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全瓷的瓷砖 > 导航 >

明清瓷画中的“高士”形象

明清瓷画中的“高士”形象

全瓷的瓷砖 瓷砖墙面 怎样鉴别明清花瓷器

2020-10-22

全瓷的瓷砖。

本文要介绍的这组明清时期青花瓷片上画的都是“高士”。当时的工匠把笔下线条表现在瓷上,幽谷之中,坐听松风泉鸣,全画空寥寂静。这让我想到张大千的“高士图”,那是他西康之游后的作品。与这些瓷画相近的,都是高士思想与所游真景简笔结合,或独行独坐,或绝尘孤思,幽然孤啸,大有欲往从之游,愿言成独往的幽静境界。

在古代,高士是指志趣、品行高尚脱俗之士,多指隐士。《战国策·赵策》有句:“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后汉书·徐穉传》有句:“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都是说高士的。《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爱心怎能没有?只是不分男女,却分轻重。譬如见了一个才子,美人,英雄,高士,却是从钦敬上生出来的爱心。”作家冰心《往事》中也有“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高士徘徊。”古诗“隔江有高士,脱然世外身。”都是说高士非鄙夫也。高士图是历代人物画中的重要题材,画家、工匠们喜欢描绘古代品行高尚之士的似仙不群形象,超凡脱俗的气质和高雅的生活情趣,以表现对高士的仰慕或对其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有时,画面中高士们一种古雅独行的格调,也会引人深有遐想。在用笔方面,不论远山近水、石桥枯树、亭栈斜阳,还是潭水无波,群鸟掠飞,都非常浓色雄浑。高士携杖(图2)或打伞(图3)过桥,他们脸相、姿势当然无须再作表现,已有沉思之状,仿佛在内视心灵,外界根本与他们无关。整幅笔墨工细精谨,色彩明净华美,呈现出一种平静疏朗的氛围。

总之,古代的高士画,大多寥寥数笔,笔墨疏阔简约,人物神采清逸,就在粗犷流畅、浓淡之中,把高士那种豪爽、洒脱、傲岸的气概和才华横溢的神韵表现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笔简意赅,韵味十足,有如御风而行于虚空之中。瓷画上的高士,大多体态丰满、憨态可掬,大智若愚、悠然自得,常常山林奇石为伴,具体所画是哪个年代、哪位高士也无需区分考证,它只不过是人们理想中的符号。高士已往矣,但高士精神长存,我们今天收集品评这类瓷画不仅为寻古趣、拟古意,更为寄以一种人文情怀。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地藏菩萨形象特点


中国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萨形象也很有特点,一般菩萨为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为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等记,由于地藏菩萨在无佛的“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济渡众生,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地藏菩萨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名号曰:“谛听”或“善听”。地藏殿的胁侍为金乔觉修道时曾资助过他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二人后来皆随金乔觉出家,九华山成了地藏道场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的胁侍。

地藏菩萨因立下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的众生的大愿,故而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称,其名号与形象如下:

(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种人头幢,其形象为左手持人头幢,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助地狱道众生。

(二)宝珠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度饿鬼道。

(三)宝印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如意宝印,专门济度畜生道。

(四)持地地藏,左手持金刚幢,右手结施无畏印,专门济度阿修罗道。

(五)除盖障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与愿印,为人除掉八苦之盖障,专门济度人道。所谓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为苦谛所摄。

(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结说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将死时现五种衰相)而除其苦恼,专门济度天道。《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因此地藏又被称为“大愿地藏”,以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相呼应。

文人瓷画别开生面


近日,“瓷坛明珠”景德镇百年文人瓷画珍品大展正在上海壹号美术馆举办。其中,一对“珠山八友”代表之一汪野亭画的粉彩缠枝莲地开光山水铭文瓶(下图)十分引人注目。

100多年前的清朝咸丰时期,供职于御窑厂的一批新安画派大师,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领军人物,首反宫廷用瓷纯工艺品的制式,冲破清规戒律,以瓷代纸,将中国画入瓷,成功地将瓷艺与画艺相结合,开启"浅绛"文人派彩瓷之先河。"浅绛彩"瓷画,追求笔墨情趣,瓷品具诗、书、画、印为一体。作者是文化素养较高的文人,作品充分展现绘画者的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整体贯穿着浓浓的"书卷气",浅绛彩瓷名家之作,大多为当时士大夫阶层欣赏收藏,形成一股"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的社会风尚,成就斐然。

民国初年,浙派画家汪晓棠,江西画家潘匋宁、王琦、汪野亭、王大凡等彩瓷名家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以“新粉彩”的形式,将文人派彩瓷发扬光大,瓷画作品在

世界国际博览会

屡得一等金奖。1928年秋月,王琦、徐仲南、邓碧珊、何许人、汪野亭、毕伯涛、王大凡、田鹤仙、程意亭、刘雨岑结社瓷坛,形成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个艺术流派--"珠山八友"。珠山八友艺术家群体,革故鼎新,发奋挥毫,将"瓷上文人画"推向登峰造极的境界,筑起中国陶瓷史上一座耀眼的时代丰碑。

物换星移,当今瓷坛人才辈出,高手如云,“文人瓷画”在时代腾飞的今天,在众多瓷艺家不懈努力中,已演绎得更加光彩夺目。此次展会,展出浅绛彩顶级画师程门父子、金品卿、王少维等名家瓷画20余件,珠山八友等名家新粉彩瓷画60余件,浅绛彩作品和珠山八友作品大多出自国内外知名文人瓷画收藏大家,流传有序,弥足珍贵。

瓷画:当绘画撞上瓷器


不久前,2018年平昌冬奥会在韩国平昌郡举办。就在大家都关注着中国代表团冬奥会各项赛事的同时,由千年瓷都景德镇生产制造的陶瓷——“舞动之花”系列餐具和肖像纪念瓷,亮相平昌冬奥会,体现了中国画与陶瓷两大国粹合璧之美,也使得“瓷画”一词进入公众的视野,吸引了不少关注。

作为绘画艺术与瓷器艺术的完美结合,瓷画不仅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颇受收藏家的青睐。学古斋机构创始人、海南收藏家焦涌藏有580余篇瓷画作品,其中既有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作品,也有王琦、汪野亭、何许人、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等“珠山八友”的作品,这些瓷画画面精美,题文应景,用印讲究,具有集合“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瓷绘艺术风格。

写实风格的瓷画

瓷画,又称瓷版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发端于瓷都景德镇,是瓷器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2月25日,记者走进学古斋一楼,迎面看到一幅瓷画《乾隆大阅图》,这幅瓷画不像大众常见的青花瓷,颜色淡雅,这幅瓷画颜色明艳,画中的乾隆皇帝五官凹凸有致,立体效果明显,他身上的盔甲也描绘得十分细致,具有很强的金属质感。

中国古代文人擅长诗词歌赋,精通绘画、音乐、书法,在他们的心中,有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山水。除了纸上绘画,这片山水还体现在陶瓷艺术中,早在唐代、宋代许多窑口的陶瓷器皿上,就出现了通景式的绘画形式,如磁州窑、吉州窑瓷器等。到了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通景式绘画已成为十分普遍的表现形式。

绘画,突出的是画家的主体意识。《乾隆大阅图》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写实风格,是因为这是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作品。据焦涌介绍,郎世宁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却取得了西方细笔油画的艺术效果。绘制中,郎世宁减弱了对景物、人马的素描效果,以平光处理明暗,线条在起到轮廓线的作用后几乎被色彩隐去,天空中云彩的画法全出自西法,近景的草叶近乎西方的静物写生,只有远山的结构保留了清宫写实山水的一些痕迹。

这幅瓷画的右上角有一红印“乾隆御览之宝”,左下角有落款“臣郎世宁恭画”与两枚红印。焦涌说,“恭绘”一般是将历史上已有的纸制本或者绢制本的名人画作,以原样绘到瓷板上来,这类画作广泛,题材与原作者或是原来在《石渠宝笈》上录有的。

画马的宫廷画家

郎世宁是意大利传教士,在中国从事宫廷绘画50多年,历经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他的画作,几乎可以视为“清代宫廷绘画”的代名词,其绘画艺术风格极大地影响了康熙朝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风格和艺术审美趣味。

郎世宁以绘制人物以及名马、名犬闻名于世,他的《百骏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乾隆大阅图》中,乾隆皇帝骑着骏马,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郎世宁对马栩栩如生的描绘。

早在郎世宁之前,唐代画家韩干也以画马著名,又有名画《牧马图》传世。但韩干的画法与郎世宁不同,韩干重在线描,即便是为线描马匹上色,也是以渲染马的色彩形象为主;郎世宁则侧重描绘马匹的生理解剖结构和空间光影关系,以线描形,以色绘质,从而形成笔情墨趣、虚实相生的绘画艺术效果,这其实是古代中西绘画理念和技法上的差异。

焦涌认为,在瓷器作画比纸上作画更难,在珐琅彩瓷器作画更是难上加难,因为珐琅彩画料的油彩成份大、色浓厚,下笔滞涩,一笔下去再改第二笔就是败笔,甚至偶有踌躇,笔划浓淡错了,素板就毁了,所以足见郎世宁的绘画功力之深厚。

“珠山八友”有10人

在学古斋一楼,《乾隆大阅图》的对面挂着一幅中国山水画般的瓷画。据焦涌介绍,这是“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的瓷画作品。与郎世宁的写实风格不同,汪野亭的瓷画作品风格很是写意,在绘瓷技法上,采用油料,以水粉敷色,作品别具一格,颇有中国文人画的味道,充满中国古典意境美。

鸦片战争以后,一批新安派文人画家在景德镇建立了瓷上浅绛彩的陶瓷绘画形式,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一大批艺人和画家,将中国传统文人题材的陶瓷绘画结合粉彩的表现手法,一直为后人所仰重、仿效,足足影响了半个多世纪,在中国陶瓷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汪野亭熟练掌握粉彩颜料中的绿色、蓝色,并在运用这些颜色方面独具匠心。”焦涌说,汪野亭崇尚宋人山水之严谨,心仪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精神,他这幅作品构思完整,布局讲究,画面多是翠峰烟云,路转溪桥,景点连接安排合理,意境别开生面,这种山水通景画法形式,被后继者广为采用。

“珠山八友成员不断改进彩绘工艺,探索新的表现手法。”除了汪野亭,焦涌还收藏了“珠山八友”之一程意亭的《花鸟四条屏》。程意亭以花鸟作为他的主要创作题材,曾经画过一百幅花鸟,每一幅都不同,画面上的色彩富丽古雅,兼有豪壮和柔美的格调,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成就。

“‘珠山八友’不是8个人,实际上有10个人。”焦涌说,上世纪二十年代,王琦、王大凡联络同好邓碧珊、汪野亭、何许人、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每月十五一聚,切磋瓷画技艺,取“花好、月圆、人寿”之意,雅称“月圆会”。“珠山”是古代景德镇的象征,故八人雅称为“珠山八友”,与古代“竹林七贤”“扬州八怪”相似。邓碧珊、王琦辞世后,徐仲南、田鹤仙应邀参与“月圆会”艺术活动,因而“珠山八友”实际上共有10人。

明弘治“状元迎妻”瓷画


这枚明弘治“状元迎妻”瓷画(见图),巴掌大小,却有一番趣味,对收藏爱好者来说,可谓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上品佳器”。要感谢弘治年的这位工匠,为我们留下了“状元迎妻”如此生动美好的画意!正是:“明月当头为探看,芭蕉迎亲姿容香。花园洞房结连理,深情牵手状元郎。”

瓷画如此表现,让我们想起那林林总总的古代状元,我脑海中此刻便浮现“风度翩翩的书生”形象,可是也有例外。据民国旧籍《奇故萃》记载,在清代时,有一个状元文才盖世,却奇丑无比,在他新婚之夜,新娘子因为他的长相太丑而自杀。这个人就是康熙五十七年的状元汪应铨。汪面有麻点,又高又胖,可就是因为他长得很不上相,康熙皇帝特地“钦点”他为状元,以衬托出他的才华过人。何况,汪应铨中状元时已40多岁了。

中状元后,汪应铨的大名一下子传遍京城。一位出身富户、粗通文墨的大小姐陆氏思想解放,受到话本中“才子佳人”的影响,辗转托人,表示“就算做妾也要嫁给这个状元郎”。汪听后欣然接受,于是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仪式,把陆小姐迎进了家门。客散明月时,洞房花烛夜,这时,陆小姐才真正看到状元郎的真容,她不由得大失所望……

这时陆小姐心中懊悔不已。没想到的是,汪应铨新婚之夜喝得酩酊大醉,不但在新房里呕吐,还丑态百出地光身起舞。这番态势使陆小姐深受打击,她自感无法面对这位才子丈夫,因此,在汪熟睡打呼之时,陆小姐悬梁自尽了。

真可谓喜悲交加。这件事震动了京城,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康熙对这位状元郎的赏识。康熙先是让他担任翰林院修撰,后来又让他入值南书房,汪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可惜后来汪锋芒太露,得罪了权贵而不自知,终被弹劾。之后他归隐田园,著书讲学,还算滋润。

另一种情况是,在古代大部分有资格娶公主的人,都对此事避之不及。因为一旦你娶了公主,仕途就差不多断了,不仅如此,万一娶回一个刁蛮任性的,还会闹得家宅不宁。

历史上最不喜欢娶公主的朝代是唐朝。据说,几乎每个唐朝皇帝都有一个梦魇,连李世民都不例外,那就是世家大族。很多世家都有几百年的传承,在这些人的眼中,拥有胡人血统的李唐皇室,只不过是暴发户罢了,虽然表面上恭恭敬敬,但暗地里,很瞧不起李唐皇室。唐朝强大的时候还好,这些世家大族只敢在暗地里嘀咕几句。但到了唐朝的中后期,世家大族愈发猖獗起来。

据史书记载,唐文宗时期,唐文宗要将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给山东望族的崔家。但是遭到了崔家的抵制,称:绝对不会让公主进门,谁爱娶谁娶去!这个蛮横的表态气坏了唐文宗,他破口大骂:“我家两百年天子,还不及崔、卢耶!”崔、卢便是当时山东有名的望族。其实,李唐皇室根本不看重礼法,例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把李元吉的王妃纳入了宫中。李治在父亲李世民去世后,将小妈武则天接进宫中。李唐的那些公主也大多随性潇洒,放荡不羁。这也是很多人不敢娶公主的原因,怕成为第二个“房遗爱”。

好玩的是,唐宣宗时,宣宗帮女儿万寿公主挑选了当朝状元郑颢。此人才华出众、风度翩翩,万寿公主见也十分喜爱。宣宗找来郑颢说此事,郑颢竟当场回绝,表示自己已经有未婚妻卢氏了,不可能另娶。宣宗也无奈,只好让宰相白敏中去做说客。白敏中晚上来到郑颢家中,从怀中取出一张纸条丢给了郑颢,上面写着“君若不从,大祸将至。”郑颢怕殃及无辜,无奈之下只得娶了公主……

瓷画,到了明代弘治时期,较好地吸收了前朝的一些技法,工匠的画笔下有了许多线条韵染,他们懂得了以细与粗表示明暗和立体感;制瓷工艺也是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而品种逐步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古拙,在瓷绘上呈现出以故事为主的趣味,风格趋向轻巧俊秀,画面留有空白,只是民窑胎质仍显得粗松一些……这是许多收藏者和研究者从瓷片中得到的感觉。而这块明弘治的瓷画“状元迎妻”,更多的是让我们今天的人们品味古人的文化性情,尤其是科举制度对历代社会人文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

康熙瓷画上的“浔阳江头夜送客”


在收藏品市场上,笔者淘瓷片多年,知道像这样较完整的山水故事瓷画都价值不菲。藏友的这块清代康熙后期的“浔阳江头夜送客”(见图),也在三千元以上,真是“物以稀为贵”!

这个画意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白居易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诗人命人摆酒叫她上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而诗人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语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题为《琵琶行》。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被贬。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诗人结合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使画面更加感人。诗人在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艺人的悲惨命运,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通过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画意与诗韵一样明快,发色浓淡,映衬点缀。通过瓷画给出的意境,我看到了“浔阳江头”两岸青山,“夜送客”我看到了天上的月牙一弯,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的夜晚,浔阳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市,江边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瓷画的气氛描绘得都很好,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压抑感。虽然看不到琵琶女,我一样“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的态势,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来自船上,一下子让笔者也一同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

这幅瓷画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工匠在笔下倾注了对诗人与被歌咏者尊崇的感情,绘景物、写人物手段都极其高超,线条疏密结合,气氛一致,使画面浸沉在一种空寂、悲凉的氛围里。几笔点缀出的人物形象生动,简洁灵活,有很强的概括力。“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诗句,也是古瓷工匠的一笔感叹。

著名画家俞律先生说,清代瓷画更多地完善了釉色技法,为瓷画在审美范畴内增添了“逸”的概念。这种具有时代特点的审美时尚,虽然有之外的社会原因,但却因为这一契机在山水画意境上创造了一个新的标准,后来的工匠艺人则将此逐渐推为最高的准则。

华丽俊逸的明清陶瓷鉴赏


明清瓷器

雨岚

中国陶瓷的发展在明清时期已进入一个红红火火的时代,主要表现在瓷都景德镇瓷业的飞速发展,不仅数量大、品种多,且质量高、销路广。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成了景德镇乃至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借力于白瓷质量的提高,以及彩料和彩绘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各种彩瓷如成化斗彩、嘉靖、万历、康熙五彩、以及清代的粉彩、珐琅彩等更加绚丽多彩;红、蓝、黄、绿、黑等各种高温和低温单色釉瓷和仿古瓷更是色彩纷呈。尤其是明清时期官办御器厂的瓷器制品更是繁丽至极,对这一时期制瓷工艺的提高、瓷器品种的发展有着无可置疑的带领促进作用。

明清时期景德镇以外的民营陶瓷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传统老窑转换思路,提高工艺,焕发生机,进入兴盛期,如福建德化窑的白瓷,江苏宜兴窑的紫砂、宜钧,广东佛山的石湾窑陶器,以及山西的珐华器、西南地区的重庆荣昌安陶等。二是一些偏远地区陶瓷业的发展,如云南地区的玉溪窑、建水窑等生产的青花器。这些民窑的产品装饰风格豪放粗犷,价格低廉,以满足当地民众的生活之需。有些品种如德化白瓷,以其独具特色的质感和釉色,成为全国制瓷业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本期“明清陶瓷专题”将向读者介绍的既有皇家专用的珐琅彩、五彩以及色釉瓷等官窑瓷器,也有民窑陶瓷中的奇葩——德化白瓷、宜钧、石湾陶器,以及建水窑青花瓷等,以期读者对这一时期的中国陶瓷品种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明清瓷器的收藏与保养


中华陶瓷博大精深,但大多因为年代久远,保存民间的传世品甚少,如发现有出土文物,可借助墓葬品仿证参考,同时还可借助历代窑址标本,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断代鉴定。而明、清时期的瓷器,因距今较近,传世品较多,加之当时仿制摹古之风盛行,所以对明、清时期的瓷器鉴定,除了需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知识有综合性的了解外,还要靠我们掌握各朝代瓷器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作规律性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实践,在白己脑子里形成了概念后,才能对瓷器进行科学鉴定。

瓷器收藏与保养

瓷器是当今收藏界的一个大项,瓷器如果保养不当,会严重危害瓷器,不利于瓷器长久保存,特别是传世和出土的精品,更应该精心保养。瓷器的保养必须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同时,对瓷器的保养,也不能对瓷器造成保护性损害。

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2.瓶、罐、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薄胎器皿,胎薄、质轻、娇气,移动、安放时更要小心,要双手捧底,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体型较长,还需防风吹倒。

3.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充垫,且加了泡沫后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应松紧适当,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藏品。

4.出土的低温釉及釉上彩。在釉彩上会渗入很多杂物,甚至会出现脱釉脱彩的现象,应先在胎釉之间加入少量的粘合剂,在彩上再涂较软的粘合剂以防彩釉大面积脱落。如果是在地下埋藏较长时间的高温釉或釉下彩,在瓷器表面还产生很多钙质、硅质化合物,即土锈。可先用清水清洗一次,用3%双氧水浸泡3小时左右,再用清水浸泡30小时以上,用清洁白布清洗,一般可除去土锈。如果除不尽,可用刷子醮上醋酸,刷在土锈处,5小时后用医用手术刀斜削除去土锈,刀片只能向一个方向削。待大部分土锈去除后,再用白洁布和牙膏清洗直到土锈完全去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高温釉和釉下彩。

5.在洗刷油污等积垢时,应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

(1)一般的污渍可以用碱水清洗,也可用肥皂,洗衣粉清洗,再用净水冲净。

(2)冬季洗刷薄胎瓷器,要控制好水温,以防冷热水的交替使瓷器发生爆裂。

(3)彩色瓷器,有的因色彩中铅的成分较多,出现泛铅现象,可先用棉签蘸上白醋擦洗,再用清水洗净。

(4)如果瓷器有开片或冲口裂纹等现象,污渍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体刷洗。但釉上彩器物,不能用此方法,因为酸、碱性物质易损伤釉彩。如果是描金彩瓷器,不可用鸡毛掸子做清洁,因为鸡毛掸子易损伤瓷器上的描金。珍贵瓷器收藏时应配有相应尺寸,带胆的木箱或木盒。

中国瓷画 雅火炼丹青


墨彩描金《太白求诗》 夏忠勇

清朝中期,瓷画艺人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经纯手工绘制后高温烧制而成,瓷板画开始盛行。瓷板画色泽饱满丰富,令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发展至今,成为当代艺术陶瓷中最受追捧的绘画样式之一。

汪吟泉在传统的青花画法上吸取西洋画的光影透视, 以其“釉下填白光影青花”技法,开创了一个青花绘画新样种——光影青花。汪吟泉的作品以青花山水为主,经过多年研究和努力,他创作了《釉下填白光影青花雪景》、《光影青花月夜》系列艺术作品和《光影青花——风·雨·冰·雾》等艺术作品,完成了创画“雪·雨·夜”三景,以表现自然现象景观为主体的系列性艺术创作模式,受到藏家的喜爱。汪吟泉的每一幅作品表达的主题都不同,思想性很强。如果说中国画讲究“笔墨”、“意境”,而汪先生的陶瓷作品体现出来的却是“效果”和“气氛”,为拓宽我国陶瓷釉下装饰表现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夏忠勇师从著名美术家周湘浦学习墨彩描金技艺。墨彩描金使用黑白金三种颜色,工艺精巧,耗时耗工,所以要求作者既要有淡泊名利的超凡脱俗,又要具备相当高的文化底蕴。墨彩描金在民国时已经较少见到,到了现代更是几乎失传。夏忠勇擅长陶瓷墨彩描绘装饰,尤以仕女人物见长。他笔下的仕女人物形象优美,婀娜多姿,栩栩如生。其构图洗练清新,色彩柔和淡雅,装饰精美别致。他的代表作《嫦娥奔月》、《洛神》和《太白醉酒》等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

余欣着重探索中国画与现代陶瓷的结合,不断尝试运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从传统入手而又不囿于古法。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而不失传统韵味及个性风格。他创作的青花釉里红箭筒《松寿图》,以景德镇最为特色的釉里红作主要色块,表现苍老劲挺的红松,箭筒造型端庄大方,优雅而不失庄重,令人回味无穷。

瓷板画能够一直备受人们的青睐,绵延不衰,似陈酒越久越香,正是因为优秀的瓷板画艺术大师用他们的精湛技艺诠释着瓷板画的艺术内涵。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大师作品秋季联展将于10月26日起在爱家收藏品市场举办,同时汇集了珠山八友等民国时期著名陶艺家的作品。(刘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