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好吗 > 导航 >

残瓷收藏值得看好吗

残瓷收藏值得看好吗

瓷砖好吗 贴瓷砖好吗 古代瓷器收藏

2020-11-04

瓷砖好吗。

瓷器收藏界一直流传着这么两句话“瓷器起毛,不值分毫”、“瓷器毛了边,不值半分钱”。事实上真是如此吗?笔者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残瓷也是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并非不值分毫!尤其是在现在,古董市场上假货充斥真品难觅,聪明的藏友自然都会认识到,咱们宁可收藏真品的残件,也绝不收藏完好无缺的赝品。特别是那种那些精美的残瓷,器型大致完好、制作工艺纯熟精湛、材质珍稀的藏品,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值得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们看好!

不少经济能力一般的瓷器收藏投资爱好者,对残瓷收藏都有着不小的兴趣。因为品相完好的精品瓷器在古董瓷器市场上,不只收藏价值极高,而且寥寥无几,残瓷相对来说在古董瓷器收藏市场上确是比较常见的,当然,要是藏友们不看品相就收入囊中的话,往往吃亏的都是自己,我们在挑选残瓷的时候,也要注意辨别真伪。

瓷器是比较易碎的东西,但是瓷片千年不化,所以古董瓷器收藏市场上流通的残瓷、瓷片非常多。正因为瓷器比较容易破碎,古往今瓷器历经了战乱、日常磕碰等无数境况,无数品相完好的瓷器化作了碎片,品相保存得完好寥寥无几。随着时代发展,国内瓷器收藏的队伍日益壮大。一般来说人们收藏瓷器就会长时间地珍藏起来,所以品相完美的瓷器,被人收藏一件,市面上流通的瓷器就少一件,物以稀为贵,古瓷器的市场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若是想要收藏一件称心如意的完好瓷器,那么所需要付出的精力和金钱都不是一般瓷器玩家所能接受得了的。而且要是想要收藏几件不同时期和器型的瓷器精品,更是难以实现。

因此,不少瓷器收藏爱好者就在自己经济能力所许可的范围内,收藏一些精美的残瓷,从中获取到更多的古玩乐趣以及更大的收藏利润。如果瓷器收藏爱好者们在收藏瓷器的时候,不太注重一定要靠它来获取回报的话,我们收藏瓷器并不需要付出太多金钱。虽然我们收到的物件都是一些有所残缺的瓷器或者瓷片,但是它们仍然和完好的瓷器一样蕴含着丰富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足以使我们的精神追求得到满足。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明清民窑瓷器收藏前景值得看好吗


在明清两代,中国的制瓷工艺十分发达。这一阶段的瓷器器型各异、纹饰丰富、釉色多样、题材精彩,是漫长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近些年来,广大瓷器收藏投资者都将关注的目光凝聚在明清瓷器上面,虽然明清官窑瓷器不负众望,在各大国际拍卖场上屡屡拍得天价,但是出自同一时代的明清民窑瓷器却一直表现平平。那么,明清民窑瓷器收藏前景值得看好吗?

中国瓷器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从陶器到青瓷,从单色釉瓷器到多色釉瓷器,是一个伟大而又漫长的过程。在明清时期,中国制瓷业的发展趋于成熟,釉色品种越来越多,像是打开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一阶段不止有各种彩绘瓷,还出现了祭红釉、黄釉、孔雀釉等经典品种。

彩绘工艺方法越来越丰富,纹饰越来越繁杂,并且和官窑瓷器相比,民窑瓷器所受到的限制更少。甚至有的明清民窑瓷器上面描绘着一幅完整的画,大大提升了这件瓷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为专家学者们研究当时社会风气习俗以及不同人群的审美习惯等提供了实物参照。比如说,画工在有些明清民窑瓷器上面描绘着“孟母三迁”、“踏雪寻梅”、“伯牙抚琴”“霸王别姬”等图案,从中我们可以窥得当时人们所推崇的一种精神文化。现代人并没有太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通过收藏明清民窑瓷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

在二零一三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以一点二五亿港币成交,明清瓷器再次进入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的视线。现如今明清官窑瓷器的市场价格已经被炒到了一个顶峰,虽然明清民窑瓷器的市场价格也有所提高,但是远远不能和明清官窑瓷器相提并论,甚至有些还不如现代瓷器。足以见得人们缺乏对明清民窑瓷器的了解,明清民窑的价值尚待发掘,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还有一点,就是鉴别明清民窑瓷器的难度比较大,这也大大影响了它的市场行情。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它的收藏价值,以及掌握到它的鉴别知识,明清民窑瓷器早晚会迎来收藏的春天,其收藏前景值得看好。

广彩瓷收藏为什么值得看好


长期以来,许多广彩瓷在国内古董瓷器收藏市场上都备受冷落,这主要由于以下两点原因:第一点,大部分广彩瓷都是迎合西方审美而设计,并且生产量和出口量都比较大,随着国内收藏市场日益壮大,近年有不少广彩瓷回流到中国,增值空间并不大;第二点,不少我那家觉得广彩瓷的纹饰艳俗,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之美,并不具有太大的艺术收藏价值。但是仍有不少研究古代瓷器学者,在对近些年来广彩瓷的市场表现进行分析之后,坚持认为广彩瓷的收藏价值是不可小觑的,广彩瓷这一收藏品种值得瓷器收藏投资者们看好,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1.广彩瓷具有欣赏陈设功能

广彩瓷的全称为:广州地区织金彩瓷。在清代康熙晚期的时候问世,在清朝乾隆嘉庆时期逐渐流行起来,距今年份已久,长达三百余年。广彩瓷表面的纹饰复杂繁密,题材多取自于花卉、山水、园林、人物等等,具有强烈的色彩对比,釉色丰富多彩,包括红、绿、蓝、黄等颜色。另外,大部分广彩瓷采用描金工艺,给人富丽堂皇之感,大大提升其艺术价值。足以见得广彩瓷具有非常出色的欣赏陈设功能,适合用来作为装饰室内的器物。在清朝的时候,广彩瓷远销海外,极受西欧皇室、贵族及上流人士的喜爱,被作为日常用瓷和装饰器。同时,广彩瓷也被当作贡品,外邦多次派人前来采购,最后西方商人直接带来瓷器图样,让中国匠人根据要求烧造,然后远销海外。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彩瓷势必会引起广大瓷器玩家的关注,收藏价值会不断上升。

2.广彩瓷的市场价格目前相对较低

现如今,广彩瓷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仍未被广大瓷器收藏投资者所识。因此同不少古代艺术品相比,它的市场价格相对较低。近年来,由于古董市场开始炒作各种收藏品,吸引瓷器收藏爱好者们投资,其实这些往往都是误区。真正值得收藏投资的东西,应该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品相保存完好、具有增值潜力并且目前市价较低,而广彩瓷刚好就兼备这几个特点,值得人们看好,收藏这一品种,不但可以避免表较大投资风险,而且可以获取比较可观的利润。

3.市面上流通的广彩瓷相对较多

清朝时期和民国时期的广彩瓷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陈设器和实用器。广彩瓷的器型十分丰富,尺寸应有尽有。因为前些年从国外回流了不少广彩瓷,所以广大瓷器收藏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现在在市面上淘一件称心如意的明清青花、粉彩等瓷器十分不易,广彩瓷精品却比较容易淘到。目前回流的广彩瓷数量越来越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抓紧机会入手了。

耀瓷收藏走势看好


就在陶瓷收藏界热衷于收藏大红大紫的官窑名瓷时,国内外一些博物馆已悄然将目光投向当代民窑精品。近日,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举办了《耀州青瓷精品展》,产地专家透露,耀瓷产量而今与日俱减,尤其手制精品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有识之士如及早收藏,将获益匪浅。

耀瓷产于陕西耀县(古称耀州),其始于唐,盛于宋,鼎盛期与官、哥、汝、定、钧齐名。作为民窑,耀瓷在宋代已为宫廷烧制贡品,且还大量出口到波斯湾、埃及和非洲大陆。据考古发现,位于埃及开罗的福斯特遗址,在几十万件陶瓷碎片中,大部分是古代耀州瓷器皿。它精湛的技艺不仅在陕豫传播,甚至还影响了在千里之外的广州西村窑。

从事耀瓷大半辈子的工艺美术师崔鹏先生表示,这种手工精品工夫繁复,制作难度大,现在耀瓷一年精品仅出几百件,随着老艺人的渐渐离去,青壮艺人的改行,耀瓷未来几年必将升值。

业内专家评估:现在有点名气的耀瓷艺人,其一只直径20厘米的青瓷碗仅售1000元。而同样规格的龙泉青瓷通常在2000-8000元,耀瓷目前价位偏低,相信它将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事实上,近年来耀瓷在艺术品市场已屡创新高,2004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开拍的宋代耀州花卉纹碗和游鸭戏水碗,最高拍卖价分别是7万元、22万元。

收藏古瓷从残瓷开始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收藏者甚多,但是,古瓷器收藏是一门学问,如果不了解古瓷收藏的规律、不重视古瓷理论的学习,难免会上当受骗。同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收藏者的古瓷收藏都是从残瓷开始的,那么,收藏残瓷究竟有没有意义?残瓷收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习标本

“读书十遍不如见真器一次”,说到伤残古瓷器的收藏价值,著名古瓷鉴藏专家马广彦先生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他认为,想要认识瓷器,就要从伤残瓷器开始,而古瓷器的残片和残瓷就是学习和研究古瓷器最好的标本。

马先生说,自从古代瓷器成为收藏对象那天起,古玩界就从“真、善、美、精、稀”这5个方面及其统一来鉴定其文物意义,批判它的商品价格,“瓷器起毛,不值分毫”、“瓷器毛了边,不值半分钱”等这些行内口头禅就是对瓷器的“善”即完整性苛刻要求的集中反映,而且从古瓷器的价格上看,完整与伤残之间确实有天壤之别。

但是,马先生认为,伤残古瓷器的收藏仍然意义重大,爱好古瓷器的人也不妨从收藏瓷片开始。他认为一般来说伤残古瓷器的真品率是很高的,对于初涉古瓷器收藏领域的人,了解瓷器鉴定的基本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真器,见实物,所以在古瓷器的学习研究中,伤残古瓷器无疑成了初入道者廉价的学习资料和入门的实物向导。同时伤残古瓷器保留着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一件古瓷器,虽局部残缺或粘和有缝,只要它的基本器型和主体纹饰还保留着,就会给人以美的知识、美的享受。对一个古瓷器收藏者来说,正因为这些伤残古瓷器丧失了诱人的金钱光环,才使得它的艺术价值更高。另外,伤残古瓷器还保留着珍贵的文物价值。马先生表示,一件古瓷如果既珍贵又完整,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当它有所伤残而不完整时,却并不一定削弱其本身价值的珍贵性。

价格看涨

古瓷器同其他商品一样,同样的商品,完整者贵,伤残者贱,但是伤残古瓷器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再生产,收藏一件,流通领域就少一件,所以说收藏伤残古瓷器一般说来是不会贬值的。谈到残瓷收藏的价值时马先生说,伤残古瓷器的价值一直在上升,而且现在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伤残古瓷器价格看涨的苗头,如果在收藏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瓷器,或是可以起到填补断代或窑口资料空白的难觅之器,都极其可能不断升值,并且如果这类伤残器得到较好的修复,其升值率就会更加可观。

马广彦先生给我们讲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在西安有一位收藏家,他2004年偶然在西安市八仙庵古玩市场上看到了一小堆瓷片,据摊主讲摆在这里已经几个星期了,但鲜有动心者,这位收藏家仔细一看,发现这是一件宋代钧窑折沿洗的碎片,于是他用1700元购得,粘合后,只缺两小块“肉”。洗子内外,大片的窑变红非常稀有。仅仅两年后,此物的市场价格已经在8000元以上了。还是这位收藏家,他于2002年花600元收藏的一件元青花玉壶春瓶残件现在升值到5000元左右,1998年800元收藏的一件开裂多处的金代磁州窑诗文枕现在的市场价格也不低于6000元。可见,残瓷收藏的升值空间也是很大的,关键是要认准,不要被新货所蒙骗。

要收精品

残瓷收藏虽然有重大意义,但也不能见什么收什么,谈到收藏伤残古瓷器,马先生说首要一点就是要辨别真伪。购买伤残古瓷器虽是一种投资少的收藏活动,但也要保证购得真器,否则花钱买了残破仿品,非但浪费钱财,心理上也比走眼买了完整的仿品更加沮丧。所以,如果是功底不深的初入道者,最好请行家为自己“掌眼”参谋,这样既能买到满意的瓷器,也能从中学到鉴定知识,一举两得。

其次,收藏伤残古瓷器要有所选择。须知在民国以前的瓷器中,一般说来时代越近,存世量越多,其中碗、盘、碟之类生活餐具更多。从中国陶瓷史的发展看,自清代嘉道以后,瓷器质量江河日下,民窑中除了商人专为赢利制作的仿古器外,多无精品,一般收藏价值不高。而明以前的古伤残瓷器、明清官窑伤残瓷器、明清有特别款识的高档精细伤残瓷器、明代及清三代民窑高级伤残瓷器以及各个朝代用途狭窄、烧制量少、造型奇特的稀有伤残瓷器等,皆可列入收藏范围。而且在选择收藏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伤残程度较轻且容易修整的,因为古瓷器的伤残无法预计,在选购时要尽量挑选器型基本完整、文饰基本完整的,以仅有冲口、口磕或腹内仅有炸纹者最佳。

残瓷收藏别有情趣


60年代曾在景德镇工作过,对瓷器有些偏爱,退休之后常去寻找古瓷玩玩,谁知一入此门便交了大量的学费,赝品假古瓷买了不少,感到古陶瓷的学问太深奥难懂,正想打退堂鼓的时候,在一个刚挖成的植树坑旁看见一片破瓷片,忙拾起一看,原来是块青花瓷盘残片,上绘狮身人面兽,还挺完整。这种花纹的瓷盘我在古玩使我萌发了拾瓷片的情趣。从那以后,不管哪里埋管、修路、建成房,我都要去寻觅,七八年下来,有了小小的收获。

明清两朝各皇帝年号的青花瓷的款识,除明代有个别皇帝年号款外,清代全有,就连古瓷学者介绍说古瓷史上很难见到款识的空白时期,我也拾到一片,那就是《大明天顺年造》草书款,用“造”字应是民窑器,但其瓷质却很好。古瓷学家公认元代瓷器不标款识,最早标款识是在明永乐的压手杯上,而我却拾到一片标有一个正楷“元”字的标底残片,杯心青花标的元字第一短横收笔处有很深的近似黑色的自然沉淀。其他几笔青花的颜色都要残淡些,元字之外尚留有一段颜色很浅的青花双圈,再从下部看杯底是无釉的砂底,颜色是浅的砖红色,而且还保留一个用毛笔写成的但我又无法辨识的黑字或者是符号之类,在变色镜上用毛笔书写姓氏的元瓷残片我还拾到几块。除上述正规的皇帝年号款外,拾得的其他款式还有很多,如吉语款、堂名款、符号款、花纹款等等,但这些都不如年号款会自报年岁、宜作标本、借鉴利用。但是年号款也有很多是赝品,比如清代、明国或是明款为了谋利而假托明代的永乐、宣德、成化的款识,也要小心上当,我就有“永乐年制”十来片,“大明宣德”年制近百片,内无一片是真的,“大明成化年制”约500片,只两片是真的。

我把拾来的花纹残片初分了几类,一是人物,有近百片,多是达官贵人、花花公子、仙人、和尚、道士等等,难得的是耿宝昌先生在《明清陶瓷鉴定上册》中介绍的成化年的青花携琴访友梅瓶,我也拾到半个,这是在北京各博物馆也不一定能有机会看得到,可却被我拾到了。二麟等。中国古代的瑞兽麒麟具体是什么形态,现在五六十岁的人都说不清楚,我拾得的麒麟图案是采用的狮子的形状,全身有鳞,背脊上还有一条锯齿形的鳍,脚上无爪而蹄,头上无角但会冒出火焰,也没有锐利的牙齿。看来它是善防御而不善进攻的兽。这也许是祖先出于强万盛自已而不愿侵犯别人的和平心理吧?三是各种植物花卉图案的纹饰,由于这类瓷片获得太多,本想细分而未果,我只是把一些有传统习俗说法的组合在一起作装饰用,如岁寒三友就是用松、竹、梅三片组合在下起而成。四是各种字,五是各种单色釉,主要是蓝釉和红釉,红釉多矾红和祭红。六是较古老的瓷片,比如宋元时的影青、龙泉青瓷、吉州窑的黑瓷,还有南北朝时的青釉和几块圆饼形碗底的残片。

残瓷了有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有些大的残片,本身就是一幅可供欣赏的画。我还用两个龙泉青瓷笔架残片粘合成一个新笔架来搁毛笔,用残破青花瓷茶叶罐当砚台磨墨,用帽瓶残段来盛水做笔洗用,这个帽瓶残段上的青花图案的色彩非常漂亮,怎么看怎么舒服,真是久看不厌。

古瓷收藏不能见“残”就“废”


收藏,作为一种特别爱好与雅趣,藏者对藏品完美之追求,乃人心之所向,也是许多行家所倡导的。但纵观如今的“收藏热”,笔者感觉到,曾经的重欣赏、重研究的“学术性”收藏被相当程度地削弱,代之的是更多的人将“投资”、“赚钱”等藏品的附加功能放在了首位。由此,对于藏品,特别是瓷器一类,“全品相”要求几乎被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有“病”即弃、见“残”即“废”成为一些群体的当然选择。

就拿笔者所在的浙江湖州来说,偶尔逛过古董店或周末练过府庙地摊者,都会频率较高地听到“品相”一词。什么“瓷器毛了边,不值半文钱”,什么冲线、爆釉、窑封、退粉……都是指的瓷器有毛病。总而言之,在追求精致、清雅、完美的江南人眼里,对瓷器的挑剔疙瘩又疙瘩。许多行内人跑遍全国回来,共同的感受就是:长三角的人买古瓷最忌讳不是“全品相”,“要买一件要像一件,不然将来一出手难卖,二价格难高。”由此,让一些新进入古陶瓷收藏领域者,好的“宝”、“真经”还没吃透,“全品相”的提醒却时时闪念在脑际,甚至奉为金科玉律。

纵然,如果不论品相而“统吃”,那么我们终其一生、倾家所有,也只能收得遗世残瓷之沧海一粟。瓷器易碎,但瓷片却千年不化,因而残瓷、瓷片存世浩如烟海。但也正因为瓷器易碎,千百年来,经历了战乱、生活中的使用与磕碰,一件件完美的瓷器“粉身碎骨”,完好无损者才少之又少。而如今收藏者的队伍在迅猛扩编,有限存世的完美器“吃”进一件市面上少一件,想要淘得完美的精品,其付出的财力非一般爱好者所能承受。而如想收几件不同时代、不同器型者的完美精品,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我们为何不稍稍放低一些自己的要求,在有限的财力里,“淘”等更多乐趣呢?

其实,如果我们退一步,放下“日后靠它升值赚钱”的主要目的,那么,我们还是可以不必付出多大财力,收到稍微有些“病”但同样是古董,同样拥有历史、审美及至升值价值的诸多古瓷的。因为不管怎么说,这些“白玉微瑕”、相对完整的古瓷在市面上也会越来越少的。

前一阵子,笔者因公出差北京,挤出了一点时间到琉璃厂、潘家园古旧货、报国寺古玩市场去“溜了溜”,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摊位、店铺,以千计万计。但稍微一细看,就瓷器来说,“贼光四射,火气冲天”,满眼尽是现仿品,何处见“古玩”?偶尔一只清中期的青花罐,“毛病”很重,开价也要3000元,而在湖州只需200元。在报国寺古玩市场内的“中国瓷器馆”,售卖的瓷器40%有毛病。笔者纳闷其“交易挺多,人气蛮旺”,一位北京玩瓷家倒对笔者的奇怪而奇怪,“有毛病?是的,可有毛病它也是古瓷呀!有毛病跟它的历史年代没关系,跟学术研究没大关系,跟自己欣赏关系也不大,它年年也还在增值。北京每年春天古瓷价格都要涨一拨!”当笔者与其讲到,如毛病大些,在杭嘉湖地区有时只能卖到完美价的1/10价甚至更低时,他有些不能理解。“南方人似乎更强调它将来的售卖,完整器好卖,价格也高,北方人可能更注重其历史与学术价值,是真喜欢它,研究它!”并对同玩的几位说,“我们下回要到浙江太湖边去淘宝”。

在这里,笔者想起了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著名古瓷鉴藏专家马广彦先生所说过的一段关于伤残古瓷器的话。

“读书十遍不如见真器一次”,说到伤残古瓷器的收藏价值,马先生曾说。他认为,想要认识瓷器,就要从伤残瓷开始,而古瓷的残片和残瓷就是学习和研究古瓷器最好的标本。他认为一般来说伤残古瓷器的真品率是很高的,对于初涉古瓷器收藏领域的人,了解瓷器鉴定的基本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真器,见实物,所以在古瓷器的学习研究中,伤残古瓷器是初入道者廉价的学习资料和入门的最好实物向导。

对于古瓷有“病”是否要藏入,笔者的观点是:收藏伤残古瓷要有所选择。应看它有没有别样的历史价值?器型是否独特?稀有?胎骨、发色、图案、釉水等,是否具有典型性。如果它具备了以上一点或数点,而你恰好是喜欢欣赏、业余研究者,不妨“吃”进。在民国以前的瓷器中,一般来说,时代越近,存世量越多。从中国陶瓷史的发展看,自清代嘉道以后,瓷器质量江河日下,民窑中除了商人专为赢利制作的仿古器外,无精品。而明以前的古伤残瓷、明清官窑伤残瓷、明清有特别款识的高档精细伤残瓷器、明代及清三代民窑高级伤残瓷器以及各个朝代用途狭窄、烧制量少、造型奇特的稀有伤残瓷等,皆可列入收藏范围。在选择收藏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伤残程度较轻且容易修整的,因为古瓷器的伤残无法预计,在选购时要尽量挑选器型基本完整、文饰基本完整的,以仅有冲口、口磕或腹内仅有炸纹者最佳。

事实上,收藏伤残古瓷也是能够保值、升值的。这些年来,伤残古瓷的价值一直在上升,而且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伤残古瓷器价格看涨的苗头,如果在收藏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瓷器,或是可以起到填补断代或窑口资料空白的难觅之器,都极其可能不断升值,并且如果这类伤残器得到较好的修复,其升值率就会更加可观。半个月前,笔者与数位同好前往浙江博物馆看“徐龙明清瓷器收藏展”,发现有些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从国外拍回来的瓷器,也存在残、冲线、磨口等大小毛病。

湖州的资深藏家陈先生,几天前跟笔者闲聊时,仍懊悔数年前对出现在湖州府庙地摊前一件残瓷的放弃:“典型的康熙青花大花瓶,就是冲了条线,要价200元。我犹豫再三,放弃了。而现在这只瓶,完整器要30万元,冲了线也要几万呐。唉,‘毛病论’误了我,现在就是花上10倍的钱也不知到何处买!”

古瓷残片为何值得收藏?


在古玩市场上,常见许多古瓷残片堆放在一起,无人问津。看着它们被冷落的样子,笔者心里真不是滋味!其实在笔者看来,古瓷残片不仅不是废物,而且还大有收藏价值!下面就说说古瓷残片为何值得收藏。

首先,古瓷残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我们搞收藏,不单纯是为了“一夜暴富”,追求收藏品的最大利润化,更重要的是为了传承文化,弘扬文明,扩充知识,陶冶性情。所以在搞收藏时,不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藏品的回报率上。古瓷残片本身承载着大量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我们可以从古瓷残片残存的图案、文字、色彩、胎釉、开片等方面和细节上,管窥到某一段历史的资料信息、社会综合文化信息,从而收到“一叶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时下,国内外有很多书画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正是从古瓷残片中来探寻、学习、体悟、揣摩古代社会文化、绘画技法、历史信息和书法的艺术魅力的,更不要说当代陶瓷专家从古瓷残片中学习古代陶瓷技术了!

其次,古瓷残片是收藏爱好者最廉价的教学实物。对于古瓷收藏者来说,光掌握理论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物来验证。古瓷残片因承载了一定的综合信息和文化元素,因此对于瓷器收藏爱好者来说,它是一部绝好的实物教材!时下,有许多瓷器收藏爱好者在学习古瓷方面的知识时,一般都到博物馆去隔着玻璃看展出的实物。这种学习方法远没有手里把玩着残瓷片,面对面地学习来得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看得更真切!因此作为一种实物教材,古瓷残片的作用非常之大,不可小视!

另外,古瓷残片中保留着一种残缺的美。很多残片中保留着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可谓残而不失其美。美学讲究美是完整美与残缺美的统一,残缺,有时本身就是一种美!比如我们熟知的女神维纳斯雕像和秦始皇兵马俑。这些东西虽然有残缺,但仍然给人一种美的震撼和享受!收藏爱好者甚至能从古瓷残片来想象出整个瓷器的完美和艺术美感。有些古瓷残片中,还保留着古代瓷器美的瞬间和最美的细节。能淘到这样的藏品,对于藏家来说,实在是一桩幸事!

同时,古瓷残片中还保留着珍贵的文物价值。有些古瓷残片虽然残破不成完器,但其某个细节却依然保留着历史文物的价值,可谓残而不失其珍!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就收藏着一件由古瓷残片拼接组合起来的“清康熙五彩仕女婴戏盆”,尽管它是残片的组合,但因其在康熙五彩器型中极具典型性,而全世界仅存这一个,所以其可谓价值连城!

最后一点,古瓷残片残而不失其价。古瓷残片不可再生,且存世量也有限,而且它本身还具有一个“古”字,这就决定了它未来的身价肯定会上涨的。所谓物以稀为贵,当古瓷残片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那时的它们,就已经成了一种求之不得的历史文物!因此,现在趁古瓷残片本身还没有凝聚太多的金钱光环时,收藏一些古瓷残片,保留它们淳朴的艺术本质、历史信息、文化元素,是收藏智者当所为也。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古瓷残片为何值得收藏”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古瓷收藏 不能见“残”就“废”


收藏,作为一种特别爱好与雅趣,藏者对藏品完美之追求,乃人心之所向,也是许多行家所倡导的。但纵观如今的“收藏热”,笔者感觉到,曾经的重欣赏、重研究的“学术性”收藏被相当程度地削弱,代之的是更多的人将“投资”、“赚钱”等藏品的附加功能放在了首位。由此,对于藏品,特别是瓷器一类,“全品相”要求几乎被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有“病”即弃、见“残”即“废”成为一些群体的当然选择。

就拿笔者所在的浙江湖州来说,偶尔逛过古董店或周末练过府庙地摊者,都会频率较高地听到“品相”一词。什么“瓷器毛了边,不值半文钱”,什么冲线、爆釉、窑封、退粉……都是指的瓷器有毛病。总而言之,在追求精致、清雅、完美的江南人眼里,对瓷器的挑剔疙瘩又疙瘩。许多行内人跑遍全国回来,共同的感受就是:长三角的人买古瓷最忌讳不是“全品相”,“要买一件要像一件,不然将来一出手难卖,二价格难高。”由此,让一些新进入古陶瓷收藏领域者,好的“宝”、“真经”还没吃透,“全品相”的提醒却时时闪念在脑际,甚至奉为金科玉律。

纵然,如果不论品相而“统吃”,那么我们终其一生、倾家所有,也只能收得遗世残瓷之沧海一粟。瓷器易碎,但瓷片却千年不化,因而残瓷、瓷片存世浩如烟海。但也正因为瓷器易碎,千百年来,经历了战乱、生活中的使用与磕碰,一件件完美的瓷器“粉身碎骨”,完好无损者才少之又少。而如今收藏者的队伍在迅猛扩编,有限存世的完美器“吃”进一件市面上少一件,想要淘得完美的精品,其付出的财力非一般爱好者所能承受。而如想收几件不同时代、不同器型者的完美精品,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我们为何不稍稍放低一些自己的要求,在有限的财力里,“淘”等更多乐趣呢?

其实,如果我们退一步,放下“日后靠它升值赚钱”的主要目的,那么,我们还是可以不必付出多大财力,收到稍微有些“病”但同样是古董,同样拥有历史、审美及至升值价值的诸多古瓷的。因为不管怎么说,这些“白玉微瑕”、相对完整的古瓷在市面上也会越来越少的。

前一阵子,笔者因公出差北京,挤出了一点时间到琉璃厂、潘家园古旧货、报国寺古玩市场去“溜了溜”,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摊位、店铺,以千计万计。但稍微一细看,就瓷器来说,“贼光四射,火气冲天”,满眼尽是现仿品,何处见“古玩”?偶尔一只清中期的青花罐,“毛病”很重,开价也要3000元,而在湖州只需200元。在报国寺古玩市场内的“中国瓷器馆”,售卖的瓷器40%有毛病。笔者纳闷其“交易挺多,人气蛮旺”,一位北京玩瓷家倒对笔者的奇怪而奇怪,“有毛病?是的,可有毛病它也是古瓷呀!有毛病跟它的历史年代没关系,跟学术研究没大关系,跟自己欣赏关系也不大,它年年也还在增值。北京每年春天古瓷价格都要涨一拨!”当笔者与其讲到,如毛病大些,在杭嘉湖地区有时只能卖到完美价的1/10价甚至更低时,他有些不能理解。“南方人似乎更强调它将来的售卖,完整器好卖,价格也高,北方人可能更注重其历史与学术价值,是真喜欢它,研究它!”并对同玩的几位说,“我们下回要到浙江太湖边去淘宝”。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残瓷收藏值得看好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残瓷收藏值得看好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好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