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古代钧瓷器 > 导航 >

钧瓷得名的由来

钧瓷得名的由来

古代钧瓷器 古代的瓷器的名字 厨房的瓷砖

2020-09-14

【www.taoci52.com - 古代钧瓷器】

从现有可查的资料,钧瓷的命名大致追溯到明代,明以后都沿用此名。禹州夏有古钧台,钧名由此而来。

钧瓷是河南禹州的特产,说起钧瓷得名的由来,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钧瓷的历史。

钧瓷的烧造起始于唐代,当时釉中是以铁为着色剂,高温烧出黑底蓝斑彩釉、蓝底黑斑彩釉或纯白色釉的瓷器。这种蓝斑彩釉乳浊度高,呈月白或天蓝色,有一定的流动性,活泼多变,已具备钧瓷窑变艺术的特征。器物以壶、罐和拍鼓为多,其标本目前有禹州境内宋钧官窑遗址和神后下白峪窑等地均有发现。

钧瓷发展到宋代,窑工们又在釉中引入氧化铜为着色剂,用还原气氛烧制出了青中带红、紫红相映的窑变釉。这种釉色以钧官窑所烧器物为代表,有的器物通体紫红,有的里青外红,色彩变化丰富,以天青、月白、玫瑰紫、海棠红等最为有名。同时釉面遍布蚯蚓走泥纹和各种丝毛状流纹。钧瓷这种窑变艺术在宋代五大名窑中独领风骚,对后世铜红釉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和宋室南迁,烧通身紫红釉色的钧瓷窑场也不复存在。金元时期钧瓷产品以天青、天蓝色为主,其精良者可见有带紫红斑的。元朝的钧瓷生产量很大,但制作比较粗糙。到明代钧瓷生产量很小,或已停烧,也有说是为了避明神宗朱翊钧的名讳而禁止钧瓷生产的。金元时期钧瓷窑址遍布禹州市大部分乡镇,明代窑址尚待发掘考证。

钧瓷在唐时有“花瓷”之称,宋、金、元时期被称做什么瓷,叫什么名,我们不得而知。追根求源,最早提到其名的,当来自明宣德三年(1428年)由吕震等人编撰的《宣德鼎彝谱》一书。该书中有“内府所藏柴、汝、官、哥、定名窑器皿……”内府指明代宫廷;所藏的名窑器皿,是指经历代皇宫辗转迁徙有幸得以保存下来的宫廷用瓷。该书中第一次提到“钧”字,从这时起,始有钧窑之名。由此可知,“钧窑”是由明人命名的,明以后都沿用此名。钧窑所产之瓷也就理所当然地称为钧瓷了。从此,钧瓷享誉天下。TaoCi52.COM

那么,明人为何称之为“钧”呢?自明以来,说法有二。一说因产于钧州而得名。如明代屠隆《考槃余事》、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文霞亨《长物志》均称钧窑为“钧州窑”。新中国成立后仍有不少文章中沿用“钧瓷产于钧州而得名”。二说因钧台而得名。如郭葆昌《瓷器概论》中说:“钧窑建于宋初,在河南禹县,其地有钧台,因名钧瓷,至今尚存。”

20世纪70年代中期,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挖掘禹州城内宋钧官窑遗址时发现,该遗址就在现今的古钧台附近,陶瓷办才统一了认识,认定钧瓷因钧台而得名。因为禹州古为夏禹国,禹受封于此为夏伯,境内有钧台,禹之子启大享诸侯于此,表示正式继位。从此,钧台就成为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实物佐证和国家产生的标志,也成了我国稀有的远古遗迹和历史名胜。数千年来,禹州人民一直把钧台当做禹州的象征。北宋时,在禹州城内北门里钧台附近设立官窑,大规模烧造宫廷用瓷,并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故古人以钧台这一历史名胜命名钧瓷是毋庸置疑的。正如清《景德镇陶录》所载:“钧窑宋初所烧,出钧台。”现代古陶瓷专家安金槐先生也说:“禹州夏有古钧台,钧瓷之名由此来。”赵青云先生在《钧台窑的兴起与昌盛》一文中也明确地说:“若窑以地名,钧窑就当来自钧台,这是和宋钧的产地及其禹县在北宋以前就有闻名于世的古钧台这一历史地名完全一致的。”

编辑推荐

鸡血红的由来


钧瓷鸡血红高足棋子罐

清朝末年,禹州神垕镇有个老窑工名叫王金。王金老伴早早死去,身边只有一个养子,家境贫困,靠捏泥巴烧窑湖口。

一天夜里,王金在梦地里听见有人轻轻喊他:“王金醒来,王金醒来!”王金睡得正香,心里很是不快,看看周围连个人影也没有,翻个身又睡着了。不大一会儿,只见一道红光,把小屋映得如同白天。王金爬起来一看,一位红光满面的白发老人坐在床前。老人对王金说:“你辛苦劳累了一辈子,一直不得温饱,立志为穷人烧造精美的陶瓷,可是不得秘诀。老君叫我点化你,但仙凡间有别,天机不可泄露,我写两个字,你可以慢慢领悟。”说罢,拿起一根木棍儿在地上划起来。王金细看,原来是“心血”二字。他不解其中意思。正要细问,老人把手一摆,待着胡子说:“你不必多问,天机不可泄露。得秘诀以后,子孙相继,不可盘剥他人,不然上天不容。”老人说罢,转眼不见踪影了。

第二天,王金醒来,原来是一场梦。说起王金的手艺,真是百里挑一,他捏出的盆、罐、鸟、兽等物件,造型巧妙,做工精细,活灵活现,但是就因为掌握不住火候变化规律,釉色不好,这使他很伤脑筋。看

看自己已是两鬓白发,一生愿望不能实现,很是痛心。眼下仙翁指点,需用“心血”才能成功。可这“心血”又往哪里去找呢?王金左思右想,苦没办法。最后拿定主意,决心自己以身跳火,以身心换取烧造瓷器的良方。

王金主意已定,把养子王小叫到跟前。这王小是外乡人,因家乡连年荒旱,颗粒不收,父母被饿死,王小逃荒来到神垕。王金见他聪明、勤快,就把他收为养子。王金把自己梦见仙翁指点,准备以身试火寻求烧瓷秘诀的事告诉了他。王小虽说是养子,对王金比亲生父亲还要孝顺。他听说爹爹要这样做,“扑通”一声跪倒在王金踉前,哭着说:“爹爹万不可这样做,仙翁要你寻求烧瓷秘诀,可不是叫你去送死啊!”王金拉起王小,说:“为了窑家万代昌盛,我情愿这样,你不必多说了。”王小见父亲主意已定,一时劝不过来,就暗自留心关照好父亲。

这一天,父子俩装好窑,生起了火。一连烧了三天三夜,只见窑里浓烟滚滚,不见火苗往上蹿。以往只烧三天就能挂色,可这回情况实在反常。王金双眼布满血丝,扭过头对王小说:“孩子,你去给我拿个馍来!”王小不知是计,回身拿馍去了。王金眼望苍天,嘴里咕咕着说:“苍天若是有灵,不负老汉一生心血。”说罢,脱去衣服,爬上窑顶,纵身跳进熊熊的窑火里。

这时,一旁可急坏了那白发仙翁,他在窑旁边整整守了三天三夜,只等今晚助王金一臂之力。谁知王金错解天意,只身跳进了窑火里。他跺着脚,叹了口气说:“罪过!罪过!”看着事情已不可挽回,随手点化,只见窑里浓烟消失,红浪翻滚。王小拿馍回来,见父亲的衣服脱在窑口,知道父亲跳火身亡,大哭一声,昏死了过去。

王小昏死后,魂魄不散,转悠悠来到大刘山上,看见一位白发老翁正和爹爹谈话。王小急忙赶到跟前,拉住老翁说:“若仙翁,求求你救救俺爹吧!”老翁面带愧色说:“这是天意,命该如此。以后你继承父业,救济穷人吧。”说罢,拉着王金飘上天空。王小醒来抬头一看,半空中飘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可用鸡血代替。

王小哭着对乡亲们说了原委,并在烧钧瓷时用鸡血祭窑。果然,出窑后的钧瓷釉色非常好看,最好的就算鸡血红了。另外还有玫瑰红、海棠红、茄皮紫等颜色。从此,钧瓷里添了一种珍品鸡血红。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王金,在神更的窑堂里和窑前都塑起了王金火神像,以保佑烧窑不出事故。现在还有人传说,在窑火点燃三天三夜的时候,还能看见王金的身影呢。

惠安女的由来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惠安女,从狭义上来说其实是惠东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四个镇,是地地道的汉族。她们的服饰,也深深地影响着周边的乡镇,如东岭、东桥和辋川等。据当地人说,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于此,因海边生活为防风而佩带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脐;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腰带是扎在肚脐下面。

惠安女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其形成、发展过程一直是中外人类学、民俗学专家关注的课题。其来源有种种传说,目前尚无定论。据史料记载,清代中后期,惠东妇女上穿黑色或紫色长袖挖襟衫,下穿黑色大折裤。衣长、胸、腰背宽阔,下沿稍呈弧形外展,与清代流行的“大夫衫”(长式挖襟衫)类似。不同的是袖口偏窄,袖子接长,故名“接袖衫”又名“卷袖衫”接袖的用意十分有趣,为的是让新娘入洞房时提起长袖以遮掩一脸羞红;过了3日,才在长袖一半处翻卷逢住固定。到了清末“接袖衫”各部分略为收缩,衣沿弧度加长,臂围宽度加阔并向外弯展,腰围处的中式纽攀减少,两个连在一起,袖口绕蓝布边。领围上刺绣图案由简变繁,领根下方形色布改为三角形。胸、背中线两侧缀做两块方形黑色、深褐色绸布,其四边各镶接一块三色形色布,改称“缀做衫”。裤子为“大折裤”又名“大筒裤”,俗称“汉装裤”。裤一般用黑色布,也有用蓝色的。裤脚宽约1.2尺,裤头约2尺,缝一道5寸的蓝色布边。其样式从清代中后期至今没有多大变化,惟质料由旧时用粗布,今天改为通用黑绸布。惠东女服饰,历来重视腰以上部分,特别以头饰最为突出,花样繁多,不同场合、不同年龄的头饰有明显区别。

惠安女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独特的妇女群体,彰显了中国妇女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她们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责任,她们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家庭.这种精神令人感动,也令人敬佩,她们是真.善.美的象征。

观音瓶的由来


关于观音瓶的由来,有很多美好的,并且不同的传说。下面就是一个:

话说吕洞宾得道成仙以后,和张果老、汉钟离、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七位神仙,终日结伴云游,号称八仙。一天,八仙来到吕洞宾府聚会,商量明年三月三赴瑶池蟠桃会,拿什么礼物送给王母娘娘。众仙议论了半天,所提礼品都不中意。最后吕洞宾建议说:“在我洞府下面有个神垕古镇,那里出产钧瓷。凡间有句俗话: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我们做神仙的虽然视金银如粪土,但是作为玩赏物,此宝身边不可没有。”

张果老说:“吕洞宾的话有道理,除了给王母娘娘物色一件上等宝瓷外,也给众仙长各弄一件玩赏玩赏!你是这里的东道主,寻宝瓷这事就委托你去办好了。”

吕洞宾来到神垕镇,正遇上大旱,井水干涸,河水断流,窑民吃水都很困难,哪里有水和泥制坯?吕洞宾走遍各家瓷窑、商店,都没有珍品供他选购。他来到一家瓷窑前失望地叹了一口气说:“这么大个神垕镇,难道连件像样的瓷器都找不来吗?”

一个老窑工咂着干裂的嘴唇说:“客官,你只要能弄来水,莫说一件宝瓷,就是要十件八件我也敢给你烧!”

吕洞宾惊喜地问:“老人家,你说话可当真?”

老窑工认真地说:“咱山里人说话算话,不信我领你到西边窑场,当着众位烧窑兄弟立下文书。”

老窑工一声呼唤,一群窑工把吕洞宾团团围住,问他怎样弄来清水。吕洞宾没有多说,只是从背上的鞘里抽出宝剑往地上一插,拔出剑后,一股清水从地下涌了出来。这就是现在神垕的拔剑泉。窑民们见有了水,一齐欢呼起来,为了感谢吕洞宾送水的恩德,都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名贵钧瓷赠送给吕洞宾。吕洞宾从中挑出九件,留下重金,这才返回洞府。

回到洞府,吕洞宾把九件钧瓷放在洞口石板上让众仙观赏。七位神仙看见这些造型精巧,胎质细腻、五彩缤纷、温润如玉的钧瓷器物,很高兴,各自选了一件自己最中意的存放在身边。七仙挑选完毕,最后还剩下两件,吕洞宾收存一件,另一件准备献给王母娘娘。这时候,观音菩萨赶到洞府,她见洞门口石板上放着一只花瓶,顺手塞进了袖筒里。吕洞宾慌了,上前恳求说:“观音大师,那只花瓶是准备送给王母娘娘的,你给拿走了,我们拿什么给王母娘娘献礼呀?”

观音菩萨哈哈大笑:“你们私下分宝瓷,把挑剩下的一件送给王母,怕有些不尊吧!这件钧瓷留给我吧,王母娘娘的礼品请吕洞宾再想想办法嘛!”观音菩萨当即把这花瓶取名叫“观音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