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五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对釉下五彩的欣赏和收藏

对釉下五彩的欣赏和收藏

五彩瓷器鉴别 古代五彩瓷器 宣德五彩瓷器鉴别

2020-09-10

五彩瓷器鉴别。

醴陵釉下五彩陶瓷作品因其具有独特的美感和无与伦比的稳定性和巨大的保值升值空间,成为深受欢迎的收藏新品种。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陶瓷作品,初入者感到无所适从,专家就釉下五彩陶瓷作品的欣赏和收藏谈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专家认为,一件优秀的釉下五彩陶瓷作品一般来说必须具有以下四个特征才具备保值升值的潜力,才值得斥资予以收藏。

第一、优秀的釉下五彩陶瓷作品的画面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作为高档艺术品,第一时间带给人强烈而且持久的美感是必备的首要条件。陶瓷艺术作品的美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欣赏。一是陶瓷绘画的题材本身给人美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比如去年是虎年,许多画家喜欢以老虎为题材。但是在画面的布置上就有许多技巧。首先是选择画一只、一对,还是一群老虎;其次画面中老虎的朝向是上山虎还是下山虎;不同的人能够从相同的画面里解读出不同的信息,能否引导观众理解绘画创作的初衷?一般来说,一只老虎代表王者独尊,但是往往也就是孤独和霸道的象征;两只老虎入画一般来说就应当是一公一母,一卧一踞,一正一反,一慈一威,才能给人以和谐的感受。如果选择花卉作为创作题材,花朵的数量同样也有讲究。画的太满则没有灵气,太疏就显得单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六、九”的数量都可以代表多数的意思。“三”还可以给人稳定的感觉,“四”有四季发财的寓意。至于山水绘画的留白更是被视为画面是否具有生气的首要标识。

第二、优秀的釉下五彩陶瓷作品是装饰和器型的完美结合;釉下五彩瓷从根本上说是装饰工艺,那么所有的装饰工艺的最终结果首先必须是和作品器型的完美结合。绘画题材也好,绘画技能也无可挑剔,如果和器型不协调,仍然只是一件失败的作品。不同的陶瓷器型有不同的视觉重心,不同的绘画题材也对器型提供的观赏面有不同要求,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谈得上美感。这也是许多宣纸上的绘画高手,到陶瓷上进行创作很难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相比较宣纸的平面构图,陶瓷创作实际是在立体的瓷面上进行构图和布局,在欣赏过程中和对宣纸作品的一览无余相比较,也具有独特的移步换景的功能。一件好的作品会让人觉得绘画是对器型最为合适的装饰,而器型也是表现这一题材的最好形式,二者达到高度统一和协调。

第三、优秀釉下五彩陶瓷作品还要充分体现釉下五彩的工艺特色。釉下施彩、高温发色是釉下五彩的基本工艺特色;晶莹剔透、色彩明快、清新脱俗、淡雅精致是釉下五彩的基本观感;发色稳定、永不褪色、耐酸耐碱、无重金属有毒元素析出是釉下五彩基本的物理性质,也是釉下五彩与同时期釉上彩、粉彩、低温红等其他装饰工艺相区别的标准。只有烧制温度达到1380度以上、发色纯正稳定、釉面完整均匀、釉质通透的陶瓷作品才称得上是一件优秀的釉下五彩陶瓷作品。比如斗彩就是在某一种或几种颜色无法通过釉下五彩工艺烧造出来的前提下,不得以而采用釉上低温发色原理进行补充,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不完善的釉下五彩工艺。

第四、优秀的釉下五彩陶瓷作品还必须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对于同一绘画作者,能否代表他创作的最高水平?对于釉下五彩发展的某个时期,某一种特别的工艺尝试,这一件作品能否具有代表意义?这些因素往往就决定了一件作品的实际价值和升值空间。例如在醴陵陶瓷生产历史上有一段时期使用具有放射性的氧化铀作为黑色的发色剂,称为艳墨,有一段时期组织尝试使用各种稀土颜料作为发色剂,这些尝试的过程本身具有鲜明的时段性,产生的作品数量也非常有限,甚至随着工艺的改进和颜料的替换,在没有可能进行复制,这些作品自然也就具有了典型性和代表性,值得收藏界广泛关注。

接下来谈谈陶瓷收藏品的收藏问题,对于一个釉下五彩瓷收藏爱好者而言,得到一件好的作品只表示收藏工作刚刚开始,如果束之高阁,等着作品升值,虽然也无可厚非,但本人充其量也就只能算是一个釉下五彩瓷的倒爷罢了。

专家认为,针对一件优秀的釉下五彩作品,收藏者至少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给自己的藏品一个精准的名份;自己的藏品究竟诞生在哪个年代,那家瓷厂,是哪位画家在什么心情背景下创作的,在整个釉下五彩瓷的生产历史上具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能否用一句简单明了的定义来界定自己的藏品?这就需要藏家花心思下气力弄清楚藏品诞生的相关背景,这个了解的过程也就是增长收藏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进一步明晰产品价值所在的过程。WWW.tAOcI52.cOm

二是适当予以推介和交流。所谓奇货共赏析,釉下五彩瓷终究是一件不同于金银之类保值的等价交换物,而是可以提高收藏者艺术素养的艺术品。适当进行推介,发挥艺术品怡人悦己、陶冶情操的功能,使一件优秀的釉下五彩瓷作品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其价值,这也应当算是收藏者的义务之一吧。必经现在已经不是倡导财不露白、锦衣夜行的年代了。

编辑推荐

釉下五彩瓷:中国“环保瓷”鼻祖


完全用纯手工制作的釉下五彩瓷器,是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创造,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由湖南省文化厅等单位主办的《历史的釉光——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日前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这是首博为了庆祝建国60周年的一份文化贺礼。

“环保瓷”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湖南醴陵瓷素有“中国陶瓷花炮历史名城”的美誉。清代末年,为了降低日用瓷中的铅毒,醴陵市独创了清雅、素洁的釉下五彩瓷。醴陵的釉下五彩还采用了“三烧”的制瓷办法,其成品耐磨损,耐酸碱,不褪色,不含铅镉等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这不但是工艺革新的划时代创举,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环保意识的起源。新中国成立后,釉下五彩瓷获得“国瓷”美誉。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手工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专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醴陵釉下瓷”传承人陈扬龙:

从选料到成品要经过100多道工序

记者:能否简单介绍一下,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工艺流程及特点?

陈扬龙:现在,很多手工艺品在现代化、机械化的冲击下,都实行了流水线作业,但是,醴陵釉下五彩瓷始终保持了手工制作的特点。在从选择原料到制成瓷胚烧制的过程中,要经过100多道工序。烧制后其观感不同一般,可以散发出如同玉一样晶莹、润泽的感觉,这也是釉下五彩的特色。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三烧”的简单流程?

陈扬龙:经过了“三烧”才能有釉下多姿多彩的特性。醴陵釉下瓷采取的是很高的细瓷生产工艺,第一次,用800℃到900℃的温度把泥坯烧成素坯,然后用陶瓷颜料在素色坯上作画。画完以后再上釉,所以它才被称为釉下。然后再放进窑中,用1380℃到1400℃的高温进行第二次烧制,出窑后再对它进行校形、洁面,然后再次入窑用高温炼出。

釉下五彩瓷茶具与饮茶文化


饮茶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发于神农,兴于唐朝。中国茶文化糅合了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瓷器与饮茶文化一样,是历史文明长河中璀璨的明珠。当两者碰撞在一起时,交织出的是震撼心神的美。今天小编就和您说说精美的釉下五彩瓷茶具与饮茶文化。

饮茶离不开茶具这个载体,精美的茶具也可以增添饮茶的趣味。那么如何正确选用茶具呢?选择茶具的前提是熟悉茶具的功能和特性。现在常用的各类茶具中以瓷器茶具和陶器茶具最多,其次是玻璃茶具。

瓷器茶具传热不快,保温适中,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艺术欣赏价值。陶器茶具造型雅致,色泽古朴,特别是宜兴紫砂为陶中珍品,用来沏茶,香味醇和,汤色澄清,保温性好。透明的玻璃杯可观赏到茶的优美姿态,能充分展现茶叶的形与色,品味茶香滋味,因而适合芽叶优美的茶叶冲泡。

此外,茶具的选用还须注意到几个需要。顺应茶的需要,因为每种茶叶都有自己独特的品质特征,所选茶具的色泽、质感要与所泡茶也的特质相互协调。顺应人的需要,在不影响茶的色、香、味、形之美的前提下,茶具的搭配选用要考虑到人的因素。顺应艺的需要,不同类型的差异展示,对茶具组合有不同的要求。如宫廷茶艺要求尽显华贵的茶具,文士茶艺要求典雅的茶具,宗教茶艺要求形式庄严的茶具,民俗茶艺要求本色质朴的茶具。

釉下五彩茶具其选料精细、做工考究、胎质坚细、玲珑剔透、釉面光滑、晶莹润泽。有一种玉石般的感觉,是既有品位又有收藏价值的瓷器。而且,釉下五彩瓷无铅毒,耐酸碱、耐磨损,永不褪色,是健康、精美的茶具的首选。

五彩与斗彩的区别


明清两代是中国瓷器高度发展的时期,仅彩瓷品类就达数十种之多,有青花、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等。其中,五彩与斗彩是继青花之后又出现的两种彩绘瓷器,问世以来深受世人的喜爱,但这两种彩瓷从器表纹饰看极易混淆。

五彩瓷并不是一定要有五种颜色,施彩多寡,是依据整体装饰效果确定的。五彩瓷又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种。釉上五彩是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绘画,再入窑以700℃至800℃炉火烧制而成,工艺简单。据目前所掌握的实物资料证明,最早的釉上五彩瓷是金代磁州窑系烧造的釉上红绿彩瓷。青花五彩瓷烧造工艺相对较复杂,先用青花料在坯上描绘出一定的纹样,罩上透明釉入窑烧制。

斗彩的含义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认为是釉上彩与釉下彩争奇斗艳的意思;一种认为是釉上、釉下几种彩色拼凑、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关于斗彩这个品种出现的时间目前也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明代宣德官窑的创新品种;一说是明成化时期的创烧品种。但据文献资料可知,“斗彩”这个名称在明代还没有正式形成。明代晚期的一些书籍,如《博物要览》等,都没有“斗彩”这个名词,他们将“斗彩”称为“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即青花五彩,可见斗彩与五彩区别难度之大。“斗彩”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清中期的《南窑笔记》一书,书中写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但分析得不够全面,当时也是将“斗彩”与“五彩”相为混淆,不过能将明代彩瓷划分出斗彩、五彩、填彩三大类,已经难能可贵。

斗彩瓷属明成化最为名贵。成化斗彩的彩绘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的轮廓线,罩上透明釉,烧成淡描青花瓷器,再在釉面上青花双钩线内填以所需色彩,由一种到多种不等,而后再入炉烘烧制成。这是借鉴“景泰蓝”工艺中掐丝填料的技法。这类彩瓷的器表纹饰绝大多数为二方连续图案,或由伸展多变的不同形式的图案组成。这种画法符合《南窑笔记》中的“填彩”说法。成化斗彩瓷器绝大多数是用此种方法绘制的,因此填彩应是成化斗彩中的一种主要施彩方法。例如成化斗彩卷枝纹瓶、成化斗彩莲花纹盖罐、成化斗彩葡萄纹杯等都是用填彩技法绘制的斗彩珍品。第二种,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轮廓线的全体或主体,同时还加上青花渲染的局部纹饰,罩上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器,再在瓷面上根据纹饰设色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施多种彩,再经炉火烘烧而成。这种画法的器表纹饰展开后宛如一幅绘制精巧、色彩宜人的图画。例如著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等。而青花五彩等青花加彩器,其青花纹饰与斗彩画法不同,它们没有用青花勾纹饰轮廓线,而用青花作平涂或渲染。例如明宣德青花红彩海水龙纹碗、明万历青花红绿彩葫芦瓶的纹饰,都没有用青花勾绘纹饰的轮廓线,而是用青花平涂、描绘的方法绘制,与成化斗彩的填绘技法明显不同。

从以上定义可知,斗彩与五彩的区别,就是斗彩分别与“釉上五彩”、“青花五彩”的区别。斗彩与釉上五彩的区别很容易,既斗彩有釉下彩,而釉上五彩的彩色纹饰均在釉上,没有釉下彩。而区别斗彩与青花五彩就不是很容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釉下青花的装饰方法不同。斗彩运用青花勾绘全部纹饰的轮廓线,而青花五彩的纹饰没有青花轮廓线,只是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将需用青花表现的部位先画出来。假设一件斗彩瓷器,如果单纯用青花装饰它而不用其他颜料,入窑烧制后就是一件完整的青花器。而一件青花五彩瓷器,如果单纯用青花装饰它而不用其他颜料,入窑烧制后就是一件不完整的青花器,它上面的纹饰是残缺不全的。2、釉下青花表现量不同。斗彩瓷的纹饰中青花运用较多,而青花五彩瓷器的纹饰中,有的青花很少,仅仅作适度点缀。3、釉上彩绘的装饰方法不同。斗彩是在淡描青花瓷器上根据纹饰设色的安排进行彩绘,彩绘时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施彩方法,如填彩、点彩、复彩;而青花五彩是在纹饰不完整的青花瓷器上面的空白处进行彩绘,把画面补齐。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百年世博之路(一)


由陵釉下五彩瓷,是世界陶瓷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刚一问世,就与世界博览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15年参加美国旧金山博览会(即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到201O年的上海世博会,在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醴陵釉下五彩瓷历经几番风雨,见证几度沧桑,总是以至高品质和开放的姿态面向世人,接受世博会的检阅,为中华陶瓷文化的世博之路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一、世博情缘

瓷器历来是中国参加世界博览会的重要展品,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也许,世界人民认知中国,正是从瓷器开始。它为中国赢得了瓷之国度的美誉。以至于英文单词里把中国和瓷器都称为“china”。从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起,中国的陶瓷工艺品就一直深受西方人士的高度关注和喜爱。精美的瓷器工艺品在世博会上的争奇斗艳,赢得不同肤色的群体连连喝彩。

扁豆双禽巴拿马瓶

而真正让中国陶瓷大放异彩,是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世博会(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由中国湖南醴陵生产的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瓶一举获得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金奖。该瓶是191 1年由湖南瓷业公司创作,瓶高46.8厘米,敞口直径20厘米,瓶体洁白如玉,造型宛如凤尾,线条流畅,其釉面晶莹润泽,色彩沉稳典雅,构图生动自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因而被誉为“醴陵的玫瑰”、 “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从此,醴陵瓷器载誉四海,名声极盛。“风潮所布,举国若狂,各埠商贩来醴贩运瓷器者络绎不绝”。其实,此前的1909年到1911年问,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就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器以“自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至高品质博得广泛的好评。由此可见,醴陵釉下五彩瓷从一开始就以高起点、高品质和很高的开放度出现在世人面前。

二、五彩窑梦

醴陵的釉下五彩瓷诞生才一百余年。它是如何在这短短的一个世纪里创造出如此的辉煌业绩呢?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诞生与近代文化名人熊希龄密不可分。清政府官员熊希龄,湖南凤凰人,后任民国总理。1904年,他胸怀实业救国之志,为改变粗瓷生产的落后状况,抵制洋瓷倾销,决心振兴湖南瓷业。于是以清政府出洋考察政治大臣二等参赞官身份,会同醴陵籍举人文俊铎同赴日本考察,探索新的制瓷工艺。回国后便与文俊铎一起对醴陵瓷业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在分析了醴陵粗瓷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择地,均利”四项主张。1905年呈书湖广总督端方,不久获得清政府批示和总督资助,并由慈禧太后御批十万两库银用于发展醴陵瓷业。1906年,熊希龄在醴陵城北姜湾创办了“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姜岭下设立了“湖南瓷业制造公司”,自任公司总经理,文俊铎任学堂监督。公司聘请了日本技师和国内拥有先进技术的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独具特色的醴陵口下五彩瓷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

1907年至1908年,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湖南瓷业制造公司的绘画名师和瓷业学堂陶画班的毕业生,经过反复研制,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技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在色彩运用上,它突破釉下单彩的传统技艺,运用红、绿、蓝、黄、黑五种原色料(故谓五彩),调配出丰富多彩的陶瓷绘画色料,讲究淡雅用色的表现手法,采用双勾分水的独特技法烧制而成。近于写真效果,水灵通透,清新雅丽,给人以身心愉悦之感。制作成功的釉下五彩瓷花纹透过釉导溢于瓷表,晶莹润泽,具有很高的洁白度、透明度和釉面硬度。釉下彩瓷使瓷器上的花纹有着看得见、摸不着、永不褪色,给人一种涤尽尘嚣、心旷神怡之感。而且还具有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无铅镉之毒、耐酸碱、耐磨损、花面永不褪色、经久耐用等特点,能同时满足.人们对于审美和环保健康的双重要求,收藏和使用价值更高。

三、辉煌历史

至今,醴陵釉下五彩瓷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一百年来,它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也遭受过几起几落。特别是建国前战乱频繁,国力衰弱,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生产几度陷入低谷。建国以后也因“文革”动乱而遭受种种挫折。但最终还是以其过硬的品质而经受住了历史考验。其中,尤以“毛瓷”和国宾礼品瓷最负盛名。建国以后,醴陵釉下五彩瓷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生活用瓷、国宴瓷,常出现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场合,同时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外国元首的国宾礼品瓷,因而有“国瓷”的美誉。醴陵为毛泽东主席特制的专用瓷器则被称为“毛瓷”。并赢得“红官窑”的美誉。

醴陵制作主席专用瓷始于1958年。从成功试制“蝴蝶蓝”胜利杯开始到1 974年,前后有五、六次生产经历。生产有各种规格、各种画面的餐具、茶具、文具,数量约1500多件(套)。主要的装饰画面有月季、芙蓉、菊花、梅花、山茶花等。由于制作技艺精湛,瓷质典雅清秀,品质卓越,意蕴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而深受主席喜爱。

昔日的主席用瓷,今日成为了收藏珍品。毛主席生前用过的醴陵制主席用瓷连同其他生活遗物都永久珍藏在韶山毛主席纪念馆。有少量流入社会的毛瓷则成为收藏极品,引发了毛瓷收藏热。就连市场上的仿毛瓷价格也不菲,倍受人们青睐。上世纪60年代以后,醴陵还先后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任弼时、王震、江泽民、胡锦涛等以及为全国人大、政协、外交部等国家机关制作专用瓷或礼品瓷。醴陵为人民大会堂特制的“国宴瓷”是由周恩来总理1964年亲自选定。长期以来,醴陵釉下五彩瓷一直是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等场所的专用瓷。从1959年开始,醴陵还先后为中央民族文化宫、中国军事博物t宫、首都工人体育场生产了大量的陈设艺术瓷(俗称“三馆瓷”),总计有釉下彩瓷器5万多件(套)。

几十年来,醴陵为国家特制的各种国宾礼品瓷主要有:周恩来总理出访礼品瓷“釉下五彩玉兰花奶杯、碟”、 “釉下五彩石榴花罗汉茶具”;王震赠外国友人礼品瓷“豆青釉雕刻菠萝纹天球瓶”;邓小平赠日本天皇“釉下五彩松鹤长春文具”,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釉下五彩潭鹅夜月挂盘”;江泽民赠美国总统克林顿“釉下五彩红花茶奖杯茶具”,赠法国总统希拉克“釉下五彩鸳鸯戏莲花乌挂盘”。醴陵金煌特制2004年雅典奥运会赠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和国际奥委会现任主席罗格的“釉下五彩扁豆花鸟纹世界和瓶”。此外,醴陵还先后为联合国特制了专用瓷,为亚非国家苏丹、刚果、扎伊尔、也门的总统府、人民宫制作专用瓷。这些国家礼品瓷,由于是特制品,其数量很少,而今都成为了稀世珍宝。

小议青花釉下彩与青花釉上彩的区别


一日,朋友问:是青花釉下彩好、还是青花釉上彩好?

青花瓷是一种釉下彩绘瓷,瓷器在半成品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用一种含钴元素的矿物质为着色剂然后罩青白釉,最后入窑经高温还原烧制而成,器物表面的釉料遇热后融化成无色透明的玻璃质,釉层下的氧化钴经窑炉内的化学反应后呈青蓝色,发色热烈而稳定,便形成了“青花瓷”这种釉下彩瓷。

青花瓷世外桃源四件套陶瓷茶杯

青花瓷成熟期在元代的景德镇。元代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集中各地的能工巧匠,博采众长,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并有“瓷都”之美称,制瓷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和创新。元青花的纹饰人物、动物、植物、诗文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

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继承传统,在青花瓷器的烧制上有很大发展,以其胎釉精细、色调浓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造型种类繁多,生产数量增大,产品除供给宫廷与民间日常之需外,还作为赠物及商品大量流向海外。

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

青花经历了元、明、清三朝的历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面貌,无论是御窑青花的富丽堂皇,还是民窑青花的清雅碧玉,都有其自己的艺术特色,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同时,也确立了传统青花艺术的基调,在雅致清丽之中渗透文人气息,端庄典雅之余蕴含幽古之韵味。

转到朋友的问题上:釉下彩还是釉上彩好?原因是什么?

首先要从其实用制作工艺、环保价值和收藏雅玩的角度及从其的历史年代和文化背景上做解析:

青花釉下彩从历史年代上分析:初始于唐、成熟于元、兴于明、盛于清,釉下彩是生坯或经素烧坯胎或釉胎上饰纹加彩、罩釉,经134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色泽光润耐酸碱无铅毒。画面被釉层覆盖,器物表面上光亮、平整,手感光滑,具有永不褪色,永不掉色,安全健康卫生的优点,延续现今在日用瓷及实用器皿瓷类运用颇多。

青花釉上彩从历史年代上分析:始于明、兴于清,延续至今。在艺术瓷类运用多,彩在釉上,因而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易褪色,但因烧温低,着彩选料鲜艳,品种丰富而艺术性强,多用于陈设器皿及摆件,欣赏价值较高。

国家质检总局对陶瓷器具曾进行过质量抽查,结果显示,餐具的不合格率竟达四成,其中,金属含量超标已经成为陶瓷餐具普遍存在的问题。陶瓷餐具颜色越鲜艳,重金属就越容易超标。不合格的原因是由于烤烧彩釉料温度达不到釉层熔融的程度,所以花面不能沉入已成瓷的釉中,釉彩颜色含有重金属成份。为了追求色彩鲜艳的效果,釉彩里加入一些重金属添加剂。据记古罗马时代,豪门贵族曾流行使用铅制餐具,将其作为身份炫耀的象征,结果后代矮小、虚弱,酿成不少悲剧。

笔者倡导:杜绝潜在的健康危害,拒绝釉上彩的美丽诱惑;把住健康这一关,需眼看、心辨,去细细甄别,真正的青花餐具会给您带来健康

康熙青花五彩罐


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证明,五彩瓷器始于明宣德年间,其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五彩为多彩之意,不仅指5种颜色,尚含有3色、4色,多的时候能达到7种颜色。施彩多寡,视整体装饰效果而定。

釉上五彩是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绘画,复经700℃至800℃炉火烧制而成。青花五彩是用青花钴料在瓷胎上勾出纹饰的局部轮廓线,罩上透明釉烧成后,再在其上加填各种色彩,复烧制成。至清雍正年间,官窑停烧五彩瓷,转而生产粉彩瓷。而民窑对五彩瓷的烧造直至民国时期也没间断过。一般认为青花五彩多属官窑,民窑多为釉上彩。但仍有例外,如图所示,为清康熙民窑青花五彩牡丹纹盖罐。

此罐加盖通高21厘米,足径12厘米,口径10厘米。短颈,丰肩,肩部曲线修饰柔美,平底、圈足、釉色白中微闪黄,润如膏脂,遍体开有极细密的纹片,纹线呈酱褐色。腹绘牡丹花,其枝干和叶筋为釉下青花,釉上以蓝彩和绿彩涂叶,采用的是洗染技法,能分出浓淡。

该罐画工出手不俗,其所绘枝叶疏密繁简,转侧顾盼,各尽其态,颇有画意。两朵红花,呈伞盖状,每层花瓣皆用红料一笔勾勒而出,局部用同种颜色涂抹,以显其层次和厚重感,大胆率意,富有情趣。

此罐红绿彩穿插映衬,气氛热烈,具有民间浓郁的艺术特色。为民窑五彩上乘之作。

穿越历史风烟的五彩罐


仿清乾隆粉彩镂空开光花卉纹象耳转心瓶

仿清乾隆黄地粉彩轧道花卉纹梅瓶

仿永乐青花五龙纹玉壶春瓶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曾红极一时的《青花瓷》仿佛还在耳边轻唱,周杰伦用轻柔低沉的歌声诉说着青花瓷的故事。

那时,青花瓷对于我们只是种梦想,很少亲见。而今,只要我们愿意,走进7坊街创意园区B区,随时可欣赏到各种形状不同、色彩鲜艳、品质优良的景德镇瓷器。

仿品赏析  严格按照原作1∶1再现  

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1955年出土于北京东郊,为明代的陈设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五彩瓷罐,天地式盖,宝珠形钮,短颈丰肩圆腹,内圈足,底部书“大明嘉靖年制”。该罐形体硕大,纹样构图饱满、画法古朴生动,色彩明艳。

中国人喜爱鱼纹,鱼与余同音,人们常用来比喻“年年有余”,以求吉庆和幸运。罐通体五彩装饰,设色以黄、红、绿、褐和青花蓝色为主。盖钮上多层莲瓣纹,盖面绘八宝璎络纹,盖边为莲池游鱼纹,罐的肩部一周变形莲瓣纹,腹部绘莲池游鱼,八尾红、黄色的大、小鲤鱼,在红花绿叶的莲池中上下穿游,姿态各异,空隙处水绿、黄、蓝色多种水藻,近足部饰以双重蕉叶纹,此器上的莲池游鱼构图饱满,以鲜艳的色彩衬托,更为生动。

此罐有“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识。此罐高仿,严格按照原作的胎质、外形、尺寸、釉色、工艺等进行高度一致的仿制,也称作1∶1再现原作。

背景介绍  景德镇陶瓷之历史  

据中华仿古瓷第一人、景德镇古陶瓷研究员黄云鹏介绍,景德镇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中国古代造瓷,在釉色方面素有崇尚青色传统,以青为贵景德镇窑在北宋时期,仿效了青白玉的色调和湿润的质感,创造性地烧造出了一种“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的青白瓷使青瓷艺术达到了高峰。自宋代起,景德镇瓷器就成了皇家宫廷的御用瓷器。元朝统治后进一步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专门监造供朝廷使用的御用瓷器并为官府机构枢密院定烧印有“枢府”铭文的卵白釉瓷。元代时期的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景德镇窑在宋代青白釉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创烧了成熟青花、釉里红及各种单色釉品种。在制瓷工艺上采用了瓷石泥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烧瓷的温度,大件器物应运而生。

明代是景德镇的鼎盛阶段的开始,陶瓷艺术集历代瓷艺之精华,大量新工艺、新的装饰手法也先后涌现。宣德年间是明代青花瓷烧造的黄金时期。清代,中国瓷器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雍正产品,以其胎细釉润,纹样典雅精美而独树一帜。最著名的有典雅素净的青花瓷,明净剔透的青花玲珑瓷,五彩缤纷的颜色釉瓷,幽静雅致的青花影青瓷,古朴清丽的古彩瓷,万紫千红的新彩瓷,明丽隽秀的窑彩瓷别开生面的总和装饰瓷等。这些珍贵的名瓷,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瓷国之瑰宝”。

前世今生  明嘉靖独创,谐音“皇上红”  

明代发展到嘉靖朝,对外交往和贸易拓展开来,瓷器作为主要外销产品而大量流于国外,从而刺激和促使其品种和花样迅速创新。尤其是五彩瓷器,开创了一代彩瓷制作的新局面,质量和数量都蔚然可观。

五彩瓷是一种在已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出多彩图案,再入窑炉中低温二次烧成的装饰技法,属釉上彩绘。嘉靖五彩,在五彩瓷器中较为独特。它色调纯正,绚烂之中又以红浓绿艳取胜。五彩瓷器色彩对比强烈,在视觉效果上与欧洲建筑的居室装饰色彩十分搭配,故大为流行。正是由于欧洲人、日本人长期以来对五彩瓷情有独钟,在这种传统的审美和收藏心态支配下,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国内的明代五彩瓷器大为流失,所以这个明代五彩瓷器精品极为可贵。

在200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引人注目。此器引得世界各地藏家竞相争夺,最终以高达4400.00万港元成交。此器采用“黄上红”釉彩套叠工艺,为嘉靖时独创,谐音“皇上红”。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成化斗彩的工艺成就基础上,又发展成了著名的青花五彩瓷器。青花五彩瓷器浓艳热烈,填笔简朴自然,曾盛极一时。嘉靖官窑五彩器的盛行,可能与嘉靖皇帝本人尊崇道教、深信五彩辟邪有关。这件五彩鱼藻纹盖罐属青花五彩工艺,是明代影青瓷中的精品。

五彩十二花神杯(清)


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

规格:口径5.3cm

五彩瓷器也是康熙时期景德镇的重要产品之一,它从明代万历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较明代有了更大的发展。色彩更加丰富,发明了釉上蓝彩,以此代替了嘉靖、万历五彩中的青花。康熙五彩在官窑、民窑都有生产,且做工都很出色,但官窑更注重颜色釉,所以代表五彩水平的当推民窑。

康熙五彩主要色料有红、黄、绿、蓝、黑、紫、金等,它一改传统以青花相配色的青花五彩,而是在白瓷的底子上施以五彩,有白地五彩、青花五彩、豆青地五彩、米地五彩、红地五彩、蓝地五彩等,十分丰富。各种色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色调风格。红彩是鲜亮红艳,黄彩是深浅不一的蜜蜡黄,紫彩多为葡萄紫或茄皮紫,绿彩多深浓泛黑,黑彩则漆黑发亮,多用于勾画轮廓,蓝彩光艳动人,多用于描绘山石。

康熙五彩多仿古之作,所以又称为古彩。其民窑产品器型多样,有盘、壶、杯、碗、瓶、罐等日常用品,还有文房用具和案头摆设。图案装饰丰富,风格受版画影响,以戏曲故事题材为多,历来以刀、马、人为主。

瓷器中的套具大约在东晋时已经流行,当时按生活习惯和需要,将日用瓷器中的不同品种配套组合,如把杯、壶、盏托等作为一组茶具,但当时组合的品种还比较少。

套具日益丰富的时期要数明、清,其中最多的可达二百件一套。十二花神常用于成套瓷杯的花卉纹饰,这种纹饰流行于康熙年间。康熙五彩十二花神小杯以十二只瓷杯为一套,每只杯上按一年十二个月中的某月各绘一种应时花卉,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题上相应的诗句。十二花神为:正月梅花神寿公主,二月杏花神杨玉环,三月桃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丽娟,五月石榴花神卫氏,六月荷花神西施,七月葵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神徐贤妃,九月菊花神左贵嫔,十月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十一月茶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洛神。(

五彩缤纷的中国贸易瓷


自第九到十四世纪,亚洲海域的航运畅通,大小船只频繁往返于东海至印度洋,联系了东亚、东南亚诸国、印度及阿拉伯半岛各个文明区。中国瓷器不仅是当时的主要贸易项目之一,也呈现了来自各文明的影响。 十五世纪末发现新航路后,欧洲船舰络绎东来,将中国瓷器对外贸易的范围,从原来的亚、非区域,扩大至欧、美,广泛流通于世界贸易网络中。当时欧洲喜爱或订烧的青花瓷器大量制作流传,成为此时的亮丽商品。

唐 长沙窑 青釉铜红鸟纹执壶

元 青花花卉碗

明 景德镇窑 青花人物葫芦瓶

明清 漳州窑 五彩龙凤花卉纹盘

清 景德镇窑 青花描金花卉盘

九至十九世纪的千年期间,无论是海上丝路沿途的出水沉船、海滨採集的陶瓷破片、内陆遗址的出土遗物,或是欧洲贵族的中国瓷器收藏,其留存的片段点滴,都让我们得以描绘出中国陶瓷贸易的盛况。 中国各地窑场,为了因应海外市场需求,也常在陶瓷品类中融入异国元素,产生新的釉彩装饰或器形用途。例如具有伊斯兰色彩的长沙窑彩绘以及青花作品。十六世纪以后,各类贸易瓷并积极接受来自欧洲的订制,供应日常使用,或是收藏精品,热销到世界各地。

晚唐 长沙窑 青釉贴花褐斑双繫执壶

宋 景德镇 青白瓷碗

元 青花人物瓶

明晚期 景德镇窑 青花松鹿春花式盘

诸多瓷器多为因贸易需求而遍布中国东南沿海的瓷窑所烧造,包括供应亚洲各地的青瓷及青白瓷,输往菲律宾的小瓶、小罐,以及在东南亚常用的军持水器。而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商人活跃于海上贸易,长沙窑和元青花也随之远及于波斯湾及非洲东部。高温烧造的瓷器,质地坚緻细腻且具有光泽与彩绘,是各地买家梦寐以求的用品。新航路发现以后,中国瓷器不仅广受喜爱,也改变了欧洲人所习用的餐具材质,被欧洲人视作为“珍奇物”来收藏,这些收藏如今仍多保存在欧洲贵族的古堡中。从十六世纪下半叶至十七世纪上半叶,欧洲人积极向中国订制特殊设计的瓷器,其中,以带有放射状分格纹的青花器皿最受欢迎,也就是俗称的“卡拉克瓷”。至于十七、十八世纪之间,绘有贵族徽章的瓷器十分流行,可以用来彰显身份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