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的瓷器价值 > 导航 >

辽白瓷的特征及价值

辽白瓷的特征及价值

古代的瓷器价值 白瓷砖 古代瓷器价值

2020-10-30

古代的瓷器价值。

自古至今瓷器都是中国收藏品中的一大门类,各种各样的瓷器以不同的风格展示了中国艺术品的风格,在我国艺术文化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瓷器可以分为很多种,有青瓷,陶瓷,白瓷等等。极其稀有的白瓷以其高贵的品质,在陶瓷界显得更加出类拔萃。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白瓷的特征及价值。

白瓷和平常的瓷器不一样,它没有什么花纹和各种颜色色彩的搭配,给人一种素雅的感觉,但同时又可以把这种素雅看成一种朴实之美。在汉代的时候,白瓷作为一种传统瓷器,受到当时很多人的喜爱,并且用途也十分的广泛。不过由于用途的广泛,就产生了各种各样材料和工艺的白瓷,难免产生优劣之分。

在唐代的时候,白瓷只是一个过渡的艺术品,当时的邢窑白瓷广为人知。再到宋代的白瓷定窑,一直到元代白瓷被演化成了含有青色的白瓷。期间出现了很多杂质不堪的白瓷,这也是造成现在市场混乱的原因。直至明代,白瓷才恢复到原来的属性。结合历史来说,辽白瓷是史上不可多得的白瓷。

辽白瓷的工艺和构造决定了它的品质,辽代的文化决定了辽白瓷的艺术色彩。说到辽金人的文化,我们都知道辽人特别喜欢白色,这是由每一个朝代不同的文化和审美决定的。辽白瓷的影响力是由中原白瓷的影响而诞生,最开始的时候辽白瓷的工艺并不如中原白瓷,但是在宋代的时候,由于辽国和宋国大战,宋国战败之下签订了一系列屈辱条约后,辽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个时期辽国的经济实力也是突飞猛进,往后的几十年里辽国发展推动了辽人喜爱的白瓷的发展。同时,由于定州基本在辽国的掌控下,定州又有着很多制作瓷器的工匠,因此辽国大量生产白瓷。数量之多而积攒出更加突出的工艺,也就提高了白瓷的品质。由于在辽国以后的历史中,各个朝代对白瓷的不重视致使辽白瓷在市面上独树一帜,它的工艺和文化影响着现代很多的白瓷艺术收藏家。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清楚辽白瓷的收藏价值了。从古至今辽白瓷都有很高的地位,也就证明了它的价值所在。辽国在历史上实际昌盛的时期也不是很久,所以目前市面上的辽白瓷能保存完好的也并不多。品质极好的辽白瓷和玉一样金莹剔透,从远处看去简直美伦美幻。如果说玉非常珍贵在于它的品质和稀有,其实辽白瓷也由于它的稀有和制作工艺。辽白瓷的文化色彩总是能够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一件珍贵的辽白瓷摆在家里或者收藏馆、展览会等地方都能招来很多双目光的凝视,建议朋友们多去艺术品收藏馆和瓷器展览会多开开眼界,辽白瓷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茶盏收藏价值及特征


茶盏就是饮茶的用具之一,现在我们通常把它称之为茶杯。茶盏其器型主要是以敞口小足的为主要的特征,斜直壁,比一般的饭碗要小、比酒杯要大。“从来佳茗似佳人”为苏东坡先生的名句,典型的代表了唐宋时期以及之后时期文人墨客对于品茶精神的这一向往、享受的倾向,品茶为一项修身养性之事。陆游先生曾经说过:“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表达出了品茶对于他们的重要性。

以宋代烧制的茶盏为例,走进茶盏。宋代时期,斗茶之风十分的盛行,崇尚茶具的精美,将宋代茶盏烧制达到了鼎峰时期。

从它的造型特征上看,宋朝时期的茶盏,造型非常的简单且颜色非常的干净,易给观赏者一种素雅、朴实、宁静之感。

宋代茶盏的特点:刚柔并济、线条感十足,同时将弯曲的部分于直的部分之间构成了非常好的连接,将其融入到同一整体之中。

宋代茶盏烧制范围非常的广泛,特别是重黑釉这类深色的茶盏。例如:官窑、建窑、哥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吉州窑等都有对茶盏进行普遍的烧制,其中以建窑以及吉州窑烧制的黑釉和褐釉茶盏非常有名。

宋代茶盏的种类非常丰富且多样,有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鹧鸪斑茶盏、剪纸贴花茶盏、木叶纹茶盏等。建窑兔毫盏,在其黑色的釉色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其形状如同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长得非常的细长、柔软;油滴盏则是宋代黑釉瓷中最为特殊的品种之一,就是在其乌黑的釉面上会呈现出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就像一滴滴晶莹的油珠,属于结晶釉的一种;曜变盏则是建窑中的特殊品种,其烧制难度非常之大,烧制成功的则是真正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艺术品,其收藏价值以及价格都非常高,是专为皇帝进行打造的御用至爱,足以可见它的地位。

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耀州窑青釉刻海水鸭纹碗为例,进行分析。从它的造型上看,该碗呈现为敞口状,腹部为六个花瓣形构成,近底渐渐回收,圈足,在该碗的内部主要刻画了海水纹和碗部的核心划过一群鸭,外壁光素没有纹饰的出现,整体上看意境十分优美。

从它的色泽上看,主要以青釉为主要的颜色进行装饰,釉色较为的深沉,略带着黄色,青中泛黄,多了一丝鲜艳俏皮之感。

从它的制作工艺上看,造型优美、纹饰清晰,海水与鸭子生动有趣,展现出茶盏的较高工艺水平。

广彩瓷器的特征及收藏价值


清康熙23年,也就是公元1684年,清政府正式解除海禁,海外贸易得以恢复并进入海关管理时期。随着海内外贸易交流的加强,各类商品往来的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具备典型国民特色的器物。中国的瓷器,成为销往海外的商品中的翘楚。外国商人不仅购进大量中国瓷窑生产的成品瓷,有的还来样定制,瓷器外销一时繁盛不已。而在所有外销瓷中,广彩瓷器占有很大的比例。

广彩瓷,全称为广州织金彩瓷,是一种广州地区烧造的低温釉上彩瓷器。广彩瓷的前身是明代三彩瓷器,在发展过程中它又糅合了五彩、粉彩等多个瓷器品种的技艺和特色,同时借助广州本土的“铜胎烧珐琅”技法,先是烧造出珐琅彩瓷器,后又吸收西洋画法、岭南画派特色,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瓷器品类。

广彩瓷器的创烧约在康熙末期至雍正初期阶段,最早与江西景德镇彩绘瓷比较接近,因为这一阶段广彩瓷所需的素瓷、颜料等均来自景德镇。一直到乾隆、嘉庆年间,广彩瓷大量吸纳广州地区各式民间艺术特色,兼借西方绘画技法,形成一种脱离传统景德镇彩绘瓷的单独品种。

广彩瓷最大的3个特点,一是构图丰满、繁而不乱,二是色彩缤纷、浓重艳丽,三是风格清新热烈、华丽辉煌。

①构图丰满、繁而不乱:广彩瓷彩绘构图密难行针,紧而不乱,因此纹饰加彩布满器身,不见白胎。广彩的这种纹饰构图,借鉴的是我国传统的织锦图案,在纹样空白处以金银水织地,后来干脆直接以乳金釉作色地,有“堆金积玉”的艺术效果。

②色彩缤纷、浓重艳丽:广彩最初所用的颜料来自景德镇,因此色彩效果偏单纯清雅,后来引进了不少西洋和本土颜料并进行混合调制。广彩瓷彩绘的色料多达十几种,色彩搭配精致、艳丽。色料填涂得较厚,并平涂晕染,又以金色和黑色压住原色,各种色彩对比鲜明,视觉冲击效果深受海外市场青睐。

③风格清新热烈、华丽辉煌:基于以上两点,再加上广彩瓷在彩绘内容上大胆进行中西风格的结合,这就导致了广彩瓷在整体艺术风格上,既有中式装饰的清新,有独具西方艺术的热烈。

对于清代瓷器收藏来说,广彩瓷是相当特殊的一种。虽然广彩瓷曾经也有做宫廷贡瓷的历史,但是又明显区别于官窑瓷器,然而将其简单归为民窑似乎也不妥当,尤其是部分进入欧美上层社会的广彩瓷,其品质较之民窑甚高。因此在收藏时,最好分清广彩瓷的流传来源,如果是曾经宫廷所用,或者外销瓷中供欧洲上层社会使用、陈设的瓷器,其价值相对会很高。

镂空瓷器收藏价值及工艺特征


镂空瓷器是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主要是在瓷器的陶胚体上进行透雕花纹。在五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石器晚期就已经出现了镂空的陶瓷,那时的形状主要是透雕圆孔进行修饰;汉朝时期到魏晋时期的各式陶瓷、香薰灯都有了透雕的纹饰,这时期的纹饰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到了宋朝以后镂空装饰的瓷器就开始蓬勃发展;清朝乾隆年间的镂空开始烧制成镂空转心、转颈以镂空的空套瓶等,这时期的镂空透雕艺术达到了鼎峰时期。“中华号称瓷之国,瓷窑高峰则是景德镇”,其所产的瓷器具有“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的特征,而镂空的瓷器更是将薄如纸、白如玉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其镂空瓷器的制作是经过层层筛选出上等的景德镇产高岭瓷土,因为其胎体烧制成型后会成为洁白的玉,其手感、质感都是非常好的。到其胎体变干变硬之后,用专业的胚刀将其粗胚体剔制成薄薄的器具,雕刻出精美、独特的镂空花纹在进行二次烧制,还需要加入陶瓷的彩绘,再次进行烧制才可以形成一件精美的镂空瓷器,因为其原料、做工要求非常高、制作周期又较强,对于工艺师傅的要求较高,所以这样上等的镂空瓷器的收藏价值和价格都是不菲的一笔数目。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粉彩镂空蟠璃纹象耳转心瓶,其瓶身敞口、束颈、垂腹、圈足,主要在其瓶身外部的颈部黄地轧道粉彩折枝莲纹,腹部用霁蓝描金蝴蝶勾莲纹,瓶身的四周则是圆形开光内镂空雕刻的绿色蟠璃纹,足部的黄地轧道粉彩云头纹,其纹饰可以说是璀璨夺目,像这样一件艺术品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镂空技法是清对于器物装饰是最为常用的手法,特别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将镂空技艺的利用在转心瓶和转颈瓶上,但是这样的制作工艺难度非常大、成品率底,所以相比较其他类型的瓷器而言它更加的特殊、独特,收藏价值更高。

除了粉彩最为突出,还有就是黄地珐琅镂空转心瓶,其瓷器的内部构造十分的复杂,纹饰的处理通过彩绘和镂空两种技法,在外观上看,该瓶的鱼纹是主要的装饰图案,宽唇、短颈、硕腹、矮圈足是其主要的特征,色调之间的典雅、柔和,圆润光泽度较高,质感较强且其釉色细腻,观赏艺术价值较高,这类的转心瓶一般都会使用黄色来作为装饰,象征着它的地位与其他瓷器不同。

现在在我国的镂空瓷器市场上,大多都是由现代仿制的,在它的原料、镂空技艺、彩绘等方面的工艺都不像清朝时期的精湛,所以受到的关注度较少。大量的收藏爱好者还是喜欢目睹清朝的镂空瓷器,不仅仅是因为年代久远,更是因为在原料、色泽、镂空技艺上都有着非常高的水平。

辽瓷


辽代陶瓷是(916-1125年)中国历史上北方一个属辽的国家生产的陶瓷,其烧制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皇城之内的林东辽上京窑,主要烧白釉和黑釉器。还有林东南山窑、音戈勒窑,辽阳江官屯窑,北京的门头沟窑、龙泉务窑,赤峰的缸瓦窑等,辽瓷器烧制地点很多。

辽瓷的彩色瓷主要以黄绿白为主。其器形以北方契丹族的游牧生活用品为主,制品有精粗两种,辽白瓷中有底款“官”字款称辽官窑制品,胎质莹白坚致,色白显微泛青,多数釉面莹润,都有开片,色有粉青、月白、紫斑等。在金代也有黄河以北的一些窑烧制的一些有钧窑紫红斑的产品,被称为钧窑窑系制品,不属真正的河南产正宗钧窑品,在定窑瓷方面辽瓷窑也大量生产,同样属定窑系产品,不属河北曲阳生产的真正定窑产品。在辽瓷中带红斑、蓝斑的瓷很多,非常像天空中的红霞和蔚蓝的天空,给人以变幻无穷的色彩美。辽瓷常有胎质粗糙的钧窑系产品、釉面不到底(称半截釉)白釉瓷和其他色釉瓷也是常有涂釉不均,制胎粗糙,常把应用泥条的盘条制陶技术用在制瓷胎上。在器形上雕塑出植物、动物、生活像,十分生动。如:瓷皮囊壶的造型,缝织针角被模仿得很像。这些特征恰好将当时辽瓷参加模仿其他宋代各窑的制品得到了区分,我们对辽瓷特征的认识使我们可以区别当时辽瓷各窑的仿产品。

1.辽瓷

辽瓷胎粗人皆知,白釉开片坯旋粗。

三彩仿唐初看唐,彩釉泡破拓笔乎。

其实唐代三彩美,黄绿蓝色变幻出。

辽代三彩黄绿白,涂抹确像补丁铺。

注解:

辽瓷学习了北方定、窑、磁州窑及吉窑后有一些发展,但胎粗釉子开片,器形上明显看出胎坯的大螺旋纹,仿唐三彩像打补丁一样拓在上面,很粗糙,从三彩上讲只有黄绿白,而唐三彩是黄绿蓝。

2.辽瓷技术起源

辽瓷器形随契丹,常仿皮具跟祖先。

胎面先涂化妆土,学习三窑技术关。

定窑磁州吉州窑,涂抹不精补一般。

三彩自有黄绿白,不画对称多画单。

多画一朵枝独棵,扣声不脆声音憨。

釉料常常不到底,底粗不精是首先。

注解:

辽瓷是契丹族在北方发展起来的,所以造型有很多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器形。如皮囊壶、马登形器具等。辽瓷用化妆土打底,学习了吉州窑及北方磁州窑、定窑,涂釉不太讲究,像打补丁一样,三彩无蓝色,有黄绿白。画花草常常是一枝、一朵、一棵,釉子不到底,底粗,扣之声音不脆,发闷。

定窑白瓷有什么特征?


定窑白瓷有什么特征?1、泪痕

泪痕是指器表的流釉表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泪痕表象仅见于北宋定窑器,唐至五代定瓷并无此特征。唐代定瓷釉薄而皎白,胎釉结合十分严密,无流釉表象;北宋则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动,构成泪痕。北宋早期,定窑选用正烧,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今后,定窑创造了覆烧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笔者曾见过一些定窑白瓷,泪痕方向为横向,十分新鲜,构成缘由尚待研讨。

2、竹丝刷痕

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常常可看见细密如竹丝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开始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当然在其它窑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见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窑的纤细密布,此为判定定窑器物的一个特征。

3、底足

定窑器物的底足类型不多,首要分为平底与圈足两大类,而其圈足具有与其它窑口器物圈足显着不一样的特色,这些特色体如今北宋中期今后覆烧成型的定窑器上,因为覆烧的创造,器物圈足得以裹釉,而将露胎处移至器上,但是裹上釉层的器足在外观上的体现并不那么完满,足面(圈足与地上触摸有些)总是显得不行平坦,有些当地釉厚,有些当地釉薄,以手抚之,显着地感到高低不平,笔者所目见的北宋定窑圈足器无一例外。这种表象十分新鲜,但在判定中却十分有用,凡北宋定窑圈足器(选用覆烧法,圈足上釉者)均有此特征,此为判定之要害。

别的,定窑圈足器之圈足有巨细两种类型,大圈足器之足底往往可见竹丝刷痕,刷痕呈同心圆,而小圈足器则无这种表象,但无论巨细圈足,足均极浅,足墙均窄,小圈足器挖足不过肩,简直无钩手。

4、变形

定窑器物,尤其是碗类器物,大都有些变形,假若完好器,将器物倒扣于桌面,便很简单发现这一特色。

就当前在市场上所见到的仿定白瓷而言,泪痕表象已可做到,竹丝刷痕亦不难完成,至于器物的变形非人力而可强为,而取决于烧造时的火候、窑位、气氛等等要素,若以人力做作,难免留下成心做作的,不天然的痕迹。如今只要一点还难以企及,就是足面的不平表象,这种表象的构成彻底出于天然,且在当前没有导致仿制者满足的注重,仍可作为判定的一个规范。

浅谈雍正粉彩特征鉴别及收藏价值


上文说到雍正珐琅彩瓷器的精美,那么其实在雍正时期还有一种瓷可以跟珐琅彩媲美那就是粉彩瓷了......

清雍正 粉彩蝠桃《福寿》纹橄榄瓶

雍正粉彩瓷特征鉴别

粉彩瓷与青花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并称四大名瓷,“粉彩”是瓷器釉上彩装饰手法的一种,又名“软彩”。粉彩工艺创于清康熙时期,由于当时经济繁荣,使景德镇制瓷手工业得以发展,工艺不断创新。制瓷工艺越来越讲究文化底蕴,生活中对瓷器的需求和兴趣也越来越讲究艺术情趣,清代康熙五十二年,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玻璃白”,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调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因为“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当时突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

清雍正朝,粉彩进入盛期。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无论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堪称粉彩瓷器的代表作。官、民窑同时大量生产,精细的官窑制品可与珐琅彩比美。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是它的地釉质量好,无论白度还是透明度都超过了明代永乐的白釉,经测定,雍正粉彩盘的瓷胎白度达到77.5%。陶瓷史家陈万里先生说过:“雍正白釉之进一步提高,合于釉上施加软彩的要求,因而收到相互为用、相得益彰的效果。”雍正粉彩的彩料配制技术也较高,珐琅彩在烧彩前与烧彩后呈色大致相同,而粉彩颜料则不同,除红、黑二色外,其他颜色在烧之前无法区别,颜料配制后必须进行试烧,合乎要求后才能正式彩绘,经低温彩烧后,色彩微微凸出釉面,彩面具有晶莹的光泽,有的粉彩纹饰的边际还显现出彩虹般的光晕。粉彩的绘画技法多样,官窑更为考究,有平涂、渲染、没骨、洗、皴、点等,工笔、写意俱全,富有中国画的笔韵。所绘纹饰以花鸟草虫为主。人物故事画多为室内景观,人物线条柔和,仕女体态修长,面目娇美,多衬以几案、绣墩、博古架等室内陈设。画面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显示出深远和层次感。还有气势雄伟的山水画,笔法劲健,设色较为浅淡。雍正民窑粉彩的花卉、花鸟纹饰粗犷,人物画中善绘刀马人物或戏剧故事中的情节,色彩凝厚浓艳,胎体厚重,琢器的外底部多为砂底。

清雍正 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盌(一对)

雍正粉彩的造型极为丰富,无论是餐具、文具还是陈设品都很优美,一改康熙时古拙厚重之感。大型器规整不变形,小型器各部位处理严谨得当,反映当时制作技巧的高超。其青花款识六字二行者为专人书写,字体工整有力,青花色调纯正。六字三行者书写草率,而青花花押款、斋堂款则比较稀少。

清雍正 粉彩「蟠桃献寿」图圆盖盒

现代仿制的雍正粉彩盘、碗在市场上比较多见,其特点是胎体过于轻薄,地釉近乎粉白光亮,也有亮青者,有的纹饰绘画精细,器底青花书写“大清雍正年制”款。整体看具有一定的雍正官窑粉彩风格,但仔细观察仿制水平还不能真正达标,而且纹饰过于精细,反映出现代绘画的气息,缺乏200多年的文化积淀。仿制品的青花款字体乍看与传世品一样,但仔细观察则笔划无力、松散,尤其是青花色调不沉着。更要引起注意的是,仿制者为了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也采取一些补救的办法,就是在器物上作旧。作旧的方法不一,有的用磨大理石的极细的砂纸打磨,也有的用某种酸将器物腐蚀后再用皮带磨。另外传世品有“蛤蜊光”,因器物年久有些彩料或釉面由于长期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形成彩虹般的反射效果。现代仿制者为了表现此种现象,将器物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但是这样制作出的“蛤蜊光”与传世品的还是不一样。另外,新仿制的雍正粉彩器也有色彩较厚的,这类器物多数彩面上无光泽,给人以很旧的感觉。仔细观察,彩面是经过打磨的,打磨后还在纹饰线的周围淡淡地涂些黑灰色的东西,模仿出经年使用的痕迹。这些都是收藏者应该注意的。

附:后仿雍正粉彩瓷器底部做对比

乾隆仿雍正粉彩器赏典型清乾隆官仿雍正粉彩

底足釉色发色胎骨完全的乾隆期特征。

民国仿雍正粉彩底足

底足胎质松躁。单簿。无润感。

“雍正粉彩”收藏价值

收藏市场里,中国书画作品在大幅升值,中国的古代瓷器也在大幅升值,而粉彩瓷似乎是集合了这两者的特点:它本身既是瓷器,又有色彩艳丽的传统绘画,所以粉彩瓷的升值是不容置疑的。在瓷器世界中,粉彩是唯一能撼动青花霸主地位的瓷器,由于粉彩的色彩丰富、色调淡雅柔和,做工精美,自问世后,立即成为清朝皇室的新宠。而且直到现在,粉彩依旧备受人们的青睐。翻开近年来中国陶瓷拍卖成交表,粉彩瓷器从2000年开始,价位连年飙升,一直以来其价格就占据清瓷中的金字塔尖。特别是那些系出名门、流传有序或被藏家多年秘藏、鲜有露面的旷世稀珍现身市场,便会掀起一波竞购狂澜。

粉彩瓷之所以为藏家喜爱,首要凭仗其特有的“玻璃白”。所谓“玻璃白”是指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其制造技术是在烧成的白瓷上勾勒出纹饰图画的概括,在概括内先用富含氧化硅、氧化砷和氧化铅的“玻璃白”打底,然后按所需色彩在上面绘画烘托,再次入窑烘烧而成。使用其乳浊效果,可以让所绘人物、花鸟、山水等画面粉润柔和、生动传神、带有立体感较强的国画个性。

雍正粉彩拍卖成交价格

清雍正 粉彩松鹿纹摇铃尊 4800-4800万 5290万 2012/12/28

清雍正 柠檬黄地粉彩浮 600-800万 2272万 2007/4/8

清雍正 粉彩过枝「秋葵蜻 800-1200万 2194万 2011/4/7

清雍正 粉彩玉堂富贵盌 700-1000万 2194万 2010/5/31

清雍正 粉彩灵芝「寒山 500-700万 1656.75万 2007/10/9

清雍正 粉彩描金绿地堆 1500-1500万 1650万 2008/10/26

清雍正 粉彩过枝福寿双全 800-1000万 1634万 2010/5/31

清雍正 粉彩花卉纹六棱盌 咨询价 1518.38万 2004/4/26

清雍正 粉彩福寿纹碗 800-1200万 1495万 2011/11/17

清雍正 柠檬黄地洋彩浮雕花鸟宝瓶纹六方瓶

雍正粉彩瓷制作工艺成熟,风格典雅秀丽,备受人们推崇,历来是拍卖市场上的宠儿,升值空间很大。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知,早在2010年以前,艺术市场还没有今天这么繁荣之际,雍正粉彩瓷器就是市场上最吸睛的宝物,可见雍正粉彩瓷器一直是人们心中的最爱!

德化窑瓷器的详细特征及市场价值


德化窑青白瓷烧造始于宋,直至元代。景德镇窑所制品种,该窑一般都能见到。敞口凸底洗、直口蔗段洗、装饰纹样逾百种的各式盒子等等,均富有特色。有的上有“颐草堂先生雕造功夫”、“后山颐草堂先生雕造功夫”等铭文。明代(公元1368——1644年)以后得到巨大发展。其中尤以白瓷塑佛像最为著名,代表了当时德化窑瓷器烧造工艺的最高成就。德化白瓷制作精美,格调高雅,历来被视为中国白瓷的代表,享有"国际瓷坛上的明珠"的盛誉。

明代德化窑所产的白瓷选料讲究,制作精细。产品釉质细腻,光泽明亮,似脂似玉。瓷胎质地洁白坚硬,胎釉结合紧密,浑然一体。由于原材料配方不同,或因烧造过程中,瓷器在窑内所处位置和温度的不同产生的窑变现象,造成了产品质地和釉面色泽效果的差异。因此依照其瓷质和釉色,明代德化窑白瓷又被分为"乳白"、"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鹅绒白"等名贵瓷种,而外国人则统称之为"中国白"。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

德化窑的白釉瓷盛行于明清时期,因为釉色为乳白色,所以称其为“象牙白”,德化窑瓷器器型繁多,但以佛像雕塑、杯、壶、炉几种器型最为著称。其造型生动,色泽光润,晶莹洁白。

德化窑的白釉瓷盛行于明清时期,因为釉色为乳白色,所以称其为“象牙白”,德化窑瓷器器型繁多,但以佛像雕塑、杯、壶、炉几种器型最为著称。其造型生动,色泽光润,晶莹洁白。德化窑瓷器产自我国福建省德化县,始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时期。德化窑的瓷器在国际上也得到高度评价,博物馆和私人纷纷收藏,而且在艺术品市场上往往有不俗的表现。

德化白瓷的特点:

1. 藏品造型厚实丰满,装饰部分讲究自然大方,手拉坯或捏塑接口处过渡流畅。胎体细腻,胎质坚硬,德化窑独有的中低温材料配方,是闽南周边窑场乃至景德镇窑生产的白瓷所不能相比的。

2. 釉层均匀莹润玻化好,釉色白中微闪黄色,似象牙色犹如凝脂。

3. 叠烧器物内壁有支钉痕迹,其他器物足底有谷壳或匣钵砂的痕迹。

4. 瓷雕品有个性风格,许多器物在不同的位置上压有作者的印章,以及年号款和地名款等,有些产品壁内可见印装合缝的痕迹。

德化窑瓷器近几年拍卖市场价格:

LOT号拍品名称估价(万)成交价(万)拍卖日期拍卖公司状态

0029德化窑观音像3,880.00-3,880.00万 4,200.00万2017-09-17劳伦斯国际

0015德化窑白釉观音3,900.00-3,900.00万 4,200.00万2017-10-29香港皇室贵族

0046清 德化窑白釉出戟花觚2,580.00-2,580.00万 3,217.50万2018-01-26中正拍卖

0011德化窑观音坐像2,200.00-2,200.00万 3,200.00万2017-10-29劳伦斯国际

0041德化窑白瓷莲花观音2,800.00-2,800.00万 2,800.00万2017-09-17香港皇室贵族

明代德化窑制瓷匠师选用本地优质瓷土原料,按一定配比,在氧化焰气氛下烧制而成的一个珍贵瓷种。"象牙白"瓷器的质地坚韧莹润,细腻匀洁,素静淡雅,稳重大方,在白色中微显黄色,犹如凝脂,具有象牙质地的温润感。其装饰工艺包括刻花、画花、刻画印花、堆贴花和雕塑等多种技法。花纹一般较为简单,以梅花纹居多,叶纹、弦纹、回纹等亦有所见。

手拉坯或捏塑接口处过渡流畅。胎体细腻,胎质坚硬,釉层均匀,釉面莹润玻化好,釉色透光折射犹如油脂,这种滋润油脂感是釉面所独有特征。其工艺与“象牙白”瓷一样,叠烧器物内壁有支钉痕迹,器物足底有谷壳或匣钵砂的痕迹。

霁红釉瓷器的详细特征及价值走向


霁红釉又称鲜红釉、宝石红釉、霁红釉、积红釉、醉红釉,是一种极为名贵的颜色釉。霁红创烧于明早期,因作为皇帝御用,并用于礼敬天地日月的名贵红釉瓷,故名”祭红“。霁红釉色深沉,釉面光润,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无黑点、无色斑、无色斑,非常珍贵。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霁红达到艺术高峰,但在明末失传。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在皇帝的支持和参与下曾倾尽良工复烧霁红。遗憾的是在清乾隆后霁红釉的烧制再度失传。

“霁红”,在宣德时也称“宝石红”;其后,才有人称为“祭红”和“积红”。它们数量稀少,因烧成难度极大,从明代宣德以后一度衰退,工艺师望而生畏,直至康熙期间才恢复,但呈色多为黑红。雍正时亦釉色浓淡不匀,多有缺陷,也有烧成褐红、粉红,以至苹果青等色层。至乾隆初期,还偶有精品。

霁红被誉为千窑一宝,其主要特点是釉中无龟裂纹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热稳定性较好,尤其是其釉色鲜红却不刺目,宛若凝固的鸡血一般,有一种深沉安定、莹润均匀的高雅之感,非常漂亮。《历代名瓷图谱》中云:“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了解更多的历代陶器瓷器知识。

陶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不同成分的釉料在不同温度、不同烧成气氛中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颜

色,火改变了陶坯的化学成分,火把泥土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宝石。景德镇人创造了祭红、郎红等彩色陶瓷,也创造出陶瓷的神话。现在,景德镇人依然延续着500多年古老的技艺,也延续着土火相融的传奇。

特点一:霁红釉瓷器没有裂纹,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因为祭红釉瓷器的这个特点,所以它非常适合被用来制作成为餐具、茶具、酒具等一些日用瓷器。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原料与配方中的氧化钾和氧化钠的膨胀系数比较小,如果系数大的会就会出现裂纹了,如果氧化钾和氧化钠再多一点,膨胀系数更高,产生更多的裂纹之后就会成为纹片釉,比如钧红以及郎窑红就是两个列子。这种制品非常易碎,所以要要加厚坯胎的方法来保护它们。因此,大多数铜红釉瓷器的坯体都是比较厚的,只有两种除外,一种是美人醉,还有一种就是祭红釉了。

特点二:霁红釉瓷器釉面不流。因为祭红釉瓷器的这个特点,所以它不会脱口,口项和底坝会形成非常魅力的灯草边,坝子也不会粘着垫饼,坯胎十分轻薄。

特点三:工艺处理得好,血红色调赏心悦目。祭红釉的釉层比较细胞,而且是在没有经过煅烧的生坯上,在烧制的过程之后,氧化对釉面具有损害作用,因此,祭红釉比钧红以及郎窑红的成品率都要低,烧制的难度要比前两者大得多,所以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了。

祭红釉,釉色深沉,釉面光润,釉中无龟裂纹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它以铜为呈色剂,用普通制釉原料,加入釉灰、氧化锡,生坯挂釉,高温还原烧成。有的祭红釉料配制时,还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之物碾成粉末掺入其中,不惜工本。祭红釉是利用铜在还原气氛下呈现红色烧制而成,但这种生产气氛不易控制,因而十分名贵,明中晚期曾一度失传,至清代才恢复烧造,色泽更加艳丽、多样。

霁红釉瓷器近几年拍卖成交记录:

LOT号拍品名称估价(万)成交价(万)拍卖日期拍卖公司状态

1313清乾隆 霁红釉描金题诗400.00-500.00万 1,916.00万2005-11-28佳士得

0043明代 霁红釉鱼藻纹碗800.00-800.00万 990.00万2017-11-29国大鼎盛

4041明代 霁红釉高足碗360.00-720.00万 616.00万2016-11-11奥斯汀

0055光绪 霁红釉深腹宫碗476.20-476.20万 605.00万2018-01-31国大鼎盛

0047霁红釉碗470.00-470.00万 475.00万2017-05-28香港皇室贵族

景德镇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凄美的传说:明宣德年间某天,皇帝着红袍偶从一件白瓷器旁走过,发现白瓷被映成了红色,独具魅力。于是,令景德镇御窑厂马上烧造。可窑工们几经试验,都烧不出令朝廷满意的红色祭器。眼看时限将到,再烧不出来就要大祸临头。此时,一位老窑工女儿得到仙人托梦,要她投入窑火中以血染瓷。于是,她趁人不备投身窑中,只见一团炽热的白烟腾空而起,满窑瓷器皆成红色。为了纪念这位烈女,人们就把这种红色瓷器叫做“祭红”(霁红)。这种被蒙上神秘色彩的祭红瓷,红而不艳,静穆凝重,深受历代帝王喜爱。清乾隆帝曾在观赏一只宣德祭红梅瓶时大喜,特作《永宣窑霁红瓶》一诗赞许:晕如雨后霁霞飞,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画足空。

也有人说,窑工们多次试验无果,督窑的太监就把一批窑工关进监狱。扬言再烧不出红釉瓷,时限一到,就要通通问斩。一位老窑工的女儿闻讯赶来,发现父亲已身陷囹圄。为救父亲,女儿纵身跳入窑火之中……窑工们开窑时惊奇地发现,里面的陶坯竟呈现血一般的红色,红色祭器终于烧成了。为了纪念她,人们将这种红瓷称为“祭红”,并在每次封窑时,都会用砖砌成少女的形象,该习俗一直延续到至今。以后,历代皇帝都曾不惜财力烧制祭红,无奈这种殷红的瓷器,如同神话中的宝物,十分难得。今天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的近万件藏品中,仅存一件破碎残缺的明代宣德祭红釉刻龙纹梅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辽白瓷的特征及价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辽白瓷的特征及价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的瓷器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