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大明嘉靖款瓷器鉴别 > 导航 >

明嘉靖青花四爱图带盖梅瓶

明嘉靖青花四爱图带盖梅瓶

大明嘉靖款瓷器鉴别 嘉靖青花瓷器鉴别 嘉靖青花瓷器鉴定鉴别

2020-10-22

大明嘉靖款瓷器鉴别。

提起四爱图梅瓶,藏友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那件元青花重器——“四爱图”梅瓶,它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少量以人物纹饰为主题纹饰的代表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君子风度,高士情怀”。

实际上,“四爱图”自元代以来就成为青花瓷上经常使用的题材。这里我们要介绍的这件明嘉靖青花带盖梅瓶(见图),即是如此。其高45.3、口径5.8、足径13.3厘米,小口、短颈、丰肩、敛腹、平底,带覆斗形盖。器盖带莲苞纹,盖面及盖壁分饰四杂宝及十字纹等;梅瓶器身分五段装饰,器肩青花横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一圈;其下六个如意云头开光内画折枝花卉纹,间饰银锭、艾叶等杂宝纹。腹部主要纹饰为四组山水人物画——“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等明贤高士隐逸故事,其间并绘有童子随伺,或携琴、或持壶、或折花。下腹及底边分别装饰五瓣花及变形莲瓣纹各一道,纹饰上下均以青线二道分隔。硕长形带盖梅瓶以及环肩书款形制,流行于明晚期嘉靖万历年间,梅瓶肩底之间微敛直下,弧线差距较小,颇具时代风格。

本品青花笔意简拙,青料匀浓带紫色调,但无深浅层次,反映出明晚期嘉靖回青色料的效果。回青料是进口石青颜料的一种,内含钴的金属氧化物。清代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记载:“嗣有大珰镇云南,得外国回青,价倍黄金,知其可烧窑器,命用之……回青以重色为贵……色惟回青盛作,幽菁可爱,故嘉器青花亦着。”而嘉靖时江西布政使司王宗沐在《江西大志·陶书》中详细记载了回青来源及用法等内容,“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回青行,石子遂废……按验青法: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沈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谓之中青……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身青亮。”

由此可见,回青料于明代价值连城,是一种高级色料,其特点为发色鲜亮,其于青料中所占比例愈高,则青花发色愈为浓烈。观本品青花发色蓝中偏紫,且纹饰略有晕散,推测其所施回青料纯度之高。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瓷器均具特色,发展到明代更是区别鲜明。洪、永、宣、成、嘉、万等诸窑器,在中国陶瓷史上均占有相应地位,但嘉靖瓷器往往处在较为尴尬的境地。不过,纵使瓷品难入“一流”,嘉靖瓷器确仍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无论烧造量还是品种,均让人印象深刻。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明嘉靖青花罐鉴定的九要点


我收藏有一只明嘉靖缠枝莲青花罐,罐高21厘米。青花罐釉色莹润,纹饰舒展,底足具有嘉靖民窑工艺特色。

鉴别嘉靖青花罐有9个要点,这9个要点正与赝品9个漏洞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嘉靖青花罐真品与赝品有9个不一样。

一是胎体及接胎状态不一样。真品胎体厚重,接胎很显露,尤其从器内壁可发现接胎处烧结不够坚致,表面有断裂现象。赝品胎体偏轻,接胎不太显露,接胎处烧结良好,没有断裂现象。

二是釉色不一样。真品釉色呈青白,抚摸光滑不涩手。赝品釉色偏青,抚摸涩手有贼光。

三是釉面状态不一样。真品釉面起伏不平,实际是手工拉胎造成。釉面常见缩釉,并有开片。赝品釉面平整,实际是现代制胎工艺造成。釉面少见缩釉点,不见开片。

四是施釉特征不一样。真品器里及器底常有漏釉。赝品不见漏釉。

五是纹饰特色不一样。真品纹饰舒展自然,多处青花溢出勾描线。譬如照片上一朵缠枝莲多达12处青花溢出莲瓣勾描线。赝品纹饰很呆板,少见青花溢出勾描线。

六是青花轮廓线不一样。真品青花轮廓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赝品轮廓线清晰不见晕散。

七是底足胎釉结交处特征不一样。真品底足胎釉结交处都有一线橙黄色。赝品底足胎釉结交处没有一线橙黄色。

八是底足状态不一样。真品底足有自然磨损痕迹。赝品底足常有故意打破的缺损与人为做旧的磨痕。

九是青花罐整体感觉不一样。真品青花罐纹饰自然,造型古朴。青花罐流露出民窑那种自由奔放的生活气息与年深日久的苍老感。

赝品留下许多仿造的破绽,胎釉及纹饰整体没有真品青花罐那种自然古朴的效果,给人留下后仿瓷粗制滥造的感觉。

明嘉靖朝高级定制瓷器特征


瓷库中国讯明嘉靖朝典型器有嘉靖帝王年号款的官窑器,如明嘉靖青花龙纹盖罐,明嘉靖青花群仙祝寿盘、明嘉靖青花山水人物带盖梅瓶等。

青料此朝烧瓷时间比较长,青料发色不一。最具特点的是回青料,呈色紫艳,有别于其他各朝。品种有青花五彩、黄釉青花加红彩、黄釉青花、青花矾红彩、蓝地白花。纹饰除传统纹饰以外,道教色彩纹饰增多,有云鹤纹,许多器物都用来做边饰,还有松竹梅纹、缨珞纹、八卦纹、八仙纹、花组字纹及树枝组字纹、折枝花托八吉祥纹等,都比历朝为多,其中花组字纹为独具特色的纹饰,婴戏图纹、高士图纹、鱼藻图纹被广泛采用。

小件胎极细,釉极润。但大件胎较粗,釉亦不及小件润泽。多大件,如大盖罐、大缸、大葫芦瓶、大碗、大盘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高级定制云龙纹大盘,口径73厘米、底径49.3厘米、高9厘米;双凤穿花纹大盘口径71厘米、底径50厘米、高6.4厘米,造型均为浅腹,圈足平切,外斜削一刀,砂底,满布窑红。异形造型多,多见八棱、四方、六焦、上圆下方葫芦式造型。朝珠盒造型十分少见。

款识此朝历45年,款式比较杂。底款为六字二行、四字二行双圈竖楷款,多六字一行边额款,多用“制”字,少用“造”字。字体瘦长,布局往往斜行不齐。款字特征:“大”字常见撇捺平开,“靖”的“立”旁位于“月”上。工艺琢器腹部见接痕。大件工艺显得粗糙,不够规正。底见火石红刷痕,大盘为圈足平切。(编辑:郑菁菁)

明十五世纪中叶青花仕女图梅瓶


处于15世纪中期宣德以后、成化以前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明代瓷器的一个发展时期,但有关当时瓷器的制作情况及其烧成的产品,长期罕有人知,成为历史上的一个“盲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古陶瓷学界普遍认为明代这三朝的瓷器陷于衰退期,而三朝官窑瓷器由于不书写年款,其整体面貌模糊不清,陶瓷史上称其为“空白期”或者“黑暗期”。

令人可喜的是,近几年对于“空白期”的相关研究资料逐渐增多,前些年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了大量15世纪中期的瓷器及标本,关于这一时期的学术展览及研讨活动也如火如荼,如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分别于2012年、2018年两次举办“填空补白:考古新发现明正统、景泰、天顺御窑瓷器”展览;2018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御窑瓷器展”,首次集中展示正统景泰天顺御窑瓷器;特别是今年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汇集了国内外28家机构收藏和出土的280余件器物,为观众全面揭开了长期笼罩在“空白期”瓷器上的神秘面纱,重现这一时期瓷业的发展面貌。如果结合相关文献以及综合考察近年景德镇地区出土“空白期”遗物与传世品可知,所谓“空白期”并非完全空白,当时的官窑烧造已有一定规模,产品质量也有较高水平,这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收藏界的重要共识,也引起了艺术市场的极大关注。

今年秋拍,纽约苏富比“鸿雅超然:重要日本私人收藏中国及韩国艺术品”专场推出了一件明15世纪中叶青花仕女图梅瓶,高36.5厘米,拍前估价8万-12万美元。这件梅瓶极具十五世纪中期特色,钴料深蓝,似乎是运用粗笔湿料绘画,近足处蕉叶纹尤为明显。“空白期”瓷器常见自由画风,器型及纹饰多样,有意复兴元代流行风格。元代时期,景德镇多烧制以元代戏剧为主题的人物梅瓶及大罐,所绘题材如《西厢记》崔莺莺及红娘等,多数清晰可辨。而本件梅瓶图案所绘的仕女及婢女,手持书卷,虽不能确认为《西厢记》人物,然而亦应为相类戏剧之人物。

这件梅瓶为著名收藏家R.H.R. Palmer伉俪旧藏,他们从1924年便开始涉入收藏,乃东方陶瓷学会成员,其收藏尤其以中国明代青花瓷最为著名,并且有多件重要瓷器曾在苏富比释出。

综合考察目前传世与出土遗物,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瓷器产品数量和质量均逊于永宣时期,虽然有个别可与永宣官窑媲美,但总体而言不能同日而语,也不如之后的成化官窑精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上承永宣,下启成化,对明代中后期的瓷业发展和瓷器特征有着重大的影响。

瓷器珍品“大明嘉靖年制”款黄绿彩蒜头瓶


藏品高:41cm,口径:5.2cm,底径:11.6cm

中国古代瓷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瓷器到成熟的青瓷,又由青瓷发展到北朝白瓷,而后再由白瓷发展到彩瓷将近二千年的历程。其中,从青瓷到白瓷的转变,是在唐宋时期完成的;而由白瓷到彩瓷的转变,则是明清时期实现的。明代五彩瓷器经过数朝的发展,到嘉靖、万历时已是相当成熟,质量和数量蔚然可观,开创了五彩瓷制作的新局面,在陶瓷史上做出了杰出贡献。

五彩瓷器,明嘉靖时期产生,有五彩和青花五彩。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五色彩料为主等带有玻璃质的彩料,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藏家对古代瓷器艺术品的认识不断深入,经济实力雄厚的藏家开始关注官窑五彩瓷器的收藏。2000年香港交易会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颇为引人注目。此器引得世界各地藏家竞相争夺,最终以高达4404.475万港元成交。

由此开始内地藏家开始逐渐关注明代官窑五彩瓷器,此后屡创佳绩。2002年香港交易会上,一件万历五彩龙纹出戟花觚以474.25万港元成交。2003年香港交易会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于434万元被一位大陆藏家竞得。2005年香港交易会上,一件明万历五彩荷塘鸳鸯图蒜头瓶以428.24万元。2006年,北京交易会上一件明万历五彩人物小盖罐以121万元成交。

近日,宣亦艺术有幸征集到一只瓷器珍品“大明嘉靖年制”款黄绿彩蒜头瓶,藏品高:41cm,口径:5.2cm,底径:11.6cm,现暂藏于广州宣亦展览服务有限公司。瓶直口蒜头式,长颈,溜肩,圆腹,圈足,底部款识“大明嘉靖年制”。直口下蒜头部分饰如意莲瓣纹,颈部饰树木纹,肩部饰一周折枝纹,腹部绘戏婴纹,生动自然。窖藏传世珍品,器型周正,做工精美,人物纹饰美伦美焕。整个画面热烈而不浮躁,非常典型地显示了嘉靖五彩的特点。釉色一如黄玉般滋润柔美,宝光耀眼夺目,古色古香,令人爱不释手,乃极为珍罕之黄绿彩精珍上品。历经千年至今保存完好堪称凤毛麟角,绝伦精美,殊为珍贵,极具研究、观赏与收藏价值。

明嘉靖年间,因为嘉靖皇帝本人尊崇道教、深信五彩辟邪,所以五彩器盛行,尤其是嘉靖五彩瓷器,更是成为当时盛行的名品。如今,保留下来的嘉靖五彩并不多见,上品更是少之又少。每每收藏爱好者和文物研究者提起嘉靖五彩,都会有惋惜和惜宝之意。嘉靖年间的瓷器技术已经炉火纯青。当时无论是官窑和私窑,都能够烧制出非常精美完整的瓷器作品。而当时嘉靖帝崇尚五彩,所以官窑五彩瓷器盛行。

底款“大明嘉靖年製”

黄绿彩蒜头瓶以红、绿、黄彩穿插映衬,色釉浓艳,效果华丽。器底书“大明嘉靖年製”款,为嘉靖官窑。所绘枝叶风格满密,求其形似,颇具意蕴。孩童在花丛枝叶间嬉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此藏品不失为嘉靖时期五彩瓷器的上乘之作,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内地近十年来的瓷器交易成交情况,清代的青花和粉彩瓷瓷器交易价格已入云端,而明代五彩瓷器的升涨趋势一直比较缓慢,但与之相反的是此类五彩瓷器在国际市场上却是个大藏家重金争夺的宠儿,冷热如此悬殊,必然预示明代五彩瓷器在内地市场上空间巨大。随着内地藏家收藏的更加理性化,明代五彩瓷器必然引起新一轮的收藏热潮,其价值最终上升至其应有的地位。此藏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升值空间也很大,非常适合投资收藏之用。

黄釉带盖鸡冠壶


黄釉带盖鸡冠壶

辽代 黄釉带盖鸡冠壶

规格:高21厘米

收藏地:辽宁省朝阳市博物馆

契丹人的仿皮囊酒壶

此壶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地区辽代墓中,褐胎黄釉,由于釉层较薄且长期使用,釉层多已脱落。筒状小口,鼓腹下垂,小平底略内凹。上部两侧缓收合为鸡冠状,冠上中部有一凹槽,凹槽处加饰仿缝合皮囊的榫状物,凹槽两侧各有一圆形穿孔。腹中部有两条凸弦纹曲弧向上,共承起一火焰状物。在边缘处还加饰一条上窄下宽的带状边饰,似仿皮囊为防止泄露而加饰的边饰一样。上加复层台状小盖,盖上有螺旋状小钮。

游牧生活的产物

契丹族原是北方骑马民族,四处游牧是其主要生活方式,因此扁体弧底、适于悬挂在马鞍上的皮囊壶成了他们必备的生活用具。后契丹族入关建立辽国,生活方式与以前有所变化,皮囊壶也开始被陶瓷鸡冠壶所取代。这种鸡冠壶的造型就是完全模仿皮囊壶,连皮革的接缝和细密的针脚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似乎用真的皮囊翻模一般。

鸡冠壶的演化

考古发现的鸡冠壶很多,形制变化也较为明显,越早与皮囊壶越相像,带有契丹民族传统的装饰风格;越晚期的鸡冠壶则越脱离皮囊的原形,如1954年辽宁赤峰辽附马墓出土的白釉鸡冠壶和辽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白釉刻花提梁壶,就只有皮囊壶的某些特征,而渐失其原有韵味。

清乾隆青花花果纹带盖执壶


乾隆一朝,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官窑器在康熙、雍正瓷器的基础上,将制瓷业推向历史的高峰,除继承康熙、雍正瓷烧造技术工艺和器型之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的制品。其造型的精美、图案的华丽、仿真釉色等,堪称一代之奇。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出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乾隆青花继承了雍正遗风的仿古之作,如镇江博物馆藏乾隆款青花花果纹带盖执壶(图1),通高28.9、口径6、底径10厘米。有盖,环形钮。器卷沿,细颈,溜肩,下腹垂大,圈足,壶流细长,略弯曲,流与颈之间以卷云形饰物连接,曲柄。柄部(图2)绘灵芝纹,器盖钮与柄上环形钮相对称,柄上有圆形小系,便于穿绳连接。口沿下蕉叶纹,肩部缠枝花卉纹,腹部折枝花果纹间以缠枝纹,近足处为莲瓣纹,圈足处卷云纹。圈足(图3)内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此器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釉面匀净,为青白釉,光泽莹润。青花釉料稳定,色彩浓重艳丽。

执壶于隋代出现的酒器之一,又称注子、注壶。唐前期注子有盘口、短颈、鼓腹,圆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曲柄。唐晚期仅越窑烧造的注子式样就有5种之多。腹部多作瓜棱形,有短流、长流、曲柄、直柄等数种。五代至宋代,执壶器身渐高,通体多压4至6条瓜棱,流渐趋细长微曲,曲柄高于壶口,平底变为圈足。器型修长,并多有注碗相配,因注碗内盛热水用以温酒,又称“温碗”。此外尚有兽流壶、提梁壶、葫芦式壶等。元代壶身多为玉壶春瓶式,弯流与壶颈之间以S形饰件相连。明、清时期执壶造型由元代演变而来,此壶是仿明代洪武青花执壶样式烧造的。

乾隆时期各类瓷器的烧造技术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无论是彩瓷、色釉瓷或工艺瓷,烧造技术都掌握得恰到好处。其青花瓷器的精美代表了当时的制瓷水平,把青花瓷器装饰得富丽堂皇,华美之至。

明嘉靖之群仙祝寿纹青花大罐鉴藏


佳士得2013春拍·群仙祝寿纹嘉靖青花大罐

佳士得2013春拍·群仙祝寿纹嘉靖青花大罐

佳士得2013春拍·群仙祝寿纹嘉靖青花大罐

传统的古董器物上所绘制的群仙祝寿纹,即指八仙人物。据史料记载,八仙人物一般在宋元以后在民间的影响较大。在明代永乐宫纯阳殿壁画中已出现八仙过海的壁画,被民间敬畏为吉祥喜庆的神。

这是一件明代嘉靖时期的青花大罐,为香港佳士得[微博]2013春拍“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中为数不多的明代瓷器。其罐直口,短颈丰肩,颈绘缠枝灵芝纹,肩部及近底处还饰有如意云头,而罐腹壁则通景绘群仙祝寿图。当时笔者在香港拍卖预展现场参观这件青花大罐的时候,就已被这人物纹饰深深的吸引着。一般地,在收藏古董瓷器对于八仙人物的纹饰在清代相对比较常见。如笔者岳宝轩所珍藏的一件4米多长的清代“八仙人物”纹饰刺绣,又如笔者一位前辈所珍藏的一件八仙人物纹饰古董大床,其年代亦为清代。

此件高为52.5cm的群仙祝寿纹嘉靖青花大罐,估价为150-200万港元,落锤价为195万港元。其画意生动,青花色泽明亮,与2008年中国嘉德[微博]春拍中以112万港元落锤的那件同为明代嘉靖年间的青花八仙祝寿图大罐相似。

通常明代时期瓷器的八仙人物纹饰图案,在嘉靖最为流行。这皆缘于当时的嘉靖皇帝本人好黄老之道,当时相关的古器物上也相应地有道教思想内容的图案纹饰。常见的有八仙、八宝、云鹤等。

2013年5月30日 傍晚

于【岳宝轩】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28.5cm,口径4.8cm,足径11.3cm

生产时代: 永乐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青花瓷

陶瓷造型: 瓶

说 明: 明永乐

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宽圈足。通体青花装饰。肩部绘变形莲瓣纹,纹内绘朵花。瓶身绘折枝花果,大小各3枝,分别为石榴、枇杷、樱桃、葡萄、荔枝,近足处绘上仰蕉叶纹一周,素底无釉。此瓶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这种梅瓶的传世完整器物不多,十分名贵。

此梅瓶胎质洁白,做工精细,青花画工娴熟。永乐时期使用的青花钴料是一种称为“苏麻离青”的进口料,含铁量较高,呈色浓重青翠,往往出现铁锈斑疵。此瓶的青花钴料即典型的进口料,在白胎的映衬下,罩于釉下的青花青翠浓艳,花果上布满褐色的铁结晶斑点,有如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晕散自然。

清雍正、乾隆时官窑曾仿造此梅瓶,造型、釉色较接近原物,唯青花的铁结晶斑点过于均匀、细洁,与永乐青花自然晕散的风格有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