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新濠瓷砖 > 导航 >

彩陶新时代

彩陶新时代

新濠瓷砖 新中式瓷砖 新罗马瓷砖

2020-09-19

新濠瓷砖。

现代彩陶的别致生活

彩瓷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它是一种陶瓷,也是一种文明的象征。有人觉得经典是没有办法超越的,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做出更好的。虽然经典没有办法超越,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新的经典啊。

现代的彩瓷,没有了以往的朴实,却有着不一样的灵动。现代彩陶实际上包括了几种类型,其中主要有彩釉陶、无光釉陶、玉珠釉陶、刻花陶和色泥彩绘陶等,手法多样,种类繁多,给人留下的印象确实是多姿多彩,变化万千,具有现代审美特点,充满新意。古典彩瓷固然有自己的美,但是现代彩瓷的别致是没有办法否认的。

在造型上,现代彩瓷更加的独特,形状更加的新颖。不是普通彩瓷的死板,质朴的造型颜色加上现代的图案元素,真是一次古今的完美结合。有时候,偶尔的不对称有自己的特别的美,甚至可以是一种新意。

尺寸大小的对比变化,所以形成了比较突出的很强的形感,并能重新达到一种和谐美。这种大胆创新的设计,突破了对称形的限制。有创意才是新的,如果说彩陶还是运用以前的造成技艺,怎么能算是新的时代呢。

现代彩陶视角效果丰富多样,色彩含蓄厚重,风格素雅古朴,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所以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美,我们要传承,更要创造。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中国海瓷开启中国陶瓷艺术新时代


以“展示海瓷艺术,弘扬海瓷文化”为主题的中国海瓷艺术作品展日前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由山东省无棣县委、县政府、中华世纪坛管理中心联合主办,共展出刘大为、姜宝林、霍春阳、张志民等书画名家绘制的梅瓶、玉立瓶、海螺瓶、异型瓶等海瓷艺术精品100件,高档日用海瓷30套,为首都观众献上了一场赏心悦目的海瓷艺术盛宴。

据介绍,地处渤海之滨的山东省无棣县,历经数千年的海洋自然造化,形成了长达22公里,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古贝壳堤,与美国圣路易斯娜州古贝壳堤和南美苏里南古贝壳堤并称“世界三大古贝壳堤”。这条古贝壳堤是世界上惟一一条仍在生长发育的活古贝壳堤,每年以10万吨的速度生长。

贝瓷又称贝壳瓷,是20世纪90年代山东珍贝瓷业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制出的惟一能与高档骨质瓷媲美的瓷器新品类,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2008年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珍贝瓷业以当地丰富的海洋贝壳为原料,集各地名窑之大成,融各地制瓷之精华,历经多年潜心研究,烧制出“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的绿色海洋贝瓷产品,实现了“化贝壳为海瓷、化海瓷为艺术”的新飞跃,开启了中国陶瓷艺术的新时代。珍贝瓷业生产规模从170万件发展到现在的2000万件,产品具有白度高、透明度好、热稳定性好和机械强度高等性能,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世界最好的瓷种。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


导语:中国的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瓷器自有其绚烂夺目的光彩,同样陶器也有其不可磨灭的印迹。它同样代表着中国文化高踞于世界文明之巅的一种骄傲。近年来,随着文物收藏热的升温,古陶器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为此,本栏目将在以后的投资版中陆续为您介绍一些有关古陶器的收藏知识。今天我们就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讲起。

解说: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分布相当广泛,南北各地均有大量文物资料出土。主要分布区域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及北方地区等。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彩陶闻名,下游地区以工艺精致的白陶和黑陶著称,东南沿海地区以印纹硬陶为代表,北方地区则以富有民族特色的造型而令人追捧。

同期:烟台市博物馆考古部 副主任 王

“距今5000年左右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进入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陶器作为当时主要的手工业部门之一更加成熟,它主要是手制,就是用手捏塑而成,然后用慢轮修复,规整后来又出现了轮制技术,轮制技术就使器型更加规整,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彩陶艺术和陶塑艺术达到了最高峰。”

解说:说起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仰韶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仰韶文化主要发源于我国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通过900到1000度的高温烧造彩陶。在陶器未烧以前先画上颜色,烧成后彩纹固定在陶器表面而且不易脱落。彩绘以黑色为主,亦兼用红色。有时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的陶衣作为衬底,以使彩绘出来的花纹更为鲜明。

同期:烟台市博物馆考古部 副主任 王

“所谓彩陶就是在红色陶底上用各种颜料绘制出不同花纹。从西部的仰韶文化到东部的大汶口文化都有炫丽多彩的彩陶艺术,彩陶从技法上注重色彩对比,阴阳结合,还有同一种花纹巧妙的多重重复。图案主要有花朵纹、卷云纹、圆点纹、斜扎纹等等。”

解说:在我们山东,距今为6千至4千多年的大汶口文化也留下了大量的彩陶。陶器以手制为主,晚期有慢轮修整和轮制,陶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器为主。

同期:烟台市博物馆考古部 副主任 王

“山东的彩陶艺术有自己的特点,尽管没有西部的仰韶文化或马家窑那么多彩,但更加写实,它独特的特点在中国彩陶百花园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演播室主持:古陶器一般人也叫瓦器,过去的古董商和掘墓者都视为下等之器,不是被打破就是被丢弃。有识之士,也仅仅选择一些完整之器或奇异之器来保存。由于无利可图,所以在1840年以前几乎无人伪制。鸦片战争后,来中国的洋人日益增多,出于艺术上欣赏的需要,于是古陶器的价值日渐增高。如今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在藏界尤为走俏,其价格竟遥遥领先于其它古玩门类,特别是半坡文化遗址中的任何一件,无论大小,也不管是壶是罐,价值都直追明清官窑瓷器。但因为目前国家允许流通的新石器时期彩陶数量很少,于是伪造古陶的匠人也就应运而生。因此,藏家在收藏时掌握一些相关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解说: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及技术条件,制约着不同时代陶器的造型。因此,弄清陶器器型、文饰、制作工艺就成了古陶器的鉴定的可靠的基础。新石器时代,彩陶也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例如新石器时代鬲十分流行,到了汉代这种器型就再难见到了。再如仰韶文化平底器十分多见,缺乏袋足器、三足器和圈足器,龙山文化恰恰与仰韶文化相反,器型多为三足器、圈足器、袋足器,平底或圆底的盆、钵极为少见。除了掌握每个时代器型产生、发展、演变、消亡的历史和地区特有的器型外,还要对每件陶器的柄、耳、系、流、足、钮、鋬、鼻等细部特征进行仔细对比研究。结合器型,胎质、花纹、款识、制作工艺方面的特征进行鉴定,在断代和辨伪时就不致失之千里。因此,形成准确概念,善于体察各时代的不同风貌是非常重要的。

演播室主持: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专家初鉴

这是藏家收藏的一件圆形环玉璧,直径8.9厘米,宽0.8厘米至0.9厘米,厚0.3厘米,内壁直径6.5厘米,中心孔径两厘米,请专家鉴定并估价。专家初鉴为:从照片上看,此玉璧上的螭虎糅杂了战国、汉、元几个时代的雕琢手法,给人以似是而非的感觉,时代特征十分模糊,外廓绳纹环的阴线呆滞,丝毫没有古人制玉之风,沁色外浮呆滞,不像出土古玉的沁色自然,因此定为现代作品,可做工艺品。

演播室主持:一起来看一下今天的拍场佳赏

这是今年在上海信仁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中上拍的一件由吴湖帆、周炼霞合作的《莲花鸳侣》图。尺寸为高119厘米,宽54.5厘米,估价为80万至100万元人民币,最终以105万元成交。

这同样是今年上海信仁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中上拍的拍品,该品为清代顺治时期的青花五彩“后妃行乐图”盖罐,高32.5厘米,估价为12万至14万元人民币,最终以17.05万元成交。

重视民窑文化遗产 培养新时代陶瓷工匠


“民窑作为文化的基石,在瓷业发展和城市文脉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宁钢建议,应重视民窑文化遗产价值。

“古代民窑生产体系是成就景德镇瓷业辉煌的重要因素。”宁钢表示,作为世界上千年手工业城市的典型个案,景德镇工匠以创新的意识和开放包容的精神,形成了高度分工协作的“手工”模板化生产体系,塑造了前工业时代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模式。

2018年,国务院同意批复景德镇设立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千年瓷都”承载着“打造对外交流新平台”的历史使命。

对此,宁钢建议,景德镇须以标志性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转换为契机,发挥文化在城市发展与试验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挖掘陶瓷文化基因,探索保护与传承创新的新模式。“在现有民窑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础上,结合景德镇民窑特点,探索民窑文化遗址认定标准和保护模式,加强与民窑文化遗产相关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再造。”

在宁钢看来,当下景德镇琳琅满目的陶瓷文化产品,引领着新时代中国陶瓷文化时尚,彰显了景德镇瓷业匠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在继承中国优秀陶瓷文化基础上,艺人不断创新,开创了中国陶瓷艺术的新境界。”

“数万名青年‘景漂’在景德镇创业。”宁钢补充道,在景德镇创业的“景漂”响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赋予了新的文化活力,是景德镇民窑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如何培养新时代陶瓷工匠?宁钢建议,筹划建立集艺术交流、文化沙龙、艺术展览为一体的“景漂”艺术交流中心,不仅能够汇聚合力,还能展示景德镇最新的陶瓷艺术发展成就。“新时代的陶瓷工匠,既传承了景德镇“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精神,也具有时代的“印记”,是文化魅力的彰显和体现。”

此外,宁钢还建议,筹建景德镇(中国)民窑民俗博物馆及景德镇(中国)外销瓷博物馆。展示在千年景德镇瓷器对外贸易史上的不同瓷器产品,让民众了解发展变迁历程,认知景德镇瓷业生产中的创新精神与开拓意识。(李韵涵)

新石器时代双耳鲵鱼纹彩陶瓶


双耳鲵鱼纹彩陶瓶

双耳鲵鱼纹彩陶瓶(局部)

出生时代:新石器时代

出土地点:甘谷县

珍藏单位:甘肃省博物馆

双耳鲵鱼纹彩陶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晚期器物,1958年出土于天水市甘谷县西坪遗址,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1996年9月,国家文物局馆藏专家鉴定组将其定为国宝级文物。

双耳鲵鱼纹彩陶瓶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厘米,泥质橙黄陶,深褐彩,小口,长颈,平底,颈部有堆绳纹一圈。彩陶瓶腹部两侧有对称桥形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绘一条鲵鱼,鲵鱼脸部器官用圆、十字、横线描绘,两只眼睛炯炯有神,酷似人形,生动可爱;头扁圆,大口露牙,长条曲折身躯,两侧饰爪形纹,尾大而扁,体上有斑纹。身躯卷曲似在游动,两只前肢仿佛在支撑着身体,使头昂起,鲵鱼的头与尾须自然相连,构图简单明了,线条奔放潇洒。

双耳鲵鱼纹彩陶瓶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代表器物。仰韶文化是距今约7000~5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秦晋豫三省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以陕西大部、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仰韶文化中期以庙底沟文化类型为代表,因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而得名。仰韶文化是农业文化,仰韶先民多在河边生活,所描绘的动物纹样主要是鱼、蛙和鲵鱼纹。瓶体上的图案准确表现了鲵鱼的特点,反映了远古人类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和艺术再现水平的高超。腹部彩绘有鲵鱼纹的器物,在甘肃省天水石沟坪、武山傅家门均有发现,但在构图和创意上,甘谷西坪的这一件有其独到之处。

鲵鱼,因为“声如小儿啼”,所以又叫“娃娃鱼”,在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分布,但甘肃省只见于天水武都两个地区,此瓶正好发现在这一范围之内。远古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生活着许多不同氏族的人群,他们结成较大的部落,在文化上互相影响,经济上也有了一定的交流,但各自氏族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性,并各有其信仰和崇拜。同半坡的人面鱼纹一样,这件彩陶瓶上的鲵鱼图案也是器物制作者信奉的神话形象。关于这件彩陶瓶上的动物形象,考古界也有争论:一种意见认为纹案是娃娃鱼的真实图案;有专家分析人首蛇身的图案是伏羲氏的形象;还有学者认为此图为龙的原始图形。但不论是何形象,这件彩陶都让人们充分领略了彩陶的无穷魅力和幽远意境。 (刘亚珩)

彩陶


装饰着彩绘图案的陶器,是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一种精美的陶器。主要特征是在陶胎上描画红、黑、赭、白等色的彩绘,经过压磨,然后用火烧结,作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人们的日常用具。中国北方生产彩陶最早的是距今约7000年的河北磁山文化,南方最早的是浙江河姆渡文化。新石器时代彩陶生产遍布各地,比较着名的,中原地区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长江下游地区有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长江上游地区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黄河中上游地区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黄河下游地区有大汶口文化等等。常见的彩陶器物有饮食器、盛储器、汲水器等,如钵、碗、盆、盘、杯、罐、瓶等。一些文化遗存中有少数炊器如夹砂陶罐也有简单的彩绘纹饰。彩陶不仅是实用品,而且是有很高欣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彩陶上的彩绘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图案和写实绘画两大类。图案主要包括植物花纹和几何形线条。人们在长期的采集与农业劳动中熟悉了许多植物,创造了变化多端的植物花纹,不但枝叶、花瓣、籽实等配置得体,匀称相宜,而且以各种形状表现出来,构成种种图案。几何线条的形状也很多,如水波纹、垂幛纹、平行条纹、弧线三角纹、圆圈纹、方格纹、葫芦形纹、锯齿纹、人字形纹等。图案结构优美,富有韵律感。许多纹样如水波纹、绳纹、网格纹,是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片断,反映出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彩绘中的写实形象虽少,但艺术价值很高,已经发现的有奔驰的野鹿,独立的云鹤,飞翔的野鸟,同窝对嘴相戏的雏鸟,长嘴啄鱼的猛禽,张口露齿吞噬食物的大鱼等;还有人面与成群鱼纹的组合,有伸肢爬伏的蛙类,屈肢爬伏的大龟,游划行进的小虫,这些艺术形象反映了当时渔猎经济和种植经济的情景。只有在长期生产实践的活动中,仔细入微地观察生活,才能创造出如此优美而写实的作品。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彩陶器上的人像,滚圆的头形,戴尖顶饰物,细长的弯眉,双眼眯成一条线,倒丁字形鼻子,嘴作上下对顶的三角形,紧连耳部还各有一条小鱼,生活趣味浓郁而有神秘感。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彩陶上也有人物、动物形象。彩陶显示出中华民族祖先无穷的创造力,是研究我国原始社会史和美术史极为重要的资料。

中国陶器-彩陶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我们的祖先对粘土的认识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原始社会的生活中,祖先们是处处离不开粘土,他们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晒干后变得坚硬起来。对于火的利用和认识历史也是非常远久的,大约在205万年至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之后,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陶器的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壶、琉璃、法花器及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是别具一格,倍受赞赏。

彩陶

即彩色陶器,系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图案。自1912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后,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省区均陆续出土,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船形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

长24.8厘米,高15.6厘米

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

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此船形彩陶壶为盛水器,属于随身携带的水壶类物品。壶身形似菱角,顶部有杯状壶口,两个圆环形器耳分列于两侧肩部。在壶口下方、器耳之间的壶体侧面以黑彩绘制网格纹,网格的两侧还有鱼鳍状的三角形纹饰等。陶壶造型由仰韶文化常见的小口尖底瓶转化而来,基本是将纵向的瓶身横置并稍加变形,将瓶口移到壶身的中央,再将本位于瓶身两侧的对称双耳移到壶身的肩部而成。陶壶两端如船形上扬,尤其是壶身装饰网纹,极似从河里收网捕鱼或者捕鱼结束将网搭在船边晾晒的情景,从造型设计到装饰纹样,都让人联想到渔船、渔网、捕鱼活动等水上生活场面。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捕鱼的能力已经显著增强,大量鱼镖、鱼钩、网坠等捕鱼工具被发明出来,有些地区还修造了存储鱼类的窖穴等。从事这些复杂的活动离不开舟船的协助。远古时期舟船均为木质材料,容易腐烂,很难看到完好的实物。长江下游地区出土过独木舟及少量船桨等,资料多不完整。船形彩陶壶是一个独木舟的模型,是人们制造原始舟船、网具并掌握捕鱼技术的真实写照。

红山文化彩陶


对红山文化彩陶痴迷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博物馆副研究员邵国田近日向记者介绍,红山文化彩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据邵国田介绍,红山文化彩陶特点鲜明,多是在细泥红陶上以黑彩绘出纹饰,敷彩面一般较大,要占到陶器表面的大半位置。目前,在赤峰蜘蛛山、西水泉、敖汉旗三道湾子和兴隆沟及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和三官甸子城子山等均发现红山文化典型彩陶器。

邵国田说,红山文化彩陶整体风格与黄河流域彩陶有明显区别。红山文化彩陶纹饰以菱格纹、钩旋纹和叠弧纹最有特色,还有并行斜线纹和平行竖线纹等,也有并列三角纹、类似花瓣纹等。如钩旋纹亦是以黑彩衬红底,环环相扣,层层相叠,图案给人以很强的冲击力。还有整齐的叠弧纹,粗壮的弧线重重叠叠从陶器口沿下平行垂下,潇洒飘荡,形如叠嶂。有时也见到两种纹样同绘一器,对比强烈,相得益彰。

一些学者对红山文化彩陶的评价是:花纹绘制较严谨工整,善于运用斜线和弧线,使花纹既有曲直变化,又有钩回呼应。图案常以不同纹样组成的图案带在陶器上腹作多层的排列,用重复出现的纹样来加强装饰效果,因此图案的结构是别具一格的。

邵国田说,红山文化彩陶有一定的地域特点,现有资料比较零散,还不足以勾画出清楚的轮廓。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彩陶新时代》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彩陶新时代》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新濠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