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天蓝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宋代天蓝釉瓷器的特征

宋代天蓝釉瓷器的特征

天蓝釉瓷器鉴别 宋代天圣瓷器鉴别 古代蓝釉瓷器

2020-11-13

天蓝釉瓷器鉴别。

蓝釉主要是通过天然的钴土矿为着色剂,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钴都含有,最早出现于唐代的三彩中,属于低温蓝釉,在宣德时期被推选位商品,这一体现出它的地位,到之后的康熙时期出现了酒蓝釉等多个品种,而宋代出现得到天蓝釉瓷器主要是五大名窑中的钧窑进行烧制,为主色调,其中北宋时期的天蓝釉钧瓷碗为主要代表瓷器,其碗为大口,矮小但是腹部较深,瓷器的内外都施满了釉,在放入窑中进行烧制的时候会变为天蓝色,釉色较光亮,手感非常好,虽然瓷器内部和外壁都存在着细小的开片,但是因为其碗口微敛所以成为了它的一大特征,碗口的沿部釉色略微泛紫,“紫口铁足”的特征,釉面的色泽不容易脱落,所以通常都是直接在烧制好的素胚上进行直接的挂釉。

天蓝属于高温颜色釉,从天青釉是它改变的基础,在康熙时期开始烧制,釉色主要呈浅蓝色,就像蔚蓝的天空般,宁静淡雅,因为其含钴量在百分之二下,所以釉中的铜、铁等金属元素的加入使其瓷器整体的成色更加的完美,而这种天蓝色的瓷器主要是官窑产出的,一般都为小件的文房用具,后期才出现了瓶、罐等多种器型,所以说钧窑所烧制出的瓷器被誉为“国之瑰宝”,就足以展示出其瓷器的价值,因为只允许皇家所有,不允许民间进行收藏,器皿类造型的出现使其形式更加的丰富花盆、瓶、杯、碗等等,养花用的花盆数量最多,文房用品、盆等也有,也有专门用来观赏的,彰显其地位的、祭祀时所用的瓷器都有,品种多样、工艺精美。

宋代的钧瓷所烧制出的瓷器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风貌,极具个性,改写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历史”,出了天蓝还出现了天青、月白外、玫瑰紫、海棠红等,釉质呈莹润状,乳浊状,似玉非玉的审美体验是其主要特征,展现出宁为玉全的民族气节和温文尔雅的气质。在其瓷器的足部是最具有特征的,除了有圈足之外,其支足大多都采用如意之意,有着躲避邪恶的道家寓意, 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还追求者天人合一的境界,通过瓷器的素胚加强了其胎体,在进行上色其釉面呈现了二次烧制的工艺使其釉面的光泽度更高,因为其足底施加的胎釉较慢,加入了支钉烧制而成,所以这也是御用官瓷精细的标志之一。

由于现在保存较为完整的天蓝釉瓷器较少,但是现在大多数的电瓷制品则是模仿白釉或者棕油,所以在收藏价值和价格上和宋代的天蓝釉瓷器相差了很多,不仅仅体现在外观上、还有在其手感、光泽度以及对于瓷器的用料、烧制过程都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在因为市场缺少传统的烧制所以说古代的天蓝釉搜藏价值和价格更高。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清代霁蓝釉瓷器特征


霁蓝釉是中国传统的制瓷工艺珍品,又被称之为“积蓝釉、祭蓝釉、祭青釉”等,直到明清时期才被称之为“霁蓝”。霁蓝属于一种高温的石灰碱釉,通过在1280到130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次性烧制而成,其瓷器呈色较深,但是其瓷器的表面不流不裂,色调均匀分布,浓淡相互结合,但是其釉色蓝颜色却很深,釉面很纯净,明亮如同宝石一般,常人一般都它和白釉、红釉相并列,在宣德时期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因为其工艺主要继承了元朝时期的烧制瓷器的传统,其烧制出的瓷器大多为祭祀用器和陈设用瓷。

在清朝时期的主要突破是在其瓷器外部的花纹上,多了暗花纹的、描金彩的,但是在其常见的两种造型上却没有很大的突破,官窑霁蓝釉多有管款,做工精细是它的特征,但是在民间也有烧制霁蓝釉瓷器的,大多都被用来庙堂的祭祀瓷器,以瓶、炉为多,没有管款,但是有年纪年款的。

清朝雍正年间的霁蓝釉菊瓣形花壶拍卖出了五百三十五万的价格,清朝乾隆年间霁蓝描金折枝花卉双牺耳尊,拍卖出了八百九十万的价格。在清代乾隆时期瓶、尊等琢器颈肩部常附加了各种装饰性的双耳,一方面是为了其实用性,其次还有着装饰的作用,使得瓷器更加的利于平衡协调,增加了瓷器美观的同时其时代特征也是非常鲜明。

比如说:象耳、贯耳、蝙蝠耳等,装饰双耳的工艺技法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开拓还影响了乾隆后期个朝的器物发展,象征着吉祥的寓意。详细的来说,宣德时期的瓷器以暗花为主,康熙时期是霁蓝发展的鼎盛时期,釉薄且无开片,釉色较昏暗,霁蓝就这样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清代的霁蓝釉瓷器收藏价值和其价格都很高,因为器物的缺少、和罕见,所以说其价格都很高,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烧制出的瓷器在落款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种类不同之外,在其原料的使用上以及釉色的上色都没有较大的差别,所以说现在市面上的清代霁蓝釉瓷器官窑和民窑的瓷器价格差距并不大,仿制的瓷器其制作工艺以及原料的使用上与清代瓷器有着较大的差别,从其器型的成色上以及手感上就有着明显得到差别。

因为清代霁蓝釉瓷器的生产并没有断绝,各朝各代都有着延续,只是在其做工的精美程度上有着较大的差别,在其价格和收藏价值上就有着较大的差距。因为收藏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对于清代霁蓝釉瓷器多了一份偏爱,使其价格越长越高,甚至在一些拍卖会上可以拍出天价的价格,这是普通收藏爱好者所不能接受的,却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能通过观赏来对清代霁蓝釉瓷器进行了解。

天蓝釉瓷器图片及拍卖成交价格


天蓝釉是一种高温的色釉,是通过“天青”演变而来的,釉色较浅发蓝,像天蓝色因此而得名。在清朝康熙时期开始了首次的烧制,因为其原料釉中含有铜、铁、钛等金属元素的加入使它具有着呈色稳定、莹洁淡雅的特性,康熙时期烧制的天蓝釉还都是小件的文房用具,发展到雍正、乾隆时期才看到了瓶、罐的出现,器型也变得更加的丰富了起来。

清朝康熙年间烧制的天蓝釉瓷器以器型的挺拔、釉色浅且淡、纹饰凭借着简单、大方得到了世人的称赞。从其烧制器物的外形上看,具有着精致、小巧、大气的特征,给观赏者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感。

从其釉色上看,成色较为的稳定且光润度较高,有着非常光滑的手感,主要色泽是以浅淡的蓝色为主;从其纹饰上看,纹饰刻画的较少,大部分瓷器都是光洁无暇的,没有复杂多变的纹饰,从其纵向看或者是横向上看,具有着线条感十足的特点,造成了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以简单、素雅著称。

从其瓷器的造型上看,造型较为的多样,有小件的文房用具,也有着大量的大件瓷器进行收藏,其收藏价值十分之高;从其工艺特色上看,器物烧制的非常的精致且具有着浓浓的淡雅之气,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感。

除了清朝时期出现了天蓝釉的瓷器,早在汝窑的烧制出就出现了“天青色”这一色泽,这也是汝窑发展中最为独特的颜色,其价格以及收藏价值都是非常高的。从其制作的工艺上看,选用了名贵的玛瑙最为其最重要的原料、加上工匠工艺的精湛经过层层的提炼使其更釉色更加的明亮且多了一份莹润之感。

例如:汝窑烧制的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从其纹饰上看,在其颈部位置以及腹部的位置刻花了莲花纹;从其器物的色泽上看,色泽较为的饱满且施釉较为的均匀,杂质较少;从其造型上看,敞口、鼓腹圈足是其最主要的特色,虽然底部圈足露胎却不影响它的价格,被称之为“中国稀世珍宝”。

天蓝釉的瓷器烧制工艺较为的复杂且烧成率较低,流传至今完整的天蓝釉瓷器少之又少,做为一件刻花的瓷器其工艺、造型、釉色都是上乘的,其价值也是非常之高,收藏在河南省博物院内。像这样的天蓝釉瓷器其价格是非常高昂的,虽有许多仿品但是在色泽上、工艺上、釉层上以及最后的呈现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别,收藏价值较低。

天蓝釉和天青釉的区别


天蓝釉其釉色特征由浅而发蓝,似天蓝色,是在“天青”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属于一种高温色釉,于清朝的康熙时期开始烧制,因为其呈色稳定、色泽宁静淡雅,是瓷器釉色艺术颜色的完美体现,在康熙时期主要烧制于小件文房用具,直到雍正、乾隆时期才有了瓶罐等器型。

天青釉则是汉族的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又被称之为“雨过天晴”,属于一种幽淡的高温蓝色釉,在宋朝时开始烧制,釉层虽厚、不透明是钧窑烧制的特点,而宋朝汝窑烧制的天青则是一种淡淡的灰蓝色,釉层薄但是却没有光泽,但是在景德镇所烧制的天青在清朝康熙时期开始,釉色呈淡灰蓝色,釉层薄、坚硬,光泽度比较高,主要是通过以钴的化合物为着色剂,主要是装饰茶具、餐具、酒具等日用瓷,造型多样。

天蓝釉瓷器的主要特点:一是其釉色,釉薄却很坚硬,釉面光洁度较高,没有开片,到康熙时期的民窑所烧制的颜色青色较深,釉层也比较厚,有些瓷器的沿口部会略深。二是天青釉瓷器没有大件的瓷器,只有观音、菊瓣式瓶和笔洗等小件文房用具,其釉质莹润。

民国时期也有天蓝釉的仿制康熙官窑的作品,但是其釉质较为粗松,甚至有些釉面的瓷器会出现黑褐色或灰色的斑层,康熙时期的天蓝釉色与瓷釉结合的非常的紧密,在其露胎出也多见平整或者是斜削式,器物的胎体比较的厚实,胎质洁白细腻,瓶类器物的外部纹饰常有两侧饰有如意或月牙的装饰,还有暗刻云龙纹、团龙纹等图案,但是这类的刻画对于工匠人的做工要求非常高,所以存世量较少。

在天青釉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宋朝的汝窑天青釉荷瓣碗,其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且润度较高,有着“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特点,釉色随着光的强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就像“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从宋代开始汝窑的瓷器就是为皇家所有,犹如珍宝,有着“名瓷之首,宋瓷之冠”的盛誉。

在元朝时期的天青釉大碗其釉质非常的坚硬厚实,常常采用推贴花为饰;明代天青釉莲瓣龟裂纹碗器型、线条非常的流畅,色泽较鲜明,线条的优美生动使其瓷器更加有了生动美、流畅美,胎质的坚硬细腻、造型端庄稳重,比宋朝的瓷器还要素雅简洁之美。而清朝的天青釉汝窑瓷器其造型周正,很少有不规整的瓷器出现,延续了天青釉充分的将天青釉的气质展现的十分到位。

而清朝雍正年间的天蓝釉双龙耳瓶,在其款式书写方面就有着非常显著的特征,字迹工整笔法非常的刚劲有力,而其器型主要是在瓶、花盆、碗等类,天青釉和天蓝釉有着较大的区别。

清代天蓝釉瓷器图片及拍卖成交价格


天蓝釉是从天青演变而来的一种高温色釉,在清朝的康熙年间开始烧制,因为它的颜色浅且发蓝,像极了天蓝色,因此而得名。天蓝釉因为在其原料中具有着铜、铁、钛等金属元素所以烧制出的成色非常的稳定,光润度较高且可以与豇豆红相媲美,在康熙时期由于是初步的烧造所以都是小件的文房用具,直到后期的雍正、乾隆时期才出现瓶、罐等其他形状。

蓝釉瓷器最早在唐三彩就开始烧造了,经过几朝的发展,直到康熙时期才迎来了全盛时期而天蓝釉就刚好在这一时期被世人所熟知,产量也是非常高,主要用来朝廷、皇家贵族的使用,由官窑烧制的占大多数,在其瓷器的釉层上有厚薄之分,薄的犹如玻璃一般,厚的则较为的厚实,光泽度就没有薄的成色好,其颜色是以茄皮紫色为主。在官窑中的天蓝釉瓷器具有着色泽鲜艳、做工精细、玻璃光泽度高是它所独有的。

由于天蓝釉色泽较浅,凭借其色就透露出一丝高贵、淡雅之气,整体的器型其釉质非常的细腻且做工较为的均匀,虽然有模仿明朝宣德年间的孔雀蓝釉色泽偏蓝,施釉不均匀,但是产量不多很少。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天蓝釉暗花饕餮纹螭耳尊,其外观上有着使用尖状工具刻画成饕餮纹,线条非常的纤细且清晰,线条的流通感十分的强,是为数不多在天蓝釉瓷器中的精品。

天蓝釉瓷器在造型上十分丰富,在其瓷器的底部是以白釉为主,且在其上刻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的字样,没有边栏,这也是进行天蓝釉辨别的主要方式之一,因为有着深、浅两种色泽,浅色的产量较多,有在其口沿涂酱汁的、也有其天蓝釉瓷器外底与其器身颜色统一的天蓝釉瓷器,其价格也是非常高昂的,收藏价值也非常高。

作为名贵品种的天蓝釉瓷器,由于烧制难度较大,只有官窑进行烧制所以存世量较少。现在我国的瓷器市场上天蓝釉瓷器受到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外观,光润度非常高,在其釉色上也是其他瓷器所不能比拟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原料的提纯掌控难度较大,市面上成功的天蓝釉瓷器很少,在价格以及收藏价值上会高出很多,随着时间的流失它的价值以及它所包含的文化会使它的价格变得更加的高昂。

出现的天蓝釉瓷器仿品在署年款的时候一般是六字三行,外围就是青花双线圈,另一类是青花篆书六字三行,没有边栏,现代的仿制在其刻画上就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其次是在成色上、刻画的工艺上不及康熙时期的烧制,发展到乾隆时期之后天蓝釉瓷器的造型以及产量大量的减少,开始走向了下坡路,天蓝釉瓷器的兴盛时期也留在了康熙时期。

宋代酱釉瓷器有哪些特征


在瓷器中,有一种瓷器叫做酱釉瓷器,这种瓷器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所烧制,曾为宫廷贡品。因为宋代酱釉瓷器的制作非常精美,而且艺术魅力很大,深受世人的喜爱,让后世人仰慕,因而到了明朝时,还出现过仿制宋代酱釉瓷器的现象。1964年,南京博物馆在明故宫玉带河遗址中发现大量明朝的瓷片,其中就有酱釉瓷碗、外酱釉里蓝釉碗等,由此可见,在明朝,酱釉瓷器也是很受欢迎的。那么,宋代酱釉瓷器有哪些特征呢?据专业人士极少,宋代酱釉瓷器有三大特点:

一、器型不大

受当时烧制工艺的影响,宋代酱釉瓷器的器型都不算大,像碗、盘、瓶、碟等,都是一些比较小巧的瓷器,数量和品种都很少。此时烧制的酱釉瓷器古朴混浊,充满典雅之美,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二、颜色特别

一般情况下,各朝各代烧制的瓷器都是以白釉为主,而到了宋代,出现了非常特别的颜色,也就是酱色。这种颜色的瓷器是在青瓷基础上烧制而成的,其颜色因为釉料中含有比较多的氧化亚铁而变成了看起来像酱油一样的颜色。

在烧制过程中,当氧化亚铁的含量达到百分之五左右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米黄色的变化,当氧化亚铁含量达到百分之八左右的时候,就会变成暗褐色或者是赤褐色,如果烧制的温度比黑瓷高三十到五十度,最终烧制出来的瓷器就是酱褐色或者是芝麻酱色。

三、制作精美

虽然颜色方面,宋代酱釉瓷器要比白釉颜色深一些,但并不意味着它不精美。事实上,宋代酱釉瓷器的精美度非常高,而且造型优美,艺术精湛,深受世人的喜爱。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烧制的酱釉瓷器都非常漂亮,比如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酱釉梨形执壶,高12.5厘米,口径是4厘米,呈梨子形状,壶颈比较短,弯曲不够自然,但是腹部饱满,平底,足内较深,而且胎质细腻,釉色较薄。

此壶设计非常独特,烧制工艺不低,而且看起来十分稳重电压,虽然比不上官窑,但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目前市场价值很高。

宋代酱釉瓷器在瓷器史上的知名度非常高,到了后世,依然有不少朝代在仿制,比如明初之时,就有不少仿制,而到了明末崇祯继位时,仿宋代酱釉瓷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且产量增大,这也导致目前市场中看到的酱釉瓷器大多以明朝为主,宋代酱釉瓷器很少,所以,宋代酱釉瓷器的价格非常高。

各类蓝釉瓷器的介绍


明代霁蓝釉瓷器市场为何如此稀缺?

霁蓝釉

蓝釉又称“祭蓝”、“霁蓝”、“积蓝”、“霁青”、“宝石蓝”等。霁蓝釉是一种高温釉,即在石灰碱釉中掺入适量的天然钴料做着色剂,在窑内1280--1300摄氏度左右与坯胎一起一次性烧制成功的瓷釉。霁蓝釉始创于元代,一直延烧到现代。明代早中期霁蓝釉主要用于官家祭祀器和陈设器,属于数量少于其它釉种的高档釉种。优质霁蓝釉,是回青料中提炼出最好的(一般称作佛头青,蓝中泛紫),自然被官窑垄断。明代中晚期出现了民窑烧造一些质量差的国产钴料霁蓝釉瓷。万历中期以后至崇祯明末,尚未发现有官窑烧造的霁蓝釉瓷器。清代官窑和民窑继续烧造霁蓝釉瓷器,可是由于钴料不同蓝釉发色已非明代早中期苏料和回青料那种靓丽呈色。

明代霁蓝釉

历朝历代烧制霁蓝釉用料工艺呈色皆不尽相同。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年号),是明朝第十一任皇帝,在位48年,年号万历,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帝王。明代万历朝已近明代后期,社会动荡资源短缺,《明神宗实录》记载,“江西连年多事,百姓困瘁,烧造磁器,如碟、瓶、罐等项,不可缺少,量减分散……而御用回青系西域回夷大小进贡,买之甚难……”。万历二十四年,回青料已用竭,宫中曾命甘肃巡抚设法进贡,以应烧造瓷器的急用。《明神宗实录》还记载了神宗三十四年三月乙亥太监潘相到景德镇督察窑务后给朝廷的上书:“描画瓷器,需用土青,唯浙青为上,其余庐陵、永丰、玉山县所出土青,颜色浅淡,请变价以进。帝从之。”以上史料说明至迟在万历三十四年官窑已用浙江青料。成书于崇祯年间的宋应星《天工开物》说:“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诸邑者为中,丰城诸处为下也。”由此可以知道,景德镇官窑从万历二十四年至三十四年间开始,一直到崇祯,都使用浙料。故万历朝使用回青料烧制的霁蓝釉瓷器的下限年代可推论至神宗二十四年,皆御用官窑瓷器,民窑烧造的霁蓝釉为发色差的浙青料或石子青等国产钴料。

明代中早期的蓝釉瓷器比青花瓷器和彩瓷少得多,原因是:1、进口优质钴料回青十分珍贵,一个蓝釉瓷上使用的钴料要比一个青花瓷上消耗的钴料多得多,这就是蓝釉瓷比青花瓷少也珍贵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2、蓝釉瓷比青花瓷难烧,成品率极低。众所周知,钴料在自然界中是以矿物钴的形式存在,原本是黑色,在窑炉中氧化还原后才能呈现亮丽的蓝色。钴料在釉下比较容易还原(如釉下青花),如果混合在石灰碱釉中还原(如霁蓝釉),则对窑炉工作时的气氛和窑工技术要求很严!然那时窑工化学方面的知识和窑炉生产技术还没上升到理论和实践高度,当然不知道什么叫还原,什么叫氧化,凭的全是经验和运气,光靠经验和运气烧造成功霁蓝釉谈何容易!大多数不合格品都在出窑后就被窑工按照朝廷指令打碎掩埋掉了。因此,这两方面原因是蓝釉瓷比青花瓷少而珍贵的重要原因。原本当时官窑烧造成功的蓝釉瓷器就很少,传世至今能看到的仅有为数不多的台北和北京博物院清宫旧藏以及其他博物馆馆藏,民间藏之可谓凤毛麟角。

自嘉靖到万历时期的官窑瓷器有个较为奇特的现象,既器物的底款釉皆为亮青釉(白釉微微泛青),其清亮程度往往超过器物主体的釉色。嘉靖到万历中期,年号款用平等青与回青料书写。万历中期以后,由于官窑库存回青料几乎枯竭,所以青花瓷和蓝釉瓷款识就用浙料和石子青等国产钴料书写。很多霁蓝釉瓷器施釉肥厚,所用钴料甚多,且是明显的回青料发色和质感,而青花款识却是浙料,尽管当时官窑也是不惜成本要烧造精美霁蓝釉瓷器的,但在不醒目的底足部位书写款识还是使用了原料充足、价格便宜的国产钴料,足见当时回青料之稀缺金贵。

有不少学者研究认为:元青花和明早期永宣青花及蓝釉瓷用的主要钴料是进口苏麻离青,明中期嘉万用的进口回青,均来自于西域。元青花蓝中带锡光铁斑微泛紫,永宣青花亦同;嘉万官窑青花瓷和霁蓝釉瓷器几乎个个蓝中泛紫色。这个现象十分有趣(明嘉万道教盛行,道教讲究阴阳调和,红为阳,青为阴,红与青调和在一起即紫,回青带紫色,正合了道教),这也给了现代鉴定明嘉万时期青花瓷和霁蓝釉一个相关史料依据。

明万历官窑年款多为六字楷书,四字楷书较少见。款识字体颇近颜体,端庄工整,敦厚刚劲,转折处多顿挫,撇捺多偏长。早期字型较瘦,晚期趋肥。“大”字之捺顿挫有力。“製”字中“衣”的钩、撇有时连为一笔。“萬”字有“草字头”(艹 )与“羊字头”(丷)两种写法,体现了早中晚时期的风格。真款行笔流畅、笔触自然,仿款临摹,难免笔意游移不定,笔触露出破绽。

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宣德一朝,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画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官窑款有青花和暗款两种。均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凡四字款者,均为后仿。因为真品稀缺,明代霁蓝釉由此也成为各大收藏家追捧,青睐对对象。明代霁蓝釉不仅是令人神往的一个瓷器品种,更是在藏市高度受到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宋代瓷器的特征


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瓷器的特征。

为了保护和活化文物,探索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的创新模式,让文物在百姓文化生活中“活”起来,5月13日,老窑瓷博物馆在北京西城区大栅栏琉璃厂开馆。据悉,该博物馆为公益属性,免费对外开放,是北京首家专注老窑瓷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文化创新和收藏交流的主题性小微博物馆。在老窑瓷博物馆即将开馆之际,为了了解宋瓷之特征、领略宋瓷之美,小编采访了古陶瓷收藏鉴赏家汪帮宏先生。

当下研究宋代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被宋代文化深深吸引,那么宋代文化的魅力究竟何在?有人说宋代文化温蕴厚重,内容丰富,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特征。有人说宋代社会富裕,藏富于民,是理想的大同社会。

单从经济角度看,宋代远超历代盛世,最好年份的GDP占世界50%―80%。还有人说宋人生活高雅,品茗、熏香、插花、书画以及喜欢诗词歌赋是文人士大夫的普遍爱好。

但也有人对宋代社会不以为然,认为宋人活得憋屈,只能靠割地赔款祈求平安。褒贬不同,众说不一。

古陶瓷收藏鉴赏家汪帮宏认为,但正是这些不同特点造就了宋人喜欢精致内敛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这种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对瓷器的制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宋瓷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时代的鲜明特征而大放异彩,成了历代许多人追求和收藏的佳器。

特别是在现今艺术品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宋瓷价格不降反升,表明了宋瓷受人喜欢程度和潜在的巨大市场价值。

作为一名古陶瓷收藏家,汪帮宏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宋瓷。“每当我手捧一件宋瓷,那素朴细密的胎骨,如参天大树的年轮,高古苍凉。那简约大方的造型,像一剂安神药,使浮躁多绪的心顿时安静起来。那莹润的�色历经岁月的洗礼,失去了刚出窑的火气,却更加温润。那简洁的纹饰依旧鲜活,充满灵性。”在他看来,宋瓷之美远非语言所能形容。

在汪帮宏看来,宋瓷之美及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作精细

宋代经济、文化发达,但军事落后,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只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诗词歌赋的创作和制作精细的器皿上,诗词歌赋的婉约凄美,器皿的精细内敛是他们无奈的内心写照和宣泄情感的最好方式。宋瓷制作的精细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多年前我曾看到过一件宋代湖田窑青白瓷水盂,制作非常精美,品相光鲜亮丽,不少人怀疑是高仿。我通过仔细观察其制作工艺、胎土和釉色,判定是真品,并对怀疑的人说,不要怀疑宋人的制作能力,单从手工制作能力看,宋人不会输给今人,今天能仿出来,宋人一定会生产出来。宋瓷的精细还体现在对人的关怀体贴上,如同样是品茗的茶盏,男性和女性是有区别的,男性的盏大而稍有张扬,女性的盏小而圆润,体现了对性别的尊重。这是其他朝代包括今天都没有做到的。

二、造型极简

极简并不代表简单,而是更高审美标准。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高峰,审美从唐代花花绿绿浓妆艳抹的审美风格突然转向朴素温雅的美学风格,这种风格影响了宋瓷制作,使宋瓷的造型简单准确,到了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的地步,没有一点是多余的。正因为如此,宋代瓷器和其他朝代的瓷器很容易区分开。如汉代瓷器庄重典雅,唐代瓷器雄浑大气,明代瓷器的浓艳多姿,清代瓷器的繁缛富丽都有别于宋代瓷器的极简。宋瓷的极简植根于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宋瓷至今不会过时,就好像中国的传统文化永远不过时一样。

三、釉色纯净

宋人的极简审美风格也反映在对釉色的选择上,纯净的釉色是宋人的不变追求。宋代瓷器釉色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北宋时期对青白釉的迷恋和南宋时期对绿色釉的狂热。也许宋代徽宗皇帝爱好道教,他提出“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标准,于是景德镇的湖田窑生产的青白瓷风靡天下。以宋徽宗被俘为转折,偏于一隅的南宋朝廷被苏杭的青山绿水迷住,以绿色为基调的釉色大受欢迎,龙泉青瓷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并烧造出令人惊叹的梅子青和粉青瓷器,绿色之梦终于又为南宋延续了一百多年,但梅子青和粉青瓷器却成为永恒的艺术品。

四、内涵丰富

宋人艺术修养高,情感丰富细腻。他们在制作瓷器时,一定会想办法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需求和审美情趣,使得宋瓷看似简单但内涵非常丰富。

一是包含对佛道的敬仰。北宋年初,统治集团一改后周毁佛的做法,对佛教加以扶持和利用,使佛教得到了迅速发展,佛教庙宇遍及全国达4万多处。佛教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巩固了北宋政权。宋瓷造型极简,釉色纯净,不好雕饰符合禅宗精神而大受欢迎。北宋后期佛教庙宇经济因过度发达而与皇家经济产生了冲突,统治集团对佛教加以限制而改信道教,湖田窑的青白色是道教首选。

二是包含对自然的崇尚。宋代是个盛产大文豪的时代,王安石、苏轼、欧阳修、黄庭坚、辛弃疾、陆游、文天祥、李清照,他们的作品更是耳熟能详,可喜的是宋代官吏大部分是文人,都有很高精神追求,有时他们把山水景色看得比权力更重要,在他们政治失意被流放时,却能怡情自得,并创造出很多流芳百世的艺术精品。

三是包含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宋人喜欢青白瓷,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他们喜欢正直做人,清白为官。有很多学者羡慕宋代的政治环境,这得益于官吏们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很多人在政治上是对手,但在生活上却是朋友,因政治相左而自请流放的官员不在少数,表现出了宋人很高的精神境界和政治品行。他们这些精神境界和品行都能体现在对青白瓷的偏爱上。(来源:中国文物网)

宋代官窑瓷器的特征


宋代官窑瓷器的特征有这么几个:

胎:北宋官窑胎色紫褐、釉色浅,南宋官窑胎色呈灰黑色、深灰色、紫褐色,均色深,故称“黑胎”,胎质一般较薄,胎质细密。

釉:北宋官窑胎色有月白、粉青、大绿、油灰等色。在当时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后世则以粉青为上,月白次之,油灰最下。修内司窑之器因先有汴京官窑所鉴,故出品更佳。釉水下流故口上釉稀薄,而且微露紫色,称其器为紫口铁足,并以此为贵。汴京官窑与修内司窑均有窑变。釉色晶莹,釉面有开片纹,釉斑则以鳝鱼血为上,墨纹次之,光彩辉耀,尤觉奇异。

南宋前期釉较薄、滋润、呈乳浊状,有玉质感,釉色以粉青为主,间有灰青、青黄、蜜蜡等色,通体满釉,史称薄胎薄釉青瓷。南宋后期,釉色与前期相同,而釉层加厚(多次上釉)有的器物釉的厚度超过胎,有垂流釉现象,多用垫并烧造,足端无釉呈深灰或灰褐色,为薄胎厚釉青瓷。

造型:有纸锤瓶、贯耳瓶、瓜棱瓶、筒子渣斗、花盆、香炉、盘、碗、洗子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宋代天蓝釉瓷器的特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宋代天蓝釉瓷器的特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天蓝釉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