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新濠瓷砖 > 导航 >

浅谈陶瓷新彩工笔花鸟

浅谈陶瓷新彩工笔花鸟

新濠瓷砖 新中式瓷砖 新罗马瓷砖

2020-02-18

新濠瓷砖。

在新彩作品中,新彩花鸟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细致的线条、准确的造型和精微的色彩进行严谨的创作,呈现出工整、工细与工丽的画风,具有强烈的绘画装饰性效果。新彩花鸟画内涵丰富,作品往往呈现情与景,意与境相互交融,其图式形象生动,格调高雅,意境深邃,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留给人们自由想象的空间,给人以一种浪漫的、寓意浓厚的艺术享受。而且寄寓了人们主观的精神情感,深受世人推崇和青睐。

在工笔花鸟中,构图的主要标准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构图也是体现思想内容的一种手段,定气势,宾主,虚实相生,疏与密,聚与散,均衡稳定,呼应,穿插等。也可将西方现代派的一些构成方式与传统工笔画的方程融合起来,这样也就决定选择传统技法的多样性。众所周知:花鸟画注重寓意,但不乏只从寓意着眼,更多的是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思想感情,启发性地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工笔花鸟的设色技法具有多样性,点、染、平涂等,它因对象的不同,质感在相应的轮廓内渲染。色彩达到物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而写意则简炼,更具程序性与不可易性。花鸟画是表现人的意志精神的,是以自然的面貌,以画面的生趣,天趣来再现的,把画家的审美追求与自然形象融为一体。写生花鸟画创作的主要基础,它因掌握花卉的造型基本规律,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而最高要求是通过精确的形来表达花卉的内在精神面貌,而形的精确不等于精神面貌,但神一定是存在于精神的形象之中。齐白石曰:不似为欺世,太似则俗气。花鸟画高于自然,美于自然,才具有美的艺术价值,因此,在创作中,我们应关注画面主体色调与背景色调的冷暖之间的对比,强弱程度,是否突出主体的同时,又能否和谐统一,而不是关注画面的物象色调与自然真实物象色调是否一样。

新彩陶瓷花鸟画崇尚文、意、趣,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笔墨技巧来体现的。在这里,笔墨本身不是“具象”的,相对具体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说,它是形式的因素,但却有着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的感受功能。正如蓝色和红色能引起冷暖的视觉感受一样,在瓷胎上不同的用笔能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水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能引起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徐缓的用笔能引起持重含蓄的联想;流利灵动的用笔能引起洒脱欢畅的联想;快速而多变的用笔能引起龙飞凤舞的联想。新彩花鸟画这种笔墨形式因素,是画家的独特风格在艺术技巧方面的主要表现,也是陶瓷装饰所独有的绘画语言。

新彩花鸟画的创作,不仅要重在写实,重在传神达意,形神兼备,而且在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更要注重对花鸟艺术形象的刻画,做到轮廓清晰、结构严谨、线型协调,把画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见解,贯穿于对花鸟表现的客观过程。既要发挥新彩的附着力强,颜色鲜艳的特点,又能跨越和突破生活的真实展开联想。“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从意境的深度和广度上构思、渲染,使艺术风格流露于指笔方寸之间,以突出事物本质的表现手法加以对花鸟形象的塑造,将意韵充分表达在陶瓷载体上。花鸟形象有神才能富有生机、才有生命力,才能感动大众,唤起人们对艺术形象的思想感情共鸣,从而取得挺拔、大方、庄重、统一、整体的艺术效果。

传统和现代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讨论的问题,然而,没有哪一个画家解决不好这个问题,或避开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而能有所成就,成为一代巨匠。传统和现代是绘画史线索的两端。所有的画家都要在这两端之间的线索上找到准确的位置,它们两者是相互统一。现代工笔花鸟画大概有几种表现形式,写实、装饰、传统和中西融合。我们应继承传统而又要有创新的理念。

然而,事物发展进步的评定准则适用性是阶段性的。就表现技法的完善和笔墨趣味的高杨,都不是艺术的终极目的。从龟甲“取物象形”到“骨法用笔”至“以形写神”,表现出技法的演进和艺术本质的复现,以至有效地利用技法形式来表现人类的审美情感和心性意象,才是艺术的本来目的。

现代工笔花鸟的表现技法是很难用几种面貌和方法来概括的,然工笔花鸟画所表现题材的深度和广度,还是技法探索的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工笔花鸟画正走向现代走向多元。

延伸阅读

浅谈工笔山水


山和水历来都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描写的就是山与水的至高境界。水有水的灵动,山有山的厚重。山和水有着各自的特点,又要相互映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山水画便强调了山与水的交融。泼墨挥毫,渲染出一座座敦厚的大山,山崖间一道瀑布倾泻而下,山脚下流淌的正是那灵动的清泉。没有了水的灵动,大山会显得呆板;缺少了山的沉稳,流水会变得很随意。山和水是一体,构成的便是一幅出色的山水画。

而其发展也是色彩斑斓,早在战国时期山水画便出现在丝织品和壁画上,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还一直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并未独自脱离出来。直至隋唐时期才发展为独立的画科,进入繁荣时代。如展子虞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在五代、宋朝的时候,山水画再次进入盛行时期,这时期就有荆浩、李成、董源、范宽等人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肃的青山绿水,可谓南北竟辉。至南宋,又有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崛起,将南北派别的特点融为一体。总而言之,两宋时期的山水画绚烂多姿,其创作与风格都有极大的发展与突破。到了元代,山水开始趋向写意,以虚代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然而明清及现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将其放入瓷器中又是一件伟大的事。如果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描绘的鱼、鹿纹饰算起,到晚清民国瓷器上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浅绛彩等精美的绘画,中国画在陶瓷上面已前后经历了7000多年的发展过程。然而,山水图中的笔墨线条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以钉头鼠尾描勾勒瀑布;近山皴染并用,远山适当勾染;潺潺云气虚实得当,整个器身装饰共同显现了一种和谐的文人意趣。空白处还有隶书题词和不规则状闲章,而从“癸巳秋日写为西畴书院”的纪年款也能看到此件器物与文人的关联。

景德镇熊国华瓷器工笔山水瓷板

山水画有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给人宁静祥和的魅力。云雾笼罩的山峰,清澈的湖水,气势磅礴的瀑布山泉,茂密的树木,飘浮的白云,都会将你带入一种梦幻般的佳境之中。山的瑰丽并不单纯在于那些实景,更在于它犹如美丽的少女披上面纱那种含蓄神奇的美。在游历过无数的名山大川,见过许许多多山体之间的云气氤氲、峰峦隐现、物景变幻、水流酣畅。因此,有人说,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在古代就是一种文化意识。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觉意识,一直是山水画创作的灵魂。对于我来说,要画好山水,必须做好四点:

一、神形兼备,佳作也

由古至今,中国画的创作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画,都讲究以“以意立象”,而不仅仅是临摹自然景物的外观。其“意”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物象的内在生命和规律;二是指画家的主观感受与情思。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得其形似,则失其气韵;具其色彩,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中国画家追求“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

东晋时期,顾恺之曾经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认为山水画应该是“传神写照”,因此追求神似成为中国画造型上的通用准则。它要求画家要将自己的灵感和意境融入到画作之中,进而感染欣赏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作为一个绘画艺术家,必须有深厚的理论、艺术修养、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卓越的目光胆识,才能在创作上把自己的情感充分发挥出来。

二、山水之性即我之性

山水画创造出来的意境不仅仅是壮丽的景色,而更多的是画家思想境界的追求。画家们用颜料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融的境界。不管是北方的山水画风格还是南方的,其表达出来的都有一个相同之处——都是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神游场所,像仙境一般让人神往。

文人山水画侧重表现隐居山林的情趣,朴素自然的水墨风光;宫廷画家侧重表现楼宇宫殿,但也是超脱于人间的世外桃源。画家在画中所表现出意境不但是自己情感的抒发,更多的是与观者的情感交流。山水画与诗的结合是唐代著名画家王维所开创的。给山水画赋予诗的意境,使得画作意境更加回味无穷,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处理是诗性化的,特别是手卷所表现出的情节推移和展开,就像一种视觉上的山水诗。诗歌会影响山水画的视觉形式构成,影响我们的观看方式和表现方式,任何视觉的东西都是观念的东西,支撑视觉表现的都是后面的艺术观念、价值观念,这是山水画欣赏的一个重要前提。

三、据类分彩

“据类分彩”也可以说是“随类赋彩”,其是中国画用色的基本原则。随类赋彩是指上色要以客观现实作为依据,根据不同的事物用不同的颜色。“随类”具有客观性,而“赋彩”具有主观性,其二者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便达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升华。从这个原则来说,山水画的赋彩一般是在自然景物的固有颜色的色度、亮度上进行改变,通过对整幅画颜色的控制,使得色彩达到理想的效果。

山水画的赋彩并不像印象派那样苦苦追求色彩在不同光影下的变化,而是在表达特定内容和环境的时候适当地采用。此时画家应该更加注意色彩对人情感的感染力,不要拘泥于物象的自然颜色,应根据主题的需要,对色彩进行主观的创作与设计。

山水画的用色,要将色与墨统一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比如要注意色彩浓淡干湿的变化等。领略和体悟山川的壮丽秀美及无限神蕴。

四、时间与空间的灵活性

意境,主要是靠透视来表达的。透视是指作画时将客观物象在平面上正确的表达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与立体感。西方画多用焦点透视,即观察者固定一个落脚点,去临摹同一个时间和地点的景物。而中国画则不同,其不是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上作画,不会受到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通过画家的感受与需要,将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融合放入画面之中,这就叫做散点透视法。如我们所熟知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利用了散点透视法,展示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三远”是中国山水画特有的远近处理办法,在一些山水画创作中同时运用几种方法来画。“三远”是山水画的技法之一,其出自北宋郭思的《林泉高致》载其父郭熙之说:“山有三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高远为仰视,深远为俯视,平远即为平视。

远处的山连成一片,繁茂的松树屹立在山巅之上,举一杯清茶,倚松而望,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轻吟:“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该四时春。”

那草那树,都被赋予了勃勃生机;山的巍峨壮观、水的清澈激越、云的轻柔飘逸、雾的亦梦亦幻、草的昴然临风、树的葱郁苍劲,都幻化在了神美的意境之中。灵动的水告诉人们,要充满激情与智慧,要让智慧的波光闪动。沉稳的大山也告诉人们,人生需要厚重,做事需要沉着、细致与认真。当人们把水的灵动与大山的沉稳紧紧联系在一起,作为人生和办事的准则,那么,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又是一幅出色的山水画!

山水画的根源,来自我们内心对自然山水的一种感悟。因此,山水画的造境主旨是围绕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写照和表现万物与内心世界的合一。欣赏山水画,讲究游心与游目的合一,它本身是意向性的,就是要求欣赏者目似而神欲,达到形神交错的境界。作品的表现是不能走捷径的,要使作品获得成功必须有两点:一是要有一定的思想艺术内涵;二是要有与众不同的过硬基本功。这就必然有相对的难度,唯其难,所以要付出超乎寻常的艰辛努力。

釉上彩工笔花鸟光与彩的结合


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发展,它的装饰手法和艺术特色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釉上彩工笔花鸟,是光与彩的完美结合。而它能够达到这种结合,来源于它精湛的制作技艺。釉上彩是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彩色纹饰呈现在瓷器表面釉的上面,它的特点在装饰上由简单龙凤彩瓷瓶到复杂、彩色由一种到多种,不但色彩鲜艳光亮,同时装饰艺术性更强。

釉上彩工笔花鸟的技法源于我国工笔花鸟画。我国工笔花鸟画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技法的画科。工笔花鸟画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远至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商、周的青铜器上,战国的帛画上都可以追溯到它的来龙去脉。它所表现的对象一般是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禽鸟、走兽、虫鱼等等,概括起来说工笔花鸟画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于两宋时期。它的技法的进步,应用到陶瓷作品中,无不为陶瓷作品增添了新的光辉和魅力。

要讲到陶瓷的装饰手法,釉上彩工笔花鸟,首先就得提到我国工笔花鸟画的历史了。我国工笔花鸟画有着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及丰富多彩的风格流派。花鸟画发展到唐代,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空前活跃,诗歌、书法都出现了一代高峰使花鸟画继山水之后也逐渐独立起来,成为专门的一种画科。伴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花鸟画逐渐转变画风。从北宋中期开始一股水墨写意而以枯木,竹石,梅兰为题材的文人画涌起,后又加菊花合称“四君子”用笔劲健,俊雅文秀,以属文人画笔墨淡墨一路。开后世墨兰法门,注重书法结合。工笔花鸟画各种流派无论意境、构图、勾染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发展至今受到新观念、新思潮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推动了绘画的变革,使花鸟画家们在艺术思考表现方面有着很大的变化与发展,超越了传统,走向了新现代。花鸟的精神内涵、审美取向、技法特点正起着巨大变化。艺术在不断发展,中国绘画艺术将走向更高的艺术舞台。这些技法和思想的进步都为我国陶瓷装饰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使陶瓷的外衣越来越美,越来越动人。

其次,要知道釉上彩工笔花鸟的精湛技法,就得从我国工笔花鸟画的技法说起。我国工笔花鸟画是国画中的一朵奇葩,它在世界画坛上也是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的。花鸟画的表现题材非常广,它以大自然的花和鸟为主要题材。不论在画面内容与绘画形式上都有自己鲜明特色,即造型严谨,重视对象的自然生长规律。但是它的技法却妙不可言,在陶瓷作品上的应用可谓惟妙惟肖,为陶瓷作品增色不少。首先骨法用笔,白描勾线时要求所画对象准确,符合物理,物性。张彦远曾说过:“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对同一条线的感觉,它的从前和以后就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好像懂得了书法之后再来画或再来欣赏国画一样,这就是书画同源。可见用笔是花鸟画最重要的了。第二是色彩讲究,染色时注重花鸟自身的固有色以及制作工整细腻等等。当然我国历代花鸟画家也创造出许多杰出的花鸟画作品和多样的表现手法。如“折枝”花鸟画就是古代艺术家创造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这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把大自然中那最美丽,最诱人,最要长久观赏的一枝,从大自然的怀抱中抽离出来,给予特殊的审美关照,充分的精神投射,聚焦式的描绘,这种艺术样式具有简洁之美,典型之美,空灵之美。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确实说的很对。釉上彩工笔花鸟就犹如陶瓷的美容师,它精心装饰着千变万化的陶瓷器型,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而且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它是光与彩的结合,也是精湛技法的完美配合,使得我国陶瓷作品尽显其光辉,吸引着许许多多陶瓷爱好者的眼球。

浅谈釉上花鸟瓷画


自小喜爱画画的我如愿成为了一名陶瓷美术工作者,在瓷器上画画已成为我的日常生活。认为陶瓷是一门神奇而又独特的艺术,是泥与火的交融,是工艺与画作的交融。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就发明了陶器,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硬度较高,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在距今14000年前,于万年仙人洞首次发现的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人类活动文化遗迹,其出土的栽培稻和陶器,距今一万年以前,是现今已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和原始陶器之一。在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完善成熟。图案形象直观性强,在当时具有标志性、装饰性等性能,所以对彩陶图案的研究也会给古文字研究提供佐证。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原始时期,氏族部落更为繁杂,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形成了独特审美需求的文化特征,它们各自代表氏族文化的标志性形象,也产生着不可低估的精神凝聚力量。而随着氏族文化的盛衰变化,陶器装饰也出现了不同内容的形式。

黑格尔认为最早的艺术就是象征艺术,并且他认为这就是东方艺术的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周易》开始,古人就已经按照自然来关照人和事,开启了我国绘画以象征为手段的先河。《易传》云:“八卦成列,相在其中矣。”说明了“观物取相”是汉文化的思维方式,也与儒家“兴起人意,能移精神”的补益功能相契合。中西绘画有着巨大的差异,首先我要说的是对于不同的绘画,我们要用不同的审美角度去观察,去体会,不能单一地说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构成了中西方绘画思想等各方面的差异,但是归根结底,对于美学的追求,人文精神的体现等,都是相似的,西画以其真实厚重的画面感,给我们以视觉上强烈的色彩享受,中国画以其古韵内涵的特色,让我们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它的博大与气韵。西方人崇尚开拓进取,故重客观探索,重对景写生,还原真实存在。这种静态固定观物作画,形成焦点透视,出现近大远小的物理性透视空间,无论是真景写生还是画家创作某种想象和虚构的题材,观者总能给自己找到一个固定的位置,使人产生身临其境,如观真景的感觉。由于西方画家固定观察物,发现物象在固定光源影响下呈现出的那种相对稳定的明暗色彩变化关系,故西方画家重明暗法和自然光色塑造形象,以求立体感,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说:“最好的绘画应该像雕刻”。观西方风景画有真景实境之感,观者可走进画面;再观中国山水画,有如人与山水合一之感,观者有身在画中,可游可居之感。

我最擅长的题材是花鸟,花鸟画在中国画中是三大科的一个大科。在原始社会的中国,人们对于花鸟的认识是处于一个“超自然力”的理念之上,在狩猎场面中,图腾表现中及体现神权意识所出现的花鸟图像都是鲜明的一种巫思行为。其中鸟的图像与当时巫思的鸟占活动有着很大关系,原始先民们根据鸟的自然习性和生物特性理解鸟禽类给人们带来的信息,进而“知天事,迈人命。”将鸟视为人与天之间的吉祥使者。中国花鸟画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成为一种观念先行的图式艺术。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不少独立的花鸟画作品,如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可以说明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虽然现在看不到这些原作,但是通过其他人物画的背景可以了解到当时的花鸟画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又如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飞鸟等。到六朝时期,已出现不少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作品,其中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的《鹅图》、顾景秀的《蜂雀图》、萧绎的《鹿图》等。到了唐代,花鸟画业已独立成科,著录中计有花鸟画家八十多人。如薛稷画鹤,曹霸韩干画马,韦偃画牛,李泓画虎,卢弁画猫,张旻画鸡,齐旻画犬,李逖画昆虫,张立画竹等等,已能注意到动物的体态结构,形式技法上也比较完善。五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确立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两种不同风格类型,“黄筌富贵,徐熙野逸”。清代石涛、恽寿平、朱耷(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等都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忧伤与家国丧失之痛,其笔墨与造型均独树一帜。

国画花鸟画以其美好吉祥的深刻寓意,以其精美绝伦或是高洁淡雅的画面,以其画面所吐露出的芬香,和谐气质,让现代高压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祥和,抛开一些生活碎片,净化内心与心灵,彻底融入到花鸟画的美好意境中,徐徐升华,慢慢沉淀。国画花鸟所给予人的,是近在咫尺的与自然的交流,它是喧嚣的尘世中可能保有的一份健康与活力,它会从精神上给予人们启发和满足,令人取得由静观万物而获无穷乐趣。礼数之外的闲暇,半分小园中的惬意,你可以做最本色的自己,无论你在参禅悟道,还是礼佛洗心,花鸟画都会是最超然的境界。然而,在西方,他们实际上是没有花鸟这一门分科的,他们的花鸟处于他们的风景画和静物画中。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既存在着某些相同的思想,更多的是体现着同一时期东西方体现在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差异化精神内涵。就根本意义而言,无论中国的花鸟画还是西方的静物画,它们都不是为描绘对象而描绘对象的“绘形”之作,而是借助对客观对象的描绘表达人的精神、情感,表现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是真、善、美的寓托,在这方面中西是没有区别的。

在陶瓷上作画,与在纸上或者是在绢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一般画的是釉上花鸟,那么,什么又是釉上呢?首先,陶瓷就烧成分成釉上、釉下和釉中。釉上彩陶瓷又称“炉彩”。所谓釉上彩,就是先烧成白釉瓷,或者烧成单色釉瓷,也可以烧出多色彩瓷,在这样的陶瓷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600~900℃烘烤而成。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一般来说,我画的都是釉上粉彩。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粉彩作品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粉彩的绘制,一般要经过打图、升图、做图、拍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其中从打图到拍图,是一个用墨线起稿,进行创作构思,如绘瓷决定装饰内容与形象构图的阶段。正式绘制时的定稿叫“升图”,把描过浓墨的图样从瓷器上拍印下来叫“做图”。接着把印有墨线的图纸转拍到要正式绘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图”,这样就可进行绘瓷。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美来自于生活,制瓷者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间接地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

浅谈中国工笔画装饰性语言特点


中国工笔画装饰性受多元化的影响,在用线、结构、色彩等方面具有更强的装饰性。本文不是要讨论工笔画装饰过度问题,而是着重谈怎样更好地运用装饰性语言表达内心情感才是重要的。

中国工笔画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有着严谨、细腻、工整的视觉效果和冷静、理性的心理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工笔画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视觉需求。 现代的工笔画顺应时代潮流,引入大量的新题材、新形式、新造型、新材料、新技法,来描绘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家的内心感受。现代工笔画受到各方面文化的冲击,其视觉元素的装饰性特点越来越明显。

传统工笔画本身就具有装饰性,线的提炼和精道、极致的运用,色彩的单纯、平涂、浑厚而强烈,都使画面具有装饰效果。如永乐宫壁画,众多的神像均具有鲜明的个性,重彩勾填的传统方法,立粉贴金的运用,长袖的突出,长达数米的流畅线条,设色的绚丽纯朴而浑厚,都富有装饰性。传统的工笔画大都用的是俯视法和散点透视法,来表现重山叠岭、千里江河、深宅广院,这样才能把画面表现得更庞大,气魄而宏伟,内容更充分。如果在俯视构图的山水庭院之中,用焦点透视则无法表现,那样人物只看见头顶,不但有碍画面的美观,更无法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现代的工笔画,受到平面构成的影响,受到色彩构成的影响,受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影响,受到西方绘画的的影响,越来越表现出极其强烈的独特装饰性特点。

在用线方面,传统的工笔画有很高的要求,要求造型准确,体现出“气、骨、韵、力”的品位,但又显得单一、拘谨、太理性了。而装饰性工笔画的用线不全在于造型,而是突出表意性。运用装饰性语言使形象更加突出,造型更加生动,具有更强的感染力。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对形状有目的地调整。对客观事物进行规整、归纳、夸张、强化、主观化处理,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表现画家的不同审美观,文化积淀和艺术素养,从而形成不同的装饰性风格流派。

在现代工笔画创作中,平面构成得到广泛的运用。平面构成是将基本形象在二维平面上按照一定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重组,从而构成理想形态。它在形式构成中,强调变化与统一,讲究形态的对称、均衡、对比、比例、调和,讲究点、线、面的运用,讲究节奏感和韵律感,探求视觉规律,形象的建立,骨架的组织,各形象位置的确定和完整性。各种透视法则都能在画面中灵活运用,如焦点透视,平等透视,平摊透视,散点透视,混合透视,任意透视,从而使画面产生某种特定的艺术空间效果。各种构图形式的灵活运用,如平视体构图,立视体构图,综合体构图,自由体构图。构图中形象组合成各种骨架形式的运用,如重复式构图使画面有更强的秩序美,渐次式构图能在静止的画面中产生动的幻觉,重叠式构图使物象层次关系产生丰富感,还有对称式、均衡式、适形式、单纯式、散构式构图,这都能使现代的工笔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在色彩方面,装饰性的工笔画有的采用较为单纯的色彩关系,有的采用繁缛的色彩关系。色彩的平面化表现,层层渲染,使物体产生凸凹感,不要求三度空间和受光、背光、高光、反光的区别,着意于二度空间式的绘画语言的表达,着重于物象间色彩组合形式与构成关系。色块的大小和色相的对比、协调、区别、呼应都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工笔画家灵活地运用各种技法,通过重彩、淡彩、勾填、描金、立粉贴金、打底烘托等形式,使画面更具生动效果,更具完美装饰性。传统的工笔画用色强调“随类赋彩”,多采用分染,实起虚收,色块的边缘也不太明确,这就大大削弱了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和结构整体感。而现代工笔画的色彩运用多是“随心赋彩,随情赋彩”,大胆地运用色彩构成,使画面更具有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同时各种肌理技法广泛运用,如积、撞、染、堆、冲、洗等来加强画面的视觉效果。工笔画颜料运用也从国画颜料、矿物质颜料扩展到水彩、水粉、丙烯、日本颜料等,纸也从单纯的熟宣扩展到生宣、皮纸、高丽纸、水彩纸、布等。这都使中国工笔画的装饰性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自我的性情得到更广阔的展现,激发更多的情感,创作出更多新生命力的作品。

有人会不厌其烦地说,不要把工笔画画得装饰性过度,这样就变成了装饰画,而不是工笔画了。然而谁来划分怎样划分装饰性的工笔画和装饰画呢?怎样才算是装饰过度,怎样又才是不过渡呢?好像美术史中从来没有划分过,谁也说不清楚这个界限在哪里。我觉得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分得那么清楚,绘画本来就是画家内心感受的表达,而不应被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所限制。中国工笔画就是应该勇于突破、创新,运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画出独特的情感,而不是去计较装饰是否过度,重要的是画家内心思想的表达,对社会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把装饰性与思想性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意味、感人至深的优秀工笔画作品。

我和釉上彩工笔山水画有个约会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给我灌输瓷器制作的理念。我从小就很不喜欢父母给我安排自己所走的路,而且平时一个人经常在家呆着研究釉上彩工笔山水瓷,觉得很没意思,所以我很喜欢带着自己的画具出去写生,特别是去小村落,因为我感觉自己置身于大自然当中,呼吸着新鲜空气,心情是格外好。

但是我家离最近的那个村落也有二十多里路,路途虽然有点远,但是想着能自己一个人享受着大自然清新的空气,无论多辛苦,我也会坚持下去。我喜欢带着自己的画具画山画水,置身于大自然中,感觉特别有灵感,仿佛自己所画出的山水活灵活现,在自己所绘画的山水中,我仿佛会看见山的飘渺和水的灵动,这让我更加喜欢绘画,也更加喜欢出外写生。我征求了父母的意见,可想而知,他们的一致意见就是利用瓷器展现我的创作理念。虽然我极不情愿走父母安排的路,但是这次觉得我父母的方法可以试一试,从此,我与釉上工笔山水瓷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1、我对釉上彩工笔山水情有独钟

经过一段时间对釉上彩工笔山水的学习研究,我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在这段时间里,我废寝忘食,起早贪黑,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充分利用起来,目的只有一个:我希望创作属于自己完美的作品。

这段时间我经历了很多,有过失败的心灰意冷,也有过成功的满足感。我不断告诉自己: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但是无论我花费了多少精力,翻阅多少书籍,我始终还是失败了,我开始变得意志消沉,不愿意再拿起画笔,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孤傲的人,我有着自己的骄傲,但是现在的我变得已经经受不了任何的挫折,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出门,我不断的反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呢?我也在不断的自责当中。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最终,父母终于看不过去了,经过商量之后,父母不惜花钱花精力去寻找大师,希望能为我解惑,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找到了陶瓷研究协会的会长,那天,会长跟我聊了很长时间,他说:年轻人,有冲劲,是件好事,但是你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群体,你家人看到你这样。会难过、会伤心,所以你得为他们考虑考虑,明白吗?另外,我已经看过你画的一些山水画,我觉得你的工笔山水的功底已经很好了,至于为什么不能创作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关键在于你没有用心去体会,你太在乎成功了,而忽略了自己内心对美的真正感受。

那天之后,我开始在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是多么的不孝,给父母带来了这么多麻烦不说,还让他们为我担心。而且会长说的很对,我太计较得失。我现在需要做的是忘记工笔山水,重新回归大自然。

从那天以后,我又带着自己的画具步行20多里路来到了我久违的小村落,看着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我闭上眼睛,开始享受着大自然给我的一切,呼吸着大自然最清新的空气,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放松。睁开眼睛时,我仿佛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仙境,我很快把这种感觉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来。当作品完成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涌上心头。

在釉上彩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粉彩,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在瓷胎上经过低温烧制而形成的一种瓷器,粉彩需要配合很好的工笔,这样烧制出来的瓷器才称得上完美。虽然我的工笔画很好,可是粉彩的描绘,着色技法是十分复杂细致的,一般而言,它需要彩、填、洗、扒、吹、点等技法,所用的工具更是复杂多变。不同的细节,需要用不同的画笔,这对我初学者而言,是极为困难的。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学习之后,我深深地爱上了釉上彩工笔山水,我甚至觉得他就是我的另一半,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他。

2、我对釉上彩工笔山水未来的创作理念

虽然在很多行家的眼中,我在釉上彩工笔山水这一块,已经算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但是我自身却觉得在这一领域中,似乎还缺少一些东西,当我制作完成一件作品的时候,我总是会对着自己的作品发呆,并且一呆就好几个小时。

我虽然创作了不少作品,但是都只是纯粹的山水作品,似乎缺少了一些元素,难道釉上工笔山水的对象就仅仅只能是山水吗?这未免太单调无趣。

作为一名陶瓷工艺研究者,我认为釉上工笔的山水应该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单纯的山水,可以添加一些其他元素,这才能使釉上彩工笔山水呈现更加深远的发展。

我对自己未来的作品,会向以下几个发展趋势前进:

(1)、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人物,以衬托山水如梦幻般的美丽;

(2)、我会适当加入虚拟的山水,使山水的造型富于想象力,构造出焕然一新的釉上工笔山水。

(3)、我觉得光有山水,而没有生物,似乎缺少一点活力,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动物,烘托山水的磅礴气势之美。

3、结束语

我从一开始的不喜欢釉上工笔山水,到后来一步步的熟悉,再到后来的专研,最后演变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一路走来,我父母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想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我很感谢他们对我的一再包容,我曾经让他们伤心,让他们担忧,让他们心痛,但是以后的我只会成为他们的骄傲。

对于我以后釉上彩工笔山水的创作之路,我想我会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虽然我还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力争做到更好。争取使釉上工笔山水瓷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畅销的瓷器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