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茶壶 > 导航 >

粉彩开光人物茶壶

粉彩开光人物茶壶

古代瓷器茶壶 古代粉彩瓷器 粉彩瓷器鉴别

2020-09-03

古代瓷器茶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12.6cm,口径5.5cm,足径6.3cm

生产时代: 乾隆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粉彩

陶瓷造型: 壶

说 明: 清乾隆

此壶圆鼓腹,柄呈耳状,壶盖为覆钵式,上有莲纹装饰钮。壶身以米红色凤尾锦粉彩团花为地,正、背面各有一开光。正面开光内以“雨中烹茶”为纹饰主题,用清淡的粉彩描绘出人物在庭院中烹茶的情景;背面开光内题墨书御制诗一首,诗曰:“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坐杨柳风。竹炉茗椀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隄转。” 壶盖与底均有描金。壶底中心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壶造型丰腴,线条圆熟,粉彩淡雅。纹饰取材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御制《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诗意,画面构图疏朗,描绘细腻,题诗书法精妙。乾隆是一位崇尚风雅的皇帝,一生所留诗稿丰富,从这件官窑茶壶中可见其文人情趣。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乾隆粉彩开光描金山川诗文壶


清帝喜欢饮茶,尤以乾隆、嘉庆二帝为甚,而乾隆帝所作御制诗甚多。有清一代,于官窑瓷器上誊写御制诗文为饰以乾隆为最甚。其所作御制诗文装饰于多种器形之上,且入饰的诗文数量广多,颇为精妙。

粉彩开光描金山川诗文壶造型端庄别致,极具儒雅书卷气质。整器除瓶腹开光处外,满绘卷草纹宝相花,绘以轧道纹铺满满身。画工、工艺、瓷胎均为上品,实乃乾隆中期顶峰时珍品。

正面开光绘“乾隆品茶图”,此图画工精深,构图深图远虑,用笔及线条极为老道其画工毕现。近景的奇石、远处的苍山、竹林。庭院水榭透视关系清晰,布局公道。而人物则描画的惟妙惟肖,出现出江南水乡之韵味。

反面开光楷书诗一首。据传,乾隆帝下江南到杭州观看龙井茶采制时,被那微微的茶香所感染,即提笔作诗《冷泉亭观采茶作歌》,诗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而骑火指“明朗”,节前一日采制的龙井茶品格最好,过早采制太嫩,过迟采制太老。

观此书法感叹用笔遒劲有力,笔划的顿挫、轻重、强弱也极尽精美,章法皆虚实联合。给人感觉字由心田而抒发,依附诗意而表达表露,把此壶的诗情画意体现的极尽描摹,使人在品茗时感悟思采之意境。

民国粉彩人物绘画瓷鉴赏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进入了剧烈的变革时期,新思潮得到了广泛传播,新文化、新音乐、新戏剧、新舞蹈、新美术等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景德镇瓷业也出现了新气象,封建王朝统治的官窑已名存实亡,被当时新兴的股份制瓷业所代替,众多制瓷高手和陶瓷教育家打破了旧行规,培养了一大批瓷业人才。晚清以来流行的山水、花鸟、动物、人物等传统纹样,此时又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粉彩人物装饰品种,题材广泛,人物形象新颖别致,色彩亮丽,是景德镇瓷器制作的主流产品,可分为名人瓷、精品瓷和大众瓷。

名人瓷的代表人物有汪晓棠、王琦、方云峰、王大凡等。精品瓷是以传统及名人作品为模本,按照当时的市场需求和人们的审美心理,加以改进,贴近民众,开阔市场。这类瓷器大多精巧细致,很多落有前朝的年款、斋号及名人款。大众瓷则以民间日用品及当时流行的嫁妆货为主。其中嫁妆瓶的尺寸基本统一,高60厘米左右的称300件,高45厘米左右的称150件,高30厘米左右的称100件,高23厘米左右的称50件。“件”是陶瓷行业的专业用语,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件”是一种量具,根据施釉工用多少件釉,以件数来定工时;另一种说法:“件”是瓷器的体积、大小及高低,小件尺寸小,大件尺寸大。下面结合一些实物加以阐述:

一、名人瓷

1. 粉彩四爱图四方倭角瓶

此瓶高33.3厘米,口径9.8×9.8厘米,瓶体为四方倭角形。口微侈、短颈、折肩、斜直腹、近底内收,深圈足。胎体较厚,胎质致密。通体施天青色釉,釉层光亮。腹部分别绘四组历史人物故事“四爱图”,即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孟浩然爱梅。每组人物的左下方或右下方分别有红彩“汪”、“四如”、“晓棠”、“棣印”印章。画面人物结构准确、面容丰腴、美髯亮目、肃静传神。服饰的勾画,主要体现色彩与线条的有机结合,色彩不再是仅仅填在线与线之间,而是有所变化,近线处色彩深,依次渐渐变淡,显现出衣褶和明暗变化,由于色彩紧扣着线,线就更加突出了骨力,整体造型更加富有层次。

民国时期粉彩瓷绘受中国画影响,绘画大师以瓷代纸,瓷绘工艺出现了国画艺术效果,并成为一种时尚,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汪晓棠是当时最具代表的人物之一,其作品胎质洁白细腻,圆器胎质较薄,方形及多边形胎质较厚。釉、彩选料精细,釉面光亮润泽,敷色大多淡雅明快,一般浓彩作为点睛。装饰题材以传统人物故事为主,构图简练,景致点缀很少,也有的不加景致,专一突出人物。

汪晓棠(1885—1924年),江西婺源人,字晓棠,名棣,又名棣华,号龙山樵子,斋名“彤云山房”。少年时在杭州以绘画为生,后到景德镇绘瓷,以粉彩工笔人物著称。曾任“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是绘制“洪宪”瓷器的奠基之人。

汪晓棠属英年早逝,传世品不多。但由于他才艺超群,作品深受世人青睐,又是民国初年景德镇粉彩瓷绘的奠基人,民国以来仿品很多,有的照原本摹仿,图案纹饰及落款、印章一丝不差,有的改头换面,图案、落款、印章只选其一。鉴定时一定要全面综合分析,以免失误。

2. 粉彩钟馗濯足纹花口瓶

此瓶花口翻沿、束长颈,溜肩弧腹,腹下部内收,底部外撇。腹部绘钟馗着短裤,单腿站立水中濯脚。另一侧墨书题“树举腰剑两三尺,衣冠浣净水中潮。龙集己巳年初冬月,西昌迷道人王琦写于珠山客次”。另有红彩“西昌王琦”及“斋”方章两枚。

此花口瓶胎质细密洁白,胎坯较薄。釉层薄厚均匀,光润明亮。器型别致,花口、腹部有压印凹线条纹,制作精细工整,是民国时期创新器型。

王琦(1884—1937年),江西新建县人,号碧珍,别号迷道人、迷散人,斋名斋。17岁到景德镇以捏面人为生,后以钱慧安画为图稿绘瓷板画,中年以后摹仿黄慎之法改画写意人物,在人物头部处理上又吸收了西画中“色彩透视”的方法,故又有“西法头子”之称。人物刻画形神兼备,是景德镇“珠山八友”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瓷绘艺人。

二、精品瓷

1. 粉彩仕女纹狮耳瓶

此瓶通高30厘米,口径9厘米。整体由盖与器身上下两部分组成。盖为平顶钮、斜面。直颈溜肩,球形腹,足外撇。盖钮、面、颈采用镂空手法,分别镂雕斜条纹、古钱纹及直条纹,并施有红彩及粉红色彩。盖面、颈及足部分别以墨彩绘忍冬纹、联珠纹、如意纹及璎珞纹。腹部主体纹饰为仕女攻读图,三人手持书卷围石几而坐,二侍从持扇一旁站立,人物刻划细腻俊俏、神态各异。器底部有“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瓶胎质洁白细腻,胎壁薄厚适中。通体施透明白釉,洁白光亮。色彩渲染,薄厚匀称,浓淡和谐,艳而不俗。器型为民国时期新器型,据器盖镂空透雕工艺分析,这类器物应是香薰之类的器物。

2. 粉彩春牛图瓶

此瓶高19厘米,口径6厘米。侈口束颈,丰肩鼓腹,矮圈足。主体纹饰为三个活泼的牧童,两个头顶竹笠,一个头束发髻,手托一春燕窃窃私语,生动有趣,活泼可爱,二牛身躯肥壮,憨厚温顺,步履稳健惬意地缓步前行。肩上墨彩题句:“风光新社燕,时节旧春农。”下有红彩“蒽高”、“志远”方章两枚。右上角有红彩“仁化”椭圆形章一枚。器底部有“乾隆年制”四字款。孩童脸庞轮廓转折点染,眉、眼、鼻、唇的大小微变,二牛不同的毛色、姿态、各自的眼神,那种憨诚、沉着、放达、执拗的性格,作者都带入笔端,运笔着色都注意到准确性。

粉彩春牛图瓶

这种器型有乾隆螭耳尊瓶的遗风,颈较短,溜肩改为丰肩,在传统器型上略加改制,就成为民国时期的新器型。春牛图设色浓重艳丽,仿古意趣浓烈,颇有官窑制作的遗韵,是民国仿乾隆的精细之作。

三、大众瓷

1. 粉彩三国人物收降川将纹瓶一对

此对瓶高59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17厘米。敞口束颈,溜肩,长弧腹,下承浅圈足。颈部贴饰镂空片形双耳。腹部绘二川将吴懿、李严,跪地降伏,刀、枪缴地,战马脱缰、刘备施礼相迎。颈部墨彩书“收降川将”四字。另一面墨书题名“三国纷纷刀兵闹,每日思想计千条,欲把狼烟尽行扫,才得四海乐唐尧。余荣顺出品”。下方有红彩小方章一枚。

民国时期这类瓷器图案很受广大民众喜爱,习惯称为“刀马人”,多选自古典名著中精彩场景。要求作者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学基础,还要有扎实的绘画技艺,人物刻画要贴近文学作品的真实内容,还要把战场上武将那种威武雄健阳刚之气描绘出来。虽然这类瓷器属大众瓷,但在图案设计和绘画技巧上也非常严格的,也比较讲究。

“收降川将”为刘备占据荆州后,企图向四川扩充势力,当时四川刘璋抗击曹操,迎接刘备入蜀。建安十七年两人产生矛盾,冲突不断,刘备进兵广汉,川将吴懿、李严投降刘备,随后刘备兵围成都,刘璋投降,四川归刘备。画面描绘川将吴懿、李严投降刘备的故事。

2. 粉彩麻姑献寿纹观音尊

此器高59.5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20.2厘米。撇口束颈,丰肩,长弧腹,腹下部内敛,近底外侈,下承浅圈足。麻姑肩着镢头、花篮,缓步前行,一梅花鹿口衔灵芝正与主人回头相望。麻姑献寿是我国传统题材,与灵芝、寿桃与梅花鹿组成吉祥图案,象征福寿如意的美好愿望。民国时期祝寿宴庆,晚辈大多用这种题材奉送长辈。另一侧墨彩草书题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此类尊由于器型硕大,多采用分段轮制而后粘接的方法,颈部大多有明显的接痕。通体施透明白釉,圈足处无釉,釉色白中微微泛青色,局部有细小的黑色斑点。这类器型属传统器型,民国时期最为多见,虽为嫁妆瓷,但在图案设计、设色、绘画等方面都比较讲究,是此时期大众瓷中的时尚品种之一。

清代晚期流行浅绛彩瓷,设色淡雅,瓷绘技法放逸洒脱,瓷面上有图画般艺术效果,深受文人及书画家的喜爱。但由于浅绛彩在釉面上粘结不甚牢固,耐磨性能差,易于脱落,俗称“脱彩”,从而影响观瞻,民国初年浅绛彩走向衰落。据《景德镇陶瓷史稿》记述浅绛入民国后已逐渐失传。

通过以上介绍的民国人物绘画瓷器不难看出,自浅绛彩风行之后,继而兴起的是民国新粉彩瓷,一批颇有实力的书画家和瓷绘教育家出现在景德镇瓷绘艺坛。他们着重绘法技法与彩料的巧妙结合,在瓷面上勾勒、抹、点画,尽力发挥粉彩华滋晶亮的工艺特征,又充分展现绘画的个人技巧,将兼工带写的绘画与细腻的粉彩完美结合,笔意隽逸,手法多变,格调高雅,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情感。这时期的新粉彩作品,有继承也有创新,达到了纸绢上所表现的艺术效果,既迎合了时代的审美情趣,又满足了艺术品市场的需求,给民国时期的景德镇瓷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清粉彩花鸟花卉开光芦雁纹捧盒


捧盒,顾名思义,即捧在手上的盒子,兼具实用和陈设观赏的艺术效果。古时,一般只有皇室、官员和大户人家才有捧盒。捧盒除了具有存放各类古董珍玩的用途,还可作为盛装食物的食盒使用,如《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起头,就有“贾珍先将上等可吃的东西,稀奇的果品,装了十六大捧盒,着贾蓉带领家下人等与贾敬送去”的描述。

捧盒造型丰富多彩,较为多见的是扁圆形,其次还有几何形的六角形、八角形、方形,花果形的荷叶形、牡丹形、桃形,仿真形的钟形、瓶形及各种动物形等等,以方便捧持。其材质多样,常见的主要有瓷器、漆器、木器等较轻的质地,这是由于捧盒是以手捧着的器皿,过重不适合于捧在手里,加上作为食盒使用时,具有隔热保温的功效,故捧盒不能选用较重的材质,不过亦有金属和珐琅材质的捧盒,多作为盛放古玩的陈设观赏器物之用。

清代瓷捧盒烧造数量庞大,盒上的纹样丰富多彩,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飞禽走兽、渔樵耕读等,都是捧盒上常见的主题纹饰。古人习惯借物喻示,追求美好事物,亦喜欢通过在器物上刻画各种纹饰来对寄托吉祥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如“渔樵耕读图”象征古代农耕文化的四个主要职业,也是古代高士隐逸山林或官宦退隐之后所向往的那种闲适生活,所以在清代瓷器上被广泛运用。芦雁是出没于芦苇林间的候鸟,因景物具象宁静美好,故芦雁图亦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题材。此器上的五只芦雁神态各异,造型准确,形神兼备,展现了湖荡湿地的自然风貌,这样的画面不禁令人想起清代诗人胡慎容笔下的《芦雁》:“横江片影一声秋,楚岸湘波事事愁。同是水云乡里客,归心空怅荻花洲。”

清代瓷器的釉装饰发展到了极致,以各种彩瓷为主,青花次之,大量使用色釉,其中彩瓷以粉彩为代表,到中晚期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件捧盒器身上的图案繁复而又清新疏朗,刻意打破岁时的传统,将暮春的牡丹和盛夏的荷花等一并呈现,主题鲜明,极具装饰效果。芦苇象征禄位,牡丹象征富贵荣华,菊花象征长寿,莲花象征高洁,各个纹饰都洋溢着浓厚的吉祥寓意,组合在一起,就呈现出一缕瑞祥宁和的气息。整件器物器型硕大端整,绘工精细入微,粉彩呈色艳丽匀润,纹饰恬淡雅致,集实用性和工艺美术性于一体,显示出清代粉彩瓷制作工艺的成熟与精湛。

粉彩加珐琅彩开光山水纹转颈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24.6cm,口径12.6cm,足径11.9cm

生产时代: 乾隆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粉彩

陶瓷造型: 瓶

说 明: 清乾隆

瓶撇口,束颈,鼓腹,圈足微撇。颈部两侧各置一垂带形耳。瓶内施松石绿釉,外部通体以粉彩及蓝料彩装饰。腹部四面圆形白地开光内绘四季山水图。春夏二图内各题七言诗两句,春曰:“春到心间饶富丽,柳烟苍雨总宜人。”夏曰:“风邹谷纹圆远濑,霞堆峰势映明川。”秋冬二图内各题五言诗两句,秋曰:“淡月梧桐影,轻风罗解香。”冬曰:“梅帐春融雪,松窗月舞龙。”诗后皆有阳文“乾隆宸翰”及阴文“惟妙精进”两枚方形印章。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因为瓶颈部设计成双层,外层可转动,所以称为“转颈瓶”。

乾隆时流行在瓷器上使用圆形开光进行装饰,使纹样主次分明,并增强立体感。此瓶在欣赏四季不同的开光画面时,可通过转动瓶颈使双耳始终处于正面两侧位置,用心巧妙,别具情趣。

民国粉彩雪景山水人物纹瓷屏


文房用具也称文房清供,一直是收藏品中的大类,除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古人文房中还常使用笔筒、水盂、笔洗、砚滴、镇纸、笔掭、印章、印盒、墨床、笔架、砚屏等。这里来介绍一件民国时期的文房清供——雪景山水人物纹瓷屏。

这件雪景山水人物纹瓷屏(见图),每屏高32.3、宽18、厚0.7厘米,安徽博物院藏品,早年由皖南征集,安徽文房四宝展览中多次展出。该瓷屏由四条屏组成,每块瓷屏嵌入木质背板中,四屏之间有金属铰链连接,可折叠。四条屏为民国时期流行的新粉彩瓷板画,主题皆为雪景图,绘有远山、水面,以墨彩勾勒岩石、树木,以粉彩点绘人物、房屋。其中,左一屏绘一骑驴老叟行至石板桥前,桥下溪水潺潺,桥对面的山间筑有一座茅屋,给白雪漫漫的画面带来一丝暖意;左二屏绘宽广无际的湖面上,一片片的芦苇,其间有一艘小舟,舟头一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者正持竿垂钓,正应了柳宗元那首《江雪》诗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右二屏绘一执杖老翁正行走穿过一座被白雪覆盖着的木桥;右一屏中未绘人物,近处几株落光了叶子的树木,枝条垂而不疲,仿佛正等待春天的到来。四幅瓷板画皆有大幅的留白,以粉彩点染人物、房屋等重点画面,既显出大自然的雄奇与人的渺小,却又以粉彩的人物带出了整个画面的灵动。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风格,是一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近代瓷板画作品。

瓷屏是在中国传统屏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屏风是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具之一。汉唐时期,宫室高大,以屏风作为室内的隔断;宋代,屏风常摆放在厅堂的正中,屏风又起到背景的作用。同时,宋代又出现了“砚屏”,即是把厅堂内的大屏风缩小为文房案桌上的陈设,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人的文集中都留有多篇“砚屏铭”或“砚屏歌”;宋明时期的砚屏均为木嵌石材质,嵌石采用虢石、祁阳石、蜀中石等各地名品;到了清代,文房中使用的小型屏风,除了石砚屏外,还出现了金漆、百宝、瓷板、玻璃等大量新工艺品种的屏风;而多条屏、可折叠的瓷屏风所流行的时代为晚清民国时期。

瓷屏风的兴起,必然推动瓷板画艺术的发展。晚清民国时期,瓷坛涌现了诸多瓷板画名家,如著名的“珠山八友”。八友们各有所长,有的主攻人物、仕女图,有的擅长花鸟,也有的画鱼最绝妙。其中珠山八友中最擅绘雪景图的是何许人(1882—1940),安徽南陵人,原名何处,后取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而更名为何许人,少时至景德镇习青花,后改学粉彩。

冯先铭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中介绍说:“何许人,先以烧制青花知名,后又开创雪景山水粉彩瓷技法,作品如‘寒江独钓’‘梁园飞雪’,均精细传神。”铁源的《民国瓷器鉴定》一书中介绍:“何氏擅雪景,布局承宋人之势,又有明代宫廷画风。笔法受清初王石谷山水影响,用笔精而严谨。色彩以墨彩勾山岭、屋宇轮廓,四周则为敷粉留白。特别是画面中的几处暖色,如窗棂、行舟等的红色……将冰雪世界注入一丝春意。”

以上对何许人雪景山水粉彩瓷的描述,与本文介绍的这件雪景山水人物纹瓷屏完全吻合。该瓷屏征集于安徽皖南地区,而何许人正是皖南的南陵县人,只可惜该瓷屏没有落款,是否为何许人的作品成了难解之谜。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人物图笔筒赏析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人物图笔筒赏析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人物图笔筒》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是1 0 0 0多年前,我国著名诗人李白撰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中的开头两句话,它形容着时间的飞快过去。

几个世纪以后,这一不朽名赋被移植于一件景德镇官窑瓷器笔筒上,创作出了一幅《春夜宴桃李园图》,使这件作品显得更加富有艺术魅力。

这件笔筒制作于清雍正时期,高1 3.3厘米、口径及底径均为1 7.4厘米。白釉为地,外壁一周绘粉彩人物亭园图,底部写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器外粉彩画面分两组,正面客厅中,李白与众兄弟围几席地而坐,有的举杯畅饮,有的高谈阔论,有的持杯思索,有的凭栏凝视,更有的醉酒斜倚,神态生动,姿态各异。

另一组为园内观赏图,有几人俯伏于石案旁,聚精会神地观赏着字画,也有的侧身仰望明月,更有的凝神沉思,三名童子则忙碌地侍候于左右。画面张挂灯笼,提示着时间是夜晚,桃李盛开是表示春天,主题十分鲜明。

这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瓷器作品,它出于由皇家内务府官员唐英监督烧造的景德镇御窑厂,属精心创作的器物。

此器外壁用釉上彩的粉彩绘画,这种粉彩从康熙中晚期开始运用于瓷器上,雍正时期大规模制作。由于粉彩瓷的大量烧造,原先烧造量很大的五彩瓷迅速地减少了。

但雍正朝的粉彩,大量的还是由民窑来烧造,官窑烧造得不多,因为官窑瓷器都供皇家使用,所以要求特别严格,首先它必须有优质的胎釉;其次是有精美的制作工艺,更要有优质的粉彩原料和精湛的绘画技巧。传世清代瓷器中有很多笔筒的形制,有大小两种,以康熙朝烧造的产品为最多,它们绝大多数都是民窑烧造,很少见到官窑器。

雍正朝大笔筒明显减少,小笔筒稍多,但大都是民窑所烧,所以雍正官窑笔筒更显得名贵。这件作品,无论是胎质、釉色和釉上粉彩的绘画以及构图,都体现了很高的水平,是雍正瓷器中难得的精品,现陈列于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中。

五彩茶壶


收藏故事:刘先生喜欢喝茶,因此也酷爱茶具。这个清代茶壶是刘先生多年前收藏,壶体总体造型古朴,精巧雅致甚为喜爱。

宜宾市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贾少奎点评: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

清代的陶瓷茶具,种类繁多,其造型、釉彩、纹样、型制及装饰风格等都各有特点。在釉彩方面,清代的瓷工瓷匠们精心探索,突破明代时期釉中以红、蓝、黄、绿、绛、紫等几种含量饱和的原色为主的范围,创造了各种带中性的间色釉,并达几十种之多,使得瓷绘艺术更能发挥出其独特的装饰特点。作为彩绘器发展的基础,清代的白釉器质量很高,清代可以纯熟地烧造出牙白、鱼肚白、虾肉白等浓淡不一的器皿,这就为彩釉器的飞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红釉从明代的鲜红、郎窑红发展到朱红、柿红、枣红、橘红、胭脂水、美人醉、海棠红等新品种,青釉则从仿唐宋名品中的秘色天青、冬青、豆青等,到新创出了豆绿、果绿、孔雀绿、子母绿、粉绿、西湖水、蟹甲等多种品种;黄釉一类又新创了淡黄、鳝鱼黄及低温吹黄等色;此外在蓝釉、紫釉等方面也很有成就。

清代的茶壶,通常多以陶或瓷制作,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繁荣。茶桶茶壶制作千姿百态,款式多样。清宫茶具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繁荣,并以景德镇瓷器和宜兴紫砂器最为出色。茶具以壶器形繁多,有扁平形、高桩端把式、提梁式、竹节式、石榴式、佛手式、桃形倒流式、人形、鸟形及做成福、禄、寿、喜字形的;另外还有菊瓣式、瓜式、梨式、莲子、方体和直流式等茶壶。

清朝品茶所用之器具,无论在纹饰、釉色,还是造型方面,都比前代有所发展。如青花、粉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画面构图疏朗,描绘细腻。刘先生这把清中期的五彩茶壶市场估价在3000元左右。

清乾隆胭脂红粉彩西洋人物图盘


这件清乾隆胭脂红粉彩西洋人物图盘,原为收藏界重量级人物仇焱之旧藏之物,曾在2017年佳士得春拍中,受到收藏买家一路追捧,价格一度飙升至800万港元。

该器直径19.3厘米。盘正面(图1)在洁白如玉的大背景下,人物形象生动,物件摆放有致,笔法精准到位,色泽清丽粉润,柔和雅丽。背面除圈足内之外皆胭脂红色,圈足内落款“大清乾隆御制”(图2)。

瓷器画面里有三个西洋人,两个女士和一个小男孩,而画面故事似乎是年轻的夫人在接待来客,热茶满上、忙着拿起水果……来客一老一小,小男孩的眼神里似乎透露出新奇、渴望和胆怯的复杂心理,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在我国瓷器绘画史上,将“洋人”入画入瓷也算是个奇迹,这与清代一定时期受到了西洋粉彩画的影响有关,至少有了学习、借鉴和接受的过程,西洋人能画我们,我们不妨也来画一画西洋人。况且,康雍乾三帝都在北京皇宫造办处和广东分别设立珐琅作坊,景德镇官窑烧制的胎器,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两地,经过艺人们上彩和入窑再加工,使我国瓷器从青花走向了多彩的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