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如何鉴别光绪粉彩瓷器 > 导航 >

清光绪粉彩湖光山色图镇尺

清光绪粉彩湖光山色图镇尺

如何鉴别光绪粉彩瓷器 古代粉彩瓷器 怎么鉴别光绪青花瓷器

2020-09-29

如何鉴别光绪粉彩瓷器。

如图所示这件清代粉彩镇尺,长方体造型,长18.1、宽5.1、高3.8厘米。镇尺的一面绘湖光山色人物画面,十分精彩。

画面中:只见群山连绵,有光秃秃的石头山,还有被小草轻轻覆盖的青山,山下是一碧蓝碧蓝的湖泊。春天已经到来,波光粼粼,春潮泛滥,有一只小舟在湖泊间漂游。在湖畔,是一片青青的草地,青草茂盛,离离原上草,芳草碧连天;湖边也有一些刚长出嫩绿芽茎的芦苇,正随风摇曳。草地连绵而去,正绕过两棵高大的树木,一棵绿叶青青,为杨树,一棵颜色艳丽,为桃花灼灼盛开的桃树;两个文士模样的冠带之人,一个穿着紫衣,一个穿着绿衣,正抬头望着这一树的芳艳,“桃花一簇开无主”,当真让人心醉。桃树背后,是一个亭子,亭子前正有一棵梅树。梅花为报春之花,春已来到,梅花行将凋零,只留三朵两朵在枝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也是一般醉人。

与梅树相接,在山脚下的,正是一处院落,墙高院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不知这深宅大院,有多少夫唱妇随,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欢乐之歌,又有多少“忽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闺中女儿怅恨之歌?

在左上角,有“湖光山色”四字,而在右下角,有篆字落款,惜难辨识。有山有水,有舟有帆,有花有树,有草有木,有亭有屋,有人有物,整幅图景,其实就是完完整整的无限春意图,仿佛一下子便走入古人的诗意中。镇尺的周围四面为镂空雕的工字纹和佛教“卍”符号连接而成的纹理,底面有“大清光绪年制”落款。

用着这样的镇尺,写诗作画,还没下笔,胸中便先有一份愉悦,思绪仿佛早已置身在湖光山色的野外,不仅拓展了心境,而且也能提升创作的灵感。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清光绪粉彩双龙八吉祥纹盆


内底双龙纹

清代中后期,粉彩瓷以其丰富的色彩、细致的绘图,深受使用者的欢迎,粉彩瓷也逐渐取代五彩瓷成为釉上彩瓷的主流品种。本文来介绍一件清光绪时期的粉彩双龙八吉祥纹盆。

侧面图

“大清光绪年制”款及五个支钉

这件清光绪粉彩双龙八吉祥纹盆(见图),高8.9、口径31.6、底径24.9厘米,折沿,直壁,平底。口沿饰一周细密的花卉纹,并对称绘四个如意形开窗,开窗内绘四组花鸟纹,有的鸟儿驻足于花枝之上,有的鸟儿作飞行状,不尽相同。盆内壁一周饰八吉祥纹,也称八宝纹,旁以花卉纹点缀。盆内底绘双龙戏珠纹,又以云纹、火焰纹为地纹,周围绘一周如意云头纹。在盆的外壁还绘有四组折枝花卉纹,底部红彩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底部留有五个支钉痕。

粉彩是釉上彩瓷的一个重要品种,其工序是先拉坯施釉入窑烧制,成形后再在釉上绘彩,之后二次入炉烘烧。粉彩最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是在“五彩”和“珐琅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使用了一些西洋方法调制出颜料,故名“洋彩”,色彩上比传统的五彩瓷更加丰富。而二次入炉烘彩的温度大约为700℃,比烘烧五彩瓷的800℃略低,所以其色彩质感显得比较柔软,故又名“软彩”。

八吉祥纹,又名“八宝纹”,是佛教中象征吉祥的八种宝物,分别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双龙戏珠纹也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整体观之,这件光绪粉彩双龙八吉祥纹盆形体较大,造型规整,纹样丰富,绘画细腻、工整,具有晚清粉彩瓷器常见的风格特点。

冬青釉赏瓶(清光绪官窑)


冬青釉赏瓶(清光绪官窑)

国内知名文物界专家王殿英、唐恺、黄家祥、维莲以及诸多收藏界、企业界人士近日在上海中福古玩城出席了由“维莲有约”携手著名收藏家胡平赏古瓷艺术精品论坛。论坛期间所展示的10件古瓷精品均由中国长三角收藏研究会荣誉理事、资深收藏家胡平先生所提供。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件光绪官窑冬青釉赏瓶。由黄家祥、维莲、王殿英和唐恺组成的专家团队对此瓶的鉴定结论是:“此瓶釉色光润亮丽如玉,胎骨细腻,器底包浆自然,整器造型优美,为清代光绪皇帝赏赐臣下之重器,收藏价值极高。”笔者曾上手轻抚此瓶,深感釉层肥厚,冬青釉发色纯正典雅,鼓腹上下处凸弦规范,器形沉稳,有正气凛然之感,且其为赏赐激励臣子清廉自守克尽职责之佳器也,难怪五年前李知宴称此瓶为真正的官窑。

考赏瓶之制,还要追溯到雍正朝。雍正在野史中是个刻薄寡恩、阴谋篡夺帝位之人,但他在位锐意改革、勤于政事,在康乾盛世中处于承先启后之关键阶段,功绩已为当代历史学家所肯定。当时雍正一方面大力整顿吏治,特别是严惩腐败贪污,另一方面又实行加俸养廉,使官吏勤于职守,赏瓶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赏瓶的形制当仿于玉壶春瓶,由我国清代著名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烧造,其定式为撇口、细长颈、肩部饰凸弦纹、圆腹、圈足,纹饰为青花蕉叶、缠枝莲,寓意“清廉”。此瓶式样后世虽有增损,但基本沿袭不变,特别是其名称和用途从未改变,直至清末。所以赏瓶在我国清代陶瓷造型中可谓最具代表性的器型之一,长期以来均为文物收藏家所重视和珍爱。胡平先生收藏的这件赏瓶无论从色釉、胎骨、纹饰、器型均符合传统赏瓶之特点,尤其是其底部之“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款青花色泽沉着,与市场上仿制品迥异,故为传世官窑制器无疑。

赏瓶自乾隆后虽定式不改,但施釉历朝均有创新,遂使赏瓶的内涵更趋丰厚,审美更趋多元化。这件赏瓶施的是冬青釉,在光绪年间的赏瓶中并不少见。冬青釉是青釉的一种,始创于明代永乐年间。但从传世明代永乐、宣德、嘉靖各朝冬青釉佳品分析,其色泽尚有一定差异,如永乐制品青中闪绿,宣德釉色有深有浅,嘉靖釉面苍青肥厚等,于此可见所谓冬青釉者,实在是介于粉青和豆青釉之间的一种色釉,故也有学者称其为“仿龙泉釉”的。冬青釉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于高温还原气氛中焙烧,其呈色与工匠的工艺技术关系极大,要烧造整器色泽一致、呈色稳定的冬青釉瓷器难度是相当大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冬青釉瓷器如仅以工艺水平来比较,则应推清代康熙朝烧造的最为精致。时至晚清,瓷器制造虽已无法同康乾盛世相提并论,但一些官窑的精品力作则仍然给人以极大的艺术震撼。这件光绪官窑赏瓶呈浅豆青色,釉薄而坚润,釉面无开片,器里外均为一色冬青釉,其工艺水平可直逼康熙制器。宝而藏之,谁曰不宜?

清光绪时期的瓷器有何特征


自辛酉政变之后,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社会局面相对稳定,封建统治政权得到了暂时的巩固,进入所谓“同光中兴”的历史时期。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一方面不断出卖国家主权;另一方面则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从光绪元年开始,景德镇御窑厂陆续为清代宫廷和东西两厂烧制了数量可观的精美瓷器和祭器,使长期不景气的制瓷业稍有复苏。下面Neil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光绪瓷器鉴定特征:

1、光绪瓷器鉴定造型特征:光绪瓷器除了沿用传统样式外,新创的器型有官窑荷叶式盖罐和加铜丝提梁的茶壶,以及器体较大的盆、碗、面盆、花盆及“大雅斋”款的瓶、盆之类,制作规整,样式较多。

2、光绪瓷器鉴定胎体特征:胎体仍然厚重,但和同治时相比,质量略提高;瓷土筛廉较细,胎质较为慎密。仿康熙的器物,胎质粗细兼有,和康熙时相比,胎薄体轻,硬度不足,民窑器多粗糙不规。

3、光绪瓷器鉴定釉面特征:釉汁稀薄,釉面欠莹润,质地松软,色调白中略微泛青,也有部分釉面为纯白色,和现代瓷釉面相接近。

4、光绪瓷器鉴定纹饰特征:光绪纹饰非常丰富,凡是在清代能见到的纹饰,光绪朝都有绘制。官窑青花纹饰画法有三种。第一种单线平涂法,此法应用很广,其中以仿康熙雍正的缠枝莲纹最多,这是工匠将传统画法简化;第二种为单线平涂法加点染法,用于仿清三代青花,在画风上多带有光绪特点,在点染上更加程式化;第三种是光绪朝流行画法,多用于创新作品,纹饰清新,笔法细腻,风格朴实,具有绢画效果。

5、光绪瓷器鉴定款识特征:光绪官窑款识以楷书为主,楷、篆并用。官窑瓷器的款识通常采用双行六字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双行四字“光绪年制”楷款少见。楷书款近似颜柳笔法,峻峭飘逸,锋芒毕露。篆书款少见,多为“大清光绪年制”三行六字。篆款笔画圆润,与道光篆书款相似。

有堂名款的光绪瓷器也不少,如有落“大雅斋”、“玉海堂”、“宜春堂”、“济世堂”、“天海堂”、“乐敬堂”、“满福堂记”、“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坤宁宫制”等的瓷器,其中以落“大雅斋”款的瓷器最为精美。

清光绪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有清一代,宫廷御瓷的一些品种与器型始终前后相袭,每朝必备,每岁必制,旧档称“岁例供瓷”,青花赏瓶即为其中一例。

青花赏瓶是清雍正朝所创新瓶式,初名“玉堂春瓶”,因雍正帝专用于赏赐功臣,赏瓶也便成了玉堂春瓶的专指代称,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深得清朝历代君王的喜爱。

历代青花赏瓶形制基本相同,撇口,细长颈,肩部装饰凸弦纹,圆腹,圈足;颈部装饰青花蕉叶纹,腹部装饰缠枝莲纹,其意喻深刻,“青”代表“清”,“莲”代表“廉”,合在一起包含着清中晚期社会的意愿,希望时政“清廉”。

营口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清光绪青花缠枝莲纹赏瓶(见图),高39.5、口径9.5、底径13厘米;敞口,长束颈,圆鼓腹,圈足;口沿外侧饰海浪纹,颈饰蕉叶纹及回纹,肩分两层以凸弦纹相隔,绘缠枝莲纹和如意云头纹,腹饰缠枝莲纹,下部绘仰莲纹,圈足绘卷草纹,底有“大清光绪年制”青花楷书款。青花色调青翠浓艳,构图层次分明,布局合理。

尽管瓶式雷同,但历朝青花赏瓶在青花、胎釉、纹饰细节、腹部变化等方面均有各自风貌。如乾隆时期青花呈色浓艳微带浑融,胎釉光润坚致,宝光内蕴,纹饰绘画精细,花大叶小,虽繁密而不觉凌乱,尤其枝叶绘画笔意流畅,飘逸自然,点涂技法运用自如,腹部圆浑。嘉庆时期青花呈色纯正妍丽,釉质温润洁净,画风与前朝相袭,然略觉繁密,花朵无前朝饱满之状,瓣片尖圆,叶子变大;腹部圆浑。道光时期青花妍丽明亮,纯正深沉,釉质浆白莹润,花叶俱大,布局疏朗,稍觉留空太过。叶子生动之感减弱,腹部下敛,然整体造型仍美观得体。咸丰一朝风格一如道光,外形又更在道光之上。同治时期,青花浓艳泛紫,胎釉均为晚清特征,釉色白中带浅灰,画法拘谨工整,造型一如乾嘉时期饱满圆润。而到光绪时期洋蓝艳丽,胎体厚重,纹饰疏朗简约,没有前朝繁密之感,器型变高,颈部稍变粗,已不及先前者秀气。

光绪大婚粉彩瓷器


清代光绪皇帝结婚算是晚婚,十八岁才举行的婚礼大典。光绪结婚定制了很多结婚用的瓷器。光绪十四年六月十九日(1888年7月27日),慈禧终于颁发了给光绪帝举行大婚及亲政的懿旨:“前因皇帝甫经亲政,决疑定策,不能不遇事提撕,勉允臣工之请训政数年。两年以来,皇帝几余典学,益臻精进,于军国大小事务,均能随时剖决,措置合宜,深宫甚为欣慰。明年正月,大婚礼成,应即亲裁大政,以慰天下臣民之望。”

清道光 粉彩籁瓜纹碗一对

清道光 粉彩虞美人盖碗一对

清道光 黄地褐绿彩龙纹盘一对

清道光 黄地洋彩花卉纹碗一对

清道光 珊瑚红地粉彩凤竹纹盖碗一对

光绪粉彩瓷器秋操杯


光绪粉彩秋操杯所以仿生的瓷器,它形如一朵盛开的荷花,粉白粉红的花瓣中,花蕊嫩黄,花梗碧绿。杯子内底上,脉络清晰的花瓣间,有一小孔,与花梗相连,花梗中空,是非常奇异的的瓷器杯子,作用是为纪念光绪年间清军秋季操练而特制的纪念杯。

“光绪粉彩秋操杯”,其花梗背面,书有“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太湖附近秋操记念”字样。所谓“秋操”,就是“秋季军事训练”,是晚清政府检阅陆军新军编练结果的军事演习。在经历了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的惨败后,清廷终于认识到,要想在内外交困中继续生存,就必须编练新军,实行军事现代化。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共举行过三次“秋操”:

第一次在河北河间举行;

第二次是河南“彰德秋操”;

第三次是无锡“太湖秋操”。

河北“河间秋操”是首次,之后还有“彰德秋操”、“太湖秋操”,这是我国近代政治军事史上的大事。清政府对河间附近秋季大操极为重视,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北洋新军六镇(每镇有额定官兵12512人,设步、马、炮、工程、辎重等兵种)中抽调精锐三万三千余人,分成南、北两军,由王英楷、段祺瑞分别担任总统官(总指挥),任命袁世凯和兵部尚书铁良为阅兵大臣,同时还邀请各国驻华武官、记者三十余人,各省代表二百多人前来观看。由于这次军事演习是中国在军事近代化以来的首次亮相,所以,引起了世界的极大关注。演习在纵深三百余里的范围内展开,战线拉长到二十余里;王英楷率南军由山东北上进攻,段祺瑞则率北军南下防御。这次演习首次使用了电报、电话进行联络,攻防激烈,且自始至终有条不紊,最后在河间会操,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河间秋操”获得了巨大成功,通过这次大型实战演习,展示了清政府几年来扩练新军的成果,给观看演习的中外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中外人士的普遍赞誉,“器械精利,士马赳雄”,“中外观者俱甚称赞”,北洋新政也已大见成效。清廷为了纪念此次盛事,还特地命官窑烧制了精巧秀美的矾红彩描金火焰龙纹纪念杯作为礼品,在阅兵大典结束后,清政府举行的盛大招待宴会上,馈赠两军将佐及中外宾客,“到者计千余人,举杯相赠,用志不忘。”笔者所藏“河间附近秋季大操纪念”杯,正是这次秋操阅兵后盛大宴会“举杯相赠”的纪念品。

彰德秋操于1906年10月22日(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初五日)在安阳--汤阴之间进行,为期四天。参加会操的北军为第五混成镇和第一混成协,由第三镇统制段祺瑞指挥;南军为第八镇和第二十九混成协,由第八镇统制张彪指挥。南军驻汤阴北,取攻势;北军驻安阳城南,逆击之。据《续安阳县志》载:两军"列阵数十里,错综变化,出奇制胜,极战争之能事。外宾作壁上观者,咸称赞不置。"

这次秋操清政府指派袁世凯、铁良为校阅大臣,并以署军令司正使王士珍为总参议,署军令使副使哈汉章为中央审判长,军学司正使冯国璋为南军审判长,军学司副使良粥为北军审判长。各省观操大员一律派为审判员。其中校阅大臣和南北两军审判长都是汉满各一。这是清廷对袁兵权太重的戒心。事隔不久,袁交出了第一、第三、第五、第六镇的兵权;1907年9月,清政府采用明升暗降的作法,开去袁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内调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载沣上台后,索性以袁"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位"、"回籍养疴"放逐。

1908年秋,也就是光绪34年古历10月,清廷为检阅南洋新军编练结果,决定在安徽太湖举行秋操。秋操为清朝末期的行定军事用语,即“新军秋季会操”。其时,清廷推行“新政改编军队后全国有编练新军26镇(每镇有额定官兵12512人,设步、马、炮、工程、辎重等兵种)。这之前,1905年10月曾举行过“河间(河北河间)秋操”,1906年10月举行过“彰德(河南安阳)秋操”,这次按清廷命令,参加“太湖秋操”的新军有湖北第八镇、江南(江苏)第九镇、安徽第三十一混城协等。检阅大臣为陆军部尚书荫昌,陆军总司令冯国璋、两江总督端方、光绪帝也拟亲莅太湖检阅,各国驻清国使馆武官均参予观摩。与前两次不同的是,此次秋操中,开中国近代军事航空之先河的第八镇、第九镇新成立的气球队也首次参加操练。为了组织和检查秋操准备事项,10月20日(公历11月13日),就任不久的安徽巡抚朱家宝赶赴太湖,以陪同荫昌、端方等朝廷大员检阅。为纪念此次盛事,清廷还特命官窑烧制了粉彩牡丹式的“太湖秋操纪念杯”,一种十分精制、构思巧妙的观赏实用两全的工艺品。

“大清光绪八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十七字一行楷书款,光绪本朝 说明 此拍品为一对两件,外观基本一致。杯为荷花式,花蕊作器底,花瓣为器身,花梗作器柄。杯身花瓣为下深上浅的渐变粉色,纹络清晰,釉色娇嫩可爱。器柄荷梗为绿色,散布点状墨彩拟梗表小刺,形制为管状中空,从梗端直通花蕊内,可做吸水之用。器柄背面书墨彩“大清光绪八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楷书题字。 此荷花式吸杯品种,创制于康熙时期,系以荷叶杯为原型而制,为中国官窑史上十分少见的带有纪念性质的官窑作品,带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烙印。根据此拍品杯柄题字可知,是为当时军队太湖秋操的纪念品,且造型新颖、制作精细、外观完整,有一定的历史和收藏价值。

粉彩御窑厂图大瓶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高63cm,口径22cm,足径22.5cm

生产时代:嘉慶

生产窑口或产地:景德镇窑

品种:粉彩

陶瓷造型:瓶

说明:清嘉庆

瓶洗口,粗颈,长圆腹,圈足,沙底。颈肩处安双异兽耳。瓶腹内里施白釉,由肩至颈部及里口施松石绿釉。瓶外通体描绘清代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实景图,以御窑厂内倚山而建的“御诗亭”为中心,左右的东西辕门上各挂一面黄地墨书“御窑厂”大旗,两侧白墙黑瓦,有回廊、洞门。正中的高大厅堂内,几人在商量事情,厂内匠人各司其职,正专心劳作,开采、送料、拉坯、成型、施釉、吹釉、画坯、画彩、利坯、烧窑、出窑、装运等,一派繁忙的景象。

此瓶以粉彩红、黄、绿、紫、蓝、黑、金等色共绘61人,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御窑厂的生产场景,印证了有关文献中记载的御窑厂的建制、分工、生产等情况,可作为我们研究御窑厂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昆明民间传藏光绪粉彩掸瓶


清光绪粉彩掸瓶。

本报讯 昆明藏友金先生的一对粉彩掸瓶经科学检测,确认为清光绪年间官窑粉彩瓷,具有较高收藏价值。

近日,市民金先生将两年前在北京某拍卖会上拍到的一对粉彩掸瓶,送中华疑似文物甄别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鉴定。自从北京回昆后,一些专家认为其掸瓶是光绪瓷,一些专家认为是民国仿。奇怪的是,还经常有陌生电话打来,提出想要低价收购。感觉事有蹊跷的金先生,希望借助科学鉴定明了真相。

此对瓶器型硕大,高61.4厘米、口径23厘米、底径20.1厘米,高颈,丰腹。颈部对称双耳分别为一大一小两只彩狮相向而嬉。瓶身釉质洁白莹润,绘有花卉及以凤凰、鹤、鸳鸯、鹡鸰、莺五种飞禽为主的五伦图,象征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种伦理关系。釉上彩料为粉彩与珐琅彩相结合,色彩艳而不俗,色调饱满而层次丰富。掸瓶胎质坚密,底部书有青花“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中心主任吕志坚对“粉彩五伦图双狮耳掸瓶”进行眼学鉴定,认为应是清光绪本朝本款官窑粉彩瓷,而且非常“开门”。随后,中心检测人员为掸瓶做X荧光能量色散化学元素成分分析,由于掸瓶的高度超过检测仪器真空仓的高度,在征得金先生同意后,检测人员在瓶底部做了微损取样。检测完毕,数据库弹出检测结果:“送检样品釉、胎元素成分与19世纪晚期(清光绪早、中期)粉彩瓷器数据符合较好,属景德镇窑产品”。

五伦图为我国古代瓷器常见题材,《孟子滕文公》中言:“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也即五常,将这些颇具内涵的珍禽融合在一幅和谐的画面中,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更体现出官窑瓷器烧造水平之高,这些非近现代仿品可仿制。

掸瓶也称嫁妆瓶,其最初的用途就是供大户人家往里边插放鸡毛掸子。后来,逐渐成为晚清到民国时期的居室陈设品,那时候掸瓶价值是非常高的。这对粉彩五伦图双狮耳掸瓶,器型硕大已非常罕见,再加上工艺精湛、品相完美、寓意吉祥,无疑成为当前收藏界热捧的瓷器品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