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红釉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绿松石釉瓷器的由来和发展

绿松石釉瓷器的由来和发展

红釉瓷器的鉴别 全釉瓷砖 黑釉瓷器鉴别

2020-11-14

红釉瓷器的鉴别。

如果说有一种瓷器的颜色能够做到和宝石一样的话,那么你会选择瓷器还是选择宝石呢?雍正选择了瓷器。雍正时期成功烧制出来了和绿松石拥有同样颜色的瓷器,这就是绿松石釉瓷器。

绿松石釉瓷器的由来

自古以来,绿松石都得到了大家的喜爱,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人都非常的喜欢绿松石的原因就在于它的颜色,在绿中又带有蓝色,使得绿松石散发出了迷人的气息。但是绿松石毕竟只是宝石,无论是在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方面对于古人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同时绿松石是一种无法再生的资源。

雍正皇帝一向节俭,虽然说本人十分的喜欢绿松石,但是由于其节俭的性格,在有了绿松石釉瓷器可以替代绿松石之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瓷器。

根据史料记载,绿松石釉瓷器在制作的时候最为主要的就是使用铜为着色剂,需要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进行二次烧制才能够完成。而对于古人来说,在技术上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想要得到这种不蓝不绿的颜色,难度比较大,但是和绿松石的价值相比,烧制绿松石釉瓷器所花费的成本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绿松石釉瓷器的发展

从雍正开始,在经过了乾隆时代的发展,在绿松石釉瓷器的烧制技术上已经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虽然说松石绿釉只是一种单色釉,但是在进行底色的烧制的时候,还会加上其他的一些釉色、图案以及工艺,使得这些混合非但是保留了松石绿釉的美感,同时还显得十分的和谐美观。

有不少的绿松石釉瓷器在整体上采用的是以绿釉为底,同时在周围出现有金色的纹饰,在瓷器的上下部位出现花卉、人物图案的绘制,还是使用的各种的颜色,包括金色、蓝色、红色、黄色等等,但是在瓷器上却能够完美的协调。

绿松石釉瓷器主要就是在雍正和乾隆年间进行烧制的,虽然说在乾隆之后的几个时期中也是有进行烧制的,但是不管是从颜色还是从瓷胎等方面,和前代都是有所差异的,当然,这种的差异只是相对来说,并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嘉庆以后的绿松石釉瓷器在颜色方面会稍微的比较深一些,但是依旧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绿松石釉瓷器价格参考: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1:清乾隆御制绿松石地粉彩花卉龙把多穆壶,尺寸:高45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4,767,750 ,成交时间:2004.04.26,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2:清嘉庆绿松石地粉彩番莲纹琮式瓶一对,尺寸:高16.5厘米,估价:HKD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1,614,100 ,成交时间:2002.10.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2秋季拍卖会。

3:清乾隆绿松石地粉彩八吉祥纹橄榄,尺寸:高35厘米,估价:HKD 1,200,000 ~ 1,500,000,成交价: HKD 1,407,750 ,成交时间:2003.10.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描金六字篆书款。

4:清乾隆仿绿松石釉花盆一套(两件),尺寸:盆长12.9厘米;奁长15厘米,估价:RMB 300,000 ~ 500,000,成交价: RMB 1,030,400 ,成交时间:2008.04.28,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花盆连盆奁一套,通体满挂仿绿松石釉,为乾隆朝以瓷仿他物的象生瓷特殊品种,极为珍罕。器形小巧,造型特殊,花盆、盆奁均为唇口,下承四足,做工考究。内外满挂仿绿松石色绿釉,釉质肥厚,并加墨彩勾绘,仿造天然绿松石特征,极为逼真。品相完美,新若未曾触手,且足部金彩未失,极为难得。仇氏原配布盒。

5:清中期仿绿松石釉粉盒,尺寸:宽10.3厘米,估价:RMB 10,000 ~ 20,000,成交价: RMB 74,750 ,成交时间:2015.06.08,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6:清道光绿松石地松竹梅纹盖碗,尺寸:直径11厘米,估价:RMB 50,000 ,成交价: RMB 57,500 ,成交时间:2013.09.28,拍卖公司:苏州东方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盖碗是清宫常用的茶具,因清帝多爱茗茶,故茶具亦制作得十分精细。本品碗盖落于碗内,柔美的各色花卉自碗壁悠然而出,绿叶、褐枝衬托得花朵异常娇魅,盖壁亦然。底以红彩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碗气息清新雅致,一改乾隆朝以来的繁缛风格,颇有几分雍正御瓷之姿,十分符合道光皇帝追求清雅的要求。

7:清代雕瓷绿松石釉笔筒,尺寸:直径11厘米;高15厘米,估价:RMB 50,000 ~ 80,000,成交价: RMB 55,000 ,成交时间:2006.06.18,拍卖公司:北京嘉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春季拍卖会。

8:清乾隆仿绿松石地粉彩花鸟图灯笼瓶,尺寸:45厘米,估价:GBP 20,000 ~ 30,000,成交价: GBP 25,000 ,成交时间:2013.11.06,拍卖公司:伦敦蘇富比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11月拍卖会。

taoci52.com编辑推荐

豆青釉瓷器的发展历史


宋朝时期,龙泉窑的制瓷工匠们创制了一个新的瓷器品种——豆青釉。它和冬青釉原本被归为一类,后来才慢慢区分来。

宋代制瓷工匠们烧制豆青釉,施以青黄的釉色,釉色偏黄一些,豆青釉瓷器釉面的润泽度不如粉青釉和梅子青。到了明朝时期,豆青釉瓷器的烧制技术愈来愈成熟,釉色依然以青黄为主要颜色,但是青色要比以往更加素雅。烧制于清朝时期的豆青釉颜色素雅温和,釉色或浅淡,釉面清透,宛若溪水;或醲郁,釉面厚润,宛若翠玉。这个时期的豆青釉,在烧制的过程中,还会在釉面上添上各种颜色,再次放进瓷窑中烧造一遍,重新添加的色彩在素雅的釉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妍丽活泼。在清朝中期之后,制瓷工匠们还在有的豆青色釉瓷器的瓷胎勾勒一些装饰性线条,并且施以豆青釉色,再次放进瓷窑中烧造,这样烧制出来的豆青釉瓷器上就会呈现凸起的图案。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景德镇窑烧制的仿古颜色釉瓷器中,豆青釉瓷器堪称佼佼者。其中,烧制于乾隆时期的仿古颜色釉瓷器,用精妙绝伦来形容也不为过,几乎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将颜色釉瓷器的生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豆青釉瓷器的颜色纯粹淡雅,正如清官公正廉明、两袖清风的宝贵品质,因此豆青釉瓷器受到了皇帝的赏识,亦被作为赏赐给清廉臣子们的御赐之品。

清代乾隆年间,瓷器纹饰的发展越来越好,可以说是花样百出、色彩纷呈。这个时期里,瑞兽图案是官窑瓷器的首要选择。以上这两件瓷器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这对瓷器名为:豆青釉地青花凤凰牡丹纹双耳盘口瓶瓷器。器型饱满大气,釉面端庄秀美,豆青釉色看上去晶莹剔透,就如同美玉一般。这两件瓷器的瓶身上描绘着玲珑石、双凤、折枝牡丹,线条极为流畅。瓶颈处有一对如意云耳,带着显著的乾隆官窑风格,这对瓷器品相完美,可以代表清朝中期烧制青花瓷的最高水准,其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都不言而喻。

陶瓷知识:严和店的由来


汝瓷,始于唐朝中期、盛于北宋微宗年间、绝于金,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

宋徽宗时,因汝州汝瓷胎质细腻,造型古朴,坯如铜体,其声如磐,釉色如玉,清澈明润,釉面隐有蟹瓜纹,底有芝麻花细小支钉,非常博得皇上喜爱,因而被御选为宫廷用瓷。徽宗皇帝亲派内臣肖服前来汝州专为宫廷监制烧造瓷器。顿时,汝河南北两岸上下,尤其是蟒川严和店一带热闹起来,处处窑群林立,烟雾缭绕,形成七十二座窑之说,尽管往严和店山陡坡长路途难走,但是天天是车来人往,络绎不绝。大量的汝瓷精品如奁、炉、尊、洗等要送往京师汴梁。同时,也出国远销东南亚、朝鲜、泰国及阿拉伯国家。相传还为徽宗皇帝特意烧制了一窑汝瓷龙床,而至今汝瓷龙床何在?只是传说,无人知晓。那时汝瓷御用品及出口上乘产品,是要经过严格质量把关的,严和店就是当时宋代验收货物的地方。严和同音验货,是人们日久喊转而矣。时间长了,聚此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了,就逐渐发展成为严和店村落了。1963年严和店汝窑遗址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全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

弘治瓷器的发展和特点


弘治瓷器的传世量很少,但从现有的弘治瓷器中可以看到,这种瓷器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其他方面都有成化官窑的特点,是其延续。弘治瓷器的器型多以盘子、碗为主,尊、罐、瓶类的瓷器很少。青料也是用的平等青,颜色签单,少有浓深色。弘治瓷器的纹饰装饰极为简单,一般就是云龙、穿花龙、莲池、折纸花等为主,线条纤细。

据相关史料记载,明弘治皇帝一生节俭,曾几次下令停止景德镇烧制瓷器,并且将内官窑厂也停止了。因此,在现代能看到的瓷器中,弘治瓷器极少,且多数官窑瓷器为无款识。

弘治瓷器中的青花红彩瓷器在宣德时期也曾烧制过很多品种,比如花盆、盘、高足碗等,红彩釉色凝结、暗沉,成化瓷器虽然与之差不多,但也存在一些不同,比如有一些颜色更为艳丽的瓷器等。弘治瓷器与成化朝时期的瓷器差不多,都是青花加红彩,不过烧制风格上更为柔和一些。

在弘治瓷器中还有一种比较精致的瓷器,即白釉酱花瓷器,这种瓷器是宣德时期创烧的,比较罕见。它是在白釉上刻填酱釉花,呈现出未经搅拌的芝麻酱色,比较光亮。成化时期延续了这一品种,到了弘治时期,该品种烧制更加精细,造型虽然与前两朝相似,但光泽度更强一些。

白釉绿彩瓷从成化时期就有出现,弘治、正德时期烧制的比较多,做法是在坯体上刻花一些纹饰,然后留出地彩部分,天上绿彩。弘治时期的这种瓷器延续了以往的造型和纹饰,色调娇嫩。

弘治瓷器的款识是两行六字的“大明弘治年制”,另外还有“弘治年制”四字款识,不过比较少。其他的像“弘治年制”“上用”也是弘治瓷器中的官窑作品。民窑作品多以“壬子年制”这样的干支年款为主,也有“金玉满堂”“长命富贵”这样的吉语款。

总的来说,弘治瓷器制作还算精美,但因为数量非常少的缘故,所以市场价格还是比较高的。不过,也正因为数量少,市场价格高,市场中的仿品也不在少数。对于这一点,建议大家在收藏之时,一定要注意鉴定其真假,尤其是收藏之前,要找正规渠道。值得注意的是,弘治瓷器的市场价格在网上有参考价格,藏家们收藏之时,一定要先了解一下,以免因为贪小便宜吃大亏。

更多关于弘治瓷器的信息尽在,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想要获取更多与古玩瓷器有关的信息,欢迎搜索浏览。

弘治瓷器精品鉴赏及价格参考:

1:明弘治黄地青花栀子花纹盘,尺寸:直径26.3厘米,估价:HKD 4,800,000 ~ 9,000,000,成交价: HKD 7,240,000 ,成交时间:2013.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圈六字楷书款。

盘口微撇,浅弧壁,圈足。通体黄地青花纹饰。盘心绘折枝栀子花,内壁饰折枝石榴、柿子、葡萄、莲花。外壁饰缠枝芙蓉七朵。底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弘治年制」楷书款。黄地青花栀子花纹盘初见于宣德窑,至嘉靖窑仍有烧造,弘治及正德朝最为盛行。

2:明弘治青花云龙纹盘,尺寸:直径22厘米,估价:HKD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3,870,000 ,成交时间:2013.05.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二)。

钤印款识:双圈六字楷书款。

盘敞口,弧腹,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盘心双圈内绘云龙纹,口沿下一周忍冬纹。外壁饰一对行龙赶珠。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弘治年制」楷书款。弘治青花器传世品极少,其青花呈色淡雅和谐,是继承了成化器的烧造工艺。

同期青花器可能少于二十件。此器龙纹纤幼,神态平和,其他同期的龙纹器多绘荷塘游龙,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弘治皇帝主张节俭,曾多次敕令官窑停烧。例如《明史‧本纪第十五孝宗》记:「弘治三年冬十一月甲辰,停工役,罢内官烧造瓷器。」然而减产并不代表质素会下降。弘治官窑所制青花器水平极高,几与成化器相等。

3:明弘治绿彩云龙纹盘,尺寸:直径22.4厘米,估价:HKD 1,500,000 ~ 2,500,000,成交价: HKD 3,160,000 ,成交时间:2013.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圈六字楷书款。

盘敞口,弧腹,圈足。盘心绿彩五爪龙纹,间以瑞云纹。外壁绘一对游龙,衬刻花海水纹地。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弘治年制」楷书款。此器纹饰先在素胎刻划,釉上绿彩绘云龙纹。这种手法始于成化窑,至弘治及正德朝尤其盛行。

4:明弘治青花栀子花纹盘,尺寸:26厘米,估价:HKD 1,800,000 ~ 2,500,000,成交价: HKD 2,900,000 ,成交时间:2012.04.04,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年春季拍卖会(一)。

钤印款识:《大明弘治年制》款。

5:明弘治黄釉碗,尺寸:直径20.2厘米,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RMB 2,530,000 ,成交时间:2011.11.13,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弘治本朝。

黄釉,因其谐音“皇”,故素为明清时期严格控制的釉色,或为最高统治者们御用,或为祭神所用,《大明会典》载,“洪武九年定,私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可见黄色专用于祭地神。黄釉作为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低温釉色,早在唐三彩上就已出现。纯粹的黄釉器见于成化时期,弘治朝继承并发扬光大,呈色稳定、釉面光亮,较之成化的淡黄釉显得深厚,较之后来正德黄釉浅淡适中,遂成一代名品,代表着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平。因采用浇釉方法施釉,色彩淡而娇艳,如鸡油一般,故弘治黄釉也被称为“浇黄”或“娇黄”。本品即为此类黄釉名器。

碗造型、装饰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相似,尺寸较之略大,烧制更为不易。侈口,深腹,圈足。内外满施黄釉,底施白釉,内以青花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双线圈栏。釉色匀净淡雅,釉面光洁似一泓清水,赏心悦目,不负弘治黄釉之盛名。

6:明弘治白地素胎划三龙盘,尺寸:19.8厘米,估价:HKD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HKD 2,720,000 ,成交时间:2016.04.06,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弘治年制》款。

此素胎云龙纹盘亦可经上彩及二次烧制而成绿彩云龙盘(如第30号拍品)。弘治款绿彩云龙纹盘少有,而素胎者更罕。然素胎作法,并非未上彩前之雏态,实属特意为之。

7:明弘治黄釉盘,尺寸:21.6厘米,估价:HKD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HKD 2,320,000 ,成交时间:2013.04.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弘治年制》款 。

8:明成化—弘治青花缠枝牡丹罐,尺寸:高29.5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2,000,000,成交价: RMB 1,610,000 ,成交时间:2012.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秋季拍卖会。

本品造型端庄大气,胎骨厚重坚致,口沿描绘锦地祥云纹一周,祥云纹装饰口沿为成化弘治瓷器独特的装饰手法,尤其多出现在彼时高档民窑器皿之上。肩部装饰六组云肩纹,云肩内绘莲托变形兽首纹,云肩之间点缀卷草莲纹。云肩装饰是元青花瓷器所始见,堪称元青花时代色彩最浓厚的特征之一,其形制正是摹自当时的贵族服饰。《元史·舆服一·仪卫服色》谓:“衬甲,制如云肩,青锦质,缘以白锦,衷以毡,裹以白绢。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缘,黄罗五色,嵌金为之。”明人杨子器在《元宫词》曾赋诗曰:“金绣云肩翠玉缨”,描述富丽堂皇的云肩使得佳人生香,尊贵有加。至明初官窑尚有运用,宣德之后便沉寂不见,直到成弘时期再度兴起,成为该时期瓷器最具特色的装饰技法,如此复古的装饰使得器皿益见尊贵古雅。腹部绘主题纹饰为六朵缠枝牡丹,但见牡丹花开正浓,妍美饱满,仰俯有姿,枝蔓舒展轻盈,布局疏朗清新,笔意酣畅洒脱。胫部之变形莲瓣纹亦为此时始见之装饰,流行至正德嘉靖时期。纵观本品上下之装饰清雅可人,其牡丹枝蔓均以细笔绘就,空灵舒畅,尽显纤巧之柔美,犹见风姿之典雅。其青花一色最令人称赞,色调沉静淡雅,浅淡柔和,典雅宜人,陶瓷史上青花有“成弘不分”之说,此器即体现成弘特征。纹饰采取双线勾勒填色绘制技法,画工规整,笔触秀丽,疏密有致,线条优美自然,给人以清新悦目、幽雅脱俗之感,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展现出成窑轻盈秀雅的婉约之美。

9:明弘治暗刻海水绿彩龙纹碗,尺寸:直径20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920,000 ,成交时间:2016.12.06,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弘治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

圈足圆腹,口沿微外翻,器形周正。胎质细腻坚硬。釉下刻出龙纹轮廓,如同国画白描勾勒轮廓线,釉上施绿彩装饰。雕工粗犷豪放,釉光温润,为弘治时期官窑之精品,较为少见。据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白釉绿彩器创烧于宣德朝,弘治、正德较为成熟。此器纹饰先在素胎刻划,釉上绿彩绘云龙纹,这种手法始于成化窑,至弘治及正德朝尤其盛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近似例子,以供参考。此碗龙纹为五爪,为宫廷御用。弘治时期,龙纹碗、盘为名品瓷器,龙纹圆眼怒睁,躯体粗壮,背部锯齿锋利,精神抖擞,它是宫廷皇权的象征。弘治流传下的龙纹瓷器较少,弘治皇帝主张节俭,曾多次敕令官窑停烧。例如《明史‧本纪第十五孝宗》记:「弘治三年冬十一月甲辰,停工役,罢内官烧造瓷器。」然而减产并不代表质素会下降。弘治官窑所制瓷器水平极高,几与成化器相等。

建盏发展概述以及称谓由来


建盏的全称为“建窑黑釉盏”,它是黑釉瓷器的代表,诞生于宋朝时期的建窑。曾经作为御用茶具仅供皇室使用,后来流传到海外地区,成为日本上层人士眼中的神品,直到现在建盏仍被日本当作国宝,并且屡次出现在各大国际拍卖会上,市场成交价格不断上涨。

建窑从古至今都是以黑釉扬名天下,代表了中国黑釉。建盏的斑纹为自然形成的,釉色绀黑纯正且富含变化。虽然建窑曾经烧制过其他釉色的瓷器,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提到建窑瓷器都是指的是黑色釉瓷器。

其实,在宋代以前黑釉并未得到重视,在宋末元初时期黑釉又再次被边缘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宋朝时期,其他窑口生产的黑釉茶碗多少都受到了建窑的影响,建盏可以说是代表着宋朝时期黑釉瓷工艺的巅峰。

建窑几乎专门烧造茶碗,建窑烧造的瓷器只不过尺寸和器型不一样,这在当时其他窑口中也是比较罕见的。通常情况之下,一个大型窑口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会比较注重产品的多样性。除了碗类,也会大量生产瓶、盘、碟等日常生活器皿。而建窑光是在成熟鼎盛的时期,光是烧制茶碗就可以养活一百米以上的龙窑,一窑能够装烧数以万计的茶盏,规模之大令人惊叹。并且建窑单单凭借茶碗,就受到了宋徽宗的独宠。所以,建窑窑工在茶碗这一领域钻研最深。

一个没有接触过建盏的人,看到建盏首先会称之为“碗”。既然建窑基本上都在生产茶碗,那为什么建窑茶碗会被统称为“建盏”呢?原来,不同朝代对于茶器的雅称都有所不同,在唐朝人们多将茶器称之为“瓯”,在宋朝人们则将茶器称之为“瓯”或“盏”。所以建窑产品在宋代文献中被称为“瓯”或“盏”,虽然宋代文献中不常出现“建盏”二字,但是“兔毫盏”却出现得非常频繁。在明朝时期,建盏已经成为茶书的惯称。所以从各个方面来看,建盏都可以作为建窑瓷器的统称。也许有人会疑惑,建窑产品在宋代文献中既被称为“瓯”,又被称为“盏”,为什么不将其叫作“建瓯”呢?原来这样就和南平市下属的地级市建瓯市重名了,显然是不妥的。建是建窑,盏是茶盏,两个汉字就把产地、造型以及用途交代得清清楚楚,可谓是再好不过了。

掐丝珐琅的历史由来和收藏价值


我国很多收藏家们的藏品都是根据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衍生出来的的,经历一代代文化发展和朝代更迭自己繁衍出来的,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掐丝珐琅,就是起初是由国外传入的,并且教给我们中国人,再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的。

珐琅器是以珐琅为原材料装饰而成的器皿之类的东西,基本的成分和中国陶瓷有几分像,但是加工工艺不一样,又被成为“佛蓝”之类的。因为是音译过来的,所以类似的叫法比较多。为什么说名字是音译的呢,因为最早诞生于希腊,是二十世纪时在东西贸易这个文化交流的阶段由阿拉伯传入过来的,这个时候国内的珐琅器还全是阿拉伯的。但是元朝统一之后,人民安居乐业,工艺制造业也开始繁盛起来,这时候与外国的交流也多了起来。于是随着很多国外工匠的涌入,也带来了他们当地的工艺特色,比如说阿拉伯人就带来了烧造掐丝珐琅的技术和原料。

于是在中国人民的学习创新之下,又赋予了它新的生命,这时候国内才真正开始兴起制造珐琅器。拥有雍容华贵,金碧辉煌,美观大气等等特色的它成为了中国文化史里的瑰宝。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制造规模小,自然产量也少工艺也不精。所幸到了明代,朝廷开始重视起来这门手工艺,特别是景泰时期,发展的最为迅速。

其中掐丝珐琅是其中很有名的一种,又因为主色调基本是蓝色,所以就被称为“景泰蓝”了。所以说经历了这么多,掐丝珐琅才慢慢的在中国真正的中国制造。掐丝珐琅见证了太多的历史,随着一代代朝代更迭历史流动才慢慢兴盛起来;也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由完全是进口变为自己学习成中国制造;也代表着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而且掐丝珐琅是一种较为名贵的奢华的器皿,只有古代的达官贵人皇室贵族才有资格摆放家中,所以说这样在飘摇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物,收藏价值和前景一定是还不错的。

很多人都会觉得掐丝珐琅的收藏价值不错就花重金去购买,但是也一定要注意不同器皿的掐丝珐琅的收藏价值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清朝时期有大量的掐丝珐琅,有宫廷典章用品,生活用品,陈设装饰用品等等,具体的收藏价值和它的用途和稀有度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吃饭的碗啊盆啊之类的比较见到的多一些的,也不是特别高贵自然价格就低了,而典章之类的比较稀有高贵的用品自然价格就高了。同样是掐丝珐琅,收藏的价值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青花瓷器由来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年代为公元前19至前16世纪,距今约3500年以上。经过加工的天然贝币形体一面有槽齿,贝币光洁美观,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这类海币主要出产于我国的明代初期(明洪武年间) 明初洪武的青花瓷,造型粗重厚实,制作尚未脱尽元青花的粗犷风格。所见的大都是蓝中见黑的色泽。多为碗类,还有少量大盘、菱口盏托、梅瓶、执壶、大罐等。但传世较少。传世品中,还有一种梅瓶,外绘云龙纹,肩部有“春寿”两字,这种梅瓶,传世仅见三件,一件藏于上海博物馆,一件藏于私人手中,另一件藏于日本在阪东洋陶瓷美术馆,这三件作品制作十分精美是洪武青花中的上品。

黄金时代(明永乐、宣德年间) 明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器的烧造,进入了一个全盛时代,这一时代被誉为中国青花瓷器制作的“黄金时代”。在今天的古陶瓷研究、尤其是鉴赏领域,人们最重视、最受欢迎的作品就是明早期永乐、宣德的景德镇官窑作品,有人甚至把永乐、 宣德的青花名品同西方一些杰出的古典美术作品相提并论。有的作品一度创造过中国古美术品售价的最高纪录。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的卓著名声,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以其胎质、釉层的精细肥厚、青花色泽的浓艳、纹饰多样、线条优美和造型丰富等多方面特征构成的。因而被世人誉为中国青花瓷器烧造的“黄金时代”。而这个“黄金时代”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永乐初年,刚刚上台不久的新皇帝就派遣以太监为首的叔陶官,前往景德镇御器厂监督烧造陶瓷,以补充朝廷需要因而永乐年间的官瓷烧造更是精益求精,从青花瓷器看,永乐青花与洪武青花相比,更趋成熟,作品从洪武朝的素朴雄浑不断地朝精美典雅风格演变。 从外观上看,元代和洪武似乎用的是两种青料。再看永乐青花,它的青花色调、绘画风格,与元青花有异曲同工之妙。究其原因:元青花与永乐青花都是采用同样的进口的“苏麻离青”绘制而成的。永乐、宣德青花之亮丽,早地明代就已令文人雅士倾倒,如明人王世祯《觚不觚录》中记载:“画当重宋而三十年忽重元人……,价骤增十倍;官器当重哥汝而十五年来忽重宣德,以至永乐、成化,价亦骤增十倍。”永乐青花之精美由此可见一斑。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瓷,由于大多数书有四字或六字朝代官印,因而面貌比永乐朝作品更为清晰,历代文人对之述之尤详,凡提到明代青花瓷器,世人多推宣德为第一,但由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因而这两朝的作品地历史上曾有一段相当长时期难以区分,旧时国内古玩行业有“永宣不分家”之说。在当今世界各地的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藏有大批宣德青花瓷器,其数量远远超过永乐青花瓷,其中收藏量最丰富的是台湾故宫博物院,有两千多件作品。此外如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也十分丰富。另外,除国内一些大小博物馆有收藏外,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和香港、台湾等地的公私博物馆、美术馆、私人藏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藏。私人收藏中可能就以香港葛氏天民楼的收藏最为丰富。 黑暗时期(正统、景泰、天顺) 宣德之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被后人称之为景德镇官窑制瓷的“黑暗时代”。由于这三朝官窑均不见书款者,因而后人对三朝制瓷面貌认识模糊,时至今日,人们仍难以区分这三朝的作品,一般只能根据各时代的产品特征,从中寻找属于三朝烧造的作品。在传世及大量出土物中,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民窑青花瓷有着较鲜明的时代特征。从青料方面看。这三朝民窑青花主要采用国产青料,它们应当就是江西地区的“土青”。前期产品,青花色泽青蓝中带黑者较多,后期产品有恬淡雅致的倾向。这三朝青花的纹饰,前期常见图案满密的缠枝花卉纹,但后期出现了许多布满疏简潦草的产品。从图案上看,以缠枝莲纹为多,有折枝牡丹、折枝花草、云气纹,还有犀牛、麒麟、双狮戏球、花蝶、莲池鸳鸯、鱼藻、松竹梅、婴戏图等此外,书梵文或福寿字的产品也有较多制作。 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 对于成化朝的官窑青花瓷器,后人评价极高。明、清时期许多文人对明瓷的综合评价是宣德为上,成化次之,永乐再次,但有人的看法不同,把成化瓷看成第一。

从观赏的角度来看,成化青花与永乐青花、宣德青花相比也自有特点。永、宣青花浓艳,带黑色斑点,古雅幽菁。成化青花色泽淡雅,有水黑画风格。永宣青花中有部份作品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画彩(那种浓艳而呈黑斑的宝石蓝色青花都用这种青料绘画),而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尚有部份产品可能仍用进口青料绘彩外,后期的制品绘彩主要用江西乐平地区开采的“陂塘青”(又称“平等青”)且所绘风格与记、宣青花明显不同。永、宣青花着色都用小笔触,因而烧成后有浓淡的层次。成化青花主要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数浅淡雅致。开创了青花瓷画龙点睛的新画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弘治时期,新上台的皇帝比较崇尚节俭,上台伊始即下令停止不少官文制造。所以弘治朝景德镇官瓷的烧造没有成化朝辉煌。尽管如此,这一朝有不少好的作品,但基本保持着成化时期的烧造风格,无多大创意。 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的烧造规模较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大。并一改前朝精美的风格而向质朴厚重的风格转变,造型也较为丰富,往往一器多式。采用的原料也多种多样,如:弘治时期限采用的“平等青”,瑞州地区的“石子青”等。纹饰也比前朝丰富。如:云龙、双龙、莲龙、云凤、双凤、花鸟、海兽、八仙人物、寿星、亭榭人物以及波斯文、八思巴文等。 明代后期 (嘉靖、隆庆、万历) 明代后期,景德镇的青花瓷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其数量远远超过明初洪武至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烧造总数。所以,这一时期,是明青花瓷器烧造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这三朝的景德镇青花官瓷虽没有明代早期和中期官瓷产品那样吸引人,但今人对这三朝的瓷器产品还是十分喜爱,许多作品的艺术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嘉靖时期青花瓷器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青花呈色带有浓艳红紫的色调,这种青花器中所用的青料是产于新疆一带的“回青”。 这是嘉靖朝最好的青料,其发色浓艳、鲜艳葱翠。到了嘉靖中期,由于嘉靖帝崇尚道教,因而此时期作品多与宗教有关隆庆一朝仅六年,因而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瓷器不多。万历一朝长达四十八年,是明代皇帝在位最长的一个,烧造的品种多样化,一应俱全其烧造量之大,可从大量的传世品中得到验证明。 明代的最后三个朝代是泰昌、天启、崇祯。这三朝政局处于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此时的官窑少见存于世。

清 代 经历了元明数百年烧造历史后,青花瓷的烧造在清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如果说明代青花瓷在当时已成为中国陶瓷生产的主流的话,那么,到了清代,青花瓷的生产流程民达到了飞跃的程度。从今人对中国瓷器的收藏、流通的情况看,几乎没有一个朝代的传世瓷器吕种在数量上可与清青花瓷器相比,无论在国内外藏有中国瓷器的博物馆、美术馆或私人收藏家手中,无论是国内外文物拍卖市场和古玩铺,都可以找到清代青花瓷的踪迹,清代青花瓷的影响所及,可遍及全世界。清代青花瓷器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各地烧造产品质量较次。唯有景德镇青花瓷,时代特征、精粗文野较明显,因而,它是清一代青花瓷的代表。

明代黄釉瓷器发展与鉴赏


黄釉瓷器是中国瓷器中一个较为特殊的品种,色泽端凝优美,又是皇室专用,很受收藏家们青睐。明代黄釉瓷器的品控稳定,尤以武宗正德时出品为上,有不错的收藏价值,那么鉴赏黄釉瓷器,要从哪几个方面着眼呢?

黄釉瓷器属于低温釉,而低温釉需要有铁元素的矿物作为显色剂,再借助少量的铅来溶釉,成品才会较为明亮。自汉代始就有黄釉瓷的出现,但直到明代,黄釉的质量才得到了大的飞跃,从以往略带浅棕的酱黄色转变为名副其实的黄釉,这与其烧制方法是分不开的:有直接在瓷胎上施黄釉的,也有以釉上彩形式烧制的,前者由于瓷胎本身存在橘皮纹,且釉较厚,直接施色釉后凹凸状更明显,比较好辨别,特别的是后者的制作法,可让瓷胎表面更光洁,但也给了制假的可乘之机,比如选择价格较低的白瓷上色釉,进行复烧冒充。所以鉴赏黄釉瓷器须从瓷胎本色与釉色等方面着眼,仔细加以甄别。

明早期黄釉瓷器瓷胎以轻薄为上,柔白莹润,黄釉上得比较浅,颜色也较淡,圈足窄而浅,特征明显。明宣德时期的黄釉已经较为妍丽了,且整体无纹饰,素净大方,被称为“宣德黄”;到了正德时期,黄釉色料较为清浅,呈现出的黄色娇艳而不轻浮、端庄而不呆板,并且釉面光滑、润泽通透,可以达到和青瓷一样明澈、微透明的效果,这种釉面也被称之为“娇黄釉”,属于黄釉瓷器中的精品。

因为黄色所代表的特殊含义,黄釉瓷器问世后一度被列为皇室专用,配方、技艺完全垄断,后来转变为部分专用,部分允许民众使用,但黄釉瓷器的精品还是多出在贡品里。清朝黄釉瓷器也进一步延续了明的传统,且由于康熙帝对于黄釉瓷器的偏爱,甚至祭器都使用黄釉瓷,各官窑都增加了产量,瓷胎和釉面则仍如明朝,轻薄光滑、明净润泽,但在色泽上比明朝更深,比如略带焦黄的鱼子黄、较为凝重的鸡油黄等等,所以在鉴赏明黄釉瓷器时,为了区分成品年代,必须区别其与清黄釉瓷器之釉色的变化。

总之,黄釉瓷器以明武宗时期出品为上,需要从黄釉瓷的釉色与瓷胎本色的对比、釉面光滑程度等方面着眼判断,避免买到经过复烧的假黄釉瓷。

梅子青釉瓷器的特点和收藏价值


对于每一个瓷器收藏的爱好者来说,他们能够亲眼见到一件真品梅子青釉瓷器可以说是能够兴奋许久的幸事。那么,到底什么是梅子青瓷,它的特点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专业人士给出的答案吧。

梅子青釉在本质上讲它是指瓷器釉色名,它是属于青釉品种里的一个分支。人们之所以命名为梅子青釉,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釉色浓翠欲滴,晶莹温润,其光泽如同青梅颜色,在某种程度上,其色调可以以天然翡翠相媲美。

在陶瓷行业里,宋代龙泉窑所出土梅子青釉被认定是龙泉窑的最佳瓷器,更是青釉瓷器中的代表。人们之所以如此的认可和看好梅子青釉这还是要从瓷器本身所反应出来的特色来决定的。烧制出一件出色的梅子青釉作品并不容易,它不仅仅对瓷胎的要求比较高,同时对温度要求也比较高。

据书籍记载,宋代龙泉窑在烧制梅子青釉时要在1250-1280的稳定高温下使用不易流动的石灰碱釉釉料,因为这种釉料便于数次的施釉而不受影响。在高温以及还原气氛的烧造和不断多次的施釉下,瓷器釉层虽厚但仍透明,晶莹温润的釉质苍翠欲滴。因釉质晶莹,温润如玉,自宋代盛行直至清代一直是重要的外销瓷器之一。

由于梅子青釉瓷器烧制难度大,现存的瓷器作品存世并不多,较为著名的当属四川金鱼村出土的荷叶形盖罐。罐子分为盖和罐身两部分,其中盖子为荷叶形,盖子边沿为卷曲的荷叶,虽然卷曲设计但其线条非常的流畅,在弧形的盖子中央有便于拿捏的小巧蒂钮。罐身设计饱满,圈足处圆整收敛,足端有修整的痕迹。盖罐的口部和圈足处为红色外,通体为梅子青釉,釉色滋润浑厚,苍翠似玉,光洁的釉面与精巧的器形两者之间达成了完美统一,盖罐艺术感瞬间提升。

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自元朝以来,龙泉窑讲究以出口为主,青釉瓷器以量取胜,此时的工艺要求下降,梅子青釉瓷器很难再被烧制成功。同时伴随着景德镇瓷器的兴起,龙泉窑窑火渐停,并且退出了制瓷业。从此,梅子青釉以及粉青釉成为了绝品,只能在国内外一些重要的博物馆里见到它们的身影。

梅子青釉瓷器鉴赏及价格参考:

1:明洪武龙泉梅子青玉壶春瓶,尺寸:高31厘米,估价:RMB 2,200,000 ~ 3,200,000,成交价: RMB 3,565,000 ,成交时间:2015.06.19,拍卖公司:厦门翰风国际艺术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春季古董珍玩拍卖会。

瓶撇口圆唇,直颈,溜肩,垂鼓腹,底呈圈足;此瓶器形修长饱满,秀美挺拔,曲线玲珑,线条优美。加之胎质细腻,胎体较厚,全器施青釉,釉色清淡莹润,人称“橄榄青”者,为元龙泉之佼佼者,釉肥润,足削平外露胎胎质;在龙泉窑玉壶春瓶中也属精品之作。此瓶制作考究,保存至今,品相全美,极为珍贵。龙泉窑是著名的青窑瓷场,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宋元时期烧造盛极一时,明代在元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龙泉窑相比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明代重要的器皿中均有龙泉窑的遗迹,《大明会典》记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行移饶、处等府烧造”。即饶州府的景德镇和处州府的龙泉窑烧造瓷器。

2:明早期梅子青釉折枝花果纹石榴尊,尺寸:高度35厘米,估价:RMB 500,000 ~ 600,000,成交价: RMB 1,265,000 ,成交时间:2019.12.06,拍卖公司:中古陶(北京)拍卖行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石榴尊高35、口径24.5、足径17厘米,大敞口,宽沿外翻,束颈,弧肩,圆鼓腹,拼接底,圈足宽厚。沿面刻饰四叶铜钱纹,外环凸起乳钉纹,颈中部箍饰凸棱,上半部蕉叶纹,下半部刻缠枝花卉纹,肩上刻钱币纹,腹用六组双线凸弦纹分成六个区间,以篦划纹为地,分别剔刻菊花、枇杷、灵芝、荔枝、莲花、寿桃等六组折枝花卉瑞果,近足处刻尖头菊瓣纹。通体施青绿色釉,釉水丰厚滋润,底足露胎,呈火石红色。此器胎骨厚重,器式敦厚壮硕而不失优美大方,纹饰精美繁缛而法度井然,釉色虽无南宋粉青、梅子青之滋媚,却也莹澈明净,葱翠欲流。类似的龙泉窑石榴尊,两岸故宫博物院均有相关收藏,尤其台北故宫收藏的「明龙泉窑青瓷拱花花果纹石榴尊」,与本品石榴尊纹样完全一致。我们处州青瓷博物馆也有一件类似石榴尊,为日本回流珍藏。

3:明梅子青釉刻划缠枝牡丹纹凤尾尊,尺寸:高度68厘米,估价:RMB 500,000 ~ 600,000,成交价: RMB 920,000 ,成交时间:2019.12.06,拍卖公司:中古陶(北京)拍卖行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喇叭口,长颈,圆肩,长弧腹上丰下渐敛收,底部套烧,呈二层凸楞式台座。颈部上端饰弦纹数道,下刻蕉叶纹,腹部分两层阳刻缠枝牡丹纹,以篦划线为地纹,胫部饰尖头莲瓣纹一周。厚施青釉,色泽葱翠,质感温润。「凤尾尊」器型硕大,高度通常在50厘米以上,因其主题纹饰多为刻饰或贴饰缠枝牡丹纹,习惯上也称之为「牡丹瓶」。龙泉窑凤尾尊创烧且盛行于元代,而从文献及传世收藏情况来看,明代的烧造量及其影响力较之元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一个重要用途即是插梅,腊梅和龙泉大瓶,曾是明代人所钟爱的搭配。

本品形制硕大,胎体厚重,器身分多个部分拼合。腹部分两层装饰的布局手法明显区别于元代同类产品,且将接烧缝巧妙地变为弦纹。主题纹缠枝牡丹采用了阳刻手法,使其在厚釉之下仍有浅浮雕般的清晰立体。纹饰线条刚劲有力而不失婉转流畅,细腻严谨。搭配蕉叶纹、莲瓣纹等辅纹,显得主次分明,主题突出。整器纹饰繁缛,精美绝伦工艺之精湛叹为观止。

4:明龙泉窑梅子青双耳鼎式炉,尺寸:直径22.8厘米;高24.5厘米,估价:RMB 350,000 ~ 500,000,成交价: RMB 784,000 ,成交时间:2010.09.05,拍卖公司:浙江一通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年秋季拍卖会。

整器仿商周青铜三足鼎造型,规格较大,胎质坚实,釉层肥厚,色调均匀,苍翠欲滴。外撇口,束颈,扁弧腹,下承三足,茁壮有力。足端露胎,呈火石红。口沿两侧立双绞丝耳,颈部回纹一圈,腹部至足间分三部分,上刻划四瓣花型装饰,排列整齐,花型丰满,线条流畅。龙泉始烧于北宋早期,至元明二朝,生产规模扩大,产品数量及质量均达到顶峰。一度曾进入宫廷,充当御用,且作为朝廷的赏赉瓷器赐给多国使臣,流行于世界各地。此件鼎式炉造型规整,线条清晰,观之可人,赏心悦目。原配紫檀底座。

5:明梅子青釉兽钮八卦纹钟,尺寸:高度22.5厘米,估价:RMB 120,000 ~ 220,000,成交价: RMB 517,500 ,成交时间:2019.12.06,拍卖公司:中古陶(北京)拍卖行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6:明永乐龙泉窑梅子青釉梅瓶,尺寸:高38.2厘米,估价:RMB 250,000 ~ 300,000,成交价: RMB 345,000 ,成交时间:2017.09.01,拍卖公司:北京中汉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梅瓶尺寸较大,器形优美,通体施青釉。线条自然流畅,釉汁浓郁,极具龙泉窑厚釉青瓷的独特魅力,为当时进御之品,极为珍罕。龙泉青瓷因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该地旧属处州,故又称“处州窑”。宋代便已建立青莹润泽的釉色传统,元、明两朝承续不辍。海内外重要博物馆均有收藏,欧洲人甚至以戏剧中美男子名“celadon”称之,可谓蜚声寰宇。明朝初年,龙泉青瓷经常出现与景德镇御窑场相类似的产品。在同一时期,许多器型、纹饰、尺寸几近一致的瓷器,却来自两个不同窑口,形成中国陶瓷史上的特殊现象,其中有深刻的原因。

7:明永乐梅子青釉刻划瑞果花卉纹莲子碗,尺寸:口径21厘米,估价:RMB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RMB 345,000 ,成交时间:2019.12.06,拍卖公司:中古陶(北京)拍卖行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侈口,弧腹斜收,圈足。内壁刻饰菊花、月季、山茶等缠枝花卉,底心饰葡萄纹,外壁纹样分三层,口沿下为卷草纹,腹部为缠枝莲纹,近足处则为一周菊瓣纹。通体施青釉,色葱翠,质莹润光洁,底足裹釉圆润,外底涩胎一圈垫烧,呈火石红色。本品造型规整,工艺精良,刻花精美,釉水纯正。其形制规格、胎釉特征、纹饰风格,垫烧工艺等,均与大窑枫洞岩明初龙泉官窑遗址出土的莲子碗标本相契合,系典型明初龙泉官窑制品。

8:明代龙泉梅子青釉大碗,尺寸:口径20.5厘米,估价:HKD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HKD 295,000 ,成交时间:2016.11.29,拍卖公司:宝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秋季拍卖会。

釉水肥腴润澈,色泽青翠纯净鲜活,仿佛盛夏梅子,绿意浓郁深沉,蕴含着勃勃生机。造型整正规矩,浑厚饱满,口阔腹圆,气势不俗。虽无华丽雕饰,更显素雅高端,绝非一般日常汤碗可比。据考证,明初永乐时期曾于浙江处州烧造皇家御用青瓷用器。此碗制作工艺精湛,与处州窑址出土同类器造型质地工艺基本吻合,故推测应是明代永乐时期皇家烧制的宫廷用器。慧眼锐智者定能深知其收藏价值。

9:明龙泉梅子青釉执壶,尺寸:高21.5厘米,估价:RMB 120,000 ~ 180,000,成交价: RMB 138,000 ,成交时间:2016.06.25,拍卖公司:上海嘉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本品撇口束颈鼓腹,下承无釉圈足。两侧配长流细把,全身素面无纹,施梅子青釉,釉水肥厚莹润,尽显龙泉釉色之美。梅子青釉于南宋时期创烧的品种。釉色浓翠莹润,如青梅色泽,故而得名。与粉青釉同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本品釉水上乘,惹人喜爱,是明代龙泉精品佳作。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绿松石釉瓷器的由来和发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绿松石釉瓷器的由来和发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红釉瓷器的鉴别

相关推荐