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的设计 > 导航 >

瓷器的釉如“衣裳”, 釉的陶艺设计

瓷器的釉如“衣裳”, 釉的陶艺设计

瓷砖的设计 怎样鉴别瓷器的釉水 古代瓷器釉水的原料

2020-11-10

瓷砖的设计。

我们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特别是 日用陶瓷,对“衣裳”更为讲究,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陶瓷的这种衣裳,名叫“釉”。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釉的产生可能是古代垒石烹食时所用含钙石头与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贝壳表面美观质感的启发,有意识地用贝壳粉作为原料制成。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岩石和泥巴制成釉来装饰陶瓷了。到了汉代又发明了用铅作助溶剂的纸温铅釉,后来陶瓷艺人利用窑灰自然降落在坯体上能化合成釉的现象,进而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现代日用陶瓷生产所用的釉分为石灰釉和长古釉。石灰釉是用釉果(类似瓷石的一种天然矿物原料)和灰釉(主要成份氧化钙)配制而成,长石釉主要由石英、长石、大理石、高岭土等组成。在石灰釉和长古釉中加入金属氧化物,或渗进其它化学成份,就会成为各种各样的釉色。

一般釉的厚度只有坯体厚度的1%-3%,但经过窑火焙烧后,就紧紧附着在瓷胎上,使瓷器致密化、光泽柔和,又不透水和气,给人明亮如镜的感觉。同时可以提高使用强度,起到防止污染,便于清洗等作用。

釉的种类很多,按坯体类分,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烧成温度分,1100°C以下烧成的釉称为低温釉,1100°C-1250°C之间烧成的釉为中温釉,1250°C以上烧成的釉为高温釉;按釉面特征分类,白釉大概是人们出于对银器的钟爱,颜色釉是以其五彩缤纷受到人们的欢迎,结晶釉的纹样变幻美丽动人,窑变纹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裂纹釉清晰古朴、高雅别致。除上述外,还有无光釉、乳浊釉、食盐釉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千姿百态的流动釉、神奇莫测的变色釉、霞光闪烁的彩虹釉、贵如明珠的夜光釉等新品种。

青花是以钴为呈色剂,在釉下绘出各种纹饰图案的釉下彩瓷。

白地青花是青花瓷的基本特征,而不同时期的青花瓷又各具特色。永乐、宣德青花浓艳凝重,成化、弘治青花柔和淡雅,嘉靖、万历青花鲜艳泛紫,康熙青花色分五彩。至此,青花瓷的发展达到顶峰。

永乐、宣德时期是我国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绘制纹饰图案所用的青花色料是进口的苏尼勃青。由于这种原料含锰低,故能烧出宝石蓝般鲜艳的色泽,较高的含铁量又形成了点点黑斑,与浓艳的蓝色纹饰相映成趣,这种凹陷的黑斑,是永、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后人难以模仿。

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在釉下绘出各种纹饰图案的釉下彩瓷。

白地红花的釉里红产品,其烧制工艺与青花瓷相似,但由于铜需要在还原气氛中才能烧成红色,这比青花瓷的生产又增加了难度,明清景德镇工匠成功地掌握了这一项烧制技术,生产出多种釉里红产品。

单色釉,是指单一色彩的釉。明清两代烧制瓷器使用的最基本的釉是无色透明釉,只有熔人某种化学元素,且在不同的气氛、温度下,釉才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根据其制作工艺的区别,单色釉又可分为高温单色釉和低温单色釉两大类。

taoci52.com编辑推荐

解析陶瓷漂亮衣裳“釉”


市面上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特别是日用陶瓷,对衣裳更为讲究,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陶瓷的这种华丽衣裳,名叫釉。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市面上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特别是日用陶瓷,对“衣裳”更为讲究,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陶瓷的这种华丽衣裳,名叫“釉”。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

银瓷御品产品上使用的釉,不单是美丽的衣裳,还是迄今造瓷最高工艺水平的体现,这层釉覆盖在银的表面,可使银看起来更明亮,平滑而有光泽,不易沾污,不透水,方便清洁,让银在使用过程保持不变色,既不会被空气氧化,保持不被损耗,也不会影响银离子的释放,这原理就和磁铁的磁性一样,通过透明釉可以保持银的养生保健功效持久不变。

釉如漆华美粗犷的金代黑釉瓷器


黑釉是瓷器釉色之一,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黑釉釉料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

通常所见的赤褐色或暗褐色瓷器,釉料中氧化铁比例为8%左右,如将釉层加厚到1.5毫米时,烧成的釉色即呈纯黑。以铁为呈色剂,涂层厚约1.5毫米,经氧化焰焙烧,呈纯黑色。

德清窑黑釉唾壶

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唐代黑釉较为盛行,宋代则是黑釉的高峰时期。明、清时期御器厂所烧黑釉器做工精细,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黑釉则成为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

金 黑釉剔花缸

高17cm,口径13.5cm,足径9.5cm

缸唇口,鼓腹,圈足。缸内口部施黑釉,外壁以黑釉剔花装饰,肩部为变形回纹,腹部为缠枝花草纹。外底无釉。

此缸造型浑厚饱满,黑釉光亮如漆,剔花技法娴熟,以黄白色的地子衬托黑色花纹,对比鲜明,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

从其胎釉特征看,应是金代山西窑产品。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金代陶瓷被划归于宋代,从而认为金代陶瓷无精美之作。

1949年以来,随着金代墓葬中大量陶瓷器的出土,人们对金代陶瓷的真实面目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墓葬出土实物和窑址出土标本证明当时北方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淄博窑、大同窑、浑源窑、介休窑、长治窑等到了金代仍在继续烧造,产品各具特色,且不乏精美之作。

宋 黑釉油滴釉盘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内外满施黑釉,釉色乌黑锃亮,釉面布满银白色油滴状结晶,仿若大小不一的油花点点,故称“油滴釉”。“油滴”之状又如夜空繁星闪烁,令人目不暇接。

此盘神奇之处在于注水后富于各种变化。如注入清水,则银白色结晶愈加明亮,如夜空中繁星闪烁,令人目不暇接;如注满茶水,则结晶闪现出金黄色,十分耀眼,充满神奇魅力。

金 黑釉剔花小口瓶

瓶小口外折,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通体施黑釉,釉面光亮似漆。通体运用剔刻装饰技法,肩部为一周变形菊瓣纹,腹部装饰四组钱形开光,开光内各剔刻出折枝花叶。

此瓶线条简练,纹饰粗犷豪放,黑亮的釉面与褐色的胎体形成对比,别具韵味。此瓶于1955年出土于山西天镇县夏家沟。底部墨书“郭舍住店”四字。

宋 黑釉凸线纹瓶

瓶唇口外撇,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敛,圈足。瓶体半截施黑釉,腹下部露胎。肩、腹部装饰多道凸线纹,线纹4道为一组,组与组之间以单线纹相隔,反复中有变化。

此瓶仅以多道凸线纹装饰,别无他饰,简洁大方,令人耳目一新。

宋、金时期,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瓷窑中生产的黑釉瓶、罐等瓷器常以突起的白色线条作装饰,布局可分为单线和复线,使单调的釉面呈现变化。

金 黑釉褐彩花卉纹小口瓶

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颈,溜肩,硕腹,腹下渐收,圈足。通体施黑釉,其上以毛笔蘸褐色釉料描绘折枝花卉纹。

此瓶的纹样虽只寥寥数笔,图案却生动自然。造型敦厚浑圆,淳朴可爱。此种瓶式多见于北方瓷窑,传世器品中还见有白釉褐花、白釉剔花等品种。

黑釉褐彩系使用含氧化铁的贫铁矿石作为绘画原料,先在施有黑釉的瓷坯上描绘图案纹饰,再入室经高温焙烧而成,花纹呈铁锈色,故又称“铁锈花”。此种装饰手法在宋、金时期多流行于北方瓷窑,以磁州窑最具代表性。器物造型有瓶、罐、缸、盘、碗等。

青如天明如镜——天青釉


天青釉又名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兰色釉,我国古代陶书描写的青如天,明如镜,正是这种釉色特点的形容。天青釉在宋代的名窑中就开始出现,嗣后各代都有仿制,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一优美的传统色釉大放异彩,除装饰陈设瓷以外,还广泛地用它装饰茶具,餐具,酒具,糖缸等日用瓷,受到广大工农兵的一致称赞。天青釉是以钴为着色,以釉果,长石作釉料,并以钙,镁质原料作溶剂,釉料应球磨至细。生坯施釉,一般多采用喷釉或浸釉与喷釉相结各的施釉方法,在1280~1300℃窑温下烧成,气氛以还原焰为主。

景德镇的天青釉直接仿自汝窑。明代御厂由宫内发真汝器作样,作出来的叫做雨过天青,这是官窑,同时民窑也仿作。《景德镇陶录》说:“镇陶官在大器等户,多仿放汝窑釉色,其色佳,并以雨过天青呼之。”《景德镇陶录》曾对景德镇的天青特点做了说明: “汝窑瓷色,镇厂所仿者色青而带蓝光,非青碧之影青也。《肆考》谓汝窑瓷色如哥而深,则误认青为碧解矣。不知汝瓷所谓淡青色,实今之好月蓝色。” 天青釉又名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蓝色釉,有“青如天,明如镜”釉色特点。天青系以钴为着色剂,其色调是一种很淡的蓝灰色,实际上应该列入蓝釉系统。天青釉的制作简单,烧成稳定,仅在基础白釉中加放少量含钴原料。

天青釉之名出自五代后周柴世宗批语:“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根据周世宗的要求是要把瓷器烧成雨后青天的颜色,因而天青釉本是柴窑的釉色。不过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柴窑窑址。

从传世作品看,宋代汝窑制品即是天青釉,钧窑产品中也有一类天青釉,天青釉的基本色调是淡蓝而带灰色,宋代主要是铁的呈色。

清代景德镇仿汝窑烧制天青釉,制品以康、雍、乾三朝为佳,它采用钴作着色剂,因而釉色更偏蓝色。

寿州黄釉晶莹如镜


寿州(今寿县)窑是唐代安徽比较重要的窑口,它以烧造黄釉瓷而著名于世。主要生产民间用瓷,简朴实用,不但数量大,而且品种多,器型有碗、盏、执壶、枕、玩具等。釉色为黄釉,但相互有别,如蜡黄、鳝鱼黄、黄绿等,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这件黄釉瓷枕,1958年安徽芜湖市出土的唐代寝县寿州窑典型器物。枕为箱形,两头上翘,中部微凹,高8.5厘米,长15厘米,宽11.3厘米。黄白色胎,枕底未施釉,留有一个圆形通气孔,其他五面均施晶莹透明的黄绿釉。上釉之前先是涂了一层化装土,从而釉面平滑光洁。

可贵的是枕面中央模印一朵菊花纹,印花规整,纹饰虽简单却富于装饰性。寿州窑瓷器多为素面,此枕出现花纹,颇为珍贵。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艺术最辉煌的时代,新中国建立后,安徽考古学家在淮南市的上窑镇、徐家圩、三座窑等地(以上均属古寿州),发掘了封尘千年的唐代寿州窑窑址,出土了黄釉瓷器和一些碎瓷标本,令人惊喜的是还发现隋代青瓷器与瓷片。有资料表明,寿州窑始烧于六朝,至隋一直以烧青瓷为主,到了唐代创烧出黄釉瓷。唐代由于“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所以北方白瓷,南方的青瓷占了当时制瓷业的主流。然而,地处“南青北白”之间的寿州窑却不随波逐流,而是一花独放,一改过去烧制青瓷传统方法,创烧出黄釉瓷器。产品一出,便受到大众的欢迎。

黄色,是一种富贵色,充满热烈而温暖气氛,为历代人们所喜爱,也被历代统治阶级所崇尚,因此寿州窑工匠视黄色为美而创烧黄釉瓷器。因为寿州窑是烧制民间用瓷,所以瓷胎比较粗糙。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就在上釉前,先在瓷胎上涂一层细腻的化装土,把粗糙的瓷胎掩盖起来,使其匀净光滑,从而黄釉晶莹如镜,富丽堂皇。如黄釉瓷枕,虽为民间大众用具,同样充满艺术魅力。唐代陆羽《茶经》中云:“寿州瓷黄,茶色紫”,赞美黄釉茶碗之美。

1995年,中国古陶瓷年会在合肥召开,陶瓷专家们在安徽省博物馆观赏了唐代寿州窑黄釉瓷器,对其制作简朴规整,色泽独具特色,赞叹不已。认为寿州窑黄釉瓷就是当时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无论在当时或是对后世都具有一定影响。

瓷器的釉与瓷器的美


懂瓷器的釉就懂瓷器的美

瓷器上的釉水是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加以水稀释,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现在我们通过对“釉色”和“釉面”的特征对照,区分出“化学釉水”与“矿质釉水”的从而对瓷器鉴定的方法之一。

1 宋代名釉

影青釉:釉色青白中带有深浅不一的浅湖色;表面晶莹润澈,透明性强。宋代景德镇著名瓷釉。(注:施以影青釉的瓷器叫做“影青瓷”,瓷质坚硬,釉色似白而青,暗雕花纹的话,凹凸交接处因着釉略后,釉色泛青;器身平整处着釉较薄,青中透白)。也叫“隐青”或“映青”。影青釉属“铁系釉”,以铁为着色剂,生坯上施釉适合厚度为1至1.5毫米,烧成温度为1250℃至1300℃。

2 元代名釉

釉里红:(注:一般情况下,很多人都把产生于宋代、盛行于元代、并在元代成为名贵品种的釉里红看作是颜色釉的一种,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釉里红不是颜色釉,而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色料。釉色红黑之中泛紫;在高温窑火中易流动,呈色及其不稳定。是元代景德镇著名的釉下彩绘色料。

釉里红一般研磨极细后,用于彩绘材料,和元代的“青花料”共同构成“红”和“蓝”色料(注:釉里红的用法等同于青花料的用法,但是和其它颜色釉的用法相比较来说差异较大,原因就在于它的呈色难度比其它颜色釉都要大)。釉里红也叫“元紫”或“钧紫”。一般人把釉里红归属为“铜红系釉”,以铜化合物为着色剂。釉里红绘制在生坯上后,需再罩上一层与之匹配的青白釉以1280℃至1320℃温度烧成。

3 明代名釉

甜白釉:在色调上温润如玉,清甜滋润,故称“甜白釉”。明代永乐朝景德镇的著名瓷釉。(注:甜白釉和青花料相容性好,且在色泽上既能有效衬托清华发色效果,又能和青花的蓝色相映成趣,在一定程度上说为成就明代青花的历史地位功不可没)。又称“填白釉”。甜白釉属“铁系釉”,以铁为着色剂,生坯上施釉适合厚度为1至1.5毫米,烧成温度为1250℃至1280℃。

浇黄釉:在色调上黄润光滑,如葵花初开之色。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著名瓷釉。多用于刻有花纹的瓷胎,黄色纯正且透明性强,刻画的花纹清晰可见。也称“娇黄釉”。浇黄釉属“铁系釉”,以铁中的赭色为着色剂,在生坯上施釉适合厚度为1至2毫米,烧成温度为1250℃至1280℃(注:在素烧坯上施浇黄釉900℃左右的温度在红炉亦可烧成)。

祭红:在色调上深沉安定,不脱口,无浮光也没有流淌现象,口底有都有灯芯边——这个“灯芯边”在鲜红釉面的衬托之下显得轻松舒缓(注:清《历代名瓷图谱》中对祭红的说明文字:……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祭红是明代宣德朝成功创新的著名瓷釉(注:由于当时烧造这种红色釉是为了装饰大明皇权的祭器,其他任何器皿上都不被允许使用,是皇权唯一可以使用的瓷釉,所以被叫做“祭红”)。

景德镇方言中“祭”和“醉”发音一样,所以又把祭红叫做“醉红”,同样因为方言的原因,还有把祭红叫做“极红”或者“鸡红”(注:又由于这种红色釉湿润温和,镇民们又把祭红称作“霁红”;)。明代晚期,祭红开始被允许在其它器皿上进行装饰,但是祭红釉对烧成条件的敏感性极大,因此成品率极低,成功烧造之后身价高。(注:历史上历代官窑在配置祭红釉时,都不惜工本,使用珊瑚、玛瑙、寒水石、玉石、珍珠、黄金等,但是极少有成功作品存世)。祭红釉属“铜红系釉”,在生坯上施釉,以1250℃至1320℃的温度烧成。

铁锈花:在色调上呈铁锈般的金属光泽,釉色中有经常盛开一些“金属花纹”,故名“铁锈花”。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著名瓷釉。属黑色瓷釉(注:《陶雅》记载“紫黑之釉,满现星点,灿然发亮,其光如铁……”)。属“铁系釉”,且含铁比例较高,在烧成过程中不受火焰气氛的影响,呈色很稳定(注:还原焰烧成时色泽暗黑发绿;氧化焰烧成时色泽偏赤带褐;停火冷却过程中仍会长“铁锈花”,其形多如霜花)。生坯上施釉厚度1-2毫米甚至更厚(注:厚薄不影响烧成稳定性,产生不同发色效果而已),烧成温度为1250℃至1280℃。

4 清代名釉

桃花片:一种浓淡相间的浅红色,颇似桃花、海棠红色调,故称“桃花片”或“海棠红”,也称“美人醉”或“美人祭”。清代康雍时期盛行的著名瓷釉。其色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呈色变化大,是色釉里最难烧造的瓷釉之一(注:因其呈色千变万化极难掌握,按照呈色效果得名不同:呈淡色时称做“粉红”或“豇豆红”;呈粉红又略带灰色时称“乳鼠皮”;呈色最为艳丽时才叫“美人醉”;呈粉红又略带绿点时叫“胎果青”;呈粉红又略有积块时被叫做“孩儿脸”)。桃花片属“铜红系釉”,是颜色有发生“窑变”现象的典型代表性瓷釉。一般在生坯上先施较薄的青白釉,再施桃花片釉,最后罩一层白釉,以1250℃至1280℃温度烧成。

郎红:在色调上发类似于红宝石般的鲜艳红色。清初郎廷极督陶期间景德镇著名瓷釉。又称“宝石红”或“郎窑红”(注:据说郎红釉的形成有偶然性,是在仿明“祭红釉”时因配置误差或者烧成控制不当,阴差阳错烧制出“郎窑红”瓷釉,从配釉、工艺、烧成等情况推测,这种推测有相当的可信度)。郎窑红属“铜红系釉”。郎红釉也是极难控制的瓷釉之一,是容易发生“窑变”的代表性瓷釉之一。在生坯上均匀施釉,以1300℃至1320℃的温度烧成。

乌金釉:在色调上乌黑如漆、光泽发亮。我国名贵高温色釉之一。清代康乾年间景德镇著名瓷釉(注:乌金釉是在定窑和建窑的瓷釉基础上创新得出的,同时得益于产于景德镇本土的乌金土,这种土含铁量在13.4%,色泽纯正)。乌金釉属“铁系釉”。在生坯上施釉1至1.5毫米,以1250℃左右温度烧成。

冬青釉:在色调上青中泛绿,釉面浑厚明亮,质坚有寒光,故名“冬青釉”。大清乾隆朝以后景德镇的著名瓷釉。也叫“冻青”(注:冬青釉是实际上是仿北宋东窑瓷釉而制,所以原本应该叫作“东青”。景德镇在明代时只仿釉色,乾隆朝冬青釉瓷盛极一时,后来把高级瓷泥生产的冬青釉瓷叫做“东正器”)。冬青釉属“铁系釉”。在生坯上施釉厚1.5毫米,以1300℃温度烧成。

茶叶末:是由督陶官唐英研制官釉时新创的,最开始分为“鳝鱼黄”、“皮绿”和“黄斑点”三种单独色釉,后整合出在色调上呈暗绿色,又散布着暗黄色星点的一种瓷釉,看上去像茶叶细末,被叫做“茶叶末”(注:茶叶末釉面呈亚光状态,一般研磨的颗粒较粗,故意保留较大颗粒的铁、镁与硅酸化合物,可使暗黄色星点形成机理,从而产生结晶)。茶叶末是清雍正朝景德镇著名瓷釉。茶叶末属“铁系釉”。在生坯上施釉1毫米左右,以1250℃至1280℃温度烧成。

祭蓝:在色调上鲜艳发亮,釉色不流淌,无纹理,呈色稳定(注:是从天蓝釉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因为釉色积淀深沉,又叫“积蓝”)。清代著名瓷釉。在祭蓝釉烧成的瓷器上,用金水描绘各种花卉图案再经红炉焙烧,形成“祭蓝描金彩”(注:这是釉下和釉上综合装饰手法,金线耀眼,相得益彰)。祭兰以钴为着色剂,配以釉果、长石,以钙、镁做助溶剂。在生坯上施釉,以1280℃至1320℃温度烧成。

深邃如夜空之瞳—建窑黑釉的魅力


最早知道用“天目”来形容建窑黑瓷,是因为来浙江的天目山径山寺学佛的日本僧侣回国时把带回的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碗称为“天目”。此后,“天目”一词逐渐演变为黑釉瓷的代称。

后来对建窑黑釉的了解增多,不由得惊叹世事的机缘巧合与汉字艺术之精妙,一个偶得的代称,用来形容黑釉独特的艺术风格,竟是那么贴切!黑釉茶碗黑色的底色不正如夜空般深邃,点点亮光似满天繁星,而四射的亮纹于整盏一起构成一个瞳孔——深邃、神秘,如同无尽的夜空之上凝视你的苍穹之眼——这不正是建窑摄人心魄的魅力么。

建窑之兴起,源于两宋时期福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以及海外贸易的大发展,当时福建与海外的交流十分频繁,建盏也随着一艘艘商船远渡重洋,传播中华文化艺术。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甚深,其中福建在宋后中国对日本的文化输出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也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可是有谁能想到这庞大的国际贸易网络的源头只是一个宁静的小城?

现在的建阳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城,层峦叠嶂环绕,两条溪流穿城而过,满城娇艳欲滴的青翠;一个广场、一个公园、一座电影院,满城的安静;一个只停几分钟的小火车站,这里是自成一体的世界,和外界交流不多。

但两宋的建阳并不寂寞。两宋时期,传统的文明重心——中原在战火中满目疮痍,继两晋“衣冠南渡”和唐代“永嘉南奔”之后的又一次文化和经济南移开始了,而这一次的规模远胜前代。武夷山脉如同温暖的臂膀,它保护下的福建成了身心疲惫的移民们休养生息的世外桃源,各地迁来的文人墨客,乐医百工开启了福建最繁盛的时代。“忆昔瓯越险远之地,今为东南全盛之邦。”是宋人张守描绘当时福建的诗句。史载宋代福建有县学、州学56所,书院75所,还有数以百计的书堂遍布城乡;宋代福建进士多达7038人,占全国进士总数35093人的五分之一;宋代宰相共134人,福建籍宰相有18人,居全国第三位;被《宋史》收入的福建名人多达179人,居全国之冠。

建窑发端于此人文荟萃、百业兴盛之地,也就不难理解了。

艺术之可贵在于其风格的独特,建窑的魅力也在于它和其他名窑的迥然不同。建窑产品以兔毫纹碗盏为多,因胎土含铁量高,胎骨极厚重坚硬,敲之有清脆悦耳,声如金石。黑釉是以氧化铁为主要着色剂,当釉中的含铁量高达8%-10%时,烧成的釉色便呈黑色了,釉色黑而滋润,光泽,釉面有白色小疵点。器内外釉里所见细长的兔毫纹是因为兔毫盏胎中的含铁量高达9%,在高温下,胎中部分铁熔入釉里,釉层中产生的气泡把这些铁质带到釉面,高温烧造时,釉层流动,铁质流成条纹状,在冷却时就会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这样便形成了所谓的兔毫了。建窑除了“兔毫”,还有“油滴”和“曜变”及“鹧鸪斑”等繁多品种,这些极具实用和装饰价值的建盏影响并形成了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的建窑系。

青瓷的神韵是它的温润莹洁“类玉似冰”和“天人合一”;青花之美,长在其花纹绘制之精妙细腻;彩瓷之美胜在它色泽的花团锦簇;而建窑的黑釉的独特魅力应该就是它独特的用料和工艺所营造的这种神秘和深邃吧。

苏轼有词云:“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当时,在“斗茶”风行的宋代,上至天子士大夫,下至庶民百姓,在朝堂上街坊间用建盏品评茶叶的高下;而在书院孜孜不倦的讲学著述的朱熹,流连烟花巷末的才子词人柳永,伴随他们的一定也是家乡的建盏吧。

瓷器的釉——瓷器让人着迷


釉是陶瓷的美丽嫁衣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釉是对陶瓷胎体的装饰和保护也能提高陶瓷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历史上人们对釉的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胎体。

中国陶瓷釉色种类繁多 大致可以青花、粉彩、珐琅彩、晶彩、结晶釉、斗彩、古彩、墨彩、水点桃花、釉里红、料器珐琅、白釉、黑釉、钧釉、青白釉、白釉黑彩、乳白、金属釉等。

从烧成工艺上又分:

釉上彩

在烧好的素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烧而成。

釉下彩

在生坯上彩绘,后施釉高温烧成,彩纹在釉下,永不脱落。

釉里红

以氧化铜为色剂在胎上彩绘,施釉后高温烧造出白底红花。

斗彩

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烧成陶瓷后,在轮廓线内填以多种色彩,再经底温度炉火二次烧成,画面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比美相斗。

开片

即是冰裂纹,釉面裂纹型同冰裂,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过早出窑遇冷空气产生。

青花

釉下彩品种之一,以氧化钴为色剂,在坯胎上作画,罩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

唐三彩

唐三彩,盛行于唐,系素烧胎体涂白,绿,褐,蓝色釉,800度窑温烘烤。

祭红

铜红

郎窑红

宝石红

胭脂水

均红

豇豆红(美人醉)

火焰红

粉红

辣椒红

祭蓝(霁蓝)

天蓝釉

宝石蓝

雪花蓝青

豆青

粉青

梅子青

天青

哥釉

汝窑黄

娇黄

淡黄

粉黄

鳝鱼黄绿釉

孔雀绿

松石绿

翠绿

茶叶末

苹果绿黑

乌金釉

无光黑釉

兔毫

玳瑁

虎斑

鹧鸪

油滴

褐釉

古铜釉白

定白釉

甜白釉

卵白釉

象牙白紫

玫瑰紫

淡茄皮紫

深茄皮紫

中国人在科学技上的成果

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

在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

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

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陶瓷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

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瓷器“釉”与瓷釉的区别


瓷器上的釉水是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加以水稀释,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

宋代名釉

影青釉:釉色青白中带有深浅不一的浅湖色;表面晶莹润澈,透明性强。宋代景德镇著名瓷釉。(注:施以影青釉的瓷器叫做“影青瓷”,瓷质坚硬,釉色似白而青,暗雕花纹的话,凹凸交接处因着釉略后,釉色泛青;器身平整处着釉较薄,青中透白)。也叫“隐青”或“映青”。影青釉属“铁系釉”,以铁为着色剂,生坯上施釉适合厚度为1至1.5毫米,烧成温度为1250℃至1300℃。

元代名釉

釉里红:(注:一般情况下,很多人都把产生于宋代、盛行于元代、并在元代成为名贵品种的釉里红看作是颜色釉的一种,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釉里红不是颜色釉,而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色料。釉色红黑之中泛紫;在高温窑火中易流动,呈色及其不稳定。是元代景德镇著名的釉下彩绘色料。

釉里红一般研磨极细后,用于彩绘材料,和元代的“青花料”共同构成“红”和“蓝”色料(注:釉里红的用法等同于青花料的用法,但是和其它颜色釉的用法相比较来说差异较大,原因就在于它的呈色难度比其它颜色釉都要大)。釉里红也叫“元紫”或“钧紫”。一般人把釉里红归属为“铜红系釉”,以铜化合物为着色剂。釉里红绘制在生坯上后,需再罩上一层与之匹配的青白釉以1280℃至1320℃温度烧成。

明代名釉

甜白釉:在色调上温润如玉,清甜滋润,故称“甜白釉”。明代永乐朝景德镇的著名瓷釉。(注:甜白釉和青花料相容性好,且在色泽上既能有效衬托清华发色效果,又能和青花的蓝色相映成趣,在一定程度上说为成就明代青花的历史地位功不可没)。又称“填白釉”。甜白釉属“铁系釉”,以铁为着色剂,生坯上施釉适合厚度为1至1.5毫米,烧成温度为1250℃至1280℃。

浇黄釉

在色调上黄润光滑,如葵花初开之色。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著名瓷釉。多用于刻有花纹的瓷胎,黄色纯正且透明性强,刻画的花纹清晰可见。也称“娇黄釉”。浇黄釉属“铁系釉”,以铁中的赭色为着色剂,在生坯上施釉适合厚度为1至2毫米,烧成温度为1250℃至1280℃(注:在素烧坯上施浇黄釉900℃左右的温度在红炉亦可烧成)。

铁系釉

在色调上深沉安定,不脱口,无浮光也没有流淌现象,口底有都有灯芯边——这个“灯芯边”在鲜红釉面的衬托之下显得轻松舒缓(注:清《历代名瓷图谱》中对祭红的说明文字:……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祭红是明代宣德朝成功创新的著名瓷釉(注:由于当时烧造这种红色釉是为了装饰大明皇权的祭器,其他任何器皿上都不被允许使用,是皇权唯一可以使用的瓷釉,所以被叫做“祭红”)。

祭红

景德镇方言中“祭”和“醉”发音一样,所以又把祭红叫做“醉红”,同样因为方言的原因,还有把祭红叫做“极红”或者“鸡红”(注:又由于这种红色釉湿润温和,镇民们又把祭红称作“霁红”;)。明代晚期,祭红开始被允许在其它器皿上进行装饰,但是祭红釉对烧成条件的敏感性极大,因此成品率极低,成功烧造之后身价高。(注:历史上历代官窑在配置祭红釉时,都不惜工本,使用珊瑚、玛瑙、寒水石、玉石、珍珠、黄金等,但是极少有成功作品存世)。祭红釉属“铜红系釉”,在生坯上施釉,以1250℃至1320℃的温度烧成。

清代名釉

桃花片:一种浓淡相间的浅红色,颇似桃花、海棠红色调,故称“桃花片”或“海棠红”,也称“美人醉”或“美人祭”。清代康雍时期盛行的著名瓷釉。其色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呈色变化大,是色釉里最难烧造的瓷釉之一(注:因其呈色千变万化极难掌握,按照呈色效果得名不同:呈淡色时称做“粉红”或“豇豆红”;呈粉红又略带灰色时称“乳鼠皮”;呈色最为艳丽时才叫“美人醉”;呈粉红又略带绿点时叫“胎果青”;呈粉红又略有积块时被叫做“孩儿脸”)。桃花片属“铜红系釉”,是颜色有发生“窑变”现象的典型代表性瓷釉。一般在生坯上先施较薄的青白釉,再施桃花片釉,最后罩一层白釉,以1250℃至1280℃温度烧成。

郎红

在色调上发类似于红宝石般的鲜艳红色。清初郎廷极督陶期间景德镇著名瓷釉。又称“宝石红”或“郎窑红”(注:据说郎红釉的形成有偶然性,是在仿明“祭红釉”时因配置误差或者烧成控制不当,阴差阳错烧制出“郎窑红”瓷釉,从配釉、工艺、烧成等情况推测,这种推测有相当的可信度)。郎窑红属“铜红系釉”。郎红釉也是极难控制的瓷釉之一,是容易发生“窑变”的代表性瓷釉之一。在生坯上均匀施釉,以1300℃至1320℃的温度烧成。

乌金釉

在色调上乌黑如漆、光泽发亮。我国名贵高温色釉之一。清代康乾年间景德镇著名瓷釉(注:乌金釉是在定窑和建窑的瓷釉基础上创新得出的,同时得益于产于景德镇本土的乌金土,这种土含铁量在13.4%,色泽纯正)。乌金釉属“铁系釉”。在生坯上施釉1至1.5毫米,以1250℃左右温度烧成。

冬青釉

在色调上青中泛绿,釉面浑厚明亮,质坚有寒光,故名“冬青釉”。大清乾隆朝以后景德镇的著名瓷釉。也叫“冻青”(注:冬青釉是实际上是仿北宋东窑瓷釉而制,所以原本应该叫作“东青”。景德镇在明代时只仿釉色,乾隆朝冬青釉瓷盛极一时,后来把高级瓷泥生产的冬青釉瓷叫做“东正器”)。冬青釉属“铁系釉”。在生坯上施釉厚1.5毫米,以1300℃温度烧成。

茶叶末

是由督陶官唐英研制官釉时新创的,最开始分为“鳝鱼黄”、“皮绿”和“黄斑点”三种单独色釉,后整合出在色调上呈暗绿色,又散布着暗黄色星点的一种瓷釉,看上去像茶叶细末,被叫做“茶叶末”(注:茶叶末釉面呈亚光状态,一般研磨的颗粒较粗,故意保留较大颗粒的铁、镁与硅酸化合物,可使暗黄色星点形成机理,从而产生结晶)。茶叶末是清雍正朝景德镇著名瓷釉。茶叶末属“铁系釉”。在生坯上施釉1毫米左右,以1250℃至1280℃温度烧成。

祭蓝

在色调上鲜艳发亮,釉色不流淌,无纹理,呈色稳定(注:是从天蓝釉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因为釉色积淀深沉,又叫“积蓝”)。清代著名瓷釉。在祭蓝釉烧成的瓷器上,用金水描绘各种花卉图案再经红炉焙烧,形成“祭蓝描金彩”(注:这是釉下和釉上综合装饰手法,金线耀眼,相得益彰)。祭兰以钴为着色剂,配以釉果、长石,以钙、镁做助溶剂。在生坯上施釉,以1280℃至1320℃温度烧成。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器的釉如“衣裳”, 釉的陶艺设计》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器的釉如“衣裳”, 釉的陶艺设计》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的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