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青花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清中晚期青花瓷器

清中晚期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青花瓷器鉴别

2020-11-14

青花瓷器的鉴别。

先从嘉庆说起。有学者认为,清朝到了这个时期,根本就不需要嘉庆,应该需要另一个雍正出现。嘉庆是个和事佬,除了把和杀了,谁都舍不得杀。和珅是伤害了他,他多少也算一点儿公报私仇,把和珅杀了,未能利用和珅的能量,很可惜。嘉庆的才华显然比不上他的父亲乾隆,不论是政治才华,还是艺术オ华,都比不上。他也没有很强的欣赏能力。他自己的个性比较情弱,所以对臣下都非常宽松。不能说放任,但他确实比较宽容。

清嘉庆 青花缠枝花卉赏瓶

中国历朝历代,封建社会的特征就是君王一个人说了算,君王的个性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个性。那么,嘉庆这种软弱的个性,体现到瓷器上是什么呢?也是软弱。过去的古董行里,瓷器在康雍乾三朝分得很清楚,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一到嘉庆、道光,习惯上就不分了,把俩搁一块儿,合称为“嘉道”。

那么,“嘉道不分”包含着什么意思呢?第一,说明康乾盛世所代表的优秀陶瓷到此结束。“嘉道的”,听着就是一种轻蔓的口气嘉道瓷代表着大众的、自由的、很随意的标准盛行。第二,嘉道瓷是陶瓷中因循守旧的产品,过去在古董行里被称为“大路货”。这种东西不是收藏用,是摆放装饰的。外国人喜欢中国文化,不懂,买两个大瓶,家里摆着、反正不太贵,摆着好看就行,碎了也不可惜,等级比较低。第三,嘉道的东西过去不作为收藏品,博物馆里也很少有。20世纪80年代编写《中国陶瓷史》的时候,器写到乾隆为止,下面就说“嘉庆、道光以后,江河日下",完了,连写不写,比较蔑视。

清嘉庆青花苍龙教子图摇铃尊

为什么会形成这个局面呢?首先是国力衰竭。我们看那段历史,嘉庆同题不是嘉庆时出现的,而是乾隆晩期就开始出现了,因为有和珅。有一句话叫“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但和珅真的跌倒以后,嘉庆并不能因此吃饱一和一个人的财产不能救整个国家。当你没有生产力的时候,和的财产只能解燃之急,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衰落的局面。当时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走下坡路,已经无力挽回了。

19世纪是中国不堪回首的一个世纪,很多优良的文化遗产都在这个时期毁之殆尽。比如“万园之园”的的圆明园,比如永乐时期在南京修造的报恩寺塔这些著名的中国景观,都在这个时期毁灭。19世纪这个不堪回首的世纪,又导致了20世纪上半叶,就是在1949年以前,中国处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很多上了年纪的中国人,都能感受那个时代带来的痛苦。

清嘉庆 青花云龙纹螭耳瓶

今天是一个安定的社会,而战争社会的残酷是和平时代的人不能想象的。那么,祸根是什么时候种下来的呢?就是乾隆晚期到嘉庆。在这个时期,优秀的督陶官制度就此终结。制度没了,剩下的都是“代管”。什么事一代管,就得瞎一半儿。景德镇改成地方官去代管,不是中央派大员来了,那就完全不一样,一看就是官方不重视了。嘉庆以后的官窑,形成一个简单的定式,就照着以前的路子,该怎么烧,你给我烧出来完事,不求创新。

但嘉庆初年的时候,还有一点儿好东西,为什么?乾降爷还在呢!嘉庆四年,也就是乾隆去世以前,清朝有两个年号。老百姓就知道:嘉庆改元了,称嘉庆元年、嘉庆二年、嘉庆三年、嘉庆四年。那宫里怎么说呢?得叫乾隆六十年、乾隆六十二年、乾隆六十三年、乾隆六十四年,还要承认乾隆的余威。所以在这个时期,有一模一样的瓷器,但款识写得不一样,一个写“大清乾隆年制",一个写“大清嘉庆年制”。景德镇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中央政府提供,两边都得讨好啊,所以两个款都得写着。一回烧俩瓶子,写爸爸一个款,写子一个款,反正谁都不得罪嘉庆皇帝在嘉庆四年以前没有权力,杀和都是乾隆死后的事。乾隆刚一驾崩,嘉庆几天之内就动手了。按按照过去的说法,老爷子尸骨未寒啊,这边就动手了。但是谁都明白,只要乾隆有一口气在,嘉庆都不可能杀掉和坤。

清嘉庆 青花飞马纹盘

嘉道以后的青花,颜色开始清淡,釉面开始稀薄,质量下降,倫工减料,这是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景德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产品从质量到数量都在下降,技术人员大量流失,青黄不接。这个时期的特点在瓷器纹饰上有所体现,能够看出纹饰开始变得软弱,跟人物性格一样,我讲过,康熙时候的龙纹,都极富有扩张性,极富有杀伤力。

嘉庆青花盘

到了乾隆,就变得非常平缓,是一个标准的龙纹。到了嘉庆,这龙纹就有意思了,它变得非常妩端,非常软弱,好像在讨好世人。三个阶段,都能感受出微妙的变化。嘉庆那龙,就跟刚洗了澡出来似的,特别干净,一看这事就要瞎。

清道光 青花山高水長八吉祥蓮紋盌.

我有一个朋友,眼我去逛市场他看见一个瓶子,问我“这个瓶子是什么时候的?”我说“这是嘉庆的。”他一看,底下没写款,就问:“你怎么知道?”我说:“你看这龙,跟洗了澡似的,特妩媚。”他说:“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我说“这会儿是时代往走了,这龙也打不起精神了。”他就说:“那这个东西没款,能不能买?”我说说:“从今天的收藏角度看,可以买,它依然能代表那个时期最有价值的瓷器。”我当时告诉他这些特征以用后,他就把这瓶子买了。从这件事能看出,鉴定时首先要紧扣大的时代先不要追求细部特征,那些需要你慢慢去体会。要考虑多层因素,不能只一个因素。有时瓷器以外的因素,比瓷器以内的因素还重要。当时还有个典型的画法叫“勾子莲”。过去老古玩行都说。“那瓶子是勾莲的。”

道光官窑青花缠枝莲盘

在雍正、乾隆时期,画的最多的一个图案叫“缠枝连”,跟宗教有关,非常优美的缠枝大莲花。我讲过的青花赏瓶,上面面画的都是莲花,谐音“清廉”。到了嘉道以后,偷工减料,缠枝莲都画得特别简单,一个勾就画出一朵花,所以叫“勾子莲”,简称“勾莲”。过去叫“缠枝莲”,好听吧;“勾莲”从叫法上就是一种蔑视,听着就弱。以上仅是本人从事多年的经验所写,欢迎留言。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清晚期宣统青花瓷


宣统青花之所以被大家追捧,除了精美之外,更多的是历史价值。

宣统皇帝在位仅三年,历时很短。青花瓷多见仿古之作,水平也很高,几可追迹康熙青花。

由于时代的进步,此时制瓷已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所以宣统瓷已具有现代瓷的特征。

宣统青花基本上是光绪青花的延伸,虽然做工方面有所加强,但技术上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民窑瓷器继续沿袭光绪传统,国外先进的制瓷技术还没有对民窑产生任何影响。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特别是满足广大农村市场的需要,民窑粗瓷产量大大增加,间或生产少量仿古瓷和艺术瓷,中档瓷器几乎不见生产,给人们的印象是景德镇瓷业急剧衰落,这正是受当时形势所迫的写照。

宣统皇帝在位仅三年,历时很短。青花瓷多见仿古之作,水平也很高,几可追迹康熙青花。由于时代的进步,此时制瓷已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所以宣统瓷已具有现代瓷的特征。

据《清档》记载,在宣统二年,清政府命景德镇御窑厂为皇宫烧造了一批瓷器,主要是白釉素瓷,其中也有为数不多的青花瓷。宣统青花基本上是光绪青花的延伸,虽然做工方面有所加强,但技术上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宣统二年(1910年),由清政府主导在景德镇成立了江西瓷业公司,总厂设于景德镇,分厂设于鄱阳。

公司聚集了当时清朝一批杰出的瓷业人士,他们试用机器制瓷和煤窑烧瓷,采用了当时的先进方法,生产出不少精品瓷器,其中包括一部分青花瓷。一些满清王公贵族在景德镇订烧瓷器,署款“来鹤堂制”、“济世堂制”等。

以上三个方面的瓷器加起来数量不大,流传到今天的作品很少,故而非常珍贵。

民窑瓷器继续沿袭光绪传统,国外先进的制瓷技术还没有对民窑产生任何影响。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特别是满足广大农村市场的需要,民窑粗瓷产量大大增加,间或生产少量仿古瓷和艺术瓷,中档瓷器几乎不见生产,给人们的印象是景德镇瓷业急剧衰落,这正是受当时形势所迫的写照。

胎釉

宣统官窑瓷胎坚硬,瓷化程度高。胎质纯净、细腻、洁白。用手轻叩瓷胎能发出清脆的金属声音。如果把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同类的青花瓷盘作一比较,宣统瓷胎最薄,其次是光绪,最后是同治。

民窑青花瓷的胎体多数较轻薄,胎质细密而莹润,有现代瓷的特点。器型更加规整,胎质高度瓷化,釉面火光十足。

宣统官窑釉面有两种,一是青白釉,一是纯白釉,以白釉居多。釉表面不见气泡点,洁白透亮,釉层很薄,但施釉均匀。

宣统官窑釉面洁白,与现代釉汁基本相同。究其原因,是在光绪后期,景德镇御窑厂来了一些曾在日本留学专供窑业的人才,如张浩等人,他们通过学习化学方法,把釉汁中微量铁元素清除干净,从而使官窑釉汁达到了洁白的程度。民窑釉面于光绪时期的相同,只是施釉较厚。

青料

青花呈色有三种:第一种是精炼传统青料,鲜亮娇润、釉中发色,色分多层,稳定不晕散,多用于官窑装饰;第二种蓝中带灰,多用于民窑粗器;第三种青中含紫,明艳晕散,色浮釉表,是进口的化学青料,多用于绘制民窑瓷器。

造型

宣统官窑青花瓷器数量较少,如今所见的有玉壶春瓶、赏瓶、纸槌瓶、盖碗、盖罐、香炉、坛、杯以及各式盘碗等,与光绪器物没有多大区别,只是造型更加规整,胎体更加轻薄,修胎更加精致。碗盘圈足处理非常精细,圈足外墙内倾,内墙垂直,圈足成滚圆的泥鳅背状。

宣统民窑青花瓷器与光绪青花一样,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日用瓷多余陈设瓷,粗瓷多于中高档瓷,青花瓷的品种比光绪时少得多。

宣统民窑青花与官窑青花相比,是走了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民窑青花瓷器朝着粗糙方向发展,讲究便宜耐用。因此如今所见到的宣统青花,大多胎体厚重,造型笨拙,修胎简单,足底粘有窑砂。

纹饰

宣统官窑青花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如龙凤、八仙、八宝、八卦、云蝠、云鹤、团花、缠枝莲、寿字等仿清三代纹饰,构图严谨,绘画风格与光绪差不多,但画工更细腻。

宣统民窑青花纹饰基本上是继承光绪纹饰的传统,少有创新。

款识

宣统官窑青花瓷只有“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一种。青料色泽明快、鲜亮,不晕散。字外无圈框,字体似光绪款,笔法遒劲,字体秀丽,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宣统时期的堂名款有“来鹤堂制”、“济世堂制”、“宜春堂制”等。

宣统民窑青花款,见具体年号款和干支纪念款,以楷书为主,篆书为辅。如用楷体书写“大清宣统庚戌制造”款,与光绪款识写法基本一致,随意而草率,位置不正,书法水平低。

喜欢的朋友关注下,方便下次观看。每天为大家更新。

清晚期青花瓷鉴赏知识


咸丰(1851~1861年)

咸丰朝共11年,青花瓷器烧造数量极其有限,官窑青花瓷的质量曾一度回转,略有精品出。咸丰六年以后的十余年间,朝廷内忧外患加剧,战火弥漫整个景德镇,官窑毁坏殆尽。咸丰末年,又遭八国联军入侵,国家受到巨大损失,清代瓷业之败落,莫过于此,故咸丰时期的传世精品甚少。

咸丰青料使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咸丰青花发色淡雅或鲜艳,民窑青花发色灰暗或灰黑色。咸丰青花瓷造型趋向笨拙,官窑青花的时代风格与道光朝相若。其人物特点是鼻骨高直、隆起有勾,俗称“鹰钩鼻”。纹饰呆板,无生气。在工艺方面,一般胎体较前朝厚重,胎质粗松,釉质泛白,釉面稀薄,具有“波浪釉”的时代特征。

咸丰年款主要以“大清咸丰年制”六字楷书青花款为主;仿明清款有“成化年制”“天启年制”“大明天启年制”和“雍正年制”等,刻写兼有,楷书刻款,呈四字两行排列;楷书写款,呈六字两行排列,无边框。还有红彩款。堂名款有“退思堂”款等。最早咸丰年款为“咸丰元年淮阳履和堂陈祭器”铭款,传世品中有“咸丰元年淮阳履和堂陈祭器”铭款青花炉。民窑盛行图章式的篆书款。图记款主要有二寿桃、桃蝠和百结等。

同治(1862~1874年)

同治朝共13年,当时景德镇官窑开始恢复生产,但青花瓷产量很少,但有少数历代相传的仿明代器物属于精品。

同治青料采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同治青花发色清雅明艳。民窑大多发色蓝灰色,或黑淡和蓝黑色,但均显漂浮。同治末期开始用进口青料洋蓝,发色鲜亮,明艳泛紫,缺乏天然矿物青料的美感。

同治青花瓷器型见拙而欠秀美,纹饰已图案化,笔法细弱,缺乏生机,内容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官窑多用福禄寿禧等吉祥如意的图案作为主要装饰,缺乏创新。民窑画法则杂乱无章,绘工大多欠精。在工艺方面,胎质粗松(官窑较细白),釉色泛白,平整度差,白中泛青的釉面基本不见。同治托(堆)粉青花器尚常见。瓶口多见葵花口,肩部堆塑二螭龙纹,瓶颈部或贴塑对称双兽耳,或饰板式灵芝耳。

同治年款多用 “大清同治年制” 六字楷书款或 “同治年制”四字楷书款。堂名(其它)款主要有“务本堂制”“竹雪轩制”“慎思堂制”“体和殿制”“山高水长”及“太平天国千岁卍夫国安”等。专为慈禧烧制的青花瓷多署“体和殿制”铭款。民窑则多四字篆书款,或六字戳记印章款和四字抹红楷书款。图记款有寿桃、百结等。

光绪(1875~1908年)

光绪年间,青花瓷生产稍有复苏,呈现“回光返照”之状。光绪青料使用浙料,同时可能也用珠明料。民窑则用洋蓝或石子青。光绪晚期,中外古陶瓷爱好者剧增,古瓷珍贵稀少,因而市面上仿古器随之大量涌现,光绪仿康熙、乾隆等历代青花瓷的水平较高,使得青花瓷市场鱼龙混杂,令人不辨真假。

光绪青花发色漂浮在釉中,而康熙、乾隆则在釉下;光绪仿永乐、宣德笔法,也用点拓法,但“铁斑”漂浮,比清早期仿品机械呆板。豆青地托粉青花少见了。光绪青花瓷的造型丰富多彩,纹饰图案丰富,笔致细而拘谨。工艺上,胎质细白坚密,但与清前期的相比明显松软;民窑则更觉粗糙、笨重。釉面稀薄,欠温润,釉色白中微闪青,已趋向现代瓷的纯白色调。瓶颈部两边或饰对称铺首衔环耳。

光绪年款是“大清光绪年制” 六字篆书款和六字楷书款并用。仿明清款主要有 “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康熙年制”“雍正年制”和“乾隆年制”等,以楷书为多,呈四字两行和六字两行排列,或六字三行排列,多无边框。篆书款呈六字两行横式排列,无边框。堂名(其他)款有“兴邑复古窑造”“若深珍藏”“储秀宫制”“长春宫制”“嘉泰松轩”“俭存斋”“聚厚轩”“燕赵悲歌之士孔子四十一癸卯(光绪二十九年)制”款(青花人物故事图碗)、“乐道堂主人制”款(青花缠枝莲折角高足碗)、“清华珍品”和“江西瓷业公司”等。最早光绪年款是“光绪廿九年世忠堂”铭款,传世品中有“光绪廿九年世忠堂”铭款青花云龙纹筒炉。民窑器有“光绪年制”楷书抹红款。图记款有灵芝、百结和鱼款等。民国赵汝珍认为,“若深珍藏”铭款为官窑款。

宣统(1909~1911年)

宣统一朝,虽仅三年,但其官窑瓷精致规整,具有现代气息,间或生产少量仿清早期青花瓷。既给景德镇明、清官窑瓷器,也给中国古代官窑瓷器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宣统青料使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青花发色青翠明艳,民窑多用洋蓝。宣统青花瓷少数造型规整,大多胎体厚重,造型笨拙,主要有瓶、罐、炉、杯、碗和盘等。纹饰图案主要有龙、凤、八仙、八宝、八卦、云蝠、云鹤、团花、缠枝莲和“寿”字等。在工艺上,机制的器形更加规整,胎质高度瓷化和釉面玻化,使器物表面火光十足,胎体也较轻薄,颇具现代瓷特征,扣之可闻清越的金属声,但机械制瓷技术尚未对民窑产生影响。

宣统年款主要有“大清宣统年制” 六字楷书青花款,或六字楷书抹红款。仿明清款主要有“大明嘉靖年制”及“康熙年制”等,为楷书款,呈六字三行或四字两行排列,无边框。堂名款主要有“宣统乙酉宜春堂制”“宣统庚戌宜春堂制”“宣统己酉宜春堂制”、“宣统二年继世堂”和“来鹤堂制”等。

清晚期青花瓷鉴藏知识


宣统(1909~1911年)

宣统一朝,虽仅三年,但其官窑瓷精致规整,具有现代气息,间或生产少量仿清早期青花瓷。既给景德镇明、清官窑瓷器,也给中国古代官窑瓷器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宣统青料使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青花发色青翠明艳,民窑多用洋蓝。宣统青花瓷少数造型规整,大多胎体厚重,造型笨拙,主要有瓶、罐、炉、杯、碗和盘等。纹饰图案主要有龙、凤、八仙、八宝、八卦、云蝠、云鹤、团花、缠枝莲和“寿”字等。在工艺上,机制的器形更加规整,胎质高度瓷化和釉面玻化,使器物表面火光十足,胎体也较轻薄,颇具现代瓷特征,扣之可闻清越的金属声,但机械制瓷技术尚未对民窑产生影响。

宣统年款主要有“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书青花款,或六字楷书抹红款。仿明清款主要有“大明嘉靖年制”及“康熙年制”等,为楷书款,呈六字三行或四字两行排列,无边框。堂名款主要有“宣统乙酉宜春堂制”“宣统庚戌宜春堂制”“宣统己酉宜春堂制”、“宣统二年继世堂”和“来鹤堂制”等。

同治(1862~1874年)

同治朝共13年,当时景德镇官窑开始恢复生产,但青花瓷产量很少,但有少数历代相传的仿明代器物属于精品。

同治青料采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同治青花发色清雅明艳。民窑大多发色蓝灰色,或黑淡和蓝黑色,但均显漂浮。同治末期开始用进口青料洋蓝,发色鲜亮,明艳泛紫,缺乏天然矿物青料的美感。

同治青花瓷器型见拙而欠秀美,纹饰已图案化,笔法细弱,缺乏生机,内容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官窑多用福禄寿禧等吉祥如意的图案作为主要装饰,缺乏创新。民窑画法则杂乱无章,绘工大多欠精。在工艺方面,胎质粗松(官窑较细白),釉色泛白,平整度差,白中泛青的釉面基本不见。同治托(堆)粉青花器尚常见。瓶口多见葵花口,肩部堆塑二螭龙纹,瓶颈部或贴塑对称双兽耳,或饰板式灵芝耳。

同治年款多用“大清同治年制”六字楷书款或“同治年制”四字楷书款。堂名(其它)款主要有“务本堂制”“竹雪轩制”“慎思堂制”“体和殿制”“山高水长”及“太平天国千岁卍夫国安”等。专为慈禧烧制的青花瓷多署“体和殿制”铭款。民窑则多四字篆书款,或六字戳记印章款和四字抹红楷书款。图记款有寿桃、百结等。

光绪(1875~1908年)

光绪年间,青花瓷生产稍有复苏,呈现“回光返照”之状。光绪青料使用浙料,同时可能也用珠明料。民窑则用洋蓝或石子青。光绪晚期,中外古陶瓷爱好者剧增,古瓷珍贵稀少,因而市面上仿古器随之大量涌现,光绪仿康熙、乾隆等历代青花瓷的水平较高,使得青花瓷市场鱼龙混杂,令人不辨真假。

光绪青花发色漂浮在釉中,而康熙、乾隆则在釉下;光绪仿永乐、宣德笔法,也用点拓法,但“铁斑”漂浮,比清早期仿品机械呆板。豆青地托粉青花少见了。光绪青花瓷的造型丰富多彩,纹饰图案丰富,笔致细而拘谨。工艺上,胎质细白坚密,但与清前期的相比明显松软;民窑则更觉粗糙、笨重。釉面稀薄,欠温润,釉色白中微闪青,已趋向现代瓷的纯白色调。瓶颈部两边或饰对称铺首衔环耳。

光绪年款是“大清光绪年制”六字篆书款和六字楷书款并用。仿明清款主要有“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康熙年制”“雍正年制”和“乾隆年制”等,以楷书为多,呈四字两行和六字两行排列,或六字三行排列,多无边框。篆书款呈六字两行横式排列,无边框。堂名(其他)款有“兴邑复古窑造”“若深珍藏”“储秀宫制”“长春宫制”“嘉泰松轩”“俭存斋”“聚厚轩”“燕赵悲歌之士孔子四十一癸卯(光绪二十九年)制”款(青花人物故事图碗)、“乐道堂主人制”款(青花缠枝莲折角高足碗)、“清华珍品”和“江西瓷业公司”等。最早光绪年款是“光绪廿九年世忠堂”铭款,传世品中有“光绪廿九年世忠堂”铭款青花云龙纹筒炉。民窑器有“光绪年制”楷书抹红款。图记款有灵芝、百结和鱼款等。民国赵汝珍认为,“若深珍藏”铭款为官窑款。

宣统(1909~1911年)

宣统一朝,虽仅三年,但其官窑瓷精致规整,具有现代气息,间或生产少量仿清早期青花瓷。既给景德镇明、清官窑瓷器,也给中国古代官窑瓷器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宣统青料使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青花发色青翠明艳,民窑多用洋蓝。宣统青花瓷少数造型规整,大多胎体厚重,造型笨拙,主要有瓶、罐、炉、杯、碗和盘等。纹饰图案主要有龙、凤、八仙、八宝、八卦、云蝠、云鹤、团花、缠枝莲和“寿”字等。在工艺上,机制的器形更加规整,胎质高度瓷化和釉面玻化,使器物表面火光十足,胎体也较轻薄,颇具现代瓷特征,扣之可闻清越的金属声,但机械制瓷技术尚未对民窑产生影响。

宣统年款主要有“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书青花款,或六字楷书抹红款。仿明清款主要有“大明嘉靖年制”及“康熙年制”等,为楷书款,呈六字三行或四字两行排列,无边框。堂名款主要有“宣统乙酉宜春堂制”“宣统庚戌宜春堂制”“宣统己酉宜春堂制”、“宣统二年继世堂”和“来鹤堂制”等。

清晚期青花瓷的收藏投资价值大吗?


青花瓷收藏方面,由于清代青花的存世量相对较大,并且其中也不乏精品,因此已经成为目前青花器收藏市场的主流。尤其是产自景德镇官窑的青花瓷,近几年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有较大的投资潜力。同时,基于制造工艺的精良程度和器物造型、题材的稀缺性等因素,清代各朝青花的收藏价值也有较大的不一致性。

1.清晚期 青花橄榄长颈瓶,成交价格:55,000元,尺寸:高45cm。

比如“清三代”青花,如果是真品并且工艺也比较精良,器物造型优美而独具特色,那么其价值自然是水涨船高的。但是现在市面上想收藏一件纯正的“清三代”青花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由于时间、战乱等因素,它的存世量相比清晚期青花还是要少一些。所以目前最常见的青花投资对象多是清晚期青花。那么,清晚期青花的收藏投资价值大吗?

2. 清晚期 青花罗汉图大缸,成交价格:59,800元,尺寸:直径60cm。

清晚期青花,主要是指从咸丰年到宣统结束这段时间出产的青花,有的也认为还包括道光年间的产品。

3.清晚期 青花釉里红山水大瓶,成交价格:89,600元,尺寸:高84cm。

这个期间的青花瓷,在造型、纹饰、用釉和烧制工艺的精美度上,整体上或多或少都不及清朝前期,尤其是“清三代”器物。晚清青花的胎体整体都比前朝要略厚重,胎质要粗松一些,釉面的莹润度水平摇摆不稳,纹饰经历了由刻板呆滞到图案化、规整化的一个改变。出于对前人作品的爱慕,晚清仿制前人作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有仿制出精品的情况。

4.清晚期 青花百鹿尊 ,成交价格:92,000元,尺寸:高47cm。

晚清青花的收藏价值,主要要看器物的年代、存世量、制造工艺、品相、题材和市场认可率这几个方面。首先,器物要与其声称年代、产地、工艺等相符,即所谓真品。在这个基础上,其制造工艺越是当时比较精美的、存世量相对越少,题材相对越稀有或讨喜,品相或者保存度越好,那么这个器物的价值就越大。此外,在满足了上述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器物年代越久远,它的价值也会越大。最后,不可忽略的还有市场认可率这一点。

5.清晚期 青花开光绘粉彩山水图六方瓶,成交价格:130,000元,尺寸:高36cm。此瓶造型文雅隽秀,清新柔丽。青花开光用粉彩绘制山水风景纹,画面精细,青花发色自然,釉水自然,胎体结实,书有“大清乾隆年制”款。

市场认可率不能仅仅解释为人们喜不喜欢或者愿不愿意收藏,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到收藏市场的大情况来看,并且还要考量到收藏群体大小、市场流通程度、未来升值空间、收藏意义等多个因素。如果一件器物的收藏群体非常小,那么藏品的流通性就会较差,在未来这类藏品不爆冷的情况下,潜在升值空间会存在一定压缩,那么收藏意义在经济价值方面自然就变窄了。这类藏品一般历史文学研究价值较大,是良好的科研资料。

6.清晚期 青花粉彩菊花纹天球瓶,成交价格:51,750元,尺寸:高38.5cm。寄托款:“大清乾隆年制”款。

晚清青花在收藏市场上的认可度还是较大的,一方面青花瓷器历来就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二来晚清青花中的确也不乏一些品相较好的物件。从专业拍卖行的数据来看,晚清青花的价值波动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均值在数百到几十万不等。

7.清晚期 青花三国人物纹大茶叶罐,成交价格:34,500元,尺寸:高33.5cm。此罐带盖,体型硕大,同类中罕见。胎体厚重,釉面平滑,器表为通景式青花绘饰,山野间诸葛孔明羽扇纶巾,神态飘逸,俨然如生,其扇一麾,大将听命於此。人物山水的画法古拙遒劲,线条优美流畅,圈足修整精细硬朗,胎质晳白坚致,形制规整,很是难得。

如,2018年6月由湖北睿嘉四季拍卖公司拍出的一件青花瓜果纹盘,最后成交价仅为1150元;同时期由北京太平洋拍卖公司拍出的一件青花门神斗将军罐,最终成交价为2.07万元;但在2018年9月,同样是由湖北睿嘉四季公司拍出,一件青花缠枝八宝双龙耳瓶却拍出了19.55万元的高价。这也充分证明了,即使年代相近,由于题材、工艺、品相等多方因素,器物的价值和可投资性差异也不小。

8.清晚期 青花山水人物图长颈瓶,成交价格:36,800元,尺寸:高46.2cm。拍品形制修长秀美,坡肩圆腹,通景绘青花山水人物图,山峦迭嶂,流水潺潺,烟波浩渺,渔夫泛舟、文人漫游,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全器青花发色浓翠,且呈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画面构图繁复,笔法灵活,绘画技法既借鉴了中国水墨的传统方法又结合西洋画的透视技法,使画面富有立体感,为民窑青花器中难得精品。

比如这对晚清青花人物瓶,它的保存属于比较完好的,造型上比较规正,器型硕大有47厘米之高。青花发色纯正,纹饰画工较为精美,图案主题是福禄寿三星,题材虽然比较多见但是寓意比较受欢迎。这对瓶的拍卖估价是2.8万,也算是晚清青花中表现良好的作品的平均价值。

9.清晚期 青花喜鹊登梅瓷鼻烟壶,成交价格:37,400元,尺寸:高7.2cm。《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这对青花瓶难以冲破高价屏障的原因,一是它为民窑烧造,工艺精美使它加分不少但是民窑这类产品的题材过于宽泛了,市面上存世量很大。二来,此瓶寓意较好,作为现在收藏爱好者的赠礼之用是有一定市场的,但是流通程度的限制,它上不了大拍,所以价格也保持在一个“亲民”的状态。

10.清晚期 青花加彩耕织图笔筒,成交价格:36,800元,尺寸:直径13.8cm。“大清雍正年制”款。

根据专业人士的预计,人物瓶的收藏人群是逐渐扩大的一个趋势,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是不错的。如果能够遇到更为稀少或者珍贵、独特的题材,那么这类藏品的潜在收藏价值是有上升空间的。

11.清晚期 青花博古图瓶,成交价格:40,250元,尺寸:高61.5cm。

12.清晚期 青花云龙纹荸荠瓶,成交价格:43,700元,尺寸:高35.3cm。“大清乾隆年制”款。

清三代青花到清晚期青花的特点转变


清代的青花瓷制造,无疑以“清三代”著称,即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瓷器,其中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尤为精美,说它“独步大清”也是不为过的。这三个时期的青花,有共同的艺术审美之处,更多的是其精彩纷呈的一面。

1.清康熙青花五彩山水人物纹将军大罐,拍卖成交价格:55,476,000元;尺寸:高47.5cm;MD18.6cm;BD21.3cm。典型的大清康熙年青花五彩山水人物纹将军大罐,宝珠顶盖,盖为康熙时期五彩花卉纹盖,直唇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渐收,腹部绘制山水与人物,呈献清代康熙年下的写意生活,整体画法古朴,人物细腻,山水画工俊朗,疏密有致,色彩明艳。彩料老化自然,圈足底部满釉,底部修足明显符合康熙时期时代特征。

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大多造型挺拔硬朗,在胎釉彩上有“紧皮亮釉”之特点。至于纹饰,是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和帝王的审美情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早期多出现一些体现古代战争场面的纹饰,后期社会安定时则多出现耕织图、山水人物图等。另外,双圈足是康熙时期颇具时代特征的一种底足特征。

2.清康熙青花五彩山水人物纹将军大罐,拍卖成交价格:12,000,000元;尺寸:高31.5cm;直径40cm。此尊外形滚圆,是呈苹果状的水盂,口内敛若果蒂,下凹于圆腹之中,无颈,鼓腹,至足部渐敛,卧足。尊外饰两条青花五爪龙纹,气势磅礴,颇具皇家风范;满纹饰青花折枝、盛开牡丹花卉数朵。口沿饰四朵小团花,间以火云弦线,肩部圈饰如意纹,近足处缀几何蕉叶纹。胎体厚薄相宜,瓷质洁白细腻。底署青花三行六字无框楷款。

及至雍正期间,青花瓷的造型变得较为秀气柔和,胎体此时是最白的状态,基本没有什么杂质。纹饰变得更为讲究秀美,布局上更为合理,纹饰主题多流行花鸟、风景图案。此时的器足多呈现泥鳅背特征,具有滚圆、细腻、光滑之特点。

3.清康熙青花开窗矾红山水纹梅瓶,拍卖成交价格:37,000,000元;尺寸:高40cm;口径65cm;底径15cm。

到了乾隆时代,由于前两朝的艺术沉淀与成器影响,此时的青花不论是造型还是制造工艺,都变得更为复杂。同时制瓷多用青白釉,少数用粉白釉,釉面均匀莹润。此阶段有一个胎体上的变化,即胎壁较前朝青花略厚,但整体仍然细腻洁白,具有坚实的瓷质。此时国内受西洋文化的影响较大,这种影响同样也体现在制瓷工业上,尤其是纹饰方面,出现了较多西洋妇孺形象以及儿童画等。

4.大清康熙青花釉里红长寿鹤寿桃花瓶,拍卖成交价格:9,810,000元;尺寸:高43cm 直径11cm B:13.5cm。

“清三代”青花的出彩,一来是因为这三个时期的青花瓷器在工艺上都有很好的保持和进步,在造型、纹饰等方面各有特色;二来也因为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是非常多的,达几十种,但是乾隆之后的造型没有大的创新,基本延续前期的品种和风格。

5.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蒜头大瓶,拍卖成交价格:60,184,920元。瓶蒜头,束颈,圆折肩,弧腹渐收,圈足。通身以青花装饰九层纹饰,口沿饰缠枝菊花纹,颈部饰蕉叶纹上下相对,每组蕉叶纹由长短蕉叶相互重迭,极具层次感,颈部下部绘折枝莲及回纹。瓶肩部则饰如意花卉纹、缠枝莲纹及折枝花,肩部下方饰方形蕉叶纹一周。瓶腹部满饰缠枝花,近足处饰海水纹。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这个原因,既可以解释为何清后期,尤其从咸丰年开始,青花瓷器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器问世;也可以从侧面映证,晚清制瓷尤其喜爱仿烧前朝青花,既说明前朝器物的精美绝伦,也能看出清晚制瓷工业在创新性上的匮乏。

6.清雍正 青花穿花龙纹长颈胆瓶,拍卖成交价格:61,170,600元;尺寸:38.6cm。青花龙纹长颈胆瓶,瓶腹饱圆,器颈转折柔润修长,绘五爪飞龙气势万千,穿梭繁花折枝地,将雍正帝的思古之情与审美高度,纳于一身。

在晚清的仿前代青花之路中,咸丰是走得较为艰难的,虽然官窑青花的质量一度出现回转,但是由于朝代持续时间短暂和西方列强的入侵,青花总体产量非常少并且整体质量比较欠佳。

7.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图凸莲瓣撇口瓶 ,拍卖成交价格:36,325,560元;尺寸:42.3cm。此雍正青花折枝花果凸莲瓣撇口瓶标志着清初景德镇御窑厂的至高成就,也体现了御窑督陶官唐英(1682-1756,字俊公,号蜗寄居士)的创意材华。唐英十六岁任内务府员外郎,事于养心殿,看尽养心殿作坊的珐琅作及画作,耳濡目染,成为他当督陶官时品味和灵感的泉源,对清初瓷器制作作出卓越贡献。

其造型趋于笨拙,纹饰也显得呆板,一般的胎体较前代厚重一些且胎质粗松、釉面稀薄泛白,故而精品青花十分之少。

8.雍正 青花粉彩八桃梅瓶,拍卖成交价格:17,501,850元;尺寸:高42cm。

到了同治年间,景德镇官窑的生产状况有所恢复,但是产量也比较少,并且器物整体造型仍然大面积地欠缺秀美的气质,纹饰虽然不特别呆板,但是开始“图案化”且笔法细弱,所以创新的精品几乎没有,而以少数仿明代器物为佳品。

9.清乾隆 青花胭脂红料双凤戏珠纹龙耳扁壶,拍卖成交价格:106,519,600元;尺寸:高48.9cm。壶唇口,短颈,颈、肩处饰对称夔龙耳,扁圆腹,椭圆形圈足。通体青花绘牡丹、莲花和芙蓉,再缀以胭脂红料花朵;口沿下绘如意云头纹一周;腹两侧胭脂红料绘双凤戏珠纹;足墙饰缠枝莲纹。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光绪时,制瓷业的复苏情况良好很多,有“回光返照”之感。光绪仿前代青花瓷的水平较高,所以整体的造型比较丰富,纹饰多彩,笔法细但拘谨。工艺上,其胎质坚密细白,但与清前期相比又松软一些。宣统时期的官窑瓷规整精致,又具现代气息,间或产少量仿前清青花瓷。虽然宣统制瓷业的时间非常短,但也算给清朝及中国古代官窑瓷器画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10.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贯耳瓶,拍卖成交价格:82,935,000元;尺寸:高59.2cm。

11.清乾隆 青花春耕图双福如意大抱月瓶,拍卖成交价格:56,718,200元;尺寸:高59cm。这件珍罕之作器身敦硕,釉下钴蓝画工娴熟,前后腹各饰一面大型圆形开光,内绘耕耘图,边框环饰规整的缠枝牡丹纹。颈侧对称置蝙蝠耳,衔一枝喻长生不老的灵芝,瓶颈前后亦各绘一只蝙蝠。

12.清晚期 青花八宝纹贯耳瓶,拍卖成交价格:275,000元;尺寸:高46cm。

13.清晚期 青花九桃子天球瓶,拍卖成交价格:清晚期 青花九桃子天球瓶元;尺寸:高60cm。直口,束长颈,斜肩,圆腹,卧圈足,器形高大丰满,极为规整。器身通体绘青花九桃纹,绘画自然写实,形象生动,青花发色深沉浓艳,釉汁清淡润泽,包浆自然。

瓷器鉴定:明代晚期青花瓷器鉴定要点


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

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青花龙穿缠枝莲纹大盘

(1)典型器:此期器物明显反应出入晚明时,青花瓷发生了又一次显著变化。典型器有景德镇嘉靖元年、嘉靖四十一年墓出土的七件青花器。江西省南城县嘉靖三十六年益庄王墓出土的青花正面龙纹盘。上海博物馆藏“嘉靖辛酉年制”款青花花鸟纹碗。辛酉年为嘉靖四十年(1561年)。窑址有景德镇湖田、观音阁、四图里。

(2)青料:官窑前期有用平等青料的,但主要用回青料和回青与石子青混合料,呈色紫艳,不同于其他朝。民窑大多用石子青料,也有用回青料和回青与石子青混合料的。

(3)纹饰:画法多为双线平涂,好的讲究填色,不流向线外,工细,差的流向勾线之外,题材有缠枝花卉、龙凤、花鸟、鱼藻等。纹饰特点:花组字。用花枝、松枝组成福、寿,还有的花枝中空白写字,有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永保长寿、国泰平字等。八仙人物较多,有吕纯阳、老君炼丹、龙纹开始有正面龙、庭园婴戏图,小孩子后脑勺开始变大,着长袍。龙纹开始有正面龙、螭虎龙,到隆庆、万历时大量使用。牡丹花叶似鸡爪,八卦、八吉祥、灵芝纹饰也多用。

(4)胎釉:胎不及宣德以来的细腻,白中闪达,釉虽较细腻,但亮度强,不如中期肥厚、闪青。个别厚釉混浊。多数为青亮釉,釉面不够平整,有隐的

(5)造型:总的风格是凝重。大件器增多。葫芦形瓶始于正德,此时流行,还有天圆地方瓶、多楞瓶、四方瓶、八方瓶、带盖梅瓶等,瓶始带活环。果盒有方胜形的。壶祯则以钵式炉为多。个别酒杯,玲珑剔透,细薄。有八仙、文昌、寿星、真武等塑

(6)款识:式样多,吉祥款有:长命佳器、福寿康宁、万福攸同。颂语款的:富贵佳器、上品佳器、食禄佳器、富贵长春。专用款有“酒”、“汤”、“茶”等。还有东书堂、东萝馆一类堂名款。

(7)工艺:不注意修胎,瓶、罐接胎明显,有的二、三节相接的。盘碗粗糙不工整,盘有塌底现象,碗有种底心凸起,俗称“馒头底”。

明隆庆(公元:1567—1572年)

(1)典型器:嘉靖开始“官搭民烧”,民窑中精品与官窑不相上下。此期青花产量少,但质量不错。典型器有南京博物院藏“隆庆二年”款青花攀枝娃娃砚。安微省歙隆庆铭青花牌位。

(2)青料:主要用回青、石子青料。品种有折地青花、黄地青花、外豆青内青花、青花五彩、青花红绿彩、淡描青花等。

(3)纹饰:布局烦琐、疏朗皆有。技法为单线平涂,填色工细的不向外扩散。纹饰题材,攀枝娃娃、马上封侯、封侯爵禄为此期流行图案;较常见的政治家串枝龙凤,团龙,团凤,爬形螭龙、团形螭龙,青花和暗花结合的录芝,莲塘游禽,文字组成的图案等。

(4)胎釉、造型:体细腻,精致轻薄。釉面腻润光亮,白中闪青。造型上敦厚的大件不多,除常见造型外,典型造型有多角形、银锭式、四角、六角、八角等。文具用品有笔盒、笔架、砚台等。名贵产品有菱花形洗、带把提梁壶、高把子高壶等。

(5) 款识:多“隆庆年制”、“隆庆年造”四字二行楷书款,“隆”字中的“生”字常写成“正”字,款外用单圈或无框。吉祥款有:万福攸同、福寿康宁、永保长春等。颂语款有富贵佳器、上品佳器、长春佳器、大明年造佳器等。

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

(1)典型器:此期有明确纪年墓葬和窖藏出土的器物相多。青花瓷以多取胜。典型器有江西省新干县万历二十一年墓出土的青花兽纽盖双耳三足炉和青花攀枝娃娃瓶。吉林辉发城遗址出土的万历青花瓷。郑州古荥窖藏出土的万历晚期青花瓷162件。

(2)青料:前期用回青料,呈色好的色泽蓝中泛紫。后期主要用石子青,发色灰暗。绝大多数青花为双勾线平涂绘画。品种有白地青花、青花五彩、青花红彩,后期淡描青花等,延续到天启,色泽淡雅有致。

(3)纹饰:布局繁密,主题不明显。题材除常见纹饰外,多见花鸟、云龙、寿山福海、云鹤、天马、螭虎龙、鱼藻纹等。人物故事纹饰多见八仙庆寿、老子讲经、东方朔偷桃、东波夜游亦壁、高士图、婴戏图。婴戏图中常见攀枝娃娃。肩部边饰多用锦地开光花卉纹,外销瓷纹饰有异国

(4)胎釉:胎土较细腻,瓷化程度好,胎薄。釉细腻,白净,白中闪

(5)造型:基本特征是厚薄兼备,大小皆有。大的有鱼缸、绣墩;小的如蟋蟀罐、小方碟。笔、砚、盒等文具多见。各种套盒、镂孔三足、双耳有盖三足炉为此期特殊造型。墓志铭亦常见。

(6)工艺:前期较工细,后期较粗糙。圈足一般不够规正。

(7)款识:多写“大明万历年造”,少数写“大明万历年制”;多六字二行楷书款,少数六字三行;也有“万历年造”四字二行的。见有八字二行款“万历年制、棒日楼用”,“万历九年、李衙置用”。多伪托款,有书宣德、成化、嘉靖的。南京博物院件青花攀枝娃娃纹碗,内底心书“大明靖年制”,外圈足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字体不规正,两款均为假。

天启(1621—1627年)

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1)典型器。江西天启四年墓出土哥釉青花鹿松纹梅瓶。上海博物馆启元年青花团龙烛台一对。器座铭:“大明国直隶微州府歙县滚绣乡孝行里潭滨礼堂大社管居信士弟黄舜耕,室中孙氏,前妻程式朱式,男黄伯正,媳妇关氏,女时娥时凤,孙女接弟招弟,喜御香案前香炉花瓶烛台一会供奉,祈保早赐男孙,合家清吉,人眷平安,寿命延长,万事如意,福有攸归。皇明天启元年仲夏月谷旦立”。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一批天启纪年题款的器物。

(2)青料。以石子青为主,少量用浙青。石子青呈色好的细腻淡雅,大部分青中闪灰,个别青花呈色开始分深浅浓淡。青花品种多见哥釉青花、淡描青花、青花五彩。

(3)纹饰,布局疏简,改变了嘉靖、隆庆、万历时繁琐杂乱的局面。画风草率飘逸,有生活气息。用笔自然生动,简笔写意,几笔勾勒,非常传神,为民窑青花瓷画佳作。纹塑除常用缠枝花卉外,多图画性。常见荷花鹭鸶、狮子戏球、博古图、糜鹿、卧马、花卉、莱菔菜、鱼、龟、蟹、螺、天官赐禄、罗汉、达摩一苇渡江、吹箫引凤、婴戏等,婴戏图人物为漫画式,极生动。吉祥图案也多见,如连升三级、连中三元、莲生贵子、喜报多子、灵芝托寿、状元及第、“喜”字、“佛”字、赤壁赋等。

(4)胎釉、造型。胎薄,淡灰色胎。多数施薄釉,个别厚釉,光洁度强。造型小件器多,实用器多。碗、盘口沿薄,底心薄而下塌。碗有玉壁形底,线条柔和。盘有折沿式,多角形。琢器中觚较历朝多见,特殊器形有青花盘龙钟,细巧供玩赏。安微歙县博物馆收藏一副天启元年板瓦形墓志,很少见。

(5)工艺。粗糙,不讲究修胎。碗的足根多为尖状。琢器接口明显。器底有粘沙,有放射性跳刀痕。

(6)款识。此朝历7年,款的式样比较多。干支纪年题款流行,特别是供器的香炉、净水碗、花觚上常见,如见“皇明天启丙寅岁吉旦立”碗,“天启五年吴各冬”炉,“天启元年米石隐造”花觚。伪托款有永乐、宣德、成化、天顺、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伪托天顺款的,只见天启有。吉祥款有天下太平、长命富贵、万福攸同、永保长春。颂语款有玉堂佳器、富贵佳器、长春佳器、天禄佳器、上品佳器、天上佳器等。堂名款有:于斯堂、白玉堂、竹石居等。插殊款有“宣窑”、“美”、单圈“福“字。图记款有兔子、盘肠、方胜、银锭、窗棂式等。

崇祯(1628—1644年)

(1)典型器。此朝既保持明朝味道,也孕育着清初风格。典型器为一批有崇祯纪年款的供器。如广东省博物馆藏大明崇祯年制青花罗汉图钵式炉。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崇十二年青花山石人物净水碗。上海博物馆祯二年青花云龙纹三足炉,吕铭:“河南怀庆府河内县客人冯运喜奉香炉一个,祈保买卖享通,万事大吉。崇祯二年孟夏月吉旦造关圣这君供奉。”

(2)青料。一是用石子青,一般呈色清淡,发青灰色。二是用浙料,有一批花觚、笔筒上的青花,混水浓淡层次分明,色泽向青翠欲滴方向发展。

(3)纹饰。画法为单线平涂。青花颜色向外流散,画笔无力、草率。题材有花卉、花鸟、龙、凤、鱼藻等。寓意纹饰渐多,如喜鹊登梅、凤穿牡丹、折枝葡萄等。高士图有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竹林七贤、唐僧取经、西汉演义、三国演义故事等。有的碗心以细小的四字语为纹饰,如状元及第、金榜题名、万古长青、三元及第等。青花瓷罐上有写“积善之家、天理存心”的。纹饰特点是:正面龙披头散发,影响清初。纹小孩比例失调,后脑勺大,腿短。小山江边多有简笔小人。人物画中的地皮景、括号云为继代典型纹饰。

(4)胎釉、造型。胎色发灰,粗糙,疏松。釉色白中闪青,有的发灰,个别浆白釉,釉面不平整,胎体厚薄兼有,以厚为多。器型品种较单调,以供器为多。碗,口外撇,深腹,砂底,大圈足,底心厚香炉常见钵式,筒式炉的兽足短,几乎与台面接触,砂底。净水碗,龠口,深腹,小圈足。缸底有:平底、砂底,时间早;凹圈足,釉底,时间迟。

(5)工艺。做工粗糙。器口上饰酱釉开始增多。新出现上下暗花装饰带,中间青料绘花的新工艺。器物露胎部分多见窑红。器底多有小砂现象,多见旋坯痕、跳刀痕。釉义施釉薄,釉不平整。砂底尖底心,足根尖,足深。有壁形底碗。

(6)款识。许多供器于器身题铭,落干支年号款。少数盘、碗、杯底心书“大明崇祯年制”、“崇祯年制”楷款。南京曾多次发现科举考试用瓷,器底书款:“已卯科置”(为崇祯十一年,公元1639年)、“庚午科置”(为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丙子科置”((为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壬午科置”(为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应天癸酉科置”(为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堂名款有“白玉斋”、“雨香斋”、“博古斋”,为景德镇董家坞民窑出品,可能为雅工良匠之自署。书于碗心的款有翔凤堂、喜、贡、春、玉等,书于碗底的有信古斋、丛菊斋、清雅、长春、片玉、松石居、聚贤堂、正、雅等。花押款,大明年制款,伪托宣德、成化年号款,崇祯最多见。

元晚期青花瓷有何特点?


元晚期青花瓷有何特点?

元晚期的青花瓷就是至正型青花瓷。元至正时期,青花的烧制达到了顶峰。越来越多的青花大器精品被生产出来。

从形制上,这时大中小型瓷生产齐头并进,特别是一些精美大器,明显增多,已经成为元至正型瓷的代表。

瓷胎淘练已精细许多,精品的胎骨比延佑型瓷胎要细嫩,颗粒状减少,随之,胎体上因胎土不净引起的鼓泡也有所减少。景德镇使用进口青料绘画的成为主流。

和延佑型相比,至正型最突出的特点是不仅大大增加了绘画的题材,而且绘画技巧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这时元青花大器的绘画有几大特点:

① 满绘器身,层次繁多。七—九层纹饰为常见,有时多达十几层。

② 绘画文饰突出佛教、道教文饰和中华民族历史故事。均是传统的中国文饰。有人误把元青花说成是伊斯兰教徒定做,甚至伊斯兰工匠所为,就是忽视了这一条。伊斯 兰教是严格一神教,不可能定做多神教的图案。松竹梅岁寒三友历来是我国绘画之传统图案。缠枝花卉图案本是藏传佛教的图案,池塘鸳鸯本是佛教图案中的同命 鸟,皇上之所以可以赐与寺庙这类题材的器物,当然不是让僧侣谈情说爱, 而恰恰因为这些本身就是中国佛教图案。 元青花中的龙在中

国是神圣的传统图案,而在伊斯兰的教义中却是作为魔鬼而存在的,伊斯兰教徒们怎么可能定做这一些违反教义的图案呢。这些我们民族的传统纹饰反映了中华民族 多神教共存的现实,和伊斯兰一神教的教义是格格不入的。在那个时候即使送到了中亚伊斯兰地区,也只是为当地的蒙古贵族所使用,更谈不到伊斯兰教徒到中国来 定做违反他们教义的东西。

③ 至正型元青花大器的绘画工艺和艺术风格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后人难及其项背。大气、豪放、潇洒、飘逸,显示了画师们非凡的功力。可见元瓷画工并非一般之画匠,其中不少乃是当时顶尖画师,流落窑头作画。留下了这种大气庞然的不朽的作品。

④ 元晚期至正型的青花精品大器,基本上为蒙古皇族、官家所定制征用,多数仍在皇族官家就地留用,还有一些放在佛道庙堂使用,只有少数产品随征战各地的贵族流 落到世界各地。民间也有一些定做放在庙堂供奉的。中国寺庙众多,为数应该不少。至于民用细路中小型器具,当在民间中上阶层较广泛流传使用,这也是民用中小 型器物流传下来相对较多的原因。

⑤元晚期青花大器中也有类似洪武器绘画精工、发色灰暗的一种,一般是在民用器上。

会上有个带纪事年款的双耳瓶,看风格会误认为是洪武器,文字已很明确地说明了是至正五年的产品,对我们划分元末和洪武瓷的界限有 重要的参考意义。实际上过去定为洪武青花的有不少是元晚期青花。过去认为洪武青花独有的一些风格特征,比如青花发色灰暗,蕉叶中干空心等在元晚青花器上已 经具有。

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应该和元代末期政治形势的动乱不无关系。随着战乱不断,农民起义在江南揭竿而起。连年的战乱,阻断了交通, 也影响了苏青料的运输,到元末时期,元代官方逐渐失去了对浮梁瓷局的控制。起义军占领了景德镇,控制了瓷窑的生产。景德镇的苏青料已经匮乏,不得不越来越 多地掺入国产青料混合绘画烧瓷。加之烧瓷温度上的掌握也有所不同,出现了灰暗青花的局面。

这时的青花瓷绘画方面与至正型精品一样精美,甚至有过之而元不及。但在青花发色上是灰色偏重,同样兼有铁斑凝聚的现象。这种现象 一直延续到明洪武时期,所以保留了同样的风格。因为元末期的青花瓷发色与洪武的灰青花相同,因此目前的和洪武瓷混在一起,没有分辨开。

元、明、清青花瓷器的区别比较


造型:器物造型的线条古朴、自然、构图圆弧中带柔,大件器物为主。

胎质:胎较粗松,带生烧味,含沙粒直至明代早期,胎体厚重,在圈足上能见枇杷红(即窑红)

底釉:影青(透明度较好)卵白或曰枢府(较浑浊)。

纹饰:运笔粗矿,自然潇洒。以大笔写意的花卉、人物为主,生活气息较浓。

青料:国产土青,进口青料。

烧制工艺:砂底几乎都有窑红、铁锈斑块、粘砂。琢器多有接口,二节或多节。

款识:至今未见。

造型:浑朴、敦厚。线条圆浑柔和,构图以弧线为主,大件器物早期不多,晚期增多。胎质:胎骨较细腻(较之元代),胎色白度好些,密度也较紧,但瓷化程度并不高,较之元代器体要薄而灵巧,部分好的官窑器上能见枇杷红。

底釉:早期:白中泛青(或为枢府釉),釉质肥厚滋润,给人以含蓄的感觉,甚至是玉的感觉,有古典美感。后期:白度相对增强,釉质较肥厚,光泽不太强,釉色给人以深沉含蓄的感觉。

纹饰:用笔豪放,生动。题材广泛,取于自然,多写意,少写生。有人为意识,但仍以自然为主。

青料:国产青料:浙江土青、平等青(陂塘青)、回青(佛头青)、石子青、进口苏麻离青。

烧制工艺:常见窑红。釉底有缩釉、窑缝。罐类多见接口,器足根尖如鲫鱼背。多为釉底,少见砂底。底少有粘砂、跳刀痕。初有圈,砂底细腻光滑。

款识:始于永乐。宣德款式最多,有青花书款,阴、阳刻款等,楷、篆均有。

造型:轻巧、灵秀。线条挺直生硬,构图以直线为主,大件较多。

胎质:胎质较坚硬、致密,瓷化程度好(所谓中国真正的瓷器),胎质细腻,胎色较白,器体较薄,很少见有枇杷红的。

底釉:底釉发白略泛青,给人以光亮的感觉(康熙、乾隆最白,所谓浆糊白)。釉质细而薄,玻璃化程度好,色泽耀眼,有点刺眼,不够含蓄。

纹饰:用笔纤细,严谨。构图较图案化,甚至是拘谨刻板,较多人为意识。题材多仿古,以吉祥类图案为主。

青料:国产青料:石子青、明珠料、洋蓝。

烧制工艺:少见窑红,缩釉。琢器基本不见接口,器足根圆浑如灯草根。不见涩圈,多为釉底。少见跳刀,粘砂痕。

款识:历朝均有,款式多样,有青花书款,阴、阳刻款,楷、篆均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中晚期青花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中晚期青花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青花瓷器的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