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的瓷器的名字 > 导航 >

外销瓷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外销瓷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古代的瓷器的名字 瓷器的化学金的鉴别 古代的瓷器

2020-11-10

古代的瓷器的名字。

17~18世纪是东西方瓷器贸易的繁荣时代。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制瓷国,是当时东西方瓷器贸易中当之无愧的主角。而这一时期,日本随着瓷业的崛起,也加入到了外销欧洲的行列中,与中国形成竞争。

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伊万里”与“中国伊万里”之争。

日本柿右卫门古陶瓷资料馆藏彩瓷盘

日本的瓷器制作始于1610年,虽然出现时间较晚,但在归顺于日本的朝鲜陶工的帮助下,以及地方政府的干预下,日本的制瓷业吸收了许多中国技术,进步很快,至1650年后便已步入成熟阶段,规模上达到了量产,质量上已接近中国。

而此时中国正值明清改朝换代的动荡时期,其后续影响直至1680年随着三藩之乱的结束而结束,这些战乱给中国瓷业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日本栗田美术馆藏彩瓷盘

面对中国瓷业的萧条,其时作为东西方瓷器贸易纽带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将触角转向了日本,希望用日本瓷器代替中国瓷器以满足欧洲及其他地区的需求。

约1700年日本有田窑烧制的彩瓷盘

日本瓷业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遇。一方面日本制瓷技术在1650年后有了飞跃,实现了量产化,有能力承接荷方需求;另一方面,荷方的大规模订购进一步促进了日本瓷业的繁荣和制瓷水平的提高,能更好地满足荷方需求。

日本瓷器于1650年后开始了大规模外销,尤其是1659年,与此前的年均数千件的出口量相比,一下子跃升至56700件,成为日本外销瓷器起始的标志性年份。日本瓷器进入世界市场后发展很快,从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中期这段时间,日本瓷器在欧洲创出了声誉,得到欧洲贵族的喜爱。

其代表性品种就是柿右卫门风格瓷器和“金襕手”风格瓷器。由于日本出口到欧洲的精品瓷器均从伊万里港口出运,故被欧洲通称为“伊万里瓷”。

景德镇窑描金五彩八角盘1710~1720年烧制

柿右卫门风格瓷器出自柿右卫门窑,由酒井田柿右卫门家族创烧。其典型风格流行于1670~1690年左右,特征是在略带乳白色的白胎上施红、绿、青、黄、紫等色,笔锋纤细,也称为“浊手”,又称“乳白手”。

柿右卫门瓷器既继承了之前日本瓷器受中国瓷器风格影响的传统,又体现了日本江户时代审美文化的特色。它的纹样来源于中国,但构图形式却具有日本风味。如往往将构图重心置于一旁而非中心,形成“偏”的风格,这恰是受了日本当时歌舞伎文化的影响。

景德镇窑粉彩花卉纹盘1735~1745年烧制

进入1690年以后,日本瓷器逐渐形成了以“金襕手”风格为代表的“古伊万里”风格,日本古代瓷器也发展到了高峰阶段。

“金襕手”风格瓷器的特征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装饰,再施绘金彩,以大盖罐等器形为主。由于大量使用红彩和金彩,故颜色鲜艳,整体风格显得绚烂夺目、雍容华贵,这与当时欧洲流行的洛可可风格的趣味是一致的。

由于日本“伊万里瓷器”在欧洲逐渐受到欢迎,中国瓷器为了争夺市场,也开始对这批日本瓷器进行仿制,于是被称为“中国伊万里”。“中国伊万里”不仅仿得惟妙惟肖,而且在装饰水平和瓷质上甚至还优于日本瓷器,并能以更便宜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

景德镇窑粉彩人物纹盘

“中国伊万里”和日本“伊万里”瓷对比,两者造型相似,装饰上均追求金碧辉煌的效果,也都使用了18世纪“伊万里”外销瓷中常见的开光装饰。不过,中国的开光内描绘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物,这在此时期的日本“伊万里”外销瓷中很少见到;日本瓷器则一般常绘日本人物。这说明中国瓷工在仿日本“金襕手”风格时也进行了一些改动,并非一味照搬。

由于中国瓷器的仿制品物美价廉,一段时间下来,日本瓷器竞争不过中国瓷器,最终在1757年退出了国际市场。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中国瓷器仅在1750~1755年的5年间便向瑞典出口了1100万件瓷器。

其原因有很多方面,如日本瓷器供应量不稳定,易碎、交货慢、交货中常有缺斤少两的欺骗行为、日本翻译人员的加价等,但根本上还是因为价格比中国瓷器贵——即使问题很多,但只要有价格优势,总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关于日本瓷器价格昂贵这个问题,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档案里有很多记载。如1686年的记录显示,日本瓷器“如此贵以至于我们不敢也不能同意这个价格,以免将来担责,因为荷兰售价只有这个的一半”。又如1750年的记录显示,荷兰东印度公司试图向日本发样订购瓷器,但却被开出了“离谱的不合理的”价格,因此交易未达成。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如何收藏外销瓷器


如何收藏外销瓷器

中国古代的制瓷工艺非常先进,在国际上都属于领先水平。常常作为和外国的交换礼物。也有一些瓷器流传到国外。对于这些外销瓷器,如何选择来收藏呢?

看瓷器的身份

外销瓷器中有一些是民间流传出去的,有一些是专门从中国定制的,在这些瓷器中,有收藏价值的是这些专门定制的瓷器。专门定制的瓷器有朝代的落款,这类定制瓷器数量很少,能保存到现在的就更少了,因此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看瓷器的内容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形态。在中国古代,流行道教。而西方国家推崇佛教、基督教等。这些文化意识形态也在同时代的瓷器上有所反映。在中国流传国外的一些瓷器中,有部分花纹内容是反映西方国家的宗教或者文化的。这部分瓷器因为带有西方国家的特征而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看瓷器的做工

不管是国内的瓷器,还是国外的瓷器,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在的,收藏瓷器的重要一点就是瓷器的做工,看是不是瓷器中的上等品。在收藏国外的瓷器时也是一样,一定要选择制作精美的瓷器,线条流畅,整体设计合理,具有观赏和使用的双重价值。这样的瓷器具备升值的潜力。

由于古代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并不频繁,因此流传到国外的瓷器数量也很有限。因此从整体看来,这些外销瓷器还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的。

外销瓷器磁灶窑


磁灶窑是古代陶瓷窑始于南宋,终于元,南宋至元为其盛期。产品有青瓷、黑瓷和绿釉陶器等。胎体较粗,多为灰白色,也有泥黄色。装饰有划花、印花和堆花等。为适应外销需要,装饰花纹有的带有异国风味,产品曾在海外许多国家出土。磁灶窑产品以海外市场为导向,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外销瓷产地。磁灶窑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其历史价值和影响,2006年磁灶窑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交椅山窑址被列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察点。

磁灶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陶瓷产地之一,磁灶窑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典型风格的民间窑场。其始于南朝,窑火延续了一千五百多年;采用龙窑装烧工艺技术,因地制宜,博采众长,品种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磁灶窑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自南朝以来,这里以开窑设灶制瓷而得名。

磁灶窑窑址大都分布于梅溪两岸,考古调查发现的南朝至清代窑址有26处,即溪口山窑址、狗仔山窑址、虎仔山窑址、后山窑址、后壁山窑址、土尾庵窑址、童子山二号窑址、童子山一号窑址、蜘蛛山窑址、宫仔山窑址、顶山尾窑址、许山窑址、山坪窑址、溪乾山窑址、金交椅山窑址、曾竹山窑址、大树威窑址、镇宫山窑址、宫前山窑址、宫后山窑址、斗温山窑址、铜锣山窑址、路山尾窑址、寨边山窑址、窑尾草埔窑址、下尾湖窑址、瓮灶崎窑址等。宋元时期,磁灶窑陶瓷生产达到鼎盛,产品外销到日本和东南亚诸国,产品的品种和数量达到空前。种类有各种单色釉和彩绘陶瓷,以生活日用器为大宗,其中执壶、军持、龙瓮、黄釉铁绘花纹大盘等器专供外销,是宋元磁灶窑中具有典型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产品。

磁灶窑产品胎质粗糙灰白而薄,不够细密,若瓷若陶。釉色种类多样,大体分为黄釉、绿釉、青釉、酱釉、黑釉及黄绿釉等。其中绿釉和彩绘瓷是最富特色的产品,绿釉器呈色鲜艳光泽,彩绘瓷分为素胎褐彩和釉下褐彩。装饰手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刻划、剔花、贴塑、模印、镂雕、彩釉和彩绘等,因器而异。装饰纹样五花八门,纷繁迭出。其主题图案为各种植物花卉和龙、凤等祥瑞动物,辅助文饰一般采用龙纹、回纹、钱纹、弦纹、云雷纹、卷草纹等,也有题写诗赋文字的。

执壶是磁灶窑的代表性产品,多为饮用器,器型、釉色丰富多样。宋元时期,磁灶窑大量烧造执壶,以盘口执壶为多。初时器型为盘口,短颈,鼓腹,圆筒形,短直流,壶体矮,平底。

宋元时器身渐高,施半釉或全釉,长曲流,手柄高过壶口,浅圈足;有喇叭口、撇口、直口,有长颈、短颈,有溜肩、斜肩、圆肩,壶身瓜棱形、扁壶形,鼓腹、扁腹、收腹,假圈足、圈足。

元时器型多为玉壶春瓶。明清造型增多。釉色有黄釉、绿釉、青釉、酱釉、黑釉及黄绿釉,也有素胎褐彩等。装饰手法有剔花、贴塑、模印、彩绘等;纹样花卉和龙纹饰一般采用回纹、钱纹、弦纹、云雷纹、卷草纹等。

执壶为土尾庵窑址、蜘蛛山窑址、金交椅山窑址生产,尺寸通高从9至28厘米,腹径8至22厘米,款式多,式样全。磁灶窑产品工艺娴熟,表现手法多样,作品洋溢着民间生活气息和乡土韵味。因执壶器多为外销,目前国内一壶难求,奇货可居,价格看涨,精品价位应在万元以上。

长达半个世纪的磁灶窑考古调查及研究资料证实,在日本和东南亚均有相关发现,这些地区发现了不少出土或传世的磁灶窑器物。20世纪末,“南海一号”宋代沉船、“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出水磁灶窑器物;台湾澎湖列岛考古活动,采集到数量很多的磁灶窑器物标本,这是“海上丝绸之路”宋元陶瓷外销的实物证明。

外销瓷器被藏家看好


精品官窑瓷器的时下的行情已是如日中天,使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其它瓷器品类。目前的市场行情透露出一种迹象:外销瓷器开始被不少藏家看好。

在以往相当长一段时间,外销瓷在国内都不为市场所重视。许多投资者认为外销瓷都是生活用瓷,而且一般都是专门为外国人订制的,图案色彩艳丽、浅显,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其实不然,外销瓷器精良的工艺和完好的品质已逐渐显露,其投资价值也为市场所关注。在广州艺术品拍卖公司近几年举办的拍卖会上,尽管外销瓷出现的数量不多,但是基本上都以较高的价位成交。

中西合璧制作精美

我国青花瓷的外销始于唐代,在清代前期,欧洲的贵族以中国瓷器作为炫耀财富的手段。清代外销瓷是根据订货合同上规定的器型、尺寸和图案来生产的。其图案多有西洋静物画、人物像和圣经故事。清康熙年以后的外销瓷,图案除中国山水、花鸟、人物外,为了迎合外国人的需要而大量绘制西方的风景人物、甲胄纹章。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有一青花瓷盘,上绘有1690年荷兰鹿特丹叛乱的图案;这个纯外国事件显然是根据订货的图样绘制的。“中西合璧”的风景,在外销瓷上频频出现。

纹章瓷和广彩瓷受追捧

所谓“纹章瓷”,是中国古代外销瓷的一种,它的烧制始于16世纪的明代。上面的图案主要是欧洲诸国的贵族、显赫家族、军团、都市、公司、团体等的特殊标志,也称“纹章”,故名“纹章瓷”。纹章瓷在外销瓷中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却是最为精美的。因为其多为贵族、皇室成套订制,他们不仅出高价,要求也最为严格,因此从目前拍卖市场的情况来看,这类瓷器往往能拍出高价。而广彩瓷是指在广州加彩的釉上彩瓷,主要用于外销。广彩瓷均有描金,且色彩鲜明,瓷雕图案既有传统的花鸟鱼虫等,也有欧洲的景物,可以说它是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应运而生的新品种。

投资潜力日益显现

由于外销瓷器一般制作精美,图案纹饰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随着官窑瓷器价格的逐渐高企,投资所占用的成本越来越大,其升值空间也相对有限。目前的市场价格相对偏低的外销瓷器逐渐成为投资收藏者注意的对象。记者了解到:在广州市文物总店购买外销瓷器的藏家逐渐增多,从本地近几次艺术品拍卖会外销瓷的成交个案来看,其成交价一般都在底价的两三倍左右。

有行内资深收藏家表示:由于外销瓷素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说法,国人对其的了解还比较少,收藏价格与同类收藏品相比仍然比较低。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加深,投资市场的扩大,其升值空间会不断加大。如今外销瓷的投资潜力已经逐渐显现出来,现在收藏精品外销瓷,日后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上图:为乾隆青花外销瓷盘

乾隆年款外销瓷器鉴赏


西洋人物罐

此人物罐胎质较薄,形制独特,前后开光图案分别反映的是牧羊和采花场景。该瓷器采用粉彩技法,装饰花纹以中国传统的缠枝花卉为主,并饰有传统的兽耳,底部中间有红色“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极具中国文化特色。但另一方面,这件瓷器又极具西洋特色,开光处人物为金发碧眼的西方女人,而且整个器物色彩非常艳丽。

西洋人物盘

此人物盘形制较大,盘上绘有2男3女共5个西方人物。此外,画中尖顶房屋等建筑也颇有欧洲特色。但瓷器盘面中,包括山石等绘画手法又有传统的国画技巧。盘底为规整的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两件外销器具有纹饰复杂、装饰性强的特点,应为日常生活中的观赏瓷。吴教授认为两件器物系民国时期所仿制,价格在万元左右。

外销瓷是来样加工

从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的清代前期,国外对中国瓷器的需求十分巨大。此时的外销瓷有相当一部分是按照欧洲的订货合同生产的,有许多纹饰图案是依照外商从欧洲带来的样品,由中国瓷绘工人精心摹绘,以确保适合欧洲人的品味。

民国瓷上的“文明装”


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后,人们长期禁锢的思想大为解放,一时大兴文明之风,提倡什么“文明戏”、“文明装”和“文明结婚”等。这也影响到了当时瓷器的烧制工艺,一时许多制瓷高手云集到景德镇珠山脚下,切磋琢磨、立意创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像珠山八友的作品,用粉彩颜料创造出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瓷画,无论是青山绿水、花草虫鱼、亭台楼阁、文人仕女等,无不生动灵秀、形象逼真,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浅绛彩瓷器走向了衰落,随之大兴粉彩瓷。时代风貌的变迁与烧瓷工艺的巨变,无独有偶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对瓷画文明装的粉彩帽筒,就具有鲜明民国时期的特征和文化内涵。该帽筒通高32厘米,径15.2厘米,上端写有“普陀山”三字行书。另绘有一对中年妇女带着一小孩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游览普陀山的情景,画面远处是层峦叠嶂。近处是青石台阶,拾级而上,有一凉亭立于茂林之中。一对女子和孩子身穿色彩鲜艳的“文明装”。两人似乎在称赞普陀山的美景如画。

所谓“文明装”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与“传统”相对而言的新式服饰,旧时亦指时兴的新式服饰为“文明装”。通过这幅瓷画“文明装”,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服饰风尚以及时代特征。

古瓷文明的“后晚餐”


在早期的古玩收藏领域,尤其是喜欢收藏古代陶瓷的行家们,大抵都知道有这么一句说辞,叫做“古瓷毛边不值钱!”这就明确地告诉了玩儿家们,中国古代的瓷器不是“闹着玩儿”的,除了要求它的真实、年代这被称作是“开门见山”的要素之外,其最讲究的就是完整。比如一只明代的官窑大碗,不要说它有了残缺,哪怕就是口沿处有一丁点儿的磕碰,哪怕是隐约的能让人发现一处“冲口”,其价值都将会大打折扣。那时候人们对古玩的挑剔,何止是“鸡蛋里挑骨头”?简直是“眼睛里不揉沙子”。

但这文玩毕竟是千万分之一的遗存,尤其古代陶瓷更是易损之物,破碎一件,它将在历史的长河里永远消失,绝不可复制,“复”之必假。古陶瓷是“生”之有节而“好者”无度,于是人们的价值观开始做出让步,大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现了另一种论点,叫做“整清破明”。就是说:青代的官窑瓷器必须得是完好无损的方才“保值”,明代的嘛——将就着点儿吧,只要“破”得不太厉害,对一般收藏爱好者来说,还是很有买头的。

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这话儿又该“修正”了。因为“整清”已或藏于馆舍,或流于商贾。“破明”更是被修复之后,以天价面世,都非是普通收藏爱好者信手可及的了。于是,除了那些欺世盗名的赝品之外,有着几千年烧造历史的中国古代陶瓷,如今为我们留下了“最后的晚餐”——瓷片!

我们尊称它为“古瓷标本”或者“文明碎片”……

古瓷片作为藏品,被“好古”者把玩,受收藏家青睐看似近几年的事情。其实并不尽然,说起这古瓷片是如何登入大雅之堂的,也可谓道来“话长”。远的不讲,清中期就有“玩儿家”将宋代钧瓷的碎片以紫檀或黄杨木镶嵌做“四扇屏”的。其匠心独具在于,典雅、古朴、美观丝毫不比老早就“臭了街”的,是个大户人家儿的墙上就能看得见的“福”“禄”“寿”“禧”逊色。

据说清末时期,有一些西方的商人曾将在中国收集到的明代或清代的青花碎瓷片,以其不同的形状打磨加工,大者镶嵌在银制的首饰盒里,小者则制成胸饰甚至耳坠儿,且售价颇昂。正可谓“人弃我取”,发了“洋财”。

多年以前,我认识一位德国汉学家,他曾激动地跟我说过,从小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就是缘于祖上留下的一只首饰盒里的中国青花瓷片,上边画的是一幅完整的“蹴鞠图”,那生动的情境就带入了梦乡,神秘的感觉就融进了血液,就决定了他人生的志趣爱好,竟“成就”了他后来的汉学事业……

有一回我陪同他在北京的某旧货市场里买了一只破烂了的、带“喜”字的青花罐子,其售价之廉比仨瓜俩枣都便宜,跟“白给”差不多。当时我曾暗中讥笑他:“小钉子凿墙——没开过大眼!”因为那时候这类制作于清末或民国初年的“喜”字罐儿属于“嫁妆活”,整器都没人要,何况“破”乎?然而这位“密斯特冯”回去后居然将其制作成了一架极其精美的台灯,摆在他们家那暖色的“罗马式”家私上,一抹湛蓝立刻就跃然而出。照片传给我的时候,我所能表达的就剩下两个字了——汗颜!

或许这些被称作是古人留下来的碎瓷烂瓦命该低贱,在陶瓷的收藏领域里从来就不值得让人“正视”?因为它无论如何没有整器金贵。或许历来瓷器玩儿家们的收藏行为是那么的讲究“严谨”?没人愿意“闹着玩儿”。故而古瓷片多年来是尘封土掩、内敛神韵,直到有一天人们忽然地发现,一块古代瓷片所迸发出来的“教化”作用,竟如此之神奇,那残破之美一点也不缺乏震撼力。至少从今天算起,这些出土于几百年前的碎碗碴子,比若干年之后再出土的、尚未来得及降解的塑料袋儿之类,要贵重多了!

瓷器上的一层膜是什么东西?


瓷器上面都有一层膜,这层膜大家看着就像打了蜡一样,其实这层膜就是附着于陶瓷胚体表面上的釉,釉有着与玻璃相似的某些物理与化学性质,因此看着有些光滑,釉不仅使瓷器增加了机械强度,介电强度,防止液体和气体的侵蚀,也是对瓷器进行美化的一种重要手段!釉料经过研磨和加水调和以后,均匀的涂抹在胚体的表面,然后经过温度的焙烧熔融之后就形成了大家现在见到的样子!釉的种类也是非常的多,按配料可以分为石从釉,铅釉,无铅釉等等,按制作方法又可以分为生料釉,熔块釉,按照烧成的温度可以分为难熔釉和易熔釉等!

大家在收藏瓷器的时候一定要先对瓷器有一些了解,前期最开始接触瓷器的时候一定不要太过于着急,要循序渐进,不要光想着捡漏,这么多年了要想捡漏早已经被别人捡完了,所以捡漏基本上已经没可能了,一些小漏还是可以的,但是前期因为对款式的不了解以及瓷器的不了解,往往会被别人骗,所以一定要在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进行购买,所有的品种都是一样,一定要有所了解之后再购买,不然最后也是自己吃亏!

宋瓷中的洗是什么东西


对收藏者来说,尽可能的了解与藏品有关的知识,不仅能提高鉴赏能力,还能提高鉴别真假的能力,从而让自己的收藏更有乐趣,也更有回报。今天,本文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宋瓷中关于洗的知识。那么,宋瓷中的洗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作用呢?一起来看看吧。

洗在中国古代文人中,为必备之物。通常我们提到的文房用具,大部分都是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实际上,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工具,比如洗。在古代文人看来,一件雅致的洗具,不仅能赏心悦目,还能表达出自身的文雅追求,是文人素雅的一种表现。而在宋瓷中的洗中,尤以龙泉瓷洗为佳,简洁不简单,为古代文人追捧的高雅用具。

其实,洗在古代生活中用处是非常多的,也非常厂家,像盥洗用具、文房用具、陈设品等,都有可能是洗,在宋代南北瓷窑,这种洗的烧制非常常见,而且因为技术的升级,也更受当时人的喜爱。

笔洗的形状基本都是钵盂状的,其他的也有长方形的、玉环形的,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也有所不同。笔洗的材质大多是陶瓷,像官洗、哥元洗、葵花洗、罄口圆肚洗、四卷荷叶洗、缝环洗等,这些都是非常有名气的笔洗。其中,在宋瓷中,粉青纹片的洗是最好的,也是最贵的,目前见到的有龙泉双鱼洗、菊花瓣洗、梅花洗、方池洗、百折洗等等,都是比较名贵的洗。

那么,宋瓷中的洗究竟值多少钱呢?据了解,曾有汝窑天青釉笔洗以2.7亿港元的价格成交,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洗的价格是非常贵的,尤其是宋瓷中的洗价格尤甚。当然,这么高的价格,前提是真的。事实上,市场中有很多所谓的宋瓷笔洗,但大部分都是假的,因为宋瓷本身数量就很少,笔洗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当时的工艺和追求,流传下来的精品极少。而大部分又在博物馆或者是大收藏家手中,普通人能看到的笔洗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你说自己花几万块钱买一个宋代笔洗,你觉得可能吗?除非你有逆天的运气,否则很可能被坑。

当然啦,也有一种比较好的途径可以获取,比如拍卖或者是找专业的交易平台。拍卖会暂且不提,专业交易平台是怎么回事呢?很简单,现在网上有很多专门的文玩交易平台,他们会为藏友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和藏品鉴赏。如果确实想要收藏一个宋瓷笔洗,那么,不妨找他们帮忙,找到真品的几率会更高一些。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外销瓷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外销瓷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的瓷器的名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