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元代瓷器鉴别 > 导航 >

元代龙泉大盘鉴赏

元代龙泉大盘鉴赏

元代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足部鉴赏

2020-09-03

元代瓷器鉴别。

此盘高7.5厘米,直径36.5厘米,圈足内底中部有釉,足墙内侧火石红一圈,梅子青釉,菱口刻缠枝牡丹花纹,完整无缺,品相一流,胎体厚重。

龙泉窑是宋代江南地区著名青瓷产地,位于浙江西南部龙泉县,涉及邻近的庆元、云和、丽水、武义、江山等县,窑系延伸到福建、浦城、松溪、漳州的平和等地。在中国陶瓷史上窑系延绵之长是少有的。该窑所产青瓷以龙泉大窑金村、溪口为上品,龙泉窑早期产品习见盘、碗、壶为主,兼烧钵罐等日用器皿。早期产品制作工整,器底修胎平滑,器物多用刻花装饰,辅以蓖点或划纹,此外还有波浪、云纹、蕉叶、团花等纹饰。在器型装饰及釉色与越窑、瓯窑、婺州窑颇有类似之处,可以看出与上述古瓷窑有一定渊源关系,充分反映了浙江地区青瓷的时代风格与特色。北宋中期以后由于越窑、瓯窑相继没落,龙泉窑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产品种类增多 略 ,所用原料“瓷石”含有大石英和一定量的高岭石、绢云母等矿物。所以龙泉青瓷属于石英、高岭土、绢云母质瓷器。

龙泉青釉大体上分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种,北宋为石灰釉,南宋为石灰碱釉,石灰釉在高温中粘度较小烧成中易于流釉,所以釉层较薄。而石灰碱釉在高温中比较粘稠,不易流釉,釉层较厚,粉青釉即属石灰碱釉,烧成器物有玉一样的效果,南宋梅子青釉是另一种成功作品,其烧成温度及玻化程度均比粉青釉高。所以说石灰碱釉的发明与运用对青瓷来说是一个创造性的改进,了解以上两种釉的性质对龙泉青瓷的鉴定是个主要方面。

还值得一提的是南宋龙泉青瓷的胎骨有白与黑二种,特别是黑胎青瓷所用为“紫金土”,主产溪口窑黑胎青瓷在造型、釉色、纹片和底足的切削方面都和南宋官窑近似,俗称元官。从实践标本中可以看出,南宋官窑胎薄,而釉厚俗称如同夹心饼干,而龙泉黑胎青瓷,胎厚而釉层薄,却是两者相反,龙泉黑胎瓷胎骨为灰黑色,南宋官窑器胎骨为铁黑色,胎的色调对釉色有一定的衬托作用,往往在配方中掺和一定量的紫金土以降低白度,所以粉青釉胎骨为灰白色。梅子青釉胎骨为白中带灰,这也是两者不同之要点。古代龙泉窑烧成温度一般在1180 1230℃左右,梅子青釉则在1250 1280℃之间。

龙泉青瓷一直在国内外受到藏家青睐,当前,宋、元、明三代精品已罕见,价格直线上升。2006年云南秋拍一件直径48厘米的明代洪武龙泉暗刻折枝花青瓷大盘,以209万元天价成交。目前仿品充斥市场,高仿品几能乱真,上当受骗者大有人在,藏者应提高警惕。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元代龙泉窑青瓷瓷器特征


龙泉窑是起源于宋代的最大民间窑口,南宋至元为其鼎盛时期,瓷窑数量成倍增长,其产品质量提高。在元朝烧制大件龙泉窑瓷器上成就突出,近三尺的大盘、大瓶,烧成后不变形。明中期后龙泉窑开始逐渐衰落。

元代龙泉窑青瓷特点

元代龙泉窑青瓷瓷器胎体厚重,釉呈青黄色,但已无法烧出南宋时期的梅子青色;

元代龙泉窑青瓷常采用模印、贴塑、镂雕等工艺手段作装饰,以追求图案美和造型美元代龙泉窑釉色灰青,釉质厚润,瓷器有开片纹;

元代龙泉窑青瓷瓷器口沿及足根沿无釉,呈“烧窑红”色。

元龙泉窑莲瓣双鱼纹碟

元龙泉窑莲瓣双鱼纹碟胎体厚重,造型端庄。口沿平折,浅弧腹,圈足。碟内心模印两条背向游鱼。

元龙泉窑缠枝牡丹纹鼓花罐

元龙泉窑缠枝牡丹纹鼓花罐高21.3、口径24.4、底径18.2厘米唇口直沿,短颈,圆腹下敛,圈足外撇,拍底。罐腹饰缠枝牡丹纹,下腹至底饰仰莲瓣纹,纹饰均外凸,呈鼓花。釉色豆青,釉质厚润。胎体厚重,造型端庄。

龙泉窑青釉划花执壶

龙泉窑青釉划花执壶,元,口径8.7cm,足径11.5cm,高32.7cm。壶盘口,细颈,圆腹下垂,细长流,流与壶颈之间连一曲形扳,曲柄,圈足。通体施青釉,釉下刻划庭院蕉石等花纹,若隐若现。壶体高大厚重,造型端庄沉稳。

龙泉窑青釉划花执壶为龙泉窑瓷器,釉色莹润,青翠欲滴,造型为玉壶春瓶形,具有元代瓷器的典型特征。

宋代龙泉窑瓷器鉴赏


龙泉窑始烧于北宋早期,南宋晚期产品最为辉煌。

北宋时期龙泉青瓷尚保留着仿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呈浅青色,薄而光亮。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这两种釉是龙泉青瓷中最名贵的品种。从工艺学角度分析,粉青和梅子青釉是一种“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中黏度较大,流动性较小,适宜挂厚釉。这种厚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熔化的石英颗粒,当光线射人釉层时,釉面会使光线发生强烈散射,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

北宋龙泉青瓷装饰手法主要为刻花、划花、印花及贴塑等。常见纹饰在北宋多莲瓣、荷叶,南宋多云纹、水波纹、游鱼等。铭文见有印阴文“金玉满堂”及“河滨遗范”两种。

北宋龙泉窑器型有炉、瓶、盘、渣斗及塑像等,各类造型变化有多种样式。如瓶有悔瓶、龙纹瓶、虎纹瓶、五管瓶、胆瓶、鹅颈瓶等;炉则有三足、四足及八卦炉、奁式炉等。南宋时,龙泉青瓷造型更加丰富,除各类日用器皿外,文房用具中的水盂、水注、笔筒、笔架等亦常见,象棋子、鸟食罐也颇有特色。此外,仿古铜器及玉器的各式鬲、觚、觯、投壶及琮式瓶等,与北宋后期祟古之风相关。总之,宋代龙泉青瓷以釉色取胜。故宫中旧藏龙泉青瓷以南宋产品为多,釉色多为粉青釉,少数以印双鱼纹饰装饰。其上品釉色匀净、莹润如玉。梅子青釉则属罕见之物。

元代龙泉窑青釉双鱼纹洗


龙泉窑是南方著名的青瓷窑场,一般认为创烧于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代,明清时期继续烧造,产品以青釉瓷器占绝大多数,装饰技法主要有刻花、划花、印花、贴塑等。本篇来介绍一件元代龙泉窑典型产品——青釉双鱼纹洗。

这件龙泉窑青釉双鱼纹洗(图1),高3.7、口径13.3、底径6厘米。洗作折沿,弧腹,圈足,胎体较为厚重。器身内外均施青釉,釉层釉厚,釉面有开片。洗的外壁(图2)塑一周细密的菊瓣纹,内底(图3)模塑两条相向环绕畅游的小鱼。

青釉双鱼纹洗是龙泉窑一种常见的品种,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卷十九中列举笔洗时,就已提到“以粉青纹片朗者为贵,古龙泉有双鱼洗、有菊瓣洗”。民国时期许之衡的陶瓷名著《饮流斋说瓷》中也说:“洗也者,在古时以之属盆,双鱼洗之类是也。”说明在他们那个时代“双鱼洗”已是被收藏界追捧的名品。《饮流斋说瓷》接着又说:“浣笔之器,浅者曰洗,深者曰盂。”这是说“洗”的用途,是文房中的“浣笔用具”。古人的主要书写工具是毛笔,以毛笔蘸墨书写,用完后须洗笔,洗就是一种盛水洗笔的用具。

双鱼纹作为洗内底的装饰,至少起源于汉代,汉代就已有双鱼纹铜洗。1956年,安徽合肥西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过一件青瓷双鱼纹洗。早期的这类双鱼纹铜洗或瓷洗,器腹较深,应该是作为盥洗用具。宋代以后,好古之风盛行,北宋吕大临编撰的《考古图》、宋徽宗敕撰的《宣和博古图》中都着重介绍过汉代的双鱼洗。两宋文人注重文房雅玩,文房用具特别丰富,也更加注重装饰性与艺术性,这种有仿古风味的双鱼笔洗便流行于宋元时期,南宋景德镇窑也生产有青白釉印花双鱼纹洗。另外,鱼纹也是古代的吉祥纹样,“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无论是作为盥洗用具还是浣笔用具,洗都是用于盛水,鱼与水总是容易联系在一起的,在洗的底部装饰鱼纹,盛水使用时,好似鱼儿在水中游嬉,平添了不少雅趣。

腹部外壁装饰菊瓣纹也是龙泉窑很具代表性的纹样之一,这种装饰风格出现于南宋后期,整个元代都相当流行。除了青釉洗之外,宋元时期龙泉窑还有一类深腹、小圈足青釉碗和一类浅腹青釉盘的外壁也常见装饰这种环绕一周的菊瓣纹。

最后,讨论一下这类龙泉窑模塑双鱼纹洗的年代。很多人认为它们属于南宋,但从出土材料看,龙泉窑双鱼纹洗的流行年代主要还是在元代,有几个重要的纪年墓材料可供参考:1.1998年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岗头村元元贞二年(1296)张弘略墓出土的多件龙泉窑双鱼纹洗。2.陕西省西安市元至元三年(1337)刘达墓出土的数件龙泉窑双鱼纹洗。这两处元代纪年墓葬中都有多件双鱼纹洗出土,说明在当时是相当流行的,也为我们断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元代龙泉窑青釉暗花菱花形盘


龙泉窑是继越窑之后兴起的又一个重要青釉瓷窑场。形成于北宋早期,衰落于清中期。北宋时期龙泉窑青釉瓷尚保留着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呈浅青或青黄色,釉层薄而透明。南宋为龙泉窑发展时期,产品形成独特的风格。元初龙泉窑无论制作工艺还是釉色、造型和装饰都是南宋的继续,没有多大的变化,随着内外销的发展,产量的增加,窑场数量和生产规模空前绝后,窑址群超过宋代几倍,从大窑、金村、溪口等地,扩展到邻近地区,形成了一个以龙泉窑为中心的龙泉窑系,呈现出“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繁荣景象。元代中期龙泉窑器物造型多样,而且还出现了不少新的品种,如菱形盘、高足杯、蔗段洗、环耳瓶、凤耳尊、荷叶盖罐、动物形砚滴等。

元代龙泉窑在装饰风格上继承了南宋龙泉窑的装饰方法,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在胎釉工艺上,胎料中掺入了更多的紫金土,提高了胎料中铁的含量,在二次氧化的作用后,器物的露胎部分,呈现铁锈红色。釉层从薄胎厚釉的多层施釉改变为一次施釉, 釉色呈豆青、青黄色,豆青滋润如玉。装饰主要有划、印、贴、堆等,题材内容较为广泛,有各种花果、花卉、鱼纹、人物和吉祥图案等。

此时无论大小器物几乎都有花纹装饰。印花是元代龙泉窑运用最广泛的装饰手法,印花可分阳纹和阴纹两类,大多印饰于盘碗内底。如盘是龙泉窑产量较多的品种之一,器型普遍较大,30多厘米到40多厘米的盘常见,盘内壁和内底一般均有纹饰,如印牡丹、荷花、鱼等。金坛城基下出土9件青釉暗花菱花形盘,有的釉色为豆青色,釉层薄,乳浊滋润,圈足底心无釉,呈铁锈红色。内底印牡丹、折枝花卉,纹饰清晰,釉色翠绿润泽。

元代青玉翼龙纹双耳壶鉴赏


■天津 曹平

元代是蒙古族统治的朝代,在中原传统文化和宋、辽、金文化的影响下,对传统的制玉制度和琢玉工艺十分推崇,他们仿效宋代官办玉制度,并用现有的制玉技术,设置了专门督办制玉机构。元代墓葬出土的玉器不多,以安徽安庆范文虎夫妇合葬墓和江苏无锡钱裕墓、苏州张士诚父母墓中出土的玉器为代表,出土玉器种类有:带钩、带板、杯、匜、尊等。

元代器皿型玉器虽较多,但玉壶却极为罕见。天津博物馆馆藏元代翼龙纹双耳玉壶(见图),高15.5厘米,宽12.4厘米,口径5.9厘米,底径5.3厘米,由青玉雕琢而成。玉壶呈椭圆体,器表面有褐色斑缕。直口,壶颈的两侧有云纹半环耳,口颈部浅浮雕莲瓣和草叶纹,腹部浮雕翼龙、海水。翼龙首上有鹿形角,飘长鬣,张大口,上唇长尖而下卷,身有鳞纹和鸟形翼,舞三爪足,鱼形分支尾,尾后有火珠,龙身下有海水波涛翻卷。玉匠采用浮雕兼阴线刻技法,把翼龙卷曲飞舞的姿态、海浪翻卷的气势,琢刻得惟妙惟肖。壶身的下部雕饰莲花瓣纹,壶底部琢成椭圆圈足。

此玉壶通体琢制六层纹饰,雕缋满眼,纹饰总体布局叠罗渐递,层次分明,和元青花瓷器纹饰的结构排列相似,这是元代造型艺术形式的一大特点。此器造型端正,纹饰茂美,刀法劲放,典雅高贵,迄今尚未见到能与此相比肩作品,实属元代宫廷享用玉器中的珍品。

元代龙泉窑青釉“仁山”款印花碗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最晚形成的、文化内涵庞杂、生产规模宏大的青瓷窑系,其生产中心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省南部的龙泉县(今龙泉市),故名“龙泉窑”。龙泉窑装饰技法丰富多样,既有刻划花装饰,亦有印花装饰,且模印纹饰清晰,具有较高的艺术效果,本文来介绍一件元代龙泉窑烧造的青釉“仁山”款印花碗(图1)。

这件龙泉窑青釉印花碗,高7.4、口径18.9、底径7厘米,敞口,弧腹,圈足,高度较矮,这种造型的碗俗称“墩子碗”。碗内外通体施青釉,外壁施釉至圈足,圈足内不施釉露灰红色胎体(图2),胎体较厚重,釉面较匀净。碗内心(图3)戳印一枝折枝花卉纹装饰,花朵呈盛开状,花瓣、花蕊、花丝皆清晰可辨,既十分写实,又体现清新的美感。图案的右侧印一“仁”字,左侧印一“山”字,款识清晰,此“仁山”印款较为少见。

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时期,南宋是龙泉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以石灰碱釉取代传统青瓷的石灰釉,釉层变得肥厚,釉面更加滋润,达到青玉般的效果。“釉肥胎厚”成为南宋以后龙泉窑瓷器的一大特点,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中记载:“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元代龙泉窑在南宋的基础上传承发展,装饰风格更为丰富,特别是印花装饰极具特色,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产品运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印花装饰早在三国两晋时期的早期青瓷中就已流行,到北宋时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将模印技术进一步发展。元代龙泉窑广泛采用印花装饰,其制作工艺是用带有纹饰的印戳或印模在成型的瓷胎上印出花纹,再施釉入窑烧造。而元代龙泉窑印花产品又分为阴纹细线条印花、阳纹凸印花和露胎阳纹凸印花等,本文介绍的这件印花碗属于阴纹细线条印花,其采用的印花工具为印戳。这类印戳使用时像图章一样戳印于瓷胎上,印戳不会太大,一般用于局部纹样的装饰,多运用于碗、盘、高足杯的内底心,装饰面须平整。

元代龙泉窑印花装饰的瓷器中,部分见有文字题记。这类文字题记有的是吉祥语,如“福”“寿”“大吉”“天下太平”“金玉满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有的刻上窑主的名字,也有的印上广告语,亦有印蒙元统治者推行的八思巴文字。那么,这件印花碗内的“仁山”二字印款是何含意呢?笔者认为还是可以归属于吉祥语类,《论语》中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句,“仁山”应是出自此句,意为:仁者的快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仁山”应表示一种对高尚德行的向往。

虽是一件较为普通的龙泉窑青釉碗,但不仅采用了印花装饰,而且有文字题记,反映出元代龙泉窑注重产品文化内涵,既有实用性功能,又蕴含了审美和道德教化的功用。

陶瓷收藏与鉴赏:元代钧瓷小香炉


香炉起源于何时,尚未有定论。但其功用最初主要是生活起居时焚香,以修身养性,或祭祀先祖、神明。以至于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香道”。进而流传日本、朝鲜等国。至佛教传入中国,香炉自然地成为供奉佛祖的重要器物。当然,道教信徒拜神明也用香炉,都作焚香之用。

香炉种类繁多,质料也有铜、铁、锡、石、陶瓷之别。其中历代陶瓷类的香炉更是窑口众多,造型迥异,除了礼佛,祭祖,还有一些制作小巧精美的香炉,成为文人雅士案头琴旁的装点之物。如现在这样大雪纷飞的时候,有雅室一间,棱窗一扇,窗内除满壁藏书外,唯一案、一几、一炉、一琴。知交二人对弈也好,座下“谈笑有鸿儒”也罢,都是人生快事。或于青烟袅袅中,独自抚琴、读史,又是何等的清雅。胡喷与清谈,苦读与修身,其中滋味的分别似乎就在这一炉香。

这只元代的钧瓷小香炉,玲珑精致,牙白色胎上满施天蓝色釉,自然流淌的釉水微垂于底部,口沿自然窑变的绿斑,使之略显俏皮,让人爱不释手。钧瓷兴盛于宋金,中心窑厂位于河南禹州市。到了元代,各地窑厂竞相烧制。与宋代钧瓷整体釉面厚薄均匀的特征不同是,元钧釉面大多有垂釉现象,正是这种垂釉使元钧看起来显得粗狂、奔放,这只鹤壁窑的钧瓷香炉造型简洁,釉面莹润、肥厚。口径7.5cm,高5.5cm,其制作精美,釉色清新,似在等待有美人添香。

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9.2cm,口径51.2cm,足径34.5cm

生产时代: 永乐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青花瓷

陶瓷造型: 盘

说 明: 明永乐

盘折沿,菱花口式,通体作16瓣莲花形,盘心宽大平坦,圈足,细砂底,无款识,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青花底釉青白亮丽,厚润透明。盘心主体图案是一只栖于枇杷枝上的绶带鸟,正回首啄食饱满的枇杷果。内壁绘石榴、桃实、荔枝、枇杷等折枝花果,沿面绘大小缠枝莲花,外沿下绘海水江崖纹,外壁绘折枝菊花纹。

永乐、宣德两朝是我国青花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其青花瓷之胎质、底釉、绘画,无一不精。此盘使用永乐时由西洋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浓重艳丽,渗入胎骨,并有自然晕散形成的“铁锈斑”,手抚之有凹凸不平之感。国内外现存传世的永乐青花瓷,大盘往往以花卉为装饰题材,用枇杷绶带鸟为主题图案的较少见,就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来看,完整的只有三件: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一件,天津艺术博物馆一件,而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这件最为精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