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落款 > 导航 >

毕渊明画作的落款

毕渊明画作的落款

古代瓷器落款 陈国治瓷器的落款鉴别 古代瓷器落款都有哪些

2020-10-28

古代瓷器落款。

在我国瓷板画界,最出名的就数”珠山八友”了,他们都是以画花鸟瓷板画见长,而在“珠山八友”中毕伯涛的儿子毕渊明虽然不在这“珠山八友”中,也并不是以画花鸟瓷板画见长,但他却是以画有着“森林之王”之称的老虎最为著名,还因为画老虎有着“毕老虎”的称呼,毕渊明所画的老虎在海内外都享有美誉,十分受书画收藏的的喜爱,尤其受走兽书画收藏的追捧,他还是我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1958年被授予“陶瓷美术家”的称号。

毕渊明在绘画创作的前期并不是绘画老虎为主,也是以绘画山水、花鸟、虫兽为主,让他在画作上发生改变的还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施法官,施法官也是一位非常喜欢画画的人,时常邀请毕渊明到家里做客,施法官家里还有一只老虎,使得毕渊明可以临摹老虎的外形,虽只是临摹,但也看的出毕渊明也下的了真功夫,从此之后他开始专攻画老虎,他画老虎的作品也深受当时官兵的喜爱,一时间他所以老虎为主题的作品供不应求,洛阳纸贵。

他笔下的老虎率性自然勇猛、栩栩如生威望十足,颇有王者风范,他所画的老虎讲究一丝一毫间的认真,他在创作是即使是一根毛发的色彩他要还原十分,不允许出现一丝的失误,在用色的精准度上也是无人能及了。他对虎皮四季毛发变化、不同年龄的变化都颇有研究。

毕渊明先生所创作作品的落款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落款变化,在他创作的早期,他所写落款为“天涯客,”在他创作的后期落款为“白发少年。”这与他所创作绘画时的心境与经历有关。有这样一篇文章曾经写道:“他浓重的思乡情结,自信自强,不畏权贵所低头的信念,虽在贫困潦倒之际以卖画为生,但任不畏惧权贵,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而却不知道的是使他正值壮年却白了头是因为对艺术的追求过于“吹毛求疵”而白了头,他也就索性将落款由“天涯客”改为“白发少年。”

毕老先生所画之虎栩栩如生,威望十足,他画的虎有的出入林间,有的虎啸长吟,有的溪涧嬉戏,趣味十足,这也是书画收藏家们所喜爱的原因,也使得他的作品的收藏价值逐年上升。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收藏瓷器注意落款格式


唐女士花了1000多块钱在古玩市场买了个“明代”的景泰蓝碗,高约10厘米,碗口镀金,直径15厘米,碗体内外绘有各种复杂的花卉、舞龙等图案,碗底部有“明宣德”底款。专家鉴定后表示,这个景泰蓝碗是个现代新工艺仿品,但从纹饰、造型、制作工艺上看,是件不错的工艺品。

专家表示,该碗底部有落款“明宣德”,但一般铜器、瓷器上面留有的年款字样并不是这种格式的写法。记者了解到,年款是在器物上用写、刻、印等不同方法,标明铜器、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明、清两代的年款常见书写形式一种为六字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另一种为四字款,如“成化年制”、“雍正御制”等。另外,明、清还流行仿款,就是在当代所制的器物上,仿写前代的款识。因此,没有“明宣德”这种格式的写法。专家提醒收藏者,收藏瓷器要具备基本的款识常识。要分辨仿款和真款,必须要了解真品款识的风格、笔法、字体、位置、颜色和字数及结构,并结合器物的造型、胎质、釉色、装饰等方面互相印证,认真推敲。

另外,专家还提醒,一般来说伤残古瓷器的真品率较高,收藏瓷器可以从一些古瓷器残片入手,买回家后作为研究参考的实物标本,分析胎色、质地等等,锻炼辨别能力。

南宋 陈居中绘画作品


陈居中,南宋画家。嘉泰年间(1201-1204)画院待诏,生卒年不详。专工人物及马,杂画亦佳。擅画反映贵族游乐、出猎生活和表现少数民族放牧风情等题材,注重写实,观察入微,构图简洁,风格清新,富于生趣。明人题其《八骏图》称“精彩逼真似唐画,系临史道硕、韩幹之辈,为两宋人物第一神品也”(吴其贞《书画记》)。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谓其“布置着色,可亚黄宗道”。

南宋 陈居中 文姬归汉图

绢本设色,纵147.4厘米,横107.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绘汉末女诗人蔡文姬在战乱时被匈奴人掠走,后为曹操派使节接回的故事。画家描绘了这样一个情节:塞外的土坡沙丘之间,左贤王与蔡文姬端坐于氈毯上,汉使相向而坐,双方的随从侍于周围,车马都已准备完毕,等待踏上返回中原的征程。左贤王在双手托盘送到身体一侧接酒的同时,双眸仍注视着蔡文姬,神态凝重。蔡文姬身后站立着她的两个孩子,年幼的紧紧地抱住母亲。对蔡文姬而言,日夜思念的回归故土竟与亲生骨肉的决别交织在一起。画家成功地、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感人的场景。作者于人物的刻画上极见功力,蔡文姬的文雅端丽、左贤王的神凝重、幼子的驚恐、汉使的雍容,都十分个性化。就是双方随从的神态亦不雷同。环境的描写也反映出画家创作的精心和深厚的生活积累,如俯仰蟠曲的枯木枝幹很真实地体现了塞外景物的特征,圈中马匹无论何种角度都描绘得很精神。全图线描细劲流畅,赋色绚丽匀整,风格细腻精致,是传世南宋人物画的佳作。此图无名款,旧题为陈居中所作。图中钤有清内府鉴藏印,《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南宋 陈居中 四羊图

册页,绢本,淡设色,纵:22.5厘米,横:2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四只山羊在枯树下打斗、观望的不同动态,形象生动,逗人喜爱。全图用笔简练朴实,色调柔和中又有对比。以大面积淡墨渲染出坡地,将天地区分开来,并很好地衬托了画面的主体。图中景物高低错落,画面富于变化,不愧为陈居中的传世佳作。

宋 陈居中《苏李别意图》卷,绢本设色,25.2×121.4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守节不屈,徙北海牧羊十九年;李陵出征匈奴,力竭被执而降,武帝诛其家,遂不得归汉。李陵闻苏武将返,特来相饯,泫然对泣,不胜哀戚。画幅中苏武与李陵握手道别,景物萧瑟与人物愁蹙的表情相呼应。 陈居中,生卒年不详,宁宗嘉泰(西元一二○一至一二○四)年间,任职画院待诏。此幅敷色古澹,从画风看,约是十四世纪中期后人临本。

陈居中《苏李别意图》卷局部

陈居中 (传) 明皇狩猎图 手卷

题识:嘉泰(1201)元年秋仲陈居中写。

钤印:秘府、曹鸣铎字振之、奉裕堂曹氏珍藏、蒲姑、杨泰、敬仲、柯九思印

说明:杨泰、柯九思跋。

陈居中 贵妃簪花图 立轴

陈居中 松泉高士 立轴

陈居中 1201年作 羌胡出猎图

桃源仙居图

尺寸:画心:36×300cm跋文:38.5×31cm

材质:设色绢本手卷

款识:嘉泰二年摹李道昭笔,居中。 钤印:奂阳(朱) 跋文: 大内藏珍爱宋人,每夸眼福到平民。君家自有佳山水,一卷携将不厌贫。僊山楼阁都无恙,世外桃源迹岂多。展卷百回看不厌,袌残猷记共摩桫。仲琴先生得宋陈居中画卷,携之羊城,相示别离。岁余,予在北平两经国庆,覩故宫之书画,忆旧卷而难忘,来书属题,因寄小诗以当怀想。民国二十四年十月十日。容肇祖并记于景山堂。容(朱)肇祖(白) 签条: 宋陈居中画卷。容庚为嵩园题。钤印:容庚之印(朱) 鉴藏印: 宜子孙(白)惟寅秘玩(白)南邨(朱)孝标(朱)西秦张氏家藏之章(朱)霅溪钱舜举画印(白)宇昭孔明(白)蕉林(朱)吴逸士宋子虚(朱) 著录:《岭南学报》第三卷第二期P176—180,《宋陈居中画卷》,黄仲琴着,广州私立岭南大学,1933年。 说明:1.容庚题签条,容肇祖题跋。 2.梁清标、高凤翰、钱本诚、黄仲琴等收藏。

陈居中 (款) 瑶池会 手卷

传世作品有《文姬归汉图》、《胡笳十八拍图》、《绝塞逢春图》、《进马图》等,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所作《四羊图》册页,绢本,淡设色,纵22.5厘米,横24厘米,笔法简练朴素,用色柔和,对比强烈,无款,左下角钤有“陈居中画”朱文印,现藏故宫博物院。

张松茂瓷画作品值钱吗


在老一辈陶瓷工艺大师中,张松茂先生是相当长寿的,作为1934年生人,如今的张老已经八十余岁高龄。伴随着张松茂先生长寿的,还有他的瓷画作品在收藏界受到的持续关注和追捧。张松茂先生号“芝山松茂”,室名“雅月斋”,是我国首批陶瓷美术家之一,也是我国工艺美术大师,曾任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景德镇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西省多届政协委员等职。不论是在陶瓷工艺美术的实践上,还是我国当代陶瓷美学的发展进程上,张松茂先生都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张松茂先生在解放前即开始陶瓷美术的学习,由于家学渊源,他得以时常绕膝于徐仲南、刘雨岑等瓷绘名家之间,这为他后来的瓷绘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上世纪50年代初,张松茂先生就已经较为全面地掌握了釉上彩绘的各类技法,并有幸与众多瓷绘大师一同进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工作。高层次的文化艺术熏陶打破了他原本的眼界局限,使得他不断地进行尝试性的创作突破。从此,张松茂先生进入了人生中第一个瓷绘创作的黄金期。其瓷绘作品《木兰从军》、《春节访问农村》、《孔雀舞,荷花舞》等瓷板画受到业界一直赞许。

在文革来临之前,张松茂先生为了进一步扩展眼界,开始了长途采风,意图将自然风景融汇在瓷绘创作中。但是这种实践却被文革浪潮阻断了,直到后期他回归传统宗法并将之与现实生活题材结合,这批作品才得逐渐以问世。张松茂先生文革之后的瓷绘作品,在个人独特的画风之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宋法的表现,可以概括为“写实唯真,尽致纤毫”八字。

在此基础上,张松茂先生的“光感粉彩”是最引人注目的。这是在他参加第五次文代会后,瓷画作品表现出色彩浓烈、富有绚丽四射的光感、画面虚实错落、雅俗共赏等风格特征。近20年来,张松茂先生虽少雄浑厚重的作品,但是仍极为关注传统和创新上的统一协调,既具有时代生活的气质,又蕴藏着古雅瓷绘的艺术风情。

对于收藏瓷画作品的藏家来说,张松茂先生的瓷器,一直是比较“正统”的一个选择。他的瓷画作品既是风范别致的,也一定是陶瓷美术中主流的,因此市场流通率很好。2011年时,张老的一件粉彩-和靖咏梅瓷板,就已经斩获近500万的高价。2015年上海敬华拍卖在春拍、秋拍上分别拍出张松茂先生的一件春日牡丹图瓷板、一件粉彩-西厢记瓷板四屏,成交价分别为517.5万及1127万。要说张老的瓷画作品不值钱,那简直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当然,张松茂先生的瓷画作品也有拍卖价格很低的,甚至低到万元上下。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大多作品是张松茂先生早年学徒不成熟时所作,或者创作时的试验作品,还没有到精品的地步。如果要说升值,藏家还是应当选择张松茂先生各个饱满创作期的瓷画作品,尤其是建国初至文革前,和第五代文代会后的一些精品。这些瓷画作品目前的价格基本都在几十万,且升值空间比较明晰。

明以前的供养款


明代以前陶瓷器上的供养款主要见于宋元定窑、萧窑、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窑、潮州窑等瓷器上。文字或刻划于器身,或墨书于成器底部,景德镇窑则以青花料书写于器身。例如l987年浙江黄岩灵石寺塔出土的北宋越窑青釉熏炉,炉内有两行墨书题记:“咸平元年茂[戊)戌十一月四日当寺憎绍光括入塔买舍供养童行奉询弟子姜彦从同舍利永光。”1953年四川彭县开凿人民渠时,在口乡金山寺出土一件六出口白釉碗,碗的外壁刻划一周铭文:“彭州金城乡窑户牟士良,施碗碟壹料,永充进(敬)盏,供献售(受)用,祈愿神明卫护,盒(阖)家安泰。”1922年,从广东潮州城南5公里羊皮岗的一个地下小石室内出上四尊分别刻有“冶平四年”、“熙宁元年五月”、“熙宁元年六月”和“熙宁二年”铭文的释迦牟尼瓷塑像,皆为北宋潮州笔架山窑的产品,四尊塑像的座上均刻有供养铭文,文字内容大致相同,其中一尊为:“潮州水东中窑甲弟子刘扶同妻陈氏十五娘发心塑释迦牟尼佛永充供养为父刘用母李二十娘阖家男女乞保平安。治平四年丁未岁九月 日题匠心周明。”1969年河北定县宋代塔基出土的北宋定窑白釉划花对蝶纹花口洗,外底无釉,上有墨书:“太平兴国二年五月二日施主男弟子吴成训钱叁拾足陌供养舍利。”)954年,安徽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安徽萧县白土镇征集到一件瓷瓶,上刻有:“白土镇窑户赵顺谨施到慈氏菩萨花瓶—对供养本镇南寺。时皇统元年三月二十二日造。”元代景德镇窑瓷器上的供养款,最著名的为英国伦教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颈上的青花楷书题记:“信川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北奉圣弟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拱。”另见元龙泉窑青瓷大花瓶上刻有:“括仓剑川流山万安社居奉三宝弟子张进成烧造大花瓶一双,舍入觉林院大法堂佛前永充供养祈福保安家门吉庆者。泰定四年丁卯岁仲秋吉日谨题。”

明葡萄纹瓷器的发展


葡萄自古有多子的寓意,很多富贵人家都很喜欢葡萄纹饰,希望能给自家带来多多的子孙。不过,你知道吗?在古代,葡萄纹瓷器的发展也有一段故事,今天小编就将其分享给大家,想要了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明葡萄纹瓷器的发展

据考古专家介绍,葡萄最早是从西域传到中国的,而作为纹饰使用也非常久远,据说在唐朝就已经非常广泛,由此可见,葡萄纹饰的东西在中国古代非常常见。最著名的莫过于铜镜上的瑞兽葡萄纹,据说拍卖出亿元天价。唐朝将葡萄作为主要纹饰,看重的是它的样式,瑞相,认为葡萄是瑞果,和瑞兽差不多。

葡萄纹纹饰第二个发展高峰期是在元代。元青花出口地主要是中亚、西亚伊斯兰教流行的地区,这些地区都是比较喜欢葡萄的,所以,在元青花瓷器中葡萄纹比例非常高。甚至在明初期的时候,官窑瓷器很多都继承了元青花的特色,以葡萄为主要纹饰,寓意吉祥。

官窑如此,民窑却有所不同。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明代洪武、永宣时期,民窑瓷器中几乎看不到葡萄纹饰,但从成化年间开始,民谣瓷器中的葡萄纹大量出现,一度成为明朝瓷器的主流,甚至到了明后期依然广为流传。

不过,与官窑不同的是,民窑烧制的葡萄纹瓷器并不注重果实的瑞相,而是重视葡萄的枝叶、果蔓等多个方面,因此在民窑中葡萄纹瓷器已经不仅仅是吉祥的寓意,还带有其他寓意。究竟是什么寓意呢?不要急,听小编慢慢说。

要说明白这个新的寓意,就要提及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岳正。岳正一生坎坷,为官也十分正直,后来得罪了权贵遭到贬谪,被流放。直到成化初年才官复原职。岳正此人十分喜欢画画,尤其擅长画葡萄,他曾写过一篇《葡萄说》,其中提到“予尝论其(葡萄)干癯者,廉也;节坚者,刚也;枝弱者,谦也;叶多荫者,仁也;蔓而不附者,和也;实中果可啖者,才也;味甘平无毒入药力胜者,用也;屈伸以时者,道也。其德之全有如此者,宜与菊、兰、梅、竹并驰而争先可也……”

在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岳正以葡萄的枝叶、蔓果、味、屈伸来比喻君子做人、为官品德等,因而,自从岳正的葡萄说流传出去之后,大家都认为葡萄是正人君子的形象代表,在当时影响非常大。后来,明葡萄纹瓷器不断增多也与之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时期的人还创造了葡萄松鼠纹瓷器,以此来讽刺奸臣残害忠良。

明葡萄纹瓷器多少钱

2015年,一件永乐朝明青花葡萄纹瓷器,拍卖成交价格是3105000美元,折合人民币是20700000元。2007年11月,在西暎东晖拍卖会场,明葡萄纹瓷器以1765064美元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是13767500元。

仅从这两件明葡萄纹瓷器拍卖价格就能看出,明葡萄纹瓷器的市场价格是非常高的。可惜这样的好东西实在是太少了,大部分人也只能在网络或者是节目中、博物馆欣赏一二。

雪景大王 余文襄的瓷画作品有什么特色


上世纪50~70年代,景德镇国营瓷厂汇聚了众多陶瓷艺术人才,也生产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瓷器,今天的研究者和藏家称其为“567”瓷器,其中价值不亚于清三代瓷器的器物大有所在。而在这众多的陶瓷艺术人才中,有一位瓷器大师专以画各种雪景而备受赞誉,其瓷画作品也是广受藏家追捧,他就是我国陶瓷美术大师余文襄先生。余老先生更是因为其雪景瓷画的出众而被大家美誉为“雪景大王”。2012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春拍上,匡时国际拍出了一件余老先生文革后重返瓷画界的精心之作,一件约1.5平尺的雪景“梅花书屋”瓷板,最终以132.25万的价格成交,足见余老雪景瓷画的魅力。

余文襄老先生世居景德镇,从小就对陶瓷美术充满好奇与热爱。早年于江西省立乙种工业学校就读,1925年时便拜“珠山八友”之一的何许人大师学习瓷画艺术,精研六年有余。对于创作题材的方向,余文襄老先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以自己家乡冬天景象的为蓝本的雪景,家乡冰雪皑皑的山峰,迷茫的无垠雪原均使他心驰神往、无限眷恋。有了致力雪景这个目标,在拜师学艺期间,余老先是临“芥子园”画谱,苦练基本功;继而又学古代范宽、李成的雪景山水技艺,并研究清代画家袁江、袁耀作品风格颇多,又加大师何许人指点,可以说功夫很是扎实、透彻。

余文襄老先生的雪景有两处是最为精妙的。第一处是在构图上,余老很讲究“层次感”和“变化感”的和谐。他多用“高远”构图法,将雪景的层次以近远顺序逐层推进,主次显得合理、分明;同时,他在雪景的各个层次中,穿插山石、林溪、流云、亭阁等错落有致,这种变化感是一种自然的排布,使静物出现一种缓慢流淌的动感,没有丝毫刻意安排的感觉。

第二处是意境上,余老以扎实的传统雪景功力打底,但是并不一味渲染雪的严寒和冬季的萧索,反而是通过在素淡的画面上以艳彩点笔,来实现整体景致的反差,相当于在雪景层次“推远”的同时以点睛之笔把景又“收”回来。因此,余老的雪景图往往意境深远,纯朴庄重,在冰天雪地中又蕴含着温暖的生机与浓郁的生活气息。

余文襄老先生重视传统,也具备深厚的传统功力,但是在创作上绝不被传统所束缚,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一面。业内人士表示,余老艺术成熟时期的作品尤其是“567”作品,价值基本都是好几十万,如果遇到真品、精品,一定不要放过。

鉴定明陶瓷的方法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窑场数目空前增多,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过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发展的局面。由于制瓷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即工匠完成官方规定的任务后,可以进行自由经营,客观上对手工业工人的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民窑不仅产量超过官窑,而且烧成了许多高质量的可以与官窑相媲美的瓷器。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

如何鉴定明代瓷器,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若能谙熟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定方法。

对于明代的一些典型器型,特别是名贵品种,更应烂熟于心,形成固有的正宗概念。越是名贵的品种,便越会有人去仿制。在鉴别中,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无须多究,便可一眼识破那些低劣的赝品;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对那些貌似真品的伪作,经细心体察和揣度后,就能看出神离之处,找出其细微差别;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就能善于体会各时代的不同风格和神态,对那些维肖的仿品,便能独具慧眼,看出其虽维肖但不维妙之处,从而窥出破绽。明初洪武时期的青花瓷色泽暗黑,这主要是元末明初战争频繁,苏料进口中断,使用国产青料造成的。

永乐、宣德年间瓷器制做也如明代国力一样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尤其青花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史称“永宣瓷”。它的主要特点是:由于郑和下西洋,从中亚伊斯兰国家带回了“苏麻离青”料。在适当的火侯下,能烧成像宝石一样的鲜艳色泽,但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

在掌握各时代瓷器品种的特征及时代风貌的同时,应侧重对器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久而久之,便可充分利用不同器型特征,熟练地鉴别真伪。明代永乐年间的器型古拙秀美,当时出现的一些精品,如白釉脱胎暗花盘碗,青花压手杯之类,都是后仿品在造型等方面远远不可企及的;宣德时期造型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制作精致,独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绝后之作,若不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难以仿制成功。故永宣青花器,仅见清代盛世康熙、雍正、乾隆时的仿品及民国时的赝作,除此而外其他时期少见。至于成化时期,器型惟重纤巧,大器较少,其碗、把杯、天字罐类,都出色地代表了当时轻盈秀致的风格,并为仿品所望尘莫及。弘治、正德时期虽器型品种不多,但却端庄秀逸。嘉靖、万历以后,器型渐趋复杂,又有许多创新之作,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时期的作品未免粗糙。

对于造型,要从以下几点去观察:器口、腹、底、柄、耳、颈、流、系、足以至器里。若能经常测量器体部位,体重厚薄,熟记大小,对于鉴定工作更为有利。

二、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明初永宣青花器上的晕散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在后代的仿品中都不能准确再现。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他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也很重要。例如,明清两代瓷器的画面,就与同时代的织绣、竹、木、漆、牙、玉、铜、银等工艺品装饰,互有影响,一脉相通;又如成化时期瓷器的海上水八怪,缠枝莲纹,也与前朝景泰掐丝珐琅器上纹饰相同。如此等等,便可发现时代的特征,找出共同的规律,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器物,都应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便如永乐、宣德瓷器的缠枝莲、海水龙、成化瓷的青花底足双线特征,正德瓷的回文,嘉靖、万历瓷的道教画与镂雕工艺,康熙瓷的双猗牡丹、回影梅,雍正瓷的过枝花和皮球花等等,在决疑辨伪中,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鉴定真伪,还可根据纹饰的笔法,远近疏密的层次,笔力纤弱等等。

三、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鉴定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如著名的永宜细砂底器,露胎处均可见到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另外明代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如以洁白细润著称于世的成化胎体,迎光透视显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莹润光泽。

对于明代各种不同的釉面观察方法,除以眼目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观察时更要注意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釉面的厚薄,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的程度等特征。对各时代釉面的典型表现,要牢记心中,如明代瓷器釉面都闪现不同程度的青白色,明早期釉面常有无色的自然开片及缩釉现象;明代宣德的桔皮釉,明代晚期黄釉釉面所闪现的血丝状小红点。另外釉面的新旧光泽也可说明真伪。对各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干涩,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等状态也需掌握,这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常见永乐白釉器口,底边角与釉薄处闪白和闪黄,釉厚处闪浅淡青色。永乐翠青积釉处的气泡密、玻璃质强,明代蓝釉釉面表现的灰黑色调,明代宣德釉面的棕眼现象等等。所以,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四、款识

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及早期和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作为中国陶瓷史上重要发展时期的明代陶瓷艺术的欣赏及鉴定,不仅是文博工作者的必修课,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也必将成为越来越多的陶瓷收藏品受好者和享受者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必将成为提升全民文化修养的一个方面。

明“空白期”的青花杰作


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时局动荡,干戈不息,瓷业深受影响,官窑器几乎断缺,民窑器也相对较少,所以瓷学界称此三朝为“空白期”。此三朝甚短,加起来才29年,故三朝产品一般较难区分具体朝代,总体上既带有一些宣德遗范,又开一些成化先风,其中青花器中的人物纹饰,极富特色,曾被专家称为是明代青花人物的萃菁之作。

该件青花仕女折沿盘,口径26.5厘米,底径15厘米,高4.8厘米,折沿平口,浅腹弧收,平底圈足。胎质坚密,胎体厚重,体身上薄下厚,底厚达0.8厘米;圈足外壁内敛,足端斜削取釉一刀,足内壁与底几近垂直;釉层肥厚明亮,呈鸭蛋青色,转角处聚釉青色更浓,外底施稍淡的粉白釉;青花深蓝偏灰,积釉处有黑斑,并微微下凹。

盘外壁用双道弦纹分成两层,绘螺旋形花心的缠枝莲和卷草纹,盘内纹饰分成三层,外二层为斜十字点花纹和连圈纹,盘底主纹为仕女图。纹饰采用单线勾勒、平面涂塌的手法,仕女宽额高大,神态安祥,竹枝一笔直线画竿,用笔纯熟洒脱、细腻流畅,线条变化自如、生动明快。

从器型、胎釉、工艺、纹饰等特征分析,此盘应是明“空白期”产品。另外,因折沿盘在明早期常见,至景泰时已少见,青花料在天顺时发色转雅淡和少有黑斑,似还可进一步推断此盘为正统、景泰年间产品的可能性较大。明“空白期”青花器存世偏少,尤其是人物纹饰的盘器更少一些,此盘器算完整,工艺相对较佳,人物图案分外精美,故可称是一件较好的具有明“空白期”纹饰特征的民窑青花器。又据相关资料记载,类如此盘纹饰的青花器,在明弘治年间也有出现,但相对线条草率,形象呆板,图案粗糙,青花料色也偏淡,没有下凹的黑斑,所以两者是有较明显区别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毕渊明画作的落款》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毕渊明画作的落款》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落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