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知识 > 导航 >

基础知识复习:陶器

基础知识复习:陶器

瓷砖知识 陶瓷知识 瓷器鉴别知识

2020-08-26

瓷砖知识。

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

宜兴陶器:

江苏宜兴市丁蜀镇,东汉开始,宋代开始烧制紫砂陶,明清时期繁盛。还烧制均陶、彩陶、精陶

宜兴紫砂:是“宜兴紫砂器”的简称,工艺品的一种,产于江苏宜兴。朱泥、红泥、紫泥、绿、缎、黑铁砂其统称为紫砂。因紫砂质地好,含铁量高,无釉。其烧制成器后,它的吸水率和排气率适中,用来泡茶,色、香、味俱佳,可谓“透气不渗水,沏茶不失原味”;紫砂茶壶在洗涤时,冷热急变性好,不易爆裂,不易爆裂,比一般陶瓷器更适于用作茶具。紫砂之美,除了独特造型美外,还有其裸露在外的特有的肌理线条和材质色泽美。日久更加光泽古雅。

均陶:是宜兴的传统工艺陶瓷,宜兴均釉陶器的简称,亦称“宜均陶”。始于明朝。釉层较厚,有天青、天蓝、芸豆、月白等色,胎有紫泥、白泥两种,以欧姓所制最为成功,时称“欧窑。均陶美在釉色,有蓝均、铜均、白均等数十种,其中的蓝均釉最为名贵。均陶的特点是釉色绚丽,胎质坚韧。

石湾陶器:

“石湾公仔”中国广东佛山石湾用当地陶土和岗砂为原料生产的陶器。主要产品有日用陶、艺术陶塑、琉璃陶和建筑陶。成“泥均”器体厚重胎质灰暗,釉厚而有光泽。艺术陶塑 别具特色的民间民俗工艺品。造型朴实粗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陶塑人物脸部和裸露的肌肉选用有色陶土制成 ,不施釉彩(称为露胎)

钦州泥兴陶器:

中国广西钦州。品种:有花瓶、茶具、咖啡具、花盆、文具、食具、熏鼎及仿古等八大类,花色品种四百多个。其中以各式茶具、花瓶笔筒、盆景盆和食具 最负盛名。特点:质地细腻、音质铿锵、坚硬结实、古朴幽雅。无毒、耐酸、耐碱、吸水性强、透气性能好。泥兴 花瓶装水不易发臭,插花茂盛;茶壶泡茶味正郁香;食具盛上容易变味的食品,隔天不馊。工艺:钦州泥兴陶器采用当地钦江两岸的红土为原料制作而成。泥兴陶器采用雕刻进行装饰,一般呈赭石色,经过“窑变”和加工打磨,产品颜色美观多彩,不上釉而富有光泽,并呈现金黄、栗色、 紫红、古铜、天斑、虎纹、铁青、墨绿等天然色彩。

唐三彩:

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

唐三彩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是造型。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那些瓷砖粘贴保养的基础知识


瓷砖(包括地砖)是住宅卫浴、厨房最常用的装饰材料。瓷砖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松动、脱落、渗水等问题,给人们带来很大烦恼,可使用石材粘结剂、外墙防水剂解决这些问题。

1、防松动,脱落

目前瓷砖粘贴大多采用水泥砂浆作粘结剂。它粘结牢度不够,而且由于长期处在潮湿、渗水、浸水环境下,易造成瓷砖的松动和脱落。水泥砂浆中加入107胶虽能提高粘结强度,但效果也不理想。采用树脂型粘结剂粘贴瓷砖,不仅粘结强度可达到或超过瓷、地砖,甚至大理石的本体强度,而且长期浸泡在水中也不会造成脱落。

2、防渗水

由于瓷砖拼缝处及粘贴层都极易渗水,会造成相邻居室内墙返潮,使涂料层剥落或墙纸损坏。装饰在外墙面的马赛克类瓷砖,经不起长久的风吹雨打,渗水返潮现象尤为严重。使用树脂形石材粘结再结合使用外墙防水剂即可解决。

3、旧瓷砖面加贴瓷砖

旧瓷砖要翻新,一般要求瓷砖要全部铲清,劳动强度很大。如欲在旧瓷砖上加贴新瓷砖,则水泥砂浆很难胜任,此时必须用树脂型石材粘结剂,它不怕瓷砖上油腻、污渍,而且有较好的粘结强度。

4、瓷砖的保养

瓷砖常会被油腻、水绣、皂垢等玷污,尤其瓷砖接缝处更易藏污纳垢。为保持瓷面清洁又不损坏瓷面光亮,可以使用多功能去污膏进行清洁。至于瓷砖缝隙处,则应先使用牙刷蘸少许去污膏去污垢,再在缝隙处用毛笔刷一道防水剂即可,这样不仅能防渗水且能防霉菌生长。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辅导之陶瓷器


陶瓷器

陶器——陶器是用粘土造型、经过700度至800度的炉温焙烧、无釉或上釉作为摆设工艺品或生活日用品的器皿。(记住)

瓷器——以高岭土(瓷土)作为胎料,以达1200摄氏度以上的炉温焙烧而成,质地细密,色泽洁白。(记住)

一、 陶器

(一)宜兴紫砂陶:创始于宋代,系用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较高的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陶器。紫砂陶茶具内壁无釉多孔,有很强的吸附力,耐热性能好,传热较慢,而且紫砂陶器造型美观大方,色彩一般呈浅黄、赤褐或紫黑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故具有天下神品之称。(务必记住)

(二)洛阳唐三彩:产于我国唐朝洛阳一带,是一种以黄、绿、褐三色为主的彩釉陶塑工艺品及日常生活用品,故称“唐三彩”。(务必记住)

二、 瓷器

我国素有“瓷器王国”之称。瓷器使用高岭土作原料,在1200多摄氏度时烧制而成,敲击有清脆的声音。

我国三大瓷都:江西的景德镇、湖南的醴陵、福建的德化。(务必记住)

(一)景德镇瓷器:产于江西景德镇。景德镇陶器的制作始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发展到制作瓷器。

唐宋时,景德镇瓷器的制作进入兴盛时期,并已出现了有“假白玉”之称的白瓷。(务必记住)

北宋景德年间,官府开始设置烧瓷的官窑,正式成为“景德”御瓷的产地,并沿用至今。(务必记住)

元代以后,景德镇成为我国的瓷业中心。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薄胎瓷是景德镇瓷器中闻名中外的四大传统名瓷。

(二)醴陵釉下彩瓷:是湖南醴陵烧制的一种日用餐具瓷。醴陵釉下彩瓷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即瓷坯上描绘的彩色纹饰上覆盖一层透明的釉料,在高温中焙烧。釉下彩瓷器的画面色彩从透明的釉下显露出来,画面晶莹润泽,柔和清新,洁白如玉,瓷器的花纹始终保持原来的色彩特点,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精华”。(务必记住)

(三)德化白瓷:是我国著名的古白瓷产地。德化白瓷具有质地洁白、细腻如玉、釉面光润、明亮坚密、击声如磐的特点,故有“中国白”之称。其特制的薄胎产品,薄如蝉翼,精美绝伦,是我国著名的出口工艺品。德化民间雕塑艺人将雕塑与瓷艺结合,擅长制作白瓷观音,所做白瓷观音仪态生动,是举世公认的白瓷珍品。(务必记住)

(四)淄博美术陶瓷:淄博美术陶瓷产于山东省淄博。其陶瓷产品“雨点釉”,又名油滴瓷,以其沉静优雅、凝重高贵的艺术风格,被国内外顾客称为“中国之奇、陶瓷之谜”。雨点釉在日本被称“天目釉”,是日本茶道中的茶具精品。此外,“茶叶末釉”,是因其在橄榄色的釉面上均匀地布满了茶叶末似的细微晶粒而得名,具有装饰新颖、造型古朴、色彩绚丽的艺术风格。(务必记住)

(五)绍兴越瓷:绍兴越瓷产于浙江省绍兴。绍兴的越瓷目前仍保持着传统的制作工艺,其产品精致美观、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特别是著名的“变色釉瓷器”,能随着不同的光亮变幻出紫、蓝、玫瑰、桔红等十多种不同的颜色,令人惊叹不已。

各种陶器知识


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

宜兴陶器:

江苏宜兴市丁蜀镇,东汉开始,宋代开始烧制紫砂陶,明清时期繁盛。还烧制均陶、彩陶、精陶

宜兴紫砂:是“宜兴紫砂器”的简称,工艺品的一种,产于江苏宜兴。朱泥、红泥、紫泥、绿、缎、黑铁砂其统称为紫砂。因紫砂质地好,含铁量高,无釉。其烧制成器后,它的吸水率和排气率适中,用来泡茶,色、香、味俱佳,可谓“透气不渗水,沏茶不失原味”;紫砂茶壶在洗涤时,冷热急变性好,不易爆裂,不易爆裂,比一般陶瓷器更适于用作茶具。紫砂之美,除了独特造型美外,还有其裸露在外的特有的肌理线条和材质色泽美。日久更加光泽古雅。

均陶:是宜兴的传统工艺陶瓷,宜兴均釉陶器的简称,亦称“宜均陶”。始于明朝。釉层较厚,有天青、天蓝、芸豆、月白等色,胎有紫泥、白泥两种,以欧姓所制最为成功,时称“欧窑。均陶美在釉色,有蓝均、铜均、白均等数十种,其中的蓝均釉最为名贵。均陶的特点是釉色绚丽,胎质坚韧。

石湾陶器:

“石湾公仔”中国广东佛山石湾用当地陶土和岗砂为原料生产的陶器。主要产品有日用陶、艺术陶塑、琉璃陶和建筑陶。成“泥均”器体厚重胎质灰暗,釉厚而有光泽。艺术陶塑 别具特色的民间民俗工艺品。造型朴实粗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陶塑人物脸部和裸露的肌肉选用有色陶土制成 ,不施釉彩(称为露胎)

钦州泥兴陶器:

中国广西钦州。品种:有花瓶、茶具、咖啡具、花盆、文具、食具、熏鼎及仿古等八大类,花色品种四百多个。其中以各式茶具、花瓶笔筒、盆景盆和食具 最负盛名。特点:质地细腻、音质铿锵、坚硬结实、古朴幽雅。无毒、耐酸、耐碱、吸水性强、透气性能好。泥兴 花瓶装水不易发臭,插花茂盛;茶壶泡茶味正郁香;食具盛上容易变味的食品,隔天不馊。工艺:钦州泥兴陶器采用当地钦江两岸的红土为原料制作而成。泥兴陶器采用雕刻进行装饰,一般呈赭石色,经过“窑变”和加工打磨,产品颜色美观多彩,不上釉而富有光泽,并呈现金黄、栗色、 紫红、古铜、天斑、虎纹、铁青、墨绿等天然色彩。

唐三彩:

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

唐三彩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是造型。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

陶瓷相关知识:工艺是艺术的基础


制瓷业一直是我国最传统的民族工业之一,作为制瓷业最精髓的传统手工制瓷技术仍是景德镇乃至整个中国制瓷行业的"秘密技艺"。

提起历代古瓷,人们大都会惊叹于那完整的器形和精美的纹饰,但其材料、制作工艺、烧造程序却往往被忽视。

当前,传统陶瓷工艺技术正在被不断出现的新工艺所替代,然而现代工艺在一定程度上还无法达到古代官窑不计成本而烧造的高品质陶瓷的艺术水平。

作为一门艺术,制瓷是造型、装饰、材质、工艺等多元素构成的一个整体,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晶;通过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和科学合理的精心设计,陶瓷更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向文化特质。时至今日,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不仅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发展也仍然以鲜活的神态和浓郁的文化意味,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陶瓷知识:河姆渡文化陶器


夹炭陶是河姆渡文化最具特征的内涵之一,始终存在于河姆渡文化,只是数量多少而已.绳纹釜始终是河姆渡文化最主要的炊器.河姆渡文化的陶器阶段性特征表现非常明显。

河姆渡文化一期

陶系:夹炭黑陶约占陶器总数的80%,夹砂黑陶约占20%,彩陶仅在河姆渡遗址有零星发现。夹炭黑陶是在绢云母质的粘土中有意识羼和大量的植物茎叶碎末,谷壳等有机质或事先炭化后再羼入陶土烧成,火候较低,在800℃-850℃之间。考古资料表明,河姆渡文化的夹炭陶器器表呈黑色很大一部分是在特殊的埋藏条件下产生的变色,原本器表应是班驳的氧化红色。胎质松软,胎厚量轻。器形主要有釜、罐、盆、盘、钵、器盖和器座等。夹砂黑陶质较坚硬,火候稍比夹炭黑陶高,在880℃-930℃之间,器壁较薄,器体较重。陶色不如夹炭陶那样黑,器形主要是敞口釜和极少数的罐、钵。彩陶胎质为夹炭陶,器表涂了一层较细腻的灰白色陶土,在陶土将干未干时,经过精心刮削、打磨,犹如披上了一层发亮薄膜,然后施咖啡色和黑褐色彩绘花纹。

制法:泥条盘筑法手工制陶,部分陶器上还可见到泥片贴筑的痕迹。造型不规整,常见歪、斜、扭、偏现象,器壁厚薄不匀,制作粗劣,反映了制陶工艺的原始性。。从可供观察制陶工艺的陶片看,釜类一般采用分段筑迭,颈和腹分别制作,粘接时附加泥条成肩;罐类用直迭制作;盆、盘类用的是斜迭法。器壁制作普遍较粗糙,唯有盆、盘内壁打磨光亮。器物的附件都是分开制作的。不少器物的口沿、腹部和颈部的破裂处两侧,盖纽和器耳脱落处常留有并排的一面钻的二个小圆洞,很可能是修补器物时钻的洞。除泥条盘筑外,个别小型器物是用一团陶土慢慢捏制而成。

纹饰:装饰手法主要有拍印、刻划、戳印,还有少量的堆贴动物纹和彩绘等。拍印绳纹是河姆渡文化制陶工艺的一个必要工序,也是炊器上最主要的装饰。几何形夹砂灰陶为主,夹砂红陶、泥质红陶次之,夹炭陶减少,泥质黑陶很少。夹炭陶器表多有红色陶衣,少量黑色陶衣。用夹炭陶制成的陶器多是釜、罐一类器物。泥质黑陶的表面常有一层黑衣,夹砂灰陶质地坚硬,砂粒粗大,器表多有一层灰色陶衣,器壁厚重,釜、鼎、器盖等多系夹砂灰陶。泥质红陶主要是外红里黑,胎壁较厚,质地细腻,外表施红色陶衣。豆、盆和钵式盉是用这种泥质红陶制成的。泥质灰陶,胎质细腻,器表多经刮削打磨,银灰色的器表显得光滑发亮。器形主要有豆和罐。

制法:仍以手制为主,形制规范定型,造型较为规整,罐、盆、豆的制作显得尤其精细。少数器物的口沿,可能已采用慢轮修整。胎质较坚硬,火候较高,在800℃-900℃之间。

装饰花纹:该期陶器以素面为主,花纹装饰主要有绳纹、弦纹、斜线纹、戳印纹、镂孔和附加堆纹等。绳纹多拍于釜和鼎的腹部,釜腹可见少数篮纹装饰;弦纹和斜线纹多拍印于釜、鼎和盆的上腹部;粗凹纹常见于外红里黑喇叭形豆的豆盘口沿;镂孔大多装饰在喇叭形豆把、盆的圈足和釜支架上;附加堆纹分别装饰在釜、鼎、罐的腹部。敞口釜成为主流炊器,新增加了多角沿釜、钵形釜、扁腹釜和鼎、盉、鬶等三足器,腰沿釜仅在河姆渡遗址有零星陶片发现。陶纺轮及小件陶器,数量都明显下降。

河姆渡文化四期

夹砂红陶占多数,夹炭陶红衣陶、夹砂灰陶、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均有一定的比例。夹砂红陶多见于釜、鼎、釜支架和器盖等,盘口釜多采用夹炭陶制作,泥质陶常用来制作豆和罐。

制法仍以手制为主,有相当一部分器物的口沿已采用慢轮修整,还有些器物可能使用轮制技术。由于制陶技术的进步,陶器形制更为规整,绝大部分陶器胎壁均匀较薄,火侯较高,在900℃-1000℃之间。

装饰花纹更趋简单,以素面为主。釜、鼎腹多保留绳纹,偶见篮纹,还有凹凸弦纹和弧线纹。鼎足上多有刻划纹。豆把上镂孔主要有圆圈、方孔、弧边三角形等,有的豆盘内壁还刻划抽象性鼎、灶、鬶、盉、罐、豆、盆、盘、钵、釜支架和器盖,还有纺轮、陶拍、陶塑、小陶器、陶饰和陶丸等。以釜、鼎为主。豆、罐多见。

陶瓷知识:陶器与瓷器诞生


陶器究竟是怎样发明的,历来就众说纷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古人在枝条编成的篮子里涂抹了一层泥土,本想用火将泥土烘干,不慎将篮子烧着,当篮子化成灰烬时,上面的泥土就变成了最初的陶器。笔者照此说法作了一个实验,但没有成功,篮子燃烧后的热量不足以将里面的泥土烧成陶器,看来此说不成立。

笔者认为陶器的出现与古人保存火种有关,当他们还没有学会钻木取火时,为了保持火种既不会熄灭又不会蔓延,就要用土坑或泥土将其围住,时间一长,火种周围的泥土则变成又红又硬且不再怕水的物质——陶质材料。古人根据这一现象,试着把哄小孩用的泥塑玩偶仍到火里去烧,陶器就这样产生了。此论仅为笔者猜想,无论事实如何,陶器的出现是自人类诞生以来,最具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明,“水火既济而土和”。

到后来,中华民族先民们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发现,烧制陶器时的温度越高,其制成品就越坚实,越耐用,于是就想尽办法提高烧成温度。把陶器烧成温度从1000℃以下,提高到1200℃左右的技术革命是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完成的。而能耐住这一高温的瓷土也同时被发现。

先民开始普遍使用瓷土来烧制硬陶。当时都采用“裸烧”工艺,即把坯体码放在一起,直接与窑火接触。经实践,他们发现烧窑用的木柴,经燃烧变成草木灰后如果能飘落到坯体表面,就会在上面形成一种玻璃状物质,它能大大提高制成品的表面硬度并降低吸水率,后人称其为釉。俗话说:“无灰不成釉”,早期的釉,就是这样形成的。它多出现在器物的朝上部位,又称天然釉。

不久,先民们又发现如果把草木灰与瓷土按一定比例掺和在一起,再施涂到坯体所需的部位上,烧后就可以形成釉面,原始瓷器就这样诞生了。

陶瓷知识:古代石湾陶器——概述


广东佛山石湾,古今一直烧陶,闻名中外。

石湾原来是一个村,属南海县佛山镇石州乡管辖,1951年佛山划归省辖市,1954年佛山市接管石湾村,并将其改为石湾镇。石湾位于佛山市之西南面,相距仅六公里。该镇是一个近似长方形的狭长地带,也是古代的冲积平原。其西南面临西江东平河,大小船只沿江河而上。西面可达肇庆、高要、德庆、郁南封开、梧州、南宁。北面可通清远、英德、曲江、韶关、乐昌。沿江河而下亦可通佛山和广州。陆路交通运输更为方便。石湾东南北三面有千秋岗、大帽岗、小帽岗等二十多个高矮不等的山岗围绕。这里发现的古窑址所在地,主要是在石湾镇之东的大帽岗一带。该地蕴藏着丰富的陶土和岗砂,依山傍水,是古今烧窑的好地方。这里的地形变迁很大,古代的江湾现在已成为陆地。本来大帽岗是近石湾东平河的,现在已相距有一公里之遥了。据《佛山忠义乡志》和《南海县志》载,大帽岗是石湾最高的山岗,现在已不是这样。查考该山前面的莲子岗丰宁寺莲峰书院内清代《禁挖岗沙印砖碑示》,及其附近五显庙岗南,明永历年间《禁挖岗沙碑示》,知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当地有不少陶工在这一带山坡及山顶大量挖掘岗沙和陶土,因而岗顶逐年变低。近年来在石湾西北面的奇石村,亦发现有与石湾窑同系统同时代的古窑址,扩大了研究石湾窑的范围。据《广东文物》记载,石湾陶业全盛时期,共有陶窑一百零七座,容纳男女工人六万有余。而衰落时期(民国年间),仅余陶窑六十余座,执业工人不及二万。又说石湾陶业订定行规,尚有簿籍可查者。仅传自明代天启年间,初分八行,后分二十三行,若析其细目,约有五十余行。可见其规模之大,制品之多,分工之细。石湾陶业历史悠久,需要研究的专题很多,不一一论述。

瓷器知识:陶器与瓷器的区别要点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古代各种手工业品种中有它的独有的地位,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陶器不能满足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需要,而瓷器的花式品种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制瓷技术越来越精,适应了人类生活发展需要。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要点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古代各种手工业品种中有它的独有的地位,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陶器不能满足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需要,而瓷器的花式品种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制瓷技术越来越精,适应了人类生活发展需要。那么,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哪里呢?现在就带你来了解一下: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黑陶高柄杯

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其他几个条件,都与这两条密切相关。

人们总是把陶器与瓷器相提并论而称之为“陶瓷”,这种提法反映了陶器和瓷器都是火与土的艺术。由于陶器发明在前,瓷器发明在后,所以瓷器的发明,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产的影响。如人们对火的性能的掌握和对粘土特点的充分认识等。但陶器与瓷器无论就物理性能,还是就化学成分而言,都有本质的不同。总的来说,陶器与瓷器的区别还是很大的,瓷器比陶器细腻,而陶器特别的粗糙,陶器有杂色,微带点褐色的斑点;陶器的价值没有瓷器的大。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基础知识复习:陶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基础知识复习:陶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