藏、沉船及元大都遗址中均有发现。1984年安徽歙县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109件卵白釉瓷器,而且均带有“枢府”铭文,是一次性出土“枢府”铭卵白釉瓷器最多的一次。

甜白釉

甜白釉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一个白釉品种,其特点是白如凝脂,素若积雪。之所以称“甜”,是因其洁白的釉色给人一种甜美之感。又有人称其为“填白”,是指在此白瓷上可填彩绘画。

象牙白

象牙白其瓷胎是用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瓷土制成,其中氧化钾含量高达6%,烧成后玻璃相较多,胎质致密,透光度良好。德化白瓷的釉色莹润明亮,白如凝脂,阳光映照下,隐现粉红或乳白色,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

1.定窑白釉荷叶式盏托,北宋,高2.6cm,口径13.9cm,足径5.5cm。故宫博物院藏。

盏托呈卷曲的嫩荷叶式。口边五曲凹进,浅腹,边沿宽大,圈足。通体里外施白釉。

瓷盏托在宋代很常见,汝窑、定窑、钧窑、耀州窑、当阳峪窑、景德镇窑等均有烧造,品种有白釉、酱釉、青

釉、汝釉、官釉、钧釉、青白釉等。

2.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高2.3cm,口径17.8cm,足径11.4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胎骨坚细洁白,内外施釉,釉层较厚,呈失透状,釉面莹润,釉色白中泛青,恰似鹅卵色泽,故名“卵白釉”。足内露胎无釉。

盘外壁刻划变形莲瓣纹一周,共16瓣,莲瓣纹尖部划一道弦纹。盘内有阳纹印花装饰,盘心是一龙戏珠,龙,张口露齿五爪,身体舞动,异常骄猛,衬以朵云和火珠。盘内壁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花间对称印有“太禧”二字。八吉祥的顺序,从“太”字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肠、螺、轮、盖、花、珠、鱼、伞”。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在生产青白釉瓷基础上新创烧的一种高温釉,经科学测试,卵白釉中氧化钙的含量较青白釉低,约为5%,而氧化钾、氧化钠含量增多,致使釉的高温粘度增大,烧成温度范围变宽。釉中所含微量的氧化铁是导致釉色白中闪青颇似鹅蛋色泽的主要原因。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造型以盘、碗、高足碗最为多见,装饰技法以印花为主,刻划花为辅。盘、碗之内壁往往横印缠枝花卉或云龙、云凤、云鹤、花鸟、缠枝莲托八吉祥等,有的器物在花纹间模印官府铭文或吉祥文字,其中最为多见的是“枢府”铭,因此,有时人们又将卵白釉瓷称作“枢府瓷”。除了“枢府”、“太禧”之外,还有“东卫”、“昌江”、“南水”、“福禄”、“福寿”、“白王”、“天顺年造”等铭款。“枢府”、“太禧”分别代表元代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和专掌宫廷祭祀的机构“太禧宗禋院”。《元史》卷八十七(百官志)记载:“太禧宗禋院……,掌神殿朔岁时忌讳日辰 享礼典。天历元年,罢会福、殊祥二院,改置太禧院以总制之。”由此可知,“太禧”铭卵白釉瓷的烧造年代应在太禧宗 禋院的设立之年天历元年(1328年)以后,其下限当在元末农民起义军占领浮梁地区的1352年。

“太禧”铭卵白釉瓷器甚为罕见,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曾撰文指出传世的仅有三件,此为其中之一,弥足珍贵。

3.德化窑白釉暗花胆式瓶,清,高33.7cm,口径6cm,足径9cm。

瓶呈悬胆式。小口,细长颈,鼓腹,圈足。圈足内无釉。无款识。通体施白釉,釉面莹亮。腹部暗刻花纹,刀

法自然流畅。

清代德化窑白瓷与明代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差别,就是它的白釉不像明代那样在釉中微微闪红而呈“猪油白”色

,清代德化白瓷色泽是釉层微微闪青,因此与明代相比,缺少了温润的感觉,这是胎、釉中含氧化铁增加的结果。

4.定窑白釉孩儿枕,宋,高18.3cm,长30cm,宽18.3cm。

枕作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作枕面。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跷。身穿长袍,外罩坎肩,长衣下部印团花纹。榻为长圆形,周边模印花纹,四面开光,其中一面开光内凸起螭龙,开光外为如意云头纹,相对的一面光素,其余两面亦为如意云头纹。枕身釉呈牙白色。底素胎,有两孔。

定窑匠师独具匠心,将瓷枕塑造成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男孩儿形象。孩童眉清目秀,眼睛圆而有神,神情悠闲得意。整件作品线条柔和流畅,细部的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名品。

古人喜欢使用玉枕、瓷枕,因为玉、瓷可以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宋代瓷枕盛行,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品种有白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珍珠地划花、白釉黑花、黑釉、青釉、青白釉、黄釉、绿釉、三彩等。造型有长方形、八方形、银锭形、腰圆形、如意形、虎形、狮形、孩儿形等。

5.甜白釉僧帽壶,明永乐,高19.7cm,通流长16.7cm,足径7.5cm。

壶因口部形似僧人之帽而俗称“僧帽壶”。阔颈,鼓腹,瘦底,圈足。壶身一侧口边至颈部置宽带形曲柄,相对的另一侧出鸭嘴状流槽。通体施甜白釉,无款识。

此壶造型端庄秀丽,釉面恬静莹润,釉色白如凝脂,优美的器形配以甜美的釉色,相得益彰。

此壶式借鉴于藏传佛教使用的金属质器皿,瓷制品始见于元代的青白釉瓷。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汉藏文化交流频繁,景德镇御器厂曾大量烧造僧帽壶,其中以白釉和红釉制品最为名贵。清代康熙朝曾仿烧永乐和宣德时的白釉、红釉僧帽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