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 导航 >

鉴定瓷器应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鉴定瓷器应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老古代瓷器鉴定 古代瓷器鉴定

2020-10-28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由我国所生产出的瓷器,不仅是在本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享有至高的地位。瓷器不仅仅是我国所独有的一种文化,更是我国的代表性符号。自古以来,我国的瓷器交易市场都是异常的活跃,一些品质不错的瓷器在其市场上,也都是广大收藏者们争相购买的古玩艺术品。

虽然说瓷器收藏市场十分的火热,但是瓷器的鉴别却是一个难以上手的门类,尤其是在现如今赝品横行的市场中,对于新手玩家来讲,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对于新手玩家来讲,掌握一些基本的瓷器鉴别方式,是尤为重要的。下面小编将从瓷器的器型、纹饰、胎釉、款识等方面为广大收藏者们简单的讲解一下鉴别瓷器真伪的技巧。

瓷器的器型,可以说是鉴别瓷器真伪的重要环节了。瓷器器型的鉴赏要求我们收藏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的去观察真品的器型,对于那些属于“标准器”的瓷器样式一定要了熟于心。收藏者们在观察其瓷器器型的时候,一定要从其口、腹、耳、流、足等方面进行观察。从其内部到其外部,再从局部在整体的顺序依次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总结出各个时代瓷器的异同点。

瓷器的纹饰,是鉴赏瓷器的另一大方法。瓷器的纹饰同瓷器的造型一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不管是从其题材内容、绘画风格上,还是从其装饰手法、绘画技巧上,不同时期的瓷器纹饰,都是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鉴别纹饰也是判断瓷器真伪和断代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三,从其瓷器的款识入手。款识的鉴别方法相对于纹饰来讲,要简单需要,甚至有些款识还可以依照书法的鉴别方法。简单的来讲,瓷器款识的鉴别主要是从其款识的字体,和款识的笔法这两方面入手。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瓷器底部款识的呈现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明宣德时期的瓷器款识位置比较随意,不仅仅局限于瓷器的底部。但是到了元以后,对于款识的位置有了明显的规定。

第四、收藏者们应该从其胎釉方面鉴赏瓷器的真伪。收藏者们在鉴别其瓷器的胎釉是,因先从瓷器足部没有胎釉的地方开始入手,还要注意其胎土锻炼的纯度,以及胎质的缜密程度。小编建议从无釉之处入手的原因是在于,不同的烧制方法所需要的温度也是不同的,使得其胎釉所呈现的颜色和变化也是不同的。因此,作为收藏者们的我们,一定要掌握不同朝代瓷器的烧制工艺对其胎釉的变化。

最后,收藏者们应从瓷器的烧制技术,上来鉴别瓷器的真伪。烧制技术指的是收藏者们要分清瓷器的胎,所使用的是黏土还是高岭土;是使用拉胚还是轮制;是贴花还是镂空等等。总之,瓷器的鉴赏知识不是说收藏者们三五天就能学会的,它要求其收藏者们一定要多学习积累,多与人交流沟通。

瓷器精品赏析:

1:清乾隆青花缠枝莲八吉祥大铺首尊,尺寸:高50厘米,估价:RMB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5,750,000 ,成交时间: 2019-12-04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大清乾隆年制」款。此尊造型源自上古青铜器,敞口束颈,丰肩鼓腹,敛胫圈足,肩饰模印双铺首衔环,通体罩施白釉,其上运用模仿明代永宣青花画风的点染画法,绘饰繁密的花纹,口沿至底足自上而下装饰六层纹样,分别为海水江崖纹、缠枝莲纹、如意卷草纹、覆莲纹,纹样皆分层而饰,其间以青花弦纹相隔。腹部主体纹样为缠枝寿莲纹及八宝纹样,所饰八宝吉祥纹依次为“胜利幢、宝螺、宝伞、宝轮、盘长、双鱼、宝瓶、莲花。”

2:明宣德青花凤穿花纹瓶,尺寸:高14厘米,估价:HKD 2,600,000 ~ 3,600,000,成交价: HKD 5,750,000 ,成交时间: 2014-04-09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4年春季拍卖会。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宣德本朝。 该瓶撇口,短颈,弧腹,浅挖二层足。厚壁,足底露白胎,胎釉间微现火石红。白釉泛青,器内及底色尤重,釉内满布大小气泡。颈部饰蕉叶纹,肩及底边一周回纹,腹饰双凤穿梭于山茶花间。双凤形态一致,皆为鸟首三尾,对称分布,风姿婉约,颇见飘逸之态。画工精湛,笔触细腻,为双凤增添动感。青花发色清雅,铁锈斑明显,浓淡深浅各具意态,笔道流畅大气,挥洒自如,笔墨意趣尽在眼前,气韵随笔而生,平添一份苍雅之美,尽显宣德青花魅力。底心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风骨隽秀,内蕴浑厚朴拙之法度。此器由香港佳士得早年释出,并收录于《香港佳士得二十周年回顾》之《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精选》中。

3:明嘉靖青花赶珠云龙纹「江山万代」图盖罐,尺寸:66.5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5,720,000 ,成交时间: 2006-10-07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4:清乾隆青花芭蕉竹石玉壶春瓶(一对),尺寸:高28厘米;29厘米,估价:RMB 3,200,000 ~ 3,500,000,成交价: RMB 5,600,000 ,成交时间: 2010-06-06 ,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大清乾隆年制。此青花芭蕉竹石玉壶春瓶,亦称“三友瓶”。撇口,细长颈,下腹略垂鼓,圈足外撇。造型周正俊秀,外形线条流畅优美。胎质细腻,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滑莹润,腹部饰青花芭蕉竹石图案,栏杆周围,芭蕉和兰竹生于奇石之间,生机盎然,富有园林小景的别致趣味,纹饰描绘细腻,富有层次感,地面皴法技法轻轻绘出,笔意娴熟,构图疏朗得当,给人以水墨小品画的清幽之境。颈部饰蕉叶纹,缠枝花纹以及灵芝云纹作饰,底端为明清时期习见的变体莲纹。此式芭蕉竹石图玉壶春瓶为清宫陈设之经典,及摹仿明代永宣青花而成,始见雍正时期,惟求仿古故未曾署款。乾隆继之,遂写本朝年号篆书款。其画工、神韵又为后世历朝难以企及。此双玉壶春造型不同于常见乾隆玉壶春之丰硕,而是线条秀拔,仍有雍正特点。

5:清雍正窑变釉如意耳弦纹尊,尺寸:高38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5,800,000,成交价: RMB 5,577,500 ,成交时间: 2015-06-06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雍正年制]款。本品古朴大方,线条起伏多变,瓶口外撇,颈部贴附如意形双耳,为其造型增添秀美之姿。通体色泽有如红宝石之妍丽,颈部红、蓝二彩斑斓交融,釉中诸色浑融交错,迷离迤逦,动感强烈,富于韵味,尤其泛出的数片绿色斑痕,如孔雀翎羽一般,璀璨夺目,妙不可言。底釉斑驳自然, “雍正年制”篆书方章刻款工整清晰,可为雍正御窑佳制。

6: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棱口折沿盘,尺寸:33.7厘米,估价:HKD 3,500,000 ~ 4,500,000,成交价: HKD 5,560,000 ,成交时间: 2013-04-08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

7:清乾隆炉钧釉梅瓶,尺寸:高33.8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5,546,000 ,成交时间: 2019-04-02 ,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梅瓶尺寸硕大,不为多见。瓶小口,唇微撇,短颈,丰肩,腹部下敛,瓶体修长,精美雅致。梅瓶线条流畅,极为典雅。其通体施炉钧釉,均匀纯净,淡雅光洁。足内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识。本瓶独特之处,在于其硕大尺寸,高近34公分。翻阅海内外公私收藏资料,未见其他大尺寸炉钧釉梅瓶之例。如此大尺寸之乾隆单色釉梅瓶,亦不为多见。

8:元青花云龙纹折沿盘,尺寸:直径30厘米,估价:RMB 4,500,000 ~ 6,500,000,成交价: RMB 5,520,000 ,成交时间: 2016-12-05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大盘口部折沿,弧腹平底,盘内绘云龙,昂首向前翻腾旋飞于天际。其张嘴怒视犹有宋代龙纹遗风,宋龙多三爪,本品亦相同。身体扭动变化强烈,使得龙纹更具动感。内壁绘“缠枝莲纹”,俯仰向背各具姿态,葫芦状叶片也是元代特征。口沿间绘以忍冬纹,外壁画有“变体莲瓣纹”一周,更好的展现了元青花的层次美。

此盘造型规整,纹饰繁密,画工粗犷中见秀美,体现了元代瓷艺绘画的高水准。其青花发色浓艳深沉,隐隐闪现“铁锈斑”,是由于进口钴料含铁量较高所致。胎釉与修足均体现元代晚期制瓷特点,符合“至正形”元青花的诸多标准,流传至今,殊为珍罕 。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明代瓷器鉴定从哪些方面入手


明代瓷器鉴定从哪些方面入手?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以景德镇为主的官窑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过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发展的局面。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那么,明代瓷器鉴定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胎釉

明代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如以洁白细润著称于世的成化胎体,迎光透视显出颜色深浅不同的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莹润光泽。如著名的永宣细砂底器,露胎处均可见到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民窑略显粗糙,容易辨认。

2、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若能熟练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定方法。明代造型总的特点是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永乐、宣德年间瓷器,史称“永宣瓷”。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掌握各时代瓷器品种的特征及时代风貌的同时,应侧重对器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明代永乐年间的器型古拙秀美,宣德时期造型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制作精细,独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绝后之作,若不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难以仿制成功。至于成化时期,宫庭喜好首先选用纤巧,精致的器型,碗、把杯、罐等,大的器型宫廷较少选用。余下的和大多数大的器型推向民间市场。但大多都出色地代表了当时轻盈秀致的风格,并为仿品所望尘莫及。弘治、正德时期虽器型品种不多,但却端庄秀逸。嘉靖、万历以后,器型渐趋复杂,又有许多创新之作,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时期的作品未免粗糙。

明代瓷器的造型除继承前朝的(特别是日用器)之外,产生了压手杯,鸡心杯,倭角瓶,卧足杯,斗,水注,镂空瓷器等。例如成化时期则以斗彩鸡缸杯、“天”字盖碗等为典型器物。对于造型,要从以下几点去观察:器口、颈、耳、柄、腹、底、足、流、系、以至器里。若能经常测量器体部位,体重厚薄,熟记大小,对于鉴定工作更为有利。

3、色彩

明初洪武时期的青花瓷色泽暗黑,这主要是元末明初战争频繁,苏青料进口中断,使用国产青料造成的。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基础上,又不断创新,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成为当时瓷业生产的主流。明代青花瓷器的一大特点是青花料有很大变化。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使用进口苏青料,色浓重、绚丽、鲜艳;中期以成化为代表,使用国产平等青料,色泽谈雅幽静,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使用是回青料、色彩兰中泛紫。除青花外、还有甜白、鲜红、宝石红、孔雀绿、孔雀兰、浅黄等单色釉(也叫一道釉)都很成功。到中期前后,彩瓷有了发展,出现了斗彩、五彩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瓷器。

4、瓷器纹饰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官窑瓷器的纹饰比较工整、细致,民窑器物的纹饰笔法潇洒、自由奔放,生动地表现了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愿望。画面题材很丰富,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所不有,有些画面取材于锦缎上的纹饰,或受小说木刻插图影响,或取材于戏剧、民间故事传说等。有些内容尤其是在官窑器物上,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意识,有些则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明代所画的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儿头比较肥大,不合比例,前额及后脑凸出,明代早期龙鳞画得比较精细,晚期有的龙鳞画得草率,龙爪画得比清代简单,但龙爪雄壮有力。画龙比较窄瘦、龙咀较长,一般都称为猪咀龙。此时八宝纹的排列多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后仿品有时忽略此点,在鉴定时应注意观察。明代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如梵文、阿拉伯文、寿字、福字等。纹饰多为云龙、云凤、缠枝花卉,后来出现人物、飞禽走兽、八仙、人物故事等。官窑瓷器比较工整细致,民窑比较粗放、生动。

5、款识

明代瓷器款识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

德化瓷塑鉴别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德化白瓷瓷塑是当前非常受到藏家欢迎和喜爱的一个藏品种类,尤其是对于有佛教或道教信仰的藏友的家庭,请一尊德化白瓷仙佛造像来供奉祈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藏友老方也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前些日子便请了一尊据说是清代早期的德化白瓷文昌帝君像回家。这尊文昌帝君瓷塑似乎是德化窑中的精品孩儿红,其胎体薄而细腻,釉面白中微红,有玉一般的瓷质,造像人物神态逼真,衣纹细密飘逸。老方对这尊德化白瓷文昌帝君瓷塑很为满意,谁知他的一位业内朋友到他家拜访时却告诉他这尊瓷塑并不是清代的。这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朋友告诉老方,这尊瓷塑的工艺水准还是不错,只是年代确实属于虚报。德化窑的孩儿红是一种粉嫩如婴孩肌肤的红,它实际上是从胎体往外泛出来的一种颜色。古代德化白瓷,讲究胎釉一体,所以实际上釉是透明釉,在迎光透视的情况下,肉红色应该是来自胎体而不是釉面泛出来的。现代仿古品则使用白胎,然后在外层釉面上用发一点黄颜色的釉作为装饰,使得它具有泛红的特征。老方的这件藏品就是孩儿红泛在釉表面的情况。

实际上,德化窑白瓷这种迎光透视下的颜色变化,是可以作为它年代判断的一个依据的。那么,德化瓷塑鉴别主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首先是它迎光透视情况下的颜色变化。最重要也最基础的一点,不管瓷胎的厚薄,明清德化白瓷在迎光或灯光的透视下,应该是全透光状态,透光不全即为现代工艺品。至于颜色变化,明早期胎色在透光下应白中泛粉红或肉红色,明中期则应该泛肉红或牙黄色。明晚期至清中期则以康熙为分界,康熙以前多泛肉红色,少数也泛牙黄,而康熙以后全部都发的是青白色或者泛牙黄色,孩儿红基本已经看不见。

其次,可以从釉面光亮程度来看。真正的德化白瓷釉面光亮应该是柔润的,也就是常说的温润的弱光,现代仿品则多“贼光”,即太过于新亮耀眼。最后,在瓷塑的造型上,老器物很讲究形体优美,比例适宜,面部神态端雅安详。同时在工艺上做得非常细,尤其是对于造像的发丝、衣纹、肌理的刻画,几乎达到毫发可鉴,衣薄如纱,衣褶自然重拂,甚至连指甲状态都可看出的程度。另外,我们还可以看瓷塑的易损部位,看这些部分是否有自然断面,是否是“老伤”,有没有粘接痕迹或者粘接剂是哪种。

当然,鉴定并不是完全靠固定的条例去比对,也要靠自己积累充足的经验,“双管齐下”才是硬道理。

胭脂红瓷器鉴定如何入手


胭脂红瓷器鉴定如何入手。

从大体上说,胭脂红瓷器主要是从器型、纹饰、胎釉、款识等各方面入手。

器型方面,赝品侧重于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仅举玉壶春瓶为例,自宋代始创以至晚清民国,历朝均有制作,而风格却代有变迁。如清雍正时所仿明宣德青花玉壶春瓶,虽然制作精工,但其余姑置勿论,仅造型一项的微妙差异亦可略见端倪。除整体风格外,对于不同器物,还要从口、腹、底、柄、耳、颈、流、系、足以至瓷器内部等各个局部加以观察,看看各时代有何异同。若能经常把玩和测量古瓷的器体部位,体重厚薄,熟记大小,对于鉴定工作十分有利。

纹饰方面,也同造型一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无论题材内容、装饰手法拟或工艺技术,不同时期的纹饰均有不同的表现,成为瓷器断代和辨伪的有力依据。例如明初永宣瓷器中的青料晕散和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后代仿品都不能准确再现,清雍正仿永宣器,常用复笔加重点染青花来刻意仿较宣青的效果,但因钴料不同,就无法克服色彩漂浮的弊病。又如成化斗彩文饰中“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画人物衣纹不加渲染,表里不分,如着单衣。这些微妙的时代特点,往往为后世仿造者所忽略。至于施彩工艺的演变,如成化斗彩中独具的姹紫色和不施黑彩(用黑彩勾勒轮廓线最早不应早于正德);明代及清初红彩均为深枣皮红色;明代绿彩多显黄绿色;粉彩是于康熙中晚期才出现的;此类知识必须具备。另外,纹饰图案所表现的画风和笔法,也特别值得注意。如后仿清前期珐琅彩、粉彩、五彩、斗彩等器物,运笔常显拘谨、幼稚、生疏、滞断,或图案层次不清,无生动感还有的纹饰过于细腻,亦足以引起我们的怀疑。

胎釉方面,胎为骨,釉为衣。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入手,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因时代淘炼方法有别,明代以前较之清代、民国,胎土中含金属杂质为多。如著名的永宣细砂底器,露胎处可见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而后仿清代、民国胎体,却均因淘炼过细,没有这种氧化斑,成为赝品致命的破绽。另外明代胎体迎光透视,多显肉红色;明成化胎体透光显牙白和粉白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显青白色。清康熙瓷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为清末初仿品所不能及;而很多日本仿中国明清瓷器,其胎质烧结瓷化的程度又过高,以指轻扣,发声清越,就仿品之逼肖而言,亦成缺陷。至于鉴别釉面,主要应注意观察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釉层的厚薄,以及气泡的大小和疏密程度。例如明代瓷器釉面都闪现不同程度的青白色,器足釉面与器身釉面多不一致;明早期釉面常有无色的自然开片及缩釉现象;明代宣德的桔皮釉,与清雍正和晚清、民国时期后仿器的小波浪纹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清康熙瓷器釉面具有紧密感,出现硬亮青釉,浆白釉,并有破泡现象。种种,各自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对于识破伪品最具说服力。另从釉面的新旧光泽看,很多仿作者故弄玄虚,将仿品釉面作旧:土埋,打磨,药滑,茶煮,浆沱,甚至稍加损破,以示出土状。然后这些不自然的作旧光泽,决无古瓷那种年深日久、自然形成的“酥光”现象。

款识方面,历代更是千差万别。体会各代识的不同风格,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瓷器款识相互比较,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还应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景泰蓝如何鉴定?从四方面入手


景泰蓝如何鉴定?从四方面入手

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一种复合工艺品,用细扁的金属丝做线条,在红铜制的胎上焊接出各种图案花纹的轮廓,再将各种颜色的矿物质珐琅釉料填在花纹内,经烧制、多次打磨、镀金等几道工序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当时以满足皇家需求,宫廷制品偏多。而到了清代,制作上得到了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乾隆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辉煌。

景泰蓝的鉴定首先要从造型、用料、纹饰、款识、工艺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造型方面:元代、明初时期的器型比较高大、粗壮,罐子和玉壶春瓶较多,明代中后期陆续出现大盘子、大壶、成组成套的供器。到了清代出现屏风、宝座、鼎炉、香薰、碗、碟、盘等生活用品。

用料方面:元代、明初时期的器物从外部用高倍放大镜看器物表面的珐琅料中,上面有大小不均的色块又称“色斑”。而明代景泰后期器物上的细扁的金属丝都是黄铜制成的,而珐琅料色彩晶莹剔透、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颜色上,红如鸡血,蓝如靛,白如凝脂,紫如紫晶。到了清代器物的胎体出现了变化,有钢、铁、铜、陶、瓷、玻璃等材质的。

款识方面:元代、明初的作品是无款的,明代的款识以宣德最早,其次景泰、嘉靖、万历等出现,例如“大明宣德年制”的六字款文都是铸出来的,如果发现是刻上去的即为仿品。清代款识例如“雍正年制”的四字款文是阴刻的仿宋体字,“大清乾隆年制”的六字款文是阳刻的楷体字等。

工艺方面:元代、明初器物的腹部,从内不看有接胎的痕迹,也叫“接胎痕”明代景泰之后的珐琅器上的细扁金属丝都采用黄铜丝。镀金都用火镀。而到了清代工艺上出现了画珐琅器又称“广珐琅”,就是用笔将珐琅料花在胎体上,再放入窑中烧制出多彩的珐琅器。

如何鉴别民国瓷 收藏应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资料图片)

喜欢收藏民国瓷的藏家都知道,民国瓷器存在着不少赝品,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民国时期的老艺人仿造了不少民国瓷。由于民国瓷器不断升值,新仿赝品也层出不穷,给涉足瓷器收藏的新藏友设下重重障碍。

以前我在地摊花80元收藏了一只民国粉彩龙凤茶壶,这只茶壶民国特征明显。壶高16厘米,壶盖上及壶面分别有题句,文字均为繁体字。壶底上有“江西陶兴出品”抹红款识。茶壶釉面莹润,龙飞凤舞彩绘栩栩如生。

鉴别民国瓷需要从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等方面综合鉴别,稍有不慎就会误断。

鉴别民国瓷我建议要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一比器型。民国真品的器型传承有序,都是民国按各朝已有的器型仿制。而赝品器型有些非驴非马,常常是随心臆造。

二比胎质。民国真品胎质较粗松,因此手感适中。赝品胎质细腻,所以手感都较重。

三比釉质。1916年郭世五在景德镇督烧的民国御用瓷与珠山八友烧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质都精细,其他瓷器的釉质较粗,尤其是生活用瓷,釉面常有不同的棕眼与乔麦地。

四比纹饰。民国真品的纹饰都带有自然舒展的神韵,赝品纹饰生涩之中显出貌合神离。

五比描金工艺。描金工艺是民国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实施描金。民国真品描金的金色都纯正,赝品描金不纯正还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黄的败叶色,与真品描金相差甚远。

六比款识。民国的堂名款与人名款都很规整而清晰,款识是从右向左排起,款识自然流畅。赝品仿款十分拘谨不自然,方章仿款松散无力不清晰,且题句常常出现简化字。

两区别。一是民国真品釉面莹润与赝品釉面贼光的区别。二是民国真品底足自然磨痕与赝品底足打磨作旧的区别。

鉴识民国瓷要从4个方面入手


鉴识民国瓷要从4个方面入手。

所谓民国瓷,是指从1912年至1949年间由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这近40年的时间,上连清末,下接现代,因此,瓷品上出现的特征也有一些变化,早期与光绪朝瓷相似,晚期又与现代瓷相近。民国瓷中,大量的是日用生活瓷,其中的制作精良者,也值得收藏。

鉴识民国瓷,也应从胎、釉、彩料和老气4个方面入手去进行。

民国瓷的胎质,早期普遍见粗松,较晚清尤甚,胎釉结合部多泛黄色。也有精细的,与晚清精品相类。现代仿品胎质做得反而坚密而生硬,分量或轻或重。民国晚期由于工艺操作机械化程度提高,坯胎整齐划一,厚薄均匀,切割精准,胎土细润,铁星减少。另外,由于窑炉和燃料的改进,器物受火均匀,胎土瓷化程度提高,不易变形,胎体坚致。民国瓷的釉面,一般来说大都略微泛黄,表面光泽柔和,给人一种松软之感。现代仿品则光感过强,没有柔和感。民国后期釉料经过机械处理,釉面明净细润,但同样光亮柔和却不刺眼,这是由于时间在里面起作用。民国期所用青花料,一种是沿用清代料,但多有杂质,因而多数呈色发灰,不像前朝瓷发色有精神。另一类发色也见纯正艳丽的,却不够沉着,不能入骨,有漂浮感。民国瓷施彩已逐渐不取矿物颜料而采用化工颜料,色彩纯度提高,少有杂质。仿品色彩死板,少有鲜活之气。识民国之器,要多从老气着手。民国至今,至少五六十年以上,传世品上应有包浆,凡釉面色泽全无者,多数是为去浮光而用酸作假过的。此外,民国器绝大部分是传世品,应有擦痕和使用之痕。但若发现有人为的方向一致的细小而密集的擦痕,这是作伪者为了去除瓷面的浮光所为,那么,此品也就可以断为新品。

民国期大量仿制历代名瓷,但仔细观察不难区别。民国所仿的三国、两晋和南北朝瓷,其釉面和胎土的结合不如真品紧密,胎质也不如真品坚致。仿隋唐五代白瓷,胎骨过白,釉色过亮,与该几朝的胎釉特点不一。其所仿宋元名窑瓷,一是制作粗糙,颜色不纯,釉质也较粗。所仿的钧窑、汝窑、哥窑等瓷,均不能做出这些名窑瓷的特定特征。所仿明代器也是这样,胎体不如真品厚重,又无真器的丰满、浑厚、庄重和古朴之气,里子处理不到位,器物一般无接痕,器底露胎处火石红不如真品明显,底足大都挂釉,青花用料与前朝不同,出不了明代青花的凝重、古雅和绚丽鲜艳的效果。所仿康雍乾三代之瓷,青花器由于用料不同,色彩无沉着感,发色呆滞、死板,层次也少,康雍乾三朝时青花的青翠艳丽之感全失。所仿这三朝的粉彩瓷,施铅粉过多,彩料浓重,像涂了一层油漆一样,表现死板,没有层次,也没有立体感。此外,就是制作粗糙,画技拙劣,做不出前朝的风格。无论在制作上,还是在画意画工上均不能与前朝相提并论,仔细品味,不难鉴别。

浅绛彩瓷和新粉彩瓷是民国时期的两种重要瓷类品种。鉴赏要点略述如下:

浅绛彩瓷,是因绘画技法而名的一种彩瓷。咸丰、同治年间,由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一批画家把由黄公望当年首创的以淡赭石与水墨相间渲染而成的一种山水设色画法,运用到彩瓷的绘画上,在白瓷上绘上花纹,再染以淡赭色和少量的水绿、草绿和淡蓝等彩,经低温烧成。色调清淡柔和,颇具文人雅趣。所绘题材已不局限在山水,更有人物、花鸟和走兽之类。早期多由文人画家作画,后来制瓷画匠也纷纷加入其中,仿而作之。因此,鉴识这类瓷品,除了要看其胎釉特征和老气程度外,主要要看其画工画意水平如何。

新粉彩瓷产生于民国三十年代前后。当时景德镇瓷厂聚集着一批着名绘瓷艺人像汪晓棠、王琦、周筱松等,包括后一些时候的“珠山八友”等,在吸收浅绛彩绘画技巧的基础上,拓宽了用色用彩的路子,以富丽的浓墨重彩替代了浅淡而年久易掉色的浅绛彩,创出了色彩浓重的新粉彩。两者的区别在于:浅绛彩是文人画家把纸绢上的文人画移植到了瓷面上,所追求的是一种文人雅趣;而新粉彩则是制瓷艺匠模仿文人画家在瓷上作画,他们注重于色彩的明丽,所追求的是一种明快的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更迎合大众化的欣赏要求。鉴识新粉彩也和浅绛彩一样,除了观其胎、釉和老气外,更要看画工,特别是遇到名家署名的作品,一定要从其绘画风格和水准等方面仔细去识别。凡遇画意一般,画工草率者,即便写的是名家大名,也不要轻意认定。

【陶瓷文化】如何鉴别民国瓷 收藏应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资料图片)

喜欢收藏民国瓷的藏家都知道,民国瓷器存在着不少赝品,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民国时期的老艺人仿造了不少民国瓷。由于民国瓷器不断升值,新仿赝品也层出不穷,给涉足瓷器收藏的新藏友设下重重障碍。

以前我在地摊花80元收藏了一只民国粉彩龙凤茶壶,这只茶壶民国特征明显。壶高16厘米,壶盖上及壶面分别有题句,文字均为繁体字。壶底上有“江西陶兴出品”抹红款识。茶壶釉面莹润,龙飞凤舞彩绘栩栩如生。

鉴别民国瓷需要从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等方面综合鉴别,稍有不慎就会误断。

鉴别民国瓷我建议要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一比器型。民国真品的器型传承有序,都是民国按各朝已有的器型仿制。而赝品器型有些非驴非马,常常是随心臆造。

二比胎质。民国真品胎质较粗松,因此手感适中。赝品胎质细腻,所以手感都较重。

三比釉质。1916年郭世五在景德镇督烧的民国御用瓷与珠山八友烧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质都精细,其他瓷器的釉质较粗,尤其是生活用瓷,釉面常有不同的棕眼与乔麦地。

四比纹饰。民国真品的纹饰都带有自然舒展的神韵,赝品纹饰生涩之中显出貌合神离。

五比描金工艺。描金工艺是民国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实施描金。民国真品描金的金色都纯正,赝品描金不纯正还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黄的败叶色,与真品描金相差甚远。

六比款识。民国的堂名款与人名款都很规整而清晰,款识是从右向左排起,款识自然流畅。赝品仿款十分拘谨不自然,方章仿款松散无力不清晰,且题句常常出现简化字。

两区别。一是民国真品釉面莹润与赝品釉面贼光的区别。二是民国真品底足自然磨痕与赝品底足打磨作旧的区别。

鉴定明代瓷器可从五个方面着手


鉴定明代瓷器可从五个方面着手。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以景德镇为主的官窑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过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发展的局面。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鉴定明代瓷器,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1、胎釉

明代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如以洁白细润著称于世的成化胎体,迎光透视显出颜色深浅不同的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莹润光泽。如著名的永宣细砂底器,露胎处均可见到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民窑略显粗糙,容易辨认。

2、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若能熟练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定方法。明代造型总的特点是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永乐、宣德年间瓷器,史称“永宣瓷”。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掌握各时代瓷器品种的特征及时代风貌的同时,应侧重对器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明代永乐年间的器型古拙秀美,宣德时期造型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制作精细,独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绝后之作,若不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难以仿制成功。至于成化时期,宫庭喜好首先选用纤巧,精致的器型,碗、把杯、罐等,大的器型宫廷较少选用。余下的和大多数大的器型推向民间市场。但大多都出色地代表了当时轻盈秀致的风格,并为仿品所望尘莫及。弘治、正德时期虽器型品种不多,但却端庄秀逸。嘉靖、万历以后,器型渐趋复杂,又有许多创新之作,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时期的作品未免粗糙。

明代瓷器的造型除继承前朝的(特别是日用器)之外,产生了压手杯,鸡心杯,倭角瓶,卧足杯,斗,水注,镂空瓷器等。例如成化时期则以斗彩鸡缸杯、“天”字盖碗等为典型器物。对于造型,要从以下几点去观察:器口、颈、耳、柄、腹、底、足、流、系、以至器里。若能经常测量器体部位,体重厚薄,熟记大小,对于鉴定工作更为有利。

3、色彩

明初洪武时期的青花瓷色泽暗黑,这主要是元末明初战争频繁,苏青料进口中断,使用国产青料造成的。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基础上,又不断创新,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成为当时瓷业生产的主流。明代青花瓷器的一大特点是青花料有很大变化。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使用进口苏青料,色浓重、绚丽、鲜艳;中期以成化为代表,使用国产平等青料,色泽谈雅幽静,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使用是回青料、色彩兰中泛紫。除青花外、还有甜白、鲜红、宝石红、孔雀绿、孔雀兰、浅黄等单色釉(也叫一道釉)都很成功。到中期前后,彩瓷有了发展,出现了斗彩、五彩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瓷器。

4、瓷器纹饰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官窑瓷器的纹饰比较工整、细致,民窑器物的纹饰笔法潇洒、自由奔放,生动地表现了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愿望。画面题材很丰富,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所不有,有些画面取材于锦缎上的纹饰,或受小说木刻插图影响,或取材于戏剧、民间故事传说等。有些内容尤其是在官窑器物上,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意识,有些则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明代所画的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儿头比较肥大,不合比例,前额及后脑凸出,明代早期龙鳞画得比较精细,晚期有的龙鳞画得草率,龙爪画得比清代简单,但龙爪雄壮有力。画龙比较窄瘦、龙咀较长,一般都称为猪咀龙。此时八宝纹的排列多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后仿品有时忽略此点,在鉴定时应注意观察。明代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如梵文、阿拉伯文、寿字、福字等。纹饰多为云龙、云凤、缠枝花卉,后来出现人物、飞禽走兽、八仙、人物故事等。官窑瓷器比较工整细致,民窑比较粗放、生动。

5、款识

明代瓷器款识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鉴定瓷器应从那几个方面入手》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鉴定瓷器应从那几个方面入手》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