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石湾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石湾窑的点睛之笔

石湾窑的点睛之笔

石湾窑瓷器鉴别 老窑瓷器的鉴别 唐代钧窑瓷器的鉴别

2020-09-16

石湾窑瓷器鉴别。

石湾窑的作品

 位于广东佛山的石湾窑,是有名的四大民窑之一,其中陶塑最为出众,以熟练的写实技巧塑造各种人物、动物等,题材广泛,形式丰富多彩。”景德镇的瓷雕主要从瓷的釉面、光泽度、画工上去欣赏,作品严谨、凝重、大方,石湾陶瓷则风格自然、豪放,保持了古朴的民风。

位于广东佛山的石湾窑,是有名的四大民窑之一,其中陶塑最为出众,以熟练的写实技巧塑造各种人物、动物等,题材广泛,形式丰富多彩。陶瓷鉴赏家刘天宝先生收藏有两件石湾窑艺术品,视若珍宝。

“这就等于是幅工笔画。”刘先生指着桌上的陶塑《僧一行》感慨道。僧一行是唐代天文学家,为古代科学做出了杰出贡献。该陶塑抓住他抬头观察星象深思的瞬间,手执经卷,眼神深邃。刘先生认为它的“精”主要表现在细节上,对头像刻画细致入微,人物表情丰富,神态动作逼真。修长流畅的衣纹,衣上的褶子有层次而且飘逸,“好像这么一拉就能拉开的感觉”。而在他的手上,还能看见筋骨,甚至指甲盖。肩膀随着手执经卷的高低做出调整。僧一行手中所执的经卷也是一道难关,因为瓷板太薄,一不小心就容易烧裂,在烧制过程中需要很好的把握。刘先生认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柄的这件作品“把细节做到了极限”,堪称精品中的佼佼者。

刘先生收藏的另一件作品是美术大师刘泽棉与刘柄合作的《过江罗汉》。相传跋陀罗尊者为普度众生曾跋山涉水,背负经卷乘船东渡传经,因此称为过江罗汉。罗汉除了身后所负经卷、草帽和包袱外,其余部分完全不挂釉,使胎体与釉色形成不同色泽的对比,风格独特。罗汉的衣物自然垂落,衣纹上没有太多的褶子。但这种简单却又不像宜兴的雕塑那样失去了肩架,“只是一件袍子,它能让你感觉到里头有骨头撑着这件衣服。”该作品的面部刻画恰如其分地抓到人物的神态,浓密的络腮胡子,栩栩如生地挑起眉毛,尤其眼睛,更是点睛之笔。“仔细瞧罗汉的眼睛,不论变换什么位置,它就像随着你在动。”

“好与坏就差那么一点点。”刘天宝强调,正是这一点细节,决定着一件作品的成功与失败。而这些尽善尽美的制作背后,是老艺术家们耗费心血的钻研,他们能清楚知道自己是在表达什么,从而在每个细节上锱铢必较。

佛山陶塑与景德镇陶瓷雕塑最大的不同在胚料上。景德镇以瓷雕为主,用的是高岭土,“高岭土就像面粉”。佛山陶塑用的是陶土,“陶土就像是棒子面”。刘先生形象比喻道:“白面细腻,能捏出包子饺子来,而棒子面粗,做工更难。”景德镇的瓷雕主要从瓷的釉面、光泽度、画工上去欣赏,作品严谨、凝重、大方,石湾陶瓷则风格自然、豪放,保持了古朴的民风。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佛山石湾窑与石湾陶


佛山石湾窑在今广东佛山市,始于宋代(亦有一说始于唐),极盛于明清两代。

石湾窑以善仿钧窑而着称。仿钧釉色以蓝色、玫瑰紫、翠毛釉等为佳,但仿中有创。钧窑的窑变釉是一层釉色,而石湾窑变釉却有底釉与面釉之分。寂圆叟在其《陶雅》中盛赞石湾窑变釉色:“广窑谓之泥均,其蓝色甚似灰色┅┅于灰釉中旋涡周遭,故露异彩,较之雨过天晴尤极浓艳,目为云斑霞片不足以方厥体态。┅┅又有时于灰釉中露出深蓝色之星点,亦足玩也。”

石湾窑不仅善仿钧,而且善仿宋代各大名窑,宋代官、哥、汝、钧诸名窑产品,从材质运用、技法处理、艺术造型等各方面都仿得惟妙惟肖,而且有创造性的发展,梅建鹰评价曰:“石湾集宋代各大名窑之大成,仿钧而青出于蓝,独创石湾自已的艺术风格。”

以“渔、樵、耕、读”为题材的石湾陶塑,是石湾窑的典型品类,且以其“胎釉深厚朴实,造型生动传神,技法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而风靡天下。在石湾陶塑艺术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无数的能工巧匠和众多的艺术大师,成为世人敬仰和歌颂的对象。

当代的石湾,作为一个闻名于世的陶都,陶瓷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石湾窑陶塑艺术


很多人欣赏石湾陶塑艺术,自然就赞誉起它的传神特色来。

中国南方,特别是广东人,对于石湾公仔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就像广州人喜爱粤剧一样,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民间艺术。世界上许多博物馆和收藏家,把它视作珍品加以收藏和陈列。这里引用徐悲鸿先生50年前对石湾陶艺一段鲜为人知的评价:“北方的瓷器白白的,细细的,嫩嫩的,像女人的柔美;而石湾陶器则蕴含着男性的刚阳和粗犷。”在这里丝毫没有贬低瓷器之意,然而却不应像过去某些论著一样只为瓷器所独尊。

大家可以由以下几点认识和欣赏石湾窑艺术作品。

(一)造型

石湾陶塑用土是以东莞向泥加石湾本地砂混合而成的。可塑性强且耐火度高。故人物造型、衣摺较景德镇及德化的瓷塑更显飘逸。且瓷土特性多使其借助模具表达。唯石湾陶塑可以全手工捏造,所谓“原作”。

(二)表情

由于瓷土受限于本身的可塑性,表情往往庄严、细腻,然论及表情之多样性,当以石湾为首屈一指了。面部表情刻划乃石湾陶塑技师的拿手好戏。工具是木批,每一批下去,都留下力量的痕迹,有如油画笔触一般的质感,绝不拖泥带水。这种与瓷土造像,用水笔将线条拖滑修饰不同。

(三)釉色

石湾釉色以善仿著称。遍仿宋代五大名窑。其它还包括仿唐三彩、仿龙泉窑、仿磁州窑、仿建窑等等,其中又以仿钧窑见长。故有“广钧”一说。然而在钧窑的基础上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所谓“钧窑以胜紫,广窑以胜蓝”。另如《广东通志》记载:“石湾‘百圾碎’在江西窑之上”。

石湾窑用釉料,一般分植物灰釉及宝石釉两种。植物灰(稻草灰、桑枝灰、杂柴灰、松紫灰、谷壳灰等)加入玻璃粉即为玻璃釉。玉石或玛瑙、五金、石灰、蚬壳等研磨后混合矿物颜料的称宝石釉。

石湾人物陶塑还有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很多早期的陶塑人物作品都是全身盖釉的,但却掩盖了釉下的表情及肌肉线条。后来,陶工们逐渐把面部及四肢等皮肤的部分裸露出来。让陶土的温和与釉面的坚实形成一种强烈地对比。从而使作品更能体现出温情和人性。

石湾的街坊都惊呆了 石湾公仔难登大雅之堂


难登大雅之堂 石湾公仔欠推广

石湾公仔虽有很高艺术价值,仍然只是小圈子‘把玩’的藏品,但长期以来藏在闺中人未识。目前离开了石湾,出了佛山,石湾公仔难登大雅之堂,在国内其他城市单独销售石湾公仔的门店寥若晨星,无论是收藏家还是市民大众,接触到石湾公仔的机会非常少。

缺乏系统的营销手段

首先,在石湾公仔的大师群体中,获得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高价“埋单”的艺术品幸运儿仍然不多。与动辄上百万的景德镇瓷器名品相比,能拍出高价的石湾陶塑作品仍然稀少,常态价格也就是几千到几万。大部分的陶艺家没有主动和投资收藏公司对接,等藏家上门,缺乏系统的营销手段是重要原因。“石湾公仔都是靠企业、陶艺家个人单打独斗,多如牛毛的艺术工作室别说是有整体规划,甚至针对哪个市场层面、通过什么形式、怎么把作品推出去都没有明确的计划。”国家级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封伟民毫不讳言,与其他创作作坊一样,自己在1996年成立的工作室,也仍停留在最简单的销售方式——让作品说话的层面,90%的作品都是等待收藏家上门求购,很少主动进入市场运作。

扩大圈子小 未形成炒作基础

“我认为石湾的大师们没有意识把收藏家的圈子扩大,他们‘太小气’了”梁戊年所讲的小气,是指石湾的陶艺大师不愿意以比较低的价格把作品推广给全国各地的收藏家,这样的做法导致公仔无法形成一个价格相对低、范围相对广的初级市场,因而无法形成炒作的基础。

由于石湾民窑先天不足于景德镇,因此虽然价格同比景德镇瓷器已经足够低,但在外地收藏家眼里,由于收藏圈子狭窄,升值预期不敢保证,所以认为应该有更低的起步价,甚至是白送。“收藏是一个圈子的事,不是一个人的事,只有把底部铺砌好,大家才会共同来往上砌砖。圈子铺得越大,砖才能砌得越高。”“石湾公仔不仅要靠政府的宣传,更要靠收藏家的宣传,市场归根结底是收藏家的利益驱动的。全国的收藏家很多都是非常有权威的专家,只有他们参与其中,市场才容易形成。”

缺乏培育和炒作

身价数万的茶壶大多是通过专业的投资收藏公司运作,不仅多年来坚持普及喝茶、茶养壶、茶壶收藏等知识,还四处搜寻有潜力的作者,为其提供一定年限的创作资金和环境,待条件成熟后分批、有计划地在拍卖会等场合推出作品,完成其对茶壶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普及、培育和炒作。”

缺乏高端平台

在南风古灶公仔街,与十年前开业时人气冷落相比,今天的店铺已超过500间,铺租涨幅过十倍,人气已盖过石湾美陶厂的展厅,然而在街上鲜见能代表石湾公仔的陶艺作品。直至去年8月东方印象馆亮相,佛山民间才真正有一家集石湾陶艺展示、贸易、拍卖、藏家交流等一站式的高端平台,将石湾名家的经典作品集中在一起进行常态、整体的展示和推广,为珠三角和国内收藏界打开一扇了解石湾陶艺的全新窗口。然而与景德镇、宜兴等地陶艺产业在国内已经风生水起的市场营销相比,起步显然已经很晚。

石湾公仔难登大雅之堂,叫一直在石湾努力的陶艺师情何以堪,“石湾公仔”的称号也不是白叫的,但出现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原因的,缺乏培育和炒作、缺乏高端平台、缺乏系统的营销手段这些原因的现象都值得人们思考。

钧窑系的形成与石湾窑的仿钧


钧窑是我国北宋时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哥、定窑齐名于世,然由于它造型端庄,胎质细腻、坚实致密。扣之其声,圆润悦耳、清脆动听。釉色莹润,色彩缤纷。尤其以多种窑变,为其它窑口的产品所不及。不仅受到宫廷青睐,而且也被各地窑口所仿制,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放射着灿烂的光辉。据考古调查资料表明,北方地区仿钧生产波及四省二十七县市,相继江南地区仿钧也蔚然成风。其中广东石湾窑仿钧,更颇具特色,现就钧窑的兴起,钧窑的艺术特色,钧窑系的形成及其石湾窑仿钧的成就等问题就教于诸方家。

一 钧窑的兴起

钧窑的兴起是和唐代鲁山花瓷的烧制成功与发展密切相关。花釉瓷是在黑釉、黄釉、天蓝釉或茶叶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斑点有的排列规整,有的随意点画。由于大多装饰在深色釉上,浅色的彩斑更显得清新典雅。这类花釉器的器型有罐、双系壶、花口瓶、葫芦式瓶、三足盘、腰鼓等,而以壶、罐为常见。罐类又多双系,一般造型丰满,配以大块彩斑,气势庄重大方,具有典型的唐代风韵。

唐代花釉瓷器的出现,为钧瓷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经过晚唐和五代十国的发展,陶瓷工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到了北宋,随着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农业技术的不断改进,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尤其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国家的统一与生产的发展,使钧瓷手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官窑兴起,民窑林立,各地窑口,竞相争辉,五大名窑中的汝窑、官窑皆在河南境内,其中钧瓷以窑变美妙的艺术,不仅受到民间的青睐,更受官廷的偏爱,并把钧窑垄断为官窑,到了北宋晚期,特意在钧瓷的故乡--禹州城北门里的钧台附近设窑,专门为宫廷烧造御用品。

由于宫廷以豪华奢侈为尚,选料严格,不计成本,工艺要求更高,由生产原系为民间烧制的碗、盘日用生活器皿,也主要改烧各式花盆和盆奁儿,以及尊、瓶、炉之类的艺术陈设品。所烧钧瓷禁止在民间流传,当开窑都由官府派职官把关监选,合格者当选,其余一律砸碎就地深埋。从此大家只好望窑生叹,然钧瓷的声望更高。造型端庄,技艺娴熟。窑变美妙,琳琅满目。变化之多,难以胜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千钧万变,意境无穷。尤以红、紫为基础,熔融交辉,形如流云,灿如晚霞,变幻莫测,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在争芳斗艳的花园里独树一帜。根据对钧台窑的考古钻探与发掘获得的资料证明,钧瓷的兴盛之日,大约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即1101~1125年),亦即钧瓷的黄金时代。

二 钧瓷的艺术特色

郏县黄道窑,除了烧制白釉、黄釉、黑釉瓷外,从唐代起,还利用不同金属氧化物的釉料,成功地掌握了两色釉技术,产品有黑釉蓝斑器,或在白釉上施青蓝斑彩,形成了此窑产品的独特风格。特别从晚唐开始,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内乡大窑店窑和禹州赵家门窑,出现的“雨丝状”的窑变斑彩更为宋钧窑变工艺开创了先河,故有人称这种窑变斑为“唐钧”。钧瓷数百年之盛烧不衰,有其独特的工艺特征和风格,钧瓷的窑变艺术更技高一筹,有着极高声誉。钧瓷铜红釉的烧制成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唐代的花釉,采用简单的工艺处理,却达到了给人以美感的艺术效果。更引人注目的郏县黄道窑所烧制的黑釉蓝斑器,在白釉上施青蓝彩斑,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窑变工艺可能是在蘸釉之后,采用涂彩或点彩的方法,以加重色彩,经过窑变,使其形成块状的斑彩,这种块斑,形状各异,变化万千,黑里泛蓝,或黑釉黄斑,恰似金光闪闪,独具风姿。

宋钧窑变色釉的形成机理,有其复杂的过程。由于钧瓷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浅如天青,深如天蓝,比天青更淡者为月白,而且具有莹光般幽雅的蓝色光泽。其色调之美妙,为一般窑口的产品所不及。钧釉在化学组成上的特点:三氧化二铝含量低,而氧化硅含量高,还含有0.5~0.95%的五氧化二磷。早期宋钧在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之比介于11~11.4之间,五氧化二磷多数占0.8%。官钧釉的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之比为12.5左右,五氧化二磷在0.5~0.6%之间。关于宋元时期钧瓷胎釉化学组成的范围,可参考淄博市硅酸盐研究院对宋元钧瓷标本所作的化学分析如下表:

宋、元钧瓷胎釉化学组成表(略)

钧釉的红色是由于还原铜的呈色作用。红釉中含有0.1~0.3%的CuO(氧化铜),还含有一定数量的SnO2(二氧化锡)。在天蓝、天青和月白色釉中,CuO含量极低,只有0.001~0.002%,和一般白釉中的含量相近,钧釉的紫色是由于红釉与蓝釉互相熔合的结果,钧瓷的紫斑是由于在青蓝色的釉上有意涂上一层铜红釉所造成的。

钧窑在烧成上采用素烧和复烧两道工序,在复烧时先用氧化焰,当釉熔融时,改用还原焰的气氛,由于铜的还原作用,使其出现美丽的艺术效果。形成钧瓷釉面的五光十色,相映生辉,钧瓷著名的窑变色彩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胭脂红、鹦哥绿、火焰红,还有天青、月白、碧蓝、米黄诸色。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瑰丽多姿。

三 钧窑系的形成

钧瓷从唐代兴起,到了北宋初年已蓓蕾初放,赢得了信誉,倍受广大用户所喜爱,尤其钧瓷铜红釉的烧制成功,及其复杂的窑变机理,形成钧窑绚丽多彩,艳美绝伦,窑变奇特,红紫相映,更为其它窑口所不及。到了北宋末年曾一度被宫廷龚断为官窑,一方面从民间集中能工巧匠,按照宫廷设计的式样进行生产,同时又采用种种措施限制民间生产钧瓷,就连钧台窑为宫廷烧制的御用品中,除成品经挑选之后,其不合格的残次品一律砸碎深埋,禁止在民间流传,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对钧瓷技术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控制越严,偷袭越甚,传播更广。所以从宋以来,仿钧之风波及全国,尤其到了金元时期,更风靡一时,近而达到复苏的程度。

禹州是钧瓷的故乡,神垕镇一带,从赵家门的唐代花釉兴起,直至刘家门窑从北宋初年已获成功,到北宋晚期官办的钧窑又设在禹州城北门里的古钧台。由于钧瓷盛名于世,各地竞相仿制,并以禹州为中心,形成了一庞大的钧窑系。

据考古调查,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烧制钧瓷的窑口已有四省二十七县、市。河南省除禹州外,有汝州、郏县、许昌、新密(原密县)、登封、宝丰、鲁山、内乡、宜阳、新安、焦作、辉县、淇县、浚县、鹤壁、安阳、林州(原林县);河北省磁县;山西省浑源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等。河南各地窑口的产品以神垕刘家门窑为北宋早期的代表作,以钧台窑的产品最为精致,据考古发掘证明,钧台窑属于官窑性质,其产品完全是宫廷陈设用品。瓷艺精良,质量上乘。而禹州神垕刘家门窑属于北宋早期典型的民窑,当地盛产瓷土、釉药和燃料,附近山区更盛产铜矿石-孔雀石,凭着工匠们长期制瓷的经验和对金属特质着色机理的认识,把孔雀石研成粉末,加上草木灰配入釉中,经高温还原焙烧,就能得到理想的钧红效果,这种新工艺一旦成功,便引起各地窑口的密切关注,所以群起而仿制,以禹州神垕为中心,烧制钧瓷的技术逐渐向周围传播。

在仿制过程中,各窑口不仅注重钧瓷的原有造型,还根据各自的特点,增添一些新的品种,如新安北冶窑、石寺窑,除生产碗、盘器皿、还有瓶、罐、炉、钵等,并在釉色上也尽量做到与宋代钧瓷相似,其中新安窑的窑变玫瑰釉者为最佳产品。河南各地仿钧产品,虽多数比宋钧大为逊色,但也有少数窑口保持了宋钧的传统工艺,窑变美妙,红紫相映,青若蔚蓝,紫若茄皮,晶莹发亮,光颜甚佳的艺术效果。

河北磁县是磁州窑的主要产地之一,然到了元代,由于受到禹州钧窑的影响,为适应广大钧瓷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激烈竞争条件下,也不得不改烧钧瓷,但其生产规模不大,产量有限,其次彭城、观台、内丘、隆化等地也相继仿烧钧瓷,山西省除浑源外,尚有临汾、长治等地也仿烧钧瓷,但施釉特厚,工艺欠佳,釉色以天蓝居多,外部露胎处呈酱黑色,这与河南、河北两省的钧窑系瓷器露胎部分色调迥然不同,应属于浑源窑的独特风格。

至于内蒙古的清水河窑址和呼和浩特市的白塔村出土元代钧瓷香炉,钧瓷镂孔高座双耳瓶,不仅造型优美,制作工整,窑变美妙,釉色明净,而且香炉印有“己酉年九月十五日自造香炉一个”的铭文,其烧造年代应系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这些铭文的钧瓷香炉,的确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也是钧窑断代的好资料。

由于宋钧名声大振,金元以来,仿钧之风,遍及北方各地,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窑系,元代末年钧窑系逐渐趋于衰落,而江南地区仿钧又蔚然成风,及至明清两代,仿钧之风又悄然兴起,以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江南地区仿钧主要有浙江的金华、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及广东的石湾窑等。

四 石湾窑仿钧的成就

钧瓷颇负盛名。宋金以来自成系统,除北方各地窑口竞相仿制,相继也影响到南方许多窑口,如吉州窑在南宋至元也烧出了光彩夺目的窑变釉,景德镇也生产出了高质量的红釉、釉里红瓷器,明清著名的宝石红、霁红、郎窑红、美人醉等品种,都是在钧瓷工艺的启迪下发展起来的,在景德镇、宜兴、广州等低温釉艺术陶瓷中也仿烧钧釉作品,而这些作品往往都冠一个“钧”字,如宜兴的釉陶称“宜钧”或“泥钧”,景德镇窑的低温装饰釉则称“炉钧”,而广州石湾窑的釉陶称“广钧”。各窑工艺有别,而广州最具特色,并有其独特的成就。

继承和发扬钧瓷窑变工艺的优良传统,钧瓷窑变美妙,工艺卓绝,为诸窑之冠。石湾窑仿钧成功之所在,不仅对钧瓷的窑变工艺加以继承和发扬,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仿钧制品。曾有“钧窑以紫胜,广窑以蓝胜”的记载广为流传。据寂园叟《陶雅》所云:“宋钧之紫汗漫全体,晕成一片。” 石湾窑仿钧器则以蓝色为基调,错间白、红、紫诸色。窑变釉或作垂流状,或似云纹斑,或呈兔毫纹。纹理细而密,且变化多样,显得光亮艳丽,斑驳淋漓。石湾窑仿钧“雨过天晴”的青色釉烧出独特的“雨淋墙”,象丽日晴空,突然而来一阵骤雨,并在蔚蓝中现出葱白的点点,这在《陶雅》一书中被赞誉谓:“较之天青尤极浓艳”又有翠毛釉,蓝色中映掩绿彩,以似翠鸟(钓鱼郎)之羽毛而得名。还有一种浅蓝而近于青,发出芝麻点状的紫红色,幽艳之极。

石湾窑窑变色彩非常丰富,并注重调和,一般常见的釉色是蓝与青、青与白、紫与红、红与黄诸色的混合、调配,利用窑变机理,使其出现深浅、浓淡层次的复杂变化,从而达到融合、协调而又蕴润的美丽效果。给人以古朴、典雅、富丽清新的美的感受。

石湾窑还特别注重不同题材,选取用不同釉料,以增强美术作品的感染力。注重色彩与器物特征、人物性格的配合。如仿古器物蟠螭瓶和贯耳壶,偏重于蓝釉,色调低沉,显现其稳重、古朴的特点。人物形象的达摩则全身施浑厚、凝重的红釉,以表现受人敬重的佛法大师,和他特有的那种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釉色种类与器物形态协调,也是石湾窑仿钧的另一特点。如仿钧蓝窑变釉,釉面多呈垂流状,将其施于人物衣服上,能流畅地显示其衣服的纹理,给人以一种衣带飘拂的动感。石榴红的特点是在突棱处现出其黄色的纹理。施于狮兽身上,不仅能显现出毛发的层次,并能充分表现出狮子活灵活现的神态。

石湾窑仿钧,既注重釉色,又注重造型,既仿钧器,却又有自己独特风格,仿钧的造型种类,除各种文房四宝和美术陈设用品,瓶、尊、碗、盘各种日用生活器皿也皆仿之。既善于摹仿,又有所创新,仿造范围之广,仿力之强,品种之多,为世人所称道,即仿商周的尊、鼎、彝、觚、壶等青铜器,又仿各名窑的代表作品,也仿瓜果、象生、琢石等自然界的造型。不仅仿其造型,也更注重颜色。甚致连定窑的“粉定”、龙泉窑的“梅子青”、建窑的“鹧鸪斑”也都仿烧,可谓博采众长,发挥其效仿的技能和优势并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进而为石湾窑持续振兴,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五 结语

钧瓷从唐代兴起,到了宋代达到鼎盛阶段,成为全国的五大名瓷之一,并与汝、官、哥、定并驾齐驱,然由于钧瓷颇负盛名,涉及很广,宋室南迁之后,金元时期各地窑口则竟相仿制。战乱后的钧瓷,又得以复苏。北方地区,钧瓷从唐代兴起,历经宋、金、元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而盛烧不衰,在工艺上有其自身的特点。钧瓷铜红釉的成功,乃是我国古代劳运人民的伟大创造,正是由于还原铜的呈色作用,经过窑变,使其出现美观的色调,古人曾有“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诗句,形容钧瓷窑变之美妙,釉色之艳丽。钧瓷的传统工艺技术,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史上留下了一份宝贵资料。由于钧瓷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故在北方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瓷系,然时代更迭,元代以后钧瓷日趋衰落,而江南地区仿钧之风又悄然兴起,并蔚然成风。

其中有浙江金华、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乃至广东的石湾窑仿钧,更是将本地技术与外来经验相结合,以创新的手法,生产出风格独特、质量高、品种多的产品,并以四大名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及其广州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优势,广销海内外,一跃成为岭南地区一个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

石湾窑瓷器的价格怎么样?


石湾窑瓷器的价格怎么样?在今广东佛山市石湾镇,明清著名民窑之一。以陶塑和建筑陶瓷著称。始于宋代(亦有一说始于唐),极盛于明清两代。

石湾窑以善仿钧窑而着称。仿钧釉色以蓝色、玫瑰紫、翠毛釉等为佳,但仿中有创。钧窑的窑变釉是一层釉色,而石湾窑变釉却有底釉与面釉之分。寂圆叟在其《陶雅》中盛赞石湾窑变釉色:"广窑谓之泥均,其蓝色甚似灰色┅┅于灰釉中旋涡周遭,故露异彩,较之雨过天晴尤极浓艳,目为云斑霞片不足以方厥体态。┅┅又有时于灰釉中露出深蓝色之星点,亦足玩也。"

石湾窑不仅善仿钧,而且善仿宋代各大名窑,宋代官、哥、汝、钧诸名窑产品,从材质运用、技法处理、艺术造型等各方面都仿得惟妙惟肖,而且有创造性的发展,梅建鹰评价曰:"石湾集宋代各大名窑之大成,仿钧而青出于蓝,独创石湾自已的艺术风格。"

历史上的石湾由于长期以来与中原联系较少,保留了很多岭南文化的特色。后来由于人口的迁徙,陶工也带来了中原的造像技术。所以,石湾公仔的技法,也较多地保留中国传统雕塑的遗存。如:陆羽品茶、刘伶醉酒、水月观音、钟馗、关公等。

在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内,一个个生动形象,造型多样,细腻传神的“石湾公仔”正在静静的接受着游客们的欣赏。这是广东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行业博物馆。石湾,拥有着悠久的制陶技艺和文化,石湾窑和石湾工艺,也就在这片土地上发展的日趋繁荣。为了让大家更了解石湾窑,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的纪文瑾主任,接受了中国文物网记者的专访,向记者介绍了石湾窑和石湾的陶瓷发展及现状。

石湾窑瓷器成交记录:

明石湾窑秋叶洗成交价:135.04万成交日期:2016/04/28

清石湾窑关公成交价:220.68万成交日期:2016/01/20

清陈渭岩款石湾窑瓷胎观成交价:143.65万成交日期:2016/07/03

清石湾窑关公成交价:220.68万成交日期:2016/02/28

清石湾窑关公成交价:239.68万成交日期:2016/07/09

明石湾窑小琮式瓶海棠成交价:145.45万成交日期:2016/01/15

明石湾窑瓶(两件)成交价:168.68万成交日期:2016/02/01

明石湾窑小琮式瓶海棠成交价:163.45万成交日期:2016/06/05

明石湾窑瓶(两件)成交价:135.68万成交日期:2016/07/19

明石湾窑秋叶洗成交价:164.04万成交日期:2016/04/01

石湾窑陶瓷的三大特色品种


石湾窑,因位于广东佛山市石湾镇而得名,是我国传统民窑之一。石湾窑的发展与石湾当地的制陶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公认的石湾陶业始于新时代时期,而这种制陶业真正规模化、规范化乃至形成石湾窑这一窑口,则应当是在唐代。唐代石湾窑生产的基本都是实用陶瓷器物,多见青釉、酱黄釉陶瓷,也有部分黑釉或白釉陶瓷,装饰技法比较单调,多是贴塑、刻划一类。宋元之际,中原窑工大批南迁,加上石湾本地的陶瓷工业发展,这为明清时期石湾窑进入鼎盛奠定了条件。

从明代开始,石湾窑陶瓷日渐丰富,并且逐步形成一定的分类体系。而同时,明清之际也是石湾窑陶瓷艺术最繁荣鼎盛的时期这种繁荣鼎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体现。一是石湾窑陶瓷的生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数量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二是石湾陶瓷中的精品被钦定为宫廷贡陶;三是石湾陶瓷大量出口海外,成为广东外销陶瓷的主要部分之一。而经过较为体系化的发展,石湾陶瓷此时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三大特色品种。

①石湾窑陶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石湾公仔,是一种陶制人物或动物塑像。石湾陶塑所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是石湾窑陶瓷对民间审美最集中化的反应。人物陶塑尤其多见菩萨罗汉造像、各类仙官造像、仙童仙女等,并且为了最大程度适应民间审美情趣,这些人物陶塑的造型、情态等均与民间神话传说很相近;而动物陶塑则多见具有吉祥寓意的造像或者生肖造型。

对于人物陶塑,石湾窑最注重的是面部表情和整体情态的塑造。因此,其面部及身体通常不施加釉料,而是以陶土本身表现人物的肌肤质感和颜色。对于动物陶塑,石湾窑最讲究表现动物皮毛,尤其是对翎毛的表现,采用直接在陶胎上刻画翎毛纹理的方式,充满纤毫毕现的艺术效果。

②瓦脊:属于建筑陶瓷类,是一种用在大型房屋建筑顶端装饰的陶瓷工艺品。瓦脊最小的可以是单独的人物塑像,最大的则可以到2、30米之长。瓦脊与人物陶塑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塑造的并非单纯的一个人物形象,而是一种人物状态。因此,石湾窑瓦脊常以民间传说或戏曲故事为表现对象,场面宏大。

③仿古陶瓷:石湾窑陶瓷仿古最著名的就是仿宋代钧窑瓷器的釉色,因此有“广钧”美誉。但是在仿古之外,石湾窑也还是有所创新的。最突出的就是将釉面分为底釉与面釉,有“于灰釉中旋涡周遭,故露异彩”的艺术效果,尤其以仿钧瓷翠毛蓝而闻名。

陶瓷知识:石湾窑的陶塑艺术——概述


我国南方的佛山市石湾镇,一向以制陶业而闻名于世。石湾陶塑(俗称石湾公仔),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冶则佛山,陶则石湾,皆良工地。考古发现,早在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石湾的先民就已烧制陶器。唐宋时期,这里的日用陶器已大量发展,到了明代,石湾窑更注意采集我国各大名窑之精粹,熔炼提高,以古朴、传神、典雅、厚重的艺术效果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成为陶瓷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石湾窑这朵火里之花青春焕发,更呈放着动人的光彩。

石湾窑陶塑艺术的地位

石湾窑陶塑,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明清时代,石湾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的陶瓷生产基地。产品中的美术陶瓷(包括各种陈设用陶塑、实用美术器皿、玩具等等),园林建筑陶瓷(包括各式琉璃瓦、造型花脊、色釉栏杆、花窗、照壁以及墙地装饰砖等)两类,因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特殊用途,明清以来已遍销华南及远销国外。清初期屈大均著的《广东新语》中已述及石湾之陶遍二广,傍及海外之国,可见它在当时影响之广。

石湾窑的陶塑艺术,既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性,更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制作内容丰富多采。制品生活气息浓厚。塑造的人物、鸟兽,形神兼备,千姿百态;塑造的植物、山水,自然清新,生趣盎然;人物形象典雅传神,器物造型及釉彩古朴浑厚。几个世纪以来,形成了自己强烈的特色和风格,因而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所喜爱。并且出现了石湾陶塑的收藏家、鉴赏家及评论家,对石湾窑陶艺进行评论、介绍。

石湾窑陶塑,它与我国其他优秀艺术一样,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它不仅千百年来历久不衰,而且影响越来越广泛。究其原因,主要它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二是具有令人目注神移的艺术魅力,使人越看越爱看,越看越有味。凡观看过石湾陶塑的中外人士,无无不赞叹艺人们高超的艺术造诣。著名作家郭沫若、肖三,曾先后写下陶瓷尊独创,何用仿元均,艺与道俱进,品随岁更新;喜看佛山访石湾,石湾工艺不平凡,巧夺天工凭妙手,石湾该是美陶湾等赞美诗句。

石湾窑陶塑的另一大类,是建筑及装饰用的琉璃制品。它是东方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有它的地位。我国南方以及东南亚地区建造的庙宇楼台、庭院别墅,多采用石湾琉璃制品。罗浮山冲虚古观、广州镇海楼、六榕寺花塔、陈家祠、佛山祖庙、伶仃洋赤湾天后庙、香港大屿山宝莲寺等建筑物均采用石湾制的琉璃,人们不论从照片或实地观看,无不赞美这些建筑的壮观宏伟。琉璃瓦中的人物花脊是立体组画,它象壁画而优于壁画,似壁雕而胜于壁雕。佛山祖庙的琉璃瓦脊人物雕刻(琉璃瓦脊人物雕刻清广东省佛山市祖庙

解放后,石湾窑陶塑艺术,发展较怏。尤其是美术陶瓷,影响更为扩大,产品远销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著名雕塑家刘传和美术家刘泽棉、庄稼、廖洪标等,均发挥了他们的艺术才能,不断对石湾传统陶塑艺术进行挖掘、整理,进行新的创作;釉料艺人霍日增、吴灶生等对发展传统釉彩,多年来悉心研究,取得良好成果。由于石湾窑陶塑艺术在继承传统中不断进步,它的成就,象磁石一样,吸引着许许多多到中国来的旅游者和归国华侨,包括不少的国家元首和各界的知名人士,他们都以到石湾一游为快事。

1234下一页

金代红绿彩瓷器在彩瓷历史上的的辉煌之笔


红绿彩瓷器是一种用红绿色等彩料在经过高温的白釉瓷器上绘制纹饰,再将其进行800℃低温烧制而成的釉上彩瓷器。出于红绿彩瓷器最早均见于金代墓葬而宋代未有的考古结果,和后期对料彩的反复论证,业界目前一致定论红绿彩瓷器是金代出现并发展的器物。

金代的红绿彩瓷主要作日用器皿、佛教用品和殉葬品三类功用,在造型、用色、纹饰等方面都具有女真族豪放不拘的气性,同时也有与汉文化的融合,尤其是红彩的运用深受汉文化中红色寓意吉祥喜庆的特点的影响。

根据造型来看,金代红绿彩瓷主要分生活器皿和雕塑瓷两种,生活器皿大多更注重实用性,纹饰相对简明、富有生活气息。

雕塑瓷类主要是各种人物、动物造像,这些造像大多造型活泼,红绿彩搭配相得益彰,涌动着洋洋喜气,蓬勃着金人热烈而旺盛的生命激情。金代红绿彩瓷的主体纹饰以花草、鱼雁居多,或书写诗文,辅助性纹饰主要有变体回纹、弦纹及连珠纹等,通过红绿彩的浓淡来表示纹饰明暗,用笔简练,线条流畅。为满足二次烧造的要求,红绿彩瓷的胎质大多比较细白,胎质相对坚硬,胎表面多施以厚层化妆土,修胎相对都较为规整细致,露胎处有清晰的轮制痕迹。

金代红绿彩瓷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它对于色彩的运用,并且开创了釉上彩绘,是元明清时期釉上彩绘瓷艺术的萌芽基础,甚至直接影响到明清五彩瓷、斗彩瓷、粉彩瓷乃至珐琅彩的创制,可以说是它的出现使得我国彩瓷艺术走向了缤纷多彩的道路。所以金代红绿彩瓷在历史、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价值都很高,是我国多彩的民俗文化中的一颗璀璨遗珠。

最近见到一组十三件金代红绿彩人物造像,造像人物有男女老幼多个,形态古朴生动,栩栩如生,色彩搭配有光辉灿烂的感觉。这组造像保守的捐献价值为10万元。这是由于我国文物政策的限制流通法令规定,元代以前的文物不能上拍,如果以国外行情来看,有些形象特殊、品相好的造像,单个均价都在近10万元。所以总体来看,其收藏价值是非常好的,也是金代风土人情和服饰文化研究的珍贵史料。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石湾窑的点睛之笔》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石湾窑的点睛之笔》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石湾窑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