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淄博瓷砖 > 导航 >

淄博:工陶鲁玉陶瓷蓄势再腾飞

淄博:工陶鲁玉陶瓷蓄势再腾飞

淄博瓷砖 陶意瓷砖 陶瓷艺术

2020-03-09

淄博瓷砖。

玉石,青花,国瓷馆。岁末年初,淄博工陶鲁玉陶瓷的三个亮点着实让淄博陶瓷界为之一振,熟悉鲁玉陶瓷历史的人会不约而同地得出一个结论:老国瓷多年蓄势终于开始发威了。

60年陶瓷生产史,淄博陶瓷“五朵金花”中鲁玉瓷、鲁光瓷、合成骨瓷首先在这里制造成功,鲁玉瓷1984年3月荣获中国高级日用陶瓷唯一国家银质奖,同年被确定为中南海紫光阁接待用瓷,目前鲁玉陶瓷已成为中南海紫光阁、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外交部专用瓷。

隆冬时节,新落成的国瓷鲁玉陶瓷馆内一派清新典雅的韵味。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不同于传统风格的青花系列作品、填补中国新材料空白的天润玉石,格外引人注目。

“天润玉石是张启山董事长的呕心沥血之作。经过五年的研发,天润玉石取得成功,实现了陶瓷和天然玉石的完美结合。就天润玉石材质先进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而言,说它即将开辟一个新的陶瓷玉石时代并不为过。”站在长达25米的天润玉石“中国瓷魂”巨幅作品面前,总经理李玉强语气中透露着敬意与自豪。

记者初次见到天润玉石,立即被材质的莹润之感和质地之美所震撼。它的素雅、光润、透明,给人一种宁静深厚的感官效果,而仅有5毫米的超薄度和大规格、极佳的热稳定性,改变了过去陶瓷板的沉重、尺寸小、质感差、不透明、热稳定性差的不足,其艺术表现力更强。从以天润玉石为材质创作的作品看,整体呈现大气、典雅、朴素的艺术感觉。

按照张启山董事长的规划与设想,天润玉石作为中国陶瓷与天然玉石结合的新材料,将被打造成一个独有的文化艺术新门类,这个门类定位于装饰艺术和纯粹艺术,为中国玉石文化产业做出积极贡献。艺术家可在天润玉石板上进行书法、绘画、雕刻,并能制作各种园林景观和小品,还可以制作精美的玉石餐具,在艺术表现力上实现了传统材质难以实现的效果。天润玉石已经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形成了工陶的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中国和世界空白。

在天润玉石新材料实现突破的同时,鲁玉陶瓷的青花产品也走向成熟。总经理李玉强说,鲁玉青花的魅力在于,利用合成骨瓷,采用独具匠心的装饰手法和独特的高温烧成工艺,实现了不同于景德镇青花的艺术效果。具体表现为,在骨瓷上彩绘后,经过高温烧成,彩绘与釉料可以融合到一起,进而形成一种立体感更强、色彩更加丰富自然的釉中彩特色。鲁玉青花已形成了工陶的自主知识产权,现已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八项著作权,已成为淄博陶瓷艺术的优秀代表。以独特工艺创作的多项作品,《论语》餐茶具被选为山东大厦最高规模接待用瓷,《八仙过海》餐茶具获全国饭店协会评比金奖,《飞天》则以高超的艺术想象和完美的装饰画面成为高端文化礼品。WWw.tAOci52.CoM

鲁玉陶瓷,新的魅力刚刚开始。

相关阅读

创新,为传统陶艺插上腾飞翅膀


———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

编者按: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社会分工在市场领域不断细化的产物,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行业协会的发育和完善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我省各级、各地区众多行业协会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准确定位、科学发展,本着切实为行业服务、为相关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在打造集群品牌、规范行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为全省全面达小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报从今天起开辟“蓬勃发展的江苏行业协会”专栏,将陆续推出一批行业协会典型,报道他们在各自领域里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敬请关注。

近日,中国陶都宜兴丁蜀镇范家壶庄制作的11把紫砂茶壶在国际陶瓷博览会上喜获“百花奖”,这是国内陶艺评比的最高奖项之一。在10月31日闭幕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11把紫砂茶壶被作为国礼分别送给了参加会议的11个国家的领导人。

近年来,宜兴陶瓷可谓是风光无限,呈现不可多得的欣欣向荣之景: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将位列全国12种烧制陶瓷技艺之首的宜兴紫砂陶技艺正式划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6年10月28日,国际陶艺学会和美国中华陶艺学会在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会开幕式上分别向宜兴市授予“中国宜兴世界制壶中心”和“中国宜兴———世界茶壶之都”牌匾;2007年6月26日至28日,在中国召开的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上,“宜兴紫砂”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得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正式确认……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除了省市政府及主管部门对宜兴陶瓷产业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之外,刚迎来5岁生日的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的推手作用功不可没。

初冬时节,本报记者专程来到宜兴,采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先生,就宜兴陶协在推动宜兴陶瓷业发展所做的诸多创新之举进行了专题采访。培养人才推陈出新宜兴陶瓷业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与江南文明史相当。千年积累蕴育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这一文化又随着市场经济的勃兴而注入了崭新的内涵。2002年6月,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应运而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市场对陶瓷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传统的产品已开始失去市场,而新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热点又大量涌现。经过大量的实际调研和市场考察,宜兴陶协将工作的首要着力之点放在了新人的培养和陶瓷产品的创新上,从2003年起连续4年举办了宜兴陶艺新人新作评比等赛事。几次大的推新人出新作活动,对培养人才,创新工艺起到了巨大的提升作用。在今年10月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中,宜兴产区共获金、银、铜牌60枚,为全国各大陶瓷产区之首。

陶协成立5年来,协会用于教育培训的经费20多万元,用于推新人出新作活动的经费20多万元,用于保护传统工艺和陶艺版权的费用20万元。经过推陈出新,目前宜兴陶瓷紫砂、均陶、青瓷、彩陶、精陶5朵金花竞相开放、精彩纷呈。为化解陶都南迁危机、重振宜兴陶都雄风准备了充足的发展后劲。规范行业做大做强在史俊棠眼中,社团是*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服务和质量去换取自己的生存条件。协会作为社团组织,没有政府的权力,也没有企业的实力,因此,既不能与政府争权,更不能与企业争利,协会只能*加强行业协调,全力为企业服务而生存与发展的。

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宜兴陶协聘请了陶瓷产业相对集中的有关镇园的经贸办负责人作为兼职副秘书长,借政府人员之力,推动协会开展各项工作。宜兴陶瓷有近千家企业,而且有工业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琉璃瓦、花盆、辅助材料等众多的门类,相互之间分工不同,相对独立。协会根据条件成熟的情况,先后成立了陶艺专委会、工业陶专委会、花盆分会、琉璃瓦分会,以分会形式展开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花盆分会为例,成立不到3年,先后举办了秦氏杯、利华杯两次花盆创新大赛和三次全国厂商联谊会,推动陶瓷花盆步出低谷形成目前蒸蒸日上的局面。

相对于政府而言,协会更熟悉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宜兴市政府对陶瓷这一传统产业一直予以高度重视,但如何振兴发展,却难有好的决策。宜兴陶协依据大量的调研组织撰写的《宜兴市陶瓷行业情况调查及其建议》一文引起了政府的重视。据此形成了《关于陶瓷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下发全市,对宜兴陶瓷发展形成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思路。此外,陶协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申报工作,宜兴陶瓷最终被省政府确定为应重点扶持发展的特色产业群。振兴品牌继往开来紫砂文化是宜兴陶瓷文明的精髓。2007年4月27日,一个值得载入宜兴紫砂史册的日子,故宫博物院以清宫旧藏的紫砂为主线,从近400件藏品中精选出110多件(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主办了“紫泥清韵———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展”,让尘封百年以上的皇帝御用高档紫砂器呈现在世人的眼前,宜兴紫砂品牌因此大放异彩。

陶协成立5年来,史俊棠一直坚持活动立会的方针。数十项活动的成功举办为重振宜兴陶瓷品牌、培养陶艺人才、促进陶瓷产业发展、提升宜兴陶都地位等都起到了助推作用。

与此同时,陶协发动宜兴陶艺大师及相关研究人员,编发了《花非花———将蓉传》、《中国陶都国际陶艺展作品集》、《紫砂研究》、《紫砂壶铭赏析》、《再版紫砂春秋》等书,协调拍摄了电视专题片《紫砂泰斗顾景舟》、《缸坛盆罐的交响》,科教片《宜兴紫砂》也拍摄完成。这些工作对弘扬紫砂文化、振兴陶都品牌都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谈及未来,史俊棠表示,目前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在陶瓷工艺创新和技术创新上的步伐非常快,这对宜兴陶都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陶瓷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宜兴陶都在振兴民族工艺的过程中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大任。陶协将继续引领宜兴陶瓷业在传承与创新中跨上新的历史台阶。

陶瓷文化鉴赏-淄博窑


淄博窑:在今山东淄博市,故名。根据考古发现,窑址一处在寨里,烧造瓷瓷,年代为北齐,是目前已发现的南北朝时期北方唯一的青瓷窑址。另一处在磁村,始烧于唐而终于元代。唐代以烧黑瓷为主,宋代烧白瓷,金代有白地黑花、白釉红绿彩、绞胎等品种。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北齐时期产品1胎体一般较薄,胎质粗,色带灰白。2釉色深淡不同,有青褐色的,也有青黄的;釉面厚薄不匀,杂有黑色斑点。后期采用二次上釉法,釉层加厚,明亮光泽。3器物以碗、盘、缸为主,造型与南方青瓷略同。但修坯不太细致,底足多挖成凹形。4装饰主要是刻划莲瓣纹和同心圆纹。5采用三足支钉叠烧,器物内心留有三足支钉痕。(2)唐代产品1黑瓷釉色莹洁滋润,色黑如漆。2器物以碗为多,还有壶、罐、炉、瓶等。葫芦瓶造型独特,大底,颈肩之间无双系。3器物底部均为平底,有的中心微内凹。底足厚,有的厚达2厘米以上。(3)金代产品1装饰出现蓖划纹。2碗心都有一圈刮釉。

淄博陶瓷历史悠久


淄博是齐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陶瓷科研基地、中国五大瓷都之一,陶瓷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淄博就开始了陶瓷生产。到唐宋时期,淄博陶瓷生产已颇具影响,寨里窑的青瓷、磁村窑的黑釉瓷、博山窑的绞胎和彩瓷等都曾名噪一时,博山成为陶瓷的集中产地和销售中心,以“瓷城”闻名遐迩。改革开放以后,淄博陶瓷取得长足发展,又开发出了滑石质瓷、高长石质瓷、高石英质瓷、骨质瓷等新瓷种,刻瓷艺术更是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目前淄博已经形成出口陶瓷基地、高档宾馆用瓷基地、高级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基地、装饰材料基地、建筑陶瓷基地、高新技术基地等六大生产基地。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竞相发展。产品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率达到了60%以上,为我国陶瓷生产技术和陶瓷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淄博陶瓷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曾为我国陶瓷在国际上取得了第一枚质量金牌、第一枚创造发明金牌,在生产科研上也创造了不少“中国陶瓷之最”,有的还填补了世界空白。淄博陶瓷还被誉为“第三代国瓷”。

国窑精粹“昆仑”鲁青瓷


在中国文化脉络里,一直绵绵流淌着“尚青”的文化传统。而青瓷就是“尚青”文化几乎是最佳的表达载体。

早在商周时期,就诞生了中国最原始的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青瓷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淄博青瓷以淄川寨里青瓷莲花尊出土为标志,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南有龙泉青瓷,北有昆仑青瓷”。山东昆仑瓷器公司“昆仑”牌鲁青瓷的出现,不仅仅是青瓷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中国“尚青”文化精神的创新。

文化之美

新品鲁青瓷2010年4月一推出,旋即被山东省22届运动会运动员公寓选为接待和展示用瓷,其中两套建设标准最高房间的餐茶具及陈列瓷全部选用昆仑鲁青瓷。省运会之后,这两个房间还将作为接待淄博尊贵客人的地方长期保留。

世博会期间,140件昆仑鲁青瓷梅瓶将作为世博会礼物,赠送给前来参加活动的140名台湾各学校的校长。

与38年前一出品即广获赞誉的鲁青瓷相比,新品鲁青瓷青翠欲滴,乳润优雅,完全突破了原来略显厚重的老气,给人一种说不尽的清新悦目。

 1972年,代表国家当时最高接待水平的北京饭店建成之际,其日式餐厅要配套不同于一般青瓷的陶瓷产品。这一研制任务交给了原淄博瓷厂。新产品试制成功后送到北京,立刻被采用,随即下了60万元的订单。该产品由于胚体采用了淄博新材质滑石瓷,烧制技术上采用了窑变工艺,既有青瓷的厚重浑朴,又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轻盈朗润,当时被定名为鲁青瓷。

 1982年鲁青瓷刻瓷文具在德国慕尼黑三十四届博览会上获得金牌,这是中国陶瓷产品在国际上荣获的第一块金牌,1987年滑石质鲁青瓷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三十六届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再度荣获金牌。

1999年广州白天鹅宾馆举行“红楼笔会”,当时用的是鲁青瓷瓶瓷,参会的众多文化名人大加欣赏,刘海粟为其写下“舆古为今”四字;后来,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欣然为鲁青瓷题诗一首:“光华朗润鲁青瓷,疑有天人捧玉卮,雪沫乳花浮午盏,静参禅味吃茶时”。

1998年,昆仑瓷器公司接手倒闭破产的原国有重点陶瓷企业淄博瓷厂。鲁青瓷的研制生产重新启动。

在新品鲁青瓷研发过程中,昆仑瓷器始终坚持一条看不见的文化创新的主线。新品色泽清新淡雅,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新品文化表现力更加丰富,目前昆仑公司正在开发表现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文化精髓的系列作品。

窑变之奇

 物以稀为贵。鲁青瓷重新诠释了“稀缺”的含义。

当年北京饭店的60万元订单一做就是3年。当时鲁青瓷的成品率不到1%,满满一窑产品最后挑不出几件成品。

极低的成品率造就了稀缺,但同时也扼杀了成长空间。从许多名贵瓷种一出生转即消亡的事实看,缺乏足够的成品率和稳定的烧制技术是其根本原因。

 “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瓷的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

“之所以成品率极低,是因为鲁青瓷同样采用了独特的窑变技术。”业内人士评价说,所谓窑变是指陶瓷釉色在高温下演变而成,人力难以控制。鲁青瓷的颜色经过三次烧成才形成最后的神奇之色。

为了解决成品率低的难题,昆仑瓷器公司不断调整用料,改进烧制方式,还去日本名古屋考察,希望能学到一些有用的技术,几年来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系列改进,成品率提高到8%。

有了成品率的保证,一批更大更好的产品得以产生。双耳马头螺纹瓶、方形福寿双耳瓶、双耳鹿头尊高度接近半米,最大直径达0.4米。从专业角度讲,1360度高温下,瓶型的增大,带来的制作难度是几何级的增加。

人生之蕴

昆仑鲁青瓷的新元素在哪里?

新品鲁青瓷从品牌精神、品牌内涵、品牌形象等方面做了全新的思考和设计,品牌文化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心灵需求和审美趋向。

 生命力。这是昆仑鲁青瓷品牌精神的最新提炼和表达。“青”字的本义给人们以生生不息的感受和期待,鲁青瓷表达的“青”是一种集合了人生多种美好元素、沉淀于心灵深处的生命能量。窑变即升华,升华是更高层次的再生。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感知,鲁青瓷都在表现一种珍贵的生命力。

 文化昆仑。昆仑商标暗合昆仑山的崇高境界。昆仑山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山脉之一,几万年前的那场地壳运动不仅造就了气势最磅礴的山脉,同时也造就和哺育了中国人精神追求的极点。不屈不挠,莽莽苍苍,浩瀚无穷。这样的精神境界正是持久生命力的表现。

窑变天成,蕴蓄人生。昆仑鲁青瓷的品牌口号催人奋起,发人深思。这句口号的魅力在于使人在感受生命神奇的同时,追求一种含蓄而富有张力的生活。蕴蓄二字准确地体现了青瓷的特色与本质,同时也对应着现代人积极而健康的生活态度。喜欢“蕴蓄”的人,一定是内心有长远追求,做事张弛有度,实现目标含蓄有力的一类人。

淄博陶瓷:历史悠久工艺独特


位于鲁中部的新兴工业城市淄博,是古齐国的都城,是驰名世界的瓷都之一。这里生产的琉璃品和陶瓷制品不仅享誉国内外,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从发掘的北辛文化遗址看,早在公元前5100年,山东就有了制陶业。到公元前40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山东的制陶技艺已达较高水平。从出土的大汶口彩陶看,慢轮成型,能塑造鬻、鼎、觚、豆、钵、罐、盘、背壶等多种器形,能用土红、赭石、白垩士、碳黑等颜色在陶器上用直线、斜线、弧线精细地勾绘出各种规矩整齐的几何形纹、花瓣纹、八角星纹等图案。可以说,大汶口文化时期,这里已成为山东制陶的良好开端。而稍后的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山东制陶业已可以生产黑色磨光、薄如蛋壳的黑陶,表明山东的制陶技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淄博陶瓷,据文献记载,盛于宋代(960年前后),“居人相袭善为陶”,遂有“瓷城”、“瓷都”的誉称。近几十年来,当地政府从继承祖国遗产和发展淄博经济出发,始终把陶瓷产业作为淄博的经济龙头来抓。近年来,“国际淄博陶瓷琉璃节”的连续成功地举办,使本已闻名于世的淄博陶瓷、琉璃成为海内外市场的抢手货。淄博的陶瓷、琉璃业在新科技的刺激下,在保存、继承传统工艺,不断挖掘恢复失传特色产品的基础上,大胆、成功地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新材质,开发新产品,使淄博陶瓷琉璃真正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一般说,淄博陶瓷是淄博陶瓷和琉璃的统称。如果按其工艺和产品,淄博陶 瓷和琉璃又有不同的历史和特点。下面,我们分类简述。

淄博美术琉璃 又称“料器”。它是以博山当地盛产的琉璃料条加工制作而成各种工艺美术晶的统称。史志和当地古代琉琉炉遗址发掘所得证实,博山美术琉璃的成批生产,至少已有600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博山一带,料炉遍地,已是中国琉璃工艺晶的主要产区,清初,博山的琉璃制品“北至燕,南至百粤,东至高丽,西至河外,其行万里。”(清·孙廷铨《颜山杂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诏令内务府造办处设立玻璃厂后,每年召博山琉璃工匠赴京服役,博山琉璃技艺遂流传北京。当时博山西冶街的城门上有“珍珠玛瑙翠,琥珀琉璃街”十个大字,很能说明博山琉璃的特色和当时玻璃业的盛况。

博山美术琉璃种类很多,主要分为料兽、刻花、花球、珠帘等大类。博山料器以历来能逼真地仿制各种玉石、玛瑙、珊瑚等宝物的材质而闻名,主要品种有晶莹夺目、色彩艳丽的各种琉璃花球和古朴凝重的鸡肝石料制成的花瓶、文具,在国外颇受欢迎,另外。黄玉般的鸡油黄也是难得的珍品。其他如各种套料雕刻的花插、烟缸、灯具以及各种料珠、手镯、挂坠等,更具有浓郁的民族和民间色彩,现择其要者述之:

料珠 是博山所产各种形式琉璃珠子的统称,因规格、制作工艺和价格档次不同分为三类:米珠类,又有圆珠、莲子珠、顼琏珠、瑶珠、佛珠等品种,而每个品种内又有多种形状和规格之分。如圆珠即有小米珠“二六”,“五钱”、豆型珠、帘子珠、建珠等10余种规格。擀珠类,形态和色泽都较特殊,工艺技术难度更大,以仿制各种名贵玉石为特色,有仿珊瑚珠、红玛瑙珠、松绿珠、猫眼珠、凤眼珠、猴珠、灯笼珠、料渣珠等等。管珠类,用拉制成细小的空心琉璃管切割而成,因管径的粗细、切割的长短、管料的色彩各异,也有多种规格和色泽。料珠是博山琉璃制品中历史久远,花式规格丰富、产量最大、最有特色的一个品类,长期以来一向是各民族各阶层人们所喜爱的装饰品。今已为国家规定应保证供应的民族必需品之一。

料兽 是博山琉璃制传统小型儿童玩具之一。它以狮、虎、狗、马、牛、猴、羊等为题材,长不足寸,塑形古拙冼练,憨态可掬,头部特大,四足粗状,身背板平,艺人们戏称为“小板凳。”用色则大红大绿。也有一种体形较大,重达二三斤的,当地人称为“狮豹”。它色彩艳丽,形色生动,有民间狮舞之风貌,是传统料兽的代表作。博山传统料兽,民间文化特色浓郁,雅俗共赏,不仅在民间流传极广,而且也素为国内外美术界、民间艺术界和民俗学界人士所共珍。

料玉盆景 是博山美术琉璃品种之一,用玻璃料制成仿玉石纹采下端带有小孔的花瓣、叶片和枝干,以细金属丝串缀成整枝花木,放入花盆而成,宛如名贵玉石雕刻的仿玛瑙、珊瑚、茶晶、紫晶、芙蓉石等的花朵,仿墨玉、岫玉、金星石等叶片,是观赏性的装饰工艺品。

堆花料器 是博山美术琉璃传统品种之一。在刚成型的器物需要装饰花纹的部位,迅速粘上软化好的色料,并立即用钳、剪、铁片等小工具以拉、剪、搓、塑等方法塑出多浮雕似的花、叶或禽鸟等形像,稍加整形后放入退温箱内逐渐冷却即成。器形简洁流畅,花饰自然生动,可作为花瓶、花插、烟具、台灯座等,既可实用又有观赏价值,是一种普及性的琉璃工艺美术品。

套料刘花 也称“套料雕刻”、“套色琉琉雕刻”。以两层以上彩色琉璃高温融套制成器皿的坯胎,经退温冷却后,再用传统的玉石雕刻技艺用器表按设计的图案逐层精心雕磨,刻掉图案以外的套料,保留最内层色料,衬托出已刻好的不同色料层的图案花纹,具有浮雕艺术效果。最后再经抛光,整个器身和不同色彩的花纹都晶莹滋润,宛若玉雕。器形虽多为壶、瓶、罐、坛、盘、盒等,但一般都不作实用,是一种较为贵重的陈设工艺品。“套料雕刻”是博山美术琉璃品中独具特色的雕刻品种。

鸡肝石 是博山美术琉璃品中特有的一种著名色料,因其色如鸡肝、纹如佳石而得名,特点是在大片紫红色中隐有姿态万千的黑色斑纹,有的如重峦迭蟑,云影水痕,有的如古木奇石,繁花纤草,天趣盎然,令人遐想。它最适合制作格调高雅的器物,如成套文房用具,既是实用品,又是古朴凝重、典雅大方的案头陈设艺术品,历来受国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珍爱,并多次作为高层次工艺品参加全国和国际展览,广受赞誉。

鸡油黄 博山美术玻璃中名贵色料之一。它光泽晶莹如玉,滋润欲滴,色黄似鸡脂,艳丽而不浮华,天然玉石中无此色,所以愈益显得珍奇。此料多用以制成造型古朴端庄的瓶、壶、罐、盒、盘等器皿,刻以浮雕花纹。含蓄蕴藉,格调高雅,是盛销的高档美术琉璃工艺品。

淄博美术陶瓷 淄博陶瓷与琉璃并称双珍,且历史比琉璃要早得多,称誉海内外的时间也长得多。在宋代,淄博被誉称“瓷都”,不仅因其遍地瓷炉,居人相袭善陶,陶瓷产品丰富,更重要的是研制生产出了“两点瓷”(也称“油点瓷”或“天目釉”)、“茶叶末釉”等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的稀有瓷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淄博人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除恢复了几种历史失传的名贵色釉,成功地仿制了“龙山文化”的蛋壳陶之外,还创造了“红金晶釉”、“鸡血红釉”、“金星釉”和几十种黑釉变化釉。在陶瓷彩绘基础上,解决了自古以来乌金釉上不能加彩绘的难题,种类不断丰富,各种浮雕、堆雕、圆雕题材广博,人物、动物、花卉、博古文物,式样俱全,园林陶瓷古朴而新颖。并首创粉装饰画挂盘和人物肖像刻瓷挂盘,多次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赠送外国国家元首的礼品。

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雨点釉陶”。“雨点釉陶”产于博山,始于宋代,因漆黑的釉色表面上星布着斑点而得名。如果用雨点釉陶器盛茶水,则斑点便象金星般熠熠发亮。雨点釉陶当时盛行于世,并流传东瀛,为日本人所珍爱。其后,全国兴起青花白釉瓷,油滴瓷制作技艺逐渐湮没失传,后人虽曾多次努力试验,但仍未恢复。本世纪20年代,著名博山陶瓷艺人侯相会经多年反复探索实验,直到1936年才取得成功,博山“雨点瓷”自此扬名海内外。其技艺特点是:在点亮似漆的底色上,疏密有致地遍布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的银白色圆点,以茶水入器,器内金光熠熠,如注入清水或白酒,则银星闪耀,映日视之,晶莹夺目,器形端庄凝重,古抽朴雅,有宋代遗韵。现在侯老艺人已谢世,幸喜绝技后继有人,博山美术陶瓷厂生产的雨点釉陶器有双龙瓶、天球瓶、柳叶瓶,以及盘、盏、茶具、文具、酒具等种,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

山东淄博陶瓷生产历史文化


陶瓷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中国陶瓷以其独特的魅力远播海内外,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淄博地区就开始了陶瓷生产。西周初,齐国始专设“陶正”官,管理陶器生产,并在齐都城内设立制陶作坊,从事陶器的专业化生产。魏晋南北朝前后,淄博地区的陶瓷生产完成了由陶器向瓷器的过渡。唐宋时期,陶瓷生产技艺日趋精进,规模不断扩大,窑址星罗棋布,逐步形成了淄博特色,出产了一批颇有影响的陶瓷名品,寨里窑的青瓷、磁村窑的黑釉瓷、博山窑的绞胎和彩瓷等都曾名噪一时。明清时期,淄博陶瓷产品器型厚重,装饰独特,产销两旺,形成了以博山为代表的陶瓷生产和销售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淄博陶瓷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立足当地资源,开拓创新,开发出了滑石质瓷、高长石质瓷、高石英质瓷、骨质瓷等新瓷种,刻瓷艺术更是独树一帜,形成了淄博陶瓷的新特色,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竟相发展,产品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我国陶瓷生产技术和陶瓷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刻瓷艺术为淄博陶瓷增色


“淄博人对陶瓷的情感可以用"特殊"来形容,因为我刚调到淄博的时候,与淄博的各界人士谈起陶瓷的时候,大家特别兴奋。后来了解到,虽然它占淄博G D P的比重不是很大,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淄博的一张名片。”这是淄博市的一位领导在一次陶瓷会议上的一番话。“淄博陶瓷是淄博工业产业的根,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淄博陶瓷的文化内涵是任何一个产业所不能媲美的。当代国窑的标志是一些重要领域代表国家,除了日用陶瓷进入国宾馆等国家的一些场所,淄博的刻瓷大师的作品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国际友人,所以,市委提出"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当之无愧!”被誉为“陶瓷书记”的淄博市原市委书记杜祥荣接受记者采访时,历数了在不同时期淄博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特别提到了淄博的刻瓷艺术在“当代国窑”中的地位。

刻瓷艺术最早发端于乾隆宫廷造办的技艺,在光滑坚硬的瓷面上绘刻人物、花鸟和书法,它凝聚了书法、绘画艺术,也展示艺人刀法之美,还展现陶瓷作为刻瓷载体的工艺水平。刻瓷这门综合艺术所传达的特有的审美属性也使宫廷的刻瓷匠师们乐此不疲。1982年,被誉为淄博刻瓷“第一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先生把刻瓷技艺带到美国田纳西州的世博会上,同一年,李梓源在德国第34届慕尼黑手工艺品博览会获得金奖,淄博的刻瓷艺术从此走向世界,让世界通过刻瓷艺术了解了淄博,淄博也因刻瓷艺术名扬海内外。淄博刻瓷传承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技艺和价值。

张明文先生开创了淄博刻瓷艺术的先河,他的作品内容新颖,构思奇特,随物赋形,一瓶、一罐、一碟、一盏,在他手里由于被赋予新的生命而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我国政府把淄博刻瓷大师的刻瓷作品作为国礼先后馈赠给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国内外许多艺术家、收藏爱好者也把刻瓷作为珍贵藏品收藏。

目前,淄博的国家级、省级刻瓷大师达到了100多位,其中国家级的大师20余位,这对淄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淄博刻瓷大师已经成为“当代国窑”一朵奇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