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什么是瓷砖 > 导航 >

瓷器积釉是怎么回事

瓷器积釉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瓷砖 霁釉白龙瓷器怎么鉴别 新老瓷器是怎样鉴别的

2020-11-10

什么是瓷砖。

喜爱收藏瓷器的收藏家们,在收藏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古代瓷器都会出现积釉的情况,就会想这类的瓷器会不会就是瑕疵品或者赝品所伪造的。其实收藏者们在收藏瓷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瓷器积釉的现象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古代所制成的瓷器几乎都有积釉现象,这是属于一种正常现象,那么瓷器积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我国古代所制造的瓷器中,大多数都是以青白色釉或卵白色釉为主,制瓷者在施釉的过程中需要首先用釉水蘸釉、其次荡釉、在浇釉、洒釉、轮釉、刷釉等一系列繁琐的上釉工艺之后才算上釉成功。上釉完成之后还有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晾干,让收藏者们所疑惑的积釉就是在晾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瓷器上釉完成后晾干时,瓷器上的釉水会顺其自然的向下流淌,于是乎瓷器的底部就形成一圈的积釉。

一般来讲瓷器底部的积釉要比瓷器上部的釉层厚一些,这是因为瓷器底部的积釉所含的铁、钙、铝、硅等微量元素要比上部的釉层多,这些微量元素在与空气中的氧气长期接触后,底部就自然就变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虾青色泽,这底部的积釉色泽亮丽、莹润透亮,是在我国明朝时期的瓷器中最为常见,虽然人说清朝民窑所制的青白瓷也会出现虾青色泽的积釉,但是在颜色上也是有着些许的不同。

这种不同时期的积釉还会给现代鉴定瓷器的真伪提供有力的依据,毕竟现代所制的瓷器无论仿的有多像真的,但是瓷器本身的色泽都是不一样的,这是无法改变的一点。

在瓷器积釉有还有一种常出现的现象就是结晶斑。结晶斑并非是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所形成的烧成物,而是属于物质置换活动中所自然产生的衍生物,它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物质活动所形成的。结晶斑是在瓷器经过高温所形成釉泡中的氧化钴。

它在经过数千年的变化中,不断的以小于釉层分子的结构不断的往外渗透于表面,使之形成了我们现如今所见到的结晶斑。这种结晶斑在瓷器初始阶段是有没有的,只能经过数以千年的变化才会形成,所以一般来说,有结晶斑的瓷器都是属于老物件。但是在近年来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结晶斑也可以仿制的出来,所以收藏者们收藏时一定要注意鉴别结晶斑,防止买到赝品。

对于瓷器中的积釉可以说算是完美瓷器中缺陷,但是这也是因为当时社会工艺水平达不到的原因。虽然说积釉会影响瓷器器物的质量以及其经济价值。但是也正是因为有了积釉的出现为瓷器的鉴定起到了关键性的一点,也可谓是因祸得福。如果说收藏家知识单纯想要收藏精美瓷器,可以选择现当代的陶瓷制品,在现当代的瓷器中很少有这种缺陷的出现。

明清瓷器精品赏析及价格参考:

1:清乾隆六年青花缠枝莲纹供瓶,尺寸:66.4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20,575,000 ,成交时间:2019.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六年五月》、《唐英敬制》款。

铭文:大清乾隆六年五月端阳节,恭献京都朝阳门外东岳大帝案前永远供奉,钦命陶榷使者沈阳唐英敬制。

据瓶上铭文,此器应曾供奉于朝阳门外东岳大帝案前,或即位处朝阳门外大街、现为北京民俗博物馆之东岳庙内岱岳殿。该道教寺庙建于元延佑六年(1319年),后得宫廷、权贵重视,明清两朝获多次修葺、扩建。

2:清乾隆粉彩描金松石绿地开光御制诗惠山煮泉观卷图茶壶,尺寸:17.4厘米,估价:HKD 12,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HKD 20,575,000 ,成交时间:2019.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诗文:汲惠泉烹竹垆歌惠山氿泉天下闻,陆羽品后伯仲分。中泠江眼固应让,其余有洌谁能羣。高僧竹垆增韵事,隐使裴公惭后尘。庄严金碧里月相,三间茗室清而文。梅花天竺间红白,蒙蒙沐雨含奇芬。平方木几一无有,但有竹垆妥帖陈。篾编密致拟周篚,体制古朴规虞敦(叶)。玉乳寒渫早汲绠,明松干烈旋传薪。武火已过文火继,蟹眼初泛鱼眼纷。卢仝七椀慢习习,赵州三瓯休云云。政和入贡劳致远,卫公置递嫌逞权(叶)。巡跸偶然作清供,听松庵图真迹存。名流传咏四百载,墨华朱彩犹鲜新。山僧藏弆奉世宝,视比衣钵犹堪珍。视比衣钵犹堪珍,后进君子先野人。印文:「干」、「隆」惠山泉与竹垆大清乾隆年制 款。

本品壶即以茶为题,妙工精作,绮丽致美,华彩明艳,壶身开光,正面以松庵为题,绘一清洒高仕,案前赏卷,伴有童子二人,一人奉茶,一人烹茶。

壶身诗中所云惠泉,出于惠山,地处江苏无锡境内。唐陆羽撰《茶经》,定天下泉水二十等,惠泉独其二,后渐名重天下,引文人茶客四方而至。唐卫公李德裕置递取水,宋徽宗不劳致远汲泉入贡,元大家赵孟俯更挥笔亲题「天下第二泉」五字,保存至今。

3: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描金折枝四季花卉盖罐(一对),尺寸:高41厘米,估价:RMB 12,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RMB 20,125,000 ,成交时间:2015.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此件盖罐一对,于乾隆官窑之中堪称别致,其形尊贵秀挺,装饰雍容华丽,口沿于盖沿均描金,通体施松石绿釉为地,腹部与罐盖通绘轮廓描金粉彩四季花卉纹饰,花卉包括山茶、梅花、水仙、天竺、木兰花、秋海棠、绣球花、菊花、剪秋、栀子花、蜀葵、荷花、月季、梨花、鸡冠花等等,其所绘花卉造型准确,逼真生动,可与自然界百花一一对应。绘手非同寻常,与一般工匠绘制西番莲、宝相花等规矩装饰图案不同,应由受郎世宁等传教士画家、或画珐琅的宫廷绘画高手提供画稿,再于御窑场精细烧制完成的。底部施松石绿釉,中央以矾红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年号篆款,工致端庄。其绘画细致工整,工艺精湛绝伦,松石绿釉匀净厚润,金彩璀璨辉煌,诸彩绚丽浓妍。本品摹仿掐丝珐琅主要体现在色彩和纹饰方面,以松石绿釉摹仿铜胎掐丝珐琅之色地,以金彩勾勒替换掐丝,红黄绿三彩质感硬朗深沉尤见掐丝珐琅之本色。而粉彩晕染,层次丰富,过渡柔和,予花卉之神韵质感。

4::元青花孔雀牡丹带盖梅瓶,尺寸:高45厘米,估价:RMB 13,000,000 ~ 18,000,000,成交价: RMB 16,675,000 ,成交时间:2018.06.19,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本品俊秀挺拔,胎质厚重坚致,釉质温润泛青,其盖为覆杯型,中置宝珠钮,外绘六瓣覆莲瓣纹,布局疏朗。在宋元明三朝,梅瓶为实用器皿,多为盛酒之用,故烧造同时必配瓷盖,而清代则以之为陈设或插花之用,故不需烧造盖子。其盖式样与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六个青花梅瓶当中的五个盖子一致。其肩部装饰孔雀穿牡丹花图案,一面绘雄孔雀回首收翅,恰好落地的瞬间,另一面则是雌孔雀俯首翔飞,与雄孔雀相呼应。所绘孔雀翎羽清晰,神韵尤佳,周围缠枝枝牡丹翩翩展姿,妍态尽见,此处纹饰布局与安徽繁昌县新港街道元代窖藏出土「元 青花孔雀纹兽耳罐」的主题纹饰一致,笔法疏朗清秀,如出一人之手。

腹部绘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纹,但见牡丹花开正浓,妍美饱满,仰俯有姿,枝蔓舒展轻盈,布局疏朗清新,笔意酣畅洒脱。纵观本品上下之装饰有别元青花常见繁密之风格,清雅可人,其牡丹枝蔓均以细笔绘就,灵空舒畅,尽显纤巧之柔美,犹见风姿之典雅。青花之色,苍翠妍丽,深入胎骨,兼有丹青之妙。底部涩胎,泛瓦红色,留有明显的垫烧粘结高岭尾砂的痕迹,为元青花装烧工艺的重要特征。

5:明成化青花荷塘罐,尺寸:高10.3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RMB 19,040,000 ,成交时间:2010.12.12,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成化年制”楷书款。直口、短颈、丰肩、扁圆腹、圈足。器以青花绘莲池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为成化时期御窑瓷器。莲池图描绘的是仲夏时节的莲塘,波浪翻滚,盛开的莲花、碧绿的荷叶、间以水草,摇曵飘香,彩蝶在空中飞舞。

此形制的扁罐源自明初,永乐时期有翠青釉和白釉器,成化时期有青花、斗彩、五彩品种,装饰纹样有莲塘水藻纹、牡丹飞蝶、九秋花草、缠枝莲花纹等。造型饱满,胎质细腻,釉质温润肥腴,画意生动,绘制纤柔精细,疏朗明快,为成化青花器中的精品,展现出陶工高超的技艺和艺术修养。《博物要览》评价有:“成窑上品,五彩供养浅盏,草虫浅盏。青花纸薄酒盏,五彩齐箸小碟香盒,……各制小罐,皆精美可人”。

6: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纹双螭耳抱月瓶,尺寸:高49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18,580,000 ,成交时间:2010.12.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款瓶。直口,短颈,颈、肩相交处饰对称螭龙耳,扁圆腹,圈足外撇。通体青花纹饰,口沿下及瓶腹边沿绘回纹一周,颈、足墙饰灵芝纹。腹两面中心凸起,上饰团状灵芝纹;外环绘八瓣莲瓣形开光,开光内分别绘法轮,法螺,宝伞,华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吉祥图案。底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此瓶圆若满月,故称「抱月瓶」或「宝月瓶」。其胎体洁白,青花发色亮丽,造型古朴端庄,充分表现了乾隆帝好雅慕古之文化内涵。八吉祥,又称佛教八宝,由西藏喇嘛教流入中原,是佛家常用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为典型的含有宗教意义的瓷器装饰图案,也是乾隆帝喜爱的纹饰,由此表现了乾隆皇帝热衷于藏传佛教,满清皇族与蒙藏权贵礼尚往来,和睦相处的历史见证。

7:明嘉靖青花群仙祝寿大葫芦瓶,尺寸:高56厘米,估价:RMB 16,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RMB 18,400,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嘉靖年制」款。

本品为嘉靖御瓷葫芦式瓶当中非常珍罕的一类,其上下腹均丰硕圆润,口部细直,圈足高深外撇,颇见豪迈古拙之气。其口沿与束腰均绘缠枝灵芝纹,上腹上下饰变形莲瓣纹和蕉叶纹,中间主题图案则是五仙行乐图,见有寒山凌波戏水而行,刘海骑金蟾腾飞,拾得携帚而坐,似与执杖佩葫芦仙人对语,后面松下仙人则执笔书卷,神态悠然。下腹主题为群仙贺寿图,场面热闹非凡,共有十三位仙人为寿星祝寿。见寿星端坐石上,泰然自得,观刘海为之戏蟾,众仙献寿,见有捧灵芝托蟠桃者,持宝瓶敲鱼鼓者,吹紫箫鸣玉板者,络绎不绝,气氛喜庆祥和。圈足外侧锦地四开光绘折枝瑞果纹。其青花一色浓妍泛紫,为回青典型之特征,绘画繁缛细致,众仙仪态不一,生动逼真,各见精彩,尤以寒山拾得为佳,拙朴木讷,又不失活泼、诙谐,与嘉万时期画家尤求所作《寒山拾得图》极为相似,由此可见画手技法不凡。底款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字体稚拙古朴。

8:明永乐青花「岁寒三友」图大盘,尺寸:34厘米,估价:HKD 15,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HKD 17,460,000 ,成交时间:2011.04.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9:清乾隆釉里红螭龙纹葫芦瓶,尺寸:高30.2厘米,估价:RMB 12,000,000 ~ 22,000,000,成交价: RMB 17,250,000 ,成交时间:2019.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瓶呈葫芦式样,外壁以釉里红作装饰,并以乾隆朝釉里红常见之线描法绘就,以釉里红勾勒纹饰后加点涂法而成,不使用平涂技法,该法可有效的使“花纹清真”。口沿环饰一周如意云头纹,束腰处以蕉叶纹及环带式回纹间隔,底足环饰一周仰莲纹。上下腹描绘四组团龙纹为主体纹样,间以缠枝灵芝瑞草纹相隔。细观之,则可发现上下腹之团龙纹略有不同,二龙的上下方位有所调换。圈足中央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类器皿因其烧成难度较大,烧造资费不菲,数量稀少,因而多为督陶官进贡的贡瓷而非传办瓷器,如本品一直到乾隆晚年皆有烧制贡御,如乾隆六十年,八月五日《贡档进单》有:“(奴才)全德跪进……釉里红葫芦瓶成对。”且据贡档可知,此类葫芦瓶皆用于如宁寿宫、圆明园等处皇帝日常起居场所之陈设。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霁红釉、宝石红釉、积红釉、醉红釉都是它,这红真漂亮 ...


清乾隆 霁红釉水丞

霁红釉,以铜为主要呈色剂,釉色红艳,有永宣鲜红釉和康熙红釉风韵,釉凝厚均匀,颜色纯正,青出于蓝而青于蓝。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故称“霁红”。霁红釉盛于康、雍、干三代。康熙霁红色泽厚重,不甚均匀,釉边不齐。到雍、干时,呈色稳定,釉面有桔皮纹和棕眼;边釉整齐,呈失透状。

成熟的铜红釉烧成于明代永乐时期,因为色泽纯正鲜艳,被称为“鲜红”,改变了过去红色极不稳定的局面。宣德时期,又在永乐鲜红的基础上创烧出著名的祭红釉,因常作祭祀用品而得名。据文献记载,祭红“釉色以西红宝石为末,烧成之后,殷红灼烁,宝光耀目”,又称宝石红或霁红(雨过天晴之霞霁)。铜红釉瓷器到明代嘉靖时期失传,改用低温矾红彩,呈砖红色。直至清初康熙年间,郎廷极督烧官窑时,复烧成功,世称“郎窑红”。

清乾隆 霁红釉瓶

说明:直口,长颈,溜肩,圆腹,圈足,外壁施霁红釉,釉色均匀浓丽,内壁施白釉。

器形端正典雅,线条优美起伏。底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乾隆·霁红釉玉壶春瓶

说明:玉壶春瓶创烧于北宋时期,原为酒器,后因其线条优美,适于陈设欣赏,而受世人偏爱。

瓶型承宋代式样,敞口,束颈,圆鼓腹下垂,高圈足外撇,造型秀美典雅。器口、内壁及外底满施白釉,釉汁洁白润泽,外壁尽施霁红釉,釉色红艳亮丽,有永宣鲜红釉和康熙红釉风韵,而施釉之均匀,颜色之纯正,超过前朝。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整器烧造精良,素肌玉骨,浑然天成,为乾隆霁红釉玉壶春瓶之难得精品。

清雍正 霁红釉蒜头瓶

说明:瓶口内敛呈蒜头状,细长颈,垂鼓圆腹,高圈足外撇。外壁通体施高温铜红釉,釉色匀净滋润,明艳动人,有细致的橘皮纹,足内施白釉,略泛青,明润透亮,青花书双圈六字双行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字体端正瘦硬。

蒜头瓶器形来自秦汉青铜器,明代嘉、万历年间青花、五彩瓷器喜此造型,雍正朝御窑师古以开新,所制蒜头瓶器形最为秀逸合宜。此红釉蒜头瓶釉色鲜红,宝光尽现,与乾隆后色彩的祭红釉不同,故是在康熙豇豆红、郎窑红的成功烧制基础上,成熟掌握稳定的铜红釉烧成技术之时期的代表作。

清乾隆·霁红釉高足盘

说明:此盘敞口,高足,足身有凸起弦纹。全器光素无纹,盘内壁施白釉,光洁莹润,底足内亦施白釉,内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单行篆书款。盘外口沿留白,外壁施以红釉,其釉水肥厚,发色艳丽。整器庄重典雅。

清雍正·霁红釉对碗

说明:此对碗造型饱满规整,周正大方,所敷施红釉釉水腴润,匀净莹亮,宝光四射,釉面见有橘皮纹。圈足所见胎骨致密,足端滚圆如泥鳅背,内里与底部均施白釉,温润微泛淡青之色。底部以青花书写双圈六字年号楷款,笔道精练有神,彰显出一份雍正御瓷独特细腻的艺术风格。

清雍正·霁红釉画缸

说明:此缸圆口内敛,鼓腹,圈足。内壁及足底施白釉,釉色润白。外壁施红釉,色如宝石,鲜艳亮泽。底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 三行楷书青花款,为文房案头之雅器。

本品即为同时期唐窑霁红之代表,造型尊贵典雅,曲线优美怡人,霁红一色宝光内蕴,纯正妍丽,为雍正霁红水平之典范。

清乾隆·霁红釉敞口杯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此杯撇口、斜弧腹、圈足、器型规正,胎薄质坚。造型端庄大方,凝重中见灵巧,体积、轻重适度,稳贴合手。釉色鲜红,明丽娇美,玲珑俏雅,毫无祭红釉容易出现暗红发黑之色,为祭红釉中的绝美之品。

清·霁红釉小水丞

说明:此件水丞造型别致,呈鱼篓形,小巧可人,适宜携带。外壁施祭红釉,釉色腴润艳丽,红莹浓丽。内施青白釉,足际无釉,底部楷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品相良好,值得收藏。

清乾隆 霁红釉小扁吉瓶 (一对)

什么是炉钧釉 收藏价值怎么样


在我国众多的瓷器种类当中,炉钧釉瓷器可以说是发展历史比较晚的一种瓷器了,虽然说它首创并盛行于雍正年间和乾隆年间,但它独特的工艺制作以及瓷器的精美依然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瓷器。

什么是炉钧釉

据了解,炉钧釉是雍正年间景德镇匠人创烧仿钧窑釉品种之一,这种烧制方法是以低温炉烧制仿宋钧釉,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釉面呈现不同程度的垂流效果。据相关史书记载,匠人们在制作炉钧釉时需要先用高温将制作成型的胎烧制成为素胎,然后根据制作工艺和素胎形状的差异在瓷胎上施以不同颜色的釉,然后再将其放在低温炉火中二次烘烤而成。

根据目前古玩市场以及博物馆里流传下来的炉钧釉瓷器来看,炉钧釉可以分成“素炉钧釉”和“浑炉钧釉”两种不同的瓷器。其中,“素炉钧釉”瓷器的釉面大多呈现蓝绿麻点纹,在瓷器的底部多为氧化铜着色的粉彩颜料,而瓷器表面则普遍喷涂氧化钴为主的粉彩颜料。而“浑炉钧釉”瓷器的表面则多施以红绿相间的麻点纹。

不管是“素炉钧釉”还是“素炉钧釉”瓷器由于其中含有不同材质的粉剂,釉质不透明,低温烧制过后釉面均开,结晶呈现红,蓝,紫,绿等不同的颜色,且釉面长短不一,自然状态流垂,似山岚风飘逸,似孔雀开屏班缤纷,优势流水潺潺等,每一个瓷器都呈现出自己不同的风格与品位。故此,在《景德镇陶录》中特意强调:炉钧釉,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但同时《南窑笔记》中却表示“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炉钧釉的不同看法。

炉钧釉瓷器中所具有的时代特征

1、雍正年间的炉钧釉瓷器其釉面常有橘皮纹似的片状,釉面反光呈现五色,红斑最为明显,具有“高粱红”之说。

2、乾隆时期的炉钧釉釉中变纹多以蓝,绿,月白条纹为主。

3、乾隆以后,炉钧釉瓷器窑变流动性更差,釉面缺少了自然流动性,且颜色上多以浅绿和蓝色并掺杂着紫色斑点。

4、同治,光绪年间,炉钧釉几乎失去了釉质自然流垂质感,且颜色上也晦涩不少。

但不管如何,作为一种能够被现代人所认可的瓷器品种,精美的炉钧釉依然是备受人关注的瓷器之一,其艺术价值,经济价值依然是极高的。

饕餮纹瓷器是怎么来的


在瓷器纹饰中有很多种类,比如人物、花鸟,龙凤、蝙蝠、葡萄、石榴等等,这些题材不仅寓意好,且美观度比较高,因此在瓷器纹饰中比较常见。不过,除了这些纹饰题材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存在,比如饕餮纹瓷器。那么,饕餮纹瓷器是怎么来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饕餮纹瓷器是怎么来的?

据专业藏家介绍,最早的饕餮纹出现于距今五千年前的长江下游地区,即良渚文化玉器上,据《吕氏春秋·先识》中记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早在二里头、华夏青铜器中,饕餮纹已经存在,以鼻梁作为中线,左右对称,饕餮纹在商周两代时期最为多见,其造型也与现在的大为不同。

早期的饕餮纹看起来像龙、像虎,也有点像牛、像羊、鹿之类的动物,不仅如此,从当前了解到的饕餮纹可以看出,还有一些饕餮纹看起来像凤、鸟以及人,这些不同的造型都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饕餮的理解。

饕餮并不是古时候就有的,是随着金石学兴起由宋代人命名的。据了解,现在最完美的饕餮纹面具高21公分,在美国西雅图图书馆中收藏。西周时期,饕餮纹的神秘色彩慢慢消失。后来随着瓷器的诞生,饕餮纹又应用到瓷器上,成为瓷器纹饰题材的一种。不过,早期的时候,有饕餮纹的瓷器一般用于祭祀,后期才慢慢扩大使用范围。

饕餮纹瓷器有什么特点?

饕餮纹瓷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案庄严,凝重而又神秘,带有很强的艺术色彩。一般情况下,饕餮纹都是以动物形象存在的,它可能拥有鸟类动物的特征,也可能拥有鱼类动物的特征,亦或者是虫类动物的特征等,所以它的组成是多个部分,包括目纹、鼻纹、眉纹、口纹、角纹等,面部 结构比较简单,但非常鲜明。

正是因为饕餮纹有如此特点,才给饕餮纹瓷器带来神秘,让越来越多的人研究饕餮纹瓷器,尤其是对商代时期的饕餮纹,更是非常关注。可以说,凶猛威严的饕餮纹是青铜器装饰图案的优秀题材之一,而在瓷器中也是不可多得的题材,深受世人的喜爱。

饕餮纹瓷器是否值钱呢?由于饕餮纹瓷器的特殊性,一般的饕餮纹瓷器都是皇亲贵族或者是富贵人员用来祭祀使用的瓷器,这种瓷器无论是加工工艺、艺术美感等都是上乘的,因此市场价格比较高。不过,相应的这样的瓷器在市场中也比较少见,收藏难度也比较大一些。

饕餮纹瓷器是精品价格:

1:清乾隆粉定白釉刻饕餮纹洗口瓶,尺寸:高20.4厘米,估价:HKD 1,200,000 ~ 1,800,000,成交价: HKD 4,840,000 ,成交时间:2013.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刻款。

瓶洗口,长颈,折肩,外撇圈足。通体施白釉刻花纹饰。腹部饰垂叶纹一周,上托回纹。肩上饰饕餮纹,颈部正中二圈联珠纹,口下饰叶纹。近底处凸印莲瓣纹。底刻「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2:清康熙粉青釉饕餮纹贯耳瓶,尺寸:高22.5厘米,估价:HKD 3,500,000 ~ 4,500,000,成交价: HKD 4,248,000 ,成交时间:2015.04.06,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5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三行楷书款。

此瓶釉下模印、浅浮雕工艺清宫旧称「拱花」,为粉青、冬青釉等摹仿龙泉瓷器唯一使用的装饰手法。拱花原是晚明以来一种不着墨的印刷方法,以凸出或凹下的線条来表现花纹,根据画面物像的轮廓在平面木板上阴刻成凹形線条,用宣纸覆盖于版上,再加上毛毡,以木棍用力压印或用木槌在毛毡上轻轻敲打,刻版上的花纹就能清晰地凸现在纸面上,因此工艺达到的效果与之类近,故名。此瓶以粉青淡恬之柔美配饰古雅雄浑之造型,实收刚柔相济之妙,可见设计者独具匠心。本品之造型与此等釉水相配有如天作之合,两者相得益彰,既衬托出造型古朴端庄,又彰显出釉色柔润典雅。其成型工艺之繁複,釉色配置之微妙,恐非庸匠可详。其底款中央青花书写「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此款识仍受明代书法影响,用笔刚劲,类似此书写款识可见清康熙豇豆红釉瓷器以及其他顏色釉作品之上。由于此式隽品制作複杂,工序繁多,检阅当今公私典藏状况,未见与本品相同者。仅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清康熙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虽釉色不同,但造型及纹饰部分可作参考。本拍品与此尊所饰纹饰类同,皆为饕餮纹,不同之处是本拍品为减地阳花技法,而故宫之品为暗刻,相较之下本品更胜一籌。与此拍品粉青釉色相同者,不见同类装饰,而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康熙粉青釉凸花海水云龙纹莱菔尊与清康熙粉青釉凸花海水云龙纹马蹄尊所饰减地起阳花剔刻技法如出一辙,可作参考。

3:清雍正粉青釉仿古饕餮纹觚,尺寸:宽14.9厘米,估价:RMB 1,500,000 ~ 2,000,000,成交价: RMB 2,587,500 ,成交时间:2017.12.08,拍卖公司:保利华谊(上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华谊2017上海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本品撇口,长颈,鼓腹,足胫外撇。颈部与足部饰蕉叶纹,腹部饰饕餮纹。通体施粉青釉,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系清代雍正御窑仿商周时期青铜觚而烧制的一件单色釉精品。青铜觚是商周时期一种饮酒器。《集释》引马融注云:“觚,礼器也。”据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先生研究,青铜觚根据器形可分为十余式,其中以上海博物馆藏商晚期臣父乙觚为代表的低体鼓腹式觚与本品在器形上最为接近。目前所见最早生产瓷质觚的窑口为南宋官窑,考古人员于修内司及郊坛下两处均找到大量标本。可知早在南宋时期,瓷质觚即已得到帝王的青睐。

4:清乾隆黄釉饕餮纹簋(一对),尺寸:高23.7厘米;宽28厘米,估价:HKD 700,000 ~ 1,000,000,成交价: HKD 1,298,000 ,成交时间:2016.10.04,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盖底及簋底「大清乾隆年制」阴刻六字三行篆书款。

器仿青铜簋式样,铜簋为商周盛食器,一说为礼器,是祭祀用具,饕餮为传说中的猛兽,其性贪残,食人未半而死,是古代的恐怖符号,称辟邪,饕餮纹表达了古人的禁欲思想,西周开始出现青瓷簋,此器侈口,高圈足,胫部收束,除口沿,圈足处露胎外,通施黄釉,口沿外侧至下腹饰两个对称半环形兽面耳,向下伸出垂珥,正面和背现对称饰饕餮纹,以云雷纹填地器身与钵相似,盖与器身上下各为一半,口沿饰宽回形纹,盖上附四个三角形耳,耳外侧刻有凤鸟纹,盖顶浅浮雕饰凤鸟祥云纹,盖倒置时即为支撑的足,整个器型由弧线组成,做工精湛,显得庄重、古朴。

5:清雍正甜白釉模印饕餮夔凤弦纹尊,尺寸:宽14.3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1,207,500 ,成交时间:2016.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尊取周代铜器造型,体态高古且气质卓然,庄重肃穆得吉金真貌。直口斜肩,鼓腹撇足。从上及下四组纹饰受青铜文化熏染,口部“蕉叶纹”排列疏密得当,肩上“变体凤纹”飘逸神秘,腹部“饕餮纹”已无狞厉之气,足部“蟠虺纹”意趣抽象。其釉质匀净莹润,犹如凝脂,纹饰清晰流畅,工艺较为复杂。档案记载:“雍正四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雅图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尧照样烧造。钦此。”此时年希尧已出任内务府造办处总管,兼理景德镇窑务。秉承雍正皇帝的旨意,对前朝名品摹制竭力钻研,对于永宣成三窑佳器更为推崇,岂止青花、彩釉诸项,白釉烧造亦斐然成趣,世称此时为“年窑”。雍正时期御窑厂集历代名品之大成,因其胤祯对宋器的钟情,又以传统文人对宋人审美的追求,一时间超尘绝俗之作旷古之未有。晚清时期蓝浦撰写的《景德镇陶录》评曰:“(年窑)选料奉造,极其清雅……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

6:清康熙青花仿青铜器饕餮纹“一粒珠”盖罐,尺寸:高12.8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1,120,000 ,成交时间:2007.12.04,拍卖公司: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

罐小口,短颈,溜肩,圆鼓腹,圈足,造型新颖别致;此类造型俗称“一粒珠”,为传统器型,后多借用于紫砂壶的创作中。此器纹饰分为三层,分别在肩部、腹部及胫部,中以白釉隔开,均为仿青铜器的饕餮纹饰,工整秀丽。此罐尺寸不大,但制作精细,形体浑圆、饱满,青花发色淡雅,图案布局合理得体。款识清晰标准,为康熙晚期官窑精品。故宫博物院图录称此器新颖别致,传世品若凤毛麟角。诚为世家收藏之珍品。

7:清康熙青花饕餮纹铺首耳大尊,尺寸:高57厘米,估价:RMB 550,000 ~ 750,000,成交价: RMB 605,000 ,成交时间:2005.05.15,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05春季拍卖会。

束颈敞口,鼓腹圈足。尊形壮硕。口沿、圈足饰蕉叶纹,肩部堆塑双铺首耳,腹部主题纹饰满绘饕餮纹,构图严谨,画工浓淡搭配相宜,深浅变化自如。瓷器仿铜器如此大件者,较为少见。画工如此古朴典雅者则更为少见。

8:清雍正粉青釉饕餮纹觚,尺寸:20.8厘米,估价:GBP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GBP 589,250 ,成交时间:2012.05.16,拍卖公司:伦敦蘇富比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年春季拍卖会。

什么是胎釉?


我们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特别是日用陶瓷,对“衣裳”更为讲究,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陶瓷的这种衣裳,名叫“釉”。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釉的产生可能是古代垒石烹食时所用含钙石头与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贝壳表面美观质感的启发,有意识地用贝壳粉作为原料制成。其实,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岩石和泥巴制成釉来装饰陶瓷了。到了汉代又发明了用铅作助溶剂的纸温铅釉,后来陶瓷艺人利用窑灰自然降落在坯体上能化合成釉的现象,进而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现代日用陶瓷生产所用的釉分为石灰釉和长古釉。石灰釉是用釉果(类似瓷石的一种天然矿物原料)和灰釉(主要成份氧化钙)配制而成,长石釉主要由长石、石英、大理石、高岭土等组成。在石灰釉和长古釉中加入金属氧化物,或渗进其它化学成份,就会成为各种各样的釉色。

一般釉的厚度只有坯体厚度的1%-3%,但经过窑火焙烧后,就紧紧附着在瓷胎上,使瓷器致密化、光泽柔和,又不透水和气,给人明亮如镜的感觉。同时可以提高使用强度,起到防止污染,便于清洗等作用。

釉的种类很多,按坯体类分,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烧成温度分,1100℃以下烧成的釉称为低温釉,1100℃C-1250℃之间烧成的釉为中温釉,1250℃以上烧成的釉为高温釉;按釉面特征分类,白釉大概是人们出于对银器的钟爱,颜色釉是以其五彩缤纷受到人们的欢迎,结晶釉的纹样变幻美丽动人,窑变纹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裂纹釉清晰古朴、高雅别致。除上述外,还有无光釉、乳浊釉、食盐釉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千姿百态的流动釉、神奇莫测的变色釉、霞光闪烁的彩虹釉、贵如明珠的夜光釉等新品种。

彩陶又称“彩釉陶”。彩陶釉色丰富,既有20余种单色釉、金星釉、茶末釉、"雨点红"等变色艺术釉,用其装饰的日用器皿、花瓶花插、彩釉衣架及工艺陈设品,使人赏心悦目,被称为“穿着华丽衣裳的陶器”。

什么是结晶釉?


结晶釉是一种别有风味的艺术釉,是美丽的陶瓷装璜之一。什么是结晶釉呢?我们可以简单地这样回答:釉熔融后,进行缓慢怜却,釉中的结晶性物质处于过饱和状态,从而析出呈美丽花纹的结晶,这种釉,我们就称之为结晶釉。

结晶釉是一种人工晶花釉,如果与色釉结合得当则具有特有的艺术效果。例如类似大自然中自然的"结晶"现象有各种各样的结晶类型:花朵状、花簇状、扇状、星状、针棒状、线型放射状、甘蓝状、雪花状、树叶状、竹叶状、云母状、菱形状、浮萍状及几何形状等等。象菊花状的结晶,因它在各个方向上对光的反射能力不一样而使之具有立体感,看上去就犹如盛开的菊花那样生动艳丽。如果在雕塑瓷蝴蝶的翅膀上添上几颗这样的结晶,那真是美妙极了,是特别是将这种结晶釉的瓷砖镶嵌于室内的墙壁或地面上,这顷光线的照射下,奇光异彩而显示出特有的美。又如星形状的结晶配上天蓝色的色彩,其釉面就仿佛蔚蓝的天空中布满着星星。所以说不同的品种和器型若能选择适当的结晶釉(晶体的大小、形状、颜色)来装饰,它能收到一种人工彩饰所不及的艺术效果。结晶釉由于工艺条件复杂,产品稳定性不高,结晶的大小与出现的部位往往难以控制。因此,目前还未能普遍使用。

远在宋代,我国就有了结晶釉的萌芽,当时有名的产品如"天目"、"星盏"、"茶叶末"、"铁绣花"及吉州窑出产的免毫,玳瑁、油滴、鹧鸪斑等釉微晶产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结晶釉产品。

在国外,据文献所载,最初研究结晶釉的是法国国立制陶所的埃别尔曼,他在1847年-1852年间曾进行过锌结晶釉的研究,1894年美国辛辛那提的鲁考物陶所还介绍过他的制品。1897年,丹麦的哥本哈根王室瓷器制造所把结晶釉应用于陶器上。日本出现比较早的是细纹釉,近似结晶釉。日本在1925-1927年对结晶釉的研究曾达到一个高潮。这个时期主要研究了砂金石釉,锌结晶釉,钛结晶釉,1930年又研究了铅、锌、钛结晶釉。苏联自比尔格创砂金石釉之后,1890年茹科夫斯基和柳黑耶夫开始采用结晶釉。

结晶釉按它的组成不同可分为六类:即①硅酸锌结晶釉;②锰钴结晶釉;③硅酸钛结晶釉;④硅锌钛结晶釉;⑤硅锌铅结晶釉;⑥砂金石釉(铁系统结晶釉)。其中硅酸锌结晶釉的结晶发育得最大,晶体直径是最大的可达12厘米左右,一般的都有6-8厘米左右。

为了使釉中结晶成形,首先要确定结晶成长速度最大的温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进行保温,则可得到大片的结晶。保温时间的长短及氧化气氛的控制适宜决定着结晶的大小。同时釉层厚度对晶核形成和晶体成长都有很大影响,一般控制在1-1.5毫米之间为最好。

如用结晶釉作综合装饰雕塑瓷、挂盘等,一般应先上一层底釉,用普通的白釉沾一次,再在上面喷以需要的各色结晶釉,但釉层要薄些,否则,会流动而破坏艺术效果。随着人们对结晶釉工艺的进一步掌握,这种巧夺天工的艺术釉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莲花纹瓷器是怎么发展的


莲花,花形优美、品格高洁,是中国古典文化中“君子形象”的代表。因此,莲花纹作为一种装饰花纹,也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瓷器中的莲花纹饰、典雅、秀逸、大方,颇具特色,那么,中国莲花纹瓷器是怎么发展的,又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莲花纹瓷器也是由于佛教的传入与兴起而在中国瓷器纹饰上大放异彩的。一开始,莲花纹主要运用在瓷器佛像、佛教器物上,庄重典雅,与佛光之圣洁交相呼应。但随着莲花纹饰发展的成熟,在南北朝末期,开始被广泛运用于瓷器上。因为莲花纹形态优美、端庄典雅,更兼莲花品性高洁、寓意美好,所以人们又赋予了莲花纹丰富的变化,使莲花纹瓷器在端庄之外,多了几分灵动。

莲花纹瓷器最大的的特点就是器型往往圆润、饱满,与莲花的形态交相呼应,比较常见的有杯、盘、盏、碗等造型的莲花纹瓷器。一般来说,莲花纹或者绘制在瓷器内底部,花心定点、花瓣层层叠上瓷器边缘;或者在瓷器外部由底部向上绘制,或者辅之以划刻手法,使花瓣参差有变化,灵动有韵致,无论是哪一种,都非常注重莲花纹本身的富丽、饱满、盛开的形态,甚至会在莲花纹的边缘进一步绘制叠瓣,使瓷器纹饰更加丰满。

除此之外,在唐以后的瓷器中,莲花纹开始与其他的瓷器纹饰组合,比如仙气缥缈的蓬莱纹、生动诙谐的动物纹等等。宋代是莲花纹瓷器的一个发展转折点,这一时期的莲花纹开始逐渐成为一种辅助的瓷器纹饰,较之以往的主题纹饰地位有下降。但随着清瓷的兴起,莲花纹瓷器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此时的莲花纹有了更丰富的变化——比如衍生而出的缠枝莲纹饰、把莲纹饰等,在莲花纹之外,还往往加入水鸟、金鱼、荷塘等场景纹饰,使清代的莲花纹瓷器更为生动、华美,一直是收藏的热门。

总之,莲花纹虽是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时发端的,但随后在瓷器装饰中发挥了其更大的魅力,其端丽典雅、雍容不俗的形态为瓷器增色不少,盛唐莲花纹瓷器富丽、饱满,画面丰富,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进入宋后,莲花纹渐成辅助纹饰;但在明清时期,又重新受到重视,富于变化、加之鱼鸟,使瓷器更为生动、精美,也是收藏之佳品。

元青花瓷的釉层是怎么分类的?


元青花瓷的釉层是怎么分类的?

【元青花瓷的釉层】

元青花胎土二元配方的使用提高了烧成温度,这样就能相应地改变釉的配方。

景德镇瓷器的釉面历来是用釉果掺以釉灰配制而成,釉果是一种风化较浅的瓷石,主要成分是石灰石,煅烧后含氧化钙达90%左右。唐宋时,景德镇瓷前采用釉果掺入釉灰配制。釉果是一种风化较浅的瓷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釉灰的主要成分是石灰石。元代时增加了釉果成分而减少了釉灰成分,这样,釉层的三氧化二铝增加而氧化钙减少,改变了釉面状态,使釉层厚度可以增加,釉表光泽柔和。用高倍放大镜观察部分标本的釉层,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中散落着大气泡,无中等气泡过渡。同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并无这种情况。明初青花瓷的釉面也见气泡,但是大、中、小气泡混杂,和元青花惟见大、小两类气泡的分布不同。有些器物釉表面有橘皮纹或棕眼。

对景德镇宋元湖田窑标本测试发现,元代釉中氧化钙的含量从宋代的15%左右减少到8%~9%,而钾、钠等含量从宋代的3%左右增至6%左右。成分的变化使釉的烧成温度提高,也使釉的浓度增高。因烧制的温度不同,釉面的显色也相应地改变了。

元青花的釉面先后分三种:

(一)影青釉

又称青白釉,在元代早中期青花上使用,用国产青料。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区别。釉面泛灰或泛黄,釉层光泽较强,或为亚光,除了烧成技术欠缺外,还与釉层中釉灰比例较高有关。

元代青花瓷施青白釉,莹润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细密的皮壳层,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器身胎釉微闪青蓝,温润中略显淡蓝,除足圈显水绿色外,器身胎釉往往显出淡牙黄色,有时显出乳浊白色,它的显色会随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微显不同。元期青花瓶、罐类,斜光透过胎釉会略显出无规则的米白色丝线条纹,也称釉纹饰。元期釉下青花上无气泡,温度偏高时胎釉显干,但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元期釉面的显色似有活性之感。

(二)白釉

从14世纪中的至正年间开始使用,用进口青料。釉面白中泛青,釉色莹润透亮,光洁滋润,积釉处显鸭蛋青色,釉色亮度时常会有闪动感,足圈釉面显出淡淡的水绿色。具有恰到好处的透明度、光亮度和色泽,能更好地衬托青花的表现力。

(三)卵白釉

元末青花上开始使用,釉层乳浊,用国产青料,多小型器,以高足杯、碗、钵、小罐类居多,这些器物的外圈往往留下浸釉时手抓留下的指痕。元青花除玉壶春瓶器物外,底部一般无釉。底部露胎的有大小,形状不一的釉斑。高足杯的高足内侧近底处有一圈宽窄不等的釉痕。梅瓶等细身类瓶内侧口沿下素胎。大罐内壁以荡釉法施釉。器盖内侧素胎,浅土黄色,见细微釉斑。

元青花器体釉面基本较平,大型琢器在胎体的粘结处釉面微微凸起,器里口部釉厚薄不匀,釉薄处显米黄色。从残器看,瓶的颈部以下器腹内无釉,瓶、罐的底部或高足杯、碗的足内常见一块块的釉斑,每块釉斑周围或足边及缩釉处都呈现出浅色的火石红边线。器物口边有的有毛边现象(即小气泡破裂状)。器表有的釉面有缩釉现象,不严重,属于少数现象。釉面手感温润如玉,光感柔和不刺目,如过于光亮或有较强的光亮点,则值得考虑。

青花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定?


青花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定?中国瓷器艺术品收藏市场中,青花瓷一直比较突出,随着身价的沉淀,更是成倍上涨。在今年的某春季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釉里红螭虎耳方口扁瓶”最终以6325万港元成交,成为此次拍卖成交价最高的拍品。不难发现,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精品经常能够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高价。青花釉里红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与追捧。那么在收藏的同时,您是否对青花釉里红鉴别了解呢?

青花釉里红的鉴别之一:装饰

康熙时期釉里红的烧制得到了恢复,取得了仅次于青花瓷器的卓越成就。基本上能掌握高温釉下铜红材料的发色效果,釉里红发色比明代有所提高。且呈色稳定,鲜艳明丽,纹饰精致,线条细颈清晰,与青花配合浓淡相宜,和谐悦目。

青花釉里红的鉴别之二:釉色

康熙早期釉里红的色调有深浓与浅淡两种,深浓者有凝厚感,浅淡者呈粉色至紫色。细笔线条的描绘细致清晰,有的清新,有的深沉。平涂绘就的釉里红三果、三鱼可达到明宣德时期的水平。这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器主要为官窑烧造,且烧造较为成功。

青花釉里红的鉴别之三器型

其器型主要有盘、碗、花瓶、笔筒、高足碗、摇铃尊等。民窑青花釉里红的烧制工艺也日趋成熟。康熙青花釉里红近年在古玩市场常有出现,仿品青花浅淡、釉里红的色泽发灰黑,呈色不稳定。与康熙青花釉里红相比,色差很大。

永乐、宣德、成化的釉里红制品极其稀少,拍卖会上基本不见。相比之下,康熙、雍正、乾隆同类制品较多,海内外拍卖会中屡有出现。由于康雍乾的制瓷工艺更加成熟,釉里红制作较明朝更为理想,但也有局部铜绿特征。康熙末期与雍正、乾隆前期制品存在一定共性,用放大镜观察,一般会发现釉里红内部有团絮状凝聚物,此特征是康末、雍、乾隆早期制品所独有的,雍正制品尤为明显,熟悉掌握此特征后,对雍乾制品的断代极其有利,可以瞬间鉴别相关制品(不要误解为不具备此特征的釉里红制品就不是该时期制品,毕竟釉里红发色多变,无法一概而论)。

与景德镇仿者专注于青花仿品制作相比较,仿者对釉里红发色的了解认识远不如青花透彻;同时,釉里红发色的不稳定性也为仿制增添许多困难。就青花与釉里红制品而言,现在景德镇仿古比较突出的有“仿宣德青花”和“仿洪武釉里红”。如果青花器制作得体,有时很难迅速鉴别真伪;但如果制作釉里红器,则漏洞百出,断代轻而易举。因此,鉴定者在鉴定青花釉里红时借助釉里红发色来断代要比青花断代更加可行、准确。

由于釉里红的各期发色特征明显,在抛开青花发色等其它时代特征的情况下,观察洪、永、宣、成、雍、乾釉里红制品发色,除康雍乾早期制品有相似处外,其它各时代特征一目了然,仅靠该器釉里红发色便可大致断代。如果同时再参考其它釉面、绘画,甚至青花发色等时代特征,全面看问题,器物的断代无疑会更加迅速、准确。

当今古董古玩交易频繁,天价藏品层出不穷,过亿藏品已经平平无奇,整个收藏艺术品市场整体迈入亿元时代。在这其中,青花釉里红在各大拍场都能看到其身影,层出不穷的高价拍品,使得青花釉里红在短短几年里翻了几倍。相关行内人士指出,在收藏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验证才可以购买,防止高价位买到赝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器积釉是怎么回事》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器积釉是怎么回事》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什么是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