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为什么古代瓷器好 > 导航 >

为什么青花瓷在古代很受欢迎

为什么青花瓷在古代很受欢迎

为什么古代瓷器好 古代瓷器为什么这么贵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2020-10-28

为什么古代瓷器好。

青花瓷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国粹之一,它的美,它的雅,不仅让现代人追捧,也深受古人的喜爱。那么,为什么青花瓷在古代很受欢迎呢?它有什么好处呢?

马未都曾说过,元青花的出现,一统江山,君临天下,确定了青花在陶瓷界的霸主地位,七百年来无法震撼。他的话并不浮夸,也没有虚假,实际上,马未都先生对青花瓷的评价非常符合实际,要知道,青花瓷在国内是瑰宝,在国外依然不相让,很多老外也是争相收藏。2005年,英国伦敦就曾拍卖一件元青花瓷器,即鬼谷下山青花大罐,这个藏品最终的成交价格是2.3亿人民币,在当时可以买两吨黄金。

那么,问题来了,青色在古代其实并不是主色调,也不是帝王贵族喜欢的颜色,为什么青花瓷却被古人如此追捧呢?喜欢青花瓷的人如此之多呢?

北宋时期,中国出现了五大名窑,这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大部分都是单色瓷器,很少有纯色瓷器出现,而到了元明清之后,单色瓷器就慢慢多了起来,其中最多的就是青花瓷。

元朝以来,青花瓷是主流瓷器,它虽然不是元代独创的,但是却在元代发展成一个高峰期。所谓“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元代青花瓷之所以如此价值之高,与其形成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一、背景

我们都知道,元代建立政权之后,设立了浮梁瓷局,浮梁是哪?实际上浮梁就是我们现在的景德镇,这里盛产瓷器,也盛产茶叶,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提到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就是说的这里。景德镇在瓷器烧制方面工艺非常成熟,而且匠人非常多,有名大家更是不少,他们为元青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颜色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并不怎么喜欢青色,大多是红色、黄色为主色,但是,青色的瓷器却能拥有如此广大的粉丝,深受后世人乃至帝王将相的喜爱,这着实让很多人吃惊。小编了解到,元代人之所以推崇元青花,主要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是苍狼白鹿的后代,而苍即蓝色、青色,所以,烧制的瓷器青色为尊。

三、题材众多

元青花的题材非常多,覆盖面也很广,大到人物、龙凤、走兽,小到花卉、鱼藻,任何一种图案都能作为元青花的题材出现。

除此之外,元代以后,北方工匠大量南迁,很多有名的工匠都搬到了男方,因而男方的制瓷 技艺发展起来。而元青花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然就更受欢迎了。

青花瓷精品拍卖成交价格参看:

1:清乾隆青花山茶花纹太平有象瓶,尺寸:高27厘米,估价:RMB 12,000,000 ~ 18,000,000,成交价: RMB 16,240,000 ,成交时间:2010.11.2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本品器型隽秀别致,化裁于观音尊,颈部细长,贴饰象首为耳,寓太平有象之意。检阅公私收藏数据,乾隆一朝未见有相同之器,本品设色淡雅,应为乾隆后期御窑仿成化风格的珍稀佳作,因而在装饰风格和表现技法方面均有别于传统面貌,展现后期官窑的新姿采。本品装饰可贵之处当推象首耳饰,写实逼真的特点令其更见精致可爱。象首作为耳饰在元代已经流行使用,英国前戴维德基金会典藏“元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瓶一对”即是目前所知具备明确纪年的最早实例。其在清代官窑之中的使用,始于乾隆一朝,在早期洋彩瓷器上已经颇为风行,例如清宫旧藏洋彩蓝地云凤纹象耳瓶、镂空开光花卉纹象耳转心瓶、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等,(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页151,图134;页174,图155;页176、图156。)举凡所见皆为当今旷世重器,而青花的使用则仅见本品一例,殊为可贵。本品之象首耳饰面目清晰,神态温顺,先以模印成型再加雕饰处理,涂抹青花,点画双睛,留白长牙。如此处理有别于上述诸瓶,更见细致逼真。与其相同之实物仅见广西博物馆藏“乾隆 斗彩象耳瓶”,两者的形态与处理技法完全一致,相信它与本品应同出一模。本品整体构图,疏密相宜,气息清新,青花淡雅鲜亮,绘画尤称独特,全器纹饰自口沿而下,细分七层,其中颈之下部茶花叶取代常见的蕉叶纹竖列装饰,茶花苞蕾穿缀肩部一周,分隔颈腹上下空间,极为特殊,应是配合主题纹饰—缠枝茶花图案进行的创新设计。所绘缠枝茶花,风姿绰约,或妍放盛开,或含苞吐萼,花瓣以线描手法绘就,边沿留白更突显花朵之三维效果。花叶深浅相间,展示阴阳反侧之姿,更能映衬出画面的层次感,可谓匠心独具。阳面叶脉留白,新颖别致,如此技法始见明万历后期的民窑青花瓷器,具体做法是在钴料绘出花叶,待晾干之后,以细竹签在上面剔出叶脉,露出胎土,覆施白釉,入烧遂成。该青花装饰手法在清代官窑之中极少出现,因此本品堪称孤例。茶花因其形姿优美,叶浓绿而光泽,花妍丽而缤纷,盛开冬春之际,凌寒霜而暗香长久,故既有“秀外”的艳姿,又具“慧中”的傲骨,自古备受文人所爱。宋代文豪苏东坡在题赵昌的《山茶图》中赞其“岁寒姿”,明画家沈周在《红山茶》题画诗中誉其“雪中葩”,乾隆皇帝亦赋诗《咏山茶》一首:“火色宁妨腊月寒,猩红高下压回栏。滇中品有七十二,谁能一一取次看。”盛赞茶花之妍美。茶花在永宣官窑装饰上颇为流行,却是乾隆御瓷之中鲜见的主题纹饰,例若本品,可谓凤毛麟角。其集象首为耳,采茶花为饰,寄寓太平长春之意,是为乾隆皇帝晚年心境之写照。

2:明宣德青花麒麟纹花口大盘,尺寸:高9.5厘米;口径77厘米;底径57厘米,估价:RMB 15,800,000 ,成交价: RMB 15,800,000 ,成交时间:2009.12.06,拍卖公司: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9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菱花形口,浅弧腹,圈足。盘心绘麒麟纹,麒麟,与凤、龟、龙,谓之四灵,代表着祥瑞。周围饰一周波涛纹。浅弧腹部绘缠枝牡丹纹,富贵娇艳。口沿仍为一圈海水波涛纹。造型硕大,保存完整,可谓珍品之中的重器。

3:明成化青花狮子戏球纹大盌,尺寸:20.6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15,700,000 ,成交时间:2017.04.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仿款。

成窑之品,独辟蹊径,在景德镇御制瓷器中,鹤立鸡群,世人搜求若渴。若论胎釉,可谓无出其右,成品皆质感卓绝,器身绘饰恬淡柔雅,笔触秀逸,引人入胜。

此盌纹饰及率意画风承宣德风范,亦吻合其成化初年之断代。成化一朝,以宣德青花为模范,故犹以借鉴。本品盌底着仿款,或藉此述其灵感所出,并表对先朝成就之尊崇,更显对宣德瓷之青睐。此盌虽似宣德,然其钴青流畅,且无黑疵,乃典型成化初年青花特征。

4:明嘉靖青花龙凤纹活环双耳瓶(一对),尺寸:高17.7厘米;高16.5厘米,估价:RMB 10,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RMB 15,640,000 ,成交时间:2017.12.03,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单排楷书款。

青花活环耳瓶,乃明代御窑最为传统的样式之一,于嘉万年间尤为盛行。此形制乃源自古青铜投壶造型,早于洪武时期内府便有烧造,见美国旧金山美术馆藏一例明洪武釉里红云龙纹环耳瓶,因器形典雅肃穆,当为供器。嘉靖时期承袭此瓶式,亦符合当时信奉道教之时代背景。查诸公私典藏,台北故宫有同为嘉靖款的一近乎相同之例(见参阅1),可知此类瓶式为宫廷御用之物。而与本品形制、纹饰相类者,另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见参阅2)、香港中文大学美术博物馆(此瓶耳下活环已佚失)、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万历款三例,可证此种瓶式之一脉相承,流传之珍罕。此明嘉靖御用青花凤纹活环耳瓶,造型小巧规致,遍身青花瑞福图式,仙气袭人,应为帝王掌中把玩之物。通体施釉,青花装饰,口沿横书“大明嘉靖年制”款。观其双耳活环处,轻薄纤细,成形不易,尤可窥彼时官窑烧造工艺之高度。完整保存至今,实属难得。本瓶以云凤纹为主饰,自上而下环饰多层纹样,纹饰虽层层相隔,实则互为呼应。凤凰展翅飘尾,尾部毛发呈锯齿状,画风朴拙奔放,富集时代特征。且见四周伴以祥云纹,仙气缭绕,道教色彩甚浓。明世宗祈愿万寿无疆,喜好祥瑞图式,下必趋之好之,故令此种纹饰于嘉万年间蔚然成风。嘉靖青花以石子青与回青料配合使用,最是独特,不见成化青花之浅淡,亦无永宣铁锈斑之冷峻,自是鲜亮艳丽,诚如《陶说》所称“幽菁可爱”,与人以浓烈而自然的美感。此瓶釉色肥腴莹润,青花色泽明亮,甚具嘉靖青花之时代特征。此形制虽非少见,而制作却不流于形式。尤其青花纹饰之绘画,笔意潇洒,着色自由,乃匠心所至也。此式铺首衔环双耳瓶的原型来自周代盛酒之具—青铜壶。宋代金石学兴起,尚古之风盛行,青铜壶与其它商周古物一起得以出土,并被好古者收藏和摹制。宋室南渡之后朝廷对礼制的匡复和修订不遗馀力,极大推进礼器的复古思潮,确立新式礼器的功用,此式铺首衔环双耳壶随之更多地向礼器性质转变,其材质也在多元化发展,其中瓷制者日益风行。在元代此式瓷制瓶开始成对供奉于神台前,已成制度,并且被元代的龙泉窑和景德镇窑广泛生产,质量高低不同,充分适应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如英国戴维德基金会所藏的著名至正十一年铭元青花龙纹瓶因其铭文“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一副”而明确其作为神前供器的身份,亦可以证明,此式样的花瓶是与香炉配套使用。明承元制,洪武和永乐时期内府继续在景德镇烧造此式供瓶,可证实物为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明洪武釉里红云龙纹环耳瓶”和1983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遗址永乐地层出土甜白釉铺首衔环耳瓶。

5:明宣德(1426-1435年)青花缠枝花卉菊瓣纹花浇,尺寸:高13.4厘米,估价:RMB 10,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RMB 15,525,000 ,成交时间:2018.12.08,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

唇口,直颈,颈侧饰有曲柄,溜肩,圆腹下垂,卧足。器腹中部接胎,肩颈结合部凸出,有明显接胎痕。圈足内露胎,胎体呈米汤色。外壁通体以青花装饰,唇部两圈弦纹,颈部及肩部切削成多棱面,棱面上绘饰菊瓣纹,富立体感。腹部主题绘缠枝花卉,花叶旖旎,花型娇柔可爱。宣德青花以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绘制,青花发色青翠沉稳,深浓处多黑褐色结晶斑。结晶斑系钴料中窜出,或浮于器表,或下陷于胎骨,使宣德青花更加妙不可言。腹上留白处书青花六字单行款“大明宣德年制”。

6:明成化青花婴戏图碗,尺寸:直径21.5厘米;高10.3厘米,估价:HKD 10,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HKD 15,340,000 ,成交时间:2019.10.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本碗侈口,窄圆唇,弧形浅壁,矮圈足。碗内口画两道青花一周。外壁绘山水园林奇石景致,中着十六童子于座园中嬉戏,圈足画回纹一周,口、足加饰青线六道。青花浓艳晕散,深处见黑色结晶斑,白釉微泛青色,凝润细致。器底无款。百子图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子孙昌盛、万代延续,为明代时期宫廷艺术品的重要题材。成化皇帝十八岁登基,一直对未有继位人而耿耿于怀。成化皇帝的宠嫔万贵妃比他年长十八岁。万贵妃所生的孩子夭折后,她亦不允许其他妃嫔诞下子嗣,以免自己失势。妃嫔中纪氏隐藏怀孕的消息,顺利诞下儿子,并将他收藏抚养至五岁,避过了万贵妃的加害,后来皇子继位为弘治皇帝。成化皇帝后期深恐后继无人,尤其偏爱寓意儿孙满堂的吉祥纹饰。

7:清乾隆青花鹤鹿同春胆式瓶,尺寸:高26.3厘米,估价:RMB 5,500,000 ~ 8,500,000,成交价: RMB 15,120,000 ,成交时间:2010.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5周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製”款。

本品俊秀优雅,小巧怡人,执之于手,甚适于心,器身以青花描绘《六合同春图》,图中合欢树前瑞鹿回首仰视,与飞翔在天的仙鹤相呼应,另一仙鹤则伫立在梧桐树干上,梧桐枝叶婆娑,生机盎然,虬枝蜿蜒于瓶颈之际,使得画面构图饱满,地上叠石错立,翠竹相掩。绘画精美细腻,处处一丝不苟,有如瑞鹿,均以极细之笔触反复点涂轻画,将鹿毛质感表现得极为逼真,其情态之写实传神,叹为绝妙,又见苍枝之渲染,叠石之层次,均展示非凡的绘画技巧。所绘青花出色秾妍,于莹白滋润的釉面映衬之下,益见清雅逸致。

8:明永乐青花缠枝四季花卉纹折沿洗,尺寸:直径26.3厘米,估价:HKD 12,000,000 ~ 18,000,000,成交价: HKD 14,500,000 ,成交时间:2017.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这件珍贵的永乐盆,将借自西亚伊斯兰教地区的器型,融入了中国的纹饰设计中,表现极为杰出。此盆独特的器型,系源自近东的金属器与玻璃器。

永乐时期所烧制的青花折沿盆有各种不同的大小,口径从16.5公分至31.6公分不等。此器口径26.3公分.属于中等尺寸。大部分青花折沿盆的口沿均绘海水波涛纹,此器即为一例。这种特殊的海水纹乃永乐朝御制精品的特征,只有尺寸非常大的永乐折沿盆,其折沿才会有不同的纹饰,如南京博物馆藏一例(口径30.9公分),参见《中国南京博物馆所藏–复苏的南迁文物》,东京,1998年,页34,图版6号,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口径31.6公分),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裹红.上》,香港,2000年,页52,图版49号,口沿均绘精巧的缠枝石竹纹。这两件大型折沿盆之盆心亦有不同的装饰,均为里心饰吉祥纹.外绕莲瓣纹.外围饰回纹;但中小型折沿盆的盆心,则绘上精致的缠枝如意云头纹,外围饰以一般的海水纹。本器的器型似仍延续至宣德时期,但为时应颇为短暂,一件具宣德款的例子可参见日本的大和文华馆藏品,见《大和文华馆所藏品图版目录7-中国陶磁》,奈良,1977年,图版134号。然而宣德的折沿盆的装饰手法已然不同。本器具有永乐时代雅致的装饰风格,以及近东的优美造型,两者结合之下,成就此一魅力独具的精品。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木纹砖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木的民族,从古至今,木材都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从木建筑、木家具,到各种木制用品,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影随形。中国人之所以对木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木材取自自然,其颜色、纹理、质地均富有天然的美感与质感。

为何如此痴迷木?中国古建筑发展历史,木材使用频率最高,以木为结构主题,也就是东方神韵的“木文化”建筑。

主要是几个方面的:古人哲学认知与自然密切结合即为崇尚自然,与西方征服自然的“石文化”对比鲜明。

其次,堪與术即是风水学中即为重视的,木主春天,具有生发性,“绿树成荫”即为良宅,能够避凶养气。除此之外,传统五行中“木”代表生生不息,树木是与天地的流通,也是表达愿望的途径,每个生活细节与木息息相关。

木材带给人自然亲和的感受,是任何一种建筑材料无法替代的。木纹视觉上纹理美观、色泽多样。使人感觉舒适,减压,能够令人感觉温馨、自然、安宁、舒适。

顺辉木纹砖,木材真实纹理再现,一比一还原,颜色、纹理、质地均富有天然的美感与质感。铺贴效果大方、自然,体现出一种追求时尚、自由的生活态度。回到家的那一瞬间,就仿佛回到了可以治愈心灵的森林深处,放松、惬意。

隋白瓷近几年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在二零一五的时候,一位来自美国的古董商做了一个关于白瓷的专展,当他刚刚把这些白瓷销售信息贴到自己的主页上,就收到了无数个求购电话,很多器物在展览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销售一空,包括那套著名的隋代盏托和杯子,虽然在品相上面还是有所缺陷的,但是依然受到了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的追捧。那么问题来了,以前阳春白雪的隋白瓷为什么一下子如此受欢迎呢?国人的审美真的达到了这种高度了吗?

隋白瓷诞生于公元七世纪,当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还在用陶器做的碗吃土豆的时候,中国的贵族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晶莹剔透的白瓷杯喝酒了。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了陶和瓷的区别,一直在尝试着做陶瓷,但是在胎土的温度以及釉的透明度上面,一直没有达到瓷这个级别,东西晋南北朝的越窑,它的胎土温度稍微低了一些,可以归于“炻”这个范围,它是介于陶和瓷之间的,但是隋白瓷的出现彻底地宣布了“瓷器”的发明,实现了从毛毛虫到蝴蝶一样的蜕变。

从本质上来说,白瓷的美就是一种极简主义,它不能通过彩绘来表达作者的思想,甚至不能像其他单色釉一样通过釉色的多变性来表达器物的美,像越窑、龙泉窑、汝窑,它们往往是通过釉色的多变性来表达一件器物有层次、有肌理,甚至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的一种美,白瓷却做不到这一点。白瓷只能够追求一种更加纯粹的美,把各种技巧融化到背景里面去,可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这就像是做菜一样,最高级的菜绝对不是“满汉全席”,用熊掌、鹿茸、燕窝、鱼翅等名贵食材,用这种烹饪技巧,堆砌成各种稀奇古怪的造型,再用各式名贵的餐盘端出来的宫廷菜肴,它的难度只在于堆砌了成本,堆砌了人力,缺少了对食材本身的深度理解,更高级的菜是大道至简的菜,而白瓷就如同一道一道简单的“开水白菜”,第一眼貌不惊人,但是却非常耐看。要想做到这一点,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成功,而是来自于隋朝制瓷工匠们大量的努力工作,隋白瓷追求的是简约,而绝不是简单,这也是他之所以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泰伦斯600x1200mm规格瓷砖为什么受欢迎


新时代、新潮流、新追求、新规格。现在不管是设计师设计的案例,还是全国的建材市场,600x1200mm的瓷砖越来越流行。

相比传统规格的瓷砖,现在年轻一代客户装修更偏好选用身材颀长的不拘一格的规格瓷砖来作客厅瓷砖。年轻一代的视野更开阔,追求更高、时尚感更强。而泰伦斯600x1200mm瓷砖无论在空间的视觉延伸感,或设计的新意上,都比传统正方形规格略胜一筹,所以获得新一代装修者的青睐也就可以理解了。

一、欣长的身材,更显时尚感

随着时代的进步,消费者观念的改变,越来越享受生活,追求极致。而对于家居环境,一成不变的装修风格已经适应不了当下消费观念的改变。泰伦斯600x1200mm规格的瓷砖应运而生,就像女生高挑的身材,空间延伸感更好。

(泰伦斯HVTVP24605铺贴效果图)

二、充分延伸纹路的美观

瓷砖大规格的呈现,可以充分的展示空间的延伸感,尤其是泰伦斯600x1200mm长方形能够使得纹理更加生动、韵味。

三、大规格减少缝隙,更美观

因为更大,所以图案纹理更清晰、更逼真、更丰富;因为更大,所以生产标准要求更高,瓷砖质量过硬;因为更大,铺贴起来的空间延展性更优,时尚感更强;因为更大、其内涵更加丰富。

(泰伦斯HVTLPA24606铺贴效果图)

四、可加工切割,更灵活应用

铺贴方式变化多端,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改变铺贴方式。可以横向铺贴。纵向铺贴、工字形铺贴、交错铺贴、混合铺贴。更具灵动感、设计感与时尚感。

五、无切割上墙,加工更简单

随着消费者审美提升,墙砖从瓷片变成了田园仿古砖。有升级为瓷质切割,到现在的600x1200mm上墙无缝铺贴不仅仅是档次提升,而且空间感更加美观、大气。

六、技术进步使价格可以接受

原有瓷砖600 x600 mm 、800x800 mm规格到处都是,过于死板、常规,更大规格的600x1200 mm使空间更加大气。由于消费升级,年轻消费者越来越倾追求时尚,追求极致,追求更加个性的瓷砖。泰伦斯瓷砖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使几年前高不可攀的进口瓷砖。到现在泰伦斯质优价廉的瓷砖。

(泰伦斯HVTLPA24601铺贴效果图)

为什么青白瓷会被青花瓷取代?


为什么青白瓷会被青花瓷取代?宋代从文学、绘画、戏剧、音乐乃至瓷器,都形成了一个时代的鲜明风格和美学风标。从实物载体来看,我国的陶瓷工艺从唐及宋才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盛期,造型生动多变,釉彩瑰丽多彩,装饰华美多姿,窑口争奇斗艳,其工艺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亦日趋自然完美。宋代的瓷窑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出口已成规模,主要窑口分为“六大窑系”,即北方的定窑系、钧窑系、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和南方的龙泉青瓷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

景德镇青白瓷窑系是宋、元、明初几个朝代在数百年间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所烧制,并影响到江西省的南丰、吉州等地及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广大地区的—个著名陶瓷品种。甚至在河南禹县钧瓷窑场中也发现有宋代时用当地的原料、工艺仿烧的具有北方特点的“青白瓷”。各地所产的“青白瓷”,根据其所采用的原料、制作工艺和烧成方法的差异,所烧制出的“青白瓷”在胎质、釉色、纹饰等方面虽各有千秋,但其品质高者,首推江西景德镇湖田窑所产“青白瓷”。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亮洁、胎质坚硬细密、色泽温润如玉。宋元时期的青白瓷,史料中多有记述,如耐得翁《都城纪胜》中记载当时平津桥沿河有“青白碗器铺之类”。元末明初人汪大渊著《岛夷志略》中载有用青瓷器等物进行对外贸易的情况。

青白瓷又称影青,而“影青”一词,始见于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书中说:“青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

根据出土的实物和各方的研究情况,青白瓷大体可分为日常生活用器类、陈设赏玩艺术类和神煞冥器类。其中日常生活用品类最为广泛,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有碗、盘、碟、钵、罐、瓶、注壶、水注、香炉、盒子、盏托、台盏、香薰、洗、磨、灯、枕、瓷雕、笔架等。陈设赏玩艺术类包括人物俑和动物俑以及尊、瓶、罐等造型。神煞冥器类则包括佛教中菩萨像、道教中的道士像以及魂瓶等。

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宋元青白瓷纹饰的选材特点。瓷艺师们把生活中人们所熟悉和崇尚喜爱的动植物或山水人物等,浓缩、提炼、升华,以优美生动的形象,用各种超脱娴熟的技巧,根据不同事物的特征,用高度概括、夸张、变化的手法表现于瓷坯之上,令人叹为观止!同时,瓷艺师们还要根据不同的器形来安排选择不同的装饰内容。使生动的纹饰与器形完全相容协调:比如在对于碗、盘、碟、盏等类器物,装饰纹样多取花鸟、鱼水、龙凤、水禽等,而山水人物则不多见。而在瓶、罐、壶等器物上,则选取更为广泛的花鸟、鱼藻、瑞兽、山水、人物等题材。对于圆形器物,纹饰图案必然是连续的回旋效果。方的器物,则选取多种纹样,既保持各面的协调统一,同时各面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瘦高的纹样则选择挺拔的或多层次安排,扁矮的纹饰则选择横向回旋展开的。真正做到了图案装饰布局合理,繁而不乱、疏密有致、形象生动。

青白瓷不但造型美,纹饰美、其工艺手法更是独步青云,在纹饰工艺上,突破晚唐、五代旧制,出现了刻花、划花、印花、剔花、镂空和釉上加彩等多种工艺手法和装饰方式。特别是刻花、划花技法。其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粗线条先垂直刻一刀,再沿线斜刻一刀。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汉代玉雕之“汉八刀”工艺。瓷艺师们根据构图需要,刻痕深浅、斜线坡度、斜面宽窄等等都富于变化。每根线条都明显起顿,犹如中国书法之提、按、顿、捺。细线条则以深浅宽窄变化,表现花、叶、水波、娃娃等范围轮廓。流畅有力,有韵律美感。线条的起顿衔接,准确而自然。瓷艺师们专业而有自信,手法娴熟,正可谓“庖丁解牛”。划花是用一种竹制成用以划花水波纹的扁平斜口面竹笔,形似现在的排笔,宽1~2厘米,笔端削成阶梯状排列的一根根细竹丝。通过手腕的提按顿捺,划出长短不一的脉络,使看似纷繁的纹饰,变得自然和谐有趣。无论是刻花还是划花,根本找不出一根可有可无的线条,仅此一点,足以想像当时匠师是何等胸有成竹之“高人”。而模印纹饰工艺的推广,使青白瓷提高了生产量,降低了制瓷成本,迅速将这个以其清秀挺拔,釉色青中有白,白里泛青,温文尔雅青白瓷推广到大江南北、远至海外。

但是,曾有过如此高的出身和如此大的影响为什么后来销声匿迹而让位给青花瓷?甚至今天的许多人只知青花瓷而不知青白瓷呢?

诸多的史料和出土资料都已证明青花瓷是在青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蒋祈在其《陶记》中有“江、河、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充分说明宋元时期南方各地崇尚青白瓷,而且以景德镇地区的产品为主的记载,但是也最终没能挡住青白瓷被青花瓷替代的历史趋势。其原因有四:

1.政治原因

我们都知道,青花瓷是以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虽然青花瓷器在唐、宋两朝已经出现,但因为与传统的汉民族的文化与风俗有些格格不入,因而没有得到社会主流阶层的认同和推进,所以发展的极为缓慢。到了元朝以后,由于统治阶级的认同以及统治利益的需要,得到了全方位的迅速发展。

2.商品经济原因

由于青花瓷器的生产在中国成本的低廉性以及出口能换取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元朝统治阶级极为的重视。朝廷设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管理内容涉及到整个瓷器生产的各个环节。使青花瓷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到了明朝以后,则完全成为出口瓷器的主流。

3.工艺原因

中国瓷器在元代以前,在装饰手法上,是以刻、划、印的应用为主。而刻、划、印等工艺,尤其刻、划工艺是要瓷工在半湿的胎上用铁质或竹制的刀子来完成。其难度要远远大于用毛笔在干胎上盏钴料绘画的难度。这无论对于降低窑主的利润风险、降低经营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利润率。还是对于窑工的降低培养成本、降低技术成本、缩短学成周期,还是提高收入报酬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4.青花瓷本身的原因

青花瓷的青花着色力强,发生鲜艳,窑内气氛对它影响较小,烧成范围较宽,呈色稳定。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青花的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料,我国的产地也不少。可有充足的原料供应。同时青花的白底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其浓淡层次,使装饰更具备较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颇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神韵。另外,青花瓷还具有比青白瓷好擦拭,纹饰不损伤等实用特点。

青花瓷的这些特点,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并逐渐替代了青白瓷,使其淡出了历史舞台。

青白瓷,虽然它有着“冰肌玉骨”之誉的仪态,完成了我国制瓷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瓷器由半透明釉发展到半透明胎的第三次飞跃。

青白瓷,虽然在我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影响大半个中国,生产时间几百年。能代表景德镇瓷工对我国瓷业的一大贡献。并使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青白瓷,虽然它弥补了南方的青瓷不能迎合蒙古族的色彩观念,北方的白瓷又触犯了宫廷的传统禁忌的缺憾,曾成为皇室用瓷的最佳选择,但最终还是被青花瓷所取代。

青白瓷虽然被取代了,但它曾经的辉煌依然为我们所敬仰。它所承载的历史,承载的文化依然深深的吸引着众多的它的痴迷者。它的技术所达到的高度至今让我们只能望其项背而望洋兴叹。随着文物事业的大发展,考古研究的深入,宋元青白瓷神秘的被掩盖多年的面纱将被掀开,我们将领略到它真正的风采和认识到它应该有的真正的价值!

陶瓷知识:青白瓷为什么被青花瓷取代?


宋代从文学、绘画、戏剧、音乐乃至瓷器,都形成了一个时代的鲜明风格和美学风标。从实物载体来看,我国的陶瓷工艺从唐及宋才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盛期,造型生动多变,釉彩瑰丽多彩,装饰华美多姿,窑口争奇斗艳,其工艺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亦日趋自然完美。宋代的瓷窑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出口已成规模,主要窑口分为六大窑系,即北方的定窑系、钧窑系、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和南方的龙泉青瓷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

景德镇青白瓷窑系是宋、元、明初几个朝代在数百年间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所烧制,并影响到江西省的南丰、吉州等地及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广大地区的个著名陶瓷品种。甚至在河南禹县钧瓷窑场中也发现有宋代时用当地的原料、工艺仿烧的具有北方特点的青白瓷。各地所产的青白瓷,根据其所采用的原料、制作工艺和烧成方法的差异,所烧制出的青白瓷在胎质、釉色、纹饰等方面虽各有千秋,但其品质高者,首推江西景德镇湖田窑所产青白瓷。

青白瓷不但造型美,纹饰美、其工艺手法更是独步青云,在纹饰工艺上,突破晚唐、五代旧制,出现了刻花、划花、印花、剔花、镂空和釉上加彩等多种工艺手法和装饰方式。特别是刻花、划花技法。其构

1.政治原因

我们都知道,青花瓷是以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虽然青花瓷器在唐、宋两朝已经出现,但因为与传统的汉民族的文化与风俗有些格格不入,因而没有得到社会主流阶层的认同和推进,所以发展的极为缓慢。到了元朝以后,由于统治阶级的认同以及统治利益的需要,得到了全方位的迅速发展。

2.商品经济原因

由于青花瓷器的生产在中国成本的低廉性以及出口能换取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元朝统治阶级极为的重视。朝廷设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管理内容涉及到整个瓷器生产的各个环节。使青花瓷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到了明朝以后,则完全成为出口瓷器的主流。

3.工艺原因

中国瓷器在元代以前,在装饰手法上,是以刻、划、印的应用为主。而刻、划、印等工艺,尤其刻、划工艺是要瓷工在半湿的胎上用铁质或竹制的刀子来完成。其难度要远远大于用毛笔在干胎上盏钴料绘画的难度。这无论对于降低窑主的利润风险、降低经营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利润率。还是对于窑工的降低培养成本、降低技术成本、缩短学成周期,还是提高收入报酬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4.青花瓷本身的原因

青花瓷的青花着色力强,发生鲜艳,窑内气氛对它影响较小,烧成范围较宽,呈色稳定。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青花的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料,我国的产地也不少。可有充足的原料供应。同时青花的白底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其浓淡层次,使装饰更具备较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颇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神韵。另外,青花瓷还具有比青白瓷好擦拭,纹饰不损伤等实用特点。

高级工艺美术师江生林作品《清风竹影古树乡情》现收藏于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青花瓷的这些特点,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并逐渐替代了青白瓷,使其淡出了历史舞台。

为什么说青花瓷永宣不分家


青花瓷的价值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近些年来更是成为大家追捧却难以得到的对象,因此,对于青花瓷,众人都是念念不忘的。不过,在青花瓷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青花永宣不分家,这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为什么说青花瓷永宣不分家呢?这其中有什么门道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说青花瓷永宣不分家

青花瓷的创烧时间是唐宋,元代时期真正走入成熟,到了明代之后,青花瓷已经是主角般的存在,而永乐和宣德更是其中的经典和佼佼者。之所以会有永宣不分家的说法,也与这两个时期青花瓷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据悉,永乐年间的青花瓷和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在很多地方都是差不多的,不仔细鉴定很难区别开来,因此才有了永宣不分家的说法。

据考古了解,在明代永乐宣德这两个朝代,一共烧制了30多年的青花瓷,不仅展现了大明国力昌盛,也让青花瓷的烧制技艺得到大大提升,在当时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无论是选料还是做工,都是精益求精,自然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也堪称历史上的珍品,其独特的风格造型、艳丽的色彩以及超俗的纹饰,都让后世人十分惊叹,甚至有人赞叹: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

永宣青花瓷与元代青花相比,没有元青花那样的热烈奔放,与中晚期青花相比,又存在别样的典雅,没有清前期的明艳华美,却有着独一无二的审美层次,艺术底蕴深厚。所以,在明代青花瓷中,尤以永宣青花为最。

永宣青花瓷市场价格是多少

据了解,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缠枝花卉纹碗,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975000港元成交;宣德时期的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碗,以14575000港元成交;明永乐时期的青花海水腾龙纹小罐以26575000港元成交;永乐青花缠枝番莲纹折沿盆,以33775000港币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成交;永乐时期的青花瓷阿拉伯文无挡尊,以23575000港元成交。

这些仅仅是永宣青花瓷拍卖记录的一部分,但即使是这些也能看出永宣时期的青花瓷市场价格极高,也深受藏家的喜爱。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市场中也出现不少永宣时期的青花仿品,这些仿品有的仿制技艺高超,有的足以以假乱真,因此在收藏的时候,一定要格外警惕。

除了要注意多了解鉴定常识之外,想要收藏永宣青花瓷,最好找专业、正规且口碑好的古玩交易平台,比如,一来这样的平台诚信度高、口碑好,二来人脉广、交易成功率高,更容易满足藏家的需求。

永宣青花瓷赏析及价格:

1: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尺寸:21.3厘米,估价:HKD 35,000,000 ~ 45,000,000,成交价: HKD 99,320,000 ,成交时间:2016.04.06,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高足造形独特繁丽,耀眼夺目,为永乐一朝之稀珍,数世纪后,其祥瑞寓意,更得乾隆帝敬仰赏爱。净水瓶非日常使用之器,于宫廷中亦仅作礼器之用,惟可见于少数重大祭典场合,其造形大异于当朝茶酒执壶,独树一格,历代瓷器中罕有能与其聘美者。塑造如此独特器形,窄颈宽腹,细流纤长笔挺,需瓷人巧心熟技,反映永乐朝景德镇御窑造瓷水平之精妙高超,然烧造成功者,为数鲜少,包含此瓶仅三例存世,均为永乐青花御瓷,其一为清宫旧藏,现存北京故宫,另一例则曾为康涅狄格州 Palmer 氏、Frederick Knight 及赵从衍珍藏,1980年代曾二度售于苏富比。

2: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尺寸:36.5厘米,估价:HKD 80,000,000 ~ 120,000,000,成交价: HKD 168,660,000 ,成交时间:2011.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拍卖会。

3: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尺寸:高47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121,900,000 ,成交时间:2011.12.16,拍卖公司: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是明永乐时期所特有的、极为罕见的代表作。器身呈扁圆状,口微侈,粗颈,溜肩,硕腹,椭圆形圈足,底足内有釉。胎质细腻纯净,白釉微泛青色,釉面有冰裂纹开片。口沿饰卷草纹,颈部饰缠枝花卉,壶身饰缠枝四季花卉。青花用料为苏泥勃青,因有“渗青”、“散浑”之特性,青色鲜艳,偶因渗青而有浓暗斑点,有水墨画之风韵,加以运笔潇洒,气势凌然,在黑色结晶斑映衬下,彰显出色泽清晰明快的特点。从已知的资料看,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在江苏扬州市博物馆收藏一件,景德镇考古研究所在珠山御窑厂遗址中发现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残片。无论是出土实物,还是博物馆藏品,其器物造型、装饰风格、制作技法、烧制工艺都与本件实物基本相符。只有底足内施釉的效果上,景德镇出土实物,白油的装饰效果不是很明显,有明显的刷釉痕迹,这可能也是当时弃之不用的原因之一吧。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器型完全形同,只是装饰图案不同的有青花海浪刻白龙纹扁壶、青花龙穿花扁壶、青花云龙纹扁壶。其中,海浪纹刻白龙扁壶在景德镇珠山也有出土。从扁壶的造型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其所蕴含的伊斯兰文化元素。这也印证了中国瓷器发展史,有一种外来文化元素对中国瓷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就是通过陆海两条“丝绸之路”带来的外来文化元素,其中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就是产生于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文化元素。明朝的永宣时期是中国瓷业走向全盛的辉煌时期,这与明初解除禁海令、“帝王居中、抚驾万国”的积极对外政策有关。值得一提的是郑和远航带回的优质瓷绘原料“苏泥勃青”直接用于青花瓷的烧制,提高了青花瓷的品质,直接推动了瓷业的发展。“苏麻离青”这种钴料出产于波斯伊朗一带,是当时阿拉伯商人与郑和进行贸易的物品。这种优质瓷绘原料在郑和7次下西洋之后便销声匿迹,如今已成为鉴定这一时期瓷器特征的标准。所以说,永宣青花瓷在发色上的成就以及明初瓷器的辉煌与郑和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伊斯兰文化影响中国瓷器最突出的实例。众所周知,从两汉到唐宋中国瓷器的器型变化不大,体现着中国人生活审美习惯,自元朝开始由于受多种文化的影响,在明初这种变化更为多元化,仅各种扁壶就达十多种器型。在造型上总的特点是雄浑、饱满、挺拔。如各种扁壶、绘制繁茂的折沿、菱花口大盘,这种器物具有明显的波斯风韵,在西亚地区至今还能看到这类铜质的器物。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不仅在造型方面有浓郁的西亚风格,装饰风格上也是如此。四季花卉中团形多叶莲花纹就是从痕都斯坦,今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一带的玉质盘子上的蕃莲图案移植过来的,明代文献中多次提到的“回回花”就是这种纹样。永宣青花瓷器上的“回回花”装饰无所不在,即使是传统的龙凤纹,多以西番莲为底衬。有的则干脆书写《古兰经》的箴言警句,直接歌颂真主。充满了西域风情的青花瓷器,不仅得到外国王室的喜爱,同时也受到明朝宫廷的认可。这件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独特的造型和新颖的纹样,超尘脱俗,不同凡响,有将相之风,为一代青花瓷器之冠。它如此灿烂,不仅得助于中华民族的深厚文明,而且得助于伊斯兰艺术,是中国瓷器装饰融汇外来文化的光辉典范。

4:明永乐青花花卉锦纹如意耳扁壶,尺寸:24.5厘米,估价:HKD 25,000,000 ~ 35,000,000,成交价: HKD 110,520,000 ,成交时间:2016.04.06,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永乐年间(1403-24年),御窑作坊出品各式瓷器,新颖独特,永乐帝对此应甚为熟悉。然而本壶器形纹饰,实属其中最为巧妙之作。该时期之瓷作,器形多以中东雏本为模,唯本品器形纹饰出类拔萃,更胜同侪。如此几何纹饰,明显取自中东样式,繁复华丽,罕见于中国御瓷,即使元代(1279-1369年)与 中东交流密切,几何构图流行于青花盘,亦仅取中东器之构图,纹饰仍然纯属中式,不如本品伊斯兰风格浓厚。本壶形仿金属器,制作极难,中国瓷匠习惯横向分段,逐段拉坯塑形,再组合成器,并按需要调整,而非模制器具,故此制作本壶,尤为艰巨。本器壶身椭圆,壶颈幼细,与壶足同为圆柱状,制作本已艰难,而壶身纹饰繁复,则难度更高,彰显瓷匠艺高胆大。六角星形构图,以同心圆格局层层递进,必需精密计算安排,反复思量所有角度,线条从圆心出发,更需平直准绳。如此纹饰,见于可兰经,原以笔、尺绘于纸上,中华艺匠取此纹饰,不用直尺,仅以毛笔直接绘画于圆拱器腹,尽显景德镇御窑艺匠惊人造诣。成品瑰丽华美,展现十五世纪中华艺匠过人创思,匠心独运,不拘一格。

本壶以多个切面构成星形图案,切面内纹饰既有莲纹、浪纹等中式典型,亦有中东风格纹饰,后者为抽象图案,不以形似为尚,突显中东风格。

5:明宣德青花凤纹葵边盘,尺寸:直径17.2厘米,估价:RMB 20,000,000 ~ 30,000,000,成交价: RMB 33,350,000 ,成交时间:2014.05.31,拍卖公司: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说明:明宣宗朱瞻基为史上寥寥可数擅长文艺和献身于仁政的儒家君主,执政十年,“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史称“仁宣之治”。每于万机之暇,宣宗皇帝寄情于各式文玩,以致彼时雕漆、范金、织绣、制墨、埏埴等诸类宫廷工艺品成就斐然,皆称后世同类之典范。其御瓷一项,品格超群,发明极多,前后器类之丰富,釉色之广泛,装饰之多变,皆发古未有,是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十年。宣窑承袭前朝技艺而来,重视创新,不乏超越前朝之作,故宣窑不少器皿仅为宣德一朝所独有,本品即是其中显赫而珍罕的一例。本品为宣德青花御瓷之卓越代表,其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为宣德一朝新出样式,造型端庄美观,线条转折流畅生动,釉汁凝润泛青,胎骨坚致细薄。洗呈五葵瓣形,里心微凸起。通体青花装饰。口沿内外饰青花双线纹,里心绘凤、凰各一只,间以朵云。外壁绘团形凤凰10组,与葵瓣式器身相对应。双凤形态一致,皆为鸟首双尾,对称分布,展翅穿梭于缠枝番莲之中,风姿婉约,颇见飘逸之态。其布局密而不乱,画工精湛,细腻的笔触下展现番莲舒展之妍美,为双凤增添动感,青花之浓淡深浅各具意态,笔墨意趣尽在眼前,气韵随笔而生,平添一份苍雅之美。更为精绝之处则是内壁留空处暗刻穿花双凤纹与外壁相对应,如此复杂之工艺正是体现皇权的独尊,彰显宫廷艺术之华贵,可谓巧夺天工。底心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其风骨隽秀,笔意清新,端庄内蕴稚拙,莫不合乎晋唐小楷浑厚朴拙之法度。

6:明宣德青花云龙纹葵口洗,尺寸:18.9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28,120,000 ,成交时间:2005.10.2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秋季拍卖会。

比较:明初葵口洗器形承龙自宋官窑器,但带同形圈足。此器形在永宣期间极受酷爱,除单色釉的例子外、青花的作例亦时有见闻。而宣德内云龙外团龙纹的葵口洗可算最具代表性。他们里面的纹饰通常一致:在洗中心绘以五爪游龙穿梭于祥云间的雄姿,棱壁上下各饰双圈蓝缐。外壁以二组上下相对及较小的团龙纹饰配合。才龙纹则可分带框和无框二类。是次拍卖屡前者。

7:明宣德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式扁瓶,尺寸:高24.5厘米,估价:HKD 20,000,000 ~ 30,000,000,成交价: HKD 28,120,000 ,成交时间:2013.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楷书横款。

瓶葫芦式,直口,上部鼓圆,下部扁圆,束颈,长方足。下部两面饰宝相花纹,近边环半钱纹;一面宝相花正中饰太极阴阳纹,另一面正中饰放射式花瓣纹。上部正中环饰花卉纹。颈至肩部置绶带双耳。口沿外双弦纹之间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横款。

8:明宣德青花缠枝番莲纹大盌,尺寸:29.8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HKD 24,175,000 ,成交时间:2019.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款。

青花缠枝番莲纹大盌,造形简洁有力,纹饰纤柔雅致,展现大明宣德朝(1426-35年)青花瓷之美善至臻。宣朝虽不及十年,君王贤能勤政,朝政安平,民生富足。宣德帝博学精通诗画,《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宣宗绘画,可见一斑。宣宗擅艺好雅,江西景德镇御窑瓷业兴盛,质臻艺绝,以青花瓷尤为出众,高岭土瓷胎质高致密,撷古创新,器形纹饰新颖多貌,落楷书年款于青花瓷,亦属创举,如此器所见《大明宣德年制》款。此盌以苏麻离青绘缠枝番莲纹,浓丽耀眼,画工细腻,苏麻离青积料处经烧制后于器表凝结成黑斑,即所谓之「铁锈斑」,后代御瓷争相效之。苏麻离青乃永乐一朝,自中亚传入,其名或源自阿拉伯语「sumawi」,意为「天空色」或「天蓝色」。此料富含铁质,多与当地钴青混合使用,宣窑所用苏麻离青应更为纯净,烧制后青花发色明艳鲜丽,花叶纹饰层次丰富。宣窑画工臻熟超绝,以写意取代工笔,取细笔层迭点染,线条连绵不断,纹饰生意盎然,气韵生动,布局虚实错落,整体清朗典雅,而规整端庄。宣瓷之器形、纹饰,琳琅满目,卷草、花卉、游龙、人物、山水等,以花卉纹饰最是盛行,或自然拟真,或传统样式。本品之缠枝莲纹似取自睡莲,亦称为番莲,多见于佛教经典之中,出淤泥而不染,圣洁无瑕,晨开暮合,象征轮回重生。含苞至绽放,寓意修行之道的不同阶段,此处所见莲华盛开,圆满辉煌,意喻证悟得道。

大盌厚实稳固,其确切用途有几说:一为掷骰子用,因部份盌心内壁多有磨损;内壁素白,或为鬪蛐蛐用;或为笔洗,或盛器,皆有可能。此类器形甚是盛行,存世可见多样纹饰作例,缠枝花卉纹、折枝花卉纹、灵芝纹、莲托八吉祥纹、岁寒三友纹等,虽多为宣德御瓷,永乐一朝已有。

为什么说青花瓷永宣不分家?


为什么说青花瓷永宣不分家?在青花瓷收藏中,有一句口诀:“永宣不分家”,“永”是指的永乐青花瓷,而“宣”则是指的宣德青花瓷。这两种青花瓷都是瓷器收藏中名气较大的,且流通中容易看到,那么为什么说这两种瓷器是不分家的呢?此二者间具体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首先,从风格上来说,永乐和宣德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风格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这两个时期加起来也不过三十余年,所以很多审美偏好与技术水平都是极为相似的,都体现了青花瓷的精美与珍贵,同时瓷器纹饰细致繁复,色釉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是一脉相承,都清幽雅静,能登大雅之堂。又因为这两种瓷器的风格相似,因此在瓷器收藏中有“懂其一而知其二”的说法,自然也就“不分家”了。

但虽有此论,在实际的收藏过程中,永乐与宣德青花,仍然是有细微区别的,需要仔细甄别。比如宣德青花纹饰精美复杂,花叶繁密、人物多元,瓷器表面留白区域较少,讲求丰润富丽之美,视觉上更为饱满丰富。而永乐青花的花纹样式上不如宣德青花丰美,即使绘有花叶,也不过分集中,画面多有稀疏处,如古文人画“意境”之意味。但永乐青花的修胎之功略强于宣德青花,胜在胎体轻盈,且纹饰少而留白妙趣,讲求平衡之美,有玲珑秀妍之韵味。

而永乐与宣德青花最大的一点区别则是,宣德青花烧造的过程中,施釉厚,所以呈现出的釉面较之永乐青花,更为莹润丰厚,以手抚之光润如玉质,是肉眼即可辨别的,同时,厚釉面也导致了一种现象——橘皮釉的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烧制时的温度过高,导致釉面发生变化而呈现出的一种规律纹路,宛如橘皮,俏皮可喜,而这种橘皮釉,正是施釉较薄的永乐青花所没有的。

由此可见,从大的方面来说,青花瓷的鉴赏,可以说是“永宣不分家”,因为它们的风格相似,并且在器型、纹饰、色釉选择上都是很相近的,瓷器年代也很集中,但在细微处,永乐青花与宣德青花仍有区别,比如宣德青花纹饰细密丰富,并且釉厚饱满,常有橘皮釉的出现;而永乐青花重视留白,讲求胎轻瓷灵,且没有橘皮纹的出现。

永乐宣德青花瓷鉴赏及成交价格对比:

1:明永乐青花缠枝莲花口盘,尺寸:直径37.8厘米,估价:RMB 6,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RMB 9,200,000 ,成交时间:2014.10.25,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此类永乐青花花卉纹盘存世十分稀少,为明代永乐青花之典型器物,盘口菱花折沿,浅弧壁、广底圈足。通体绘缠枝青花纹饰。盘心绘牡丹花、茶花、莲花、石榴花、秋葵等;内、外壁绘形态各异的四季花卉;折沿绘一周缠枝灵芝纹。构图疏朗,笔触流畅明快,以进口青料绘制的青花纹饰发色浓郁纯正,伴有漂浮现象。足内细沙底,露胎无釉,可见胎土淘炼细腻,为明永乐时期典型特征,是器造型精巧朴实,青料色泽鲜艳,釉色莹润。构图丰满有秩,画技精美,雅致宜人。

明代永乐时期青花与宣德青花一道,在明代开创了中国青花瓷隽永秀美,灵动鲜活的黄金时代。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公元1403—1424年),前后历时二十一年,是明代国力初兴的强盛时期。在众多伟业的带动下,各类生产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的巨大进步,其中治瓷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影响,飞速发展,由于明代是以汉人为核心建立的封建王朝,所以明代皇家及官方的文化核心的高度,决定了明代的皇家审美的水准,必然超过前代的蒙古贵族,是发展成熟,内涵丰富,高度发展的文化,最直接的影响了艺术品的制作。明代官窑青花,大多端庄秀美,器物线条柔美流畅。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杂质少,胎质细腻,胎体厚薄适度,工艺进步较大,纹饰与绘画趋于精致,题材丰富,种类多样。作为明代青花大发展的永乐青花,其造型圆润、灵巧、清秀,不但继承了前朝器形,还吸收了大量外来的元素,制作出了许多创新器物。此件青花菱口折沿盘便是在风格上继承了西域青花大盘之风格,同时融合传统纹饰,在器形的体积上适当放大或缩小,从而成为了玲珑秀巧,风格疏朗的作品,其纹饰与线条的纤细,缠枝花卉姿态的舒展,没有丝毫的刻板与工致,给人以畅然自得,富含生机的质感。是为明代青花瓷器之典范,值得慢慢欣赏与玩味。

2:明永乐青花折枝蟠桃纹小盌,尺寸:11.1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HKD 9,080,000 ,成交时间:2006.10.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3:明永乐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尺寸:高28.5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9,030,000 ,成交时间:2013.05.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二)。

瓶圆唇,小口,丰肩,肩下渐敛,内凹浅足。通体青花纹饰。肩部饰十二组莲瓣纹,腹部饰折枝果纹,包括石榴、荔枝、寿桃、枇杷、樱桃、山楂果。近足处饰蕉叶纹。底不施釉。永乐青花纹饰的晕散特点,使装饰主体都以花果植物为主,因为这种效果会使描绘的人物面目不清,但用在花果植物的纹饰上倒是得天独厚。

4: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绶带葫芦扁壶,尺寸:30.7厘米,估价:HKD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HKD 8,660,000 ,成交时间:2011.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拍卖会。

5: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葵花口碗,尺寸:22.5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8,420,000 ,成交时间:2011.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

此斗笠式造型典雅,碗沿微凹作葵瓣状,灵感可能源于宋代百瓷,其官窑例见于明永宣年间的景德镇,后朝也有仿此类明初样式者。此碗形除青花品种外,景德镇亦作单色釉例,但几乎全部毁于窑址,难见成器传世。

6:明宣德青花莲子盌,尺寸:直径20.8厘米,估价:HKD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7,470,000 ,成交时间:2013.05.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二)。

钤印款识:双圈六字楷书款。

盌敞口,深弧腹,窄底,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盌心双圈内绘折枝石榴果,内壁饰缠枝莲纹,口沿下饰回纹一周。外壁饰双层莲瓣纹,口沿边环饰海水纹。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宣德朝青花莲子盌,外壁分单层或双层莲瓣纹两款,应源自永乐青花鸡心盌。永乐青花盌原型体形较小,盌心呈尖形,故称「鸡心盌」,其盌心纹饰多为阿拉伯风格的花卉图案,外壁环单层花瓣。

7: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花浇,尺寸:13.1厘米,估价:HKD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HKD 7,220,000 ,成交时间:2011.04.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

大明永乐及宣德年间有相类花浇,其器形及纹饰舆本品相近,永乐年间更有白釉花浇,大多没署年款。相近形态还见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伊斯兰金属及玉器,若追源溯流,花浇之形,或以早期波斯器物为底本。

8:明宣德青花缠枝灵芝纹大盌,尺寸:直径28.9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6,935,500 ,成交时间:2007.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年秋季拍卖会。

9: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碗,尺寸:直径22.7厘米,估价:RMB 4,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0 ,成交时间:2016.06.07,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周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

宣德一朝窑业兴盛,上承永乐之品质,于短暂的十年里却铸就中国陶瓷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传奇,为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开创之功甚伟,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器类式样之丰富,釉色装饰之广泛,为此前所未经见,隽品迭出,尤为精绝,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备受后世推崇。本品为宣德窑业兴盛之佳例,为六瓣葵口式,斗笠形,沿袭宋瓷定窑、官窑之式;造型别致,自见赵宋洗练简约之美,尽显曲线变化之佳妙,造型似仿自汝官宋器。胎质细腻坚致,釉汁莹润亮青,全器内外纹饰疏朗而饱满,外壁装饰两重纹样,上为六组折枝瑞果纹,下为六组折枝花卉纹,交错布置,内壁口沿缀饰十二式花果纹,下承六组折枝花卉纹与外壁纹饰相对应,碗心则是绘以折枝寿桃纹。祥花瑞果是永宣青花最为经典的纹饰,本品涵括了所见的主要品类,祥花如菊花、牡丹、莲花、茶花,瑞果如蟠桃、枇杷、荔枝、石榴、葡萄、樱桃。其绘画写实逼真,诸花妍放生姿,众果饱满诱人,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底部浅圈足,胎骨细腻,露胎处微微泛黄,抚之光润如玉。底落青花“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朴拙苍健,古意盎然。

清末过墙龙纹青花瓷为什么受钟爱


在清代青花瓷的纹样装饰上,龙纹是被频繁运用的一种样式,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这种对龙纹的热爱从清初一直延续到晚清。在众多的龙纹形态中,“过墙龙”是比较有特点的一种。“过墙龙”的设计最早来自于清雍正民窑瓷器缠枝花卉纹的“过墙”,即用“过枝”技法绘制花卉纹样,使得花卉纹样由器物内表面延伸,并越过器物沿口舒展到外壁,形成“似断实联”的花卉纹状态。这种“过枝”画法后来也运用到了民窑龙纹青花瓷的制作上,将器物上的龙纹绘制为龙头在碗内,龙身翻过碗沿,龙尾在外部的形态,即所谓“过墙龙”。

“过墙龙”装饰技法大多用于青花大盘的制作,也有部分用于青花大碗,自雍正开始就一直流行,直到清末仍很受欢迎。又因为多为民窑所用装饰技法,因此这一类过墙龙纹样的青花大盘、大碗等器物的存世量还很多,在目前的古玩市场上经常也能碰见一二。为什么清末青花瓷仍然很钟爱绘制“过墙龙”纹样呢?第一个原因在于“过墙龙”纹样的空间均衡美感很充足,它通过分割龙纹在盘面上所占位置,使得图案的充盈和留白部分形成自然、均衡的比例,因此图案疏朗有致,并且有一种从内往外延展的美。第二个原因在于清末时期龙的威严象征的绝对性有所降低,出现了懵懂可爱或者和善明朗等多种形态,这促使“过墙龙”有了更多展现形式。第三个原因,是晚清青花对于清三代青花的传承,“过墙龙”纹样作为雍正民窑就开始流行的装饰手法,自然被继承下来并广加运用。

单纯地就市场价格而言,“过墙龙”青花大盘的价格应该一般是要高于青花碗的,两者虽然同为民窑所产的实用器,但是大盘相对而言还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因此价格要略高一些。如果器物的器型、纹样水平、工艺精度基本相同,那么器物年代就成为其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来说,清中期作用的“过墙龙”青花瓷,以直径30~40cm的过墙龙纹样青花大盘为例,目前的市场价格基本都要万元以上,但是晚期同等器物的价格就要稍逊。如果器物是“过墙龙”青花碗,那么价格又要比大盘还低一些。以这件光绪时期“过墙龙”青花碗为例,它的龙纹绘画还是比较大气、精美,青花的发色也比较浓郁,底款书“光绪年造”,是典型的民窑器。由于它出身民窑,距今年代也行不算久远,作为“过墙龙”青花碗,尺寸稍显小,因此价格并不太高,大概在5000元上下,近期的升值空间较小。所以在选择收藏“过墙龙”青花器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个人钟爱清晚期器物,最好还是选择清中期前后的藏品,短期升值空间相对更大。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为什么青花瓷在古代很受欢迎》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为什么青花瓷在古代很受欢迎》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为什么古代瓷器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