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瓶 > 导航 >

李朝斐钧瓷作品赏析-梅瓶

李朝斐钧瓷作品赏析-梅瓶

古代瓷器瓶 古代钧瓷器 冰梅瓷器鉴别

2020-08-06

古代瓷器瓶。

李朝斐钧瓷作品赏析-梅瓶

与众多早已成名的钧瓷大师相比,李朝斐不管是从年龄还是资历来说,都稍显稚嫩。从16岁就开始辗转于神垕各大钧瓷窑口工作的李朝斐,在2011年创办窑口钧都坊,凭借过硬的钧瓷烧制技艺和风格独特的炉钧作品,在钧瓷界声名鹊起。炉钧釉《梅瓶》就是其代表性作品之一。

梅瓶是中国传统瓷器中极具代表性的造型之一,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为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过去有学者认为,梅瓶因用于插梅花而得名。事实上,梅瓶最初的用途并非用于插梅,而是用于盛酒。宋赵德鳞著《侯鲭录》云:“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在钧瓷艺术创作中,梅瓶是常见主题,其造型之优美,窑变之瑰丽,给人以无尽美感与艺术享受。

李朝斐的炉钧釉《梅瓶》造型端庄典雅,手拉坯成型,胎质细密。其釉色古朴凝重,红色的斑点犹如雨丝般随瓶体而下,流畅自然。该作品釉色层次分明,色彩有深色与浅色的渐变,红、绿、紫、金等色彩交相辉映,浑然构成一幅神奇的天然图画。整个作品色彩丰富,艳而不俗,颇有高古之风。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古今第一瓶,钧瓷梅瓶鉴赏


梅瓶是中国传统经典的名瓷器型,梅瓶是一种口小、颈短、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型,因其口小的只能插一枝梅花而得名,故称“梅瓶”。

古今第一瓶,钧瓷梅瓶鉴赏

梅瓶是各大窑系都制作的一种器型,造型优美程度可以说是天下第一,所以梅瓶的造型算是中国瓷器第一造型。

梅瓶也称为“经瓶”,最早出现在唐代,其造型姿态优美、线条流畅,如同俏佳人一样美丽。梅瓶最早做为酒具使用,也可用来观赏。

钧瓷梅瓶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梅瓶在宋代以后颇为流行,特别是明清时期,梅瓶的观赏价值越来越高,清代梅瓶多为传世作品,观赏和艺术价值都很高。

朝代不同,梅瓶的审美也不同,如宋代梅瓶挺拔高雅,元代梅瓶粗犷豪放,明代梅瓶雄健稳重,清代梅瓶奇巧秀美等,都体现了当朝的文化艺术特色。

钧瓷柴烧梅瓶

梅瓶做为第一瓶型,特别是在宋代各大名窑争锋的时期,钧瓷梅瓶也是不可缺少烧制器型,钧瓷梅瓶有别于其他梅瓶,钧瓷梅瓶以优美的窑变而深受欢迎。

钧瓷在宋代时期是皇家御用瓷器,故所有的珍品都被收入宫中,民间流落极少,当时的钧瓷工艺因不计成本,已经达到了时代的顶峰。

钧瓷荷口梅瓶

以上图片均为钧瓷梅瓶,其器型也不尽相同,窑变更是丰富多彩,不变的的是梅瓶的优美姿态,梅瓶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瓷器第一器型,其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可想而知。

百般红紫斗芳菲-钧都坊李朝斐炉钧


在神垕钧瓷界,大师的声誉是靠作品说话的。不论你年龄多大,不管你有什么头衔,也不管你有什么称号,如果你没有被业界和藏家认可的作品,那么你在业界就没有话语权,你也没有以大师自居的资本。钧都坊的李朝斐近两年可谓声名鹊起,靠啥?靠的就是自己的炉钧作品。

李朝斐擅长炉钧的烧制,其作品在钧瓷界独树一帜,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李朝斐的作品在造型上选择传统器型,多采用手拉坯成型方式,造型简洁大气、线条优美、情绪饱满、鲜有耳饰,继承了唐风宋韵,富有道家、佛家的理念和追求。

他的作品以瓶、罐、钵、洗等传统器型为主,这些器皿都有一个宽阔的面,看似简单,却给钧釉的流淌铺下了一张恣意泼墨的“宣纸”,让炉火随意“落笔”,窑变出鬼斧神工、天人合一的绝妙釉画杰作,让人不得不感慨钧瓷窑变的神奇。

《玄纹罐》 李朝斐/作

传统炉钧釉质浑厚沉稳,釉具五彩缤纷,蓝、红、绿、紫相间,宝光内含。李朝斐的作品釉色艳丽,观之赏心悦目,有些颜色深的部分如远山如黛、松柏常青;浅色部分犹如雨后如洗的晴空,在蓝天的陪衬下,窑变红色的斑点犹如迎风绽放的花蕊愈发显得娇艳动人,自然形成一幅“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春光图。

李朝斐炉钧-葫芦

此外,李朝斐的作品色彩万变,多种奇妙、美丽的纹路更增加了其作品的神奇与珍贵。综观李朝斐作品,其窑变色彩带多以横向延伸,仿佛群山蜿蜒起伏,山间云雾缠绕;有的色带纵向流淌,并且随弦纹形成拉丝和斑点,仿佛七彩的瀑布;有些斑点密布釉面,白中透红,红中藏粉,恰如桃林万顷,桃花灿烂怒放,似朝霞飘落人间,带给观者勇气、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些斑彩是金黄色与浅绿色相间,底色是粉红色,构成初秋的景观,通过绿色与黄色树叶的参差变化,展现秋天脚步临近,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珍惜时光。传统炉钧温润古朴,胎质敦厚,秞面没有浮光,含蓄内敛,给人久远、朴实、庄重的感觉。李朝斐的作品一出窑就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感觉。他的作品没有很亮的贼光,但又不失莹润的质感,秞画、意境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这种效果是难能可贵的。首先,作品釉色层次分明,色彩有深色与浅色的渐变,这就有了远景与近景的对比,给人以立体感、画面感;其次,明暗、冷暖色调的对比,黑与白、红与绿等色彩互相包容,各种奇美纹路交相辉映,浑然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天然图画。有的在青色背影上弥漫各种红色的流纹,像雨过天晴泛朝霞;有的青、紫、红、蓝诸色交错掩映,宛如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观;有的深蓝色衬托着银色斑点,犹如星辰满天;有的似雨后彩虹;有的高贵典雅、富丽雍容,似有画师点缀,实则全凭炉火变化,却更符合人的审美观。即便是同一作品,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不同人观赏,也会气象迵异,变化万千。

李朝斐炉钧-摇铃尊

李朝斐的作品还含有一种“气”,这种“气”是无形的,却充盈在作品中。汉王充在《论衡》有这样一句话:“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古人认为宇宙间先有气,后有石,有石才有土,有土才有木,有木才有火。也就是说,火土相合才有钧瓷。据此,“钧瓷者,乃气之所凝、石之所炼、水土之所塑、工匠之所雕、火之所成、天地万象之所结也”。李朝斐的钧瓷作品从其型、质、声、色、纹、境中可感觉到有某种流动的东西,或者可感觉到有某种特色笼罩在钧瓷上。在对钧瓷的审美中,就要看这件钧瓷有没有“气”,如果有“气”的话,就成“气候”,即有品。

当然,李朝斐的作品并非完美无缺,毕竟他还年轻,对博大精深的钧瓷艺术的领悟还有待提高,在作品的细节处理上还需精雕细刻,釉方也需要不断创新。只要他虚心学习,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做钧瓷,假以时日, 他一定会在钧瓷界崭露头角。

安徽博物院藏宋代梅瓶精品赏析


刘东

讯“梅瓶”一名最早见于清末寂园叟的《陶雅》,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则对“梅瓶”有较详尽的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于是,今人就将小口、短颈、丰肩、窄胫的这类瓷瓶称之为“梅瓶”。

今天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梅瓶”始于宋代,后至元明清三代均很流行。有人认为“梅瓶”主要是陈设之用,多用来插放梅花,故名“梅瓶”,这大概是据《饮流斋说瓷》中的描述演绎而来。近来有学者考证“梅瓶”其实就是一种“酒瓶”,上海博物馆藏的两件宋代磁州窑梅瓶上书有“醉乡酒海”和“清沽美酒”的字样。笔者认为“梅瓶”的最初用途应当是盛酒之用,酒饮完后或可置于案几插放梅花,而到了明清之后,梅瓶盛酒的功能就渐趋淡化,逐渐演变成为陈设瓷了。

在安徽博物院所藏的众多梅瓶中,有七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梅瓶中的精品,它们的时代均是宋代。

宋代的梅瓶主要为民间生活用器,官窑中十分少见。而将宋代南北窑口烧造的梅瓶比较起来,风格上则存在着不小的差别。总体来说,北方窑口的梅瓶多高大峻拔,而南方窑口的梅瓶则雅致精巧。

安徽博物院所藏的这七件梅瓶,均为南方窑口产品。它们的高度在18至37厘米之间,比起北方窑口高度40-50厘米的梅瓶而言,它们要小巧很多。而它们的器形均成修长优美的S形曲线,可谓“丰肩瘦股,体态婀娜”。下面对它们做逐一介绍:

北宋繁昌窑影青釉梅瓶(二件)

北宋繁昌窑影青釉梅瓶(二件),高37.1、口径11.5、底径9.8厘米,1963年安徽省宿松县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墓出土。

这两件梅瓶为盘口,短直颈,丰肩,椭圆腹,腹下渐收,平底略内凹,圈足,造型丰满圆浑,是北宋时期梅瓶中难得的佳品。其胎薄质坚,胎色白而微黄,内壁无釉,外体满施影青釉,釉色白中闪黄。据胎釉白中泛黄的这些特点,不少学者认为这两件梅瓶应属安徽繁昌窑烧造的产品。

影青瓷最早创烧于五代时期,北宋年间甚为流行。因其色白中闪青、温润如玉,故受到“尚玉”之风盛行的宋代社会青睐,又名“青白瓷”、“隐青”、“映青”、“印青”。

而宋代也是我国瓷器生产最蓬勃发展的时期,安徽繁昌窑就是这一时期瓷窑的佼佼者。它始烧于五代,兴盛于两宋,其烧造的影青釉瓷器以民间日用品居多,实用美观,堪与江西景德镇窑影青釉产品相比。

这两件梅瓶出土于北宋中后期(1087年)的纪年墓中,该墓同出的影青釉瓷器还有碗、碟、钵、罐、盂、盏托、注子温碗等多个种类40余件。其中既有景德镇窑产品,也有繁昌窑产品,它们都是难得的判定北宋影青釉瓷器年代标准器。

南宋吉州窑黑地白花荷花纹梅瓶

南宋吉州窑黑地白花荷花纹梅瓶,高29、口径6.3、底径9.6、腹围54.6,1955年安徽省巢县出土。

这件梅瓶小口,唇外卷,短颈,丰肩,椭圆形腹,矮圈足。该梅瓶是典型的吉州窑产品,胎釉虽稍次于景德镇窑瓷土那样洁白坚细,但却极重视彩绘装饰。这件黑地白花梅瓶,整体图案为荷花、莲叶和莲蓬果组成的缠枝花卉纹图案,纹饰饱满,色调柔和。是吉州窑白釉黑褐彩瓷器中的佳品。

我们常见的吉州窑白釉黑褐彩瓷器,往往是白地黑花,而这件则是黑地白花。早年人们误以为它是吉州窑黑釉瓷器,其实并非如此,只是这件梅瓶的白釉黑褐彩绘工艺更为复杂。做法是首先将梅瓶通体施白色釉,后在颈部以下绘黑褐色彩,以留白的方式饰白花。也就是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不是绘黑花,而是将花以外的部分描黑,留出未描黑的部分组成了白花。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带盖梅瓶(二件)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带盖梅瓶(二件),通高32、口径3.5、底径8.5厘米,1999年安徽省宿松县孚玉山宋墓出土。

这对梅瓶相对前几件更加瘦削,造型更为俏丽,且附盖,较为少见。它们通体施影青釉,色泽温润如玉,冰清玉洁,且有细密的开片纹,更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韵味。根据其胎薄而坚实,釉色青白而通透等特点,不难判定其为南宋江西景德镇窑烧造的影青瓷精品。

通常所见的梅瓶多为无盖,或可能是瓶盖遗失,此类带盖梅瓶发现的虽不多,但足以证明梅瓶最初具有盛酒的功用。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印花八棱梅瓶(二件)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印花八棱梅瓶(二件),高18、口径3.5、底径5.3厘米,1999年安徽省宿松县孚玉山宋墓出土。

这对梅瓶体型较小,玲珑精致,瓶体呈八棱状,肩部一周凸弦纹与八棱组成经纬线,将瓶体分成十六个部分,在每个部分中,采用模印技法,饰折枝花卉纹图案。

模印技法,又称印花,始于北宋中期,受定州缂丝以及金银器纹饰制作的影响。南宋以后,印花装饰在景德镇窑大为盛行。江西省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景德镇窑影青釉印花八棱梅瓶,其形制、尺寸几乎完全一样,说明景德镇窑当时盛行此类梅瓶的烧制。

以上介绍的七件梅瓶中,有六件出土于安徽省宿松县。一直以来,宿松县境内出土的宋代影青釉瓷器珍品极多,特别是江西景德镇窑产品最为多见。笔者认为这与宿松县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宿松县地处安徽西南角,是长江流经安徽的第一站,其西南隔长江与江西省鄱阳湖相望。景德镇窑瓷器运销北方的路线,通常是由昌江入鄱阳湖,经湖口入长江。进入长江后,江北正是宿松县。这时“瓷分三路”,一路继续沿长江东下,至京杭大运河北上。另一路则在宿松县上陆,沿大别山东南麓的这条通道,运销江淮各地。还有一路会溯长江而上,运销到湖北省境内。那么在景德镇窑瓷器运销的线路中,宿松县可能是处于中转站的地位。因此,这么多精美的景德镇窑瓷器出土于宿松县,也就不足为奇了。

唐宋高丽青瓷与李朝瓷器略说


青瓷透雕七宝香炉 12世纪 通高15.3厘米 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优美精致的高丽青瓷是高丽王朝(918~1392年)瓷器中的代表作,它是受中国唐宋青瓷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是贵族物质、文化生活的象征。部分上品可与中国宋代汝窑媲美。统一新罗时代生产高温灰釉陶,高丽时代青瓷发展迅猛,受越窑影响较深。10世纪末期大量宋瓷输入后,受中国北方汝窑和南方龙泉窑影响最深,高丽青瓷开始呈现深沉的绿玉式格调,刻划花以菊花唐草为主要装饰纹样,造型以典雅清秀取胜,已不见宋瓷的大胆夸张。12世纪始,高丽青瓷发展达到高峰,釉色综合了汝窑、龙泉窑的工艺特色,产品近似于龙泉窑、汝窑的梅子青、艾叶青、粉青、天青、月白等色,最主要成就在于烧出了美丽绝伦的翡翠色调。器形薄轻乖巧,与雕刻的牡丹、莲荷、唐草、竹节、水禽等图案纹饰巧妙结合,更显和谐与完美。仿生瓷是高丽瓷的魅力所在,人物、鸳鸯、狮子、鸭子、麒麟、摩羯、龙凤、鱼龟等动物形象的水注、砚滴、香熏、笔架等和南瓜、石榴、竹节、荷花、葫芦等植物形象的各式器皿,栩栩如生,精雕细刻,反映出高丽民族崇尚自然的艺术传统。

梅瓶收藏源远流长


近日,由上海古玩有限公司、景德镇官窑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钟氏陶瓷联合举办的“迎新春景德镇当代杰出艺术家作品展”在城隍庙丽水路88号城隍珠宝3楼隆重展出。此次展览云集了众多著名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近百件,作品风格各异。展出众多国家级、省级大师的精品名作。展品中不仅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当代艺术陶瓷界泰斗王锡良的作品;还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余晓球、钟荣华、方波新近创作的美术陶瓷精品。其中一对由余晓球大师亲手制作的影青釉红彩描金梅瓶(见图),采用中华民族所喜爱的红色釉精心描绘出龙的明暗层次,再用金线勾勒出鳞髪形态,作品工艺细腻,颇具神韵,富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及浓郁的传统风格,极具收藏价值。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柳叶瓶和梅瓶的区别


柳叶瓶和梅瓶都是中国传统的经典陈设花瓶,相比之下,柳叶瓶比较少见,梅瓶比较多见,很多人都会把柳叶瓶和梅瓶混淆,但是同时见过两种瓶型的人应该就能看出来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柳叶瓶和梅瓶的区别

柳叶瓶以康熙豇豆红柳叶瓶最为出名,其他的并不多见,但柳叶瓶确实是一件很不错的观赏器型。

康熙豇豆红柳叶瓶

柳叶瓶和梅瓶区别

1、名称的区别:

柳叶瓶因型似柳树叶而得名。梅瓶因口小的只能插梅花枝而得名。

钧瓷天青釉柳叶瓶

2、器型的区别:

a、柳叶瓶口小而平,且口沿外扩较宽;梅瓶虽也是小口,但口内收,口沿非常窄。

b、柳叶瓶颈虽短,但比梅瓶要长,比梅瓶要宽一点。

c、柳叶瓶器身丰肩,肩向下斜切至足,体态瘦而纤长;梅瓶丰肩,但肩详细为弧度过度至足,体态丰满,具有一定的曲线美。

d、柳叶瓶底足直径要比梅瓶小,且梅瓶整体比较厚重丰满,柳叶瓶整体比较苗条消瘦。

钧瓷梅瓶

柳叶瓶和梅瓶总体来说是两种不同的器型,其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柳叶瓶瓶型一般都比较小,而梅瓶的瓶型却可以做的很大。

在陈设的器型中,柳叶瓶多以精致的小器型出现,大约高度都在18-25公分左右,而梅瓶多以相对较大的器型出现,高度大约在30-50公分左右。

豇豆红柳叶瓶

所以,在选择这两种瓶型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要陈设的位置,要达到的效果进行选择,柳叶瓶和梅瓶都是经典的器型,其陈设效果是非常好的。

如何购买钧瓷大师作品


如何购买钧瓷大师作品 ,一件大师作品工艺钧瓷,它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它的艺术价值,“黄金有价钧无价”,现在市场上普遍存在着论大小卖钱的现象,其实只有收藏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才会有更好的升值空间;第二是工艺标准,钧瓷制作有18道工艺,从开采全程来看是72道工艺,要经历火的考验,这是一件好的钧瓷艺术品的基本工艺价值;最后一个是供求价值,作为艺术收藏品,“物以稀为贵”,钧瓷作品的收藏价值总是与发行数量成反比的。

如何购买钧瓷大师作品-手工

而钧瓷大师们的传世作品,当用传统工艺制作。选料,配方,和泥,手工拉坯,手工雕刻,所有工序都由钧瓷大师们一人亲自操刀。大师的一些作品一般只要是获奖的,他们都不会轻易出售,

如何购买钧瓷大师作品-废弃瓷器

为什么?因为众所周知,钧瓷自古都有十窑就九不成之说,往往越是好的东西越是千年难遇,有的大师甚至一辈子也烧不出钧瓷稀世珍品,这也是导致大师们不肯出手的原因。当然如果大师们陆续烧造出类似器型也是可以完全出售,那我们通过什么渠道才能购买到大师的作品呢?首先我们联系正规的钧瓷网络商城来看他是否在神垕有自己的窑口,实体店,零售资源广泛的人脉等渠道实力,通过了解和考虑知道他们具有低于正常零散商户上门选货订货的价格优势 ,在钧瓷界知名大师的推荐下甄选每次各家出窑的钧瓷精品,我们具备这样实力,可以决定和他们合作来决定购买大师的作品,只要你确定要大师的作品,大师可以跟作品合影,并亲笔手签证书,证书盖大师印章,确保正品如果你要的多,或者作品总价达到你认为的高度,你可以亲自过来,你也可以跟大师合影都没问题如果你不过来,凡总价值在5万以上(1件或多件)的产品,商城上的售后工作人员会安排专人送货上门,确保产品万无一失。

钧瓷开片为什么说产生于烧成后才开片

李雪亚:北宋钧瓷的繁荣时期


钧瓷在北宋为何处于鼎盛时间,这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密不可分。正是这多种因素,为钧瓷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保证。

在政治上,宋朝采取“守内虚外,崇文抑武”的政策。宋朝长期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而临着辽、金、夏诸政权的威胁和人侵,统治者对内集权,强化统治,对外忍辱求和,甚至屈膝称臣。虽然处于外临强敌、内乱不断的局面,但宋朝的最高统治集团却依然挥霍奢华,生活腐败。他们大兴土木,建造豪奢的楼阁庭院,搜尽天下奇花异木,供自己欣赏玩弄。李雪亚:北宋钧瓷的繁荣时期-《》

北宋钧窑天青釉碗(1925年鄢陵县出土)

虽然宋代统治者沿袭了唐朝的奢靡享乐,但在享乐情调上却是大相径庭。唐朝盛世付那种绚丽、张扬、富贵、安乐的情调已不复存在。宋代统治者均审美格调中,更渲染着一种忧虑、孤清、典雅的气氛。宋代知识分子的数量超过了之前任何朝代,他们取代世家大族成为中坚力量,影响着整个时代文化走向与审美风尚。精美、典雅、神韵及成是他们追求的审美情趣。

在经济上,宋代是封建社会转型阶段,虽然主导性经济依然是自然经济,但是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城市经济的繁荣,而城市又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市场空间,构成了区域性市场的枢纽。城市经济意义的提高,使得城市工商业队伍不断扩大,宋代坊市合一,城市店铺林立,为手工业的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条件。李雪亚:北宋钧瓷的繁荣时期-《》

北宋钧窑天兰釉钧瓷三足炉(1963年禹县出土)

宋代“草市”的形成,在农村经济的基础上,成为沟通城乡经济的纽带。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陶瓷行业的蓬勃发展。宋代瓷窑遍布全国,专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官窑和大量烧造民间用瓷的民窑,生产规模巨大。由于它们在工艺、釉色、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瓷窑体系,钧、定、汝、官、哥五大名窑体系。这些都为钧瓷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环境。

在文化上崇文抑武的政策给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特别是文人画的创作,已经达到了一个艺术的顶峰,它不拘泥于形式,追求“象外之象”、“韵外之旨”的艺术境界,同钧瓷的窑变釉画有异曲同工之秒,得到了美学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李雪亚:北宋钧瓷的繁荣时期-《》

宋代钧窑天青釉瓷盖罐(1987年收)

由于知识分子阶层的形式与壮大,宋代美学思想已经趋于成熟阶段。以儒释道的哲学观点和认识方法来研究美的本质和审美规律,把主观的审美体验和意境情感放在了美学的主导地位。宋代提倡崇尚自然,提出了韵趣意境等审美理想,特别是“意境”这一概念被当作重要的美学范畴和美学理想肯定下来,与钧瓷的“窑变”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取得了很好的契合。倡导“返璞归真”的审美追求,对钧瓷的造型风格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本文作者:李雪亚,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当代青年钧瓷艺术家,1973年出生在禹州市神垕镇,高中毕业后进入神垕镇镇办瓷厂——东风瓷厂工作,李雪亚进入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的《金钟壶》、《南瓜壶》、《盖壶》、《提梁壶》均荣获河南省陶瓷设计大赛银奖;《樱桃壶》获得最佳创意奖;在这里学习了制坯、配釉、上釉等一系列与钧瓷相关的工艺制作流程。1996年,东风瓷厂宣布解体,不久,李雪亚便跟随丈夫张韶璞创办了永春钧窑并发展至今。

李雪亚钧瓷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